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产业三者融合创新,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但由于三者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广东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效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39-03
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创新是适应全球新一轮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产业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动力,为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广东省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是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科技有效支持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的广东省,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搭建融合发展的协作平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
(一)金融资本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双提升”战略,推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支撑引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是高新区呈现质升量增的变化。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6的工业总产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其中,深圳市以316亿元/平方公里的高产值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过台湾新竹科技园,位居全国高新区首位。另一方面是高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广东省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深圳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广州市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惠州市规模超千亿的智能终端及云计算应用产业集群以及稀贵金属集成电路设计等12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成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主力军”。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6 6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万亿元,增长12.4%。2012年,全省2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2.05万亿元,增长19.0%。其中,9个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17 935.76亿元,增长18.9%;12个省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2 569.46亿元,增长19.6%。
(二)科技攻关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攻关加快对广东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和把握发展主动权尤为重要。2012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了广东先导产业的培育发展。2012年,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 651.41亿元,增长12%,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3.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1%。从行业领域看,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液晶电视模组产能占全球的1/4强,LED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产能超万辆。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专项的带动下,广东省有望在MOCVD超材料等6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尖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例如,LED产品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成功进入市场巨大的室内照明领域,拉动LED产业新的增长;新一代通信云计算核电风电光伏等技术日臻成熟,也进入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阶段。可以说,科技攻关突破使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值得提及的是,近年来,广东省探索建立多种创新要素间紧密联系协调互动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使LED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用示范实现“两头突破”。一是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发出MOCVD国产化样机,成功突破了LED外延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MOCVD样机等一批战略性产品成功研发,LED芯片制备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近1 700件,约占相关专利总量的20%,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引领产业逐渐向高端环节延伸。二是加快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及推广,全面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全省已新安装的LED路灯近60万盏,超过历年总和;新增应用路段超过1万公里,规模继续领跑全国。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LED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2 170.36亿元,同比增长44.7%,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三)科技服务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在技术和服务上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一是推动专业镇的转型。按照“一镇一策”思路,利用产业生态方法指导专业镇科学发展,全年完成50多个专业镇产业生态发展调研,确立了从技术服务层面开展专业镇的提升建设。二是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以专业镇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实施技术路线图计划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需求,先后制定30多个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为陶瓷、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区域支柱产业的升级规划技术发展路径,指导企业开展创新。
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12年底,全省省级专业镇数量增至342个,创造的GDP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的31.6%,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9.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广东省的经济版图,专业镇经济雄踞1/3强,已成为广东省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广东省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带动下,专业镇通过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销售品牌,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使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玩具礼品等一大批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专业镇抢抓机遇,积极培育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会展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功地实现了专业镇的转型升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深层次问题初探
广东省科技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融资需要。由于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企业资金、政府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资金等不同性质的资金缺乏协调互动,存在着功能缺失和政策失调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提供融资服务
银行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其人员配备和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现金流充足或抵押品丰富的大中型企业而设置的。科技型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技术风险大、成长性难以把握、放贷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成为银行的重点关注对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继续做出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发挥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合力,为金融资源更好的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尽管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创业板股票高溢价发行的“造富”运动,吸引了大量短期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赚快钱”,热衷于投资Pre-IPO(即将上市的企业)项目,缺少对早中期项目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实际进入门槛仍然较高、发行审核效率偏低,创业板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不足,大量需要资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被排除在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成熟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我国债券市场仍不发达,虽然市场规模近些年有较大扩展,但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创业投资发展规模有限,专业投资能力不强
创业投资大多投资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仅有约1/3的资金支持了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一是对地方的引导和激励缺乏有效手段,国家层面针对科技保险的资金支持还没做任何安排;二是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三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实施细则不够明确、相关税收政策没落实等;四是相关合作机制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完善,科技保险涉及的部门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四)科技金融产业结合缺乏整体顶层设计
从国外的经验看,由国家出面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是惯例,如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SBA),主要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BIC)担保债券和参与证券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英国也设立了小企业服务局(SBA),通过小企业贷款担保方案提供信用担保;德国政府也出资建立相关担保机构等等,但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从整体设计上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就使得科技金融的融合仍显力不从心。另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除了提供资金要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的充分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更有效率的使用。目前,这种深层次的结合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因此,尽管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还远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政策的普适性和普惠性没有预期得好,更没有出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受益的局面。
三、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主体,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促进产业裂变的核动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如果科技与金融对接好,就可以促进提高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效率。审视现实,科技与金融如何有效结合,是关乎创新型广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一)重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广东省已进入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必然要求加强对科技金融创新的整体顶层设计。
1.制定中长期融资战略规划
研究制定支持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投融资政策框架,明确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融资体制、政府职责和导向措施,形成合理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效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2.健全融资风险担保机制
建议通过设立广东省科技发展扶持型基金,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贷款融资进行财政风险补偿,进一步完善专业的风险担保机构职能,完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在科技融资上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政策性资金的职能,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科技创新产业上来。
3.加大确保优先安排科技创新资金
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外汇、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通过税收优惠和呆坏账拨备及核销等措施,加大对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引导力度。而在国家实施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则要为科技创新留出足够的融资额度。
(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体制
风险投资对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的风险投资对广东科技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风险资本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高科技项目融资的需求,偏小的风险资本既加大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又无法发挥风险资本“助推器”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资金撤出渠道,难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为了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拓宽科技融资空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先导,在利率、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扩大风险资本规模。二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本权益、债券、商业票据等,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吸引社会资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向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三是设立并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即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形成一个金字塔状。同时,要培育更多的市场机制,扩大私募债发行与场外交易,增加资产证券等结构化产品,共同拓宽科技融资空间。
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不仅能够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将激发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广东省的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发挥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70%以上。因此,在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商业银行应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1.创新信贷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信贷制度,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2.探索利用金融创新工具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的状况,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探索科技融资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浮动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可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供应链融资等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运用方式,解决“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3.强化风险监控与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结合科技产业的特点,建立科技金融的监测框架,消除监测盲点、加强风险监控,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和监测潜在的行业性风险,合理配置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信贷规模比重。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产权交易、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第三方权威评估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动,共同探讨科技企业的资产评估、风险鉴定工作。
(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加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有利于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目前,90%的欧美跨国公司将创新融入了企业战略,80%以上的企业有研发中心,企业10%以上的利润投入研发,苹果、微软、三星和思科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之比)都在1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20%以上。企业竞争就是创新竞争。近年来,柯达公司破产,诺基亚、索尼等大企业业绩下滑都是在创新竞争上出了问题。在我国,许多企业竞争还停留在成本和价格竞争的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次,技术上“凑合”+营销上“忽悠”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市场常态,特别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研发投入依然偏低。据统计,即使是2009年全国制造业创新投入最多的100家企业,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也不足5%,与美欧日等国家相去甚远。因此,从长期看,科技与金融结合就是完善对企业创新的发现、评价、决策和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培育以产品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根本要义和制度保障所在。当前,特别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加大配套金融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金融科技和产业对接,撬动广东省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高惠琦]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江苏苏源辉普化工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同仁:
大家下午好!
江苏苏源辉普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以“科技铸造精诚,创新成就未来;信念凝聚团队,品质赢取客户”为企业精神,专注于“绿色环保型有机溶剂、新型农药、医药中间体、食品级保健品原料、人用及兽用原料药和功能性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2015年,在园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与盐城师范学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技改和新产品研发的力度,仅2015年公司技改投入就达到1300多万元,全面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对传统工艺路线实现改造升级,将间歇式生产改为连续化生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合成转换率、避免了“跑、冒、滴、漏”,降低原辅材料的消耗,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创造出多项国内领先科研成果,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和1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盐城市科技发明专利银奖。
在废水和废气处理方面,公司通过引进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智能五联氧化加生物工艺进行处理;引进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多效吸收和低温等离子切割净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对副产物、母液回收循环利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通过上述技术创新,2015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依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销售收入达1.4亿元,利税3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40%和200%。
“辉煌代表过去,创新才有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2016年,我们将以“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进一步加固科技创新的基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公司将通过股份制改造,把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量化成一定的股份,增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调动企业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公司继续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我们将以“科技铸造精诚,创新成就未来”为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努力开创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目前,我公司正在筹划省前瞻性产品项目、省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星火项目的申报。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也将完成从传统的精细化工行业向生物制药和生物保健品(符合国家政策的新兽药产品和动物保健)行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园区的关怀下,我们公司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工作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也将会为阜宁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市深入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以来,端州区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端州的核心任务,抓住经济发展契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端州城区经济平稳增长,经济实力得到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增长12%;外贸净出口4.7387亿美元,增长6.3%。在发展现代城市经济过程中,端州区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一些做法。
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2012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0.5:42.6:56.9,服务业经济呈现存量优化、增量扩张、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增加值达到80.2亿元。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更加凸显,主要表现为金融、物流、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房地产、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层次进一步提高。
二是编制了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以项目驱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根据规划,端州区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件园、广东云服务产业园等项目为载体,出台实施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优惠措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全年累计签约、奠基动工、投产剪 1
彩项目45宗,投资总额达263亿元。
三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推动城区各专业镇转型升级。端州区设立了创新专项资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19个百分点。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升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24个,推动技改创新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全区技术创新专业镇覆盖率达50%。睦岗电子元器件专业镇、城东现代服务业专业镇和黄岗端砚专业镇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四是积极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从传统加工型向“专精特新”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托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全面建设省电子信息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是重点抓好服务工作,实行挂点联系企业服务制度,切实为企业经营发展排忧解难,化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优化和配置资源,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信贷融资发展。
以上经验同各位分享,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为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端州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日
第四篇: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增量型、吸纳式开放拉动,沿江开发强“极”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动之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09年全市GDP达到356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25.11%;实现财政总收入5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53.19%。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0.3个百分点。三是城乡一体进程加快。“十一五”以来城市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递增16.58%和14.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长期以来“苏中的苏北”迅速跻身苏中第一方阵。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定位上坚定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加快发展港口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产业,加快建设熔盛、神马等目标千百亿能级企业,不断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在快转型、快见效上狠下功夫,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
二、凸显产业特色,在更高平台上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九鼎风电、赛福特物联网等百亿级企业。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如皋港船货港一体化;打造集科研、培训、信息服务、餐饮物流的全国最大花木城;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提升发展长江生态、长寿文化、古城人文等特色旅游业;依托演艺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打造花卉盆景、外向果蔬等六大十亿元高效农业板块。改造提升液压机械、长寿食品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三、注重集聚集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加快。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引擎,放大一类口岸优势富集效应,大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始终把“三化”互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万顷良田”工程、农保区拆迁整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三化”互动并进之路;加快中心城区和如港新城CBD、RBD建设,强势推进小城镇能级提升。始终把特色园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打造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的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加快建设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始终把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推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和3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立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须警惕五大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业,除了利润率不高外(更多的是以量取胜),还对各种实体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及时做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此,在10年前的“十五”计划中,已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法。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10年过去了,转型升级未有实质性突破。因此,10年之后,“十二五”仍要补“十五”落下的课。但在补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厘清一些认识和行动误区。
一窝蜂的跟风唱高调
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但基于保增长的压力,我们要防止个别地方口号上的转型升级调门较高,实际行动却比较迟缓或找不着北。
一厢情愿的靠外资促转型
一说到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引进外资,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行业。实际情况是,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似乎更“科技”了,但我们自己还是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跨国公司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会在华布局一些研发机构,进行一些产品升级,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全部替代产业升级,无论生产服装玩具还是笔记本电脑,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掀起高科技的“盖头”,其效益增长方式都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外商看中的就是我们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和简单加工装配能力,我们不能将宏观的区域整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微观的企业升级。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和稀土行业“以资源换技术”的前车之鉴都表明——技术是换不来的。
一哄而上的追逐新兴产业
有些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传统产业等夕阳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初稿看,作为调结构的抓手,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动漫产业园、风能发电、物联网等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产业布局重复现象严重,内向性竞争态势明显。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同样是制作服装,欧洲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行业本质,减少前导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盈利能力甚至强于火爆的“苹果”。相反,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已经给现实敲了一记警钟,产业技术看似升级了,但日益膨胀的产能转瞬间就成为不良资产。所以说传统产业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新兴产业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
一刀切的三产超二产
三产超二产不是转型升级的唯一标准。在以第三产业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时候,在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领域,美国也都是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像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美国制造业在最疲软的时候也贡献了13%的GDP,超过零售业、金融业等,而中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也为13%。国家如此,城市同样如此。比如在长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从战略安排和选择上,就是上海。上海第三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如果认为长三角的每个城市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就不合理,那反而不合理了。长三角城市如果一味地只考虑以服务业占比衡量自己的转型升级程度,就是对上海的漠视。
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占了发展期间的60%以上。美国自1814-1980年约为17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110年,占64.7%;日本1868-1986年约为12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80年,占75%;台湾1950-1990年为4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5年,占62.5%;韩国1960-1990年为3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0年,占66.7%。如果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工业化进程,从现在开始转型升级,那么我们完成结构调整的时间大约需要10年,虽然随着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有所缩短,但绝不会是一年半载之功,那种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
面对上述误区,到底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呢?
笔者认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效益增长来源的“类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转行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未必转型,转了型未必转行,只有效益类型改变的转行才是转型。产业升级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产业结构升级。
第五篇:创新举措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举措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4月26日至27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深入贵阳市、黔南州重点磷化工企业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磷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参加调研。
如何加快推进磷化工产品创新、做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孙志刚此行调研的重点。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水溶肥、硝基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远销东北、两广等地,孙志刚勉励企业负责人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要求地方加强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提高全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到瓮福集团、开磷集团,在听取企业发展历史、矿产开采、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情况汇报后,孙志刚要求企业坚持做长“长板”、补齐“短板”,在做强做优磷复肥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走精细化工发展之路,加快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等产品研发生产,尽快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在瓮福集团生产总控制室和开磷矿山远程控制中心,孙志刚强调,要结合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依托“工业云”推进生产管理方式创新,找准生产、流通中的关键环节,切实降低成本。要加强大数据在企业新产品研发、目标市场分析等方面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孙志刚深入开磷集团马路坪矿井,实地考察磷矿开采工艺,详细了解装备运行、充填采矿技术等情况,对企业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全自动化开采给予充分肯定,叮嘱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来到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孙志刚对企业自主创新“煤焦掺烧”技术,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15万吨二甲醚装置,促进磷煤化工结合表示赞赏,他希望企业主动研究行业国际最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实际加快推广。
孙志刚十分关心磷化工产业绿色循环发展问题。近年来,开磷集团、贵州泰福石膏有限公司积极创新利用磷石膏废渣生产建筑装饰材料,取得明显成效。孙志刚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详细询问产品性能、市场销售等情况,鼓励企业负责人瞄准市场需求,丰富产品门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磷石膏“变废为宝”。来到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得知企业不但生产中实现了全程无废渣排放,还将硝酸磷肥、硝酸铵钙、硝铵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循环利用,孙志刚非常高兴,要求加快推进磷化工产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资源“吃干榨尽”。
每到一地,孙志刚都详细了解企业股权结构、经营管理等情况。他希望企业紧紧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每一类产品都单独成立公司,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充分调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对外合作、招商引资、市场开拓的积极性,集聚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把产品做专、做精、做强,推动整个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
孙志刚在调研中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每家企业都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的具体方案,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要积极研究制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裂变发展。
省政府秘书长唐德智,贵阳市、黔南州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责任编辑/韦佳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