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36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①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
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
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
是。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案:
(1)CaCO3+2HCI===CaCI2+H2O+CO2向上的气体符号
原因是反应速率太快,气体不宜收集
(2)过氧化氢是液体 二氧化锰是固体所以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氧气比空气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则CO2满了
(4)不正确 因为气体中混有的HCI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第二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对初中阶段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取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二、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铁架台、试管、试管、玻璃片、酒精灯。
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
一、知识准备: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3、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装置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二、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让学生自己组装装置并选择最简易装置使用)老师强调:塞橡皮塞时要有拧的动作。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如何检验双孔橡皮塞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
(4)、收集
(5)验满
(6)如何验证
从第二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可以先简单演示一下。
【问题与交流】
1、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同学交流。
第三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人:
一、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带胶皮的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附铁夹、矿泉水瓶
实验药品: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
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组装好;
2.将导管通入水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锥形瓶中用药匙装入少量石灰石,塞上橡皮塞,并倒入适量稀盐酸
4.将导管通入集气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5.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6.取出导管,用毛玻璃盖住瓶口,共收集两集气瓶及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阶梯蜡烛
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用火柴引燃放在烧杯中的阶梯式蜡烛;
2.将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移开顺着烧杯口将集气瓶倾斜,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烧杯 实验现象:第一次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现象分析:由于第一次从烧杯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
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从烧杯没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由于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沉入烧杯底部,下方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酒精灯
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足量水、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用石蕊试
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片
实验步骤:1.将矿泉水瓶瓶口打开,迅速倒入适量的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
2.拿住瓶盖进行震荡并观察。
3.移开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用镊子夹持纸片放入集气瓶中,4.将纸片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5.将纸片蘸水之后重新伸入装有足量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矿泉水瓶变瘪,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一种极不稳定的液体,此液体很快
又重新分解成气体和无色的液体。第三步纸片微微变红;第四步中纸片重新变回紫色;第五步纸片明显变红。
实验猜想:生成的液体可能是碳酸,而碳酸由于不稳定又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石蕊试液
和二氧化碳反应不明显,而蘸水之后反应明显,可能是石蕊试液可以和碳酸反应。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又会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小结:
收集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的时候出现了失误而这次实验也充分说明了平时的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学习化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下次实验之前应该吸取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好好预习并准备实验,不要在实际实验的时候浪费时间。
第四篇: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说明】
一.本节课被评为2002年全国(华东片)初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二.教学说明: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为CO2的实验室制法。这是教材中已经学过O2和H2制法基础上,又一次的气体制取。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对制O2和H2的知识的识记阶段,并不一定能自觉地将两者的制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所以,本节课的一开始,就通过对O2和H2制法的比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自觉地整理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此时,学生正处于知识升华的喜悦中,会十分乐意于将自己总结的思路和方法付诸于实践。那么,我们引入CO2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让学生掌握了反应原理后,通过分析反应物状态、条件、生成气体性质来选择合理的仪器组装实验装置。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最终设计出制取CO2装置图,初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然后,进行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在实验中利用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组内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后,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师生通过对现有装置缺点的分析,使学生自发地萌生对装置进行改进的愿望。这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他们进行实验装置的创新,并及时对设计合理的同学进行表扬,让他们再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最后,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中自己动手组装实验装置。同时,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在课后对其进行探究,培养他们接受新信息、分辨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另外,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交互式课件,进行仪器的选择和组合,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利用FLASH动画将一些无法观察或不易观察的现象显化(如三种漏斗的比较、选择),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第五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教学反思
对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教学,其重要意义非同凡响,以往教学过程中也知道这部分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避免不了灌输式的教学,非常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选什么药品,用什么发生装置,采用什么收集方法和收集装置,总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今年我在这节课里做了重大的改革,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粉末、粉末状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醋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循循善诱,步步启迪发现启普发生器以及其他类似的简易装置,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检满方法的比较、尾气处理、除杂、干燥等实验基本操作。
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习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亲身体验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