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喜欢的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诸葛亮
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 五年级一班 张树禹
诸葛亮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位重要人物。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有胆有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人性的人。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刘备死后,诸葛亮当上了蜀国的丞相,管理蜀国大小事件。
刘备请来诸葛亮后,诸葛亮用计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大败曹,令关张心服口服 赤壁大战时,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与周瑜一起败了曹。诸葛亮三气周瑜、将周瑜气死。刘备死后,诸葛亮带兵平定南方、七擒孟获。后诸葛亮巧施妙计,骗过了魏国四十五万大军。会成都不久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智收姜维,不久病死在军中。
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人性,所以诸葛亮总能做出一些令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一特点就足以令人像神话看待诸葛亮了。
在没读《三国演义》前,是没听说过向敌人借东西的。不借任何工具就会预知天气,没见过认人的面就知道他的性格,可以从任何一个人的话语中看透这个人的本质。
在我的心目中,诸葛亮不仅是一个神话一般的传说,更是我崇拜的人,我喜欢《三国演义》,更喜欢诸葛亮。
指导教师:刘恩红
第二篇: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诸葛亮足智多谋,是刘备的军师,曹军把蜀军击败后,有准备攻打吴国,所以蜀国和吴国联盟。
吴国有一个非常杰出的青年都督周瑜,他有勇有谋,但他心胸狭窄,有嫉妒心。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以公事为借口,委托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不但答应了,还立下军令状,如若三天造不好,敢受军法处置,并请周瑜三天后到江边取箭。诸葛亮走后,周瑜吩咐鲁肃,不给诸葛亮备齐造箭的材料,想为难他,同时还让鲁肃去探听消息。
诸葛亮见了鲁肃,问他借了20条草船和数百名军士,并请他保密,鲁肃答应了。回去后,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鲁肃帮诸葛亮准备好了船和士兵,等候他的调度。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上船,趁大雾漫天之际,命令士兵将20条船连接起来,驶近曹营。并一字排开,擂鼓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江中放箭。很快船的一面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另一面受箭。
天渐渐亮了,诸葛亮让插满箭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得知上当后,要追也来不及了。
20条船靠岸时,周瑜按诸葛亮的要求派人来取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五年级:jutianliu
第三篇: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诸葛亮
《三国演义》超越历史原型,塑造了一个智慧、忠贞、充满理想色彩的诸葛亮形象。诸葛亮胆大心细,料事如神、才华横溢,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创造:(1)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2)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3)多方面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总体而言,书中的诸亮形象仍然是一个让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
一、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
首先,诸葛亮是一个关心时事,积极入世的“奋进之儒”。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大多怀着积极入世的态度想要有一番作为。千百年来,那些儒士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为国出力,为君分忧,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辅佐帝王,成为“王者师”。诸葛亮也是如此,隐居襄阳,博览群书,并且常常结交名士,评古论今,谈论天下大事,为日后入仕积极准备。诸葛亮隐居隆中,自比乐毅、管仲这两位典型的入世型大夫,暗示建功立业才是他真正的价值观。隐居山林不过是古代文人惯用的“待价而沽”的策略。诸葛亮在隐居期间多年积极准备,为他日后的大展宏图,打下坚实基础。他与刘备初次交谈,便体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分析透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为刘备定下了日后称霸天下的战略步骤,并且经过日后事实验证,这是唯一的、正确的战略步骤。诸葛亮二十七岁被刘备请出山林,开始了他一生忙碌、奔波的政治生涯。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才智对事业兢兢业业,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出将入相,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开国建业;为复兴汉室,成就霸业,他立法施度,选贤任能,务农植谷,发展生产,联吴抗魏,南征和夷,六出祁山,直到病逝于伐魏前线五丈原。诸葛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为了成就蜀汉事业,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第二,诸葛亮是一个忠实诚信的“诚信之儒”。儒家思想中所追求的人格理想是成圣成贤。首先表现在道德修养上,要有至诚至善的道德。诸葛亮对蜀汉事业一心一意,对刘氏父子忠贞不二,鞠躬尽瘁。力主统一是诸葛亮一生的奋斗目标。在辅佐刘备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竭尽全力忠于蜀汉政权。诸葛亮从初出茅庐开始,占荆州、攻长沙、克南郡、取西川,帮助刘备在成都称帝,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刘备听取张松之言,与庞统攻取西川之时,留军师孔明留守荆州,对诸葛亮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诸葛亮感恩戴德,安心治理荆州,为刘备夺取西川排除了后顾之忧。之后庞统死于落凤坡,关羽失荆州,刘备征吴失败病逝白帝城等事皆因未听诸葛亮之劝。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帮助刘备安定民生,发展生产,锐意经营,不忘统一中原的重任。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对刘备忠贞不二。在诸葛亮的思想中,作为一名儒家知识分子,可以辅佐帝王,为“王者师”,但绝对不可以篡位为王。“叩头流血”足以见其忠诚之极。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对幼主刘禅忠诚如故。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六出祁山,竭尽全力帮助刘禅完成统一大业。在孔明病逝之前,作者借一小卒说出了孔明为蜀汉事业用心之至:“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阅览。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诸葛亮赤胆忠心,受到世人的敬仰。诸葛亮去世前夕,作者饱含深情的写到:“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观遍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一百零四回)诸葛亮直到逝世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刘氏政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安排好自己的继承人以及军队的退敌之策,方才安静的离去。毛宗岗评价说他是“古今贤相第一奇人”。
第三,诸葛亮是一个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殉道之儒”。儒家思想中,倡导积极入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诸葛亮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诸葛亮在最初选择自己要辅佐的帝王时,对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实力谁强谁弱非常清楚,但他认为曹操为人奸诈而没有事曹,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所以也没有辅佐孙权,而选择了势单力薄的刘备,尽管他明知蜀国勃兴是枉费心机!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博望初战,火烧新野,取得了小的胜利。之后,诸葛亮又劝说刘备取荆州刘表代之,刘备不听。最后荆州被曹操占领,刘备只好携民渡江,惨不忍睹,处境十分危险。诸葛亮没有泄气,一如既往的为刘备献计献策。他只身赴吴,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与东吴结成联盟一起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帮助刘备与曹操、孙权三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关羽心高气傲,败走麦城,丢了性命。刘备意气用事,不听劝谏,执意伐吴。彝陵之战中败于东吴,使刘蜀元气大伤,诸葛亮依然积极准备,为蜀汉霸业尽职尽责。刘备死后,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也为实现自己在隆中定下的远大目标,他数次北伐。尽管战前做了种种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期间,诸葛亮每次都积极备战,屡战屡败,即使对战争能否胜利没有把握,他也要努力去做。直到最后“五丈原诸葛禳星”诸葛亮与天命做了最后一搏,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
二、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自然随之具有了人民所希望的旷世绝俗的超人才智。作者通过众多的战争来塑造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在我国历史上,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相比,无论是参战人数之多还是波及范围之广,赤壁之战都不及官渡之战。但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影响力却远远高于官渡之战。作品用八个回目来描写赤壁之战,三倍于官渡之战。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大笔渲染突出诸葛亮的旷世奇才。赤壁之战的对峙双方主要是东吴周瑜和魏国曹操,诸葛亮只是穿插在东吴的一个说客而已。但纵观全局,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中,战争的每一个环节缺少了诸葛亮的参与都不能继续下去。开战之前,诸葛亮只有说服东吴,使得吴蜀联盟共同迎曹,才会有赤壁之战的爆发。诸葛亮刚到柴桑,就受到东吴主降派的干预。东吴智囊团,包括张昭、顾雍等二十余人全部登场,企图难倒孔明。孔明先生羽扇纶巾,风度翩翩,舌战群儒、各个击破,说的东吴众人哑口不语,无言以对,充分体现了他能言善辩、博闻强记,满腹经纶的雄才大略。难倒众儒之后,又察言观色,说服孙权,最后又用激将法,使周瑜积极抗曹。他利用曹操的《铜雀台赋》借题发挥,巧妙地篡改了原文。原文中有关几句是:“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乔于东南兮,若长空之螮蝀”。为激周瑜,诸葛亮将其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赋中之“桥”本为连接“玉龙”、“金凤”的桥,诸葛亮将其改为“二乔”指代美女“大乔”和“小乔”。将原文“连”字改为“揽”。将“东西”改为“东南”暗示曹公欲将东南(东吴)之地的美女(大乔、小乔)占为己有,安度晚年。气急败坏的周瑜马上中计,决心抗曹,孙刘联盟正式形成。诸葛亮对《铜雀台赋》的篡改之精细,用心之良苦,使读者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如果说赤壁之战使诸葛亮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空城计”则是必不可少的补充。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已而退兵,令张翼率军修理剑阁,以备归路;秘传号令,收拾行装,让马岱、姜维断后,差人报于天水、南安、安定三城军民去汉中令人去翼县接姜维老母,送入汉中。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兵临西城,情况万分危急。他身边无大将,打又打不过,走又走不脱,守又无险可守,诸葛亮果敢沉着的设了一次空城计。他令士兵打扫街道,城门大开,“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九十五回)。诸葛亮抓住司马懿多疑的心理,沉着果断,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在这里作者再次展示了他高超的虚构艺术手法。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而在《魏书·文聘传》和裴松之注中却引用了另一部史书《魏略》的记载,说明当时使用“空城计”的是文聘。作者把历史本来属于文聘的空城计,移接到诸葛亮身上,对历史进行篡改,表现了诸葛亮神机莫测的智慧和胆略。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无穷如天地。但作为一个凡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而诸葛亮却能沉着果断,化险为夷,表现了他无人能及的惊人才智。
在作品中,诸葛亮是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从始至终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他的高风亮节,矢志不悔的高雅品质;他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将才谋略,将永远启示和激励着后人。
第四篇:我喜欢的书中人物
我喜欢的书中人物
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头上有一道闪电似的疤痕,戴着一副圆形眼镜,看起来极具绅士风度,但又不失小孩子应该有的顽皮可爱。他在学校时,总爱穿着一身黑色的巫师长袍,让他全身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感觉。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就应该知道他是谁了吧!他就是红遍全球的哈利波特。哈利是一个神奇的小孩,他的出生拯救了全世界,但是他唯一改变不了的就是他的父母死在一个心狠手辣的坏人之下,在他会说话之前就离开人世,所以从小就被唯 一的亲戚收养,但是那一家人的心眼很坏,每个人都认为哈利是一个怪胎,整天只会使唤他做东做西,而且还不让哈利拥有一个房间,可怜的哈利只能睡在储藏室 里,过着三餐不继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哈利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个巫师!而且还在出生时就被列入名单中,准备前往全世界最伟大的魔法学校就读!在学校里,哈利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分 别是荣恩和妙丽。他们俩人在哈利心情不好时,会在一旁默默的为他分担忧愁;在他徬徨时,会在一旁提供意见;甚至他在课业上遇到困难时,妙丽也会适当的给予 协助。他们真是一对感情超好的三剑客啊!真希望我也能有这种朋友。但是在学校里的生活并不是事事顺心,有一个坏心眼的人一直想办法阻挠哈利,但是哈利并不会因此而放弃,不但在魁地奇比赛中获得亮眼的成绩,而且在三巫斗法大赛中,也获得最后的胜利。我欣赏哈利波特,因为他不屈不挠,不管遇到再困难的事情,他都会想办法克服,而且他非常勇敢,总会以完美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挑战,最重要的是,他很幸运,身边总会有许多人默默的帮助他,虽然他身边总是危机四伏,但是他最后一定会化危机为转机,克敌制胜,所以我非常喜欢他。他在我心中早已不再是一个角色,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可以拿来激励自己,作为进步的动力。
第五篇:我喜欢的名著人物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武松
我国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看过吧,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书中有打报不平的“花和尚”鲁智深,有为人正义的“托塔天王”晁盖,有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艺高胆大的步军头领——武松。
武松身材魁梧,还是个勇敢的绿林好汉。就说那耳熟能详的“景阳冈武松打虎”吧!那是武松回乡寻找哥哥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喝酒后,打算上山过冈,却没想到乱树丛中的一只吊眼白额老虎盯上了他。武松机智勇敢地与老虎展开搏斗,最后使劲全身力气打死了老虎,成了一个打虎英雄。
当我读到“武松醉打蒋门神”一章时,才知道武松有的不仅是勇敢,还有为人正义的性格。那时,他是孟州牢营中的一个囚犯,当他听说小官营施恩的快活林生意被蒋门神抢了,便怒发冲冠打算去找蒋门神算账并让他向施恩道歉。武松来的蒋门神所在的酒馆,蒋门神见武松来者不善,就想把武松打倒,不料被武松一脚踢中小腹,被打得跪地求饶。
说起武松,我与他可有些距离,每当同学打架的时候,我常常袖手旁观,不敢上去劝阻,生怕被牵连进去,现在想一想,上去劝阻,还有可能让同学和好如初,作为一名三好学生,作为一个班干部,这可是我应该做的呀!
武松勇敢无畏,为人公正,他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