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16文化产业研究框架[大全]
请诸位小伙伴将各自搜素的论文、文献、网络新闻(word,并带有网址链接)全部下载打包,上传组中,大家好相互传看学习。以下是暂列的框架,考虑未必成熟,请多多提宝贵意见。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wang)
1.定义
2.内涵
3.特征
二、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综述(自己分个类,仿照硕博论文)(wang、cai)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从产值、政策等等对国家层面进行一个梳理,可以按时间划分)
(cai)
四、泰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同上)(zhang)
五、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案例研究(每个人在以下三类中每类找两个案例)
1.同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主要从大结构上去梳理,譬如政策、平台、人才
吸引政策等等。最后要有总结,总结可用于本次规划研究)
2.特定产业产业园发展研究(动漫、软件、总部经济等等)
3.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布局研究(公共空间、水绿、生态、空间特色、公共服务设施)
六、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定位、产业策划、空间规划策略
1.发展定位
2.产业策划
3.空间规划
第二篇:中国农村文化产业研究
中国农村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徐世平
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我国学界对其的研究也颇多。而正如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城市和农村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国农村文化产业未真正形成,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为学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主要成果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实践中,学界对“农村文化产业”有一定的研究。但完全研究它的专著几乎是空白,只有潘鲁生《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报告》。“农村文化建设”的论著,如陈文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方亮编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杨发主编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等有关农村文化产业的研究填补了一些空白。“文化产业”的力作也为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发展的农村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了借鉴。
与论著相比,本专题研究的论文、期刊数量不少,有100多篇,2010年至今就有20多篇。可见,近几年来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农村文化产业”。此外,论者也关注地方农村文化产业的个案研究,如陈运贵《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学者们或站在全国的立场、或从地方省区视角,或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及对策、或提出新的体系构建,多纬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对本专题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和观点
(一)中国农村文化产业的整体研究
第一,农村文化产业的概念 农村文化产业的内涵。一些学者指出,农村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农民为创作生产主体,以民间文化为产业资源,将地域性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现代产业形式。另一些在界定时则侧重强调其区域范围,即指相对于城市文化产业而言的,在县域及其以下的行政区域范围(即县、乡镇、村)的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解学芳指出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方面二者存在不同,另一方面,二者因都依赖于乡土共有的文化资源而密切联系,基于此形成了的博弈关系,最后从马克思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出发,说明二者不存在发展先后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诉求是实现二者的同步发展。
第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可行性。郭玉兰提出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理论基础,借用1857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揭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为在物质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农村率先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理论依据。周传蛟、刘维奇等从农村存在着潜在文化需求、国家推行的新农村设方针和政策,以及城市文化产业对农村文化的渗透等多个方面指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恰逢其时。
第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文章中论者多提及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如有利于农村生产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解决农民就业、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此外,潘鲁生、郭玉兰、刘涛等写了专门的文章论述其价值。潘鲁生揭示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于保护农村文化生态的意义。郭玉兰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郭玉兰也阐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实现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出口和路径。刘涛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一条现
实选择。
第四,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及路径。从各个时期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思路,这是国内很多论者研究农村文化产业的基本模型和框架。赵秀忠、李秀芳、韩海浪等都指出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速度缓慢、文化品位不高、管理相对薄弱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李新市提出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几点对策,如激发农村文化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周传蛟针对农村文化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认识上存在误区等问题提出路径选择。周云逸针对中国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尚处在萌芽阶段的现状,从三个方面提出破局之策:一是要发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资本”;二是吸引民资及外资进入农村文化产业;三是实施重大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除此之外,沈成宏、刘锐、金琳、骆勇、林怡、张振华、萧永禄等对此也作了相关论述。第五,农村文化产业其他相关重要问题。有的论者针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某一问题做专门研究 如:
(1)农村文化产业的集约化问题。李新市在其多篇文章中提到走农村文化产业的集约型道路。李新市、赵翠生的《中国农村文化产业的集约化问题研究》着力对集约化问题进行研究。
(2)农村文化产业的人才短缺问题。李新市《解决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从宏观的战略性角度和当下具体的措施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3)农村文化产业与民营企业问题。李新市指出民营企业进入农村文化产业需要各地在政策法规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民营企业进军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民营企业家要牢记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农村文化产业体系的责任;民营企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目标。
(4)农村文化产业逻辑合理性、政策支持度和经营操作环节问题。这是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三维思考》中指出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5)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问题。王悦洲论述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刘彦武阐释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规律。姜长宝分析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
(6)农村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李海分析了金融介入农村文化产业遭遇的三个方面主要困境,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二)地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第一,东部。
(1)河北省:阎世峰《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柳敏和《河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及模式研究》是对河北农村的个案分析。
(2)山东省:山东省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孙金荣《山东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释修振《淄博市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出路》,王家志的《东营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江苏省:韩海浪《农村文化产业的困境与出路—江苏调查》针对江苏农村文化产业的滞后阻碍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困境,提
出其发展的路径。
(4)浙江省:王国华《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以嘉兴市秀洲区农民画为例》指出从嘉兴秀洲区农民画的成功案例中寻找启示。
(5)福建省:周加同最早提出福建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吴声怡、许慧宏介绍了福建农村文化产品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现实条件进行剖析,提出选择以民俗文化开发促进福建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第二,中部。
(1)河南省:河南省的研究有陈艳梅《关于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研究》、刘锐《挖掘民间文__化资源 发展民间文化产业—加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2)安徽省:论者陈运贵既分析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又指出其比较优势,并在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和路径选择。张传玉做了关于湖北一市和安徽三个县的调查报告。
(3)山西省:郭玉兰指出山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现实条件、可选择借鉴的模式、需要解决的前提问题。
(4)湖南省:李成家、王连球分析了湖南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的对策。
第三,西部。
(1)广西省:徐辉元、周存生等《广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提出广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
(2)云南省:樊泳湄《加快云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指出云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四川省:唐智鑫、王代敬《四川农村文化产业化初探》,何常全等《川北丘陵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是对四川、川北丘陵地区腹心南充的个案研究。
(4)重庆市:张奇新《重庆市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分析了重庆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现状、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三、简要述评
纵观上述成果,从研究伊始至今,本专题在概念、依据、功能作用、现状问题、对策路径、地方个案等方面都有研究,而且许多建立在调查研究之上,这无疑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同时,研究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的地方。
第一,从纵向研究的角度看,可以将其与相关学科结合做深入研究。目前其研究仍局限在自身的发展,除了几篇文章用SWOT方法进行分析之外,较少引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入研究,可以将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深化对农村文化产业的纵向研究。
第二,从横向研究的角度讲,可以做一些比较研究。尽管全国农村文化产业、地方各省区农村文化产业个案研究都有成果。但中国城市文化产业与中国农村文化产业之间、某一个省区的城市与农村文化产业之间、各地方农村文化产业之间的比较研究还很少,可以通过比较吸收城市、已经取得成果的农村发展的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周云逸.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破局之策[J].河北学刊,2010年11月。
[2]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三维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0月。
[3]刘彦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分析[J].农村经济,2008年第8期。
[4]王悦洲.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8
年第3期。
[5]李 海.农村文化产业的金融介入与金融支持体系建构[J].学理论,2010年11期。
[6]郭玉兰.山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现实条件、模式选择和发展前提[J].生产力研究,2007第6期。
[7]陈运贵.)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J].安徽农学通报,2010年13期。
[8]阎世峰.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7.12。
[9]柳敏和.河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及模式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0]孙金荣.山东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11]王连球.湖南发展县域农村文化产业的问题和对策[J].特区经济,2009年4月。
[12]张奇新.重庆市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13]李新市.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3期。
[14]李新市.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5]周传蛟.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05年第5期。
[16]潘鲁生.保护农村文化生态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原载《安徽农学通报》)
第三篇:青岛市文化产业研究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金成毅班级:资源101学号:201003163
摘 要 针对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快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核心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演艺业、节庆和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业,培育发展以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的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婚庆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街区,积极扶持文化用品、设备生产以及以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力争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文化产业GDP达到300 亿元。关键词 青岛市 文化产业 问题 对策
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顾名思义,它是“文化”和“产业”的结合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所研究的文化产业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界定范围,主要业态包括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游戏业、演艺业、网络传播业等,同时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其外延,还包括了文化旅游业、会展业、婚庆文化产业等业态。
1、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截止到2005年底,青岛市共拥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913 万人,同比增长
3.6 %。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比例达4.1 %;全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同比增长24.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4.7 %。青岛市已经建立了门类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以休闲娱乐、广告会展为代表的外围文化产业群,以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代表的相关文化产业群。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提出打造“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大城市文化品牌,正式确立了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业等核心层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氛围良好。从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看,2005 年,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为主的核心层创造增加值10.9 亿元, 同比增长22.3 %。出版发行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出版发行领域已经形成若干优势企事业单位, 2005 年青岛市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创造增加值75亿元,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市文化产业的平均增速;另外,印刷业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暂未统计在文化产业之内,但年销售收入达到了48 亿元,创造增加值20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青岛市新闻出产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技术实力。在广播电视方面,加快了数字电视“青岛模式”建设,提前完成了市区60 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汇泉影城、永乐影城和银星、新世纪、华夏大地三条电影院线也为青岛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通过规范发展歌舞娱乐场所和推行网吧连锁经营等举措,使文化娱乐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全市文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组织举办了“扬帆青岛”奥林匹克文化节、中国国际(青岛)小提琴比赛及青岛音乐节、“青岛图书文化节”、中国(青岛)国际包装印刷设备展览会等多个文化节会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氛围。
第二,文化产业大项目增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今后加快发展增添了后劲。近年来,青岛市加快了文化建设的步伐,若干文化产业大项目正在加快进行或列入计划。如投资24亿元世界文化村、投资20 亿元的创意文化城等大项目,将为青岛市增添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刚刚获得国家批准的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以及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将为青岛的动漫产业发展和“影视之城”建设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崂山现代艺术中心、青岛大剧院、极地海洋世界等,都将为青岛市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2006年6 月召开的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青岛市共推出257个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73 亿元,融资总额101.7 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61个,20 亿元以上项目2个。项目签约数量和投资额在全省占有明显优势。这些文化产业大项目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为青岛文化产业今后加快发展增添了强有力的后劲。
第三,外资及非公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快速。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众多民营资本纷纷投向文化产业,全市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产出,2005 年青岛市外资企业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31.2 亿元,同比增35.3 %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7 %,所占比例同比提高2 个百分点;非公有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29.7 亿元,同比增长50.8 %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3.6 %,所占比例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青岛市外资及非公经济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2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意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想一直主导文化行业的发展,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由于理论研究不充分,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是很清楚,许多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不到有效指导。一些文化创作生产单位和个人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中,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往往对经济效益关注不足,不能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严重滞缓了文化成为产业并进入市场的步伐。
二是产业规模不大。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面对国际和国内的竞争,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明显偏小,产业链不长,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就全国来看,青岛市的某些产业门类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但与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相比,总量和规模已显差距。
三是人才与科技制约明显。青岛市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十分匮乏,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新发展的要求,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文化系统,经营管理人才比较少,特别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更是稀缺,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青岛市目前文化产品生产从总体上说还是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引入文化产业还十分有限,已有的高新技术和装备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加快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2.1确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战略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的战略决策,以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和区域性文化中心为目标,全力推进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使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
明显增强,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条件。“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文化产业GDP达到300亿元。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要采取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兴文战略、科技强文战略、品牌文化提升战略、精品拉动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国际对接战略七大战略,以正确的战略方向保证青岛市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和重点
一是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核心文化产业。在新闻出版方面,以建设“书香青岛”为目标,整合出版资源,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青岛版图书和报刊品牌;在印刷方面,重点发展包装装潢印刷,推进区域性、外向型印刷产业基地建设,将青岛建设成为辐射山东半岛的区域性印刷中心;发行方面,以市新华书店(集团)主渠道为主导,国有、民营书业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形成大型书城、交易市场、专业书店、社区便民书店合理布局的发行网络,全面提升书、报、刊综合发行能力;广播电视方面,在积极推进“两分离”的基础上,将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大胆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建立起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节目质量,推进产业化进程;电影方面,以在建的薛家岛(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基地为代表,营造一座集影视拍摄、数字虚拟技术影视制作和教育、节庆艺术文化活动、游览、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影视传媒博览基地,同时加快青岛市市区影视拍摄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演艺业、节庆和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业。加快世界文化村、创意文化城、青岛大剧院等大项目建设,开辟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路线与场馆,增添文化旅游设施和景观。发挥青岛沿海旅游城市的特点,策划制作质量较高、周期较长、有青岛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项目,提升文化品位,活跃文化生活,发展夜间经济。以“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图书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主体,注入文化内涵,打造青岛节庆文化品牌。以文化为主题,策划举办新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形成富有特色的节庆、会展文化。
三是培育发展以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新兴文化产业。设立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鼓励开展影视动画、未来城市、传统文化场景再现等新产品的开发,吸引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各类动漫、网游企业来青岛市投资创业,并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和区域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选择有基础和实力的高校,开设动漫、网络游戏制作相关专业,培育专业人才。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信息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是培育发展婚庆文化产业。充分发挥青岛独特的优势,形成以前海、八大关、石老人等沿海一线著名景区为主要区域,以集体性海上婚礼、赴韩国旅行结婚、西式教堂式婚礼、具有胶东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式传统婚礼为主要形式的婚纱摄影、婚庆服务等婚庆文化特色产业,打造“海誓山盟”、“浪漫婚情”等婚庆文化产业品牌。
五是培育发展特色文化街区。对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昌乐路文化街”,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打造品牌,重点建设以大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批发,礼品、书画、古籍、旧书为主营业务的“图书文化大厦”,形成较强的文化辐射和积聚能力;同时,对以专业婚纱摄影为主要特色的闽江路、延安二路“婚纱一条街”,以传播餐饮娱乐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云霄路、闽江路“特色餐饮一条街”
及登州路“啤酒一条街”等,应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涵,形成青岛独有的“特色街区”文化。
六是积极扶持文化用品、设备生产以及以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依托青岛市“音乐之岛”的环境氛围,引导海尔家用视听设备制造、青岛世正乐器制造为代表的文化用品、设备生产厂家南达尼画家村等为代表的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提高水平、提升层次,主打海外美术品市场,努力形成“南有大芬,北有达尼”的格局。
2.3 放开搞活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
制定促进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根据中央有关文件,依据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充分体现文化特点,由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青岛实际,制定鼓励和促进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除重要新闻文化媒体业以外其余文化产业如演出业、娱乐业、发行业、书刊印刷业、文化培训业、文化咨询业、影视制作业等,鼓励社会资本以参股、合伙、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搭建推动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平台。由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关于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青岛市指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目录》等文件。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形成面向社会发布文化信息、介绍文化政策、提供文化服务、监督文化环境的公共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有利于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优化法制和政务环境、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发展为中小文化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发展。创造平等条件,除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政府主导的重大文化活动、重大文化项目、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重大文化产品的评奖等都要为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的参与提供平等机遇。同时建立科学、公平、有效的效益评估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工商、税务、文化稽查等管理部门要支持各类中小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合法经营。
2.4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一是整合青岛市文化基础设施和文艺创作、演出资源,解决资源分散等问题。推动文艺院团遵循艺术发展规律,运用市场机制,打破界限,合并重组。
二是整合报刊、广电、出版等内部资源。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广播电视业为重点,加快带有经营性质的部分向企业转变,面向市场,搞好经营。按照系统优化、统分结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现有(频率、频道、网络)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使其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增值,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效益。
三是建立优化集团外部资源配置机制。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构建和完善以文化产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四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与现代化文明城市相适应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文化设施投入多元化。
五是积极培养和吸引文化人力资源建设,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在住房、户籍、职称、分配、家庭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文化名人、优秀文化
经营人才来青岛创业,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和工程人员予以重奖。
2.5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文化产品国际市场。构建以国际友好城市为桥梁,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文化中介组织为辅助、开拓国际市场为中心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一是研究相关政策,完善激励机制,重点扶持有创新能力、有竞争实力的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二是发挥对外文化中介组织和代理机构的作用,促进合资合作,推动文化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每年引进适量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青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同世界上与青岛市结为友好关系的城市鉴订双边文化协定,以经贸活动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利用节、会、展等形式搭建平台,加强与国内各城市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提高青岛文化产品在国内外际市场的份额。
第四篇:论文研究框架
论文研究框架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选题,其理论视角是什么?密切相关的研究的精炼的综述;本选题研究的价值在于哪里方面?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方法
选择什么样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要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如果是案例研究,那就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具体分析的文本的范围是什么(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文本范围);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列出哪些变量或者哪些统计的数据?
三、内容分析
结合文本或者研究对象具体的层面、或者相关的数据进行内容分析,通过这些分析阐述问题、研究和分析。
四、讨论与结论
结合上述的分析,分层面阐述出得出了若干方面的结论。同时分析,得出这些结论,是基于哪些研究方法、研究条件,还有哪些研究局限?还可以延展哪些方面。
第五篇:研究框架
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3)大致的进度安排;(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6)经费概算;(7)预期研究结果;(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一、1、2、3、··· ···
二、1、2、3、··· ···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