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1102班1137150211牛垠皓
摘要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尤其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投资和制度创新。一个区域的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制度创新这一重要因素。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经济主体不断获取自由权、平等权,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而这些又需要一定的制度给予激励和约束,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制度前提。因此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致力于创新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在制度这一因素被忽略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不能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进行完整的解释。后来诺思发现了制度创新这一重要因素,才较完整的解释了影响区域发展的各大因素,并且较大程度上肯定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增长因素„„„„„„„„„„„„„„„„„„„„„„„„„„„„ 二:制度创新的分析„„„„„„„„„„„„„„„„„„„„„„„„„ 三: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五:参考文献„„„„„„„„„„„„„„„„„„„„„„„„„„„
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绪论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得益于资本、劳务投入以及技术创新。1970年197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专家、新制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和美国另外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托马斯合作在《经济时评论》上发表《西方世界成长的经济理论》和《庄园制度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式》两篇论文,指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制度,这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和提供个人经营的刺激,近代工业就发展不起来。所谓的制度创新,是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它实际上指的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变革。因为,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就有什么样的人类行为,有什么样的人类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果。
一、增长因素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古典经济学家们就试图发现经济进步的根源,并分析
经济变化的过程,提出了劳动、资本和土地数量决定一国的总产出。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把区域经济增长看作是劳动力(L)、资本(K)和技术进步(T)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通过人力资源(H)概念的引入,把外生的技术进步内化了。新制度经济学继续向前走了一步,把制度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
一。统计资料表明,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尤其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投资和制度创新。通过界定产权,以高效率的经济组织替代低效率的经济组织,建立分担外部性风险的制度,即使在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
二、制度创新的分析
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对制度创新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是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制度是重要的”。“制度”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力量。
诺斯的两大“历史发现”:一个是对1600—1850年世界海洋运输业生产率变化原因的考察;另一个就是对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考察,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理论地位。在1600—1850年的250年间,世界海洋运输业中并没有出现用轮船代替帆船之类的重要技术进步,但是,这期间海洋运输的生产率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用生产要素和技术的变化,根本解释不了这种现象。诺斯认为,出现解释不了的“剩余因素”的原因,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忽视了在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发展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交易所产生的费用,而这交易费用是制度建立的基础。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会降低费用,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最终致使经济增长。1973年,他与托马斯合作发表的《西方世界的兴起》则在对欧洲经济史重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那种把近代欧洲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是产业革命结果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产业革命所包含的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教育发展和资本积累等等现象,本身就是经济增长,或者说,产业革命并不是近代欧洲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而近代欧洲经济增长的真正的决定性的原因,是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
三、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D·诺斯认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制度构成了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社会工具”或“社会资本”,这种工具的好坏,这种资本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人类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中进行的制度所建立的基本规则支配着社会中所有公共和私人的行动,即从个人财产权到社会处理公共物品的方式以及影响着收入的分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从资源开发到资本积累,再到技术创新,无不受制度安排的支配。有效的制度安排,鼓励并促进着社会的资源开发、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因此,制度决定着一种经济的激励结构、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及其运行方式,从而决定着经济变化的走向是增长、停滞还是衰退。制度创新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就在于:一个效率较高的制度的建立,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使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得以发挥其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
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是因为制度的变化具有改变区域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改变资源配置的可能性。当引入一种新的制度后,就为每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规定了约束条件,制度的变迁也意味着约束条件的改变。因此,制度创新正是通过改变交易规则来为区域经济增长创造条件。1873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鼓励西部草原植树法案》规定,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40英亩树并保持10年以上,就可获得160英亩土地;1877年3月颁布的《沙漠土地法》规定,如果移民在产权申请登记后3年内灌
溉了土地,即可按每英亩25美分的价格购得640英亩土地。这两项法案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拓荒者的积极性,推进了开发进程。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由最初的“极化”向“扩散”转化构成了经济增长的过程。正如佩鲁指出的那样,“增长并不是同时在任何地方出现,它以不同强度最先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而且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
第一,制度创新可以改变激励机制。制度创新通过改变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一方面反映了个人工作努力程度和报酬的关系,另一方面反映了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不同制度安排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把个体的努力程度与报酬、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紧密结合,在增进个体福利的同时增进社会福利;而差的激励机制要么使报酬与努力程度脱节,要么使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脱节。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就来自于不同制度设定的不同的激励机制。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定产权以便成一种激励,使得个人收益率接近于社会收益率。刘易斯说,“制度促进或者限制经济增长取决于制度对努力的保护,为专业所提供的机会,以及所允许的活动的自由”,指出制度对经济努力所起的激励作用。
第二,制度创新可以提高资源配置。制度创新把资源从非生产性或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性或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制度创新的意义在于通过设定新规则,把人们的努力及资源引导到生产性的创造财富的部门,这种创新虽然不能改变资源禀赋的状态,但却能向外移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不改变资源总量的情况下,增加产出与积累。创新的作用是把人们的努力从争夺既定财富分配的斗争引领到争相创造财富的有序竞争中,这种过程可以看成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制度创新孕育出新的社会生活秩序。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挖掘制度的效率潜能,使社会制度体系不断接纳新的变化,从而使其更具有弹性和活力,促进社会各领域的共同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第三,制度创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创新可以减少交易风险,提高交易效率,优化交易行为来提高产出增长率。新制度经济学修正了新古典理论关于理性经济人和零交易费用的假定:一是采用了西蒙“有限理性人”的假定,有限理性人的行为特征是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二是提出了正交易费用的假定,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由于信息的不完全,现实交易活动中获得信息的成本是巨大的,因此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交易成本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该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它们区别于生产成本为执行合同本身而发生的成本,交易成本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同而会随之不同。通过制度创新可以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节省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地促进产出和经济增长,即交易费用是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由于交易费用主要用于交易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交易行为的协调,不用于直接生产过程,因而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交易费用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的效率。落后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政治制度不稳定,交易风险增加,机会主义盛行,无形中增加交易费用,使人们没有动力去寻求有效的产出。因此,对于落后国家来说,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减少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出和增长。
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知识和技术存量规定了人们活动的上限,但它们本身并不能决定在这种限度内人类如何取得成功。政治和经济组织的结构决定着一个经济的实绩及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率。人类发展中的合作与竞争形式以及组织人类活动的规则引导和确定了经济活动的激励与非激励。17世纪欧洲各国出现不同的经济增长率,从每个国家建立的产权性质中可以找到答案。区域开发的制度结构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区域开发的法律制度;二是区域开发的激励制度;三是区域开展的约束制度。法律制度涵盖了区域开发的目标、程序、路径、产权保护、市场
秩序、交易规则等;激励制度则包含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的机制;约束制度包括了区域开发中的一些限制性行为和开发的条件。
一种制度的确立并非永恒不变的,制度能刺激经济发展,也能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要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促进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诺斯和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模式的分析框架,即在现行制度结构下,当外部性、规模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收入的潜在增加不能内在化时,一种新的制度创新可能应运而生。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是在创造性破坏中推进的。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2]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2003.[3]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第二篇:结合实例说明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明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 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郭成功,《浅谈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一个区域的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制度创新这一重要因素。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经济主体不断获取自由权、平等权,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而这些又需要一定的制度给予激励和约束,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制度前提(张小燕吴萍,《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因此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致力于创新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在制度这一因素被忽略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不能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进行完整的解释。后来诺思发现了制度创新这一重要因素,才较完整的解释了影响区域发展的各大因素,并且较大程度上肯定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是重要的”,“制度 ”的重要性就在于他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力量(崔功豪 魏清泉 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将制度创新分为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两种类型。的确,正如诺思说的,制度创新在区域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1998 年直接从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的广西贵糖企业,就是一个说明通过诱致性创新制度改革而极大促进经济增长的实例。该企业通过发行8000 多万的社会公众股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使自己的资本力量扩大了几个亿, 原有的资金供应紧张状况获得了根本性的改变,蔗款兑付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贵糖股份有限公司今后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每年还可以用有偿配股等低成本方式来募集资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因此而有了较充分的供给保障。
所以如果诱致性创新是新制度安排的唯一来源的话,那么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社会最优,国家干预可以补救持续的制度供给不足, 即强制性制度变迁(袁芳,《锦标赛、内生性制度创新供给与地区博弈——以各地物流园区布局为例》)。而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例子也是很多的。1978 年12 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这两个文
件的试行, 推动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恢复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使陷于崩溃边缘的农村经济摆脱困境,促进农业生产力连上几个台阶。根据有的学者估计,在1979~1984 年农作物产值增长中的42.23%,其中家庭承包制改革带来的增长达
19.8 个百分点, 贡献率为46.89%。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使陷于崩溃边缘的农村经济摆脱困境,促进农业生产力连上几个台阶。
任何单一的制度设计必然不能解决多种多样的问题, 单一的市场机制或单一的政府治理机制也必然无法适应环境这一公益物品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多样需求(万立雪,《政府创新与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诱致性制度创新与强制性制度创新不能相互割离,他们有着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 ,必须政企分开 ,政府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 ,改革组建公司制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的竞争主体(陈毅蓉,《浅析我国民用机场管理制度创新》),这样才能利用制度创新最大限度的促进区域发展。
第三篇: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而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市在区域的发展中起带动、引导作用;而区域对城市发展的前途又有决定性影响,所以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很明显。
开发区属于一个小区域,因此高新开发区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同样具有带动和引导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以及许多县城都设立各种形式的开发区,以突破城市发展的旧有模式,为城市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综观各地“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成功者有,失败者也有。我们在成功的、失败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城市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引进资金及投资项目。可以这么说,一个“开发区”的发展无论成败都离不开资金。
一个开发区要想成功地进行招商引资必须至少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开发区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二是开发区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开发区有良好的政府行为及服务;四是开发区有良好的优惠政策。
一、良好的区位条件
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完善的发展与所在城市在不同层次区域中所处的区位条件、经济地位密是不可分。例如:烟台是处于山东半岛沿海开放地带,既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又时拥有沿海国土开发轴线上共有的丰富资源,享有区域与资源两大特色,它的族群似的城市结构,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的条件比较优越,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市综合功能比较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些都成为烟台开发区加速发展的推动力。烟台市与周边城市(威海、青岛等)联合起来,树立中心,靠经济力量辐射出去,作为胶东半岛的增长点,从而将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至关重要,对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投资环境包括产业环境、环境因素、与外界有便捷的联系等等。产业环境包含要素很多,如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他自然与人文环境等,其主要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包括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投资活动的区位选择影响。
首先是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其次是“互不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第三是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第四是相关行业企业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环境因素是影响投资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无论是生产还是服务活动都越来越多地依靠与要求良好的环境质量。
能够同外界产生便捷联系的场所越来越车给投资活动区位选择的重点。能否同外界产生便捷联系,取决于改场所的可进入性,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等。地理可进入性取决于位置和距离,经济可进入性由运费和通信费决定;制度可进入性即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社会可进入性是由社会因素(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例如: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老城,这样就便于在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技术交流、科技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取得城市的支持,从而加快发展步伐。
此外“交通”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美国的硅谷就是沿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我们山东省的发达高速网的建成已给我们山东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公路、航空、海港等交通都处于全国前列,正因为交通的便利才有了齐鲁这个大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有良好的政府行为及服务
适当合理的政府行为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的招商引资。首先政府作为一个消费者,政府购买本省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政府通过对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招商引资活动提供了条件;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法规规范投资活动,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的事实,调节经济活动的进行。良好的政府服务,可以为投资活动提供便捷的通道,促进投资的进行。在这方面,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就做出了很多努力。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多领域、多样化的广泛合作:
为投资者提供高科技产业化的建设用地、工业厂房和投资空间。
为投资者提供高科技产业合作的优秀项目和相关信息。
为投资者推荐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对象。
此外政府应该有良好的招商策略。
1、媒介策略:开发区形象推介的最直接方式之一是通过媒介传播,一般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由于不同的媒介面向不同层次的大众,因此,在选择媒介作开发区形象宣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策略:(1)讲究实效(2)讲究目的性。(3)注意统一性和连贯性。(4)注重技巧性。
2、招商活动策略:招商活动一般包括开发区庆典活动,招商新闻发布会,投资者座谈会等。其中,招商新闻发布会较为常用。在招商新闻发布会上推介开发区形象时,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分步骤、分层次,波澜迭起,曲折有致。举办招商新闻发布会是开发区形象推介的最佳时机,要迅速在投资者面前提高本区域的知名度。(2)立体战役,电视、电台、平面广告齐发。开发区在异国举办招商新闻发布会,一般是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才决定的,可以说带有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争取该国的投资者来开发区投资。
(3)思维碰憧,学者论介,官员问答,记者对话。开发区发展理念,经开发区官员及专家学者与投资者、记者的现场对答,可直接明白地传达给投资者,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开发区的认知和好感,为以后的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开发区招商新闻发布会,一定要有政府官员及本区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只有这样,对外发布的开发区形象才具有权威性、深度性。另外,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气氛,对话不能太古板和严肃。开发区官员及专家、学者,尽可以在大原则指导下,侃侃而谈。
(4)反向提问,挑剔毛病,解释说明,扩大影响。开发区举办招商新闻发布,要面对投资者和记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发区官员和招商人员必须沉着应战,应对自如。有时,也不妨故设悬念,反向提问,挑剔毛病,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奇,然后再加以解释说明,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从而扩大开发区影响,提高开发区知名度,树立开发区良好形象。
四、有优惠政策
通观各个开发区,都重视了优惠政策的制定,因为优惠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投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为投资活动扫清了不必要的人为障碍。优惠政策的制定主要在税收(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税、再投资退税、房产税及车船使用牌照税、进口设备税制等)、土地划批等方面进行了制定。
由此可见城市与区域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此以来才能正确引导城市的发展,通过高新区等小区域的发展去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
第四篇:城市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研究
城 市 发 展 与 区 域 关 系 的 研 究黄帅关景张平于帅帅小组成员:杨蒙
城市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研究
——以郑州为例
摘要: 在城市发展的研究中不能只论城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支持,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位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树立区域整体观念和全球观念,注重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行政区交接地带建设的综合协调,实现区域效益的最大化。以郑州的发展为例研究一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区域基础郑州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各种活动的集聚场所,通过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与外围区域发生多种关系,通过对外围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外围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城市与区域相互依存,城市借区域而立,区域依城市而兴。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需要研究城市以外更大的区域问题。需要澄清模糊的认识,弄清城市与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城市有许多职能,可分为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也可以认为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具体地说有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信息服务等职能。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还是区域的商贸流通中心和交通中心,还是各种政治和管理机构的集中地,是区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区域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经济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上。如郑州市定位于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洛阳市定位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性物流枢纽;开封
市定位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基地。依托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产业和功能区块。四大产业带: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以现代制造、高技术、能源、石化等产业密集区为支撑;新乡一郑州一许昌一漯河轻纺、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新乡一焦作一济源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洛阳一平顶山一漯河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表现在城市辐射和吸引范围的大小决定城市的优势产业化部门和专业化市场。郑州地处中原,为河南省会所在地。北临黄河,南接许昌,东西与七朝古都开封市和九朝古都洛阳市相临,具有“中、通、丰、古、商”的区位优势。以郑东新区要发展为中央商务区和“新经济”聚集区,而外围卫星城如巩义、新密、新郑、中牟及桥北新区等要以发展产业为主,将郑州发展成为一座集行政、商贸、交通、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郑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村遗址、巩义市的宋朝陵墓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区域基础设施
区域性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交通、通讯是城市与外围区域相互联系的纽带, 其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范围, 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体系的形成、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 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和区域差异的大小。例如郑州交通优势,郑州地处中原城市群中心,郑州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被称为“火车拉出来的城市”。现代郑州郑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为一体的综 合性交通通讯枢纽。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受区域生态坏境容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城市发展要有区域整体性观念, 要重视城乡结合、大中小城镇结合的问题。
例如郑汴一体化、郑开一体化等的进行使郑州与周围地区的各种关系就更为紧密,可以说密不可分, 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态势。
第五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1.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一种互动关系,并共同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独立变量,两者的协同机制最终体现在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上“在系统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其实,经济增长过程一直是制度!技术!投入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互动的过程“
2.科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制度的选择有决定作用,技术进步能诱导制度创新
一方面,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决定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即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创新策略”以我国为例,我国技术水平落后,资金贵乏,以领先战略为主的思路肯定是错误的“在大部分领域和产业,只有采用以模仿创新为主,合作开发为辅的战略,引进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发展起点,才能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缩短技术创新周期,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要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就要求企业相应地变革企业产权制度,建立与生产力现状(技术现状)相适应的的政策制度“
3.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有推动或制约作用
从下表可以看出,不同的企业体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该表通过全民!集体企业和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同比较,可以看出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在制度创新中更具优势,创新的主动性更强“股份制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广东在全国综合科技水平的领先地位诱导相应的制度创新
广东取得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广东的制度创新“广东的体制改革有很多方面在全国都是首创的,如率先改革物价体系!率先改革流通体系!率先改革财政体制!率先改革投资体制!率先改革金融体系!率先改革企业制度!率先改革分配制度!率先改革外贸体制等”广东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