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肩膀上的“80后”创业者

时间:2019-05-12 21: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父辈肩膀上的“80后”创业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父辈肩膀上的“80后”创业者》。

第一篇:父辈肩膀上的“80后”创业者

父辈肩膀上的“80后”创业者

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深圳“80后”创业者有了更多的底气和闯劲,他们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前面有多坎坷。

时光之针转向2009年,在这个金融危机甚嚣尘上的就业寒冬里,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国家从上至下的战略选择,部分深圳“80后”大学生将创业作为不二选择,在适时的鼓励政策引导下,在这个以创业精神为标杆的城市里,他们起步践行着创业梦想。

这部分人很多是创业者的子女和后代,是不折不扣的创业二代;有了父母辈的物质积累,他们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和家庭负担,更加主动、更有闯劲地去创业;他们觉得父母辈的创业是“被逼迫的”,他们创业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自由,或为实现自我价值。或许,父母辈创业者觉得他们是瞎折腾,但他们其实比父母们想象的要更加理性和坚定。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80后”创业者觉得他们在引领中国新一轮的创业大潮。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创业大潮,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80后”是如何创业的?他们所想的、所认为的、所坚持的或将重塑这个时代对于创业的理解。

本文选取深圳本地高校的3个创业团队,采访了近30个“80后”大学生创业者,试图从他们身上去认识“80后”、认识“80后”的创业群体,只有跨过代沟后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做到真正鼓励和引导———是该放手让他们去拼搏了。

深圳大学生创业者中很多是创业者的子女,他们是创业二代

深圳“80后”有了父母一代的物质积累,没有生存压力,有了更多闯劲去创业,或为了自由,或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创业的“80后”觉得,他们很有可能引领中国新一轮的创业大潮

不去真正接触深圳的“80后”创业者,就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深圳南山区西丽留仙居,林立洵和创业伙伴就租住在这里。因紧邻母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刚毕业的林立洵每隔一段时间就在这里和他的“杂草丛生”团队碰一次面。

这周他们讨论的是未来公司的股权问题。在这个8人创业团队中,林立洵、胡斌、丘斌、刘德荣都是2009年刚毕业的学生,赖柏智、严莎、刘雪梅和黄伟宏则还在校。8人中最大的1985年出生,最小的1990年出生。

在校时,林立洵为追求一女生,动用了一干伙伴来营造浪漫氛围。表白成功后,这个“玩出来的团队”觉得“情感包装”项目应大有市场,于是成立了创业项目,将这个团队命名为“杂草丛生”。

“杂草丛生”参加了共青团广东省委举办的创业大赛,在比赛过程中逐渐完善团队,最终进入省前6名,将至少获得3万元的创业资助。

与“杂草丛生”一样由大学生为主体发起的创业团队“左岸右转”和“Y.vison”,也清一色由“80后”组成。

创业二代从小耳濡目染

深圳“80后”创业者中不乏创业二代。“杂草丛生”8人团队中至少4人家中的亲属“自己做老板”。林立洵和黄伟宏都是潮汕人,从小生长在创业者众多的环境中,父亲也都是自己打拼;赖柏智的父亲一直开公司,尽管“开开倒倒,但近些年迎来了好生活”;严莎的母亲则经营着一家幼儿园。

深圳大学的“左岸右转”创业团队从事的是影视制作、形象宣传项目。在他们的3人核心创业团队中,邓树涛的母亲从事服装买卖;刘勇文则来自一个“创业世家”———父亲从梅州来到深圳创业,打拼多年后承包了不少深圳工衣的制作。

为给创业积累人脉资源,林立洵曾让父亲帮忙介绍朋友,但其父一副让其“自己去啊”的态度,林立洵觉得自己创业跟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从小看着父亲打拼并经常和父亲一起出车的刘勇文说,父亲对其创业的态度是“你要做好沟通”。

深圳大学做服装品牌Y.vison的创业团队队员杨亮则觉得,做烟酒生意和开工厂的父母对自己创业有影响“从小到大,随着父母从上班到离岗创业,他们灌输给我的思想是:有能力自己做还是蛮好的。”毕业后,杨亮、叶伟城、婷子组建了Y.vison品牌,现正准备把服装店开到上海去。

有物质基础支撑,创业底气更足

尽管这些创业二代不觉得自己的创业和父辈有什么关系,但也认为无形中父辈们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父母辈创业后,家里有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这让我们的底气更足,更加有闯劲。”3个团队中的启动资金虽不多,但都有创业者父母的部分资助。

除了这些创业二代之外,非创业二代团队“左岸右转”的叶景愉来自教师家庭,原来学土木工程专业,迷上视频制作后就在大二加入了“左岸右转”团队。Y.vison团队的婷子认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教师的生活“太规范”了,创业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上一代创业者的物质积累显然给了这些“80后”创业者“不怕失败”的底气。Y.vison

团队的杨亮说:“如果创业失败,那就回家找老爸喽。”“杂草丛生”的胡斌说:“创业失败也不用担心没饭吃。”林立洵则说:“失败就当交学费,有什么好怕的,社会还有最低保障。”

物质基础会决定一个人愿不愿意和敢不敢于去尝试,在父母的财富积累下来之后,“80后”创业者没有了后顾之忧,也没有特别大的生活压力,加上主观上又想创业,“不看结果,看过程,所以我们创业了。”“杂草丛生”的刘德荣说。

家庭普遍希望其做稳定的工作

作为创业者的后代,“80后”创业者的父辈并不希望他们去创业。“父母劝我不要去创业,让我多读几年书,以后出国。”林立洵说。严莎的父母则希望她“做公务员”。叶伟城如果没有去做自己的服装品牌,也会被老爸“安排”去深圳海关工作。

或许,上一代觉得创业太辛苦,希望自己的后代不要过得那么艰辛;或许,上一代觉得如今的创业需要更多的文化素养;抑或,中国人从小深受“重读书、轻从商”思想的影响。

不过,叶伟城曾向父亲提及要去父亲酒店做大堂经理,却被父亲大骂一顿,认为他应该在外面闯荡。但即使是这样的父亲,依然在儿子毕业前帮其谋了一份海关的工作,虽然最后遭叶伟城拒绝。

杨亮的父亲并不反对他创业,但要求他必须大学毕业。不过,杨亮等不及了,一上大学杨亮就觉得课程和他想象的不一样,就出来开服装店,先后在北京和新疆开了两家店,后来到深圳和叶伟城一起做Y.vison品牌。

“我们远比父母辈想象的更理性”

“父母觉得我们都是瞎折腾,是小打小闹。”黄伟宏说,其实他比父母想象的要更加理性和认真。

创业伊始,“杂草丛生”主打“情感包装”,但却靠网站设计来养活自己。他们的工作场所由学校免费提供2年,硬件设备每月分摊,加上水电费、队员的工资等,“杂草丛生”每月支出大概在16000元左右。不过,他们设计的网站每个收费4000—5000元,每月只要有4个业务就可维持运转。

对于“杂草丛生”来说,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他们甚至不去申请学校的创业补助。“左岸右转”也实现了半年超过4万元的收入,团队负责人邓树涛还找到Y.vison的叶伟城,希望双方进

行合作。叶伟城和婷子则边做自己的品牌边在服装公司上班,为今后的创业做准备。

“开始了就不要停下来”、“创业成功者的共性只有一个,就是坚持”,“杂草丛生”对于创业有自己的理解。

深圳“80后”创业者当中也有不少是凑热闹式的。“创业的很多啊,开个淘宝店、奶茶店的都算得上,学校门口半年里开了7家奶茶店,半年后一半都倒掉了。”“杂草丛生”认为,不少创业者并不理性,“创业并非就是自己干,我们更有计划,更细化”。

这些“80后”创业者内心依然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总有一天会向父母证明的。”刘雪梅说。

“80后”创业目的:为非营利的价值实现

“反正还年轻,我输得起”

深圳“80后”创业者,显然与父辈不同。他们的创业或是为了自由,或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或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或是为了打造自己的天地,但很少有人说是为了赚钱。

“创业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体验不同的生活,体验之后还可以尝试别的。”末了,林立洵不忘加一句,“反正我年轻,我输得起”。刘雪梅也认为,创业是为了非营利的价值实现。

崇尚自由的“80后”创业者想搏一搏,想打造自己的天地,于是,他们分别放弃了深圳电信、水务集团、深圳海关的工作,一头扎进创业的大潮中。赚钱,显然已经不是深圳“80后”创业者的唯一目的。Y.vison团队并不否定创业是为了赚钱,但并不是他们最渴求的。“哪怕刚刚能养活自己,即使饿死也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婷子说。

深圳“80后”一代的创业是真正主动的创业。深圳“80后”的创业者觉得自己和父母辈有很大不同。“杂草丛生”的丘斌觉得,上一代人创业是迫于无奈,生活不下去了,他们现在出来创业大多出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重在享受过程,“在精神层面,我们更积极,更主动,也更进步,我们这一代可能会掀起中国新一轮的创业大潮”。

■与“80后”创业者对话

机会很多,竞争很激烈

●郭松娜1984年生,创业动漫村落项目,建立动漫发布平台,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动漫运营商。

●陈雄1986年生,创业项目为校园宝大学生生活平台。

●邓树涛1986年生,深圳市左岸右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ZoYoo)创业团队成员。

●刘勇文1988生,深圳市左岸右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ZoYoo)创业团队成员。

记者:作为“80后”大学生,你觉得你的创业和父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郭松娜:整个创业环境更趋宽松,创业机会也更多;接受的教育也更多元化,更开放,思想也更活跃,自我认可度比较高。借助网络,我们可以掌握很多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些都激励我们不断思考。

陈雄:父辈创业,是在那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年代,机会相对还是很多的,所缺的是敢闯的精神、思想的解放。当今时代,不论是市场经济条件还是人们的商业意识,都比以前好很多,我们不仅要有创业的精神,还要有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能力。机会当然不少,但竞争激烈很多,机会稍纵即逝。

刘勇文:最大的不同是社会背景不同,需要的个人才能也不同,父辈更需要的或许是敢做的勇气,我们更需要的是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的知识。

记者:周围同学和朋友创业的人多吗?你如何看待你们这群“80后”创业者?

陈雄:感觉还是很少人创业,毕竟很艰难。我个人认为,“80后”不一定比前辈更有创业的激情和能力,父辈经历过的磨难很多,而我们的吃苦精神等可能还与父辈有很大差距。

刘勇文:我周围的创业者还算多。这个年代,因为大学生暴增、金融危机等种种原因,导致就业困难,更多人萌生创业念头,也有部分原因是受惠于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学校的支持。

记者:深圳这座城市对你的创业有着怎样的影响?

陈雄:深圳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业的城市。深圳靠近香港的地缘优势确实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就像格子店,深圳大学周围很早就有了,北京的学校周边还没有。深圳年轻人多,条条框框少,创业环境宽松。

邓树涛:和广州相比,深圳大学特别支持学生创业,有钱有场地,创业条件好。

■深圳“80后”创业团队简介

○“杂草丛生”

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组成,团队8人,主要做情感包装、活动策划、广告创意、网站构建、企业VI设计等项目,主业“情感包装”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例如校园爱情浪漫表白策划等。“杂草丛生”认为,“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情感包装的范畴,校园之外才有最广阔的市场。

团队成员大多是深圳人,他们在校内开放一些兼职职位。团队计划3年内积累经验和资金并打响名声。

○“Y.vison”

这是一个从事服装设计的创业团队,团队3人,主要由深圳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组成,他们有自己的服装品牌Y.vison(http://vison9691.blog.163.com/),主营男装。

团队依托于深圳发达的服装制造业,只做设计,请人打版,找服装厂制成品。他们有自己的淘宝店(http://shop58331024.taobao.com/)出售成衣,目前正准备在上海开设分店。设计风格,很潮,很in。

“左岸右转”

由深圳大学的9名在校生组成,主营影视策划,包括企业形象宣传片、专题片、广告片、晚会摄像、影视三维特效等;企业形象推广,包括VI识别系统、企业画册、企业网页等。

“左岸右转”签下了深圳大学内不少模特和主持人,成为“左岸右转”的特邀主持人,一旦有活动需要,“左岸右转”会安排他们担任活动主持。目前,“左岸右转”正在为深圳义工拍摄一部宣传片

第二篇:肩膀记叙文

肩膀记叙文(精选10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肩膀记叙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肩膀记叙文1

爸的体形有些胖,也可称得上魁梧。偎依在他宽阔的怀中,心里暖暖的,很舒服。曾经幻想着永远躺在他的怀抱中,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告别了他的怀抱。却不知靠在他的肩膀上同样舒服,同样温暖。

一个冬日的早晨,因有事耽搁,爸怕我上学迟到,决定用摩托车送我上学。因走得急,忘了带头盔,爸骑的速度有些慢。“冷吗?”他问。“不冷。”“不冷的话,我再骑的快点儿,万一迟到了不好。趴在我肩上,坐稳了。”当我俯下去那一刻,心里一阵暖流,好长时间没有让爸背过了,曾经,那肩膀是多么熟悉:儿时做游戏,那是我的“战潮;上学时,那是我的“交通工具”;伤心时,那是我的“依靠”;快乐时,那是我的“天堂”。曾无数次地趴在那肩膀上,在爸的耳边私语;无数次地猛扑上去,跟爸搞恶作剧;无数次……儿时的快乐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我觉得好激动,好幸福。?

时光如梭,无论何时俯在爸的肩上,那种感觉都是最舒服的。再次趴在他肩上,无意间,我的手触到了爸的脸,天啊,好凉!我的鼻子一阵酸楚,“爸,我爱你!”一句话就像火山喷发那样毫无准备、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嗯?你说什么?”“噢!没……什么。”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我想,对于父亲的爱,还是别用语言,而是用心灵来传递吧!?

校门已映入眼帘,车停了,望着爸那冻得通红通红的脸,我……“总算到了,骑快了点儿,没冻着你吧!好了,快进去吧!我回去了。”我机械般地转身踏进了校门,直到在拐角处,我才偷窃父亲,他还在向这边张望,见我走远了,才转身。看到他蹒跚的背影,不觉想起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爸老了,但从他那双满怀深情的眼中看到的却是无限的爱。

肩膀记叙文2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腰,担着沉甸甸的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期!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

三闾大夫停留过,思考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情怀的写照吧!举身赴汨罗,这是他愁绪的延续吧!我看见了他的悲哀,看尽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开,却留给后世以悲壮!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时空,绵延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启后,亘古不衰?是啊!他们还活着,他们仍然在愁着。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

肩膀记叙文3

父母结实的肩膀,扛起的是责任,肩膀上的伤痕,正诉说着它的沧桑、经历。父母为了我们,肩上担起过多少重担,被压弯的肩膀说明了一切。在人生这条路上,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比我们付出的还多,这些都是责任,都是对我们的期盼。现在我们在怎么对待这双肩膀,无视,颓废还是勤奋、刻苦,长大后,我们怎么对待这双肩膀,为我们承载了许多责任的肩膀冷漠,视而不见,还是关心,用爱体贴,父母的肩膀扛起的责任,他们无怨,不计回报,真心真意。

老师学生的肩头担起的是学生的一生,圣堂生,对社会的责任。老师肩膀是下垂的,不知道曾有多少苦难,重任在肩,时光飞逝,被压过的地方仍凹凸不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甘露滋润着我们。老师是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的道路;老师是路牌,为我们指引前方的道路;老师是阳光,赋予我们新的动力。

造物主,你在创造人的时候,不忘给他们加上一双肩膀,你加上去,肯定有你的意义,是为了让人担起责任,担起理想,担起一生,让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在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忘自己的肩膀。

肩膀,多美的一件艺术品,它承载起了一切。

肩膀记叙文4

在父亲的眼里,我们是他的百分之百。

小时候,天真的自己仗着自己小,麻利的爬上父亲的肩膀,坐在他的肩膀上面,用自己的视野去观看这个奇妙的世界,父亲在下面笑着笑着,一个转身,便把我抱了下来。

那个时候,父亲是我眼中的百分之百。

而现在而现在,一个人在外求学,遇到难过的坎就不由自主的想起父亲,父亲的肩膀足以让我这个久飞的鸟停栖,安心踏实,不想再离开家。我们一天天长大,父亲一天天沉默,他用汗水与广阔的肩膀顶着我上了另一个台阶。

现在这时候,父亲是我眼中的百分之三百。

将来啊

将来啊,我们该真正成人了,父亲也老了,他的一生没有那么惊心动魄,轰轰烈烈,他和众多的父亲一样,用着自己不结实的肩膀把我们送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他的人生并不富丽堂皇,却也不平凡。

将来啊,父亲是我眼中的全部。

父亲的一生也许并不华丽,却是一篇永远也不会腐朽的诗篇;父亲的肩膀也许并不宽广,却是一份永远也不会消逝的安心;父亲的做事也许并不科学,却是一部永远也不会停放的录影带。

也许在别人看来,生活的担子已经将你压的喘不过来气,肩膀也开始弯曲,但是,你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么高大,令人敬佩!

父亲啊!你的肩膀就是我们的见证!

肩膀记叙文5

海棠遍开,岁月静好。在我跌跌撞撞成长的路上,在婉约的花朵俏立间,她像是跨世纪的诗人,带着堪比海棠的聪慧纯净,将我的头轻轻地按到她肩上,用那温和沉稳的声音对我说:“不怕,不怕。奶奶的肩膀在这儿啊。”

仲夏。“奶奶,奶奶。我怕!我怕!”我含着泪,咬着嘴唇扑到了奶奶怀里。奶奶放下她手中的针线活,一边皱眉哄我:“小祖宗,不怕不怕,天公打雷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边用她粗糙却温暖的大掌,拍着我的背,我擦擦眼泪依偎在奶奶的肩上,奶奶拖着有些沉重的步伐缓缓的推开屋门。

那一霎,一缕缕被切断的阳光从世界的尽头被挥洒至这简陋的小屋。那光亮刺得人晃眼。奶奶搂着我坐到门槛上:“嗯,你看吧,雨后一定有太阳。”从屋檐上滑下的雨珠细细吻着初生的花,将花瓣浸润出玉白的光泽,露出皓齿——一个羞涩稚嫩的笑颜。奶奶望着我挂着眼泪又带笑的花脸,忍俊不禁。那笑容恰似四月的海棠,用柔和的白给我内心沉静安稳的力量。那一刻,岁月的痕迹似乎从未在这位守护孩子的天使上体现半分。阳光淡淡萦绕在奶奶肩上,我突然觉得奶奶的肩,是我枕过最温暖的地方。

我抬头:“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奶奶俯首:“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

秋分。弦月如钩。月光若落花,落满奶奶的肩头。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捧着书,口中念念有词。哪知奶奶突然猛烈地咳出声来。我吓得赶忙跑过去。奶奶挥挥手,喘口气:“老啦!不中用了!”我瞬间热泪盈眶:“奶奶你不想陪我了?”奶奶愣住,有些不知所措,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终无奈将我搂至她肩:“对,我要永远陪我家皎皎呢!”奶奶肩头似有月的寒意,我捂着她的肩膀,想把它们捂暖。奶奶枕着她的满头银丝,静静望着我。

奶奶因病逝去那天,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她一遍又一遍拥我入怀的情景。“’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我知道“永远”只是我的痴心妄想,是奶奶的存在一直给了我“异想天开”。

奶奶,纵使你肩若月光清寒,我也要似阳光和煦,捂暖你的双肩。

生老病死命中注定,偎依你肩温存良久。寒冬入梦时,我枕下,会是奶奶永远温暖的肩膀。奶奶,还永远陪我好吗?

肩膀记叙文6

寂静的黑夜,是谁在那办公桌低着头用笔沙沙的改作业?沉默的天空,是谁在那拍着我的腰告诉我要好好读书?是老师,老师白天陪着我们晚上守着我们,不论我有多差,老师总会对我说:“尽力便好”,累了就躺在老师的肩膀上休息。

老师的肩膀宽厚而有力,每当看见老师的肩膀,心里总会有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我们是花朵,而老师的肩膀正是那把结实的雨伞,它会让我们适当接受阳光和雨露,也会帮我们阻挡过多的阳光和雨露,就这样,老师的肩膀撑起了我心中的第二个家。

每当考试失败了,老师总会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让我鼓起勇气,不要气馁,每当我上课开小差的时候,老师总会用手拍拍我的肩膀,提醒我要上课专心,不要分心,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那手上的肌肉带动着老师肩膀,也许老师要从事这样的工作一辈子,但老师在我的心中是最敬佩的,因为当你抬起肩膀写字时,你会发现很累很累,可是老师为了我们,用他的肩膀撑起我们通往知识的桥梁。

老师的肩膀是钢桥,但是这桥也许要我们帮他撑起,当老师累了老了,会有新的肩膀撑起老师这钢桥,我爱老师,更敬佩老师这肩膀。

因为老师的肩膀让我心中有了第二个家。

肩膀记叙文7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扮演不同的角色;做着不同的工作。然而,每个人却同样的拥有着一份担负着责任的肩膀。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他们怀揣着希望与寄托,把还在孩童时期的我们培养到一个个可以自主而有独立的我们。使我们渐渐的理解了父母的含辛茹苦,不再向孩童时期那样肆无忌惮的吵闹,只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所有。我外出时,遇见难过的时候打电话回家,在电话里父母总会对我说:‘没关系,再不行你还有我们是你的依靠,你的支柱,你还有家。’听了父母的安慰,心里感到一阵阵的安心。那时,孤单在外求学的我,使我感觉到家庭和父母对我的爱与温暖。然而,高考的失落,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也是我一直无法忘怀的事情。放榜那天,那种无法比拟的失落,使我感到绝望。因为我打破了父母对我的希望与寄托。

又一次地,父母坚定的说:‘明年再来,我们不会对你放弃的。’但我知道,那时他们的心里也是十分的难过与忧伤……语言,无法掩盖他们的内心。使我感到一阵阵的愧疚。他们的爱与责任,又再次让我回到了这个曾经让我失落让父母无限寄托的课堂。长久地,看见父母远去的背影,心里就会一阵阵的酸痛。他们的肩膀,担负了太多的责任,给予我们太多的爱。

2020年的5月12号,那场四川地震的灾难,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忘却的。那些灾难中的儿童,老人,失去家人的悲痛,失去家园的灾难,是令人感到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然而,党与社会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给予了更多的责任与爱。各界的华人各种不同工作的人们,都担起责任的肩膀,为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们,给他们悲痛的心里带去党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感觉到社会在帮助他们,再给他们温暖与爱。

每一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爱,去担负起每个人应有的责任。让我们带着报答父母的爱,带着报答社会的爱,带着报答民族之心的爱,去担负我们的责任。回报培育我们的人们,关心我们的人们,不再让他们感到悲伤。

肩膀记叙文8

自背上书包的那天起,我们已告别童年,向人生的另一个驿站出发。

在那段朦朦胧胧的日子里,完成了一个孩子向少年的过度,而那花花绿绿的书包正是那懵懂岁月的见证。最初的单纯的小幸福是:我终于有了一个漂亮的书包。它虽然不沉,却载者一个孩子最初的梦,像为孩子插上了永不疲倦的双翅。从此,我便拥有了翱翔的机会与盼望已久的勇气。渐渐的,我在成长。当一件事物不再新鲜时,对它所倾注的所有理由都那么不堪一击。背书包——我开始有点麻木地认为那是我的责任了,于是,我不再新奇的整理课本,收拾书包了。时间的指针拨动着跳动的心弦,让那颗稚嫩的心,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那是一段令人后悔的日子,我几乎没有为角落里的书包尽任何义务,同时,我的学习质量也让所有关心我的人瞠目……一日,我猛然了悟……书包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利用它来创造价值,在懂得珍惜时间的同时,还应该对它呵护倍至。面对书包沉思,你一定会想到你失去的曾经与流逝的过去,百味聚集在心头。脑海中勾勒着一个个有书包相伴的日子,立刻在头脑中形成了你永远难忘的痛苦和疲惫,或者是成功的喜悦和愉快。我轻轻的'用手爱抚着我的书包,放在膝上。这书包竟那么重,因为它装进了八年的岁月,每一份空隙都被回忆所占据;然而,它又那么轻,我为它所创造的价值太吝啬了。书包就是我们成长的见证。

我仿佛又回到了八年前,那种幸福的滋味又萦绕心头。是啊!背上书包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往事依旧,琐事难留。我知道我和书包还会有更唱的路要走,肩上很重,只因为它承载的意义不同。

肩膀记叙文9

小女孩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的……

外公外婆都很宠她,尤其是外公,从小到大都没对她凶过,而外公那宽大而温暖的肩膀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保护她、宠她的标志。

她的妈妈跟她讲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很懒,连路都不愿意自己走,这时候狡猾的她便冲着外公做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往往这时候“最好欺负”的外公就会领悟到她想要骑在自己脖子上的想法,也就会很自然的蹲下身去,她也就会很熟练地爬上去,直至自己感到坐的舒服的时候,外公才会慢慢地站起来,站的直直的,让自己的孙女成为世界上“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妈妈对她说,有一次,她过分到了极点,她居然在骑到外公脖子上之后尿了出来,她妈妈赶紧对外公说道:“爸,赶紧把她放下来吧,看您全都湿了!”然而外公的一句话使妈妈哽咽了——“别说话,吓着她怎么办,等她尿完再说吧!”这是对一个外姓孙女怎样的爱啊?!

小女孩慢慢地长成了一名小学生,而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回到自己家上学了,也就是说不能每天都见到最爱自己的外公了,她很伤心,但那也没办法啊,父母都上班,很忙,女孩也就慢慢学会了靠在大娃娃的肩膀上感受温暖,她想念一周只能见到一次的外公,于是,她哭了,她靠在娃娃的肩膀上哭了,除了娃娃和自己,没别人知道,她想她的外公……

又慢慢的,小女孩长大了,长成了一个成熟的中学女生,这时候的她,已经学会了独自一人面对世界,不依靠任何的东西,任何的人但她还是想念一个月只能见到一次的外公,和他宽厚、温暖的肩膀,他想靠着它慢慢地进入香甜的梦乡,可那明显是不可能的。因为,因为他的外公出了一起十分意外的车祸,倒是没撞得怎样,但是肩膀一点压力都承受不了只要被东西一压,就疼痛难忍。但是女孩现在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坚强、自立、懂事的女生了,她懂得感恩,对她的外公笑笑,之后拍拍自己的肩膀,乖巧温柔地说:“外公,靠!”就这样,外公带着笑脸,睡了,而女孩,笑着哭了,她幸福,但是她伤心,她心疼,她感到惋惜,她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于是她哭了,她笑着哭了……

然而,先来,我要告诉你,告诉你一个不算是谜底的谜底,那个不断成长的女孩子就是我,而且,我现在的肩膀无比的坚实,因为它还要用来给外公靠,还要用来给需要靠的人靠……

外公,我想要靠在您那宽厚的肩膀上,对您说出那早就要说的三个字——“我爱你”。

肩膀记叙文10

月色朦胧,夜已深沉,您依然陪伴在我身旁。

“叮呤……叮呤……”闹钟不知疲倦地叫着,当我无奈地睁开迷茫的双眼时,忽然发现您,像雕塑守望在门口,我有些害怕,偷偷看您,深邃的眸子里虽布满血丝,却一样散发着坚毅的光,我们就这样相视对峙着!不知过了多久,您才说话,我触电般被惊醒,发现快要迟到了。

一直以来您都是我的“活”闹钟,永不知疲倦的给我爱的提示。

是间一分一秒的从我指间滑过,进入初三,您的工作更忙碌了,人也消瘦了许多,但您对我的爱却一也没有停止过。

深夜,身为年级主任的您还要加班。清晨,您总会在繁忙之中抽空为我送一碗热稀饭。回到家,依旧为我冲上一杯热牛奶。看着面前衰老的您,我顿时泪如泉涌,现在我的成绩每况愈下,一落千丈,觉得学得很吃力。但是您和所有老师一直都在默默地呵护着我。而这对我却是更大的“惩罚”,我辜负了您们对我的期望。但我确信无论黑夜怎么漫长,白昼总会到来!

您总对我说人生的路很长,只要有恒心总有一天,我也会斩获胜利的果实。我知道这是在安慰我。其实,您心里比谁都着急!您总是把压力一个人来扛,让我情何以堪?

您常说人生就像一盘围棋,下来下去,都是靠自己,围在里面,还是走出来,自己应好好把握。倚靠着您父爱的肩膀,我勇往直前。

您——我亲爱的父亲,永远默默陪伴着我,在我的青春年华中指引着我,给我爱的肩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您坚持把我守候。

如果有下辈子,我愿作一棵树,永远守候在您身旁。

第三篇:父辈的青春岁月[范文]

父辈的青春岁月

201511060142 叶容杉

因是家里的幺女,头上还有个大十多岁的哥哥,所以我的父辈自然比同龄人大了一轮,他们的青春岁月也显得更加不同。我的父辈,经历了自然灾害的余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也经历了改革开放;见证了中美建交,见证了苏美冷战,也见证了苏联解体……我只是在平时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对他们的青春岁月有个模糊的影像。毕竟,他们的青春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但是从小怀着的对他们过往岁月的好奇使我常常聆听他们的故事,与他们一起再一次回到过去。

与父辈的交谈,让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年少时的事情,也使我有了很多感悟。书写出来,与君分享,望我们年轻的一代多与父母、多与父辈交流,一起缅怀父辈逝去的青春岁月。

父辈正值读书时,为响应当时全国掀起的“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号召,学校里办起了“兔子舍”,每晚放学后留守一人住在教室里看管兔子。学生从家里抱来被子、褥子,把教室几张桌子一并,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床。学校里还办起了沼气池。学生们每天早晨起来,背着筐子围着村子转,给兔子割一些草,为沼气池拣一些牲畜。学习时间也不固定,有时上课学习,有时给大队干农活,赚工分。学习条件也很艰苦,晚自习室点着自制的煤油灯,昏暗的教室,灯光摇曳。被煤油灯的烟熏黑脸和鼻孔是常有的事,有时一不小心还会烧焦头发!当然,教学质量也很一般。当时上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大队、公社推荐。尤其是上大学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是干部子女。也导致了有些学习成绩好而家境贫寒的学生,由于没有关系,无法进行深造。上大学的要求一般是,高中毕业的学生回农村干三年农活,再由大队、公社推荐,就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比较极端的例子是那一时期轰动全国的“张铁生交白卷”事件:手上只要有老茧,就可以上大学。恢复高考后,高考有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如果我没记错)。相对于现在的高考题目,当时的算是很容易的。我父亲家里成分不好,在解放前是地主,高中毕业就下乡了。下乡的人家对父亲很好,和蔼的母亲让尿少丧母的父亲感受到了难违的母爱,因此认作干妈,到如今依然每年去拜访。下乡完后,父亲去读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辛勤工作到现在已三十多年。

而在当时,娱乐活动较少。小孩子一般就是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摸螃蟹。偶尔会放些电影,那应该是全大队、全体社员最欢庆的时候,万人空巷。在村中央竖起两根杆子,挂上块白布,就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电影院。那时放映的片子有《地道战》《地雷战》,朝鲜的《卖花姑娘》,反映美越战争的《阿福》,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当时能够背诵大段经典台词的人是很受别人羡慕的。(这些经典电影我也看过一些,尤其对《地道战》中的一个汉奸也是在《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的的扮演者翘起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这一场景印象深刻。)一部电影分好几盘带子,一夜要在几个大队放映。放完一盘带子后,需要把这盘带子送到下个大队,也需要另一个大队送来接下来的带子。由于村子之间相隔的不算近,因此,有时一部电影放大半夜是正常的。有时看完这一部分,需要等半个多小时才能看到下一节。正对大荧幕的人太多,有的人就坐到幕布后面看。虽然影像是反的,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有的人躺着看,由于太困,一觉睡过去,醒过来时,早已“曲终人散”。

那时物资比较匮乏。蔬菜少,一般都是按季节吃菜。冬天就是大白菜、萝卜、土豆。晚春、夏天时好一些,还能挖点野菜,偶尔捉几条鱼、几个螃蟹打打牙祭。有时弄点榆钱就可做顿饭,粮食不够吃时,还吃榆钱叶和地瓜秧。(记得我小时候吃过一次鲜地瓜秧做的菜,味道倒是忘记了,只记得倒不是很难吃。)白面很少吃到,差不多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白面饺子。主食一般是地瓜面的煎饼,地瓜面的窝窝头,必不会少的菜就属咸菜疙瘩了。农村的锅很大,因为当时一个家庭人口多,要做给一大家子人吃。炒菜时放油很少,致使锅经常锈迹斑斑。当然,那时的人也比较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很少听到,也不会见到“将军肚”。物资匮乏时期,国家发行了各种粮票,粮食凭票购买。我小时候在爷爷那里玩时,从旧书里倒是翻出了一些粮票,取走了些,夹在集邮册里,也算是收藏吧。

做衣服用的布得用布票购买。穿的一般都是粗布的衣服。冬天时是粗布棉袄、棉裤,也许保暖吧,但看起来很臃肿。穿有带补丁的的衣服是很正常的,父亲是老幺,一件衣服从老大穿到最小的孩子;出门走亲戚,就向别家借几件补丁少的像样的衣服穿。

那时的民风是很好的,有时谁家的牛棚猪圈坏了,第二天一觉醒来,坏的地方都被人默默修理好了。在集市卖“棒”(一整根的树干,一般建房子用),没卖完,就放在集市上,到下一次集时再去卖,没有人会给搬走。那时的人们精神上差不多达到了“共产主义”。村子之间大都由小河或树林隔着,那时的农村是经常有狼出没的。而现在狼早在农村绝迹了,昔日清澈的小溪大都已经干涸或被污染了。

再多的文字也写不完父辈的青葱岁月,这些稀稀疏疏的词句就像是河岸边的些许淘金,闪耀着光芒,在我眼里,也在父辈心中。他们留给我们的是大好河山的物质基础,更是源远流长的精神食粮。

第四篇:我的父辈范文

“我的父辈·英烈篇”——赵博生

2011-06-03 14:5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振霞

新民网编辑:王玲

赵博生

26路军驻宁都时总指挥部旧址

赵振霞(中)与董振堂之子董用威(右)和夫人,在华北军区烈

士陵园赵博生雕像前

1931年,父亲以26路军参谋长的身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不再是个孤身奋斗的“志士”了

赵振霞

【新民晚报·推荐】父亲牺牲时年仅36岁,而我自出生后就没有见过他。然而,不少老红军和江西宁都老乡至今还记得他,称赞他的英勇无畏。虽然他离开我已经78年了,但是,我对他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息。

父亲牺牲我才2岁

我出生在1931年2月22日,是赵博生的独女。1933年1月8日,时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的父亲,在江西宁都黄狮渡战役中英勇牺牲了,此时的我,还不足2岁。更悲惨的是,自我生下来后,就没有见过亲生父亲!

父亲牺牲的消息是怎样传到老家的,我已经一无所知了,而我对幼年时期还留有些许印象的,只剩下两件事:一是夜里,母亲蔡云霞总在黑暗中不停地哭泣,二是家里经常烧纸,后来才知道这是在父亲的忌日或清明节,家人在祭奠我父亲。没过几年,母亲也在忧伤和贫困中去世了,我由爷爷、奶奶带大。

父亲原名赵思溥,1897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0岁成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第6期毕业生,随后在北洋军阀的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他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历任团副、参谋处长、旅长等职。正是在这里,父亲遇到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刘伯坚同志。

1926年,共产党员刘伯坚在西北军担任总政治部副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大部分中共党员被迫离开这支部队,但少数共产党员仍留下来秘密开展工作。刘伯坚创作了《革命精神歌》在部队中教唱:

先锋!先锋!

热血沸腾,先烈为平等牺牲,作人类解放救星。

侧耳远听,宇宙充满饥饿声,警醒先锋,个人自由全牺牲。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首页-> 红史-> 红潮人物

1930年10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发生的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的残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6路军,父亲担任参谋长。1931年1月,蒋介石命令第26路军从山东开赴江西,参加对红军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一年做了两件大事

1931年,受命调防到江西的父亲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年10月,还戴着国民政府第26路军参谋长头衔的父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派往江西“剿共”前线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走的是一条作为一名盼望着国家变好、富强的正直军人的必由之路。

对红军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1931年7月,父亲率部参加第三次“围剿”,进驻宁都,但两个月后,第三次“围剿”便告失败。第26路军收到驻守宁都的命令,而其他国民党军先后撤出,这使第26路军处于中央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也让并非蒋介石嫡系的第26路军内部矛盾趋于尖锐。而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给第26路军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反蒋高潮,大多来自北方地区的第26路军官兵要求回北方抗日救国,不料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部队开进江西后的一天下午,父亲在办公桌上发现一封写有“赵博生亲启”的信件。信是军中处于秘密活动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写给他的,信中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全国高涨的革命形势及第26路军的处境。一口气将信读完,父亲陷入了沉思。但他未动声色,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叫来了在军内总指挥部任译电主任的罗亚平。在这之前,父亲曾试探过罗亚平,觉得他应该是军中秘密的共产党员。这封信的出现,让他更确定,它是罗亚平利用工作之便放在他办公桌上的。

与罗亚平的谈话,让父亲终于找到了光明。第26路军73旅旅部参谋、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刘振亚上报中央后,1931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父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现在最大的满足是自己不再是个孤身奋斗的„志士‟了,终于可以实现我久存矢志的革命理想了。” 父亲当时说道。

父亲入党后,率部准备起义便提到了议事日程。

促使父亲等人领导的“宁都起义”在1931年12月14日爆发,直接原因是蒋介石已准备清除第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情况十分危急。

12月初,隐蔽在第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及起义计划被发现,国民党南昌行营命令立即逮捕共产党员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等人。12月9日,蒋介石专门送去清除手令。在此紧要关头,刘振亚等人立即与父亲商定,并与红军取得联系,决定趁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和第27师师长高树勋不在部队的时机,果断起义。

在父亲的争取下,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第74旅1团团长黄中岳支持起义。14日,父亲和3位将领派第74旅和第73旅直属队控制了要害部门,父亲宴请全军团以上军官,趁机逮捕了所有反对起义的军官,并把代总指挥、第25师师长李松昆的师部包围缴械,为起义扫除了障碍。除驻扎在城北的1个团因路远未能参加外,第26路军全军1个军直、2个师直、6个旅直、11个整团,共1.7万余人,携2万多件武器全部加入了红军。

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下辖3个军: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何长工为政委;父亲任军团参谋长兼第14军军长,黄火青为政委;黄中岳任15军军长,左权为政委。在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后,第二天起义部队就开进了中央苏区。

距敌百米指挥作战

1932年12月14日是宁都起义一周年纪念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纪念大会,为表彰我父亲和董振堂在宁都起义和反“围剿”作战中作出的贡献,中央政府给他们颁发了红旗勋章。没想到,父亲接过勋章还不到一个月,就血洒疆场,壮烈牺牲了。

1933年初,国民党军集中4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向江西资溪、金溪、南城苏区进犯。孙毅将军是这样追忆我父亲的最后时光的:

“1933年初,赵博生奉命率领红五军团的3个团扼守长员庙一带山脉,任务是钳制敌人,配合主力在黄狮渡一线与敌人决战。接受任务以后,赵博生带领干部战士亲临前线察看地形,缜密地研究与部署战斗。”“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敌人集中火力向我两翼阵地轮番发起冲锋。我守军战士子弹打光了,赵博生就指挥战士们用石块猛击敌人,用写有„百战百胜‟字样的斗笠装上鹅卵石回击敌人。在最危急的时刻,赵博生亲自带领由军官组成的最后突击队,向敌人发起猛烈的反冲锋。赵博生距离敌人只有百米左右,他一边指挥,一边回击敌人,不幸右额中弹,当即倒地。”“敌人被打退了,阵地守住了,主力部队在红五军团的配合下,取得了全部歼灭敌人6个团的重大胜利。但是红五军团杰出的指挥员赵博生,因弹片深嵌脑部,抢救无效,光荣牺牲了,年仅36岁。”

1月8日父亲牺牲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当即致电红五军团吊唁父亲。1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令,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将父亲安葬在他生前领导起义的地方,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后来,又在红都瑞金叶坪的广场建造了博生堡,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博生堡”三个大字。1962年,叶剑英元帅作诗一首,缅怀昔日战友:“宁都霹雳响天晴,赤旗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宁都老乡难忘英雄

自出生后,我一直在盐山县东慈庄老家生活,度过了20年艰难的岁月。1952年春天,毛泽东主席托人询问县领导:赵博生是否还有后人?得知爷爷和我都在,毛主席邀请我爷爷到北京去了一趟,并让河北省领导负责,让我到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读书。于是,一字不识的我来到了河北干部子弟学校。

我跟着爷爷到过北京中南海,见过周恩来总理。我还用刚学会的一些字给毛主席写过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上学了。后来听老师说,毛主席给我回信了,嘱咐我继承烈士的遗志,好好学习。

1953年秋天,我得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病。经过手术,我被切除了一侧乳房和3根肋骨。后来,我再也没有踏进校门。

我跟父亲离得最近的一次,是在1975年。那年清明前后,我跟我的四叔以及一个表叔前往江西宁都祭拜我的父亲,记得当时是受宁都县领导的邀请,我父亲的墓地重新修缮后就要落成了。到达后第一站就是父亲的牺牲处,我一到那儿便嚎啕大哭,从未谋面的父女俩终于“见面”了,想到父母早逝,40多年里我连父亲的面都没见过,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在落成仪式现场,我见到了不少老红军及老乡,他们都见过我父亲,亲切地跟我说他当时是多么英勇,宁都好多人都知道他。仪式结束后,我从墓地捧了一把土带回家,算是让父亲魂归故里。

父亲离开我已经78年了,我对他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息。

(王亦君 整理)生平简介

赵博生(1897-1933)河北省黄骅县人,中共党员。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冬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其间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影响,倾向革命。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参谋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时,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其入党。12月14日,他和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部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他先后任红五军团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军团副总指挥,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等战役。1933年初,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向江西资溪、金溪、南城苏区进犯,赵博生率红五军团3个团据守长员庙一带山脉,出色地完成了钳制任务。1月8日,赵博生在江西宁都黄狮渡战役中壮烈牺牲。

作者简历

赵振霞 赵博生烈士之女,1931年2月出生。1952年,经毛主席关心,从河北沧县东慈庄老家到保定读书,一年多后因病辍学,1956年与辽沈战役的退役老兵孟兆荣结婚,育有一子两女。

赵博生 红色特种兵的两个先驱之一

2011-10-07 22:22:07 来源: 作者: 评论:0条

一年做了两件大事

1931年,受命调防到江西的父亲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年10月,还戴着国民政府第26路军参谋长头衔的父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派往江西“剿共”前线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走的是一条作为一名盼望着国家变好、富强的正直军人的必由之路。

对红军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1931年7月,父亲率部参加第三次“围剿”,进驻宁都,但两个月后,第三次“围剿”便告失败。第26路军收到驻守宁都的命令,而其他国民党军先后撤出,这使第26路军处于中央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也让并非蒋介石嫡系的第26路军内部矛盾趋于尖锐。而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给第26路军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反蒋高潮,大多来自北方地区的第26路军官兵要求回北方抗日救国,不料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部队开进江西后的一天下午,父亲在办公桌上发现一封写有“赵博生亲启”的信件。信是军中处于秘密活动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写给他的,信中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全国高涨的革命形势及第26路军的处境。一口气将信读完,父亲陷入了沉思。但他未动声色,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叫来了在军内总指挥部任译电主任的罗亚平。在这之前,父亲曾试探过罗亚平,觉得他应该是军中秘密的共产党员。这封信的出现,让他更确定,它是罗亚平利用工作之便放在他办公桌上的。

与罗亚平的谈话,让父亲终于找到了光明。第26路军73旅旅部参谋、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刘振亚上报中央后,1931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父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现在最大的满足是自己不再是个孤身奋斗的“志士”了,终于可以实现我久存矢志的革命理想了。” 父亲当时说道。

父亲入党后,率部准备起义便提到了议事日程。

促使父亲等人领导的“宁都起义”在1931年12月14日爆发,直接原因是蒋介石已准备清除第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情况十分危急。

12月初,隐蔽在第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及起义计划被发现,国民党南昌行营命令立即逮捕共产党员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等人。12月9日,蒋介石专门送去清除手令。在此紧要关头,刘振亚等人立即与父亲商定,并与红军取得联系,决定趁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和第27师师长高树勋不在部队的时机,果断起义。

在父亲的争取下,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第74旅1团团长黄中岳支持起义。14日,父亲和3位将领派第74旅和第73旅直属队控制了要害部门,父亲宴请全军团以上军官,趁机逮捕了所有反对起义的军官,并把代总指挥、第25师师长李松昆的师部包围缴械,为起义扫除了障碍。除驻扎在城北的1个团因路远未能参加外,第26路军全军1个军直、2个师直、6个旅直、11个整团,共1.7万余人,携2万多件武器全部加入了红军。

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下辖3个军: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何长工为政委;父亲任军团参谋长兼第14军军长,黄火青为政委;黄中岳任15军军长,左权为政委。在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后,第二天起义部队就开进了中央苏区。

距敌百米指挥作战

1932年12月14日是宁都起义一周年纪念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纪念大会,为表彰我父亲和董振堂在宁都起义和反“围剿”作战中作出的贡献,中央政府给他们颁发了红旗勋章。没想到,父亲接过勋章还不到一个月,就血洒疆场,壮烈牺牲了。

1933年初,国民党军集中4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向江西资溪、金溪、南城苏区进犯。孙毅将军是这样追忆我父亲的最后时光的:

“1933年初,赵博生奉命率领红五军团的3个团扼守长员庙一带山脉,任务是钳制敌人,配合主力在黄狮渡一线与敌人决战。接受任务以后,赵博生带领干部战士亲临前线察看地形,缜密地研究与部署战斗。”“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敌人集中火力向我两翼阵地轮番发起冲锋。我守军战士子弹打光了,赵博生就指挥战士们用石块猛击敌人,用写有“百战百胜”字样的斗笠装上鹅卵石回击敌人。在最危急的时刻,赵博生亲自带领由军官组成的最后突击队,向敌人发起猛烈的反冲锋。赵博生距离敌人只有百米左右,他一边指挥,一边回击敌人,不幸右额中弹,当即倒地。”“敌人被打退了,阵地守住了,主力部队在红五军团的配合下,取得了全部歼灭敌人6个团的重大胜利。但是红五军团杰出的指挥员赵博生,因弹片深嵌脑部,抢救无效,光荣牺牲了,年仅36岁。”

1月8日父亲牺牲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当即致电红五军团吊唁父亲。1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令,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将父亲安葬在他生前领导起义的地方,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后来,又在红都瑞金叶坪的广场建造了博生堡,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博生堡”三个大字。1962年,叶剑英元帅作诗一首,缅怀昔日战友:“宁都霹雳响天晴,赤旗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宁都老乡难忘英雄

自出生后,我一直在盐山县东慈庄老家生活,度过了20年艰难的岁月。1952年春天,毛泽东主席托人询问县领导:赵博生是否还有后人?得知爷爷和我都在,毛主席邀请我爷爷到北京去了一趟,并让河北省领导负责,让我到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读书。于是,一字不识的我来到了河北干部子弟学校。

我跟着爷爷到过北京中南海,见过周恩来总理。我还用刚学会的一些字给毛主席写过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上学了。后来听老师说,毛主席给我回信了,嘱咐我继承烈士的遗志,好好学习。

1953年秋天,我得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病。经过手术,我被切除了一侧乳房和3根肋骨。后来,我再也没有踏进校门。

我跟父亲离得最近的一次,是在1975年。那年清明前后,我跟我的四叔以及一个表叔前往江西宁都祭拜我的父亲,记得当时是受宁都县领导的邀请,我父亲的墓地重新修缮后就要落成了。到达后第一站就是父亲的牺牲处,我一到那儿便嚎啕大哭,从未谋面的父女俩终于“见面”了,想到父母早逝,40多年里我连父亲的面都没见过,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在落成仪式现场,我见到了不少老红军及老乡,他们都见过我父亲,亲切地跟我说他当时是多么英勇,宁都好多人都知道他。仪式结束后,我从墓地捧了一把土带回家,算是让父亲魂归故里。

父亲离开我已经78年了,我对他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息。(王亦君 整理)

第五篇:微博上的创业者

“微博上的创业者” 读后感

文章摘要:微博营销是刚刚推出的一个网络营销方式,因为随着微博的火热,既催生了有关的营销方式,就是微博营销。微博适应了用户互动交流的需求,顺应了信息传播方式大变革的趋势。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最新应用模式,它的高度开放性,介于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无论在何时何地,用户都能及时发布消息。

(一)在微博上创建“便民超市”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生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催生了一个用激情与理想博弈现实的群体——大学生创业群体。“创业不仅仅是遥远 的梦想”这句话已回荡在众多中国高等教育的校园中。读完汉口学院的学生周磊和明杰从学校周围的消费场所发现的商机感慨颇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的时代真正到来了,不论是网上聊天,还是微博,论坛,我们样样不会落下,可是对于这点,我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只为聊天而聊天,只为休闲而娱乐,从中也没什么创新发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现在不是说一门心思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创新,寻求新的突破。

下载父辈肩膀上的“80后”创业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辈肩膀上的“80后”创业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站在宫崎骏的肩膀上杂文随笔

    像任何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行业,动漫制作的流程是高度分工的,同时创作者的个人意见也需要相互碰撞。制作过程一定要遵循某种模式么?个人和已经有严格分工的庞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只......

    肩膀作文600字[大全]

    精选肩膀作文600字三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

    肩膀小学作文

    肩膀小学作文 肩膀小学作文1 爸的体形有些胖,也可称得上魁梧。偎依在他宽阔的怀中,心里暖暖的,很舒服。曾经幻想着永远躺在他的怀抱中,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着年龄的增......

    我与父辈读书笔记

    《我与父辈》,阎连科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说:“在我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我还没有看过他的《日光流年》《受活》《最后一名知青》等,但我肯定,《我与父辈》已是我心......

    我与父辈读书笔记

    《我与父辈》,阎连科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说:“在我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我还没有看过他的《日光流年》《受活》《最后一名知青》等,但我肯定,《我与父辈》已是我心......

    <我与父辈>读后感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读后感。正如需要成长的草和树一样,缺光......

    我与父辈读后感大全

    我与父辈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与父辈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我与......

    听父辈党员讲故事

    我的外公 记得入党考察期回答得最多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入党,而我每一次的回答都是,“因为我也要像我外公一样做一名人民公仆。” 外公很爱学习和关注国家时事,每天回家只对着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