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7211206吴松阳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近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话题性、国民普及度一再提高,而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也日益朝向更深入更多样的方向发展。
虽然是个文科生,但我一直都对知识产权抱有十分的关注度与求知欲。在有幸听了这次胡教授主讲的创新风险、知识产权化生存讲座之后,我对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二者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作用进行了一番思考。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前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调整各产业格局的强大动力。创新的形式十分多样,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方法创新,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而创新往往与创造、创作、发现、发明、专利、作品等概念相互关联。“创造性”的判定,即必须同时具备独创性和首创性。开拓性发明、组合发明、选择发明、转用发明、已知产品的新用途发明、要素变更的发明、要素关系改变的发明、要素替代的发明、要素省略的发明,首要前提都是创造性。只有把“创造”融入到个体中,才有真正的“发明”。而创造与创新也不尽相同。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将二者的区别进行了阐释,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在广义上是一个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技术扩散(传播与应用)的极其复杂的活动过程,它涉及上游的科学发现与中游的 技术发明中的知识生产,同时也涉及下游的技术扩散中的知识消费。
创新是科技取得重大进步的必由之路。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38年牛津大学佛洛里和德国化学家钱恩创造了“分配色层分析法”,解决了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以及陈景润的“1+2”推理,都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有力例证。科技方法创新是提高科技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企业长青并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价值在于知识,那“改变命运”与“创造财富”的知识。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是对创新价值的维护,是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创新中必然有挫折和风险,此二者更显现出创新的珍贵与独特。从贵州微硬盘项目、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关键技术”项目的失败可以看出,创新与技术专利保护缺失的风险。专利,特别是核心发明专利,是进入市场不可或缺的通行证,因而更需要知识产权来捍卫创新者的权利。一旦商标保护管理不足,就会发生被抢注、被雪藏、被淡化、被混淆的后果。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配置。但是,西方并不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放弃贸易保护,经济危机中尤甚,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等。而更难应对的间接贸易保护,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后面也是技术,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可能性,它与技术、市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是与技术、市场同等重要的资源。
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是一定时间内,有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风险形式多样,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
胡教授的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创新与风险规避应对之策,就个人和企业而言,一是产品立项,市场调查先行;二是产品研发,专利检索先行;三是产品成型,专利申请先行;四是产品销售,专利保护先行。的确,知识产权是规避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社会、企业、消费者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可过强过弱,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保密措施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一步踏错,步步惊心。我国有太多的保密措施缺失造成损失的案例了,两步发酵法生产维C、宣纸、景泰蓝制作工艺、“英雄”、“金星”不锈钢笔
套的抛光技术,野生大豆种子,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果无法保证像可口可乐那样近乎完美的保密措施,不如选择知识产权,虽与保密相比获得的利益可能会减少,但是起码能够规避掉失却一切的风险。况且,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多样,像日本、韩国,采取专利包围战略,围绕欧美核心专利生产大量中下游专利,获得抗衡能力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而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仍存在很多问题,国内的专利申请多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居多,发明专利所占数额极小。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等基本从外国进口。知识产权问题应当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科技进步。
第二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障碍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障碍
发布时间:2009-4-21信息来源:
传统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有限。对于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始性技术创新需要较高的开发成本,而技术成果的经济收益却因没有较大的市场优势而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障碍分析,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课题,它对于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为了说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这里借鉴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性理论,将技术看成是一个类似于科学的纲领性理论。它可以分为两个有机的层次,一个是构成技术的硬核,即技术的核心要素,另一个是构成技术的保护带,它附着在技术硬核周围,是各项辅助性的技术,而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也就表现在对技术硬核和技术保护带的创新上。
1、中小企业对技术硬核的创新作用。由于对技术硬核的创新属于原始性技术创新,因此,许多技术创新理论都将中小企业排斥在这一创新模式之外,而事实上,中小企业在硬核创新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但考虑到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技术硬核的创新中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从现代技术构成体系看,现代技术是复杂系统的简单化构成。第二,现代技术人员的研究特点,也为中小企业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第三,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优势是大企业不可比拟的。
2、中小企业在技术保护带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应该看到,对技术保护带的创新,由于它并不需要一个企业具有像开发技术硬核那样的技术储备,同时保护带技术一般来说,是其它的行业技术,或者更多地表现为旧技术范式中已经有的相关技术,因而对于小企业来说,它需要做的仅是如何将其耦合到技术硬核体系中去。其在创新中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企业参与各种技术保护带的选择,当技术硬核进入开发领域,在寻找相关辅助技术时,即保护带技术时,小企业的优势明显地高于大企业。第二,小企业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和复制能力,为技术保护带模式的扩散传播提供了便利。第三,小企业为技术保护带中的各元素之间进行整体耦合提供了促进作用。
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障碍
通过上述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分析,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不论在原始创新还是在二次创新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与上述进行的理论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它们都存在着许多创新困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信心明显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所需的融资能力明显不足。资金短缺问题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障碍。导致融资困难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政策和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首先,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小企业,由于其发展的时间短,死亡率要远高于
一些大企业,因而在银行提供贷款方面并不受到银行的青睐,而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困难更大,因为进入股票市场通常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金、发展规模,这对小企业来说,很难满足要求。其次,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目前在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信用关系特别差,信息明显不对称,致使银行普遍担心会出现不良资产。而同时不论是企业还是经营者个人都没有建立具有严格意义的社会信用体系,因而银行在缺乏相关信息的状况下,是不敢冒然向小企业投资贷款的,而与此相反,在美国的许多高新技术小企业,特别是象硅谷的小企业,由于企业信息比较透明,同时在国家系统范围内已建立严格的信用体系制度,有很严格的司法保障,因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就十分流畅。
2、技术创新所需的科技人力资源明显不足。技术创新所需的科技人力资源的不足,对中小企业在硬核技术创新中的障碍形成,影响很大。实际上,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技术硬核方面的创新,在人力支持中完全可以依靠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可以通过来自于科研院的支持来加以弥补,但从目前的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看,许多科研院所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特别是它属于事业性财政拨款单位,因此向外界输出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依靠单纯的个别技术人才的单打独斗,又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这就无形中造成了许多障碍。产生这些障碍背后的最本质原因还是目前在中小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没有形成产研联合体。由于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体,使得掌握某项新技术的技术人员无法在资金和辅助人员上得到支持,从而更多地是掌握了新技术的原理,而无新技术的生产线技术。而企业则是有具体生产线的技术经验需求,但却由于没有技术原理水平的支持而难以解决。其实在科研人员与中小企业之间就是隔着一层很薄的窗户纸,但却对企业发展和有心向企业化过渡的科研单位造成了许多障碍。
3、技术创新所需的一般生产人员的生产技能水平较低。一般人员生产技能较低,对保护带技术的创新影响很大。对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许多过去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所具备的起码的科技素质并不高。这主要表现在:(1)企业的管理者创新意识比较淡薄,有追求利润的动力,但无引进新技术的意识,而对于引进的新技术所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变化和创新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于用家族化的经营管理制度来经营高新技术小企业。同时,这一批经营者对新技术的鉴别能力也较低,许多新技术对自己企业来说是先进的,但与周围的竞争对手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有许多引进的技术甚至是即将淘汰的技术。(2)企业工人的技术基本技能不足以支撑二次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保护带的创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主要来自于农村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技术素养普遍较低,更缺乏相应的新技术训练。这样就造成如下的结果,即企业常常是在单一的技术轨道下进行生产,工人很难在生产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新技术与辅助技术的磨合创新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时间,特别是为新技术所提供的匹配技术常常无法提供到位,从而大大降低新技术的利润收益。
4、技术创新模式的单一化。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单一化,没有发挥上文所提到的小企业具有多种试探性和选择性的优点。对于中小企业,选择和鉴别适合自己创新模式特别重要。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满足了单一的模仿创新。其实,即使是模仿创新对不同的中小企业,也有不同的要求,现代的模仿创新一般都要求具备反刍式创新能力,即如20世纪60年代许多日本企业技术升级模式那样,能够在引进关键技术进入生产线后,对关键技术的内在结构综合本地区的技术进行新的结构调整,进行二次组合创新,而不是整体输入的交钥匙工程。对于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参与自主创新的并不多,也比较少参与同类行业的协作分工创新,同时,在对产品的市
场创新模式、企业内部组织创新模式等方面注意的也不够。
5、缺少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孵化器。缺少孵化器的培育,它使得中小企业的初期创新能力大大弱化,有许多可能是成功性的试探也会中途夭折。所谓孵化器,它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有新技术创新欲望的中小企业,经过严格的筛选,政府为这一类中小企业提供租金场所。通讯设备以及技术、法律、管理等知识咨询服务的政府机构,同时它还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启动基金,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例如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技术园区内,其创新成功率就高达60%以上。而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培育的孵化器机构还很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帮助的并不太多见。
三、对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1、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如在法律、信息以及放贷条件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
2、要注意具有技术创新的企业家的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的决策者是企业家。由于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掌握着具体的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配权,因此,培养具有技术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就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
3、应注意中小企业与科研院的联合体建设。在目前的条件下,企业应主动搭建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新的平台。
4、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对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应把技术创新看成是技术范式的系统创新,单纯的技术创新而不考虑系统综合创新是必然要失败的。
5、中小企业创新后的专利保护应具有社会化的制约性。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在较长时间内实现较高的利润收益或者通过专利转让获取创新经济回报,从而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作者:郑雨
来源:现代企业
时间:2007-05-20
第三篇: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姜颖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日益突现出来。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鼓励技术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种机制和—种制度,为技术创新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国外几百年专利制度的历史和国内十几年的实践都已充分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专利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长期稳定起作用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是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政策手段。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专利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指与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市场化,专利制度的作用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对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发明创造的作用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则是高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否则就难以生存。我国—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之所以陷入困境,—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低,推不出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进行新技术的发明创
造,是技术创新的第一环节,激励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对推动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专利制度是激发人们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专利制度通过给发明创造者以发明创造专利权,专利权人就可以占领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独家占有一方市场,就是对发明人莫大的激励。发明人取得具有排他独占的专利权后,不仅能收回研究开发付出的投入,而且还能取得比其投人大得多的回报,从而继续新的发明创造。有了这一保障,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否则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研制出来的技术创新成果,国家不给以保护,—旦公开就很容易被别人无偿地仿制和使用。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其投入得不到回报,人们自然也就不会有研究创新的积极性。比如,研究开发一种西药,从实验室研制到投入市场,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投资数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如果研究开发
者没有这一新药的专利权,药品投入市场后,别人随意仿制,谁还肯花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去开发新药呢?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研究分析调查统计,如果没有专利保护,药品发明有60%研究不出来,有65%不会被利用;化学发明有38%不会研究出来,有30%不会被利用。
(二)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的作用
技术创新资源包括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资金、人力和设备。要进行技术创新,自然离不开技术创新资源的支持。我国R&D经费占GDP比例,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和拥有的专利数,均低于或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对研究、开发的财力投入—直严重不足,“七五”、“八五”以来最好的年份是199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CDP的比例为0.71%,此后便持续下降,自1994年至今一直维持在O.5%左右。我国一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总共也只有300多亿人民币,只有美国的1/40,相当于美国几所著名大学一年对研究开发的投人数。我国的科技投入本来就不足,科技资源本来就贫乏,再加上长期以来的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开发,又进一步加剧了矛盾。直到目前仍大量存在这种低水平重复研究,严重制约r我国科技的发展,使科技的产出效果尤其差。类似花巨资研制开发产品,当产品鉴定会前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发现国外在几午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已有了相同专利产品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这是科技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专利制度在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研究开发起点和水平,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以上首先都是通过专利文献反映出来的。在研究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不仅能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而且能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大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全过程中,毫无例外地都注意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在研究开发工作中,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在最新最高的起点上确立科研课题,站在巨人的肩上往上攀登,避免重复研究开发和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欧洲专利局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十几个欧洲专利条约成员国中,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中,由于利用了专利文献,避免了重复研究,每年可节约大约300亿马克的研究开发经赞。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收藏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0万份文献的专利文献馆。充分运用专利文献,有效配置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尽快改变闭门造车的局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技术创新工作尤其重要。
(三)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市场化的作用
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促进科学技术发明的科技政策和管理措施,诸如技术鉴定、成果奖励、论文发表等政策措施,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系统里对鼓励技术发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政策和管理措施的直接后果是只重
论文、成果鉴定和评奖,不重市场,终究不能形成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尤其不利于解决技术发明完成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问题,致使许多新技术完成后或被束之高阁,或通过论文的发表、成果的鉴定向国内外公开直至流失,不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这是我国科技政策和管理由实施促进技术发明的措施,向实施强化技术发明转化和扩散转移的措施的一个重要标志。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规则是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运作的,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把保护和鼓励技术发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作为根本出发点。专利制度的这一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对发明人的奖励和回报,重点不是在技术发明完成后,而是在技术发明市场化以后,从其创造的效益中提取。这是专利制度区别于现行科技奖励政策的一大特点。专利制度的这一作用在极大程度上促使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了详细奖励办法,极大地调动起了全院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前不久,某课题组,从专利许可费中一次提取报酬70万元,其中主要发明人10多万元,其技术骨干4—5万元。发明人的奖励与其发明所创造的效益挂钩,创造的效益越大,其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这一规定的贯彻实施大大调动了科技人员将其技术市场化、商品化的积极性,在我国大多数科研单位步履维艰的情况下,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通过专利却走向了一条队伍稳定、创新热情高涨、经济效益连年大增的良性循环之路。
(四)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和有利于形成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法律环境的作用保护专利权,是专利制度的核心。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实行了专利制度,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国际化,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仅仅研制出了高新技术成果还不足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只有将其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也就是世界上一些经济、科技大国强国,同时又是专利大国强国的缘由。如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达40多万件,美国20多万件,德国15万多件。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IBM、杜邦、日立、索尼、飞利浦等大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数万件,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就上千件,有的高达1万多件,如此多的有效专利成了他们雄霸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而我们全国上千万个企业、5600多个县级以上的科研单位、1000多所高等院校全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只相当于国外一个公司。
市场竞争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专利保护中来的。哈尔滨中药二厂曾研制出一种畅销全国的好产品——消咳喘,由于对该产品没有取得专利保护,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就冒出了20多家与该厂产品完全相同的产品,曾经供不应求的消咳喘,大量积压,销售量、利润大幅度下降。沉痛的教训,使该厂认识到了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后来该厂与省中医研究院联合开发『“双黄连粉针剂”,并申请了专利。产品投放市场后,没有一家企业仿冒,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增长:据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负责同志介绍,进入园区的项目,有知识产权的都生存发展起来,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项目都没能站住脚。再如钕铁硼,在这一领域中国、美国、日本的研究水平相当,但由于我们不重视专利保护,没有及时申请专利,让日本抢了先,我们同样没有占领市场优势。这都是沉重的教训。我们的企业、科研单位,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运用专利制度,保护我们的技术创新成果,以赢得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成果取得专利保护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竞争在一个公平有序的法律环境下进行。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VCD机生产异军突起.这项由中国人首次运用数字压缩和解码高新技术研制的VCD整机技术发明,自1993年问世后,很快形成年产规模1000多万台VCD机的新兴电子产业。但遗憾的是,我们安徽的发明人,没有申请专利。现在国内有几百家VCD机生产厂家,市场—片混乱。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专利权,专利权人按照市场需求和专利法的规定,通过合同发放专利技术许可证,就不会出现相互仿制,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类似的情况,在三资企业中是很多的。与其相反,海尔发明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很适合市场需要,现在年产10万台,很快要提高到20万台,它几乎没有被仿制的麻烦。今年上半
年,在国内洗衣机出口全面下降的情况,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出口继续大幅度上升,这一切,是专利保护的结果,因为海尔为它申请了12件专利,保护了市场;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好孩子”童车,之所以占国内市场的70%(第—位)和美国市场的12.6%(第三位),除了产品受消费者青睐外,主要是因为有专利保护,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机行销世界也基本无人
仿制,同样是因为有了专利权保护。
(五)在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对于建设现代化国家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大量引进外资和大量先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建立并实行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为外商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如果还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大搞“一家引进,百家使用”,外国的先进的技术就不会转让给我们,即使转让,也要以高出其它有专利保护的国家的价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转让给我们。我国自己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没有专利保护,外商也不会轻易投资进行合作开发生产。在与外国人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时,外商最关心的是该技术有没有专利保护。意大利一家大公司发现我国某个研究所的一项水平高、国际市场前景好的应用技术后主动提出要进行合作开发,当时这个项目已通过中科院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但外国人不认成果,只认专利。意方明确表示,如果这个项日不申请专利,将不予合作,于是该所立即申请了专利。至此,意方方与该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为此项目提供了38万美元的入门费和中试费。项目完成后,意方还提供经费帮助该所申请了覆盖欧洲16个国家的专利和美国的专利。随后,美国的埃克森等9家大石油公司.纷纷派人前来洽谈合作研究。埃克森石油公司对化物所完成的另—技术也颇感兴趣,愿意提供经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一项目,当时虽已通过国家验收和中科院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并获中科院科技成果特等奖.但谈判中,美方同样提出该项目的专利问题。当时该所正在准备申请专利。美方的要求加快了申请专利的速度,使这项合作顺利进行。美方为此提供了18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专利为什么如此重要,这对外商们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因为只有取得专利保护,才能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而成果,不管是哪一级别的奖,与占领市场份额都没有关系。
基于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上述重要作用,进行技术创新,必须认真贯彻实施专利制度,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将专利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二、专利制度与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
在我国实行专利制度14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受理国外专利申请14万余件,其中近88%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发明专利申请。这是在专利制度保护下成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一个突出标志。但大量国外专利申请的进入,会不会对我国民族工业产生冲击,对此,国内一些同志存有顾虑和担忧,认为大量技术领域被外国人垄断,保护了外国人的利益,危及了我们的民族工业。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辩证地看。专利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就其保护和推动科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保护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中的作用,有过多次争论,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历经数百年,常胜不衰,而且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不言而喻,专利制度在促使本国科技、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利制度诞生几百年来,世界上
还没有一个国家因实行专利制度,而把自己的民族工业搞垮。世界经济全球化,关税壁垒将逐步取消,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将近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这样的形势下,保护和发展我国民族工业,就不可能不实行逐步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专利制度。如何发挥专利制度在保护和推动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呢?一方面不断努力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
能力,研究开发出先进技术后,及时取得专利保护;另一方面,成功地引进国外—切有益于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先进技术。在专利制度的保护下,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
目前我国—些主要技术领域外国申请占优势,据对1994年至1998年我国受理的有关计算机、医药、生物、通讯和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统计,国外申请分别占70%、60.5%、87.3%、92.4%和90%。这一方面说明专利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市场消化吸收水平在提高。大量国外专利技术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变压力为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被动地接受压力,要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技术还比较落后,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专利保护重视不够,如超导、钕铁硼等领域,我们有很多走在外国人前面的技术,但未申请专利而被国外抢先占领了市场。我国每年产生的国
家级重大科技成果,达3万事项,而我国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只有1万多项,况且一万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国家级重大成果,我国每年申请的外国发明专利也只有200多项。即使我们不占优势的技术领域,我们也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我们虽然不能拥有其核心技术的基础专利,但可以围绕外国基础专利,尽量多地申请外围专利,与外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局面,从而可以尽量少地支付专利使用费。二战后的日本就是成功地运用类似的专利战略实现了本国技术和经济的腾飞。从1960年到1975年,在专利制度的保护下,日本用35亿美元的专利和技术使用费,成功地引进了25700多项世界的先进技术,取得了相当于1800-2000亿美元投入的技术发明,节约了4倍的时间和30倍的研制费用。二战后至50年代日本的技术水平是相当落后的,他们是在专利制度的保护下,成功地实现了“技术王国”的目标。日本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三、认真做好以下服务工作,以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是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局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一)为进一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要认真做好修改专利法,制定和完善有关专利法规的工作。专利法的修改工作已列人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的立法计划。目前,我局正在进行专利法修改的准备工作。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为广大发明人、专利权人,为我国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为了更好地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矿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充分运用各国专利信息提供优质服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专利信息工作的开发、传播与运用工作。到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建立起的专利文献馆,拥有中、美、日、德、英、法、前苏联等21个主要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的全文专利说明书,36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的专利公报与检索工具书,拥有各种载体形式的专利文献总量达4000多万件,而且每年还要源源不断充实百万件新的专利信息。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专利信息网络建设工作,让广大发明人能够迅速快捷地查询、开发、运用世界各国专利信息。
(三)为更好地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技术创新和科技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要认真做好重点技术领域专利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与重大专利项目的公布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专利审批速度,为发明人提供优质服务。
近几年来,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增长之快,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专利申请的快速增长与审查人员的缺乏以及相应审查条件的滞后,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致使专利申请案严重积压。发明人对专利审批周期过长问题反应强烈。我们要采取一切有效可行的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积压,为广大发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广大发明人的专利申请及时获得专利保护。
知识经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经济、国际市场争得一席地位,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能力。要长期地具有这种能力,就必须拥有高技术的知识产权,只有掌握了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知识产权,才能抓住知识经济的主动权,掌握市场的制高点。这正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之所在。我国实行专利制度的时间比较短,人们的专利保护意识还很淡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大力推进我国专利事业,提高全社会专利保护意识,只靠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专利系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专利工作涉及科技、经济、法律、贸易、教育等许多方面,因此,全面做好专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好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的作用,扶持—大批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还必须有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以及广大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专利工作的主管部门,将为国家、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做好一切服务工作。
第四篇: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是企业乃至国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是保护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两者在知识的呼唤下进一步联系起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成为法律界和企业共同的呼声。本文着重论述两者的联系,最后谈如何增加知识产权意识,在技术创新中提高企业实力。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联系
企业的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创造的活动,这种创造的过程和成果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比如,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等都可以通过工业产权中的专利制度予以保护;技术创新中设计的软件文档和设计图纸等可以通过著作权法予以保护;如果创新的成果投入市场时辅以商标战略,就涉及到企业商标的保护了……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方面,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保护。此外,知识产仅制度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以下将详细论述。
1.1 从历史发展来看,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中完善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几乎是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同步。近代科学始于15世纪下半叶,而世界上第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第一部专利法产生于1474年的威尼斯,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互相呼应的一种客观反映。
1.1.1 保护领域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延伸
知识产权保护首先从专利法开始。到1623年,英国为了发展新工业,颁布了《垄断法》(被称为现代专利制度的“鼻祖”),1803年法国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带有商标法性质的《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1857年法国又制定了关于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时期,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从专利、著作权到商标,逐步拓展,其基本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要求日益迫切,以高新技术为例,组成高新技术核心的计算机、生物工程与新材料技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交叉边缘科学。在法律上与之最密切的知识产权中各个专门法也不应再孤立地加以对待或人为地划分种种界限,例如计算机软件需要著作权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乃至商标法的综合保护,其中一种手段占主导地位并不因此否认其他手段的存在。21世纪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突出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这不仅有益于我们解决由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生物医学尖端边缘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所带来的新问题,而且对智力成果的所有人而言,知识产权的整体保护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1.2 保护地域随技术创新的发展而扩大
最早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在一定行政区域或个别国家内部实施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人们突破了区域甚至国界的限制,作为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一国延伸至多国范围。目前,已经缔结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共有20多个,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专利合作条约》、《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建立,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已走向国际化和国际规范化。
1.1.3 保护层域随技术创新而高层化
随着智力劳动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的高层化,人类的智力成果已超出了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相应的保护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一系列新客体如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产品、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都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一系列冲击。这些都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之相适应,呈现出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果我们将代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最新趋势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与传统的两个知识产权公约(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相比较,就会明显地看出一些变化。首先,以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为客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了。就专利而言,最新趋势的保护客体包含了包括药品、化学品和微生物菌种在内的几乎所有技术领域的发明;就著作权而言,扩展到包括数据库、计算机软件以至音像作品。其次,在整体的知识产权范围内,已经出现并正继续出现某些与传统的保护方式相互交叉或自成一体的新一类的保护客体,如集成电路,植物新品种的保护。
1.2 从单项技术创新的过程来看:其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专利制度)的利用和保护
1.2.1 创新的准备和开发阶段:从专利文献获取信息
专利文献是将世界各国的发明创造按专业类别和时间顺序的统一标准管理的技术文件,从中能够清楚完整地获取反映发明创造实质性内容的信息,因而通过专利文献系统,可以详细了解本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最新技术情报。这种宝贵的资料可以开阔设计人员的视野,避免重复开发,提高研究与开发的效率。据统计,有90%~95%的最新技术资料首先反映在专利文献上,查阅专利文献可以缩短科研时间约60%,节省40%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专利信息的指引和导向,美国有人对技术创新作了一次调查,作出的结论是:“不重视专利信息,凭空构思,只有1%~3%的方案能够成功”。
1.2.2 创新的实施阶段:靠知识产权制度来维护权益
技术创新的成果在高科技的今天,特别容易被仿冒、仿造和复制,给技术创新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知识产权制度是维护创新者利益的利剑:根据专利法律制度的规定,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一定期限的垄断权,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其发明创造;对于某些特定的工业技术,如计算机软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图、生物技术等,也可以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创新者的权益;此外,对于大量的专有技术(Know how),也可以通过商业秘密的法律加以保护。从经济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制度的这种独立性向创新者提供了“产权激励”。因此,它是保护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力手段。离开了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者在仿冒、仿造与复制的打击下就会失去动力。
1.2.3 创新的应用阶段:在知识产权制度下,通过技术贸易获取高额利润
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知识产权无形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都有相应的规定。以此为基础,专利技术和Know how、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参加经济活动才成为可能。知识产权可以出售、许可转让、抵押,所以创新者可以利用它进行资金周转,获取高额利润,充分利用自己的无形财产权可以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创新者可以通过生产、销售其所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或者通过转让、许可取得收益,可以对技术创新中所付出的智力劳动、物质消耗及所谓的风险进行补偿,进而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可以转化为促进下一轮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进入良性循环。
1.3 从社会整体的创新活动来看,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利用
首先,拥有新技术、新产品的产权对技术创新及其扩散收益具有法律保护作用。对专利使用费、软件使用费等知识产权费用的征收,将提高他人模仿的成本,有利于创新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技术垄断并回收创新的投入。其次,新技术的产权对其竞争者的创新是终止信号,避免其重复研究开发,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再次,知识产权的保护还能进一步帮助创新的企业不断投资于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产业创新环境。最后,知识产权促使发明内容的公开,促进了技术的扩散,节省其他发明的创新时间,促进其在更高水平层次上进行新的创新的竞争,这反过来又推动了技术创新活动。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在技术创新中提高企业实力
我国自1985年4月1日专利法施行以来至1997年,国内共授予专利权332209件,其中发明专利14822件,占4 5%;实用新型专利253528件,占76 3%;外观设计专利63859件,占19 2%.这里,发明专利授权量少的原因主要是对发明专利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依据专利法的规定,要求其同申请日以前已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同时,发明专利申请要经专利局进行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才能授予专利权。所以获得发明专利权是不容易的,它是专利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其数量可作为一个单位或地区科技实力质的标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占3种专利合计授权量的3/4以上。对它的技术要求比发明低,要求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同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经实质审查而是“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的,即授予专利权。所用的审查时间短,批准授予的数量较多,其数量可作为一个单位或地区科技实力量的标志。外观设计专利不像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是“新的技术方案”,而是指为了使产品符合市场需求、让顾客满意而“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同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也只是经初步审查就能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专利用意在于市场,所以其数量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或地区市场经济意识的标志。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与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向市场推出新产品,这种新产品采用新的技术方案或新的设计,且在工业上应用。这样,新产品作为技术创新的成果很可能同时具有专利法所规定的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亦即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但企业要获得专利权必须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过审查,符合规定的条件,才能被授予专利权,成为企业的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企业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有利地位。如上所说,企业拥有的授权专利的数量和是企业科技实力和市场经济意识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宝贵的无形资产和有力的竞争武器。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研究开发新产品,要取得专利权必须是新的技术方案或新设计。据专利法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所以企业在着手开发新产品前要做广泛而细致的调查,对自己提出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是否国内外已提出或实行过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或设计,假如自己的技术方案或设计构不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而别人相同或相近似方案或设计又是受专利保护的,再去研究开发,就属于重复劳动,做无用功,据此推出的产品将侵犯别人的专利权而引起侵权纠纷或诉讼。没有技术创新,在技术上重复研究,对企业是十分有害的,会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实力。经过调查检索,若企业提出的确属新技术方案或设计,而此方案或设计还在完善之中,应注意保密,一旦方案或设计完成,一般应及时向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因为“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所以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将技术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从而受到法律的保护,提高自己的科技实力,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把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归结为五个方面:①鼓励研究开发新技术;②为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业创造环境;③促进技术的扩散;④为制定技术发展规划和战略提供依据;⑤为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提供制度化的结构。而《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也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的目的,应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技术转让和技术传播,有利于生产者和技术知识所有者的相互利益,保护和实施的方式应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福利,并有利于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综上所述,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本来就是随着技术创新应运而生的;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所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不但必须而且必要,这应当成为社会的共识。
浅谈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成果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面临着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快速优化升级,以及扩大出口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势必将面对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企业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开发了一批新产品,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使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同时也有一批企业不思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市场竞争的无情法则。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从技术创新的定义、过程、结果看,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首先,新技术的产生需要调动发明人致力于创新的积极性。知识产权制度承认智力劳动成果是有偿的,有利于新技术的生产。二是知识的占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就是知识占有的法律形式,其本质是把智力成果当作物权(即财产权)保护。三是知识的有序、健康、合理使用,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这正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四是知识传播,申请专利就是公开,是在全世界公开,这种法律保障的公开是知识传播有效、规范的手段。
第五篇:浅谈知识产权在土木工程中作用及问题
浅谈知识产权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及问题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层面的科学引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长,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能力逐步提高;
知名企业集中维权的意识增强。但是关于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众多的不足,针对于此,对于该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研究的方向。然后再对于知识产权在土木工程的作用进行分析,知识产权应用在土木过程中能够有利于提升土木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建筑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偏低、土木工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力度不够、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渠道脱节,保护体系不完善、缺乏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度。所以应该培养、强化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建设,加大依法惩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提高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审查质量与效率。
关 键 词:土木工程;
知识产权;
保护;
问题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文献 2 1.3.1国内研究文献 2 1.3.2国内研究文献 2 1.4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3 1.4.1主要研究内容 3 1.4.2研究方法 3 2知识产权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3 2.1知识产权 3 2.2知识产权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4 2.2.1有利于提升土木工程创新能力 4 2.2.2有利于增强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4 3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5 3.1建筑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偏低 5 3.2土木工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力度不够。3.3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渠道脱节,保护体系不完善 6 3.4缺乏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度 6 4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建议 7 4.1培养、强化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7 4.2加快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建设,加大依法惩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7 4.3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8 4.4提高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审查质量与效率 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2 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2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自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以来,就通过 产权制度的变革释放创新和活力,帮助中国快 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权制度不仅推动经济 跨越发展,还在新经济时代肩负实现“民族复 兴”与经济赶超的光荣使命。a四十多年来,中 国知识产权制度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曲折道路,推动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知识产 权事业的共同发展。自洛克以来,“产权已成为自由社会的守护 神”b,法律是保障人们财产权的有力支撑。德 沃金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未能充分解决 社会和经济纠纷,人们将不再依赖法律作为社会组织的工具。他们将寻找解决纠纷的其他方法,例如腐败,政治购买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法 律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与社会和经济生活无关的东 西,国家将失去引导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因此,为了促进一个国家的良性发展,国家必须 认真地对待权利,切切实实地保护好财产权。在所有产权类型中,知识产权是比较特 殊的一种:一方面,知识产权客体是科技创新 与诚实经营带来的良好声誉,代表着一国最为 先进的生产力,需要一国法律予以重点关注与 保护;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传递性 和消费共享性等特征,缺乏有效的自力救济措 施,完全依赖于法律救济。随着知识创新越来 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绩效的主要来源,知识产 权保护成为了鼓励创新的一种手段。针对于此,本文以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为例,对于该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2研究意义 近些年我国建筑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但是由于建筑企业缺乏对于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很容易被他人盗用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使建筑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改革里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能够健全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提高建筑企业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文献 1.3.1国内研究文献 王金强(2019)分析了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历史、相关知识体系以及目前存在的生存障碍,论述了传统手工艺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复杂现状,从而进一步提出要不断改善制度使其保护的效力作用更大。
彭衡(2019)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并指出必须制定一部专门的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特别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传统工艺进行法律保护。
王羽涵(2019)认为:不同于其他专利,通信产业的技术知识等具有非常快的更新换 代频率,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来。在通信 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中,若将它们等同于其他知识技术,那么 相对较长专利保护期,反而容易限制新兴企业的发展。毕竟很多新 兴企业在发展实践中,极容易触碰到较长保护期内的专利。
魏浩(2018)认为推动知识产权 运用。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贯彻 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制 定并实施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知 识产权战略,围绕优势学科和产 业培育挖掘高价值知识产权并在 省内转化,开展知识产权与标准 前瞻研究。四是培养专门知识产 权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 权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 知识产权学院、成立知识产权研 究机构或者开设知识产权课程。
五是企业知识产权量质提升。
吴汉东。(2018)认为:在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知识 产权的意识普遍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通信产业的发展。但 相对比较低的专利申请门槛,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可能会降 低人们对专利的期望值。因此,为更好的保护专利,应该在法律层 面规范专利申请的标准门槛,加大专利实质审查密度,减少或杜绝 低质量的无效专利,全面鼓励高质量的专利。
1.3.2国内研究文献 Sergey Lukichev(2016)最先是调查研究了印度当地的手工制作艺人,了解到其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和其生产经营状态,建议如下:一是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工艺,以改造出更多人喜欢的产品,从而提高自己销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从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来保护这些传统知识资源。
Elizabeth Kraft(2017)认为在通信产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过程 中,应该充分分析现阶段法律保护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继而 在法律层面予以完善和规范,有效提升通信产业知识产权的整体保 护力度,不断推进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Robert K Hughes(2015)护传统知识,应当通过现代法律手段,特别是专利和版权制度,并指出应建立可全球共享的数据库。
David Vykydal(2016)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永续发展的基本制度选择。知识产权制度同样致力于保护智力成果,传统手工艺与之目的高度吻合,但二者之间并不能无缝对接,要想二者相互融合,必须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适度调整及改造,从而较好地运用其制度保护传统手工艺人的权利和利益,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1.4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1.4.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章:分析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知识产权在土木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进行探索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提出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建议。
1.4.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既有的文献的汇总梳理,明晰了相关文献的研究框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理清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和要创新的地方。
2知识产权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2.1知识产权 1967年,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这一概念被WIPO正式进行提出,此后“知识产权”一词就开始被世界各国所承认和使用。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界定方式:列举法和概括法。列举法主要是以列举知识产权保护所涵盖的范围,从而明确知识产权的概念;与列举法不同的是,概括法则通过对保护对象的概括以及抽象叙述方式来界定知识产权的概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也是采用列举法来对知识产权进行界定,其明确规定:由于智力活动产生的 权利即构成知识产权。而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中,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总共列举了七种:商标权、版权与邻接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权、发明专利权和未揭露的信息权。采用列举法定义知识产权的优点在于清晰、明确,但是知识产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发展的概念,列举法显然不能囊括所有的知识产权类型。
我国学者通常采用概括法来界定知识产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为人类智力所创造的成果,我国国内大多数学者将知识产权界定为人们对自身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何敏(2014)从智力成果的“质”与“构”两个维度来探讨知识产权的本质,提出知识产权的客体即智力成果,作为无形物具有特殊属性,对于知识产权的客体的本质研究有助于厘清知识产权与财产权本质的关系。知识产权是私有权,这是民法的基本界定,而知识财产私权化则源自于罗马法理论,从国家层面而言,知识产权其实是一种社会政策工具,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赋予知识财产属性的范围是由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产权,从各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专利、商标、版权以及地理标志等以创新方式激励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从知识产权的经济属性层面、技术扩散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考虑,知识产权其实质上就是一种“商业资产”。
2.2知识产权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2.2.1有利于提升土木工程创新能力 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源动力。新趋势要求各建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对智力成果进行相应的法律保护,才能更好地实施企业土木工程创新活动,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为一直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在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都缺少正确的认知,进而使得各类山寨建筑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程度上不仅降低了建筑企业生产能力和社会信誉度,而且对其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也造成了极大的损伤和打击。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就要积极提高建筑企业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其能够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进行大胆创造,进而通过创新来获取专利,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从而切实提升我国土木工程创新能力。所以加强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企业长久的发展。
2.2.2有利于增强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当下,是一个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筑企业的数量逐渐的增加,从而导致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的增强。要想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站稳脚步,获得一席之位,各加入企业就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样就迫使建筑企业 加强土木工程方面的技术创新,然而缺乏对于土木工程相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这样导致建筑企业土木工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应该加强对于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提升建筑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而推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快速的发展。
3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3.1建筑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偏低 现如今,一些建筑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土木工程技术研发能力,但由于缺少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所以很容易在申请专利后,由于没有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造成大量科技成果囤积现象,进而给建筑企业自身进行学术研究带来极大的困扰。另外,一些建筑企业在对科研成果进行管理时,因管理人员一般为一人多职,事务比较繁杂,再加上这些人员缺少专业的知识产权知识,所以也无法对科研成果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内在价值给予正确的认知,再加上专利申请周期过长,授权后期的年费管理事务比较繁杂。因此不仅会导致科研成果浪费,而且对于加入企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也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3.2土木工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力度不够。
由于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司法部门对于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这样导致会有很多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侵犯案件的发生。据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底我国土木工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情况如下:行政执法方面。2018年,各级建筑专利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办建筑专利执法案件483件,其中专利纠纷调处案件土木工程79件。2018年,全国共立案查处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021件,办结案件900件,移送司法机关5件,捣毁窝点3个。2015年,土木工程版权查办网络侵权盗版案件5起,关闭分侵权网站8个,主动监管门户网站36个,没收涉案服务器2台;
司法保护方面。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四大特点:一是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区域性集中,仍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两个经济较发达城市。二是知名企业集中维权的系列案件占较大比重。三是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土木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增加,如滥土木工程技术知识产权、土木工程著作权受到侵犯有所增加。四是土木工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类型主要为土木工程技术盗用犯罪。
3.3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渠道脱节,保护体系不完善 从发展历程来看,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的发展并非循序渐进,而是一种突变、飞跃式的快速发展。在保护标准方面,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具有起点高、标准严格、与国际接轨早的优势。然而,由于立法当中存在利益冲突的博弈,并且缺乏消解机制,我们只能退而寻求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知识产权高标准立法与灵活执法的做法,导致我国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在实际执法中与立法严重不匹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较大漏洞。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有关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立法缺少系统性和逻辑性,立法反馈缓慢,难以满足新技术的需要。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主要依赖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政—司法”运作模式特征明显。“虽然知识产权保护的渠道似乎很多,但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部门利益,使得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效果受到部门之间协作效率的限制,并未形成一个协调完善的保护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判组织体系建设还在探索当中,审判机制尚不完善。尽管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某个部门单方面的事情,但司法保护在这其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审判机制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司法与行政保护间的关系存在脱节。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法院与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尚未厘清。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知识产权法院是否应对权利有效性进行实质性裁判,以解决这类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循环诉讼”问题;
2.土木工程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关系失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主体独立性较强。在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行政、民事甚至刑事程序混杂,司法与行政执法的程序不同、标准不统一,导致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关系尚不协调。最后,行政保护的优势效能并未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土木工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是一种常用的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方式,采用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更加高效、便捷、专业。然而,目前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制度设计当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司法与行政保护之间程序、标准不一致,行政裁定的案件走到司法程序需要重新审查,导致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
行政保护程序中的停止程序导致行政保护程序在实际运行中比司法程序的审理时间更长。这些都使得当事人更愿选择司法而非行政保护渠道,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专业权威、快捷高效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3.4缺乏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度 尽管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迄今为止,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赔偿金额低、举证难度大、耗时长、举证成本高等。以土木工程专利为例,中国专利法实施三十多年来,超过九成的土木工程专利判决采取了 法定赔偿方式,平均判赔额约为8万元。根据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查,超过60%的土木工程专利权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需要加强,47.9%的土木工程专利权人对司法审判期限与判定赔偿额度表示不满,超过70%的专利权人在获得专利权和获取证据方面遇到困难,急切地希望专利管理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地制止土木工程专利侵权。所以由于缺乏对于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程度,所以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很容易被受到侵犯,严重的损害了建筑企业的利益。
4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建议 4.1培养、强化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针对当前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加强土木工程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教育。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教育机构、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筑企业等需要加强对有关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教育,并结合当前的国情,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通过教育,养成自我创新和尊重他人创新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推行和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现状。二是注重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社会宣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借时机面向全社会对通货膨胀知识产权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建筑企业明确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使建筑企业主动地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三是普及知识产权法律。这是改善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现状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坚毅的手段。相比于其他两种手段来说,其更具威慑力,其效果也更为明显。
4.2加快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建设,加大依法惩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一是提高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素质,合理配置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率。针对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同时逐渐将专项行动常态化。二是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简化救济程序。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研究适当集中专利等技术性较强案件的审理管辖权问题,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进一步健全土木工程知 识产权审判机构,充实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司法队伍,提高审判和执行能力。三是构建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建设。今后,继续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建议编辑印制《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审判》专刊;
对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审判必备的法律及司法解释进行汇编,印制《土木工程知识产权法律手册》,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以此营造积极的法治环境。
4.3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的使命应致力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新形势下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工作要转变观念,将有限的人力财力聚焦到市场监管上,营造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的良好营商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对欺诈、不诚信的伪创新进行辨识和打击,及时向市场提示风险。具体来说,应以第四次专利法修订为契机,完善专利行政保护制度,依法加强专利的行政执法,在调查和处理专利侵权时,专利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调查和证据收集手段,充分发挥积极有效的专利行政执法的优势。在主体方面,秉承行政执法应当是中立的第三者理念,落实重组方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管理专利商标的注册登记和行政裁决,行政执法则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实现授权管理与执法体系相分离。同时,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健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行政执法的业务指导机制,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办案水平,确保行政执法改革取得实效。在执法体系方面,着力构建统一市场监管框架下的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机制。一方面,建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和专门队伍,既发挥好综合执法的优势,又要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专业性、快捷性和便利性。构建网格化的智慧执法监管系统,“下视透明”,便于上级监督。同时健全部际、省际和本省内部的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上下联动,破除地方、部门保护主义;
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地土木工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联动,形成快速受理、快速审查、快速授权、快速维权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维权体系。此外,研究制定与建筑有关的知识产权境内保护。
4.4提高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审查质量与效率 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审查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源头和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随着土木工程专利、商标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主体对土木工程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专利审查与商标注册制度,推动知识产权审查效率与质量变革,是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关缩短专利、商标审查周期部署的必然举措。因此,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革土木工程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的初审制度,从严从快打击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知识产权申请,坚决遏制商标恶意抢注和专利非正常申请行为,减少其 对审查资源的侵占。
二是研究建设智能审查系统,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知识产权审查的质量与效率。
三是积极调整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制度。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机。要结合美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的经验,采取提高审查标准、缩短保护期限等措施,推动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制度的完善。
致谢 对于本次论文的写作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在我对于论文感到迷茫的时候,是我的老师耐心的为我讲解论文写作的过程,积极的引导我如何思考并发现问题,如何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
其次感谢西安交大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在这里让我接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管理理论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的老师的教导下,让我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打开思路,将所学所想融会贯通,把学到的知识切实的落实到实践中去,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不仅如此,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还让我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彼此交流,相互促进,思想在碰撞中擦出绚丽的光华,让我们所接触的知识在讨论和模拟运用中得到升华。
最后感谢在我写作期间帮助我的同事和领导,谢谢你们为我提出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感谢在这段学习期间在我身边帮助过我的每个人,你们的鼓励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感谢你们在我春风得意时的及时提醒,也感谢你们在我意志消沉时候的每一次激励。感谢有你们同在!参考文献 [1]王金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美国的技术霸权[J].国际展望,2019,11(04):115-134+156-157.[2]彭衡.我国知识产权保护、FDI与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6):41-45.[3]王羽涵.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4]魏浩,巫俊.知识产权保护、进口贸易与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J].金融研究,2018(09):91-106.[5]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变迁的基本面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8(08):108-125+206-207.[6]陈蕾,徐琪.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态势与路径找寻[J].改革,2018(05):119-130.[7]杨文君,陆正飞.知识产权资产、研发投入与市场反应[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32(01):3-20.[8]李海英,苑泽明,李双海.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J].科学学研究,2017,35(08):1253-1263.[9]鲍宗客.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政策与中国研发企业生存风险——一个事件史分析法[J].财贸经济,2017,38(05):147-161.[10]任端阳.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与智慧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如果本论文有摘抄他人的研究成果,被他人追究责任,则本人负全部责任,与指导老师和学校无关。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毕业证书;
2.学校可以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证书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读、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安交通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