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城市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21: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业型城市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业型城市调研报告》。

第一篇:创业型城市调研报告

创建创业型城市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要求,为推动我旗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按照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部署,我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迅速开展工作,努力搭建平台,培育创业主体,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环境,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科左后旗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年来,我旗以创城为契机,以“真情创业”为主线,真心组织,真情扶持,真诚服务,真抓实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创业活动指数明显提高。2009年,全旗新开办私营企业96家,新开办个体工商户2487户。二是创业成功率明显提高。2009年,参加 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学员480人,创业培训合格率100%,经过培训成功创业480人,创业成功率达100%。三是创业贡献率明显提高。2009年,非公经济产值147亿元、增长17.5%;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200人,达到1:2.5的倍增效应。四是小额担保贷款实现大突破。2009年,扶持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量713万元,比上年增长72.6%,累计达到2137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一是成立了全旗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旗长任组长,发改、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银行等3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规划、研究和管理创建工作。并专门召开了全旗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动员大会,提出明确要求,将创城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创城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明确了创建工作目标。二是加强协作配合。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要求,结合各部门职能,制定《科左后旗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对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创城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建立了创城工作的联席会议、工作例会、联络员会议等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创城阶段性工作,分析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创城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根据创城的不同阶段,对创业理念、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创业典型等进行系列宣传和全面分析,促进自主创业。

(二)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一是制定创建方案。旗委、旗政府先后出台了《科左后旗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方案》、《科左后旗促进就业工作成员单位职责》,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提出了我旗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

(三)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一是健全网络。对各镇、街道及各部门服务创业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镇、街道社区劳动平台职能作用,并积极引导承担创业培训任务。坚持分类指导、分层培训,面向自主创业农民、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二是注重实效。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以 SIYB培训为主,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边培训边见习的教学方法,进行个别指导,就近就地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让学员亲身感受和体验创办微小企业的有效步骤和科学方法,切实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一是完善三级创业服务体系。建立了旗级创业指导中心1个、社区创业指导中心8个,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并将服务向社区延伸。形成了旗、街道、社区三级的创业服务体系,普遍推行创业指导、信息服务、项目推介、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开业指导、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的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全民创业和创建工作步伐。二是构建多层次的服务载体。利用市场型、楼宇型创业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扶持。完善项目开发和推介制度,向社会征集了50多个创业项目,由专家进行点评后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力促创业项目与创业者对接,提高项目转化率。三是聘请了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人员,组成创业服务指导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审定、项目跟踪等个性化服务。

(五)建立健全工作考核体系。一是细化目标责任。旗政府及时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具体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和旗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构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二是细化考核标准。结合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考核标准和我旗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套针对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的考核办法,用于指导和推动我旗创建工作,确保我旗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三是加强督查考核。为确保目标责任的得到有效落实,旗创城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对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推动式督查、调研式督查、明查暗访式督查,实施全过程跟踪,并建立健全定期通报制度,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实行月汇报、季通报制度,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三、存在问题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旗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受传统习惯思维的影响,总体上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强,择业观念相对落后,多数人习惯于“找固定工作,吃稳定饭”,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创业人力财力有限。融资难、用工短缺等问题,制约群众创业积极性和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投资者和企业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创业愿望相比,仍需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措施上还不够有力。对照创建创业型城市的要求,我旗在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平台支撑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各镇、街道及各部门在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方面还不够平衡。

四、下步打算

根据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部署,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必须在今年全面完成各项创建工作,明年1-3月进行考核评估。因此,下一阶段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在政策上更加宽松,在措施上更加有力,推动我旗创业促就业工作上新台阶,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严格落实部门职责。强化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作用,密切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妥善安排各阶段创建工作重点;督促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不少于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联络员会议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步工作。旗创城办每季至少召开一次创建工作推进会,通过现场点评、经验交流等形式,以点带面,实行专项指导加以推进。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部门根据创建工作的推进进度,加大力度宣传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创业典型,邀请知名人士举办创业论坛,制作创建工作公益宣传栏、录制创业纪实短片等,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知晓率,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潮。

(二)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落实。一是完善政策。各镇、街道及各部门根据创城《工作意见》精神,抓紧完善相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的操作办法。二是落实政策。各镇、街道及各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出台的扶持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要落实好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把积极的促进创业政策变为推进全民创业的法宝。

(三)加大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一是加强师资培养与管理。举办创业师资培训班,补充创业师资培训力量,同时加强创业师资管理。二是加大创业资源整合。进一步整合各类社会培训资源,鼓励和吸收有条件的社团组织和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创业培训的实施,建立一批能够开展创业实训的创业培训基地,组织创业培训,力争在培训方式、培训成效、创业成功上有大的突破。

(四)加强服务指导,巩固创业成果。一是加强项目推介制度。向社会广泛征集创业项目,今年全旗征集创业项目不少于100个,并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举办项目推介、发布会,向广大创业者推介。二是完善专家巡视制度。今年组织专家巡视对接活动不少于两次,为创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方面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落户建设和生产

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加强创业者联谊活动。组织创业者联谊活动,加强创业者沟通交流。

(五)加大工作考核,确保创城成功。一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认真实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考核标准的具体实施办法,把相关指标细化到相关部门、单位抓好落实。二是开展自评自查。按照阶段性工作要求,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自评工作,查找差距,边查边改。三是建立跟踪督查。进一步加强对各镇、街道及各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

第二篇:创建创业型城市情况调研论文1

呼兰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2010年工作总结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主要增长点。创业是劳动者个人的市场行为,但是促进创业必须是政府的责任。2009年1月,通过国家劳动保障部会同各省评选确定了哈尔滨市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7月6日,市政府出台《关于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哈政发[2009]12号)。7月10日,区政府签署意见,责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迅速开展工作。自此,呼兰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创业型城市建设涵盖科技、产业、文化、机制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调研组重点围绕科技、产业、环境创建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基本情况

一、建立组织机构

按照市创建办工作要求,我们迅速建立“呼兰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担任。创建小组由32个成员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成立5个工作小组,分别是:综合协调组、政策落实组、创业服务指导组、创业培训组、督导检查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二、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

呼兰区的创建工作具体目标任务是:创业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合格后的创业服务率达到100%,创业初始成功率达到70%以上,创业企业存活率达到80%以上,创办1各企业平均带动就业10人以上的倍增效应。到2010年,全区创业活动指数达到20%;带动就业比例达到1:6;年均新增创业企业5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000户,新增企业存续1年以上的比例达到7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其他创建工作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创建创业型城市。

三、签订完成目标任务责任状

按照各成员单位的目标任务由区政府与其签订责任状。并把完成任务情况纳入大督办。工作任务的进展完成情况实行季度通报、年末检查制度。2009年工作目标由区创建办负责考核、对2009年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必须在2010年追加完成,仍未完成的由区委大督办全区通报。

创建环境优势

一、把创建工作纳入实现“北跃”发展战略

(一)我区提出实现“北跃在呼兰”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调结构、促转变的宏观背景下,我省加大“八大经济区”建设力度,我市实施城市发展升级战略,呼兰提出了“北跃在呼兰”发展构想。

在区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区委提出要紧紧围绕市 委“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组织和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北跃在呼兰”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并同时提出要继续深化 “六项惠民工程”,其中的一项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再就业。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也明确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北跃在呼兰”为主题,坚持“五区一园”发展战略不动摇,更加注重“优结构、促统筹、稳增长”,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为实现“北跃在呼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创建创业型城市紧扣实现“北跃在呼兰”主题 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是新时期把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岗位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北跃在呼兰”战略,实现呼兰经济好发展、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呼兰的必然要求。开展创业型城市的创建工作,既有利于呼兰自主创业队伍扩大,带动就业增加,开拓改善民生的新的增长点;又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树立全民创业品牌,给创业者提供更大的舞台。

(三)呼兰有较好的就业工作基础和做好创建工作的信心 几届的区委区政府班子对就业工作都高度重视。2003年呼兰 区代表哈尔滨市接受了国家督查组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检查。近几年来,区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把就业工作提到了加强民生工作、解决民生问题的首位。尤其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方面用足政策、不打折扣,使呼兰人民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仅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一项,目前就有1万多人受益,补贴金额2800万元。此外,在为自主创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强化就业服务功能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因此,区委区政府表示呼兰有信心、有决心承担起创建创业型城市这份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并在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做好创建工作要做到“五位”,即:部门责任定位、政策支持到位、宣传工作上位、创业典型有位、督办检查对位。

二、上下合力,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

(一)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党政一个调一盘棋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把创业促就业纳入我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在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区委还委派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春仁同志参与调研、谋划创建工作,同时增补李春仁书记为创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召开区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听取各位常委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常委委员们对呼兰的创建工作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和可行的办法。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 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工商、税务、工青妇、等部门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组织培训、创业指导、困难职工帮扶方面积极工作。目前在全区已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关

创建工作的重点是组织好重点人群的创业,一是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二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做好复员专业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面对这三类重点人群,我市提出了落实“三个工程”。即:落实针对城镇失业人员的“自立创业工程”、落实针对大学生的“科技创业工程”、落实针对返乡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工程”。为抓住重点、破解难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降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门槛。据统计2009年全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357名。为了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工商部门按照政策规定放开了市场准入条件、注册登记前置条件、登记条件、注册资本(金)限额,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税务部门按照上级政策规定给予税收上的政策。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与大专院校联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即将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创业理念培训,增强其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2009年先后在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哈理工远东学院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培训院校学生200人。劳动保障、人事及工商联等部门和组织共同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大招聘”、“就业服务 月”以及高校毕业生省外推介等活动。对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见习等免费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二,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引导掌握了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阶段农民创业门槛最低、见效最快的载体平台之一。因此,我们大力推广了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模式,鼓励和扶持农民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创业。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5家,直接拉动2237农户就业。紧扣特色农业产业,在支撑带动上创业发展。结合全区新规划的30个村外畜牧小区,双井镇前井村孟昭权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形式,置换15万平方米土地,新建一处畜牧小区,可拉动130户农民发展养牛业。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有关部门降低了门槛、给予了优质的服务。劳动保障部门和农业部门分别开展了创业培训“进乡村”活动,2009年至今有365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免费的创业培训意识教育,有780名养殖大户、185名农机大户接受了免费创业技能培训。

第三,鼓励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投身创业。根据创业者的要求和愿望,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选择创业项目,确定培训专业。通过创业培训使创业者拓展创业思路,掌握创业过程中涉及的政策法规,为提高创业成功率打下了良好基 础。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创业心理压力,树立了创业信心。2009年至今,有760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技能提升培训。有380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培训实现了自立创业,并带动1400 人就业,形成了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机结合。

几年来,区工商、税务等部门为自立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1000多万元。哈尔滨商业银行利达支行为150名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发放小额贷款374万元。

(三)发挥优势,打造亮点

2009年全市城区工作呼兰现场会,号召全市上下“看呼兰”、“比呼兰”、“学呼兰”,成为我们呼兰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第一,13万外出打工人为呼兰带回来的是创业理念、创业资本和创业经验。呼兰是哈市农村比重较大的区,全区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农村劳动力22万人。1999年,呼兰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实施“离土创收”工程,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峰值达到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呼兰的农民遍布在天津、北京、大连,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全区劳务经济创造非农收入8.1亿元,劳均创收6231元,农业人口人均实现非农收入1901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3%,农民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 增收的主要渠道。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在转移就业的实践中更新了知识,创新了理念,提升了素质,一些起步早的农民更完成了资本积累过程,全区涌现出东方集团、明达集团、志华集团、春城公司等农民创建的大集团、大公司20多家。同样,外出打工的经历给返乡农民工树立了创业信心。如:返乡农民工井瑞锋,许堡乡农民,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后开始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北京物流业那么挣钱,何不在自己的家乡干物流,他利用在外务工所积累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多年打工的积蓄成立了呼兰大铁物流有限公司。从一开始的一台车和两个人干起,现在公司已拥有20台大货,安置60多农民工就业。年可创利润400多万元,年带动农民增收可达230万元。还有一位沈家镇的白子荣,在外打工、创业成功后返回到家乡创业,投资200余万元,在村里办起了鞋厂,并购买安装了先进的生产线和先进的制鞋机器。至今三年的时间已形成年产20万双,产值800万元的规模,安置农民200多人。等等的一些典型事例还很多。呼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深化了新农村建设,加速了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我们相信农民创业热情的高涨,必将对创业带动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全国唯

一、世界最大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和十几所高等学院是大学生创业的摇篮。地理信息产业园园区主要从事地理信息数据外包、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及地理信息人才实训等方面的服务。拥有1个研究院、1个孵化器、两个工程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基地。真正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在 国内外拥有良好的质量信誉和品牌形象。产业园吸引了35家企业入园发展,入园企业 70%是服务外包企业。地理信息产业园年利税达800多万元,入园企业有8家为百人以上规模。园区企业可安置1000多名员工,其中有90%以上为专科以上毕业学生。工大华德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于2009年5月筹集,创业园区用于创业培训面积6500平方米,共4层。一楼是省人才代理服务大厅。二楼可容纳11个创业团队,共50人入驻,到目前有4名入住的大学生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并吸纳了近20名大学生就业。三楼和四楼均为专业科技培训公司。园区一季度培训100多名大学生,就业率可达75%,就业去向为服务外包企业,面向省外和国外。我们依托和重点扶持以上两家创业孵化园区作为大学生孵化基地,目的是引领大学城其他学院的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和发展,为更多的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创业梦想。

第三,呼兰中心农贸、轻工市场是呼兰最大的生存型创业载体。呼兰中心市场位于呼兰中心地带,市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室内面积1.2万平方米,露天市场面积5000平方米。室内可容纳1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于劳动力和大学生实现创业和就业。露天市场可使500多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进场创业就业。我们依托市场环境好、功能全、信誉好的资源优势,申报了第一批“哈尔滨市创业孵化基地”,市创建办专程来呼兰现场考察,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准备通过政策扶持使其成为呼兰区最大的便民摊群商(农)贸市场。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重视创业教育,建设创业文化,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使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不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重诺守信的诚信精神、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在创建城市中率先建立起来。通过印制宣传单、悬挂宣传条幅、创建简报专栏、在电视台建立《北跃中的创业人》栏目、树立创业标兵和先进个人等多种宣传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构造一种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使劳动者的创业激情迸发出来。

三、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受传统习惯思维的影响,总体上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强,择业观念相对落后,多数人习惯于“找固定工作,吃稳定饭”,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创业人力财力有限。融资难、用工短缺等问题,制约群众创业积极性和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投资者和企业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创业愿望相比,仍需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措施上还不够有力。对照创建创业型城市的要求,我区在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平台支撑等方面 10 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各镇、街道及各部门在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方面还不够平衡。

对策及建议

根据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部署,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必须在今年全面完成各项创建工作,明年1-3月进行考核评估。因此,下一阶段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在政策上更加宽松,在措施上更加有力,推动我区创业促就业工作上新台阶,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严格落实部门职责。强化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作用,密切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妥善安排各阶段创建工作重点;督促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不少于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联络员会议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步工作。区创建办每季至少召开一次创建工作推进会,通过现场点评、经验交流等形式,以点带面,实行专项指导加以推进。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部门根据创建工作的推进进度,加大力度宣传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创业典型,邀请知名人士举办创业论坛,制作创建工作公益宣传栏、录制创业纪实短片等,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知晓率,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潮。

(二)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落实。一是完善政策。各镇、街道及各部门根据创建《工作方案》精神,抓紧完善相关政策的 实施意见和具体的操作办法。二是落实政策。各镇、街道及各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要落实好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把积极的促进创业政策变为推进全民创业的法宝。

(三)加大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一是加强师资培养与管理。举办创业师资培训班,补充创业师资培训力量,同时加强创业师资管理。二是加大创业资源整合。进一步整合各类社会培训资源,鼓励和吸收有条件的社团组织和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创业培训的实施,建立一批能够开展创业实训的创业培训基地,组织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创业成功率达80%以上,力争在培训方式、培训成效、创业成功上有大的突破。

(四)加强服务指导,巩固创业成果。一是加强项目推介制度。向社会广泛征集创业项目,今年全区征集创业项目不少于100个,并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举办项目推介、发布会,向广大创业者推介。二是完善专家巡视制度。今年组织专家巡视对接活动不少于两次,为创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方面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落户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加强创业者联谊活动。组织创业者联谊活动,加强创业者沟通交流。

(五)加大工作考核,确保创城成功。一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认真实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考核标准的具体实施办法,把相关指标细化到相关部门、单位抓好落实。二是开展自评自查。按 照阶段性工作要求,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自评工作,查找差距,边查边改。三是建立跟踪督查。进一步加强对各镇、街道及各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

第三篇:创业型城市论文

创业带动就业型城市的思考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促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呈现出全民创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新涌现创业“老板7442人,激活民间资本8-8亿元,带动就业7.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1% 以内。

一、主要做法

1.支持开展创业培训。一是统筹整合资源,支持创业培训机构建设。通过对技工学校、职业大学等职业学校进行整合,成立了职教集团,作为创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培训基地,为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把部分企业改制后以抵押形式收回财政部门管理的办公楼转向投入到职教集团用于创业培训,拓展了培训场所,加强了培训机构建设。2009年,通过财源建设项目,投入创业培训基地和孵化园建设资金100万元。二是筹资拨付培训补贴,加大了对创业人员的培训。配合相关部门在开展技能性创业培训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创业培训范围扩大到大学生、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各类群体,所需各项创业培训费用由财政部门按政策标准予以资金补贴,大力支持了创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仅2009年,全市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423个,培ijlI 12698人,拨付创业培训补贴资金1185万元,培训合格率逾98%,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50% 以上。

2.多方投入,激发全民创业活力。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开通全市小额担保贷 一站式”服务大厅,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为贷款者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继续强化“一帮一”担保对接活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带头为创业人员担保,广大机关干部也踊跃地承担担保任务,主动帮助担保对象解决44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实现了由“一对一”担保对接到“一帮一”全程跟踪服务。2009年,全市承担担保对接任务的95个机关事业单位,90% 以上完成了担保对接任务,有38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下岗失业人员结成帮扶对子。2008— 2O09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9149名贷款人员创业成功率达到90% 以上。

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平台的职能作用,利用金融杠杆倍增效应,推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捆绑贷款发放工作,审贷捆绑式小额担保贷款7笔共164万元。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项目及青年创业等资金1.8亿元扶持创业企业发展,激活了5亿多元民间资本进A-44业领域,缓解了创业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推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强化服务,增强全民创业动力。财政与劳动、税务、工商、中小企业、卫生等部门联合办公,为创业者搭建了项目推介、开业指导、专家评析、创业培训、融资服务、政策咨询、创业孵化、后续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组建了由40名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创业指导团,开设了专家咨询室,开通了创业热线电话,成立了全民创业促进会。2009年,金市接待创业咨询1.6万人次,发放创业服务卡4.5万张。依托佳木斯创业就业网,建立完善了全市创业项目数据库信。g-~g.务平台,实现了创业项目信息共享。建立市县两级创业项目库11个,储备创业项目3106个,其中有36% 的项目被创业者选用。

二、存在的问题

1、创业层次偏低。创业者整体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不高,部分群众创业方向不明,信息不灵,普遍存在“三多三少一低”的现象,即传统普通型产业多,新型高附加值产业少;为生活服务的行业多,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少;家庭作坊式经营的多,规模集约化经营的少;全民创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从事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比重偏低。创业筹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对处于创业阶段或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来说,银行贷款高不可攀,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复杂,使不少创业者望而却步。

2、创业环境需要优化。全民创业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创业信息、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措施不够系统全面,配套政策仍未到位,一些部门相应的配套政策仍未出台。在服务方面,由于一些部门认识不到位,认为全民创业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事,缺乏主动思考、主动落实、主动服务的意识,少数职能部门还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

三、几点思考

1、必须在推动机构建设上凝聚合力,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百姓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 通过积极协调,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整合县财政、发改、人保等部门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全民参与创业。同时,吸纳团委、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社团组织参与领导和组织创建工作,努力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关注创业、参与创业。陆续在全县组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典型”评选活动,编印《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创业风采录》文集,集中弘扬全县21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创业事迹。并在《宜丰通讯》、宜丰电视台设立了“宜丰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宣传专栏、专题,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这一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成功典型的成长经历,努力培育群众的创业意识,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多方面力量服务和参与创业。2010年全县新创办私营企业数250户,约为2007年的3倍,私营企业数由2007年的461户,发展到2010年的917户;新创办个体工商户1478户,总数达7374户,从业人员由2007年的1.1万人增长到2.5万人,年递增达31.6%,资产总额比2007年翻了一番。

2、必须传播方式上下足工夫,让百姓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百姓能不能准备把握创业政策,用活创业政策,因人而异。但科学的传播渠道、有效的传播方法能增强百姓政策领悟力,加速其自主创业能力的提升。一是着力打造了县、乡、村三级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服务了服务网络。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建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在全县16个乡镇场和工业园建立了创业指导室,部分村(社区)设立了创业服务窗口,为全县自主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二是积极筹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基地外的创业者提供现实样板。依托我县“汽运城”市场,建立“宜丰县汽运城创业示范园”,利用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园区内商户水电、房租补贴,把示范园打造成汽车维修、五金化工、汽运物流等产业的规模聚集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创业示范园的变化。2010年,共为示范园内商户发放水电补贴、店租补贴10.95万元。三是建立创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机制,多渠道收集、开发、推介一批可行性强的创业项目。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搜集了本县创业项目16个,县外优秀创业项目50个,并将所有创业项目信息免费发布给有创业愿望的社会群众。此外,通过参与高校创业推介,更多的创业青年了解到这66个项目前景。2010年6月,在“宜春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推介会暨夏季招聘洽谈会”上,我们就与34名大学毕业生实现了创业项目的对接。四是推进本土化创业培训。在推进创业培训本土化过程中,我们坚持“一个团”、“三个进”、“多个针对”。“一个团”是指组建创业专家志愿服务团,让他们从专业角度指导百姓创业。讲师包括从本土成功创业的中小企业老板,让他们现身说法,为创业者介绍创业经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2010年8月,我县聘用32名创业专家志愿服务团成员,为73户创业老板提供服务168人(次);“三个进”指创业指导要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就地就近为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大学生等群体举办创业培训;“多个针对”指要针对不同人群需要,开设针对性教学课程。根据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党员、妇女、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需要,整合优势资源,采取联合办班、下乡办班等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培训班”、“家政小老板创业培训班”、“残疾人专项培训班”。2009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36期,共培训各类创业人员1115人,培训合格率达98.5%,经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90%以上。

3、必须在创业政策上做足文章,为创业者减负、提速 创业的关键在于准备阶段,此时创业者要通盘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要打消群众在创业前期的顾虑,就要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减免有关费用,给足政策,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政府在鼓励他们创业方面的政策是全面的,目标更是非常明确的。为此,我县先后出台了《宜丰县支持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全县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从放宽条件、税费减免、财政扶持等多方面,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包括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扶持担保公司和大力推进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加速推进创业信用社区建设,创新小额贷款担保方式,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设立担保基金65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68万元,其中为14家企业发放扶持小型企业贴息贷款2234万元,为700多名创业者发放扶持个人创业小额贷款3434万元,扶持和带动就业3800多人。在大力推进担保公司建设方面,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共扶持组建了6家担保公司。仅江西鑫仁担保公司一家就累计为136户企业担保248笔,担保总额21394万元。在推进银企对接方面,各乡镇以劳动保障所为基地,开辟了“工商、税务、银行”为服务体系的自主创业“绿色通道”,由政府出面,做好银企对接工作,2010年银企对接签约25950万元,履约24650万元,履约率94.99%。截止2010年底,全县中小企业贷款共7.18亿元,比2009年增加2.84亿元,增幅65.44%。二是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上做到“能免则免”,扶持创业者做大做强。结合创建工作,县国税推出了“三个三”创业服务活动,即:三个帮扶、三个检查、三个结合活动,让创业者真正体验到服务的实惠。2009年以来,全县减免增值税580余万元,办理出口退(免)税总额2700余万元,为250余户(次)企业办理固定资产抵扣进税额达300余万元。县地税局实行“无缝服务”、“限时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受益纳税人1400多户,对258户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免费年检,依法减免地方税收200余万元;县工商局实行“七到位”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的开展,切实履行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对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零收费”。

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

“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就业促进重要战略,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形势下就业促进工作的总体要求。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11号文件,提出在全国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要求。2009年1月,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82个城市作为首批创建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共有4个城市,其中自治区西部3家,通辽市作为自治区东部地区唯一的创建城市入围。创建创业型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契机,是扩大就业规模的新载体,是进一步发挥创业促进就业倍增效应的新平台,更是转变就业促进模式的新机遇。大力开展创建活动,必将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必将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客观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旨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崛起、争做自治区东部排头兵”的战略目标,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我市发展成为工业强市,最缺少的就是自主创新品牌和核心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构造一种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使劳动者的创业激情迸发出来,把各领域的创业潜能挖掘出来,消除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重点和施政要点。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放在民富上,最根本的是要支持人民群众干好事业、创成事业。大力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通过促进创业,帮富于民、添富于民,使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践的主体、民生发展的主体和民生受益的主体,才能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为扩大就业和解决其他民生问题提供动力源泉。

(三)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保稳定”的迫切需要。从目前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影响虽然减弱,但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促进就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三峰”叠加,就业压力增大。从传统的就业渠道看,依靠现有企业自然吸纳,岗位有限;开发公益性岗位,空间较小;采取灵活就业,稳定性较差。只有鼓励创业,诞生更多的岗位造血机体和吸纳就业实体,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四)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保增长”的必然要求。开展创业型城市的创建工作,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拓展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改善城市创业和投资环境,增强“引凤筑巢”效应,扩大民间投资,吸引招商投资,为保增长作贡献。2009年,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和各项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70356户,私营企业达6434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17.4%。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并带动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能有效增加人民群众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为“扩内需、保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是建立就业促进长效机制的重要契机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构建起了“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后续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发布展示一批创业项目、建设一批创业基地、推广一批创业成果、树立一批创业典型”等“五个一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这些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完全符合我市实际和当前就业形势,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创业培训14615人;累计为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亿元,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7.5万名城乡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当前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域原因、基础条件和劳动者的思想意识等因素,创建创业型城市还面临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需要在推进创建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

(一)从劳动者观念来看,需要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近年来,围绕创业促进就业,我市组织开展了创业成功人士演讲比赛、创业知识竞赛、创业项目推介展示会、创业政策宣传月、创业企业现场观摩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劳动者的创业热情,增强了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崇尚创业、全民参与创业”的浓厚氛围。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劳动者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欲望,还存在温饱即安、小富即满、恋家守摊的思维定式,需要进一步振奋创业信心,增强创业意识。

(二)从创业主体来看,需要进一步增强创业能力。为提高创业者能力水平,我市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在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还着力实施了“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等工作,引进实施了创业实训项目,使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大为增强,创业能力明显提升。但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已经实现成功创业的人员还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创业经验不足,缺乏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际沟通、技术管理、生产运作和创新发展等能力,目前创业也主要是为了生计的生存型创业,为了发展的机会型创业较少。

(三)从服务创业来看,需要进一步增强物质条件。我市高度重视创业服务工作,不断巩固服务创业工作基础。着力推进了创业项目征集开发、推介展示、后续跟踪指导、基地孵化和协会交流互助等各项后续服务,不断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指导服务。但从扶持促进创业的宏观情况来看,基层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距离“人员专职化、经费正常化、服务规范化、工作制度化、信息网络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创建工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以市场为导向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三、举全市之力协调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不能单靠一己之力,而应该不断强化政府推进创业、全社会促进创业的机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工作局面。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主要有“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考核体系”五项基本任务;且全员创业的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创业环境满意度和创业成功率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项基本标准。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总体策略需要围绕“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确保创建成效和创建成功,即:围绕构建“参与创业人人有责、创业贡献人人有份、创业环境人人满意”的全民创业格局;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傅铁钢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劳动就业、财政、税务、工商等市直35个部门组成的通辽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通辽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了15位资深专家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35个创建工作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职责,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创业扶持政策的要求,制定出台了更加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或《操作办法》。各旗县市区也要尽快制定出台《创建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科学设定目标,确保创建有抓手。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目标设定需要坚持总体规划与阶段计划相结合、可操作与可实现相结合,科学合理设定创建创业型城市指标体系,以创建推动创业。一是设立参与创业活动指标。即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乡劳动者的比例。参与创业活动,指通过自主创业、服务创业等方式参与创业。参与创业活动指标可以细分、量化为新增创业人数,带动就业人数,创业培训人数,创业成功率,孵化基地建设,公共、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公共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含创业培训师资建设)等具体目标。二是设立政策支持创业活动指标。即创业者对政策制定完善情况的满意度,创业者对创业扶持政策的知晓度,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率。三是设立创业环境满意度指标。指创业者和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创业者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满意率、经济发展环境满意率、创业培训工作满意率、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满意率等具体指标。通过设立和落实创业环境满意度指标,将我市建成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培训扎实有效、创业成果运行稳定的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三)完善创业机制,确保创建有实效。围绕建立“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后续服务”三位一体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机制,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注册资本限额,允许分期到位,做到广开门路、不设门槛,只要市场能运作的坚决不介入,法律能允许的坚决不干涉,给予创业企业平等待遇。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向各类创业者延伸覆盖,不断放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条件。二是加强创业培训。明确各部门创业培训任务,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各部门、各院校和各基地在推动城乡创业培训中的综合作用。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复员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参加创业培训。切实加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孵化等工作的衔接,丰富创业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强化创业服务。加强全市各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信息发布,通过建设创业项目征集发布网站,常年发布各类创业项目信息,供创业人员自主选择。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指导、创业申办、事务代理、技术支持、政策信息、法律援助等服务。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做好创业项目的开发征集、调研论证、宣传推介和跟踪扶持,突出创业项目的本土化、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易操作的特点,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开发一个,成熟一个,成功一个。

(四)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创建有合力。一方面加强考核。将促进创业、建设创业型城市目标任务列入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把促进创业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位置,形成上下联动、全面推动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加强督查。由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采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组织开展评议等方式,定期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分解落实的各部门职责进行督办检查,准确掌握政策落实和职责到位的真实情况,推动创业进程。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和政策落实难点的调研督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采取灵活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自主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深入宣传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的主要目标和重大意义,宣传扶持下岗职工、大学生和复员军人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各行业、各部门在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各类创业项目和用工需求信息等,使广大劳动者更清楚地了解就业再就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积极效应,从而形成全党重视创业、全社会关心创业、全民积极投身创业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自2010年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经过积极筹备,精心组织,截止目前共完成SIYB创业培训任务39期计600人,其中GYB完成15期,450人,SYB完成24期,72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6%。其中,参加SYB培训的学员,在培训后有18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并带动了1230余人就业,实现了“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目的。总结一年多来的创业培训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强势宣传,普遍推广。

利用乡镇劳动保障所搭建平台,进村进户近距离向农民进行宣传,力争做到农村无盲点;积极与民政部门进行沟通和组织,对我县退伍军人发放培训通知,使有创业欲望的退伍军人能够参加培训;通过工商部门的推荐,对有培训需求的个体工商户进行宣传,组织培训;印制大量宣传资料和培训公告进行宣传。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力争使更多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人能够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

二、严格管理,尽职尽责。

管理是培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从学习纪律到教师和学员生活,我们的工作人员10天时间和学员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和掌握培训动态,及时进行纠正、更改和协调,努力做好授课教师和学员之间的沟通,全力创造最佳的培训环境,并且分别委派两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师资培训,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多措并举,扩大范围。

为了更好的为培训对象服务,我们将培训办到了学校,办到了农村。2010年我们分别在泽州县职业中学、鸿翔学校、葛万学校,针对即将毕业在校学生举办了为期3天的GYB培训,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校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通过乡镇劳动保障所,在具备培训条件的村里组织有一定文化程度、有创业愿望的村民和村里从事养殖业、运输业以及经营小卖部、小吃店的村民,开展为期10天的SYB培训,10天时间,不仅参训学员积极努力学习,而且吸引了众多旁听的村民,“点燃创业激情,实现创业梦想”的评价,是这些朴实的村民给我们的最高奖赏。

四、重点扶持,全程服务。

2010年,我们根据学员要求和培训需要,重新调整了专家咨询团成员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了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使专家咨询团成员结构更趋合理。并且定期份组织了创业计划书评审,十位专家团成员精心对学员创业计划书进行浏览、严格审核、客观评价,努力对学员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评审意见。

定期对学员进行电话回访和上门访问,及时掌握学员创业动态和创业信息,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就业局的局长、副局长亲自深入基层,来到学员中间,了解他们的创业情况以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已所能为他们解决难题。但是,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第一、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宣传盲点,仍然有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创业培训,有些人甚至认为“哪有这样的好事,一定是在搞非法传销”,致使自己错过了培训机会,也使许多优秀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第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难免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比如:学员的筛选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考察学员各方面素质,学员质量难以保证,也难免漏掉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对于学员的不负责、不遵守纪律行为,没有硬性的管理措施,致使个别浑水摸鱼的学员得不到惩处,使培训资源白白浪费等等。

第三、后续服务有待加强。后续服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为学员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咨询和指导、无法帮助更多的人解决资金难题、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不够等等。

我们今后的培训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们将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力争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培训工作任务。

其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以更详尽、更具体、更便捷、更深入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创业培训,让更多的人能从创业培训中受益。

其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培训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得以利用。在筛选学员环节上,要更加严格,并且要根据学员不同情况编排不同的班别,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其三、加大后续跟踪服务力度。努力建立完善的后续服体系,为学员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及时回访,准确掌握学员创业信息,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定期举办创业咨询会和经验交流会,方便学员交换信息、交流经验。

二○一一年五月十四日

第五篇:创业型城市 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优化服务、强化培训等方面,对创建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扎实推进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为促进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截止现在,一个群众共同参与、服务平台完善、工作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正在形成。现将镇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创建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统筹负责创建工作的协调推动,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全面部署了镇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使各行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努力健全和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定期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创业实训、培训创业师资和创业园区建设支出,促进各项创业政策的落实。对有创业项目、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但无资金、无场地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推荐入驻创业基地,降低创业门槛、拓宽投资领域、完善注册登记、提高税费优惠等具体办法,大幅降低创业成本,尽可能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全镇将形 1

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民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确保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营造“零障碍”创业环境。

(三)建立创业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是成立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根据各创业群体的不同需求,为创业者提供 “一条龙”创业服务。二是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推进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四)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和示范引导。对就业先进企业和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典型并给予表彰奖励,通过进村、社区、企业和印制宣传手册方式,全方位宣传创业政策,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共同参与创业型城市的建设。

(五)建立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按照创建要求,将创建工作的各项指标列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创建工作的主要指标,并定期组织考评,及时掌握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保创建工作协调推进、有序开展。

下载创业型城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业型城市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封丘县工商创业型城市(最终版)

    封丘县工商局 2011年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为推进我县2011年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五大体系建设,激发创业热情,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封丘县工商局积极行动,采取......

    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绩

    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绩 效评估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部函〔201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为检......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大全5篇]

    白云区统计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推进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计划》和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计划

    科左后旗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计划 为加快科左后旗全民创业进程,实现旗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在政策上更加宽松,在措施上更加有力,推动科左后旗以创业促......

    XX街道XX社区创业型城市总结

    XXX街道XXX社区2012年创建国家级 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为全面推进我社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宣传、动员、引导辖区居民踊跃参与创业......

    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汇报

    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汇报今年4月,我市被确认为首批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以来,在大丰市委、市政府和盐城市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五大体系”建设,精心组织,扎实......

    2012年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临洮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建创业型 城市工作总结 为更好的落实全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我局根据创建活动中承担的职责任务,结合部门工作实际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团区委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团区委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团区委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