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意义和目的及研究范围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使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剧烈变化,这引起了人们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关注。通过大量事实的分析,人们发现中小企业的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力并不亚于大企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市场经济竞争中存在“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的定律。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和劳务。这就要企业必须具备旺盛的活力。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企业活动力的释放必然有一个日渐衰弱的过程,这就要企业塑造和构建新的活力增长点,正确选择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来不断填充和强化企业活力。综观国内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企业走过的历程,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和寻找出技术创新的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故此我国中小企业正不失时机地利用新成果,新概念等进行创新,来适应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和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重视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的,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技术创新战略的地位、作用和选择等方面,这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论文将通过对中小企业创新理论的历史变革的概略介绍引出创新战略的基本策略和框架,同其他正确理论成长过程一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一直围绕着企业的“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这四个阶段来分别阐述战略选择的优势和劣势形式。为了选择合适的战略,还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做保证。本文就主要介绍了3种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1)自主创新研究。自主创新研究方法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实现创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并最终获得技术创新的战略收益。由于技术创新研究所追求的是技术上的领先性和市场的领先性,所以要想在创新战略方面取得一番成绩,就必须结合市场自身特点和创新技术的策略来研究方案。(2)模仿创新研究。模仿创新研究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率先创新者示范影响下和利益机制驱动之下,中小企业们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等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创新者技术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研究,或者在一项新技术出现以后,企业模仿新技术创新的方法。(3)合作出现研究。合作创新研究是可以加速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缩短创新时间,来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小企业打破技术和市场壁垒,以带来“双赢”的效果。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所谓创新是指在产品或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造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重要创新是指全新的产品创新或组合已有的技术取得新的应用;渐进创新则是指使用新材料、新配件等改进产品的性能或降低产品成本,或通过改变产品的局部而改进产品整个系统的功能。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内容,其他创新内容也都是围绕着技术创新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技术创新就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和企业利润为目标的活动。其能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引入新产品;采用新的技术;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1、信息不畅,信息流通不畅,技术搜索成本较高是中小企业创新的首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这里的信息不仅包括产品的供求信息,还包括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
2、资金融通困难,中小企业无论采取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采用间接融资方式,都遇到种种困难,而且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要高的多。
3、人力缺乏,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较低,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流失也严重,引进人才十分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趋势我国中小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尤其是对高技术中小企业创新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国正在进行的科技体制改革,其首要任务是解决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改革,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加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进程,加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实行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可分为:
(1)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以技术创新为主政方向。
(2)运用经济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3)制定法律法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4)以直接面对市场的产品创新为主推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三、技术创新组织变革
企业要成功、高效地创新,企业组织就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组织的制度性安排要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2、组织整体要对市场有较高的响应速度
3、组织中各单元要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4、组织结构要有利于有效地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单位的创新活动
5、能够适应不同的创新活动,对企业整体进行自组织的结构性、机制性调整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 信息技术为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方法手段。信息技术使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信息技术改善了高级管理层做决策的质量和速度,改善了组织单元监控与评估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使用减少企业内外部的协调成本。
1、企业组织内变革
网络型组织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人、部门和企业为了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的联合体,它的运行不靠传统的层级控制,而是在定义成员角色和各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密集的多边联系、互利和交互式的合作来完成共同追求的目标。
网络组织特点: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众多的节点和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每个节点之间都以平等身份保持着互动式联系 ;密集的多边联系和充分的合作;降低信息成本 ;组织的成员以网络的形式相互连接
无边界趋势 :无边界原理实质是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界定依然存在,但部门间的边界模糊化;无边界的目的在于使各种边界更易于扩散和渗透,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更有利于信息在各部门的传递和对称分布,利于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开展和完成。
2、企业间的组织变革
虚拟组织:虚拟组织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经济实体之间,为了共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并迅速把它推人市场而组建的一种暂时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为
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协调各企业的关系,进行优势分工的组织形式。
3、企业家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家”是指那些不断寻觅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能力的人。企业家精神则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
四、技术创新风险
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从创新主体企业的角度看,技术创新风险至少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每一种风险又分为许多风险因素:
(一)技术风险
1、技术开发难度大,关键技术预料不足;
2、技术只是无法获得;
3、关键技术难于突破;
4、存在技术障碍和技术壁垒;
5、实验基地、设备和工具缺乏。
(二)市场风险
1、新产品由于性能、稳定性或消费者惯性等因素一时难于被市场接受;
2、市场需要开拓且难度较大;
3、因价格等原因市场需求不旺或增长不快;
4、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策略、营销组合失误;
5、新产品寿命短或开拓的市场被更新的产品代替。
(三)财务风险
1、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2、融资渠道不畅。
(四)政策风险
1、不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科技政策和外贸政策;
2、无法获得产品、原辅材料、设备、技术的进口许可证。
(五)生产风险
1、难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2、工艺不合理或现有工艺不适应;
3、生产周期过长或生产成本过高;
4、原材料供应无法解决;
5、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难于保证、可靠性差。
(六)管理风险
1、组织协调不力、其他部门配合不好;
2、高层领导关注不够;
3、调研不充分、市场信息失真;
4、创新主体的领导人做出错误的决策;
5、风险决策机构机制不健全、研发过程不协调。
技术创新风险的基本特征: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1.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3.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4.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5.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风险。
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在技术创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性行为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减,重点是要明确技术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在调研评估阶段,重点研究顾客是否存在这种需求,企业有无能力利用这一环境机会;在取得进展后,要尽量明确在可靠程度方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但
即使到研究开发的后期,甚至产品投放市场后,不确定因素还会存在,还是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新的风险。
防范技术创新风险的途径
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制定风险决策时,情报的数量和质量致关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才能作出正确的、有把握的决策,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不仅在技术开发阶段,在样品研制、商品化和进入市场等阶段,获取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应的对策是:
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2.加强市场研究必须进行细致的市场研究,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理解,使R&D瞄准和满足这些需求。这在产品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企业不作细致的市场调研,仅作肤浅的分析,就盲目上马,往往一事无成。
3.重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些企业希望高新技术成果能够立刻实现规模生产、创收见效,未待技术完善,未进行小试和中试,就筹措巨资,投资上马。正是由于这种边完善技术、边建立生产线的侥幸心理,导致创新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甚至项目失败的结局。因此识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防范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4.加强信息沟通创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改进新产品。
5.加强市场营销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许多新产品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完善服务,听取用户的建议,完善新产品,是一些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第二篇: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说到创新,现在人们热论的苹果产品和它的创造者乔布斯就是现实中创新的代名词。老乔走了,他与苹果的故事却传开了,乔布斯成了传奇。乔布斯回归苹果将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实现了惊天的逆转。人们确信,只有乔布斯才能救苹果,并且把苹果炼成金。故事的背后却是创新和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高度结合。
苹果推崇精英人才文化,老乔极力强调“精”和“简”。老乔还强调“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苹果告诉了我们播放音乐的“小东西”可以像艺术品一样精致、美观,电脑可以没有鼠标、键盘,手机外观可以很个性化。乔布斯懂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才是一个公司安生立命的根本。如果纯粹从技术上讲,它们并没有十分突出的特点,也没有什么其他公司不能攻克的高端技术难题。这背后说的就是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苹果推崇以人为本(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十多年前电脑算得上是奢侈品,如今电脑都成了白菜价。现在电脑企业在玩“水平产业模式”因为平民战略有它的规模优势。苹果的“垂直产业模式”饱受质疑,走精品路线,终于迎来了摆脱同质化的时代,当今天我们看到苹果的产品质量稳定和利润最大化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乔布斯的战略眼光。苹果的营销模式,让我们发现不是在营销产品,而是对营销进行创新,营销一种精神,营销一种文化。销售活动是在营销一种身份,营销一种生活方式,使苹果产品真正成为人
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象征。这背后说的就是管理的创新,更是营销、消费者行为的创新。
是创新成就了苹果和乔布斯,可见创新的威力之大。如何谋划发展战略,战胜各类困难,促使企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环境在发生变化,企业要想适应并掌控变化的局面,只有对包括企业经营理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行为模式等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不断的创新并使之与变化的环境保持协调,企业才能主动面对环境的考验。在当今企业竞争中,不仅仅是资金实力、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的竞争,也是企业间企业文化的竞争。XX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安全、绿色、创新、共赢”。是领导层高屋建瓴的把创新作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有了创新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就能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XX公司提倡创新,而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能让人不满足已有认识,不断追求新知。不墨守成规,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创新也能让人换个角度思考,看问题就会更深刻更全面。创新的内容很多,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等,每一项里面也许就蕴藏着巨大的宝藏。有了创新企业就能更充满活力就能追求卓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绿色、创新、共赢”不但能为XX公司保驾护航,更能让XX公司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第三篇:企业发展源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源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2007-9-27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计哲
企业发展“源”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立法”。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 度和做事的方式。企业文化可以使公司产生凝聚力并且提供竞争优势,但过时的企业文化,包括核心价值观和管理原则及习惯,也可以扼杀一个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文化的定义在网络上一搜至少有一百多种。我们可以不与理会,我们关心的是企业文化现象的体现,我认为现在大体有六类现象:
1、价值观念;
2、思维方式;
3、行为准则;
4、习惯氛围;
5、工作作风;
6、人际关系。重中之重是习惯和环境氛围。总之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中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这样的企业文化现象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当问题成功解决之后,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开始演变成一种思维定式和标准。这些思维定式和标准被用来解决企业未来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类似的问题,从而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这些思维定式和标准曾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我们因而倾向于对所有新出现的问题都使用同样的思维方法,但危险的是这时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企业可以扼杀一个企业的原因。
既然凡企业都有文化,我们还倡导企业文化干什么?她有什么作用?她又怎样与企业的CIS战略联系?怎样创造能够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我认为只要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去操作,其他就迎刃而解了,那就是去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有了这个什么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作风、人际关系等等现象在良好的习惯和氛围中熏陶和改善,也就创造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内增聚力,外树形象,是企业潜在的生产力,是员工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力量。那么,如何使企业文化成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应该是一个具体操作问题,而不是一个学术理论研究问题。我认为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全面导入企业CIS战略系统,特别强调是建立MIS理念识别系统和BIS行为识别系统,而不仅仅是VIS视觉识别系统。二是从老板开始一切制度规范以“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为目标。通过营造良好的习惯氛围,让企业文化深深扎根于员工心灵深处,变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永恒的发展动力、源泉。
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灵魂是MIS和BIS,企业文化的创意可以从MIS和BIS开始,他是员工的理念和行为的统一准则,他不是一句好听的口号,而是可以记忆、可以执行、可以考量,是生态的企业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个活动的、发展、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敞开的系统。一旦停止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补充新的内涵,停止了开发,那就可能在市场上被其它的企业文化所取代。
海尔的文化理念是“集众愿为大公”,把员工发展的欲望转化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动力,通过满足市场的外需推动满足员工内需的实现,再用满意的员工去赢得更多满意的客户。是靠“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保证了员工对“理念与价值观”广泛接受并认同。他的根本也是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一度成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典范。
有人说,企业文化即是“老板文化”,我认为说对了一半。企业文化总是反映了某个企业老板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不论这个老板是私有企业的真老板还是国有企业的假老板。不论科学与否或颇有争议,但有一点是无可辩驳置疑的,老板必须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动者这一角色,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需要老板的习惯和作风来引导和推进的,否则就可能形成官僚主义最高“境界”太极拳,不好工作氛围表现为:不重结果而是重过程和形式,不愿主动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本位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部门之间割裂,缺乏配合。在联想集团有一个很经典的官僚主义典故:有一位经销商要退换一个电脑包装箱,他按照一般程序走下来,不记得经过了多少人多少关,当最后终于搞定时,他发现,箱子已经磨烂了!从另外一种角度的描述企业的工作环境: “做一件事太难!”这个难并不是难在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沟通,而是难在内部的沟通上。企业内组织关系分立,汇报关系层层,等级森严,各部门间遇事推诿,互相制衡,经理们都喜欢选出名见效快的事情来做,那些费力但能给公司带来好处的事情,却谁也不愿承担,为达到上级的要求,他们一般会选自己熟悉的事去做,或干脆把自己没信心的事情推出去,这种衰减随汇报层数而递增,再加上中间有目的的加工,到最后有些实际上已经面目全非了,可能因为老板只看结果,对那些推诿延误的事件从不处理。
到此建立可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只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了。强调员工良好快速积极主动负责的工作习惯,和谐高效顺畅愉快的工作氛围,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的求大、求高、求全,因为切实、可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培养了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了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了。
第四篇: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SD-GOLD
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上半年,新城金矿在集团改革进程中历经风雨,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展望二OO八年的奋斗目标,我们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起点,我矿的改革发展正面临新的考验。
如果说矿山永恒的主题是资源和管理,那么,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推进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我矿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向人才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是促进我矿经济再次腾飞的一把“金钥匙”,也是解决今后诸多发展难题、实现矿山振兴必须长期依靠的“指南针”。
运营管理部承担着我矿的生产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在人才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大有作为,身处其中,时常被领导及同事的敬业和执著而深深感动。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在人才创新中用“夺全国第一”的定位追求永无止境地奋进与突破,从他们的身上,我秉承了在管理创新中敢作敢为,成就本职的气魄,在科技创新中遵循了他们在图纸设计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境界,继承了他们在计划编制上力求缜密翔实,易于操作的精神,从他们的身上,我领会了成本管理的重要,体会到他们对节能降耗的迫切,感受到他们对科技创新、振兴矿山的执著……
在人才创新方面,运营管理部首抓人才培养创新,紧紧围绕后备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创新得到很好的落实。“业无高下,贵在专精;才无大小,贵在实用。”通过各种培训,让有能力又不怕压力的各层次优秀人才在“赛马机制”下涌现出来,在干部员工中形成了 “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在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一支有活力、有创新、在管理创新方面,我们突出矿毛分离工作。明示各作业面的矿毛信息是管理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矿毛分离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生产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显得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有思想的干部员工队伍。
SD-GOLD
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首先,矿毛分离不清将增加生产成本。
矿石中每混入一吨毛石,可导致39.78元的成本增加,其中提运直接成本3.6元,选矿直接成本36.18元;另外选矿时的尾矿品位是0.18g/t,也就是说每吨毛石要带走0.18g的金属量,以每克160元计算,每混入一吨毛石带来的损失是28.8元。很明显,每混入一吨毛石共可造成64.98元的损失。假如每班混入一大卡毛石,那么每年可造成138.4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使吨矿成本上升1.92元/吨。
其次,矿毛分离不清,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每损失一大卡矿石,即有20吨矿石混入毛石中,以平均品位3.34g/t计算,可造成3.34克/吨×20吨/车×93%×160元/吨-20吨×39.78元/吨=9143元的损失。若每班损失一大卡矿石,那么每年可造成973.7万元的经济损失,可使吨矿成本上升13.56元/吨。
由此可见,抓好矿毛分离工作意义重大。我们通过严格督导、考核、落实每个采场、每个出矿点的矿毛分离,为我矿成本管理创新,顺利实现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变更采矿设计,使设计在更加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将采矿成本降至最低。如:-480m中段V#矿体、-530m中段I#及V#矿体的换层设计,经反复修改完备,每年可为我矿节约采矿成本近二十万元。
盲竖井是我矿深部开拓的重点工程,质量和工期是盲竖井施工管理的两大主线。运营管理部对盲竖井第二含水层的注浆工作特别重视,对注浆方案、施工工期、质量控制等进行科学论证和技术研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着重考虑科技创新和成本控制,注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浆工作历时20天,比原计划的45天工期缩短25天,为盲竖井整个施工工期抢回了时间;本次注浆,大大节约了注浆成本费用。实际涌水量和注浆结果,证明我们注浆科技创新方案的正确性。虽然地质钻孔报告提出涌水量为39.7m/h,但部里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第二含水层的实际涌水量将会小于地质报告提 3SD-GOLD
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供的数据,采用单液注浆完全能够满足注浆要求,仅此一项,节约注浆直接成本10万元;本次注浆,将原来的打两个注浆垫改为只施工一个,在缩短施工周期7天的基础上,减少施工费用约7万元;注浆垫位臵下移4米,加之节省2个钻孔,节约费用约4万多元,此项共节约投资11万元。
在矿山生产开采的同时,在探采结合的基础上,利用开采工程进一步加强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工作。自2006年11月份开始,在-460~-430m分段的153~157勘探线主矿体的下盘通过投入钻探70.5m,坑探127m。新增探明矿量72727t,平均品位2.59g/t,金属量188.46kg,按照现行的黄金价格(160元/克)新增矿石量价值达3014万元。考虑到三率并扣除吨矿综合成本,取得经济效益372万元。
已有成绩只能代表运营管理部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展望未来,我们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常常在思索:如何在部内激发蓬勃向前的工作热情,保持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我们时时在求解:如何提高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到位率,让人才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我矿的持续发展,拉动我矿经济的再次腾飞?无疑,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方针,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是构建优秀企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坐在集团发展的“高速列车”上憧憬未来,令人油然而增满腔豪气。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岗位,我们事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让创新促进我矿持续发展、经济再次腾飞的崛起平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运营管理部
刘丰韬
二OO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创新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创新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历来是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育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如何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精神动力?
第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必须落在实处,千万不能把以“人”为本混淆为以“情”为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要努力建立起使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智模式的培养和提高的环境。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明确树立“事业吸引人、情感留住人、政策激励人、岗位造就人、培训提高人”的人才工作思路,创造以人为本的舆论氛围及政策依据,实施科技带头人制度、引进高学历人才,增加个人收入待遇等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制度,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切实解决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有人借“以人为本”为名,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变成了搞人际关系的“人情化管理”。企业搞管理是要把“情”字放在“业绩”上,把工作干好,有一种为企业发展拼命的精神,一种对企业发展负责的情,一种围绕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要做到纪律严明,制度管人,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发挥才干,让他们成长起来,实现优者上劣者下;要严肃查处违法乱纪人员以及给公司带来损失的人员,不管是亲信,还是非亲信,都绝不留情。要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的监察和整顿,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管理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情为员工所系、利为员工所谋”,树立良好的“以人为本”企业形象。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培训工作,可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内外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管理人员接受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管理与培训,从而强化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改变其思维模式和工作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
第二,企业文化是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念,又指导实践的企业内在精髓
企业界有句俗语,“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管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管理一个小企业靠权威可以,管理一个中型企业就要靠制度,管理一个大企业必须靠文化。由此可见,优秀的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企业家的文化,也不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装饰物,而是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念,又指导实践的企业内在精髓。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历史上,都曾经有过一段这样那样的灿烂与辉煌,使得部分员工具有安享太平的想法。这种“享乐文化”的阴影如果在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仍挥之不去,就会表现为员工在观念上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缺乏危机意识。为此,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应成立企业文化促进委员会等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企业文化的落实、推广工作。首先组织开展自下而上的大讨论,价值取向的深入探讨,智慧火花的激烈碰撞,道德现象的睿智分析,思想文化的深度交融……经过全员讨论剖析,统一思想,让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现有的位置并能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用具有特色的先进文化来引领企业的特色战略。近年来,中国神马集团就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打造突出个性的神马文化,提出了“建设阳光和谐、奋发向上,让人产生创业冲动和干事激情的神马文化”,铸成了“团结、实干、进取、奉献”的神马精神,“坚定地走扩张性竞争战略道路”的战略思想,使神马特色文化引领特色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
在实践过程中,在新的企业文化确立后,企业应教育引导员工自觉实践企业文化的精神,把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员工行为准则等作为员工培训的至关重要内容,在方式途径上,可通过班前班后会宣读企业誓词、举办演讲比赛,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使员工的自主创新行为转化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同时,通过开展征文活动,汇总、整理实践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的优秀文章,编辑《企业理念手册》,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合到中国神马集团来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过长期、深入、细致地抓企业文化建设,已经积累了自己一些先进的文化,已经很好地将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先进的神马文化。在企业提出:“把神马做大做强,让神马人过上幸福生活,使股东得到丰厚回报”的神马核心价值观,“坚定地走扩张性竞争战略道路”的经营理念的过程中,公司上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由此形成了以先进的文化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良好局面。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能说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就不需要更新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特点和重点,使企业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第三,企业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和人企共赢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1、用业绩激励人。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与奖效挂钩,业绩决定薪资水准,升迁奖罚,坚定不移地对骨干人才实施倾斜激励政策,大胆地对优秀员工实行薪酬奖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创造价值,并建立与公司分享价值创造、分享利润回报的氛围。企业在竞争发展中,应积极从建立量化考核的业绩评价制度和能高能低的收入分配机制入手,按照收入分配要与能力、业绩、贡献、效益相挂钩的基本思路,制定实施经营者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重点项目骨干人员奖励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向科技和经营管理骨干人才的倾斜。打破国有企业固有的收入分配平均主义,调动广大科技和经营管理骨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用保障留住人。企业要不断逐步增加保障性激励,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切实为员工在住房、保险、健康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解除后顾之忧。只要企业积极的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不出现拖欠任何保险费用,并适时地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就会深受广大员工的拥护,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就为留住人才做好了保障,打下了基础。
3、用文化凝聚人。企业优越的工作环境、人文环境,激情的企业文化,宽松、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同事间的友善热情,公平向上的企业精神等都将成为员工爱岗敬业、爱企如家的原动力,因此,不断锻造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向心力的源泉。
4、用培训发展人。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当今企业激励员工的颇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仅神马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实业公司近几年来在公司、各厂、班组开展三级培训,采取联合办班、专项培训、拓展训练、送出培养、请进教练、继续教育等培训模式,累计投入培训费用近500万元,这些都给了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企业层面,要求企业不仅从战略上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要求把人力资源各环节的日常具体工作做细、做好、做到家,从而协助公司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和氛围,提高公司凝聚力,维护公司的创新和活力。从员工角度则是建立激励员工按照企业与员工共赢的发展之路,在企业中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水平,在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时快乐地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与公司共同成长。
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成功,仅仅依靠产品的品牌是不够的,整体员工的精神动力常常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公司业绩。而之所以产生精神动力,与更合理化、人性化的文化、激励、竞争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的出台是密切相关的。每个公司只有正视这个问题,更好地激励、吸引员工,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