第一篇:中国力量-《国家—2011·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读后感
中国力量
——读《国家—2011〃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有感
作为中国自利比亚撤侨行动的密切关注者之一,当何建明所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与读者见面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我的视线再次模糊,而模糊的记忆却随之清晰,心中久埋的激情再次被点燃……
从抗击非典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迅速高效、北京奥运的气势磅礴、金融海啸里的镇定自若,再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斗海……,中国一次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在自利比亚撤侨行动中的果敢有力及人民的精诚团结,再次让世界刮目相看,但这次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震撼,中国力量正在被全球所感知。
国之强,民之福。
2011年初利比亚内战升级后,中国政府当机立断,从决定撤员,到把几万人全部撤离回国,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环顾世界,可以说只有中国能做到如此完美。在此期间,我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飞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海、陆、空联动,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在此次撤离的大潮中,我国政府以其行动之快、规模之大、效率之高,赢得国际社会的 1
广泛赞誉和尊重。但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作后盾,这所有的一切是难以想像的,更无从实现。
国家如此重视每一位公民的安全和尊严,投入这么大的力量、协调这么多的资源,救民于危难之中,一个也不落下。很多中国人平时总是在骂政府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当利比亚狼烟四起,很多国家束手无策、望而生畏的时候,是中国政府排除万难,冒着枪林弹雨,将她的子民从战火中平安地带回了家,就像慈母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此情此景,让许多受困于利比亚的中国同胞为之动容,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有个强大的祖国在身后真好!
中国外交赢得了国际尊重。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进取地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树立了独立自主、刚正不阿、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人是有感情的,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也就具有了感情。在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最严峻的时刻,许多国家趁火打劫,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此时温家宝总理访问了雅典,向希腊人民雪中送炭。同样是在2010年,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的马耳他总统阿贝拉不慎摔伤后,胡锦涛主席亲赴医院探望并派专机送其回国。阿贝拉总统激动地握住胡主席的手深情地说:“中国是个世界大国,马耳他是一个小国,这体现了中国对马耳他的友好情谊,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一个世界大国对马耳他这样一个小国的尊重和帮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事例不一而足。
在经营国际关系时,中国一直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不断累积正能量,如今她收获了
开花结果的喜悦。因此,这些由一个个富有感情的个体组成的国家深知,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中国不离不弃,是中国鼎力支持。当中国政府向这些国家提出经其国土撤侨请求时,得到了近乎一致的答复—“同意!”。事实证明,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英明正确,赢得了他国的尊重。
中国的外交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中国与驻在国的友好关系离不开我们外交人员的辛勤耕耘。除了搞好双边关系外,他们在此次撤侨过程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驻在国使馆有的同志接到任务后,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前往利比亚,任由风吹浪打;有的同志连续多天连轴转,吃住都在办公室;有的同志嗓子干了、哑了、发炎了,还在耐心地向同胞们讲述有关注意事项;从国内前往帮忙的同志克服时差和旅途劳累,一到前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很辛苦,但想着自己的同胞在利比亚沙漠里被像牲口一样地追赶时、在绝望中企盼祖国的援手时,他们的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当在港口、机场或口岸迎来或送走一批又一批从利比亚安全撤离的同胞时,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飘扬时,当听到“祖国万岁!”被一次又一次喊起时,他们内心的激动再也无法控制,认为这所做的一切都值了。他们哭了,是喜极而泣。随后,他们擦干眼泪,又再一次用坚毅的行动去承托那份作为外交人员的自豪。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此次撤侨行动在从海、陆、空三路并进,国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全力以赴的前提下,取得了重大胜利,值得国人高兴。当载着我们同胞的一艘艘“诺亚方舟”从利比亚撤
离时,国人可曾想过,如果当时利比亚港口正在交战,我们的船靠不上岸怎么办?当看着一架架解放军运输机从利比亚腹地起飞时,试想当时机场被打烂了怎么办?中国自利比亚顺利撤侨有其必然因素,但其中也有偶然,尚存一些不可控因素。这其中最为明显的短板就是我们的远程军事投送能力。如果我们当时能有几个航母战斗群,手中可用的资源就更多,在面对极端情况时拥有的选择手段也就更多,应对也就更加从容。毕竟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寄希望于他人。下一步,我们应在加强预判、统筹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军事能力建设,硬实力在关键时候往往更管用。
开卷有益,闭卷有思。在感慨利比亚被西方国家无情地武力颠覆之时,我们迎来了中国自建国以来最大规模撤侨行动的成功,目睹了有些国家在困境中的无助,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艰难险阻面前的团结,让国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这也要求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变空洞抽象的爱国口号为更加自觉的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知不觉中,我又哼起了:“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欧阳一刻
第二篇:中国外交史上最猛的十句话
中国外交史上最猛的十句话
1、中国女军事专家姚云竹参加美国国际学术座谈会,在回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提问 时说: “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将接受挑战,做一个‘称职’的敌人。”
2、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在 2006 年 8 月 17 日接受记者采访谈到美国布什政 府对中国增加军事预算表示担心时说:”美国的军费占全世界军费总额的一半,中国的人 口是美国的 6 倍或 8 倍,为什么要指责中国?“美国最好闭嘴并保持安静!”
3、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林松添在接受匈牙利电视台 Frei Dossier 节目主持人、普利 策新闻奖获得者 Tamas Frei 专访,谈到目前利比里亚局势很危险,美国大使、联利团最高 长官等人都有贴身保镖、防弹车,你是否也有保镖时,转身指着身边的五星红旗说:“这就 是我的保镖!”
4、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对于中国,一寸领土比生 命更有价值。”
5、六十年代初,由于大陆经济困难,台湾觉得有机可乘,积极准备反攻大陆,据说当 时金门岛上已经调集了重兵准备反攻了。当时中美正在波兰秘密接触,周总理指示我方代 表对美国警告:“如果台湾胆敢反攻大陆,反攻大陆之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之日!” 美国立刻表示不支持台湾反攻大陆。结果金门岛上的国军最终乖乖的撤了回去,没有反攻。
6、1982 年 9 月,号称“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与小平同志就香港 主权进行谈判。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到 1997 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 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面对撒切尔夫人要以非和平方式保留香港治权 的威胁,小平同志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话: “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撒切尔夫人在结束谈判后失足跌倒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
7、现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也曾在 1995 年对访华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助 理威胁说:“如果美国以武力干涉台湾海峡,就要做好洛杉矶遭受核攻击的准备。”
8、2007 年 1 月 8 日下午,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黄强在向记者通报中国已具备造航母 的能力后说:“我国今后将适时亮相一些有威慑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 了和平。
9、在驻中国香港记者 14 日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防大学防务(防御任务)学 院院长朱成虎做出了很好的解答。香港记者提问:“如果美国介入中国和台湾的战争,中 国将如何应对?”对此,他明确表示:“如果美国用导弹攻击中国领土内的目标,我们只 能用核武器进行反击。”他以“
个人见解”为前提,表示:“我们要做好西安以东的很多 中国城市遭破坏的准备,但美国也要牺牲数百个城市。”
10、2006 年在多哈亚运会上,当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挑衅性问中国运动员:亚洲人在 田径短跑上一直是弱势,许多人怀疑可能是服用了查不出的兴奋剂? 刘翔当即抨击道:” 日本和美国的医学一向比中国发达,如果有这种药的话日美的运动员一定用过了,不过可 以肯定的是,就是日本人就算服用了兴奋剂也进不了前三名,更不可能得冠军!我先前说 过: “我的成绩代表了亚洲,代表了黄种人,我想这里面应该不包括日本。”
第三篇:屈辱与独立自主——近代史上的中国外交
屈辱与独立自主──记近现代史上的中国外交
【热点综述】
热点1: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中国外交60周年。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新中国外交60年与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中说:“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旧中国备受列强侵略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热点2: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策〃2010”中说:当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自己准备好了在外交上更自信地发声,准备好了让世界分享崛起的成果了吗?
【教材链接】
一、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时期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主权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1900年,俄、美、英、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时期
(1)1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其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合理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3)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美国从中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二、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俄(苏)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5.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南京大屠杀。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处于冷战对抗状态。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6.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中美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为盟国,在二战中互相援助;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8.90年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9.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0.2001年中国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12.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全面提高。
【命题方向】 1.晚清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北洋军阀时期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这些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实是历年中考的命题方向。今年也不会例外,题型多以选择题和简单材料解析为主。
2.2009年是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将会成为命题热点。
3.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大国关系变成了热点问题,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中美建交30周年)特别需要关注学科内综合试题和探究类试题。
4.我国参与国际活动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一些史实,往往与时政结合,在保持经典试题的基础上,一定会出现创新试题。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含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图1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C.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丙申年(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前后,我们一部分同官,经常在陶然亭聚会,谈论朝政。”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4.《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都具有的内容是【 】
A.巨额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占领土 D.开设工厂
5.《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6.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7.近代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战争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伊犁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
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蒋介石在下列事件后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请你为右图选择个标题【 】
A.九一八事变形势图
B.一·二八事变形势图
C.八一三事变形势图
D.七七事变形势图
11.“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这首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争的民族战歌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游击队之歌》
C.《黄河大合唱》 D.《大刀进行曲》
12.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13.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4.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 D.中美外交谈判
15.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6.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7.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推动万隆会议圆满成功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和葡萄牙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19.“一国两制”构想为港澳回归建奇功。200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多少周年?【 】
A.9周年 B.10周年 C.11周年 D.12周年
20.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下列国际组织中,中美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①联合国 ②欧盟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1题8分,22题18分,23题18分,24题16分,共60分)
21.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现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文字中所说的“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在中国人民的斗争压力下,当时的中国政府对此事作出了怎样的回应?(2分)
(2)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一场什么运动?(2分)这场运动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材料二 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三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朝日新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许多封建朝代与日本有着联系,除了友好的交往外,也有过不愉快。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各举一例。(4分)
(2)列举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6分)
(3)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2分)
(4)材料三中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览的内容作出修改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我们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4分)
(5)为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你认为中日两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2分)
23.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图一 周恩来“求同存异”演说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APEC CHINA 2001”会标
图四 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6分)
(2)图二、四所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到了哪一问题?今天,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边界条约,此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长期的和平。从1964年开始谈判之后,中国就提出了要恢复对黑瞎子岛的主权要求。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标志着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黑瞎子”终于回到中国,这是双方本着和平对话、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精神,历经多年谈判的结果。
(3)指出材料中“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2分)黑瞎子岛主权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体现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4分)
(4)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请结合所学,归纳出其中的一点。(2分)
24.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
材料一 假手蒋介石(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他们不仅能开辟巨大的中国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终于要成为现实了,10亿亚洲主顾会大有助于避免另一次经济危机。……也正是基于独占中国市场的强烈欲望,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于二战结束不久,发动了全面内战。……(但后来他们支持的蒋介石集团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材料二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美国的霸权地位(因苏联的争夺和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已无可挽回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处于相对衰弱之中。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美国为什么要敌视新中国?为此它采取了哪些敌视政策?举一例说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的重大胜利。(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请谈谈这一时期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事。(4分)
(3)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发表了哪两份公报?这两份公报表明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D C D A C 6-10 B C C A D 11-15 A B A B B 16-20 B C B B C
二、非选择题
21.(1)事件:列强将德国强占的中国山东转交给日本。(2分)回应: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2分)
(2)运动:五四运动。(2分)时代精神: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22.(1)鉴真东渡或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2分)不愉快: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倭患。(2分)
(2)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发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6分)
(3)南京大屠杀。(2分)
(4)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2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分)
(5)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承认所犯的罪行,放弃军国主义思想,着眼于未来,中日关系才能够健康发展。中国:不忘记历史,勿忘国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2分)
23.(1)图一:万隆会议召开(或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图二: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正常化);图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图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或两岸关系的缓和)。(每个1分,共4分)排序:图一→图二→图四→图三。(2分)
(2)台湾问题。(2分)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3)《尼布楚条约》。(2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分)
(4)霸权主义(或局部战争、民族冲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等)。(2分)
24.(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使它失去了巨大的中国市场(2分)。封锁禁运、包围威胁(2分);抗美援朝的胜利(2分)。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因苏联的争夺和深陷越南战争已处于相对衰弱之中(2分)。1971年4月“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分,任意答出其中两件事即可得分)
(3)《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4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分)。
作者简介:王金芳,女,中学历史教师,河北滦南三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滦南教研室中心教研组成员。滦南县历史学科带头人、2008年首届滦南名师。有多年历史教学经验,曾多次承担历史示范课的教学任务,有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第四篇:屈辱与独立自主──记近现代史上的中国外交
屈辱与独立自主──记近现代史上的中国外交
一、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时期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主权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1900年,俄、美、英、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时期
(1)1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其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合理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3)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美国从中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二、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俄(苏)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4.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5.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日关系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南京大屠杀。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处于冷战对抗状态。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6.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中美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为盟国,在二战中互相援助;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8.90年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9.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0.2001年中国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12.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全面提高。
第五篇:《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
小c 洪门言
伴随着新生军训的琅琅口号以及金秋九月的阵阵骤雨,我的武大读研生涯正式拉开了帷幕。在过去的一周内,我每天来往于弘博与学校,在教
一、教
三、梅园、枫园之间奔波,渐渐也习惯了早出晚归、日行两万步的生活。
在上周的新媒体研究课堂上,肖珺老师给我们推荐了马化腾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我林林总总花了两三天时间读完了开学后的第一本书,对“互联网+”的认识渐渐明晰起来,以下我简要谈谈我看完这本书的感想。
在信息实时更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这个概念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在近几年内,“互联网+”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打着“互联网+”的旗号,纷纷推陈出新,变革组织形式,走上优化改革之路。“互联网+”最早是于洋在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直到2015年的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互联网+”的提案,之后被作为一项行动计划,“互联网+”便上升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以前所未有之势渗入各个领域。马化腾的这本书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全书从理论、实践等角度出发,全方位阐述了“互联网+”的涵义、特征以及结合行业特点,分析了“互联网+”与工业、金融、能源、健康、教育以及智慧生活等相结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化腾所认为的“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这与国务院提出的“新的经济形态”不谋而合。“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而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根据行业自身特点,推动行业优化创新。其中反复提到了一点——“互联网+”的特质: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正如马化腾所说,腾讯的定位是要做“互联网的连接器”,希望实现连接一切。信息时代,我们获取信息,建立社交甚至工作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正是互联网将我们与远方万物联系在一起,也使得世界变成了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连接,本身就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在华为每年发布“全球连接指数”中,将“连接”与土地、资本、劳动力共同归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此举无疑是将互联网放在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连接”推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
书中将“连接”分为了三个层次:connection(连接);interaction(交互);relationship(关系)。三个层次逐渐深入,也是我们使用互联网心理诉求的反映。我们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等活动时,首先是建立连接的过程,你拥有了账户,获得了进入平台的通行证,你就建立了连接;其次是交互,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互动功能,用户在交互中不断获得满足感及体验感;最后是关系,人们利用互联网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社会资本,比如人脉、关系与信任,()沉淀信任性关系是产生用户黏性的重要助力,也是“互联网+”的基本商业逻辑。
微信便是腾讯“连接一切”的代表。从创立至今,张小龙对微信所做的每一次更新都在致力于连接更多、更广。从简单对话到朋友圈、从服务号、公众号再到微信红包、小程序,微信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开放了入口,不断将其打造成充满连接的生态平台。一些金融、健康服务等小产品借助微信这个大平台生存,微信同时也借助这些产品来黏住用户,这种互生共利的做法便是“智猪博弈”的应用。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是指大小两头智慧猪在进食时,谁先按进食开关就会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大猪按开关两头猪都能吃到,而小猪按则只能大猪吃到,因而在此博弈中小猪会选择等待,此理论也反映了市场中的“搭便车”现象。从表面上看微信开发更多功能是帮助用户更好消耗时间,实际上是将用户的注意力汇聚到新的产品和服务中。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渐增长的欲望,而多元丰富的应用服务才能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因此要建造一个连接一切的生态平台,企业要做的并不是垄断一切资源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入口,提供平台,与各行各业跨界融合。连接多了,信任性关系建立了,用户对平台的黏性也自然会增强。现在人们日常交往基本上离不开微信,其之所以拥有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与它开放入口,将“另一半交给合作商”的策略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也值得市场上很多企业借鉴。
本书后几章从实践角度,分析了“互联网+”与工业、金融、能源、健康、教育以及智慧生活等行业的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可能。三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在这些方面所带来的红利,电商、在线教育、在线支付等已经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应对其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时代里已经不是人控制技术,而是技术舒束缚、统治和支配人的行动。在技术至上的时代,作为主体的“人”有沦为技术的“应声虫”的危险。“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交往方式,我们的出行、学习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技术,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欲求和需要,以至于技术稍有差错,就会使我们产生“技术焦虑”的心理,加深“时空紧张感”.因此对于“互联网+”,我们应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我们应该看到很多行业仍处于转型期,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2016年的“VR热”到现在也渐渐沉默,滴滴出行频繁发生事故,如何克服技术瓶颈、健全管理体制、更好带动市场发展是我们今后应该持续关注的话题,不能让“互联网+”这个方兴未艾的事物成为一场时代的泡沫。
正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所说:“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连接已无处不在,将来终连接一切”.但连接什么,如何连接,效果如何,仍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