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创业融资的三大误区
关于创业融资的三大误区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其创业道路上常常面临着社会经验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创业融资方面,也常常走入误区,进而使得前期的努力功亏一篑,以下是创业融资中常见三大误区。
误区一:廉价出卖你的技术或创意
许多创业者和下岗职工创业者急于得到启动或周转资金,往往在中小企业融资时急于求成。给小钱让大股份,轻易的贱卖技术或创意。“只要能获得启动资金就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不少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廉价的就把自己的技术或创意随随便便的出卖了。
在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才感悟到当初的技术卖便宜了。开始对当初的投资协议不满,这时,有的人又会轻率的提出毁约。这样做的后果都是很不好的。只会使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失去商业信誉。
误区二: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这种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使用的情况,相当普遍的存在着。在当前的网络中小企业融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
创业不仅是创业者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的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企业这个载体发展的过程,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烧投资者的钱圆自己的梦”的问题,说到底是信用问题,品质问题。持这种思想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只有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才能得到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和成长机会。因此,创业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和具备企业家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范。
误区之三:没有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战略设计
跟任何推销过程一样,在筹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也需要完善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是取得最佳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的开端。但是,很多的创业者只有总的战略策划和设计,却没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的战略设计。这是不应该的。
创业者解决好了融资问题,就能将自己的技术和创意转化为赢利的工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拓宽融资渠道、对投资人负责才能使自己的企业茁壮成长。xeyubpvse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及误区
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方式和误区
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纷纷选择创业来开启自己的职场生涯,创业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许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融资问题,因为资金问题使创业半途而废甚至无法启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方法不多、模式单一的状态,下面介绍几种大学生自主创业常用的融资方法。
(一)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在创业者中很有
“群众基础”。目前银行贷款重要有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等。银行贷款的优点是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抵扣,融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运营良好的企业在债务到期时可以续贷。毛病是限制条款较多,财务风险较大。银行借款一般要供给抵押(担保)品,还要有不低于30%的自筹资金,由于要按期还本付息,如果企业经营状态不好,就有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需要注意的是创业者从申请银行贷款起,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筹备,因为申请贷款并非与银行一家打交道,而是需要经过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介机构等一道道“门坎”,而且手续繁琐,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二)典当融资
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贷款融资成本高、规模小,但融资速度快,门槛也较低,因为典当行只重视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对客户的信用请求几乎为零,所以合适小额创业筹资。
(三)吸收直接投资
指按“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法人或个人投资、合伙创业的一种筹资道路和方法。这种筹资方法筹集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能加强企业的信用和借款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筹集到资金,还可以充分施展人才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能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毛病是容易造成产权不明晰而产生纠纷,也不便于产权的转移,同时容易疏散企业的把持权。
需要注意的是创业者必须做好投资人的选择。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创业者应注意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供给增值性服务、与创业者经营理念相近、能够为投资项目供给渠道或领导的投资者,另外大学生创业者不宜对眼前的利益过火计较,这样才干有效地支撑企业的成长。
(四)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融资和投资相联合的全新投资方法,是指创业者通过出售自己的一部分股权给风险投资者而获得一笔资金,用于发展企业、开辟市场,当企业发展到必定规模时,风险投资者出卖自己拥有的企业股权获取收益,再进行下一轮投资,许多创业者就是利用风险投资使企业度过幼小阶段。
大学生创办高新技巧企业可以争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撑,但能否争取到重要取决于个人信用保证以及项目发展远景,因为风险投资家虽然关心创业者手中的技巧,但他们更关注创业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创业者本人。立志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创业大赛、委托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网上或其他媒体发布寻资信息以寻找投资人。此外,还可以参加创业培训班,在老师的赞助下通过制定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创业打算书”来说服风险投资者,甚至可以争取到“大学生创业基金”。
(五)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企业根据自身设备投资的需要向租赁公司提出设备租赁的请求,租赁公司出资购置相应的设备,并交付承租企业应用的信用业务。在租赁期内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租赁物所有权归出租人(租赁公司),应用权归承租人,租赁期满承租人可选择留购租赁资产。这种方法是通过融物来达到融资的目标,具有以下优势:不占用创业企业的银行信用额度,创业者支付第一笔租金后就可以应用设备,而不需在购置设备上大批投资,这样资金就可以调往最急需用钱的处所。毛病是资金成本较高,其租金比举债利息高,企业的财务累赘重。
选择融资租赁方法融资,可以使大学生创业者在没有足够资金、或者通过其他方法筹集不到资金的情况下,能完成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在选择租赁公司时要挑那些实力强、资信度高的公司,且租赁情势越机动越好。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方法还有多种,以上仅仅是常用的几种,具体选择哪一种融资方法,应联合投资的性质、企业的资金需求、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投资收益率以及企业的举债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考虑。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初次创业的道路上除了面临社会经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外,在创业融资方面也常常走入误区,最终使自己的努力功败垂成。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融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误区一:急于得到企业启动或周转资金,给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有不少核心技术拥有者在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对当初的投资协议深感不满并提出毁约,而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使其在资本市场上失去信誉。
误区二:即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性服务和指导,仍与其捆绑在一起。
误区三: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地使用,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每一轮融资中的投资者都将影响后续融资的可行性和价值评估。因此,对于尚处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应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性服务、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哪怕这意味着暂时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
四大对策
资金作为公司的血脉,必不可少,因此融资问题对新创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们要想凭借自己的技术或创意获得应有回报,就必须解决好融资问题。针对上述三个误区,创业者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正确评估自身价值。在制订融资方案之前,要准确评估自己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低估了自己的价值。网易公司经过多轮融资和上市,目前丁磊还拥有超过60%的股份,这说明丁磊在每轮融资的过程中用了少量的股份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融资过程中要做好融资方案的选择。尽管国内的融资渠道还不是很健全,但方式比较多,主要有:\(1\合资、合作、外资企业融资渠道;\(2\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3\政府贷款;\(4\风险投资;\(5\发行债券;\(6\发行股票;\(7\转让经营权;\(8\BOT融资。
多渠道的比较与选择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通过上述途径得到的发展资金可以分为两类:资本金和债务资金。债务资金(如银行贷款等)不会稀释创业者股权,而且可以有效分担创业者的投资风险,推荐优先使用。
3.如果采用出让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则必须做好投资人的选择。只有同自己经营理念相近,其业务或能力能够为投资项目提供渠道或指导的投资,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成长。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很难找到融资对象,找到一个就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的融资肯定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加强对融资市场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掌握大量的情报资料的前提下作出最优的选择。
4.创业不仅是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股东\的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大家只有通过企业这个载体,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烧投资者的钱圆自己的梦”的问题,说到底是企业家的信用问题,怀抱这种思想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才能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成长机会。因此创业者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企业家的道德风范。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融资误区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创业融资误区及解决方案
2008-5-20 中国招商投资网 字体[大 中 小]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初次创业的道路上除了面临社会经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外,在创业融资方面常常走入误区,最终使自己的努力功败垂成。当前的融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误区一:急于得到企业启动或周转资金,给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有不少核心技术拥有者在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对当初的投资协议深感不满并提出毁约,而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在资本市场上臭名昭著;
误区二:即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性服务和指导,仍与其捆绑在一起;
误区三: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的使用,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每一轮融资中的投资者都将影响后续融资的可行性和价值评估。因此,对于尚处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应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性服务、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哪怕这意味着暂时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
资金作为公司的血脉,必不可少,因此融资问题对新创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们要想凭借自己的技术或创意获得应有回报,就必须解决好融资问题。针对上述三个误区,创业者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制订融资方案之前要准确评估自己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低估了自己的价值。网易公司经过多轮融资和上市,目前丁磊还拥有超过60%的股份,这说明丁磊在每轮融资的过程中用了少量的股份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融资过程中要做好融资方案的选择。尽管国内的融资渠道还不是很健全,但方式比较多,主要是:
(1)合资、合作、外资企业融资渠道;(2)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3)政府贷款;(4)风险投资;(5)发行债券;(6)发行股票;(7)转让经营权;(8)BOT融资。多渠道的比较与选择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通过上述途径得到的发展资金可以分为两类:资本金和债务资金。债务资金(如银行贷款等)不会稀释创业者股权,而且可以有效分担创业者的投资风险,推荐优先使用。
3.如果采用出让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则必须做好投资人的选择。只有同自己经营理念相近,其业务或能力能够为投资项目提供渠道或指导的投资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成长。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很难找到融资对象,找到一个就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的融资肯定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加强对融资市场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掌握大量的情报资料的前提下做出最优的选择。
4.创业不仅是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股东)的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大家只有通过企业这个载体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烧投资者的钱圆自己的梦”的问题说到底是企业家的信用问题,怀抱这种思想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才能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成长机会。因此创业者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企业家的道德风范。
金钱不是万能,没有金钱万万不能,大学生创业者只有解决好了融资问题,才能将自己的技术和创意转化为赢利的工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拓宽融资渠道、对投资人负责才能使自己的企业茁壮成长。
第四篇:创业期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误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业期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误区
作者:孙 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7期
[摘要]企业在创业阶段的文化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否做大做久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认为创业期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走出三个误区:创业期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创业期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文化建设;老板文化和口号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关键词]创业期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孙伟,山东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人文管理,山东青岛,266109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7-0048-0002创业期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人员也较少,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等也常常处于不正规的状态。创业者们在创业之初,为了生存往往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生产和市场活动中,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不太计较个人的得失,员工们基本都能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但是创业期后,尤其是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后,企业从不规范状态向正常经营管理状态过渡的过程中,却往往出现让创业者们始料未及的问题,如:凝聚力消失、企业领导者丧失原有的创业激情、员工价值观发生冲突,彼此分心;企业的创业者们成为企业变革的绊脚石、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优秀的新员工受到企业老员工的排挤造成人才的流失等等。引发这些问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文化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这些误区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引起业界的重视和修正。
一、第一个误区:创业期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
关于创业期的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按照西方企业文化的发展经验来看,制度化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创业期的企业管理水平基本还是停留在经验性的管理水平,距离现代管理科学所要求的制度管理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许多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创业期企业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而不是进行什么文化建设。笔者认为这是创业期企业进行文化建设需要走出的第一个误区。
一方面,处于创业期的企业的文化管理比制度管理更重要。当然,笔者并不想否认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盲目地夸大制度管理的作用也是相当可怕的,特别是对于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创业期企业目标通常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得很不确定,市场的可控性通常不高。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形态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过于规范的制度把员工限定在固定的路线上,使得本该灵活圆通的组织变得过于刚性和笨拙,不能够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在实践中我们
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本能地采用不规范的形式来组织企业,本能地运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和约束员工,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自发状态的企业文化风险高。企业不进行文化建设并不代表企业没有文化,只要企业存在文化就存在,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也不例外。成功的创业者们也就是凭借着团队拥有坚定的必胜信念,拥有共同的目标与前景,彼此互相信任,这种朴素而朦胧的“企业文化”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所以,文化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的问题。但创业期的企业往往处于企业生存的最艰难阶段,创业者们一心盯在市场和技术上,根本无暇顾及文化的建设,致使创业期的企业文化长期处于自发的状态。这种自发状态下形成的企业文化有可能最终成为良好的文化,但更可能演化成为具有负面影响的东西。事实上,许多企业的不幸夭折充分反映了自发状态下形成不良文化的危害。而且,文化过长地处于自发状态,也会使创业者们在经历了富有激情的创业期后丧失愿景和激情,失去原有的凝聚力,尤其对于那些由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更是如此。因此,创业阶段企业就应该站在文化的高度上,审视企业的方方面面,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给员工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愿景和目标。不解决创业期的文化问题,企业就无法获得持续的竞争力,无法做大做久。
二、第二个误区:创业期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构建一整套的理念体系,包括愿景、使命、宗旨等战略层次的理念;精神、价值观和哲学等策略层次的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等执行层次的理念。理念确立后还需要系统地对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进行规划,并且要专门组织培训、研讨等活动进行文化导入和重塑,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无法支撑这样一笔开销。基于以上事实,从而得出创业期企业没有能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论。笔者认为这是创业期企业进行文化建设需要走出的第二个误区。
从许多大型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实践上看,情况确实如此,但这一情况并不完全适合创业期企业。创业期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大型的成熟的企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花费小就是其中之一。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建设企业文化的中小型企业,往往总是以大型企业的实践作为标本,将自己的思路局限于此,并没有认识到自身规模小、员工少这一特点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优势。相反一些大型企业之所以现在不得不花费巨大的资金去建设企业文化,往往就是因为在企业发展的幼年期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创业期企业进行文化建设花费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创业期企业重视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求它们像一些大型的成熟的企业一样做得面面俱到,而是应该针对自身的特点把文化建设尽量简约化处理。一方面是理念体系要简约化处理。创业期企业没有必要建设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企业领导者只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来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就可以了,且内容要简单明了。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念的强化过程要简约化处理。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文化重塑和建设工作,更加要避免烦琐的强化形式,如各种仪式、英雄人物、公司刊物等,而是要把核心价值观念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建设中去,特别是要
体现在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行动上去。做到用核心价值观念去指导管理制度建设和领导者的行动;用管理制度和领导的身体力行去强化核心价值观念。
2.企业文化完全可以由企业领导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提炼、升华和强化,而不必花费资金去聘请外部专家为企业设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3.创业期企业一般来讲,规模小、人员少,管理层级和幅度都比较小,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解释和普及所经过的环节少,内耗也就少,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强化。
创业期企业如能以简约的思路去构建自己的文化,完全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同时也为企业未来的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第三个误区:老板文化和口号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部分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着手构建了自己的文化,但往往自以为已经建立了的“企业文化”,结果仅仅是老板自己的文化,或仅仅停留在时髦的口号和词汇上,这在学术界被称为“伪文化”。“伪文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创业期企业更容易形成老板文化和口号文化两种“伪文化”。
创业期企业的文化往往是老板自己故事的提炼和升华,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老板忽视和员工的沟通,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需要,就不会引起员工的共鸣和认同。没有被企业大多数员工认同的文化只能是老板自己的文化,而不是企业文化,如果再强制性地让员工去遵守,非要把老板自己的文化美其名曰为企业文化,那就是典型的“伪文化”了。
请专家弄一套文化体系,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壁上挂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举行一系列唱歌、打球等文艺活动,或是请人作一套CI设计,网站上的企业简介堆砌上一系列关于企业文化的美好辞藻等等。把企业文化的形式搞得如此轰轰烈烈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及全部,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的话,则是走入了口号文化的误区。因为,许多企业表面上所推崇的价值理念与它们所执行的规章制度是相互抵触的,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文化的作用是给别人看的,不但员工没有认同,就是老板自己也没有认同,文化是一套行为是另一套。这种肤浅的企业伪文化除了浪费企业资源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是难以持续的。所以更不可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根本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创业期企业出现伪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肤浅认识,没有领会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实质内容,他们不是不想进行文化建设,而是不会进行文化建设。因此,创业期企业要避免“伪文化”的出现,首先应该提高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素质。领导者们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进行学习,提高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人云亦云,模仿抄袭。其次,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员工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最后,要避免“伪文化”的出现,必须实现三个统一:核心价值观念和领导者行为的统一,核心价值观念和口
号的统一,核心价值观念和规章制度的统一。特别强调核心价值观念和领导者行为的统一,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以核心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行为来强化核心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员工的理念和行为。从某种意义来讲,创业期企业文化往往是领导者个人魅力的化身,不具有领导者个人魅力的企业文化, 是缺乏生命力的。创业期企业只有踏踏实实地实现三个统一,才能使领导者所提炼的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企业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才能使“老板文化”转化为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布翔.企业“伪文化”批判[J].企业文化,2005,(9).
第五篇:白领兼职创业易入三大误区
创业易入三大误区
作者:
白领都是工薪族,光靠工薪都不原因,都想找个出路,很多工薪族选择了兼职创业,这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兼职创业也不能盲目,随随便便找个创业项目就创业,那么白领创业容易进入哪三大误区?
1、很多工薪族想一步到位成为企业拥有人,做老板。
他也许也能筹到资金、也许也能找到项目,也有能力开个酒水代理店、也有能力装修、也有能力雇员工……都可以。他以为这样可以一步到位成为生意拥有人。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这里面白手起家的风险非常大而且他往往这个时候,他自己没有技能、没有经验,就盲目去投资想做一个生意拥有人,所以99%就倒闭。所以请恕直言,凭你的资金、凭你的项目、凭你的技能、凭你的关系,你怎么知道你就是未来那1%?今天我们周围很多朋友想做投资的,他们的失败率几乎就是100%。这几年你们很少见到我们周围有人,你的朋友、你的亲属,靠白手起家做的很好是不是?而且很多人赔了很多钱。
2、盲目辞职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你首先要考虑,你有没有足够的技能使得你能在这个象限中生活的很好。如果你所拥有的技能不是很赚钱;或者虽然很赚钱,但你的技能在同行间不够出类拔萃;或者你的年龄优势正在丧失,你都很难在这个象限生活的很好。技能或经验关系不足不能靠自由职业谋生。很多人盲目成为自由职业者,然后发现过得还不如工薪族。
3、更不要盲目的以为自己是投资者。
有个5、6万块钱就想做投资者,盲目把货币抛出去,想做投资者,充其量是个投机者。没有哪个有5、6万买股票说买而不卖的,这叫炒股。买而炒这叫投机者,买而不炒的叫投资者。不成熟、没那么多资本、眼光还不够都不能成为投资者。你真的有很多钱,购买一个绩优股放在那儿,每年就靠年底这个企业的股票分红、配股,你觉得比银行存款要好。这叫投资者象限。
所以作为一个工薪族,你不要盲目的靠自由职业谋生,你也不要盲目的投资做生意,你更不要自以为你自己是投资者。
盲目进入自由职业者象限,你没有技能、没有经验也不行;你盲目去做生意,你想白手起家,风险太大了;你想盲目进入投资者象限,你没有本钱,你充其量是个投机者。
所以,白领工薪想要兼职创业,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自己要做什么。其实,要有很好的计划,自己怎么去做,关注招商资讯,了解招商动态,然后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