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的几点思考
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的几点思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是开拓人类未来的根本动力。实现科技工作转型是提升县级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把握,并实现相互间良性互动。
一、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首要前提。
要实现县级科技工作的转型,怎么实现转型,首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应科技工作转型的指导思想,一个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坚持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创新抓落实、促发展。要实现县级科技工作的大转型,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原始引进,从科技原创力着手,要把科技创新提升到推进县级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的高度,全面筹划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和竞争力,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坚持科技创新的方针,是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的关键所在。
与日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其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创新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核心,贯穿科技发展全过程是创新,创新为实施科技工作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当今世界,谁最先创新,谁就掌握了先机。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要落后,就要挨打,要实现科技全面进步,既要看硬件装备建设水平,又要看软件建设的质量。要看基础性、基本性的工作,标准高不高,落实到位了没 1
有,更要看是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突破。
思路一变天地宽,发展须有新思路,具体可以从以下二方面下工夫,一是自我加压谋发展。创新必须要有新思路,思路新不新,就可决定我们的工作,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二十世纪初谁都无法想象人类可以进入太空,据不知现在控制宇宙已成为现实。这也迫使我们加压,谋求发展;二是着眼现实寻突破。着眼现实并不意味守旧,要前瞻性地找准创新工作落脚点,以发展的眼光寻找科技进步提升的突破口,积极培育基本科技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明确科技创新的工作目标,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重要环节。
科技创新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目标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决定未来,目标确定了就会引领我们的工作努力的方向,否则就会失去方向,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不仅框定了科技发展方向,促使科技工作向终点始发,并最终超越自己走向高处。因此在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目标时要用哲学的思维和独特的预见能力,立足本地,着眼未来,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前瞻性,做到规划与发展并重,兼顾短期、中期、中长期及长远,实现科技工作的腾飞,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强大动力。
经济发展需要科技,科技进步必须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当科技工作目标确定以后,科技人员是决定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学习创新型科技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无数创新实践表明,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原始性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科技工作的核心是做好人的工作,把人才用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当前县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创新环境不够完善。今后,必须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文化等各方面着手,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加速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原始创新的更加开放和鼓励竞争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科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同时,还应着力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环境。要不拘一格地选用年轻人才,努力创造条件,形成允许失败、包容失败和鼓励不怕失败的机制和文化氛围,以及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环境,让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这必须成为我们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要通过创立有关制度,保障人才的平等竞争,鼓励相互协作,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创业。
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迫切需要引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把那些谋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人才挖掘出来,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做好搭台子、给梯子、铺路子的工作。坚持在实践中摔打和磨炼创新人才,把艰巨任务交给他们,放手让他们开展创新,在实践中积累创新经验,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科技的创新发展。
五、完善科技创新的环境,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有力保障。
要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有赖于观念、体制、机制、环境的创新,这里,环境创新是保障,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的最原始基础是企业,激励机制、创新政策是科技创新原动力的有力保障,是助推器,还可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就不可能实现科技工作转型,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健全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创新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科技发展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要突出产业升级这条主线,制订出适宜县级的宏观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如完善产业扶持、科技进步政策、专利、融资渠道、科技人员创业等政策配套措施。鼓励和扶持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技术要素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服务软环境。政府部门还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倡导以服务型机关为主的效能建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和载体,大力进行宣传,让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要在全社会上下营造重才、爱才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科技部门要在科技项目上积极引导,鼓励创新主体技术创新,为创新者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政府部门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组织形式,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服务要贴近创新主体,切实转变作风,实现优质、高效服务,保证科技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篇:浅议如何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议如何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
作者:王 奕 张 景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从2005年起,中国调整了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向稳健性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稳健性财政政策转型,有一个接轨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逐渐淡出,才能平稳地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
[关键词]扩张性财政政策;稳健性财政政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12.O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浅谈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主题】
浅谈企业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转型升级
【副标题】
暨2011企业家讲企业大讲堂会后报告
【每日一句】
最不给力的是工资,最痛恨的是荒废,最塞牙缝的是每月花完剩下的1毛钱。
【内容】
当下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个企业如何走出困局、缓解融资难题,在化解风险与调整战略中赢得发展动力。(在我看来,早上的讲话基本都是套话,下面稍微列下)
早上的领导级人物花了1个多小时说了两点内容:
一、企业要坚持基础创新;
二、企业家要做到以下三点——有梦想、有危机和学习意识、有道德底线。领导总归是领导,精确的告诉企业家们要做的东西,而根本不用考虑做不做或者说如何做,这就是“太监不急,皇帝急”。不过做到这个层面,已经很好了。
那么现如今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转型与升级呢?早上的张秀清老师讲了很多,我也没来得及记多少,以下不全是她的观点,也有本人的愚见。
中小企业要以全新的引擎、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突破、全新的价值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首先,原始我们企业有那些引擎呢?请看下图。
我们有外部引擎和内部引擎,催动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这里讲到温州的有个企业老板,做了3年的企业的利润不及他老婆在上海炒作的一座楼盘,于是企业老板都跑了路玩楼盘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那么我们企业当然不会像这个温州老板一样,一心的投机取巧,要是都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中小企业而言了,况且现在楼市政府已经开始了调控。而针对我们有些企业,在内外引擎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谋求新的动力,寻找新的能源,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很大一个困惑。比如我们很多公司,内部引擎四部分都没有做到
完全的释放,存在一个镂空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要谈到的一个新引擎的出现。那便是,企业的管理引擎。有了企业的管理引擎作链接,结合企业批量生产人才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下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涨价的情形。我们有些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不会去看企业自身发展有多少空间,不会去注重人才根本需求,更不会去想如何有机化地管理人才、管理企业,这就导致了大批量的企业倒闭。不是倒在竞争力上,而是倒在你自己的手上,倒在血泊里才知道疼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跟一个企业家的正确领导和大批人才化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会上也谈了一个公式,我认为很好,是这样子的:
企业持续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它理解起来并不难,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的时候,往往就需要有组织地去实行它,正真地调动起我们的引擎和现有资源来。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们对企业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呢,或者说需要做什么呢?请看下图。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行业价值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组织能力将以上三部分即人才、模式和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企业家说,我的企业里人才太少了,都是些吃白食的人。我觉得这些个家的思维模式是根本性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
企业要快速内生人才。这是张老师崇尚的一种方法,我把他认为是批量化地生产人才。人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人才并不是企业一开始组织,一开始招聘就有的,人才是需要长期性的培养和磨练的!这一点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这个意思,而导致上层一句话就是真理,下层鸦雀无声,会就开不下去了。张秀清老师说的很好,人才区别于人的三种模式,即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TCA模式),而人只是简单意识上的劳动力、苦力,跟搬砖头的没什么两样。我们不能老是做人,我们要使人变为人才,我想也是设立这个群的目的吧。关于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很庞大,还有一部分就暂时不写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东西比较偏离作为一个员工该说的,至于以上的观点仅仅是本人的愚见。希望大家择优而取。
【高潮】以上都是高潮。以下也是!
【尾声】最后有什么complaint的话,都可以发在下面!
【祝愿语】HAPPYEVERYDAY!
第四篇:网点转型思考
关注客户体验促进网点转型的思考
一、现状
银行作为服务经济的提供者,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中,产品和服务被复制的难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同质化抹平了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优势,传统的创新难以保证银行竞争的优势。为此,笔者认为,银行的一切都可以复制,但只有客户的体验不可复制。因此,只有关注和提升客户体验,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银行的客户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法人客户,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他们的行为既包含理性的一面,当然也包含感性的一面。
通常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客户到银行汇款,虽然前面等候的人很多,但为了达到汇款的目的,这名客户不得不耐心地等候,这就是客户的理性思维决定了他的行为。如果与此同时,附近还有一个银行网点,虽然等候的人也很多,但环境很好,夏天有空调,营业员热情有礼,这名客户也许就会选择去那个环境好的网点办理汇款,这时就是客户的理性思维决定了他的行为。其实在这两个银行的网点,他们所提供的产品银行汇款是一样的,都能满足客户最基本的需求,但最终客户选择的结果却是环境好的网点,这就是因为他们提供的体验不同而带来的差别。银行的产品可以很容易复制,而客户对银行产品的体验却无法复制。这种客户体验的差异也正是银行差异化竞争的基础。同时也是
银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二、对策
提升客户体验,推进网点转型,一要关注客户的感官体验,强化网点建设。银行的一线网点,直接面对客户,每天都要受到客户的评头论足。因此留给客户的第一感官印象十分重要。人们都愿意到窗明几净、规范整洁、规模大、档次高的网点办理业务。因此一线网点必须加快网点硬转型,加强网点建设,按照上级行的统一VI设计,规范网点布局、合理内部分区、优化配置设备、提高标准化建设层次水平。二要关注客户的思维体验,强化产品创新。思维重在创意,体验贵在惊喜。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很快淘汰传统手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智能手机海量的应用程序不断带给使用者惊喜,让人感觉无所不能,虽然智能手机价格普遍较高,但人们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使用。因此银行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网点必须不断推出新服务,让客户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比如举行针对贵宾客户的理财、养生等讲座活动,在客户中征集产品创意等,引导客户,使客户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富有创意,提高网点的营销层次和品位。三要关注客户的行为体验,优化服务流程。客户的行为直接导致银行竞争的结果。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客户的行为,找出不同层次客户的行为体验需求,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法。要根据网点类型、客户、功能定位,确定适合网点的岗位配置,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岗位配备,对于大众客户,重点要扩大业务办理渠道,提高办理业务的速度,减少客户等候的时间,提供标准化服务。对于贵宾客户,就需要加强专业化服务,提供私人专属服务,增强业务的私密性和个性化。四要关注客户的情感体验,提升服务理念。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本质还是客户竞争。因此银行一线网点的员工要善于和客户交流,与客户交朋友。现代银行竞争激烈,现代社会充满浮躁,人与人之间也许满眼功利,在这种环境下,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许平时的一颦一笑、一唱一和、节日的一个问候、一个祝福,关键时刻的一臂之力或者举手之劳,都会带给客户心灵的愉悦,不断巩固强化这一种情感体验,就能带来长久的利益。五要关注客户的相关体验,树立品牌形象。商业银行要提高品牌意识,一线网点要注重银行的品牌形象,强化品牌宣传,引导客户信任自己的品牌,以自己的品牌为荣。(扬州农行营业部)
作者:扬州农行营业部
第五篇:横店影视旅游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的思考(精选)
秀里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产品转型分析
摘 要:目前国内不少影视拍摄基地经营困难、勉强维持,虽然成功转型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是秀里影视基地是近几年才成长起来的,自身的发展面临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就秀里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产品转型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秀里;影视旅游;产品转型
由于体制、机制、旅游产品本身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影视旅游业在各地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当前人们消费水平和旅游方式的改变,给影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成功的案例却是不在少数。例如横店,本文就如何加快秀里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秀里影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借鉴横店的经验,试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一.秀里影视旅游业发展现状
黟县宏村秀里影视基地位于风景如画的黟县宏村镇秀里村,由北京新时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黄山市中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合作实施。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1亿元,一期占地约75亩(含20亩水面)。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初具规模,重点进行了河道整治,完成20栋徽派民居建设,水口园林规模已初步呈现。2008年7月,电影《苏乞儿》首度在该基地开机拍摄。二期建设于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开始试营业。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之称的黟县,是我国最古老的县治之一,也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多年来受海内外众多电影电视制作人及诸多导演的青睐,黟县成为闻名遐迩的天然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卧虎藏龙》、《菊豆》、《小花》、《风月》以及由导演尚敬执导,姚晨、闫妮等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版《武林外传》等上百部著名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
黟县宏村秀里影视基地项目依托宏村镇秀里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村庄田园道路等,根据拍摄的需要,依据山势清淤河道,修坝蓄水,修建临时的古民居、牌楼、古栈道码头等场景,进行影视创作。项目建设中集采徽州建筑之长,将破损和濒临倒塌的旧房料进行异地搬迁、重建、修护,还原徽派寻常百姓生产生活场景,达到保护古建筑、展示和传承徽文化的目的。
该影视基地的建设将弥补黟县境内人文及特殊影视场景拍摄的不足,为广大影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及专用场地,吸引更多的影视拍摄同时,亦会成为黟县众多独具特色旅游产品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它的建成为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文化黟县的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进黟县乡村旅游发展国际化进程,打造、增强黟县旅游吸引力。
二.转型升级是秀里影视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和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加快转型升级成为秀里影视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符合应对市场竞争的要求。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趋增大。就国内而言,影视基地项目一哄而上,风格雷同,毫无特色,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而无序的状况,这一状况对秀里影视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符合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我国旅游市场消费已从以观光旅游为主,转向观光、度假与专项旅游三足鼎立的新的发展阶段。影视旅游作为一种融入了影视元素的全新主题化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更加理性,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这使得秀里影视基地在影视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影视基地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目前这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不利于秀里影视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三.秀里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理念转型。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实现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增长模式从粗放型为主转向集约型为主;工作重心从扩大规模为主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
(二)目标转型。以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打造国际影视旅游名城为依托,以优质服务为核心,高效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发展环境,在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增长模式、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秀里影视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使秀里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功能转型。通过对秀里景点的开发和打造,形成功能齐备、分区合理的全域化旅游格局,把秀里建设成为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区、影视旅游创意集聚区、影视企业成长孵化区,为黄山建设旅游强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推动秀里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条件
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秀里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秀里实际,重点应加强三方面的建设: 1.加强实景拍摄基地建设
目前秀里各种实景基地为古装剧和年代剧场景,功能较为单一,应以建立完善系统的实景基地为目标,新建一批新的拍摄场景,如特色年代剧场景、现代农村场景、现代城市场景等。此外,还应进一步鼓励吸引民间、国有等多种资本参与建设,兴建一批中西文化拍摄基地,改造一批高科技摄影棚等,不断丰富影视拍摄场景,持续巩固基地规模优势。在秀里小城市规划设计、街区(小区)建筑形态、标志性建筑、文化景观带建设等方面融合影视元素,彰显影视名镇特征,大力营造影视文化氛围,实现影视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完善融合。2.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在秀里对外交通方面:对秀里镇内公路和高速入口处的道路进行改造,形成横店直达杭州、上海的快速通道;加快秀里通用机场建设,创造条件争取建立秀里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空中支线;完善秀里交通网络建设,建立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把黄山各大景区快速连接起来。3.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黄山2013年的游客可突破3700多万人次。预计到秀里将会有所增加,为了使如此之多的游客在黄山、在秀里吃好、住好、玩好,需要建设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重点要完善社会化服务设施,包括新建、改造、托管一批宾馆;建立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尽快实现秀里出租车投放,方便游客出行;建立健全商业网点,在镇中心建成若干大型综合性超市,规范各大景区内的商业布局等等。
(二)延伸影视产业链条,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推进秀里影视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突破旅游产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概念,扩大影视旅游产业的外延,延伸影视旅游产业链,培育影视旅游新增长点,实现影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影视旅游发展空间就拓展到哪里。1.扩大影视旅游业的范围
以秀里影视基地为中心,通过全市旅游规划,将黄山市其他景区全部融入影视元素进行改造,并通过旅游线路的重新设计,使其与秀里影视城进行有效连接,从而达到秀里影视基地与黄山各景点的相互带动、影响。
2.加强影视旅游业与工商业的联动发展
一是结合影视产业链的构建,大力发展影视衍生产品的工业化制造和影视相关配套工业,如:影视器材、影视设备、影视道具、影视制景等;二是将徽州传统特色工业与影视产业结合。徽州有三雕、大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这些产业如果加入影视文化元素,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通过这些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对影视旅游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此外还要扶持一批加工企业,引导开发旅游纪念品,做强做精各种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推动建设一批旅游商品基地和旅游购物场所。3.完善秀里影视产业链条
后期制作在秀里影视基地还未有发展。因此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后期制作公司入驻黄山,重点支持秀里影视制作公司后期制作基地建设;投巨资购置国际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兴建影视特效制作中心,构建秀里影视后期高科技制作平台,引进后期制作团队入驻;大力构建秀里影视发行与交易中心,精心制订和发布秀里影视产业指数,重点经营电影电视剧发行、影视产品交易、影视器材与设备交易、影视技术转让等,定期组织电影看片会、电视剧发行交易会、影视作品推介会、影视产业高峰论坛、影视旅游产品交易会等,将秀里建设成为影视作品交流、影视旅游产品交流的集散地。
(三)优化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影视旅游发展 1.纳入黄山战略支柱产业
秀里影视旅游产业起步时间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应当把影视旅游业作为黄山市的战略支柱产业,举全市之力予以重点打造。下一步,要针对影视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通过向入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实行“一企一策”,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由此进一步提升横秀里影视品牌的凝聚力,从政策上推进“知名企业本地化”的进程,并带动秀里影视旅游业更大步幅地前进。
2.作为安徽省重点产业基地建设
安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省,需要培植一批全省性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秀里影视产业已初具规模,且已有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完成,理应成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面对当前和未来愈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仅仅依靠北京新时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黄山市中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力量显然还不够,应当继续争取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动员全省的力量,加强对秀里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的扶持,为秀里影视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一个层次更高的平台,进而也推动秀里影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3.列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时机,努力将秀里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扎实秀里影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率先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更充分地享受国家最新优惠政策。同时,秀里要以小城市培育为契机,加快资源整合营造和谐旅游消费环境,把秀里打造成既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宜游”目的地,又是吸引旅游者停留的“宜居”目的地。
(四)提升影视旅游品质,增强景区竞争能力
1.集中精力打造影视旅游休闲名城。影视旅游属于深度旅游,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高度注重旅游者的情感体验。秀里影视旅游业要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融合发展理念和“以影视基地为依托、以影视文化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业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运营模式,努力把秀里建设成为旅游度假之城、影视文化之城和休闲宜居之城。
2.创新服务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旅游行政能力,健全秀里旅游管理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大旅游的推进机制,使旅游行政服务高效、透明。二是推动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化。在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规范旅游企业服务。可委托有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对游客开展抽样调查,进而对各景区的服务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三是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黄山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3.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旅游持续发展。一是依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徽州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推动区域旅游均衡化、特色化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二是创新旅游产品,整合资源,形成以基地观光为基础、影视体验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辅助的旅游产品结构模式。深度开发多样性产品,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突出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差异性。三是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从交通、产品组合及区位特点出发,融合不同类型、不同品质资源,形成主题鲜明、富于特色的专题旅游线路。参考文献:
[1] 徐铭.横店影视基地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 刊,2012(8).[2]刘建霞.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与重组[J].生产力研究,2007,(12).[3]王玉玲,冯学钢,王晓.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