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江苏扬州邗江经济开发区
一年来,邗江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面贯彻“创新创业”、“转型提升”战略,坚持“创新、转型、发展”思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创新平台,加快项目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现将开发区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思路打算汇报如下:
一、开发区科技创新主要情况。
1、科技贡献份额不断提高。2010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工业产值比重达41%,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目前开发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爆发力的先导性产业。下一步,开发区要以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首要目标,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科技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2、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邗江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5亿元,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5%。累计开发新产品600多个,申请专利12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60多件,授权专利64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52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多项,先后有 1
8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3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邗江经济开发区拥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以上“两站两中心”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21家。
3、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开发区将引项目和引人才相结合,将引外资和引外智相结合,打造“人才生根”战略。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这两年,开发区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40多人,其中国家创新创业“千人计划”领军人才1 名、7人获得了省双创百万元资助,形成了“以人引项、以项带群”集聚发展效应。
4、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目前,中科院扬州中心已有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北京半导体所、北京理化所、合肥智能所等7家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5家高校的研发分支机构入驻,该中心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0年邗江区和清华大学、济南铸锻所、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共同建立 “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落户邗江经济开发区,该项目已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扶持的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9年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0年创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入驻高科技企业已达90多家。
二、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主要目标
邗江经济开发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秉承“新城市、新生活、新财富”发展理念,突出创新型产业集聚、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人才引进、创新环境营造五大环节,加快打造一
批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独具创意特色的科技型产业基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引进一批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新兴区、青春活力新城区和科学发展先导区,力争2011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主要思路
作为全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阵地,开发区创新发展既是增加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园区发展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更是创新邗江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把打造创新型园区作为主攻方向,把抓创新促转型、调结构提层次作为工作主线,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一)、以产业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按照“装备高新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发展规模化”的思路,鼓励企业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目标,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一批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发挥资本优势,通过投资参股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股份制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或进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配套,实现传统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转变。重点利用国家火炬计划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的作用,以产学研合作带动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规模扩张,推动机械装备产业向智能化产业转型。
2、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服务业、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邗江经济开发区要结合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围绕改造传统行业和壮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集中优势力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基地型大项目,真正形成以重大项目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的良好格局。
(二)、以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转型发
展内生动力。
1、推动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园区产业特色和需求,积极引进国内科研院所到园区设立研发机构,探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引入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外科研机构,打造一流的研发机构集聚区。鼓励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制造优势、资本优势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通过高新技术的嫁接,实现向高新技术领域和价值链高端对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成果。引导牧羊、扬力等大型科技企业共同参与到高校院所重大产业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同开展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2、推动企业引培高层次人才。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在园区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发挥引才主体作用,确保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调动起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以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升级,重点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
3、推动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强化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
作用,以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新品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加快重大专利技术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围绕核心产品开展专利技术引进和实施,推进企业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
(三)、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平台,继续完善孵化中心的服务功
能。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基础,高标准规划定位,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研发机构集聚区、光机电制造企业集聚区、软件创意产业集聚区三大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创新创意、企业孵化和人才集聚的高地。同时,加快建设邗江经济开发区南园的企业加速器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科技企业的孵化、加速、产业化三级跳发展。二是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和中科院扬州分中心为主体,按照“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强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积极谋求参与国内前沿应用技术研发”的发展思想,加速成果转化,增强带动效应。
(四)、以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企业创新,打造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区。
一是强化政策要素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和区里
鼓励科技创新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通过举办各类政策解读会、培训班等宣传形式,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确保用足用好,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二是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在人才。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将引项目和引人才相结合,将引外
资和引外智相结合,政府带头并鼓励企业重点引进机电装备、“三新”产业、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和资本运作、科技管理等方面成熟型专门人才,尤其是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发展创新型经济,资本是支撑。开发区将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的创投、风投资金、私募基金以及社会资本等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打造服务园区、面向全区的集投资、贷款、担保、保险、技术和产权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2011年1月24日
第二篇:加快科技创新 力促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 力促转型升级
兴文县政府副县长 杨 桦
近年来,兴文县按照全市“拓展工作年”和“科技春天行动”要求,以科技富民强县为目标,坚持突出“三创新三培育三拓展”工作重点,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推进全县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激励引导,创新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按照产业扶持方向,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金为支撑,民间、外资等各类资本共同投入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2010年,我县科学技术经费预算支出达
1.3%以上,要求乡(镇)科技投入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0.5%以上,其他单位也安排一定经费用于科技工作。一般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费用不少于年销售收入的1%,中型以上企业要达到2%以上。同时,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搭建各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带动更多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二、着力成果转化,创新开展科技项目储备争取和实施
围绕“科教立县”发展战略,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大项目调研、论证力度,重点储备、申报、争取、实施一批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加大对特色效益农业、煤硫化工、盐卤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产品的支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大脱毒洋芋、木薯、猕猴桃、僰乡脆李、竹类、烤烟、蚕桑等优质新品种以及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着力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特色示范园区。二是研发、引进山地乌骨鸡、有机茶叶、竹笋保鲜、淀粉精深加工、食品包装、农副产品综合开发等新技术,加大产业链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和附加值,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以煤、硫、盐、水泥等资源综合开发新技术应用为重点,创新煤矿故障监测诊断及灾害预防控制技术,引导企业利用煤矿瓦斯、水泥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开发以及洗选煤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四是加强硫化工高附加值产品、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五是加强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苗医药发展、疾病防治、石漠化综合整治、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突出示范带动,创新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行动
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和管理机制,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培养人才、促进发展”的选派原则,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项目的实施,拓展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特别将已掌握专业技术、有创业激情的返乡农民工选派为科技特派员。将同一产业或科技项目的科技特派员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首席科技特派员制度,定期开展学术和经验交流,开展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推动科技人才服务基层与创新创业。
四、整合科技资源,着力培育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企业、行业、社会“三方”区域创新体系。要通过整合优质科技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等多项措施,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我县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在行业和区域创建各类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引导和带领区域和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通过丰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完善“三级” 科技服务体系等,努力为社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
五、强化智力支撑,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针对制约我县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一步整合资源,务实开展科技人才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需求送培科技人才到大专院校进修或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村科技人才的科技水平。二是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培训。依托科技项目,特别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科技项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立足实践进行培训,通过项目实施完成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对科技管理人才的培训。通过对科技管理人才培训,提高其科技管理与服务水平,使科技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为科技发展搞好服务。今年继续选派10名以上的各类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培训。
六、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拓展科技交流合作领域
一是围绕我县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全面推进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院等院校在新型化工、能源、建材、特色效益农业等产业的全面合作,在矿山安全生产、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兴文山地乌骨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根据企业产品特点、技术支撑需求及发展方向,引导企业与相关院校所进行对接,共建研发中心,使企业成为高校院所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强、能尽快实施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四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科技进步奖励大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科技进步成绩突出通报活动,对我县科技进步有突出贡
献的企业和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努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培育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七、坚持突出“三性”,不断拓展科普宣传服务平台
坚持突出科学技术普及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以编制《兴文县“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契机,在抓好“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等经常性科普活动的同时,加大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力度,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中科协Ⅳ科普大篷车”、《科技大观园》电视专题栏目、“石海科技网站”宣传平台的作用,普及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结合科技特派员行动、科技项目实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努力提高科技普及覆盖率。
八、积极宣传引导,不断拓展知识产权战略内涵
大力宣传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提高我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能力。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社会活动,开展好“专利宣传月”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围绕我县重点企业、科技型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促进行动,推动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设立机构、配备人员、建立制度、落实经费。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化。继续开展专利资助与奖励工作,鼓励发明创造,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
第三篇: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江苏苏源辉普化工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同仁:
大家下午好!
江苏苏源辉普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以“科技铸造精诚,创新成就未来;信念凝聚团队,品质赢取客户”为企业精神,专注于“绿色环保型有机溶剂、新型农药、医药中间体、食品级保健品原料、人用及兽用原料药和功能性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2015年,在园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与盐城师范学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技改和新产品研发的力度,仅2015年公司技改投入就达到1300多万元,全面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对传统工艺路线实现改造升级,将间歇式生产改为连续化生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合成转换率、避免了“跑、冒、滴、漏”,降低原辅材料的消耗,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创造出多项国内领先科研成果,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和1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盐城市科技发明专利银奖。
在废水和废气处理方面,公司通过引进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智能五联氧化加生物工艺进行处理;引进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多效吸收和低温等离子切割净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对副产物、母液回收循环利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通过上述技术创新,2015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依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销售收入达1.4亿元,利税3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40%和200%。
“辉煌代表过去,创新才有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2016年,我们将以“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进一步加固科技创新的基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公司将通过股份制改造,把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量化成一定的股份,增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调动企业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公司继续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我们将以“科技铸造精诚,创新成就未来”为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努力开创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目前,我公司正在筹划省前瞻性产品项目、省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星火项目的申报。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也将完成从传统的精细化工行业向生物制药和生物保健品(符合国家政策的新兽药产品和动物保健)行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园区的关怀下,我们公司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工作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也将会为阜宁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以创新创效引领转型升级
以创新创效引领转型升级
——山西建邦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克难增效纪实 羊年伊始,山西建邦集团技术中心被山西省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太原海关联合批准为省级技术中心。这标志着建邦集团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管理,正在使创新创效品牌化。同时,这也是建邦集团近年来不断创新、逆势求生的一个缩影。
技术创新立品牌优势
以建邦集团董事长吴晓年、总经理张锐为代表的公司高层认为,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钢铁企业步入白热化竞争的时期,要实现逆势求生,必须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大力开发品种钢,实现品种转型,使建邦的生产指标、技术操作、经营理念、品牌效益迅速迈入先进行列。
2014年全年,建邦集团实施技术创新项目518个,总投资2375万元,实现降本增效4926.03万元。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得益于工艺技术、操作创新,学习、消化、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探索和落实一切可以节能降耗的新方法。例如,炼钢厂对白灰烧制废弃的下脚料实现综合利用,使吨钢石灰消耗降低10kg,钢铁料消耗、吨钢炼制费、转炉石灰消耗分别步入行业先进工艺指标行列,转炉少渣冶炼、提碳降锰、以铬代锰等技术攻关降低生产成本近20元/吨;轧材厂ф12mm、ф14mm棒材实现四切分,轧材生产效率提高30%,采用低温轧制、控轧控冷工艺,使每吨轧材轧制费同比降低近50元。通过上述一系列工艺改造、技术创新,建邦集团去年全年降低生产成本超2亿元。
在坚持创新创效的思路引领下,建邦集团的拳头产品之一“JB”牌球墨铸铁成为全国第一品牌;拳头产品之二“JB”牌Ⅲ级以上全系列抗震螺纹钢和盘螺,产量与质量实现双提升,进入晋南和西南第一品牌阵营;矿用锚杆钢已全部进入山西省五大煤业集团;管桩用30MnSiPC钢棒已在晋、陕、豫、甘市场享有很高的信誉,占有率稳步提升,全年增效2000余万元。
品种转型抓牢炼钢关键
建邦人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品种钢的开发生产,炼钢是关键,钢坯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品种钢的产品质量。一年多来,建邦集团炼钢厂紧紧围绕品种转型展开技术攻关,在炼钢厂内部,少渣冶炼、氧枪枪龄等技术攻关小组纷纷形成“对准先进指标追比赶超”的势头。他们从工艺过程控制、生产组织、物料准备和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下功夫,使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四恒”,即“恒重量、恒温度、恒成分、恒拉速”,最终保证了品种钢生产质量的稳定,为公司品种转型发展战略迈出了坚实一步。
操作创新出业绩,炼钢年增效益上千万元。炼钢厂冶炼车间开展转炉少渣冶炼技术攻关,通过提高装准率、优化枪位控制、优化炉渣结构等措施,在保证脱磷率前提下平衡渣量、碱度等因素,降低造渣料消耗,进而减少转炉渣量,实现转炉合理范围内少渣冶炼,最大限度降低钢渣带走的铁元素,减少钢铁料损失。少渣冶炼攻关后,造渣料累计消耗比攻关前降低10.24kg/t,石灰消耗比攻关前平均降低8.43kg/t。依此计算,减少石灰消耗一项降低成本2.77元/吨钢,因渣量减少而减少的铁料带来效益2.23元/吨钢,其余造渣料效益约0.39元/吨钢,转炉少渣冶炼综合效益为5.4元/吨钢,全年可产生效益1296万元。
技术攻关威力显,炼钢提高生产率。氧枪作为转炉炼钢核心设备,负责将高纯度氧气以超音速射流的形式吹入金属熔池,为炼钢生产提供所需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进而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快速紧张的生产节奏、并不稳定的铁水条件和原材料质量,加之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氧枪粘钢损坏现象经常出现,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严重影响了炼钢的生产节奏,限制了产能的发挥,同时给转炉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氧枪粘钢的危害极大:由于吹炼过程中氧枪枪位受控制不稳或加料时机把握不好等原因,均易造成化渣不良,炉渣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严重的返干现象,使炉渣不能很好地覆盖金属液面。裸露在外的钢液,受氧气射流的作用发生飞溅,造成枪头粘钢,极易造成氧枪损坏。
建邦集团的炼钢人从铁水条件入手,全面控制石灰、白云石等辅助材料质量,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对转炉炼钢氧枪粘钢损坏原因进行历史数据分析,针对主要原因进行预防处理,有效解决了氧枪粘钢损坏问题,大大延长了氧枪枪龄,有效降低了炼钢设备运行成本,提高了炼钢生产效率。
精控合金成分全方位降本
为降低公司生产成本,炼铁厂高炉使用经济料,由此带来铁水Cr含量高,因Cr在铁水中是相对难氧化元素,且其氧化物Cr2O3使炉渣黏稠,对转炉化渣脱磷造成极大困难。面对公司整体利益和炼钢技术难题,炼钢厂厂长组织开会分析、钻研讨论,出外向专家寻求理论支撑,内部联合技术中心和轧钢厂共商举措,最终决定充分利用钢水中残余Cr元素,试行合金成分以铬代锰进而降低合金Mn含量。生产实践表明,以铬代锰是降低炼钢生产成本、实现残余元素综合利用的有效手段。
根据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建邦集团技术人员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部分钢种Mn含量下限范围进行适当下调,并稳定钢中铬含量在合理区间,为确保以铬代锰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技术攻关后,折算硅锰合金消耗降低0.85千克/吨,相应硅铁合金消耗升高0.19千克/吨,综合合金消耗降低成本3.88元/吨。粗略估算,参与以铬代锰的钢种年产量为180万吨,则每年创造效益698.4万元。
合金成本大概占炼钢成本的30%~55%,作为炼钢成本组成大项,降低合金消耗可以有效控制炼钢生产成本,以铬代锰后进一步降低合金消耗的攻关势在必行。通过总结以铬代锰降合金的技术经验,根据钢中各种元素对碳当量和性能的影响关系,炼钢厂、技术中心、轧钢厂经过讨论,最终达成通过提碳降锰技术攻关实现 “提碳、降锰、降硅”的多措施、全方位综合降成本方案。
提碳降锰,通过合理提高成品成分碳含量控制,在保证碳当量前提下,有效降低合金锰含量,进而降低合金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岗位操作人员窄成分控制水平稳步提高,碳控制在0.23%~0.25%范围内的比例在93%以上,带来效益约12.6元/吨钢,全年累计效益为3024万元。
除此之外,建邦集团坚持挖潜增效,2014年炼钢厂转炉装准率达到93%,最高日产量突破8200吨,钢铁料消耗、石灰消耗、铁水消耗均刷新历史纪录,钢坯合格率达到99.98%,多项工艺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炼制成本实现“破四见三”(突破保持多年的400元/吨以上的炼钢钢坯加工成本),累计增加效益约7000余万元。
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管理做细、产品做优、实力做强的不竭动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能想到,建邦人就一定能做到!”总经理张锐相信,在创新创效精神的指引下,建邦集团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五篇: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雷勇健
依托科技创新突破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命题,也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中央要求农垦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广东农垦在“十一五”期间,以科技创新推进国内热带农业资源布局调整,不仅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综合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还对周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国外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渐增高的绿色贸易壁垒、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科技创新推进热带农业产业向外延伸,增创了跨国经营新优势,实现了国内外大产业、大企业、大基地、大市场以及人才、技术、资本的全面连接。进入“十二五”时期,广东农垦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的战略目标,将更加注重依托科技创新突破热带农业关键技术,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成为国家控股具有现代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集团。
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
广东农垦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产业规模、管理团队和连片土地,特别是拥有现代科技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垦区将积极完善科研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为主体,覆盖橡胶、糖业、乳业、剑麻、热带水果、畜牧、水产以及热作加工机械在内的全垦区优势产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农场农技推广体系;以建设湛江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垦区1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以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抓手
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是推动热带农业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垦区已投入亿元资金建立起国家级和省级名优品种繁育体系,引进国内外热作良种200多个,使主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十二五”将进一步推进规模已达5000多亩的广东南亚热带科技园茂名园区橡胶良种繁育中心,湛江园区甘蔗、剑麻、菠萝及红江橙良种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阳江水产种苗繁育中心、湛江畜牧良种中心和燕塘奶牛良种中心等五大良种繁育中心的建设,成为集精准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以此推动种子种苗产业的发展。
以现代科技设备为武装
以现代工业理念和成果引领农业,以现代装备武装农业,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现代热带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垦区将继续抓好10万亩甘蔗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进世界先进农业机械,为全国甘蔗机械化生产提供示范。提高橡胶、剑麻、水果等作物中耕、施肥、防病虫害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使垦区主产业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75%以上。
以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为载体
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运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效果,把垦区建设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展示的创新基地、科技推广和普及的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和推广的辐射基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生态和品牌经营理念为导向
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垦区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信息化程控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实施工艺流程改造,发展新能源,推进生物质发电,探索开发能源酒精,加快沼气产业化利用,基本实现产业废物零排放,提高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使生态循环经济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垦区已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5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54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商标的优势,全面推进热带品牌农业发展。
以跨国合作发展为目标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东盟合作,为垦区充分利用全球热带农业资源,扩展热作产业发展空间,推进“海外再造新农垦”战略创造了机遇。垦区在抓好已建成的广垦橡胶集团5家海外工厂达产达效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规划在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再建3—5家橡胶加工厂,完成30万亩海外胶园建设。加快推进印尼剑麻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论证建设海外糖业基地,打造我国最大的海外热带农业合作基地,以此推进垦区热作加工设备和管理技术出口及技术劳务输出,带动垦区相关产业发展。
以“人才强垦”战略为关键
随着产业和品牌的高端化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垦区必须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农业科技带头人和高级专业人才。必须加强技能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技艺精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同时,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引进管理、激励保障等机制。(作者系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