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论文:集成创新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推荐)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当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历史选择。农业科技工作应当在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科研投入相对不足的现状,把推动集成创新作为当前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开辟一条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高效自主创新之路,以较少的成本实现较大的突破,以适应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
一、集成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必然
(一)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要求注重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是由于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具有交叉融合的特性。一项大的、有突破性的创新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因此,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协同工作对创新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一些农业重大战略性研究领域,综合化、集成化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其次,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突破的难度不断增大。集成创新的特征在于能打破空间和层次界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式地解决创新问题,获得外部规模效应。
第三,农业科技的复杂性及市场需求的复杂性也促进了集成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单个科研团队不可能独自完成这样一种越来越复杂的创新活动,因而必须与其他科研团队和市场主体构成相应的集成网络。
(二)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要求把集成创新作为战略选择
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进一步集成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中国农科院为例,在“十五”期间,科技成果数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全院获奖成果近500项,其中国家级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省部级奖161项;发表科技论文10878篇(其中被SCI收录514篇),专著535部,专利220项。目前,全院有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25个、质量检测中心29个、国家和部门重点野外台站25个、农业科技数据库98个、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11个、国家和院级科研基地53个、科技网站45个等。但我国农业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把单项技术作为研发活动主要方式的现象,缺乏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致使大量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今后,如何充分发挥已形成的科研基础条件的作用,将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集成,以及如何将这些自身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对接,将成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
(三)集成创新能集中体现科研投入的开源、节流与挖潜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仍显不足,科研资金缺口较大。推动农业科技的集成创新,是做好科研投入的开源、节流与挖潜三方面工作的集中体现。
在开源方面,集成创新可采用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使科研机构、个人与公司、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多渠道聚集社会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同时,集成创新能加速资金在农业科研、开发、推广过程中的流动增值,从而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来源。另外,集成创新要求对国内外两大科技资源进行集成,通过农业科研的国际合作,可在“开源”上进一步做文章。
在节流方面,集成创新注重战略性集成,有利于克服宏观管理层面的体制性障碍,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促进农业科研投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从而从宏观上提高了科研投入的效率。同时,集成创新要求科研单位以及相关机构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克服农业科研投入在微观层面上的低效运作现象。
在挖潜方面,集成创新有利于高效管理科技资产,加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协作与交流,使农业科研投入存量处在一个共享平台上,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优化有限的科研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研力量的整体优势。
二、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战略集成,确定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重点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农业部2006年决定启动实施的“九大行动”,结合中国农科院提出的九大学科群的建设和“六大创新行动”计划等具有全局性、公益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项目或产品,集中科技资源,大力促进各项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例如,在“十一五”期间可将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项目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集成创新的抓手,带动一大批农业相关领域科技项目,实现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二)实施资源集成,夯实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基础
“十一五”是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机遇,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协作和资源整合,实现创新主体的集成,保障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融合,使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保持旺盛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应提高创新主体对集成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及对集成创新在区域发展及产业发展中主流作用的认识,促进现有技术、资金、市场和人才等要素进行系统化大规模整合,同时将各种渠道获得的创新资源不断优化、集成,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经济联合组织。
(三)优化组织机制,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效率
以产业、技术或产品为平台,以计划、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并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支撑的集成创新模式,有助于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集成相关的技术、信息、知识、能力等创新的相关资源,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上,实现创新突破。
农业科技园区也具有集成创新的重要功能。农业科技园区是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我国目前已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数千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6个。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可为现阶段农业技术组装集成提供高效运作平台。
(四)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环境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全面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尤其要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科技成果顺利流通以推动集成创新。
其次,加强资金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研发及科技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和比重,同时,制定多元化的投入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鼓励采用各种融资渠道筹措资金,研究制定农业科研风险投资政策,引导农业科技企业积极从事集成创新。
第三,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尤其在农业生态环境等公益性创新活动中,由于技术应用中不可避免的“外部性”,政府部门的支持就更有必要。要把重点放在财税支持方面,建立补贴、信贷等制度,并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第四,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集成创新的运行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集成氛围,推动创新体系内各创新主体在资源、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融通和交流,促进研究开发、生产与市场的沟通。转变“重研究、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观念,从科研的立项、申报抓起,使其面向和立足于市场,达到农业科研成果评价、管理与集成应用、市场经营的内在有机结合。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二篇:浅谈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
浅谈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
摘要: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基地建设是国家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而确定实施的农业项目。文章就任丘市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工作成效、做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仅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高旭忠,李艳蒲.浅谈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4-5.2015、2016年任丘市被河北省农业厅确立为18个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基地之一。两年来,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示范、集成创新研究,建成了一个集先进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推广、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基地。
一、创新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河北省农业厅召开的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和《河北省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精神,任丘市农业局多次召集有关专家召开项目建设论证会进行研究磋商,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将蔬菜产业确定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方向。创新基地设在任丘市农业局原种场。基地分别与荷兰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积极合作,首次引进设施蔬菜椰糠(无土)栽培模式、具有国家专利技术的新型棚体(12 m跨双层保温温室、18 m跨双层拱棚、10 m跨新型无立柱保温温室)、新型保温材料(保温棉被、棚膜)、新型钢梁拱架、自动施肥灌溉机,集成示范优型棚体设施、无土(椰糠)栽培模式、精准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温室物联网技术、茄果类新品种等。
通过严格管理,有效推进,创新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新建扩建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学员宿舍、云平台工作室,建设了高标准的园区道路;完成了园区环境改善及老旧棚体整修改造;组建了专家?F队;成立了农技推广服务队;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实习3次,召开现场观摩会5次,培训人员600余人,接待附近县市区及周边省市参观学习300余人。示范基地已经具备技术集成创新、科研培训、开发示范、生产加工、辐射带动五大功能,正逐步成为集种植、加工、生产、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样板[1]。
二、取得的成效
1、基地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能力不断增强
为做好全市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找准产业发展瓶颈,确立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科技集成创新基地。与江苏绿港、荷兰瑞克斯旺公司深度合作,引进具有国家一流水平的专利技术产品(自动施肥机、无土栽培基质和一种用于制造温室骨架的钢梁等);与北京中农富通公司合作,引进温室物联网技术,通过采集温室内温度、光照、湿度以及栽培基质的温湿度,实现温室小气候手机和电脑的终端控制;建立产品追溯系统,搭建电商网络销售平台。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及物联网的引进示范,实现基地集成创新功能,提升了推广服务能力。
2、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在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同时,创新基地开展了示范观摩与技术培训。基地多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实践,举办现场观摩和农业科技培训,培训技术人员300人次。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实习2次,召开现场观摩会2次,参加人员达500余人次。接待江苏、山东、青县、肃宁、北京等省市参观人员150余人次。印制和发放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图册5000份,形成以点带面的推广模式。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
3、农业决策支持能力不断增强
为更好地促进全市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基地专家团队优势,积极走访调研,研究掌握区域内农业相关产业(产品)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搜集有关政策措施,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其中编写的《任丘市农业产业园区调研报告》、《任丘市京津冀城镇体系规划专题调研内容》获任丘市委、市政府及沧州农牧局肯定并采纳。
4、创新基地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通过组织周边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创新基地的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创新工作得到了示范与推广,也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基地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省内外多个县市来基地参观学习[3]。
三、主要做法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干预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任丘市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农业、财政、发改、广电及相关乡镇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基地管理办法、专家团队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领导小组对创新基地的建设作出整体规划,从政策和机制上保障了基地建设的顺畅进行。同时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科技档案、文件资料的管理,项目进展、阶段成果的宣传工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项目协调推动会,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2、整合资源,推进部门协作
为提高工作效能,加快基地建设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市农业局协调各部门,调整资金安排,加强农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向创新基地倾斜整合。自筹资金100元万元用于建设新型棚体,还整合了其它项目资金共计26万元。通过各方面资源与项目资金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成创新示范基地的技术集成、科技创新、示范展示、成果转化的作用。
3、建章立制,确保规范运行
为了确保创新基地规范运行,先后制定了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基地专家团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参加单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基地建立了12人的专家团队,聘请省内外蔬菜栽培、植保、育苗等方面的专家,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参与基地和全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基地建立了8人的农业科技服务队,服务队人员实行分棚负责制,确保蔬菜日常生长管理工作以及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落实工作。
4、专帐管理,规范资金使用
为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了《任丘市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资金专账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方向,保证合理、合法、合规使用资金。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在创新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工程类项目招标程序了解不够充分,加上财政评审与招投标环节用时较长,导致部分项目建设内容进度缓慢,建议主管部门简化程序,加速推进[4]。
2、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人员老化,接受新事务能力差,建议引进高学历专业型人才充实农技推广队伍。
3、创新集成技术不成熟
目前,项目的创新集成技术还不够成熟。还须围绕基地发展需要,进一步引进并集成创新一批技术,提升全市蔬菜产业科技水平,同时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加快蔬菜产业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珂.发挥政策聚合效应着力打造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J].农业科技管理,2014,02:1-3.[2] 新 农.2014年在全国建设100个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J].农业装备技术,2014,05:1.[3] 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4] 康永兴.我国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第三篇:农业科技创新措施探讨论文
全国参与农技推广人员占农民总数的0。05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推广度仅约25%,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总产值的0。2%,而发达国家已接近1。0%。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推广工作的发展。据统计,部分地区推广人员工资发放也较为困难,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最后,农产品的外部性特征及农业科技的地域性、时效性、不稳定性导致了农户既期望能无偿获得最新科学技术,又不愿自己去承担采用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
1开发生产领域方面
首先,科研机构和人员对生产领域技术支持不足,重视不够。农产品科技产品结构相对复杂,这增加了农技推广人员在一些技术理解方面的难度,因此,科技人员在研究和开发时的工作地点不能完全局限于实验室,而且还应到田间地头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减少技术推广应用环节所遇到的各种阻碍,为科技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扫除障碍。其次,产与学、研、推广各环节严重脱节。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技推广是三个独立体,因此,如何将三者有效结合是发展我国农业所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2科研领域方面
首先,研究领域狭窄,局限于传统格局。粮、油、棉、麻等大宗类农作物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点,全国从事大宗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占全部农技人员90%以上,其中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这反映了在研究环节上注重产前、产中,而忽视农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运等产后环节。其次,研究机制存在不完善。目前研究机制缺乏鼓励制度,导致人员缺乏研究热情,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研究人员仅仅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应付研究,导致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科学研究后发现其研究并无现实意义。最后,研究经费不足。农业研究需国家给予的经费支持,而目前我国发展有限,总体资金有限,需投入资金的项目多,这使得相应的资金投入量也随之减少而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财政划拨,农业研究经费不足问题出现便不足为奇。
3农业科技创新措施
3。1完善推广领域
首先,需要将推广设备更新。结合原有的报纸、杂志、黑板报、学习班等方式,根据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完善农村网络体系,利用网络对农技进行推广,避免信息获得滞后问题。其次,招募推广人员并适当的给予补贴。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人力的帮助,农村存在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他们的认字水平较低,仅依靠纯文字类的推广宣传方式往往得不到好的效益,通过招募推广员,由推广人员进行讲解能起到较好的推广作用。此外,为保证推广人员不流失,给予他们适当的补贴相当具有必要性。
3。2加强开发生产
开发生产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在开发生产科技产品前,应当对当地的农业环境进行考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生产,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将试验环境范围扩大到农地中去,结合农民对科技产品的意见反馈对科技产品进行试验修改。同时参照、学习国外农业科技创新较为发达国家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技推广较好融合的方式,结合我国农村实情及专家们的意见对我国较为薄弱的三方融合方式进行强化。
3。3重视科研
国家在农村科技创新方面适当的增加资金投入,农村相关部门拓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此外,国家应当完善农村科研项目制度,制定适当的鼓励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同时,对科研项目的制定及开展严格把关,避免过多的资金投入到与农村科技创新项目无关的项目中,造成资金浪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农业创新近年来已得到了国际专业人员的认可及肯定,但是在推广领域方面,开发生产领域方面,科研领域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只有针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并认真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够迈向新的高度。
第四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科教动态(2014年第2期)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2014年3月10日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重点工程,搭建长期、稳定、高效的技术支撑平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持续提高,农业部决定从2014年起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张桃林副部长在方案上明确批示:“很好!望科学规划布局、精心设计部署、扎实有效实施、形成长效机制”。现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发布,请各有关单位参阅并落实相关工作。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部决定从2014年起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通过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有效实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一、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和“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遵循“体系工作法”,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为重点,在综合考虑我国农业区划和农牧渔优势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优先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市县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等现有基地资源,遴选建设100个区域代表性强、产业链条完整、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特点的创新基地。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明确目标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绩效管理,促进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培训与推广的紧密结合,力争把创新基地建成科学研究试验田、人员培训观摩田、生态农业样板田和农业决策参考田。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建设综合性基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创新基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以区域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建设集自主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致力于解决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
(二)立足现有,建设永久性基地。依托现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继承已有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将创新基地建成综合为主、各具特色的永久性基地。在全国发挥农业科技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功效。
(三)择优委托,建设开放性基地。遵照创新基地建设总体
规划,紧紧依靠中央和地方各有关单位,择优确定创新基地建设主体和共建单位。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创新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研发成果和信息平台等向社会开放,加快形成社会各方力量联合攻关、协同推广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格局。
三、建设任务
(一)抓好“四个一”。一是制定一个规划。根据每个创新基地的功能定位和服务需求,分别制定到“十三五”末的建设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技术集成方向、推广服务重点、人员培训模式、组织管理制度等具体建设内容,引导创新基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二是组建一支专家队伍。根据创新基地建设需求,组建一支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相关企业等人员共同参与的专家团队。在首席专家的带领下,对基地农业产业发展、科学技术试验示范、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日常指导。三是集成示范一批技术。根据创新基地服务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充分梳理、继承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集成组装并示范应用一批技术,切实解决当前国家或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四是对接一个企业。立足主导产业发展特点,通过市场手段,促进每个创新基地(企业性质的创新基地除外)至少与一个企业有机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二)构建“五个机制”。一是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政府择优委托的科研立项机制。农业部和地方政府组织各建设单位
开展科技需求调研,明确科研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制定建设规划,合力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二是建立以首席专家为创新基地主要负责人的业务指导机制。农业部和地方政府根据创新基地发展需要,以建设依托单位为主,确定创新基地首席专家。首席专家负责创新基地的科研示范、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业务指导。三是建立以“政府+基地+专家(农技员)+企业(规模经营组织)+农民”模式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地方政府主导,将农民需要的技术在创新基地中进行研发、集成试验示范,由科技专家或基层农技员将该技术推广到企业或其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技术用户,进而辐射到普通农民。四是建立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管理机制。制定创新基地绩效管理办法,将创新基地促进国家或所在区域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并做到奖罚分明,引导创新基地的各建设单位和人员全心全意为产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五是建立以政府引导性支持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自我发展机制。农业部和地方政府在创新基地建设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组织相关的各级各类科研和推广项目向创新基地予以倾斜,并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创新基地将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创新工作,积极吸引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投入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创新基地高效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条件
—基地主体。基地建设主体可为县级政府农业部门或农业科研单位、教学单位、推广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
场等规模经营组织。
—基地规模。基地应具有较大规模的、长期固定的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功能于一身的场地以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试验器材、培训设备和现代化通讯手段。
—智力支撑。基地应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齐全的、能够长期提供支撑的技术团队。
—研发实力。基地应具有各级各类科研或推广项目的实施基础,能够系统解决当地主导产业链条中各关键环节的共性技术问题,并已有成型集成技术正在示范、推广、应用。
—联企共建。基地应具有与企业合作的经验,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责权利清晰合理,且正在与至少1家企业合作。
—政府扶持。基地所在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探索机制、加大投入,切实在衔接科研和推广体系工作方面成效显著。
五、遴选程序
(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制定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部内各有关司局、事业单位以及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和现有基地基础协商产生创新基地。
(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对协商产生的创新基地进行汇总、分析,并开展全面调研、论证,提出100个创新基地建设名单。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前提下,确定名单并进行社会公示。
六、进度安排
2014年2-3月,完成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起草工作。2014年3-4月,完成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和创新
基地推荐工作。
2014年4-5月,完成创新基地调研和论证工作。2014年5-6月,完成100个创新基地的认定工作。2014年6-8月,完成100个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工作。2014年8-9月,完成创新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工作。2014年9-12月,完成创新基地的阶段性总结、宣传和明年的工作计划。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唐珂司长总牵头,刘艳副司长、杨礼胜副巡视员负责创新基地建设规划、遴选、挂牌、运行管理等具体指导工作。技术推广处、条件建设处负责具体工作,各处配合。设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起草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实施方案以及开展相关调研等工作。各分工安排要做到定期督办,及时汇报进展。各省(区、市)及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科教单位要设专人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明确权责分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创新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制订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加强政策、项目扶持,遴选和考核基地,指导协调基地运行管理中有关重大问题。地方农业部门,负责创新基地推荐,委托创新基地开展相关研究、推广、培训等工作,对基地日常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提供基地建设用地和其他配套设施,协调落实基地应享有的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有关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农业科研教学
推广单位,负责牵头组建专家团队,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和技术方案,提供有关科研成果及技术指导、培训与推广服务;依法获得相应知识产权及成果转让或投资收益。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收集提供有关技术需求,承接创新基地科技成果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并享有经营收益,按照法律法规及约定方案将产生的部分效益合理返回基地。
(三)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安排、延伸绩效管理等措施,加强农业科教环能系统资源向创新基地倾斜整合。推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48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推广、资环和能源生态项目,在顶层设计上,以择优委托的形式强化对创新基地建设的支持。引导国家各级各类涉及农业生产、质量保障、信息服务、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源和科技成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创新基地倾斜、延伸,切实提高创新基地的示范带动能力和效率。
(四)加强绩效管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全程跟踪检查创新基地从选择到建设的各项工作,对创新基地的组织领导和产业链、创新链、管理链中各环节进行全面督促指导。创新基地建设质量和运行成效将和相关农业科技类、农业资源环保和农村能源类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挂钩,切实保证创新基地发挥其应有功能,并取得切实成效。
第五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专题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热点材料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于2012年2月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热点材料2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制,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热点材料3
一袁隆平再创超级稻记录
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验收组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据了解,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
1.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 1
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3)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天,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使经济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3.科技兴农
科技兴农即把科学技术具体运用于农业、农村、农民,以解决“三农”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增收。具体措施主要有:
(1)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抓好农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相关机制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引创结合,加大特色农牧业和新农村建设相关科技攻关。
(3)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
(4)加强科技管理机构建设,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5)加强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
(6)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7)大力组织实施品种优化工程与技术更新工程。
(8)加快农业科技载体建设。
(9)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想想答题思路
一、选择题
1.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是因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当前的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③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④科学技术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思考提示】通过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是因为可以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①②③都符合题意。④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发展才是解决好中国所有
问题的关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验收组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据了解,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这说明()
A.我国已经迈人发达国家行列
B.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D.创新能力决定国际竞争力
【思考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通过科技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说明了科技的重要性,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C、D.项虽然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尽管农业科技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到目前的53.5%,但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水平。上述材料说明()
①我国整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②必须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③我国还没有实现小康生活④国家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思考提示】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本身体现出的道理是①透过①可以给我们的启示就是②④,从国家的角度说明我们的做法。.虽然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已步入了小康生活,只是低水平、不平衡的小康。所以③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4.2012年2月12 F×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的文章。文章指出:农业、农村、农民,被党中央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9个“一号文件”重农兴农、强农惠农。“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业不强,中国不强。”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连年增产,收入连年增加,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三农”工作连续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1)请你回忆: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我国农村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2)请你思索: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3)请你献策:为继续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献计献策。
【思考提示】第一题开放性较强,可围绕衣食住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符合题意即可。第二题可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题开放性也很强,可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可结合衣食住行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和睦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③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④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⑤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重视科技和人才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走科技兴农之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