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创新的作用
技术创新的作用
1、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德国经济学家德里希·李斯特在100年前曾有过一句名言:“一个国家可能很穷,但它若是有创造财富的生产力,它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富;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充分证实了他的这一断言。富于进取精神的日本人,凭借技术创新将“财富的生产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今天的日本。不仅日本如此,回顾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的实践证明了技术创新是人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根本所在。“没有哪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十分先进而经济发展落后,也没有哪个国家经济发达而科学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一国经济增长,既有数量的扩大,又有经济系统质量的改善。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生产要素和投资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而进入了创新推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并提高效率水平和人均产量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2、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不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不创新就灭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条难以改变的规律。
(1)技术创新与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竞争的巨大压力。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企业生存下去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建立成本优势,进行价格竞争,其核心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价格竞争战略的思路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是降低生产过程的耗费,或是获取更低廉的原料来源,或是开辟更为合理的销售渠道,以此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掌握产品销售价格的主动权,把大多数竞争对手逐出共同的市场。另一种是差异化竞争,即通过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产品的差异性体现在技术特征、功能特征、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等方面。对企业来讲,产品的差异化即意味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改进型和创新型产品,适应越来越细化的市场需求。
(2)全球经济变革对技术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变化总体概括为:全球化——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的原材料、资金、信息、人才的流动更为频繁;信息化——以因特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以光学材料为主要媒介的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扩散与使用,甚至出现了“信息过剩”与“信息污染”的现象;知识化和过剩化——知识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依靠原材料等初级资源转变到更为依托知识的作用,过剩化是指由于科技的进步与管理的改良,使全球的生产能力迅速发展,形成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
(3)过剩经济与技术创新。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经济活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正在经历由“短缺时代”向“过剩时代”的转变。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供给不足的矛盾大为缓解,而科学技术创造的生产力对供给扩张的贡献远远超过对市场扩张或对需求扩张的贡献,在这一因素的累积作用下,现代经济的总供给逐渐大于总需求,供大于需矛盾日渐突出。面对过剩经济,企业的惟一出路就是不断提出独特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工艺、新的服务方式才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带来的过剩。
(4)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条件有着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技术创新从依赖于数据、信息,转而更借助于知识和智慧,同时需要各类知识的动态转换与流动。也就是说,未来技术创新将减少对“急功近利”式的、浅层的数据和信息的依靠,它更需要创造性和深思熟虑。②技术创新需要较强的智力资本,而非简单简单依靠物质的累积。开发和应用智力资本,是一个组织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③技术创新依赖于人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动态调整。由于当代技术创新包括了各类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的新的学习机制和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其中包括阅读中学习(Iearning by reading)、实践中学习(Iearning by doing)、应用中学习(Iearning by using)和研究开发中学习(Iearning by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掌握这些新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技能,并进行由浅至深的动态转换,将成为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企业创造财富的关键,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未来成功的企业,属于那些深刻理解、关注并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属于那些能够进行良好的技术创新管理的企业。
第二篇: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7211206吴松阳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近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话题性、国民普及度一再提高,而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也日益朝向更深入更多样的方向发展。
虽然是个文科生,但我一直都对知识产权抱有十分的关注度与求知欲。在有幸听了这次胡教授主讲的创新风险、知识产权化生存讲座之后,我对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二者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作用进行了一番思考。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前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调整各产业格局的强大动力。创新的形式十分多样,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方法创新,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而创新往往与创造、创作、发现、发明、专利、作品等概念相互关联。“创造性”的判定,即必须同时具备独创性和首创性。开拓性发明、组合发明、选择发明、转用发明、已知产品的新用途发明、要素变更的发明、要素关系改变的发明、要素替代的发明、要素省略的发明,首要前提都是创造性。只有把“创造”融入到个体中,才有真正的“发明”。而创造与创新也不尽相同。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将二者的区别进行了阐释,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在广义上是一个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技术扩散(传播与应用)的极其复杂的活动过程,它涉及上游的科学发现与中游的 技术发明中的知识生产,同时也涉及下游的技术扩散中的知识消费。
创新是科技取得重大进步的必由之路。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38年牛津大学佛洛里和德国化学家钱恩创造了“分配色层分析法”,解决了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以及陈景润的“1+2”推理,都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有力例证。科技方法创新是提高科技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企业长青并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价值在于知识,那“改变命运”与“创造财富”的知识。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是对创新价值的维护,是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创新中必然有挫折和风险,此二者更显现出创新的珍贵与独特。从贵州微硬盘项目、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关键技术”项目的失败可以看出,创新与技术专利保护缺失的风险。专利,特别是核心发明专利,是进入市场不可或缺的通行证,因而更需要知识产权来捍卫创新者的权利。一旦商标保护管理不足,就会发生被抢注、被雪藏、被淡化、被混淆的后果。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配置。但是,西方并不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放弃贸易保护,经济危机中尤甚,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等。而更难应对的间接贸易保护,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后面也是技术,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可能性,它与技术、市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是与技术、市场同等重要的资源。
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是一定时间内,有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风险形式多样,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
胡教授的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创新与风险规避应对之策,就个人和企业而言,一是产品立项,市场调查先行;二是产品研发,专利检索先行;三是产品成型,专利申请先行;四是产品销售,专利保护先行。的确,知识产权是规避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社会、企业、消费者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可过强过弱,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保密措施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一步踏错,步步惊心。我国有太多的保密措施缺失造成损失的案例了,两步发酵法生产维C、宣纸、景泰蓝制作工艺、“英雄”、“金星”不锈钢笔
套的抛光技术,野生大豆种子,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果无法保证像可口可乐那样近乎完美的保密措施,不如选择知识产权,虽与保密相比获得的利益可能会减少,但是起码能够规避掉失却一切的风险。况且,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多样,像日本、韩国,采取专利包围战略,围绕欧美核心专利生产大量中下游专利,获得抗衡能力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而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仍存在很多问题,国内的专利申请多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居多,发明专利所占数额极小。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等基本从外国进口。知识产权问题应当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科技进步。
第三篇:铁路运输中技术创新作用论文
1概述
铁路运输是我国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铁路运输业正面临着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挑战。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面临着政企分开、资产经营、扭亏为盈、下岗分流的艰巨任务,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的发展对机车牵引技术、通信技术、车辆检测技术、线路维修技术、行车安全组织技术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除内部问题外,铁路运输企业还面临着外部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以及航海运输等多种运输行业的兴起与发展给铁路运输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铁路运输企业要在内忧外患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方面不断提升,打造安全、快速、便利、舒适的运输服务体系。铁路运输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积极应用创新的知识及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服务产品及服务质量。
2技术创新对铁路运输业发展的作用
2.1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2.1.1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配置基础设备铁路运输行业基础设备包括机车、车辆、信号、钢轨、通信、供电、站场等多种设备,是铁路运输企业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基本的设备系统。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完成及储备的配置工作,这一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综合的、难度极大的工程,需要多个单位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铁路运输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在《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的指引和规范下,由铁道部统一规划,以铁路运输企业为主导,对既定发展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不断完善和发展铁路运输部分的基础设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1.2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基础设备的技术应用研究铁路干线当前所用的基础设备主体部分为引进国外设备,大多数是铁路科研部门的科技成果的转化,代表了当前铁路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效益不仅与工业产品的质量及性能有关,还与后期的管理及应用具有重要关系,这就需要解决基础设备结构合理化及搭配等各项问题,如信号与行车密度、调度要求的匹配、钢轨重量与通过总重、轴重匹配等问题。还应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最后解决技术性问题,如弓网或轮轴关系引起的运用问题等。
2.1.3设备维修及管理技术的创新为保障铁路运输部门的正常运行,应建立健全基础设备维修及管理体系,保障基础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维修与管理及运用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先进生产力要素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体现其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设备维修及管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机构编制、人员配置、物资投入,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高度重视维修及管理技术的创新。
2.1.4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科研工作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铁路部门统一规划的研究项目,如具有重大、综合特点的R&D项目,这一类项目主要是研究不同温度下重轨铺设试验、不同条件下牵引重量的提升、运行速度的提升试验等专业性强的技术类科研;另一类是针对现有的运能、安全、效率、服务等技术进行提升的科研公关,这一类科研工作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企业完成。铁路运输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的基础设备及零部件,以及将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新的生产工艺,从而形成新的产品或新的产业。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看,后者的转化工作是急需加强的,这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1.5做好与营销相关的技术创新营销是铁路运输体系的总要组成部分,做好营销相关的技术创新,可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服务水平,增强其竞争力。客运方面利用计算机售票、客票预定预售服务、利用互联网开展异地售票取票服务、专业化的引导提示及广播、危险物品的检测、票据检测、包裹托运服务办理等服务;货运方面可采取微机制票、货场内的装卸搬运、门到门的运输服务等。以上各项服务均可依托技术进步,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铁路运输业额营销水平及服务水平。
2.1.6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属于运输企业的软科学研究范畴。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重点应为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能根据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基本需求、国家的经济政策、其他运输方式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调整内部生产关系,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及人事岗位;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根据市场机制,采取工资绩效挂钩的模式提高铁路运输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部门的生产效益。运输组织及调度指挥是具有技术与软科学双重性质的工作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均应不断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2.2技术创新对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作用
铁路运输作为国家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运活动的计划性较强,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极度不符,这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之路充满了困难及艰辛。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出路在于技术创新,这是因为:
2.2.1技术创新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蓄能器技术创新是包含了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的统一整体,是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技术创新能为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提供能量支持,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迎接新时代市场经济的调整。
2.2.2技术创新是铁路营运改革的减震器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新思想为基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利益的创新性的活动,是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减震器,可减少改革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冲击力度,实现铁路运输体制的软着陆。铁路运输系统各部门可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实现观念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为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寻找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2.2.3技术创新是铁路改革的助推器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其动力是来自于市场的要求及用户的需求,市场是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及最终落脚点。通过创新企业的管理体制,激活科技及人才资源,加快应用型科技成果的研发进程及应用周期,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及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铁路改革的助推器。
3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
3.1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3.1.1铁路运输企业奖励机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国家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的实施办法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及落后性,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报酬奖励,极大的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的积极性。科研人员从事的技术创新工作需要的周期较长,一项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需要漫长的试验阶段,其投入的时间及精力无法从岗位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得到有效补偿,这就极大的制约了科研人员对于技术创新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3.1.2铁路运输企业科研人员稀缺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依靠的力量为科研院所,当前多数科研院所存在科研人员稀缺断层的问题,究人员结构的不合理、研究条件及研究经费的短缺都成为制约科研周期长短及技术成果转化为应用的重要因素。科研院所人才补充、科研经费的保障是铁路技术创新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1.3科技与运营生产及经济效益的结合力度铁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及管理阶层主要关注内容为企业的运行生产状况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状况下,科技与企业的运营生产及经济效益结合力度不够、科研人员深入生产现场较少、利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多数领导及管理人员认为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是铁路发展的软指标,没有引起管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3.2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铁路运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的改革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在提高生产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引起了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为更好的为技术创新创设条件,企业应:
3.2.1制订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按照国家颁布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及技术创新的新政策,加快落实科技成果做为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举措,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保障科研人员应有的经济权益。科研成果可以在技术股份划分中占据一定份额,以此奖励科技成果完成者及科技成果转化者;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后的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国家为鼓励科研人员投身于科研工作,已建立了政府科技人才特殊津贴,企业也应制定一系列奖励科技人才的制度,采取技术津贴或特殊政策的优惠活动,吸引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
3.2.2为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提高面向研究室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经有关机构及部门评估、论证、认定的有应用前景的科新技术成果,铁路运输企业应从经费上予以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进程。在高新技术研究过程中,可采取首席专家负责制、课题工资制和特殊岗位工资制等一系列的措施,为科技研究机成果转化创造最有力的条件,加快技术创新及应用的步伐和应用。
3.2.3发展专业的科研中介服务机构科研院所是铁路运输企业基础创新的核心部门,对于核心部门应按照人员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组织结构合理、研发开发实验环境良好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进一步加强该部门的核心作用。传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不仅要负责高新技术的研究工作,还要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及后期维修工作,极大的分散了研发人员的精力,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铁路运输企业可鼓励科研人员组建和发展专业的科研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应用进程。
3.2.4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是世界各国推进科技与经济效益结合的成功经验,这一模式的应用对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应与专业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组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体,围绕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技术难点、热点及关键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选择一批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从而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技术的应用步伐。
3.2.5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铁路运输企业要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专业的培训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队伍,具有先进市场经济服务意识的营销队伍以及及一批懂专业、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队伍。铁路运输系统需要的人才是多个领域的,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更需要懂运输管理的创新型人才,逐步实现利用技术发展生产力,利用管理提高生产力这一战略目标。
3.2.6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在国家大力提倡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逐渐改变了企业发展的模式及进程。铁路运输企业应借助互联网技术,从设备的维修管理、生产活动的运行和销售、技术管理及跟踪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创新。构建专家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铁路运输设备故障检修的效率;利用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处理包括车辆调配、车辆运营状况、票务的营销状况、工作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内容,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4总结
技术创新是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必然之路,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的必然之路。铁路运输企业应从技术创新体制的建立、激励措施的实施、人才的培养、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进等方面为技术创新创设有利条件。
第四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障碍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障碍
发布时间:2009-4-21信息来源:
传统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有限。对于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始性技术创新需要较高的开发成本,而技术成果的经济收益却因没有较大的市场优势而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障碍分析,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课题,它对于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为了说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这里借鉴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性理论,将技术看成是一个类似于科学的纲领性理论。它可以分为两个有机的层次,一个是构成技术的硬核,即技术的核心要素,另一个是构成技术的保护带,它附着在技术硬核周围,是各项辅助性的技术,而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也就表现在对技术硬核和技术保护带的创新上。
1、中小企业对技术硬核的创新作用。由于对技术硬核的创新属于原始性技术创新,因此,许多技术创新理论都将中小企业排斥在这一创新模式之外,而事实上,中小企业在硬核创新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但考虑到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技术硬核的创新中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从现代技术构成体系看,现代技术是复杂系统的简单化构成。第二,现代技术人员的研究特点,也为中小企业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第三,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优势是大企业不可比拟的。
2、中小企业在技术保护带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应该看到,对技术保护带的创新,由于它并不需要一个企业具有像开发技术硬核那样的技术储备,同时保护带技术一般来说,是其它的行业技术,或者更多地表现为旧技术范式中已经有的相关技术,因而对于小企业来说,它需要做的仅是如何将其耦合到技术硬核体系中去。其在创新中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企业参与各种技术保护带的选择,当技术硬核进入开发领域,在寻找相关辅助技术时,即保护带技术时,小企业的优势明显地高于大企业。第二,小企业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和复制能力,为技术保护带模式的扩散传播提供了便利。第三,小企业为技术保护带中的各元素之间进行整体耦合提供了促进作用。
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障碍
通过上述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分析,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不论在原始创新还是在二次创新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与上述进行的理论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它们都存在着许多创新困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信心明显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所需的融资能力明显不足。资金短缺问题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障碍。导致融资困难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政策和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首先,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小企业,由于其发展的时间短,死亡率要远高于
一些大企业,因而在银行提供贷款方面并不受到银行的青睐,而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困难更大,因为进入股票市场通常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金、发展规模,这对小企业来说,很难满足要求。其次,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目前在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信用关系特别差,信息明显不对称,致使银行普遍担心会出现不良资产。而同时不论是企业还是经营者个人都没有建立具有严格意义的社会信用体系,因而银行在缺乏相关信息的状况下,是不敢冒然向小企业投资贷款的,而与此相反,在美国的许多高新技术小企业,特别是象硅谷的小企业,由于企业信息比较透明,同时在国家系统范围内已建立严格的信用体系制度,有很严格的司法保障,因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就十分流畅。
2、技术创新所需的科技人力资源明显不足。技术创新所需的科技人力资源的不足,对中小企业在硬核技术创新中的障碍形成,影响很大。实际上,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技术硬核方面的创新,在人力支持中完全可以依靠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可以通过来自于科研院的支持来加以弥补,但从目前的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看,许多科研院所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特别是它属于事业性财政拨款单位,因此向外界输出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依靠单纯的个别技术人才的单打独斗,又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这就无形中造成了许多障碍。产生这些障碍背后的最本质原因还是目前在中小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没有形成产研联合体。由于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体,使得掌握某项新技术的技术人员无法在资金和辅助人员上得到支持,从而更多地是掌握了新技术的原理,而无新技术的生产线技术。而企业则是有具体生产线的技术经验需求,但却由于没有技术原理水平的支持而难以解决。其实在科研人员与中小企业之间就是隔着一层很薄的窗户纸,但却对企业发展和有心向企业化过渡的科研单位造成了许多障碍。
3、技术创新所需的一般生产人员的生产技能水平较低。一般人员生产技能较低,对保护带技术的创新影响很大。对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许多过去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所具备的起码的科技素质并不高。这主要表现在:(1)企业的管理者创新意识比较淡薄,有追求利润的动力,但无引进新技术的意识,而对于引进的新技术所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变化和创新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于用家族化的经营管理制度来经营高新技术小企业。同时,这一批经营者对新技术的鉴别能力也较低,许多新技术对自己企业来说是先进的,但与周围的竞争对手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有许多引进的技术甚至是即将淘汰的技术。(2)企业工人的技术基本技能不足以支撑二次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保护带的创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主要来自于农村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技术素养普遍较低,更缺乏相应的新技术训练。这样就造成如下的结果,即企业常常是在单一的技术轨道下进行生产,工人很难在生产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新技术与辅助技术的磨合创新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时间,特别是为新技术所提供的匹配技术常常无法提供到位,从而大大降低新技术的利润收益。
4、技术创新模式的单一化。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单一化,没有发挥上文所提到的小企业具有多种试探性和选择性的优点。对于中小企业,选择和鉴别适合自己创新模式特别重要。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满足了单一的模仿创新。其实,即使是模仿创新对不同的中小企业,也有不同的要求,现代的模仿创新一般都要求具备反刍式创新能力,即如20世纪60年代许多日本企业技术升级模式那样,能够在引进关键技术进入生产线后,对关键技术的内在结构综合本地区的技术进行新的结构调整,进行二次组合创新,而不是整体输入的交钥匙工程。对于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参与自主创新的并不多,也比较少参与同类行业的协作分工创新,同时,在对产品的市
场创新模式、企业内部组织创新模式等方面注意的也不够。
5、缺少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孵化器。缺少孵化器的培育,它使得中小企业的初期创新能力大大弱化,有许多可能是成功性的试探也会中途夭折。所谓孵化器,它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有新技术创新欲望的中小企业,经过严格的筛选,政府为这一类中小企业提供租金场所。通讯设备以及技术、法律、管理等知识咨询服务的政府机构,同时它还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启动基金,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例如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技术园区内,其创新成功率就高达60%以上。而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培育的孵化器机构还很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帮助的并不太多见。
三、对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1、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如在法律、信息以及放贷条件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
2、要注意具有技术创新的企业家的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的决策者是企业家。由于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掌握着具体的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配权,因此,培养具有技术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就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
3、应注意中小企业与科研院的联合体建设。在目前的条件下,企业应主动搭建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新的平台。
4、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对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应把技术创新看成是技术范式的系统创新,单纯的技术创新而不考虑系统综合创新是必然要失败的。
5、中小企业创新后的专利保护应具有社会化的制约性。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在较长时间内实现较高的利润收益或者通过专利转让获取创新经济回报,从而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作者:郑雨
来源:现代企业
时间:2007-05-20
第五篇:论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论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刘洋 张昆
(南阳联创宏业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论述了技术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以及技术创新在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优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字: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企业
一、前言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迫使每个企业服从它的制约,竞争的结果就是汰弱留强,要想在市场竞争的生死搏斗中站住脚,企业就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只有通过不断的、立足于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 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国内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信息化、市场全球化、竞争激烈化的大变革时代,周围营造的是一种动态的、飞速发展的、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企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将逐渐被冲淡和边缘化,如何形成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面临市场考验的重要问题。
二、技术创新的涵义和特征 技术创新的涵义: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新产品或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题。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技术创新往往是技术上采用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它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旨在得到一种新的或有某种改善或改进的产品,这里的产品不仅包括一般的消费品,也包括设备、原材料等;而工艺创新是设计并采用某种新的加工方法,包括改价和革新原有的工艺条件、状况等。
[1]
[1]
[1]综合来说,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直接发展生产力,产品创新可以使产品多样化和差别化:工艺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材料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更佳配臵和利用;手段创新可推动物资条件的变革,导致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这一转化,正式在技术创新这一环节中实现的。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
对企业而言,追求技术创新的价值和动力,在于它能够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即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技术创新的定义看,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围绕新技术开发和转化,实施市场运作的一个过程,技术创新的起点是市场需求,终点则是通过市场获得经济利益。
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四类:①渐进性创新,即产品或工艺 渐进的、连续的改进,常出自直接从事生产的工程师、工人手中。小的技术创新虽然从科学突破上、规模上并不起眼,但大小技术创新是融于一体的。一项大的技术创新需要很多小的技术创新的支撑,二者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②根本性的创新,在技术上有根本性的突破,产生新的产品以及工艺过程创新和组织形式创新,会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③技术系统的变革,不但有根本性的技术创新,还会有技术上有关联的创新群的出现。④技术革命,伴随着许多根本性的创新群,出现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几乎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每一部门,带来技术——经济方式的变更,从而带来经济周期的变化。
当代技术创新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①把技术创新建立在牢固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②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实现二次创新;③把其它领域的技术成果借鉴移植到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进行技术创新;④综合各家或各种技术之所长为我所用;⑤技术创新趋向于信息化、数字化和计算机化;⑥以市场为向导,围绕“卖得出去”进行技术创新;⑦技术创新的模式朝着系统网络模式的方向发展;⑧技术创新的周期明显缩短;⑨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且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⑩高技术创新及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撑。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①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
[2][1]不完善,创新的障碍比较大;②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不足,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③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能力弱,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④企业只重视引进技术,却轻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开发。[3]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和特性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与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具有标志性的文章《公司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提出的。文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从本质上讲,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藏在产品背后的能力,它是由企业内专业人员与技术组成的企业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构成,企业凭借这种能力,可以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其他企业无法取代的特殊专长,开发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战略家们都有这样一句口头禅:“要想获得成功,你的企业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巨大战略资源,它扎根于企业组织内部,能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有了这样的能力,企业就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
[4][4]位。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必须具有以下特性:①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②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由小到大,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合成逐步积累整合形成,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实现和培育。③独特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融合,是相关管理理念的复合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长期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专长,稳定性较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④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难以与企业分离,它所包括独特的技术技能、生产技巧、操作诀窍等技术特性,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的特殊的组织组成、经历经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营销的烙印,是企业技术特性与组织特性的复合体,难以轻易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了解、冒牌、仿制或获取。⑤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为人们所感知,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描述或表征,更无法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买卖或交易。⑥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 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⑦动态性。从客观上看,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资源、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及环境动态等因素高度关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时间形势的变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发生动态发展演变。⑧整体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单一的基本要素,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构成核心竞争力所有基本要素协同动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追求短期利益而陷入战略性误区。②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③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性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④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5]础,让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让企业不断延伸和发展新产品、新市场的能力;是一种能整合各种生产技能和生产技术的能力。企业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是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得以更快的发展和壮大。这是一种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学习模仿的能力。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是源于技术创新。
四、技术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攫取市场份额,获得企业市场利润的基石。企业在竞争中的良好表现要靠企业良好的产品质量及品牌形象支撑,而产品的质量及差异化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产品科技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值含量高低,从消费者使用的角来看,决定了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的强弱。因此可以说,技术创新将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种竞争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技术水平的竞争。企业价值链的增强过程,正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累过程,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铸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首先有赖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核心能力是指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某种或某些能在特定行业形成保护竞争优势,并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基础性能
[7]
[6]力。核心能力的集中表现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创新途径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竞争能力的整合创新,形成企业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对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①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消费者看重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日趋个性化,体现在市场上就使得消费市场需求也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化。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多品种、小批量、非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势必将取代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方式。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必须要能够有助于客户实现其看重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为了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断努力,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
②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手段。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对于企业内部涌现出来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外部环境中的技术扰动,企业具有一种很强的自催化功能。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一个企业内部的迅速扩散,成为核心技术,以至成为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企业将逐渐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
[8]对稳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所以,由技术创新能力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起来的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③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低成本扩散与收益放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技术扩散是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性、增加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在企业经营中,由技术创新成果构建成的新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技术扩散产生“收益倍放”效应。如佳能(Canon)公司将微电子、激光、精密仪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和扩散到照像机、摄像机、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激光打印机、图像扫描仪、细胞分析仪等产品中,可以使同一技术同时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当然,通常企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收益放大效应主要源于企业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经营与纵向一体化生产体系,其实质在于企业内部资源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化配臵。
④依靠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竞争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随着科学
[9]
[8]
[9]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作为创新成果的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以及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的生命周期因无形磨损而变得越来越短;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借助于信息技术日益呈现快速化和全球化的特点,使得企业可以利用创新成果的外部经济效果进行相应的仿效呈现。这些都将导致企业很难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较为长期地垄断一种创新成果并获取超额利润,竞争优势的维持时间的日渐缩短,在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地从创新中获取竞争优势。
⑤依靠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性能、工艺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就会越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就越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就越强,企业的竞争力便越强,相应的其利润获取也就越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盈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出现,都会导致大量竞争对手的跟进,进而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最终爆发价格大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入市的门槛太低。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里,企业要获取超额利润的法宝就是设臵较高的产品入市门槛,即进入壁垒。如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建立在其无线电通讯技术专长基础之上竞争力,不仅使其在核心业务交换机等通讯产品市场上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在移动电话
[8][8]和无线移动通讯装臵的产品领域也遥遥领先。由此可见,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竞争力使竞争对手很难以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特性和进入壁垒。
五、结语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市场信息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任何产品都不会长时间的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取得技术优势,以核心技术为手段生产核心产品,借助于核心产品,再衍生产品系列,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长期保持,就逐渐培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保持企业的技术和竞争优势,实现“技术创新——技术优势——核心竞争力——新一轮技术创新”的螺旋式提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最终实现企业良性、健康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巍,陈御冰.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启示.太原:经济师杂志社,2005 2.陈九龙.论当代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趋势.太原: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社,2004 3.李晓峰,徐玖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成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2005 4.傅强,方涌.论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庆: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杂志社,2001 5.刘娜欣.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创造.呼和浩特: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杂志社,2009 6.傅争荣.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太原:科学之友杂志社,2009 7.徐佩华.企业核心竞争力源泉及特征探讨.南昌:企业经济杂志社,2005 8.王文强.论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长沙:湖南社会科学杂志社,2002
[9]9.赵愚,蔡剑英,罗荣桂:技术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北京:中国软科学杂志社,200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