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21:2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第一篇:浅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浅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松兰

[论文关键词]创新型中小企业 政策需求 扶持政策

[论文摘要]基于创新研究的世界性热潮和中国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背景,在界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分析其政策需求的基础上,在相关的主体建设、制度和金融等方面提出扶持政策建议。世界经济潮流进入创新优势主导阶段,微观经济主体创新型企业最具竞争活力,创新型国家的成功得力于国家创新体系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群,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是根本。而创新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这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世界性共识。我国实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急需扶持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将创新型中小企业从创新型企业总体和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中划分出来,提供有特点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研究,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与认证

1.1 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

本研究在比较和借鉴国外经验,整合和提升国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创新战略总体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本着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绩的核心原则界定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能以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优势保持竞争力,并在新产品开发、专利、品牌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收益突出的中小规模企业,而成为政策扶持对象要通过所建立的认证指标和认证制度系统具体认定。

1.2 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体系

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系统由认证主体、认证指标、网络系统和认证制度构成。

认证主体包括组织认证的主管部门、专业和技术鉴定机关、认证专家团队等。认证的组织与管理可成立专门机构,如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中心,也可由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兼任。认证指标应有企业初创和企业生命阶段的区别。对于风险创业者申请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是鉴定其拥有并赖以起家的创新技术或专利,是“小草”还是“能成参天大树的红杉苗”,预测技术价值和市场收益的目的性强,所设认证指标以专业技术前瞻要求为主,而对于已进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主要考察其持续创新和实绩收益的能力。

国家三部委创新型企业认定设立4个定量指标和1个定性指标,即研发经费强度、发明专利、新产品(工艺或服务)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创新组织与管理,综合形成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在0.6以上则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国家三部委创新型企业认定主要对象是大企业,目前实际上有相当部分是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而鉴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广泛性,应施行参与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的自愿、自测、自评在先和自动受理、现场认证、跟踪再评价制度,自愿申请企业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自我诊断,企业自测结果认为具备条件,即可在认证的主管部门指定的专门网站栏目中填表进行网上申请,填写网上类似客观试题形式的评分表,由设定罗吉斯回归模型的软件结合相关行业企业平均水平打分,达标通过者网上即予以自动受理,再由相关技术鉴定机构和政策、金融等机构联合进行现场或实绩评价,通过者由认证主管部门颁发证书,开始接受相关政策待遇,在事后管理阶段,由认证的主管部门跟踪定期再评价,不合格者取消资格停止给予相关优惠待遇。创新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政策需求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孕育潜在阶段、萌芽初创阶段、成长发展阶段和蜕变阶段,不同阶段的政策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别。

2.1孕育潜在阶段

经济全球化传播扩散了创新型国家创新优势的信息和影响,尤其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全面展开,国家创新体系主体建设开始注重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所形成的创新气候和创新土壤中,激活部分主体创新企业的生命需求,尤其拥有专利或创新技术的主体,通过学187期习机制和资源整合,开始筹建企业,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种子,出现技术创新启动资金需求,部分现存中小企业开始向创新企业转型,成为潜在的准创新型中小企业。

贯穿创新型中小企业全部生命周期,尤其是孕育潜在阶段,在宏观影响上需要加强尊重创新、倡导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建设的政策与制度供给,在直接影响上急需创新型中小企业法等法律制度、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及激励机制,具体到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各项措施,引导和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向创新型企业形态转化。

2.2萌芽初创阶段

按照生命形态扶持政策的对象企业可分为初创和现存两类。

经过孕育阶段,科技人员个人或机构没有将其技术创新成果转让而是自己申办企业,这类创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和不确定性强的特点,而商业金融市场对其惜贷,所以对于市场准入、用地、创业资金、孵化器等政策需求最为强烈。但享受政策的前提需求是资格认证的服务需求。所以对于这类风险创业者申请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是鉴定其创新技术或专利,是“小草”还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红杉苗”,预测技术价值和市场收益的目的性强,而对于现存的准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考察其持续创新和实绩收益的能力,经认证授予享受政策待遇的资格。

2.3成长发展阶段

在成长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一般中小企业,都要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扩大生产增收效益,而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所不同的是必须不断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相对创新型大企业而言,围绕产品的创新活动目标指向更为具体明确,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急速增加,融资和上市等扶持政策需求扩大,并出现创新产品销售扶持的政策需求。同时对公共产品、政府购买、系统网络、产学研合作和企业集群园区的需求大幅增加。

2.4蜕变阶段

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成长发展阶段,能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适时进行制度创新,克服自身各种阶段性危机,很好地把握创新力和控制力的统一,活用政策并适应环境变化,以创新研发活动和成果,保持竞争优势和实力拓展,其中一部分就有可能进化为大企业,否则,也有可能退化为一般中小企业,或面临再创业的考验,或被竞争淘汰出局。总之,会产生对企业并购、重组和退出等方面的制度与政策需求。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应由主体框架、上层框架、中层框架、配套措施、生态机制构成。主体框架包括专管机构、认证机构、政策实施机构、民间组织机构和其他机构。上层框架

主要是相关法律、创新型中小企业法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制度及定期评价制度的建设。中层框架包括在已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与实践基础上,整合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完善创业板即资本市场准入政策,以政府采购、组织大企业和倡导国民优先购买创新型中小企业产品政策等等。政策体系配套措施即下层框架,可包括促进产学研官紧密结合,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自主创新及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生态机制由创新型中小企业网络平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宣传、落实和反馈信息化,建立事前论证、效果评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系统运作和作用构成。以下主要就燃眉之急的主体建设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展开建议。

3.1形成并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主体系统

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视,体现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设置上都有较高的层次和权限。例如,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和韩国青瓦台中小企业特别委员会都直接向总统报告工作。我国中央政府管理中小企业部门是在设部级以下属于厅级的中小企业司,历经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管辖,新近转为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综合处、政策规划处、非国有经济处、融资担保服务处、创新服务处、交流合作处,都没有明确设定管理创新型中小企业事务职责。

所以,当务之急应在政府系列较高权限和层次上成立或指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管机构,协调中央银行、国务院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对口部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业务,创建创新型中小企业财政基金、政策性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选出技术指导、技术审核机构、相关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机构,指导和调控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股票市场等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支持民间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协会,形成并完善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的主体系统。

3.2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创新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而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更大同时风险更高,所以融资也更难。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借鉴创新型国家的相关经验,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2.1政策银行创新

创新型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任务大多是支持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如由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4家政策银行组成的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我国政策性银行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剥离商业银行中的政策性业务,为使商业性银行能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标,在上个世纪9o年代中期设立。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任务是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任务主要是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进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当前我国开始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国家政策性银行理应首当其冲,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要向支持自主创新转移,尤其国家开发银行,当务之急是增设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业务,同时将成立中小企业政策银行提上日程,以政策性银行的制度创新,支持国家创新战略。

3.2.2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金建设

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金,主要是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建设重点应从三层次进行。在政

府导向层面,(1)设立中央财政创新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主要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直接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并吸引地方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层次资金进入,(2)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发挥地方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

在企业市场层面,要以制度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的积极性,既要发挥以投资回报为目的市场机制作用,同时也要倡导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形象的投资,根据创新型国家经验,尤其是要重视逐步形成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生机制下企业财团的相关基金。

在多方合作层面,由国资、民资与外资共同组成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金,例如当前已出现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浦东发展集团联合外资建立的股权式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

3.2.3发展中小企业商业银行

与组建国家中小企业银行相配套,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外企参股建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在相当的封闭期内限定其主要贷款对象为中小企业,特别保证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对于达标者给予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贷款利率浮动、发放金融债券、封闭期满放宽业务范围等优惠。

3.2.4担保体系创新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赖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原则上应以支持国家创新战略为中心,加快相关法律、制度创新和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路径可从出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担保、非官方且非营利的担保和商业性担保等3个层面展开。

在官方政策性层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事业整体发展较晚,与国家创新型国家相比,在以国家担保基金支持国家创新战略,尤其是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亟待加大机制创新与财政投入力度,首先应解决国家级再担保机构缺位。而我国地方政府出资和参与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初具规模,而事实上要对中小企业全面进行融资担保实力还是十分有限的。地方政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今后的创新总体上要注重支持国家创新战略,具体要使有限资源在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倾斜中发挥放大效应。

在非官方且非营利层面。主要是以非营利性法人形式设立的担保机构运作和企业之间互保。创新型国家大都是以基金、财团或协会等独立的非营利社团法人组织形式的担保机构,如韩国的信用保证基金、法国的SO-FARIS、日本的信用保证协会,各级组织健全机制完善,非政府直接干预但间接却能体现支持国家创新战略导向作用。而我国非官方非营利担保和企业之间互保,目前只有地方工商联、私企协会及私营企业等自发组建的互助基金会,担保资金以会员企业出资为主要来源,层次低范围小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要求。

在商业性担保层面。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性担保起步较早机构多,商业性公司已占到担保机构总数的83%,但担保规模过小放大倍率低,加之运作不规范而银行认同度低,同时缺乏再担保等补偿机制,担保效应难以发挥。总之上述问题都有待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系统创新得到完善和优化。

3.2.5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创业板政策创新

股市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要的融资途径,在我国缺乏相应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部分创新

型企业到境外或香港上市就是例证。我国设立中小企业板4年多来,对较为优秀的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国家创新战略正在呼唤创业板制度的出台,而创新型中小企业应当是创业板市场的主角,经过认证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

第二篇:国外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研究

国外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研究

课题组长:李安宁

杨敏丽

成员:涂志强

恽竹恬

卓杰强

杨 锋

李二超

纵观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在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初期,毫无例外地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规范和促进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7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其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支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法规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但都把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政府支持农业的一个普遍性措施和有效途径,采取了具体的扶持促进政策措施,即使在其后的全面机械化发展阶段和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之后,仍然继续实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政策,在已有的政策基础上有重点的强化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本国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因此,对这些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制定、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扶持政策

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是各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和WTO农业协议“绿箱”和“黄箱”政策,制定本国的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

——WTO“绿箱”政策是各国政府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领域。政府财政大多从以下5个方面实施国内支持,保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 展。

(1)在由公共基金或者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各级财政可以支持: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人员培训、培训设施建设、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农业机械产品鉴定与检测、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机械化农业示范工程。

(2)按照自然灾害救济支付条款,提供救灾农用柴油补贴。(3)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投资支持,促进农产品产后处理技术,如烘干、保鲜等技术的发展。

(4)按照环境计划下的支付条款,通过资金投入,支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示范。

(5)根据区域援助计划下的支付条款,在政府支持下发展落后地区的农业机械化。

——利用“黄箱”政策,从效应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各国政府实际操作的支持政策主要有:

(1)向大型农业机械、先进适用机具的购买者提供直接补贴、长期优惠贷款,发挥政策调控功能。

(2)按照国际惯例对农用柴油进行价格补贴。

各国政府依照WTO农业协议给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空间和各国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制定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引导,二是扶持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经营组织,三是严格管理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售后服务。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引导

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引导以经济手段为主,往往采用政府投资、资金补贴、低息贷款和建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具有较大的扶持力度。

——对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或装备实施直接补贴、低息或贴息、购 机贷款担保等政府优惠贷款政策,是大多数国家尤其是WTO主要成员调动农民购置大型机具和设备积极性的主要促进措施。如日本政府对农民购买拖拉机、联合收获机、育苗设备、大型米面加工、烘干、储藏设备以及灌溉、施肥设备提供50%左右的补贴,补贴以外的费用政府通过长期低息贷款给予支持,利率一般比市场利率低30% ~ 60%。韩国政府向购买农机具的农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并建立了26个机械化插秧示范区和机械化插秧服务体系,中央、地方政府各出资20%,其余60%由政府向农民提供贷款。法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由政府提供总投资20% ~ 30%的补贴,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可以得到50%以上农业信贷合作社贷款。澳大利亚政府对农场主购买新设备时提供18%的补贴。俄罗斯规定销售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和其他较贵的农业机械,购买者可以分期付款或者用5 ~ 7年无息贷款。美国各州均出台农业机械销售和使用的减免税政策。

——对农用柴油实行减税和补贴是WTO主要成员普遍执行的一个惯例。其目的是降低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减轻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负担。如韩国政府给农户提供比市场价格低50% ~ 80%的免税油。德国在农业政策中规定,农民用的柴油半价供应,政府实行25% ~ 50%的价格补贴,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为此每年支出4 ~ 5亿马克。美国政府对农用柴油实行免税政策。法国政府一直对农用燃料实行减税15%的优惠政策。50年代以来实行农用燃料减价,农用汽油减价达到30% ~ 45%,有些年份该项减免达到了法国整个农业预算的23%。

——重视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及技术推广。在70年代,美国农业科研经费每年就达15~20亿美元,近来仍在增加。科研经费的分配比例大致是公共研究系统和种子、农业机械、农业化工和食品等各类私营公司各占一半。此外,还专门拨出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以1977年的联邦预算为例,资助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就达2.4亿美元,用以向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强化农业机械化培训。很多国家尤其是WTO成员都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由政府直接出资开展培训工作。目的是提高农业机械经营者的技术水平等基本素质,为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水平提供基础保障。

(二)引导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经营组织

为节约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多数国家鼓励支持成立各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经营组织,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1996年,法国居马的总投资额为15亿法郎,占农业投资总额的6%(1985年3%)。其中:优惠贷款占65%;自有资金占28%(1995年为22%);政府补贴占7%(1995年为12%)。韩国在1977 ~ 1986年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协、农地改良组合等机械化营农团购置农业机械,实行补助40%、贷款60%的全额支援供应方法。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各种农业机械化经营组织的建立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三)严格管理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售后服务

农机的质量、安全和售后服务,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关系到农机作业质量,关系到农机使用效率和效益,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各国对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售后服务都进行了严格管理。一方面,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实施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农机维修、配件供应进行引导与扶持。日本、韩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相当多的内容是关于农机产品质量管理、安全技术规定和维修服务方面的规定。除日本、韩国之外,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都将农机产品质量保证、检测、控制等内容列入农业机械化法 4 律法规中,还制定了较完善的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新西兰1950年颁布《机械法》,主要内容是有关农业机械安全防护的技术规定,同时增加了农业机械事故的监理调查内容。日本在出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前后,颁布了27个有关农业机械的安全防护标准。为提高售后服务水平,韩国政府规定制造厂和经销商必须设立一定数量的维修站,以便修理农机和提供零配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三级维修站:道级(相当于我国的省级)、市级和镇级,政府对各级维修站提供财政补贴。加拿大、法国等国规定各公司的农机产品必须保证10年内有零配件供应,对农机零配件供应予以免税等。

二、国外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时期是政府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阶段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时期,由于农户在农业机械方面的投资能力比较弱,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直接提供高额的财政支持效果非常显著,对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农户投资能力不足的国家更是如此。各国政府在财政投资、信贷、补贴、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其后的全面机械化发展阶段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欧美等国家仍然继续将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当作政府支持农业的一个普遍性措施和有效途径。法国、韩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国家,通过国家政策支持进行土地整治,扩大经营规模,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告别了小农经济,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法国搞农业现代化,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20世纪50年代中期,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土地集中”,实行规模经营,减少农民。1955年,法国10公顷以下的小农场有127万个,20年后减少到53万个,50公顷以上的大农场增加了4万多。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数的比例,50年代初近40%,到现在只有2.2%,农民平均占有土地达到10公顷以上。在着手 农地整治的同时,农业机械化也紧锣密鼓地迅速推开。在法国政府的头三个国民计划中,“农业装备现代化”被摆上突出位置。战后初期,国内生产资金极度匮乏,法国政府大胆向国外借款,先把农业机械化搞上去。农民购买农机具,不仅享受价格补贴,还能得到5年以上的低息贷款,金额占自筹资金的一半以上。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全部免税,农业用电也远比工业便宜。为保证农业机械质量及其方便使用,政府颁发“特许权证”,指定专门企业,在各地建立销售、服务网点。1955年到1970年,各农场拖拉机占有量从3万台增加到170万台,联合收割机从4900部增加到10万部,其他现代化农用机械也很快普及。法国只用了15年时间,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政策的推动下,农场的规模扩大了,机械化的程度提高了,政府又不失时机,做起了“专业化”文章。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效率越来越高,效益也越来越可观。法国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城市中等工资水平。6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调整思路,把扶持农业的重点放在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力图通过“产业化”,把本国农业做大做强。

1970年以前,韩国农业是以种植水稻为中心的劳动密集型小农经济结构。这一特点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持续减少和农业用工费的急增,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日本经过40年实现的水稻生产机械化,韩国仅用了一半的时间。1970年以后,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时期,政府陆续出台了扶持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在农业机械的购置方面制定了补贴、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尤其是在1978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后,农业生产转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机械技术阶段,政府的金融支持使得农业机械化在农户购买力很脆弱的状况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效果非常明显。

(二)将发展农业机械化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体系

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国家扶持。放眼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国 家通过立法和制定支持政策,将发展农业机械化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促进和引导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加速转移,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人工成本上升,必然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国家的支持、推动必不可少。韩国连续实施了6个国家农业机械化事业五年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实施推进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日本《农业基本法》明确鼓励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合并土地和实行机械化等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据此采取了系列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意大利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农业发展十二年规划”和两个“农业计划”,建立发展农业“周转基金会”,以优惠利率为购买国产拖拉机的农户提供贷款和补贴,大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法国在二战后头3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把农业装备现代化放在突出位置,推行“农业装备现代化和规模化”,用15年时间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三)建立、完善农业机械化法规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完善法律法规是一个国家农业机械化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做出具体的规定,内容涉及农业机械化规划、资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安全、维修、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法规的形式有专门的法律,有在有关法律中做出专门规定,还有形式多种的法案、法令、规则、纲要和标准等。

日本在1953年制订《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后,曾经在1962、1965、1978、1983、1993等年份进行了多次修订,及时调整、修改其中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不一致的条文,并多次修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令。1961年制定了《农业现代化资金援助法》,此后,还先后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规则》、《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业务条例》和《农机销售、维修 的安全指导》等等配套法规。美国的农业立法比较完备,在农业法中对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机教育、科研、推广、产品质量鉴定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农机安全方面还有专门的《农业装备安全》法规。美国很多州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专门法律或在有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农业机械化内容,如《加州农场设备销售税和使用税条例》等。韩国在1978年制定并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外还将农业机械化的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列入了《农渔业村发展特别措施法》、《农业机械附加价值税零税率法》、《农业机械用油税减免法》、《产业标准法》、《道路交通法》和《兵役法》等相关法律中。德国、法国、新西兰有专门的“机械法”或“农业机械法”等。

虽然发达国家之间的农业机械化法规不尽相同,但在许多方面已基本形成了一些国际惯例,通过农业机械化法制法规建设,一方面明确规定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以及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支持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将农机产品质量、农机经营、农业机械化教育与培训、农机使用与维修等内容都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明确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证、推动作用。

(四)多种政策手段并举,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

各国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政府都制定了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土地集中政策、农业专业化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生产价格补贴政策、农用燃油减税与补贴政策等。在资金扶持方面,采用了政府投资、资金补贴、低息贷款、建立基金等多种方式。根据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程度,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时期作为政策支持的重点阶段,以财政支持政策为主,支持农业机械化购买、使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总的趋势是在农业机械化发 展初期,财政支持尤其财政补贴力度较大,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后期,适当调整政策上的优惠。但是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即使是已经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财政支持仍然是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在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农户投资能力不足的国家更是如此。韩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961 ~ 1966年,韩国农业机械的购置实行中央政府补助60%、自筹40%的以国家补助为主的支援方式。1967年开始利用对日(本)请求权资金进口并供应拖拉机、开沟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进口手扶拖拉机、动力喷粉喷雾机的部分零件,并以政府补贴的形式供应。

1967 ~ 1971年,韩国主要支援普及手扶拖拉机、动力喷粉喷雾机和水泵,以国家补助38%、地方政府补助2%、贷款25% ~ 40%,自筹20% ~ 35%的方法支援。

1972 ~ 1976年,韩国实施第一个农业机械化五年计划,这是其首次制定(国家)农业机械化计划。对动力喷粉喷雾机的购置实行政府补助2%、贷款63%、自筹35%的政策,对其他机种实行发放50% ~ 70%的贷款。政府支援农业机械购置的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国引进的贷款,发放贷款的数额为农业机械购置价格的60% ~ 70%,2 ~ 5年之间分期偿还。

1977 ~ 1981年,韩国进入第二个农业机械化五年计划,重点发展插秧机和收获机械。对30公顷规模的农协、农地改良组合等营农机械化中心,实行补助40%、贷款60%的全额支援供应方法。资金来源于1976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和政府的预算。

1982 ~ 1986年,韩国实施第三个农业机械化五年计划,提出要在1987年全面实现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半山区实现50%机械化的目标。为促进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从1981年开始,组建经营规模为10公顷的机械化营农团,重点对机械化营农团购置拖拉机、插秧机、割捆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和干燥机等农业机械给予扶持。主要做法是:允许每个机械 化营农团以补助40%、贷款60%的形式购置5台农机。农业机械购置资金来源于1981年设立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基金、国民投资基金、外国贷款资金、特财资金和农协资金等。到1986年,韩国的水田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插秧机械化程度、收获机械化程度、植保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 70%、28%、27%和79%。

1987~1991年,韩国进入第四个农业机械化五年计划,提出到1991年水稻栽培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0%的发展目标。并将机械化营农团划分为大规模和小规模机械化营农团,以平原地区为中心,组建10公顷以上耕地的大规模机械化营农团,供应大型机械;而小规模机械化营农团以半山区为中心,在有5公顷以上的耕地面积的地方组建,供应插秧机和小型联合收获机。主要做法是:对机械化营农团购置农业机械实行补助50%,贷款40%,自筹10%;为促进旱田作业机械化开发了管理机,以补贴20%的形式支持;对一般农户实行贷款60% ~ 90%的政策。到1991年,韩国水田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插秧机械化程度、收获机械化程度、植保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87%、85%、80%和93%。

1992 ~ 1996年,韩国实施第六个农业机械化五年计划,提出到1996年全面实现水田机械化,大力促进园艺、畜牧业等旱田作业机械化和设施自动化,大力促进产后机械化,培养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从1993年起利用5年时间实行农业机械半价供应,即对一般农户,农业机械价格在200万元以下时补助50%,超过200万元补助100万元;对农业机械组织(农业会社法人、作业班等共同利用组织)和粮食专业户补贴事业费的50%。到1996年,水田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插秧机械化程度、收获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8%、97%、96%,达到先进国家水平。韩国农业机械的半价供应实行到1997年,随后以低息贷款为主。

法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初期,国家对农机购买者给予补贴、优惠贷款等扶持政策,以鼓励高效低耗、高技术含量的专业化机具的研发、生产与 推广。政府直接给予农民的补贴占到农业机械投资额的20%~30%。目前农业机械化处于稳定发展时期,补贴、优惠贷款等鼓励政策已较少使用,但农机用油补贴政策一直在执行中。目前农业机械化政策更多地体现在保护使用者安全、降低劳动强度和保护环境、利于国土整治等方面。1960年,法国颁布了《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方针》,2000年对该指导方针进行了补充修订,增加了农业机械作业的环保要求。为保证偏远地区土地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政府仍然为当地农民提供购买农机具的补贴资金。

英国1938年用于农业机械化方面的费用是1400多万英镑,1948年为4390万英镑,70年代初每年的费用超过8000万英镑,到1979年用于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投资为5.81亿英镑,占全部农业投入的13.4%。日本在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曾经达到80%。德国对农用柴油实行25% ~ 50%的价格补贴。美国对农用燃油实行免税政策。

(五)始终将农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作为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并向农业现代化发展,扶持、推动科研先行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国家都建立起相当完整的农机科研、开发体系,不但国家有专门的农机科研机构,农机企业也有专门的农机科研机构。农机科研机构不仅数量众多、阵容庞大,科研设备亦相当先进齐备,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对农机科研进行补助、资助,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创造了十分良好的条件。法国、日本、韩国等国中央专门成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农业机械的应用、研究、实验和鉴定,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分析,农机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发行,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农机教材、书刊的编写出版等。还承担民间机构实施风险较大的基础实验研究、开发改造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很多国家为提高本国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农机技术培训都制定了支持政策。通过教育和培 训,无论是农场主还是一般农民,知识都比较丰富,能够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各种车辆的使用、维护和修理,懂得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和通信工具,具备环保、园艺、法律等多种学科专业知识,工作质量好、工作效率高。日本中央和各道、府、县都设立了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为农民讲授驾驶技术、操作方法以及保养、检查的有关知识。政府对地方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的建设、活动经费以及对社会培训农民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补贴一半经费。对扩建这些机构及引进新教材方面实行扩大补助。韩国农村振兴厅设立农民训练所、各道设立农民训练院,各郡设立农业机械训练场,实行免费培训政策。中央实施针对农村指导公务及教官要员的专门技木训练;道、市、郡以机械化营农组织的基干要员和农业机械实际需要者以及妇女为对象,实施以农业机械的驾驶操作、维修等实用技术实习为中心的基本技术训练。

(六)大力鼓励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 如何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效率,降低其使用成本,始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机共同利用,是各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美、德、日、法、韩等农业机械化高度发达国家,除了有健全的管理指导体系外,还建立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推进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这些服务组织不仅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加速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在代表农民和农机企业利益,反映农民要求、沟通政府与民间的联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各国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的主要特点:一是鼓励扶持合作购机,共同使用,提高农机利用效率。二是支持保障服务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农民加入组织比较普遍;三是合作内容广泛,涉及农机购买、使用、销售、技术培训 信息交流等方面;四是政府对服务组织的减免赋税、优惠贷款等政策扶 持比较到位。

法国的共同使用农业机械合作社(CUMA,该组织只限于购买、使用农业机械方面的合作),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法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大型、专用农业机械,如经济作物作业机械、大型收获机械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都通过合作社集体购买、使用,机具使用费比个人购机使用费低40%。有效解决了购买昂贵农机设备的资金困难,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居马”能够享受免交一切赋税的优待,还能获得优惠贷款,政府支持是这种合作组织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韩国政府在1971年实施了“农业机械共同利用计划”。该计划主要研讨了如何扶持农业机械利用组织和实施相关的技术培训问题,把共同利用组织分为以农民为中心的共同利用组织、农业团体为中心的利用组织和农业团体为中心、设置在示范区的利用组织3种类型分别加以扶持。如“营农机械银行”,主要利用农业机械完成农田作业,对具有操作能力的农户租赁农业机械和受委托代理经营农户租赁的农业机械,单独核算,政府在资金支援、宣传、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扶持。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营农机械银行”以及农协等购置农业机械,实行补助40%、贷款60%的全额支援供应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共同利用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德国50%的农业户是兼业农户,他们建立了农机使用联营社、互助组、机器出租站等组织,为农户服务。其中“农机环”世界闻名。日本战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各种形式的互助形式,推进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银行”等农机共同利用组织。在西欧,农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应用、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美国为解决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事情,除了有很多农业经营公司为农民提供服务,大量非盈利性的合作社在提供各种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合作社遍布各地并稳定发展,农机租赁公司、农机作业公司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达。除农业合作社中有农机服务项目外,还有农机协会等联系农机 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中介组织,既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经销农机产品,也开展农机具使用租赁活动。

由此可见,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加快时期,各国政府毫无例外地都制定和出台扶持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力度都较大,保障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的建议

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面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任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5.85%,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按照国际惯例,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加快工业化发展时期,是国家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借鉴国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经验,依照WTO农业协议给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空间,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继续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和规模,按照突出重点和兼顾特色的原则,向粮食等农产品大省倾斜、向主要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倾斜、向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进一步完善补贴办法,完善补贴制度,强化落实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巩固补贴成效,提高补贴效益。

(二)对重点环节农机作业实施专项补贴

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目标、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情况,重点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的粮油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保护生态环境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机作业环节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机利用率,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实施农业机械用油优惠政策

对农用燃油实行减免税和价格补贴,是WTO成员国政府通过生产资料补贴给农民提供的间接性收入支持。我国应尽早实施农用燃油补贴政策,以降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建议在国家将要实施的燃油税改革中,对农业用油实行免税政策。并通过部门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田间作业用油实行30% ~ 40%的价格补贴。补贴对象以农业机械经营者为主。

(四)对农业机械生产、销售、使用实行减免税政策

建议进一步降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拉动农机工业发展。逐步减免部分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积极引进我国急需的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进行试验推广。引进、开发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步伐。

(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引导农业机械经营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手段和设施,增强培训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分期分批对农民机手、农业机械专业户和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开展农业机械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利用政府补贴、部分出资、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和新型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中介和合作组织。

(六)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

安排农业机械科技开发资金,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重点支 持,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向智能化、标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进行精准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七)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法规体系

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法规体系,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加快配套法规和地方法规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国家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和维修质量的管理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实施单位的执行能力,建立有效的技术壁垒。建立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农机,促进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健全市场中介、仲裁、质量监督、信息服务、旧机交易等方面的法规规章,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自律守则,拟定农机服务协议、合同等规范化文本,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保护农机服务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农业机械召回、报废、淘汰和回收制度,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三篇: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2010

第四篇:我国八大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我国八大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技创新--创新动态

我国八大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1-9-22 作者: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编辑:

【字体:大 中 小 繁體中文】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泰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介绍了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八大措施。具体是:

一是营造创新政策环境。发挥中央财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在创新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创业投资企业、小型微型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中小企业的支持。

二是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聚区,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初步建成信息畅通、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重点培育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资质认定、业务委托、购买服务和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促进创新资源整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研发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鼓励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研发及开发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是加强创新成果保护。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加强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既要积极防范中小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也要主动尊重和维护其它企业的知识产权。

五是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和岗位技能培训;增强中小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六是推动创新引领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拓展发展空间,寻求形成新的增长点;支持科技型、高成长性和优势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七是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按照“政府倡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对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培训,推动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开展网上产品交

易和技术交流;重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开发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

八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改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强化创业服务,推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各类私募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创新导向的创业活动,以创新提升创业水平和创业企业的成长能力。

附件下载:

[ 关闭CLOSE ][ 打印PRINT ]

Copyright 2006 Jiangsu SME All Rights Reserved.江苏省中小企业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世纪恒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篇:中小企业创新型银行融资方法

中小企业创新型银行融资方法

众所周知,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是企业腾飞的“双翅”。但由于两者在参与管理、控制方式、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得那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拥有着优质项目来源与良好盈利模式的中小企业往往偏好于寻求银行融资。这是为了避免股权被过早或过度稀释而丧失公司控制权。然而,中小企业却因普遍缺乏能为银行所接受的固定资产或有实力第三人保证等担保资源,如果以传统方式向银行申请融资,其结果多半是到处“碰壁”。因此,为了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瓶颈”,建设银行等国内银行通过充当中小企业的融资财务顾问,勇于创新,以开发创新型银行融资“十二招”来实现银企双盈。

相比传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或第三人保证贷款,这类创新型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担保法上所规定的典型性融资担保方式的突破,从而形成若干“非典型担保”模式。以下是对它们的简要介绍:

第一招:应收帐款质押贷款

应收帐款质押贷款是指生产型企业以其销售形成的应收帐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的授信。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银行正式推出此项融资服务,深受中小企业欢迎。用于质押的应收帐款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应收帐款项下的产品已发出并由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应收帐款付款方)资金实力较强,无不良信用记录;付款方确认应收帐款的具体金额并承诺只向销售商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帐户付款;应收帐款的到期日早于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等。

应收帐款的质押率一般为六至八成,申请企业所需提交的资料一般包括销售合同原件、发货单、收货单、付款方的确认与承诺书等。其他所需资料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相同。

第二招:应收帐款信托贷款

应收帐款信托贷款是指以申请企业作为委托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三方共同签订信托合同。企业将应收帐款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负责监督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应收帐款的收益归银行,同时银行和该企业签订贷款合同,银行向企业发放

贷款。由于这种操作方式利用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点,将应收帐款安全隔离为信托财产,与前述应收帐款质押相比,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而且对融资申请企业来讲,只是会增加一定的融资成本,因此,对银行与企业都会有较大的吸引力。

第三招:保理融资

保理融资,是指销售商通过将其合法拥有的应收帐款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融资的行为,分为有追索与无追索两种。前者是指当应收帐款付款方到期未付时,银行在追索应收帐款付款方之外,还有权向保理融资申请人(销售商)追索未付款项;后者指当应收帐款付款方到期未付时,银行只能向应收帐款付款方行使追索权。

对于融资企业来讲,保理融资与应收帐款质押虽然都是基于应收帐款而得到的融资,但有着不同的财务意义:前者在企业内部帐务处理上,直接表现为应收帐款减少,现金增加(对于有追索保理融资,企业需披露保理融资产生的或有负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直接下降;而后者由于是销售商以自己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应收帐款并未减少,资产负债率则会相应上升。从上面的特点可以看出,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自身的财务指标,满足再融资的硬性条件,比较热衷于与银行叙做保理融资业务。

第四招: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尽管商业承兑汇票无银行信用担保,只有出票人(相当于前述应收帐款付款方)的信用担保,但对于销售商来讲,由于容易取得付款方的认同与配合,而且操作规范,因此销售商仍乐于接受。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实际也是应收帐款融资的一种形式。由于无银行的信用担保,因此贴现银行对销售商及其下游付款方的资信要求较高,只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办理此项业务。近来,建行等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无追索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服务,即银行放弃对贴现申请人(销售商)的追索,只享有对付款方(出票人)的追索权。因此,对那些需改善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来讲,可积极尝试向银行提出无追索贴现申请。

第五招:收费权质押贷款

这里所说的收费权,一般是指经过政府有权部门批准的收费权,如污水处理收费权、垃圾处理收费权、公路收费权、有线电视收费权等。收费权质押贷款,对于企业来讲,即是以未来现金流换取现时的资金融通便利,可充分盘活自身财务资源;对于银行来讲,由于通过一系列帐户安排与封闭操作,风险可控,收益显著。因此,拥有此类财务资源的中小企业,不妨向银行申请一试。

第六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融资。由于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实施与变现的特殊性,目前只有极少数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提供此项融资便利,而且一般需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加保。尽管如此,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中小企业仍可一试。

第七招:股权质押贷款

目前国内对企业持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质押,在政策上还没有放开,但银行已普遍接受上市公司非流通法人股的质押(考虑到法人股变现的可能性,一般须为前三大股东的法人股)。用于质押的法人股,银行一般会在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再考虑或有负债、应收帐款等情况,核定一个质押值。这个质押值一般为每股净资产的六至九成。因此,对于那些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担保资源。

但对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由于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股权质押登记机构与登记办法,在法律有效性上得不到保障,因此目前国内银行普遍不愿意接受。

第八招:动产质押贷款(监管仓仓单质押贷款)

企业可用于质押的动产主要包括产成品、原材料等。由于动产的流动性与不可控性,目前国内部分银行与仓储公司或物流公司合作,推出了监管仓仓单质押贷款这一新品种,操作

要点是:申请企业将动产运至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的监管仓,物流、仓储公司向申请企业出具仓单,并交付银行,银行据此发放贷款。当申请企业需支用该部分动产时,需征得物流、仓储公司及银行的双重同意。若由于物流、仓储公司工作失职,导致银行抵押物落空,则物流、仓储公司需向银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目前这种方式已被许多产成品、原材料数量较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第九招: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

对于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经过银行与税务部门的合作,出口退税帐户也可成为一种担保资源。原外经贸部、人民银行与国家税务总局对此项业务已作出专门规定。

第十招:融资租赁方式

与经营性租赁不同的是,融资租赁对企业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分期付款,可减轻短期内的现金流压力。随着我国金融租赁业的恢复性发展,对于那些需要大型机电设备、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好的融资方法。

第十一招:集合委托贷款

一般由银行根据申请企业的项目建设与资金需求情况来发起,但此类项目必须有明确、稳定的现金流,出资者需承担贷款风险。对于那些拥有优质项目资源的中小企业来讲,如其项目能取得银行的间接贷款承诺,获得银行发放的集合委托贷款,其融资成本将可下降一至二个百分点。

第十二招:买方信贷

顾名思义,买方信贷是指银行向销售商的下游客户(买方)发放的、专门用于购买销售商所售商品的贷款。以此,银行间接支持了销售商的货款回收,改善了销售商的现金流量。这种贷款由销售商负责安排,并可为买方提供贴息便利。对于那些下游客户资金实力雄厚或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可广泛采用此种方式来促进销售。

相关链接

融资财务顾问的核心工作主要是协助企业制订银行融资方案,并协助实施。具体来讲,财务顾问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协助分析企业的财务担保资源,如应收帐款资源、动产资源、股权资源等,并加以合理地组合与评估;

2、协助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并据此确定银行融资的金额、期限、还款方式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3、协助起草创新型融资方案所涉及的法律文件;

4、在创新型担保方式只是一种补充担保方式的情况下,利用自身客户网络,协助寻找担保机构,包括专业信用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关联公司、其他社会担保机构等;

5、协助企业设计债务重组方案,以低成本融资置换高成本融资,降低企业财务负担;

6、协助分析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供企业管理层决策参考。

下载浅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创新型银行融资十二招

    【中小企业创新型银行融资十二招】众所周知,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是企业腾飞的“双翅”。但由于两者在参与管理、控制方式、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得那些正处于......

    浙江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申报目录

    目录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 2、ISO9001、ISO 14001 以及其他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

    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白水] 2013年以来,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其中,重庆市为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力度,出台了8项措施,以......

    我国外资政策研究的论文(精选合集)

    摘要在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外资外资政策外资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资政策的不断调整,我......

    我国高校纳税政策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一、我国高校现行税收政策分析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面向高校的税收政策,但通过对高校目前主要经济业务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经济业务几乎涉及到目前已开征的所有主要税种。在不考虑......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综述(5篇)

    在倡导节约能源、实现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建筑节能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建筑节能政策是关键,因此学术界对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十分重视。近年来,我国......

    融资指数创新低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频出(合集5篇)

    融资指数创新低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频出 2013年08月02日 22:57 经济观察报 我有话说 彭友 虽然6月份人人谈而色变的“钱荒”已经过去,但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却并未能变得更好。8月......

    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张洪家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富于独创性,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