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

时间:2019-05-12 21:3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

第一篇: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

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内容

1、第4章---第二节---P53页第二行和第三行删除。第四行标题改为主要账户设置

2、P60,第十六行此外到本小节末删除

3、P63——66第9行

(二)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收发核算---全部删除了。

4、P121,倒数第7行到8行删除。

5、P172,倒数第一行:“不定期清查对象是局部清查”这句话删除。

6、P189,倒数第二行第一句话改为“内部报表是指为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而编制的不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它一般不需要规定统一的格式也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

7、P190,第一行后增加“通常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的指标体系。”

8、P190,四、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增加

(二)相关可比: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与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而且便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相互比较。原

(二)(三)

(四)分别改为

(三)(四)

(五)9、P196,例9-21第二行“材料采购”改为“在途物资”。第四行最后三个字开始““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为130000元(贷方)”这句话删除。第九行“-130000”删除。

10、P207,第六行“车船使用税”改为“车船税”

第二篇:2014初级会计教材变动

科目变动情况

初级会计实务将原“财务管理基础”一章内容删除,其他章节变化如下:

第一章: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第二章:增加: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企业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修改: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融资租赁费等。

第三章:增加:集团股份支付产生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修改:盈余公积用途的表述。

第四章:删除了政府补助一节内容。

第五章:增加:费用的特点;几道例题。

修改: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内容。

第六章:没有变化。

第七章:增加:每股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的填列说明;附注的作用;其他综合收益应当披露的信息等。

删除: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一节及综合举例中相关内容。

第八章:基本没有变化。

第九章:基本没有变化。

第十章:重新编写。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相对变化较小之外,其余各章均进行了重大调整。

第二章:新增了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第三章:新增了第四节“预付卡”。

第四章:新增了“增值税”“消费税”两个税种。

第五章:新增了“企业所得税”。

第六章:新增了“关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和船舶吨税”五个税种。

第七章:对“税务行政复议”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掉了“税收优先权”、“税务机关的代位权与撤销权”、“税款的追征和补缴”和“税务行政诉讼”的全部内容

第三篇:2013经济法基础教材变动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变动最小1新增了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的规定

2新增了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得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得超过25年的规定 第二章 重点调整1在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新增了集体合同与劳务派遣

2完全新增了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同时将医疗期的内容转移到第二节中

第三章 将原来的第七章提前至第三章 1新增预付卡 2对银行卡的收费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 3新增票据的防伪

第四章 重大调整 1新增第一节增值税 2新增第二节消费税 3对营业税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减

第五章 重大调整 1新增了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复习难度大

2第二节新增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六章 重大调整 1新增关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和船舶吨税五个税种2对车船税。资源税进行了调整

第七章 重大调整 1发票管理调整

2税务行政复议进行调整

3删掉了税收优先权、税务机关代位权与撤销权、税务的追征和补交、税务行政复议的全部内容

4对税收法律责任内容进行了删减 初级会计实务

财务管理基础内容一章删除,其他变化如下

第一章 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第二章 增加: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企业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修改:短期借款、应付账款、衣服融资租赁款等

第三章 增加:集团股份支付产生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修改:盈余公积用途的表述

第四章 删除了政府补助一节的内容

第五章 增加:费用的特点

修改: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内容

第六章 无变化

第七章 增加:每股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的填列说明;附注的作用;其他综合收益应当披露的信息等

删除: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一节及综合举例中相关内容

第八章,第九章无变化

第十章 从新编写

第四篇:2018年会计中级经济法教材变动

2018年教材的主要变化

1.第1章

(1)对“经济法主体”的有关内容进行大幅删减;(2)根据《民法总则》对多处考点进行了全面更新:“经济法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权的滥用”“代理关系的终止”和“诉讼时效制度”;

(3)新增“公民的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的概念”,删除“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地域管辖”。2.第2章

(1)新增“电子营业执照”。

(2)新增《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有关规定,主要变动点为:

①新增“股东代表诉讼中诉讼当事人的列置、诉讼利益的归属和诉讼费用的负担”“不开股东会直接作出决定的特殊情形”“公司决议的效力”“股东知情权”和“股东分红权”;

②重大调整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3.第3章:2018年本章教材没有变化 4.第4章

(1)删除“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2)新增“不托管的私募基金的财产安全保障和纠纷解决机制”。5.第5章

(1)删除“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和“居间合同”;

(2)对若干考点进行了小幅修订、增补:“格式条款”“要约”“合同的成立”“涉及第三人的合同履行”和“法定抵销”等。6.第6章

(1)将传统增值税业务与营改增业务合并、整合,对本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2)重大调整了“增值税税率”“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的抵扣”;(3)删除“不征收增值税的特殊项目”;

(4)小幅修订、增补了“属于境内销售的情形”“进项税额抵扣期限”等,不予赘述。7.第7章

(1)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公益性捐赠的扣除”“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技术先进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取得境外所得时的抵免”等内容进行了更新;(2)删除“企业享受安置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应具备的条件”“创业投资企业的界定和投资期限的计算”“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过于细化或者仅在特定范围内适用的税收政策,在此不予赘述。8.第8章

(1)删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财政监督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法律制度”;

(2)新增“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国有企业产权时转让价格确定的特殊规定”;

(3)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中,新增“采购人员的回避”“因特殊情况不进行公开招标的条件”,对“质疑供应商的投诉”进行了调整。

第五篇:十九大后教材变动

十九大后《经济生活》变动全解读

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教材表述(第30页)

变动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变动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奋斗目标”已经变化发展、十九大新提法: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建成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材表述(85—87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这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开辟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伟大行动纲领。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但是,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主、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从“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变化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新提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教材表述(90页)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2.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新要求。十九大后《政治生活》变动全解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新提法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教材表述

《政治生活》教材中没有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十九大的创新提法,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我们不妨思考这一历史定位的特征及意义。

2.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更完善 十九大新提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家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教材表述(第5页)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解读:“根本力量”强调了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党的宗旨的深入阐释。

3.关于民族团结的表述更完善 十九大新提法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教材表述(第9页)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解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性工程,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4.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十九大新提法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依照法律服兵役和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教材表述(第9页)

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解读:此举在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同时,能提高全民对军人的认同感可吸引大批优秀青年投身军营。《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5.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随着经济和社会发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

6.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九大后《文化生活》变动全解读

第一部分:根据十九大报告需更新的教材内容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九大新提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教材表述与解读

教材表述(96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读:①教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述需增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文化自信 十九大新提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教材表述(第98页)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试题演练】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实现文化自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新提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教材表述(第105、10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解读:教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需更新(增加“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二部分:对十九大报告重要论述的教材解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十九大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教材知识解读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十九大重要论述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知识解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教材知识解读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4.文化对人的影响

十九大重要论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教材知识解读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十九大重要论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教材知识解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十九大重要论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材知识解读: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迈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7.文化传播的手段创新 十九大重要论述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教材知识解读: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

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十九大重要论述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教材知识解读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9.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十九大重要论述

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教材知识解读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10.社会主义文艺 十九大重要论述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教材知识解读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③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1.精神文明建设 十九大重要论述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教材知识解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2.优先发展教育 十九大重要论述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材知识解读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②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教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十九大后《生活与哲学》变动全解读 1.“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十九大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教材知识解读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2.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重要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教材知识解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典范。

3.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更完善 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教材知识解读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4.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更深刻 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教材知识解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8.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11.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

12.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方案。

13.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下载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3年江苏会计证教材与12年相比《会计基础》变动汇总(五篇)

    2013年江苏会计从业教材已经发布,中名教育在线小编整理了13年教材与12年相比变动的部分,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 1、《会计基础》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

    2013年江苏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变动明细

    《会计基础》教材变动1、《会计基础》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第二节中,表2-2,会计科目简表中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其他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两个科目,删除了材料采......

    人教版教材修订变动情况说明

    人教版教材修订变动情况说明一、整体变化1、各单元后加“实验活动”,为本单元的重要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2、原三单元、四单元主体内容对调。3、强化了安全意识。4、氢气的性......

    2013年《财务管理》考试教材变动情况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教材变动情况 第一章——总论。增加了“企业与企业财务管理”一节内容,修改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表述,增加了社会责任的有关内容,增加了内......

    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化部分(精选5篇)

    2013年江苏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与12年相比《会计基础》变化部分 1、《会计基础》P27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第二节中,表2-2,会计科目简表中资产类会计科目 2、《会计......

    2013年会计实务变动及影响

    2013年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教材主要变化及对考生影响 一、教材主要变化 2013年新教材删除了第四章政府补助收入、第七章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以及第十一章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2012年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教材变动

    P392011年版本:(五)1、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1)-(11)老教材内容略2012年版本(1)核验施工测量放线,验收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签署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2)进行巡视、旁......

    2013年人教版政治生活教材变动内容

    2013《政治生活》教材变动内容 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P44:删除“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的六项”这一段及专家点评中“关于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的理解”内容。 3、 “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