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意会议3要3不要
创意会议3要3不要
3要
1要:会议之前一定要留出较为充分的个人发想时间。
自“头脑风暴法”传入国内后,许多广告公司喜欢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创意。——这种方式并非不好,但问题在于许多总监刚刚制定完策略方向就立马开展“头脑风暴”会议,俺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是太妥当。“头脑风暴法”发源于国外,国外教育方式和国内很不一致,国外的小孩(尤其是美国)从小就培养了主动提问、主动表现的习惯,所以他们使用“头脑风暴法”能积极发言,相互激烈碰撞。而我国从小就是被动式的教育,是级别高的人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加上传统思想崇尚内敛含蓄、谦虚避让,事不成熟不张扬,如果在创意发想初期就将创意人员集中起来“头脑风暴”的话,往往会没有什么效率。所以,一定要在策略制定后,在创意会议前,留一段时间给创意人员单独去发想。
2要:会议中要有一个好的会议主持者。
很多创意会议没有效率,一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二是缺乏一个好的会议主持者。一个好的会议主持者必须能够掌控全局、把握方向、善于调节气氛、启迪思维。一般来说,这个角色往往是由创作组长或者创意总监担任。掌控全局是指能充分了解每一个与会者的性格和实力,诱导他们畅所欲言。把握方向是指当会议的话题偏离中心议题太远,或者会议中途有其他事情干扰时能够将与会者的思维拉回中心议题。善于调节气氛是指当会议陷入沉闷时能适当地说点轻松的话题活跃气氛,或者在火药味较浓时缓和气氛,不使会议影响团结协作。启迪思维则是指善于从新的角度切入,开阔大家的创意思维,又或者是能提供参考案例给大家借鉴。
3要:会议后要有一份完善的会议记录。
每一次创意会议都是一次思想的交汇,都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有些点子可能对当前的项目没用,但说不定那一次在另一个项目上能发挥绝妙的作用。所以,每一次创意会议都需要有一分完善的会议记录,积累成公司的“点子库”,使以后的工作更为轻松。
由于网上看贴太累,所以俺每个帖子都尽量不写得太长。“3不要”下回再表吧。
创意会议3要3不要
3不要
1不要:不要在别人创意没说完之前就发表意见
这“1不要”不仅仅指不要在一个人创意没说完之前就发表意见,而是指要等到所有人都说完创意后再发表看法和评论。这既是一个保障创意会议顺利进行的规则,又是一个做人基本的礼仪。礼仪的部分俺不必说,就说为什么这样会保障创意会议顺利进行:前面说了,中国人一向是事不成熟不张扬。每个人都是对自己的N多的想法经过了一番淘汰后,拣一些自己认为还过得去的再说出来。如果被人中途打断(尤其是被自己的上级打断),不但会打击发言人的信心,而且会使一些没发言的创意人员不敢再说。更严重的是,很有可能他的思维就如此被限制住了,一门心思跟着评论走,越走越黑,最后毫无成果。
俺并非不要大家发表评论和看法,而是建议:最好是在大家都说完了创意后,“中场休息”十分钟,然后再一起来开“批斗大会”。这样,大家会更理性。(而且,这样还能促使大家用笔记住别人说过些什么,免得重复阐述浪费时间)
2不要:空口说白话。
以下行为都属于“空口说白话“之列,看看你有没有犯:1)开会时不把别人的的想法记下来,只记总监指示和客户要求;2)开创作会议不把自己的想法归纳写在会议室的黑板上,或者根本就没有小黑板;3)想要发言前自己没理清逻辑;4)想到了画面表现却没有相应的草图或者例子。
至于这几条为什么不要犯,相信俺不用说太多。
3不要:总监(或创作组长)尽量不要“一言堂”
这个很好理解。但俺要补充一点的就是:这句话中“尽量”的意思就是在任务非常紧迫,没有时间解释说明的情况下,总监或创意组长还是可以“一票否决”的,但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能不用就不用。实际上,向创意人员解释、评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培训的过程。只有创意人员充分理解了你的思路,以后的工作才会开展得更顺利。但这往往就意味着总监或者创意组长要承担更多的策略上方向上的责任。
作为创意人员,也要有接受打击、批评甚至嘲笑、挖苦的勇气和气量,这样才能“百炼成钢”。
以上几点,都是个人经验所得。并非金科玉律,也不能说保证创意成功,但至少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家就作为一个参考吧。
第二篇:要不要扶老人
社会道德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其实将该指南归因于扶老人反被诬告事件,只是个不太美丽的误会。因为该指南指导的是正确救助跌倒老人的医学急救技术,而非如何防止救助老人却被诬告为肇事者。而正是因为老人身体情况的特殊性,对老人跌倒时的救助方法就尤为重要,一旦方法不当很可能救人变伤人,好事变坏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扶老人技术指南为救人者提供技术指导确实有其必要性。“要不要扶老人”是个道德问题、法律问题,但“怎么去扶老人”却是个技术问题。卫生部的“跌倒指南”起码默认了一个前提 就是“你要去扶老人”,然后才教你如何做到更科学、更合理,免得好心办坏事。有人说,卫生部这个“指南”提出了一个“很坏”的原则,就是“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这是给不扶老人者提供冠冕堂皇的“特许借口”。对这样简单明了的技术指南如此吹毛求疵、故意歪曲,让笔者怀疑其理解水平、助人诚意。这样的指责对卫生部来说其实并无道理,卫生部从自身职责和专业的角度,对老人跌倒后的救助发布专门的干预技术指南,无论如何也应该是尽职尽责的表现 至少,对于频繁发生的老人跌倒事件,卫生部没有坐视不管而是积极介入,应该得到舆论的肯定,而不是冷嘲热讽。网友应该追问的是司法部门,是否也该像卫生部门学习学习,通过发布对相关案件的判决阐释以及相关司法指南的方式来进行普法教育,从司法层面托起社会的道德底线。事实告诉我们,如何扶起跌倒老人,不仅医疗视角上要防止不帮倒忙,法律视角上更需规避惹祸上身。倘若司法部门也能仿效卫生部门,给扶起跌倒老人开出一个干预司法技术指南,告诉人们该怎样做才能既做了好事又不至于惹麻烦,惹祸的担忧和冷漠的借口就将不复存在。对于少数那些确属“为老不尊”的人来说,这事实上也是一个有力的警告:扶起跌倒老人的干预技术传授越多,敲诈诬赖的成功可能性就越小,而且还要因此承担法律的责任和名誉的损失。
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无人愿扶,绝不只是一个纯粹的道德滑坡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以积极的作为来充分遏制社会道德的滑坡。
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则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放在社会道德层面上,即扬善与惩恶,缺一不可。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以便让更多的人传承与发扬,反之,对各种形式的“恶”自然也不能仅仅谴责了事,在“扬善”的同时必须“惩恶”,惟有如此,“善”才能越来越多,“恶”才会越来越少。在各种老人跌倒的事件中,虽然不排除个别老人年老眼花,无法准确辨认出肇事者,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存在想找个人负责的心态,这才导致“好人反遭讹”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于这样的老人,我们不能以怜悯、同情心放之任之,因为无论在法律面前还是道德层面都应该人人平等,只有“恶”得到惩处,“善”才能发扬光大。
从这个角度说,治疗“扶老恐惧症”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对扶老人的行为需要大力提倡,一方面对扶老人反被诬陷的现象必须严惩。遗憾的是,在各种铺天盖地的“扶老”事件中,似乎还没有任何一起“恶”受到惩处。所以,“扬善”与“惩恶”需并驾齐驱,这需要政府、司法、行政等方面形成合力,社会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首先当然是司法部门,因为一系列“彭宇案”,都与未能说服公众的司法判决有关。面对种种指责和怨愤,司法部门应该站出来进行解释,消除舆论的误读和公众的误解,而不能任由那种“以后绝不再扶老人”的负面情绪蔓延。
然后是宣传教育部门,面对公众“不敢再扶老人”的情绪,应有正确的引导。比如告诉公众,无论如何“救助摔倒的老人”都是应该的,即使判决不公,那也只是小概率事件。真正的道德信仰者,扶老人是良心促使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会为别人设置什么义务。
第三篇:高中生要不要上大学
针对许多高中生学习迷茫的情况,以下由问答的方式解决一些大家普遍想知道的问题。
1.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的?
答:一名老员工语气深长地说:“现代社会知识水平太低就是被人看不起!这么些年的工作深有体会,特别是自从公司来了大学生以后,老板对他们张口就是大学生,大学生,大学生的,对他们是百依百顺,对我们是爱理不理的。真的很郁闷!老板为什么要两眼看人?这样做让人觉得心里很不舒服的。”
2.为什么许多人不去读大学呢?
答:北京大学教授:“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准青年的孩子(高中毕业就不能称为青少年了)不明白自己读书的意义。这需要他们自己多思考,想想为什么要读书?第一,可能是气质问题,不知道读书在社会上有没有用;第四,学习有压力,开头难的道理,克服短期的诱惑,相信来北大都不是问题。”
3.大学里到底在学些什么?
答:A.本科学霸:“除了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外,人的沟通能力,进学生会或者社团,B.高中老师:习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职场高手:年了,我通过各种渠道、弱弱的我失败后常常是一个人暗自哭泣)
4.大学上课是怎么样的?
答:A.首先,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一般都是几个不同专业的人坐在一起上课,你的旁边很没人约束你,大学是
B.但是有些学生非常自觉,认真上课学习的占多数,所不会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过得很充实。
5.高中阶段怎么才能树立好自己的价值观?要有怎样的人生目标?
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拿什么来拼?是每一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大学生要不要舍己救人
大学生要不要舍己救人
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物流管理班吕丽丽201051980
反方:大学生不要“舍己”救人
正文:
大学生不要舍己救人。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栋梁,若非要一命抵一命去就人的话值得吗,若你救活她人的几率只有60%却要100%的付出大学生的生命,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值得么。如果非要一命救一命的话没有意义难道大学生的命不值钱?救人救人什么是救人?在保证自己能救自己的情况下能救人才算是成功的如果你能舍弃生命去救人的话不如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世界上有多少小孩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怎么不帮助他们呢?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啊怎么不去努力干一个大事业然后帮助他们所以一命换一命的做法不值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的命是父母给的,哪个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出事!父母为了你受了这么多苦,操劳了这么多年,盼的就是你能平平安安的生活,生命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也是你的父母的,如若你就这样走了,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他们要怎样的生活,要怎样面对没有你的生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难道你想让你的父母也尝试一下么。
大家都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产生的贡献,培养一个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投入,还有国家的巨大投入,若干年的教育投入就这么打水漂了,这怎么能说是值得?请看那些提倡大学生舍己救人的是怎么说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学生救小学生,老人救大学生,他们用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链条,仿佛是生命的接力.然而他们不会说小学生牺牲救大学生,大学生牺牲救老人.所以无论何种大义都是要讲条件的.如果这种牺牲有利于社会,国家,就应该提倡,否则是没有提倡的价值的.大学生救人当然不会有时间仔细来思考是这个人的生命价值大还是自己的大,那么他就不应该付出生命的代价.说个案例:这两天沸沸扬扬的湖北三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今天早上在中央台新闻频道里看到了事件全过程。主持人哀痛的说:大学生们舍己救人的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
是的,三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谁不为之惋惜,他们的精神也确实是可嘉的,但我认为这样的舍己救人略显鲁莽。
当孩子们一发现落水的少年,就有水性较好徐彬程同学跳下何去,救起了一名少年,并把他送到临近的渔船上。这是精神可嘉的义举,因为他自己是熟悉水性的,并且他很理性的选择了救援路线。而后同学们看见还有一名儿童在水里,便想出了搭人梯的办法,可人梯中却有许多完全不会水的同学。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的爱心,助人的行动,还有集体精神都是值得颂扬的,但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却让人伤心。也许直到人梯断裂,许多同学落入水中,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能力。
好在随后赶来的冬泳队员,年过半百的三位冬泳队员,与之前的大学生一样奋不顾身下水救人,这个时间的老人们已经是游完一个来回准备回家。他们在体力尚可支持的情况下,奋力的救回了六名大学生。他们也努力寻找失踪的三名同学,但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选择了上岸。岸上的同学们央求他们再下水救人,他们只能遗憾拒绝。这不是见死不救,而是力不从心!
在事件的背后,在大家一片呼声值得学习的背后,诚然,社会对前几位舍身救人的大学生评价很高,那是因为在目前的社会背景这种评价更有意义, 现在世风日下,人情冷漠。在这个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后,雷锋精神也被很多人认为有点“傻”。也曾有人这样预言或担忧:“90后”是“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甚至是“崩溃的一代”,所以出现的英雄大学生们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应该是为人们的良知敲了一记警钟,而不是在于所救的人,人们甚至连救了些什么人都忽略了,但是,三个大学生换两个落水者,军医大学生就换掏粪老人,会算术的人就知道是一笔亏本生意,如果不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如果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去舍己救人,这难道会是国家的幸事吗?不,国家的繁荣还是要靠科技,军事,和那些数字的,精神如果不能转化成物质动力,那它就不能意味什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人才,也在尽力保护人才国家每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不是少数,作为未来的主人,我们更要理性的面对“舍己”救人,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而辜负了国家对我们的培养,父母对我们的期待。
我认为,就落水救援这一行为,不会水或水性不好,甚至一些特定情况下水性不错但体力不好的人都不应该去救援。舆论不应该一味的提倡“舍己”救人,更不应该一味指责“见死不救”。在生命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贵贱之分,当然也就不存在划不划算之论。但是,他们的献身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吗?他们对危机有应有的预见性吗?如果说现场没有冬泳的三位老人,那逝去的生命将是九个,甚至更多。如果老人们同样一门心思“舍己救人”,那可以肯定他们的性命也将不保,甚至会牵扯进来更多的舍己救人者牺牲。舍己的关键在于量力而为!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待的“舍己”救人,首先要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救人,若你没有救人的能力盲目的救人,不但没有将人救起反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反而是忙中添乱,得不偿失。其次,我们要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实施救援工作,而不是在“舍己”救人的思潮下,盲目的,跟风的去没有意义的牺牲自己。
试问‘如果是你们是那个大学生你们会义无反顾的跳下去?’如果有人说是的话那肯定是假的,因为等到了你真的遇到了才能做出你真实的反应,而且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所以说大学生舍己救人,一命换一命的做法是不值得的。
第五篇:大学要不要入党
大学要不要入党
这个党,当然是中国共产党。
放在从前,我会很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不入党。
但现在,我想通了,既然我生活在这个一党执政的国家里,要想更顺畅地干每一件事,就只能加入这个庞大的政党组织。连我那个极端反革命的爸爸都极力让我在大学的时候入党,那么,我又有什么选择呢?没有了。
况且,我已经做了近六年的共青团员了,团费也交了六年了,要是不入党,不深入地发展下去,至少是对不起六年的团费的。对不对!
现在,亲爱的同学们选择了我,让我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近党的机会,我又怎么可以浪费呢!浪费了,至少是对不起这将近一年来的友情的。对不对!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决定,参加党对我的培训与考试,争取早日加入这个伟大的组织!
但是,党的考验在我即将准备入党的时候就来临了。团支书昨天通知说,每位被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写三篇“思想报告”,每篇1000字,明天就交!晴天霹雳啊!因为它直接让我在到底要不要入党这个问题上再次动摇了!团支书说,这三份“思想报告”没有主题,但必须要有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用他的原话就是“越积极越好”。好的,这个没问题的,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哪篇见日的文章消极过啦~人民教师培养的就是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而我,就是那群又乖又听话的好学生之一!我骄傲!
可悲的是,没有主题……虽然我的文学素养还是不算很低的,但要是让我写3000个字来歌颂国家歌颂中国共产党,我还是能力有限的!特别是看了多年韩寒的博客之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一开始,就在我最热爱的文字上面考验了我。可见,我们亲爱的党需要的是在文学上稍微有的造诣的成员,并且,这些成员必须具备歌颂祖国大好形势赞扬祖国英明政策的能力。我相信,我是可以的。起码,在网络的培养下,我是能够胜任的!
当然,以上种种遐想,均是基于本人的幻想,因为很有可能,在我努力了n久之后,党会很淡定地告诉我说,对不起,你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本文浏览者还查看了入党动机栏目文章
您还可以点击查阅其他更多党团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