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创建“两型”工作座谈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进一步推动“同创共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对于我市创建工作深入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创建工作中付出劳动、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继续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001年6月,市委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将创建学习型城市作为新世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战略。六年来,全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突出创新发展的主题,倡导新的学习理念,创新学习载体,健全学习机制,分两个阶段持续推动创建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经过广泛发动、形成氛围、规范提高,到2005年底,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的总体创建目标,全市上下初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各类学习型组织,初步构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2005年12月,市委根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需求,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两型”同创共建的新思路,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微观基础,努力实现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型组织的有机统一,赋予了创建工作更深、更广的创新内涵,进一步拓宽了创建工作思路,深化了创建工作实践,健全了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丰富了创建工作的理论成果,全市创建工作富有活力,保持了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年来,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全市基本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知识改变命运、学习促进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与自觉追求;市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人才成长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安定和谐,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城市精神的先进典型。全市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重要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新精神,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市各级各类组织的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的学习力和综合创新力明显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进一步雄厚,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建和谐**的伟大实践;推动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城市活力明显提升,促进了城市的文明建设,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实践证明,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城市间激烈竞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我市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的特有品牌,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意愿,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创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我们还应当看到,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的系统工程,推进学习型和创新型“同创共建”,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创建工作面临着新要求、新情况、新挑战,需要很好的研究。因而,我们要认真总结 “两型”同创共建的成果、做法、经验,对照先进,寻找差距。要坚定信心,常抓不懈,整体推进,奋力探索,以创新的思维、先进的理念,推动我市创建工作深入发展。
二、突出主题,注重实效,推动创建工作创新发展
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是今年全市创建工作的主题。我们要在以往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实现创建工作实践与理论的新突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一,要着力增强各级各类组织的创新能力
今年,我们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把提升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学习型组织创建的主线,深化“两型”同创共建,使 “学习——创新——发展”成为我市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最本质特征,推动全面创新。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良好的软环境。为此,要把提高机关及其人员的综合创新能力、推进机关职能转换和服务创新贯穿于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的全过程。要重点围绕优化政务、市场和法治环境来进一步强化机关服务理念,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能,全面开展零距离服务和“最佳服务品牌,最佳服务成果”评选活动,促进各级各类机关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规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方式,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体,要通过深化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吸纳创新要素、创新成果的主动性,引导企业自觉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要以深入开展“创争”活动为主要抓手,积极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章立制,为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奠定组织结构基础,确立良性的运行机制。要
注重探索加强职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广泛开展职工科技革新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展示、小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岗位创新活动,实施百万职工技能提高工程,推进万名技师育高徒活动,选拔一批创新状元、技术能手或业余尖子,推行“首席员工制”、专家型技能人才等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工培训体系,基本形成职工素质工程推进体系,引导广大员工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员工。
社区和家庭是城市的细胞,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和谐**,需要继续深化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要注重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学习,着力提升社区内组织及其成员、不同类型家庭及其成员的综合创新素质和能力,引导市民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提升创新素质及其能力作为价值取向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要积极开展现代文明规范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修养,倡导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与和睦的家庭生活。要坚持共建共享、共享共建的原则,让创建的成果惠及百姓,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市涉农区域广,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和谐**,需要城乡联动,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深化学习型村镇创建要和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加大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科技结对的力度,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强农民就业、创业和致富的本领,努力使创建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增强各级各类组织的创新能力,也是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相互联系、同创共建的系统工程,在深化创建的实践中,我们应注意把六大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相融合,走出由分转合的新路子,形成整体推进、融合互补的态势。
第二,要扎实推进创新教育与培训工作
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和谐**,关键在市民的高素质。为此,要狠抓创新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市民的素质。
一是加强科普教育,培育市民的科学精神,提升市民的科学素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创新型城市是科学精神蔚然成风、市民科学素质较高的城市。为此,我们要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导向,健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让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走向基层、走向群众,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个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强调的是,要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真正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二是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努力形成各类教育资源相互衔接、相互开放的教育培训体系。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构建以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居民小区办学点为基本架构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加快村镇成教培训体系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开发学习项目,加快引进社会培训的品牌项目,做大做强一批品牌职业培训院校和企业培训基地,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进一步提升社会培训的档次和质量。要突破“学分互认”等瓶颈,创新终身教育的制度建设,逐步做到学分互认,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探索建立全市“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成人高校、社区学院试行“无障碍入学”,让具有高中阶段毕业学历的人免试入学。
三是大力实施高素质人才培育工程。要建立健全“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支撑”、有利于总量稳步增长、层次显著提升、布局更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重视“领军人物”的培训,抓好“金蓝领人才”的培训。进一步健全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社会培训机构参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要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一大批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要通过上述努力,不断提高全市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比例。
第三,要广泛开展岗位创新活动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市各个岗位都有创新的任务。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创新活动,把创新活动与岗位实践有机融合,引导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各个岗位的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中来。开展岗位创新活动,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创新性原则。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趋于多样化,因而,在活动载体设计上,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设计并推出贴近实际、别开生面的活动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职工增强岗位技能、提高创新素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注重搭建团队岗位创新资源交流共享的新平台,倡导以课题、项目、任务等为纽带,促进团队创新力的提升和团队岗位创新愿景的实现。
二是实效性原则。实效,就是要有针对性,要管用。在活动内容安排上,要贴近实际,讲求实效,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安排好创新活动内容,干什么琢磨什么,努力实现工作创新化、创新工作化。
三是简便易行原则。设计活动载体,创新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搞得很复杂,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职工群体文化程度的差异,坚持简便易行、喜闻乐见,便于广大职工理解与参与,确保岗位创新活动的群众性。
第四,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和谐**构建离不开创新型文化。创新型文化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崇尚创新、奋力攀登、敢冒风险、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精神,它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眼界、气魄,它是通过制度、规范体现出来的激励创新的社会人文环境,它是城市创新与和谐的基础与前提。因而,深化创建工作,要注意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和谐**构建提供创新型文化的土壤。
一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勇于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形成向创新要发展资源,向创新要发展空间,向创新要发展动力的社会风气。要帮助人们解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方面的差距,积极营造“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诚信合作、崇尚竞争,敬业务实、追求卓越”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帮助人们从根本上摒弃不敢冒险的求稳意识、不前不后的中庸意识、唯我独尊的自大意识和不愿努力的懒惰意识,让对外开放的思维取代自我封闭的思维,让创新超前的思维取代教条盲目的思维,让锐意进取的思维取代安于现状的思维,让自强不息的思维取代等靠要的思维。要把创新精神内化为我们这个城市的精、气、神,使创新之风从制度层面不断演化到习俗层面,制度化、普及化、社会化。
二是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精心设计学习型城市的标志性项目,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群众性学习品牌,充分调动起社会各个层面群体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这几年,为了推动市民学外语,我们在全市建立了外语角,搞得不错。还有**讲坛,以及各个部门开设的讲坛,群众喜闻乐见,这都是有**特色的品牌,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当然,我们也要完善和提高,更要推陈出新,不断为市民送上精彩纷呈、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
三是要大力实施激励创新的政策,形成相应的机制,以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主动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是以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为抓手,建设有利于创新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屯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体系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各种组织文化的主旋律。
五是要及时发现总结深化创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广泛宣传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营造“谁创新谁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要注意挖掘总结基层的典型经验,以典型来推动创建工作。这几年,我们在创建工作中抓了不少典型,这些典型又推动了我们的创建工作。如,王亮同志现在成了全国典型,确实对我们的企业、职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一定要把典型抓好,努力营造“两型”同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
加强领导是创建工作不断深入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推进创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一是健全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实行目标管理,把创建工作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活动结合起来,定期考核评比。需要强调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创建工作的责任,以身作则,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要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二是加强统筹管理。创建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应有职能,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开展活动。要加强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做好督促考核评估。要根据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适时调整考核评价内容,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考核评估要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具体指导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深化创建的持续推动力。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两型” 同创共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准确把握在各种行业、各类组织中开展创建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加大创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推进力度,不断拓展创建的覆盖面。
三是加强学习型城市创建的理论研究与交流。要积极研究国内外创建学习型城市及组织的最新动向与相关理论,加强与兄弟城市、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合作与交流。要在总结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组织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四是加强队伍培训。要加强对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牵头部门、创建实施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考察,交流推广经验,完善推进机制,规范提升学习型组织、创建载体的建设水平,提高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创建工作常创常新。
同志们,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关乎城市发展的长远大计,推进学习型和创新型“同创共建”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不懈努力,把这项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好,为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建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坤同志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5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市老促会召开全市老促会工作座谈会,传达贯彻省老促会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省扶贫基金会三届五次理事会精神,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交流老区建设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参加会议的各位老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参加老促会工作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老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老区人民曾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和关怀老区人民和老区建设。早在解放初期,毛主席、周总理就告诫我们,饮水思源,不忘老根据地。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要先富帮后富,支持老区发展。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胡锦涛总书记一上任,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赶赴革命圣地西柏坡看望老区人民。今年大年三十上午,他又冒雨专程前往福建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古田镇,看望老区人民,同老区人民围座在一起促膝交谈。他饱含深情地说:“回想当年,你们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干革命,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绩。”胡书记还说:“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老区又快又好发展。”
中国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十堰老区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施洋、何恐、何世昌、杨献珍等一大批郧阳仁人志士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十堰开展早期革命斗争的先驱和奠基人。1931年,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到达郧阳,创建了均房苏区和郧西苏区。1946年,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率中原军区突围部队进入郧阳,建立鄂西北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十堰老区人民英勇顽强,奋力抗敌,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中原突围部队转移,支援襄樊和淮海战役,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从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均县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到1949年5月郧阳全境解放,牺牲在十堰这块“红土地”上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达16万人之多。革命先烈英勇献身,长眠于郧山汉水之滨。按照国务院关于革命老区的划分标准,我市有老区乡镇78个、总人口158.7万人,分别占全市乡镇和农业总人口的67%和63%。其中,省定重点扶持老区乡镇24个、人口49.2万人,占全市乡镇和农业总人口的21%和19%。郧县南化塘镇、房县青峰镇、郧西县湖北口乡还被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27个老区乡镇。
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是我们做好老区工作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部分老区人民的生活仍然困难。他们“收入靠种粮,住的土坯房,小病拖大病扛,供不起子女上学堂。”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改变老区贫困落后面貌,就难以告慰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革命英烈;就难以告慰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老区人民更多的关心和回报,让老区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老区发展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深刻认识加快老区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十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老区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二、努力开创十堰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新局面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十堰老区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老区贫困面貌大为改观。2009年,老区乡镇实现财政收入10.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8元,人平粮食360公斤,贫困人口下降到46.1万人,人平高效经济园林增加到0.81亩。正常年景下,老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看到目前全市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是成绩很大,任务很重,困难很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新局面。一是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实施后的状况要有新认识。国家实施整村推进的参与式扶贫方式,帮助贫困村脱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一些贫困村在实施整村推进后,经济并没有实现持续发展,并没有把贫困村带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环境;自我发展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提高;失去国家扶持后,经济发展的后劲仍然不足,地区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二是思路要清。要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要针对贫困老区、贫困村生产分散,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大力组织规模化生产,因地制宜开发优势产业,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和贫困村的组织化程度;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影响民生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坚持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并重,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条件。三是办法要实。各位会长阅历丰富,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老促会工作而言,首先还要在“促”字上做文章,通过对老区乡镇、贫困村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老区建设;二是在“帮”字上下功夫,发挥自身优势,经常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各界联系,组织动员他们用政策、资金及优势资源与贫困村和老区乡镇开展帮建活动;三是要在抓落实上见成效。各县市老促会每年要对中央和省委老区政策的落实、老区资金的使用、思源回报工程、社会帮扶情况进行调查,促进政策的落实和老区重点问题的解决。总之,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把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当前,十堰正面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银沪高速公路和襄渝铁路二线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和有利条件,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把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十堰的重要着力点,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臵,拓宽思路,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开创十堰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新局面。
三、进一步发挥老促会作用 十堰是一块殷红的土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形成了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依靠群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十堰“老区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把“老区精神”作为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强大动力。
老促会作为社团组织,是党委政府联系老区人民的纽带和桥梁,是弘扬光大“老区精神”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渠道,是老区建设的重要参谋和咨询机构。在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中,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发挥传统教育作用。参加老促会的同志对老区人民感情深厚,知恩图报,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和优势,教育后人,感动社会,激发全社会扶贫济困的热情和责任感。二是发挥参谋指导作用。老同志们有着长期的工作积累,经验丰富。要通过调查研究,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建议,指导工作。三是发挥凝聚整合作用。老同志们在过去的长期工作中,有着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募集扶贫基金,引进项目、人才和技术,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社会扶贫的力度。四是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各位会长,特别是已经退下来的老领导们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人格魅力。要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以促进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实践证明,我市老区建设离不开老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老促会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省委、市委对老促会工作历来是比较重视的。去年3月省委书记罗清泉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老促会工作汇报,决定将全省重点老区乡镇的扶持资金由每个乡镇每年10万元增加到30万元,财政扶持老区建设资金在原来基础上,每年递增1000万元。去年8月,十堰市委在听取扶贫开发和老促会工作汇报后,除对市老促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外,还决定将市财政扶贫垫底资金增加到100万元,市老促会工作经费由原来5万元增加到10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可以说省、市委已为我们各县市做出了榜样。
到十堰工作后,听市老促会同志介绍,过去曾对各县市党委、政府支持重视老促会工作提出过“三有”的要求。今年,我想对落实“三有”要求和加强老区建设提出几点具体目标和要求。一是有环境办事。要为老促会工作创造良好的办事环境,明确由分管农业的领导分管老促会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有实力办事。各理事单位和有关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帮助,对老促会争取政策、兴办项目、募集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老领导提出的建议,要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尽力落实。三是有条件办事。各级各部门要为老促会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各县市要为老促会解决财政扶贫垫底资金20万元以上,为老促会解决工作经费3-5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四是要落实各项政策,对老区建设资金、重点老区乡镇扶持资金、“思源回报工程”资金和扶持老区项目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移项或调作他用。五是各级各部门要支持老区建设。相关的项目资金、政策要向老区贫困村倾斜,扶贫帮建工作队要坚持老区优先的原则,各县市四大家领导要带头帮扶一个老区重点村,每年帮助解决一至两个突出问题。
同志们,老促会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扶贫济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好形式,也是协助政府搞好扶贫开发、推动老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工作,开拓进取,为推动我市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促进十堰振兴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掌握了解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情况,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切实补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弱项,不断推动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成绩。
近年来,我县不断探索创新,从组织领导、组织构架、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共驻共建、基础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推动基层党建与城市建设发展双融合、双促进。一是深化机制促融合。立足促进联动高效、条块结合紧密,健全责任落实、融合推进机制,完善挂钩联系制度,每个社区安排xx名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选派xx名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兼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挂钩领导、联建单位每年至少为社区落实xx元经费,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二是深化保障强信心。立足人力财力支持、更好服务群众,构建重心下移、支持基层的运行机制。社区主干平均每月基本报酬提高至xx元,其他两委成员至xx元,招聘xx名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为社区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县财政下拨社区各类办公经费提高至每年xx元。致力解决社区活动场所问题,为xx个活动场所每个社区安排补助xx元,每建立一个红色驿站奖补xx元。三是深化党建补短板。着力加强优化各类基层党组织设置,织密基层组织之网,强化党组织功能。社区两委成员xx人中,大专以上学历xx人,占比xx%,其余均达到中专以上学历,xx个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全部建立
“一站式”党员便民服务中心,推行“网格化”、“智慧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县级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构建社区党组织与流入城区党员共建共管的桥梁。
二、坚持问题导向,正视短板弱项。
当前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层,不断提升党领导城市工作水平。但是也存在一系的问题。一是工作任务繁重。虽然街道作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但承担着与乡镇同等的工作任务,街道、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过于繁重,社区职责任务也不少,每个社区在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着县直有关部门下达的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困难认定、城市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等近多项任务。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街道、社区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街道、社区基层工作力量跟不上形势变化,无法满足工作要求。不少街道干部反映“体制内的配不齐,体制外的没人干”。街道在许多工作的人员分配上显得“捉襟见肘”,干部兼职多、任务重,有的街道在编人员不够用,不得不使用临聘人员“顶岗”。三是共建机制不健全。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整体推进,统筹协调,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但是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团体、各类自治组织等在街道社区集聚,虽有关联,却大多
“各自为政”,街道、社区党组织缺乏有力抓手,对辖区内各类党组织无法真正做到统筹协调。部分在职党员忙于本职工作,缺乏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进社区存在“走过场”的形式化现象。四是工作开展不均衡。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注重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督查通报等制度,倒逼责任落实,推动资源下沉。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就党建抓党建,将党建和经济、民生工作割裂开来;有的抓党建工作“上热下冷”,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抓党建以活动、形式替代,以点带面,应付了事;有的认为党建工作难,不去探索研究,导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五是基础保障不充分。近几年来,我县在不断提高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报酬待遇,逐步推进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但社区基础保障方面还不够充分,一定程度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服务水平,仍然存在党群活动场所设施不完备、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三、压紧压实责任,狠抓工作重点。
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将以加强城市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加快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在街道赋权减负、增强基层组织功能、深化共驻共建机制、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一要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要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一是聚焦街道定位标。聚焦街道核心职责,做好
“加减法”,推动街道履职重心从抓招商、抓项目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转变,着力构建事权明晰、重点突出的城市街道职责配置体系。按照贴近基层、就近管理、服务便捷的原则,突出新时期街道职责“四个重点”,即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推进街道“赋权减负”让街道有更多“话语权”。二是聚焦事项准入。着眼于为街道履职尽责提供制度依据,避免县级职能部门对街道“层层加码”、“条条干预”,根据街道职责定位,进一步细化街道具体职责权限,制定街道行政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同时,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凡没有列入社区准入事项的工作,社区一律不作为责任主体。让街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是聚焦机构设置规范化。要着眼于解决基层人员队伍众多、身份复杂、管理多头、政出多门、忙闲不均、统筹不佳等问题,整合街道辖区内派出(驻)机构人员、协管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等各方面资源力量,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筹调配,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综合管理效能。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上发力,注重把党建工作能力强、城市治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有街道或社区工作经历的干部选拔进班子,注重提拔重用优秀的街道党工委书记。四是聚焦行政执法。在街道设置城市治理联动工作日常管理机构,按照“县属、街管、街用”的改革思路,积极探索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县级行政执法力量向街道下沉,强化街道统筹协调作用。五是聚焦督查考核。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街道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专门设置针对街道的考评指标,适当降低经济工作指标权重,重点考核其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方面的举措与成效,有效发挥考核评价对工作的引导作用。
二要提升基层党建推动力。进一步强化相融共生、共享共赢的理念,坚持以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推动街道社区党建与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发展。一是注重互融互动。建立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可量化、可考评、可问责的指标体系以及调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等制度;实行党建工作“三张清单”、目标管理、工作例会、常态化督查等制度,铸牢“明、查、评、问”责任落实链条,推动上下齐抓共管。二是注重建互联互通。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采取“1+N”模式,吸收驻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对驻有企业的社区,采取“社企联建”模式,吸收驻区企业党组织,组建社企联合“大党委”;对城郊型社区,采取“社村联建”模式,吸收临近村党组织,组建社村联合“大党委”。三是注重互帮互助。进一步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工作机制,在规范运行、发挥作用等方面下功夫,推动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共建内容和相应职能,列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建立双向承诺、双向领办、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联系、双向评议、双向约束等共建机制,坚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相互支持帮助,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共建共享的党建格局。同时,将参与共建情况作为驻区单位绩效、文明创建、综治平安考评重要内容,作为非公企业评选表彰、评价定级的重要依据。
三要提升基层党建内动力。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一是探索智能化模式。以“大数据”为创新引擎,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以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完善数据接口和共享方式,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方面,对居民涉及计生、医保、社保、综治等基础信息进行采集,保证每家每户信息采集的完整,对流动人口、回归人员等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做到重点户、特殊人群一目了然,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数据资源的交流,通过平台对社会治理相关领域数据进行归类、挖掘及关联分析,强化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数据支撑,构建起智能防控、综合治理的公共服务管理体系。二是探索亲情化模式。强化道德教育,制定居民《社区邻里公约》,建立社区公共精神,规范居民日常行为,和睦邻里关系。打造道德讲堂、读书分享会等平台,组织好家风家庭、好人榜等评选活动,树立社区良好道德风尚,促进居民道德素质提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着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中,营造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社区治理“齐参与”。三是推行网格化模式。适应城市网格化治理趋势,按照“城市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组织力量就发挥到哪里”的要求,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考虑地域分布、党组织和党员规模、驻区单位数量及城市管理网格等因素,调整优化网格设置。以社区为单位,以楼宇、路段、小区为标准,划分网格,全面激活城市的“神经末梢”。在网格党支部建立“党员帮办”,推行“格中有我、党员帮办”模式,在楼院党小组建立“党员集结号”“党员互助站”,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通过点上探索面上推开,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四要提升基层党建聚合力。着眼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进一步健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互助志愿服务和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一是推行多元共治机制。深化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健全街道社区群团组织,选优配强群团组织班子;街道社区党组织给群团组织定职责、派任务、提要求,使他们成为党组织“得力助手”和“左膀右臂”。探索小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三方进入、交叉任职”,强化党对各类组织的领导。推行“1+1+N”(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员为骨干,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驻区单位等多元群体为支撑)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模式,把党建资源下沉到网格一线,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二是推行多种形式机制。创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机制,在社区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干部接单、组织考单“四单式”服务,扶持居民创业创新、介绍就业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统筹设计生活照料、家庭保洁、法律援助、文体娱乐、生活救助、矛盾调处等服务项目;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购买服务等办法,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三是推行多方共赢机制。深化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创设党员先锋岗、示范窗口、“承诺、践诺、评诺”等载体,把各级便民服务平台建成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坚持信息共享,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情况通报制度,实现各部门、各单位、各党组织信息公开共享、实时获取。坚持阵地共享,把街道社区活动阵地纳入城市公共配套建设规划,在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工业园区等设立党群活动中心,推动驻区单位场所阵地向辖区党员群众开放。坚持文化共享,通过互邀参加文化活动、举办主题文化讲座、拍摄红色教育主题微电影,以及设置“开放日”“体验日”等办法,推动社区和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文化交融互促。
五要提升基层党建战斗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必须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阵地、经费等方面保障力度,以改进、完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强化人才队伍保障。社区工作者身处一线,面对群众各种大事小情,工作辛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对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至关重要。要完善选人机制,抓好“入口”问题。明确资格条件,规范选聘程序,确保所选人员政治合格、能力过硬、群众公认。要完善职业化薪酬体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社区工作者人均补贴标准,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年限、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等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给予职业津贴。按规定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使社区工作者更有尊严感、体面感、获得感、成就感。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县(市、区)事业干部队伍管理,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择优选拔街道领导的力度,畅通晋升渠道。同时,探索从培育发展党员、推荐担任党代表、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方面给予社区干部一定倾斜,让他们工作更有底气、更加舒心、更好作为。二是强化服务阵地保障。全力推进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整合党建、服务、治理等多种功能,更多的实现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双集成。同时要加强小区、商圈等红色驿站建设,确保到2022年每个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面积普遍要达xx平方米以上,每个社区至少建成xx个
“红色驿站”,把党的工作延伸至城市最基层。三是强化工作经费保障。着力建立健全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和增长机制,统筹整合上级部门给予社区的政策、资金、资源、项目,切实解决好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党建经费等问题,让社区党组织更有力量和能力服务好居民群众。四是强化制度保障。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委书记述职评议、绩效考评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各项任务落实。梳理制定“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经常性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抓好城市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第四篇:在市关工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市关工委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市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几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他们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培养“四有”新人,做了大量工作。而且这些老同志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服务,不讲报酬;只讲工作,不讲名利。体现了共产
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肯定,值得赞扬,值得学习。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认识要进一步提高。
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下一代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需要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关心下一代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也是各级党组织永恒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四有”公民。因此,关心下一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从政治的高度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正是在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关工委认真履行“指导、推动、协调、配合”这个职能,才使这项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如在2001年全省中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中,池州代表队荣登全省榜首。特别要提出的是,贵池区委、区政府在人力和财力上,对区关工委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工作抓得很到位。青阳县委对县关工委的班子进行了全面调整,充实了领导力量,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其他县、区和有关单位党组织过问关工委工作,各项活动有所进展。从总体上看,全市关工委工作是向前、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但发展不平衡,少数同志的认识尚未到位。有的认为,“抓青少年工作有教育、共青团、妇联、政法等部门,还要关工委干什么”,甚至极少数人认为,“成立关工委多此一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正确对待的问题。
成立关工委究竟有没有必要?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要看到关工委成员大都是老同志,他们有自身的优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老同志大都曾在党政机关及其办事机构工作,受党的培养和教育多年,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性很强,有利于从政治高度去观察、研究和解决青少年儿童教育的问题。二是经验优势。他们都已年逾花甲、古稀,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积累了一整套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积累了许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经验,能够有效地进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三是威望优势。老同志大都在不同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他们以身作则,作风正派,政绩突出,德高望重,有利于言传身教地向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四是时空优势。老同志大都离开了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时间和相当的活动空间去联系、发动相关部门共同从事这项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如果把老同志的这些优势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将会有助于党委和有关部门对下一代的关心、培养和教育工作。所以说,关工委组织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大有可为”,应当持之以恒,不断加强。以上这些,既是对在座的同志们说的,也是对各级党委说的。希望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关工”意识。要把这项工作真正列上党委、政府工作的议程;二是增强财富意识。老同志所具备的正气、志气、勇气、才气,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做好这方面工作;三是增强服务意识。领导就是服务,对于这项有利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更是概莫能外。做好服务的具体要求,就是要落实好一个组织、一支队伍、一笔经费、一个计划、一 套制度;四是增强参与意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是市关工委的顾问,各级都应这样做,并要求做到有“顾”有“问”,参与其中的一些重要活动。
第二,工作要抓住重点。一是在工作内容上,可以概括为“五教”,即德教、科教、法教、帮教、家教;“五助”,即助学、助校、助困、助医、助残。具体说,就是言传身教地向青少年儿童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一代新人;配合有关部门,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进行调查研究,探索21世纪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抓住这“五教”、“五助”,就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主旋律,抓住了主题。
二是在工作范围上,重点应放在广大农村,兼顾城镇社区。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培养“四有”青年农民这个根本问题上来。各级关工委在弘扬主旋律教育的同时,可与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在市关工委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市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几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他们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培养“四有”新人,做了大量工作。而且这些老同志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服务,不讲报酬;只讲工作,不讲名利。体现了共产
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肯定,值得赞扬,值得学习。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认识要进一步提高。
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下一代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需要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关心下一代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也是各级党组织永恒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四有”公民。因此,关心下一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从政治的高度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正是在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关工委认真履行“指导、推动、协调、配合”这个职能,才使这项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如在2001年全省中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中,池州代表队荣登全省榜首。特别要提出的是,贵池区委、区政府在人力和财力上,对区关工委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工作抓得很到位。青阳县委对县关工委的班子进行了全面调整,充实了领导力量,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其他县、区和有关单位党组织过问关工委工作,各项活动有所进展。从总体上看,全市关工委工作是向前、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但发展不平衡,少数同志的认识尚未到位。有的认为,“抓青少年工作有教育、共青团、妇联、政法等部门,还要关工委干什么”,甚至极少数人认为,“成立关工委多此一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正确对待的问题。
成立关工委究竟有没有必要?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要看到关工委成员大都是老同志,他们有自身的优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老同志大都曾在党政机关及其办事机构工作,受党的培养和教育多年,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性很强,有利于从政治高度去观察、研究和解决青少年儿童教育的问题。二是经验优势。他们都已年逾花甲、古稀,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积累了一整套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积累了许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经验,能够有效地进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三是威望优势。老同志大都在不同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他们以身作则,作风正派,政绩突出,德高望重,有利于言传身教地向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四是时空优势。老同志大都离开了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时间和相当的活动空间去联系、发动相关部门共同从事这项工作。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如果把老同志的这些优势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将会有助于党委和有关部门对下一代的关心、培养和教育工作。所以说,关工委组织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大有可为”,应当持之以恒,不断加强。以上这些,既是对在座的同志们说的,也是对各级党委说的。希望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关工”意识。要把这项工作真正列上党委、政府工作的议程;二是增强财富意识。老同志所具备的正气、志气、勇气、才气,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做好这方面工作;三是增强服务意识。领导就是服务,对于这项有利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更是概莫能外。做好服务的具体要求,就是要落实好一个组织、一支队伍、一笔经费、一个计划、一
套制度;四是增强参与意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是市关工委的顾问,各级都应这样做,并要求做到有“顾”有“问”,参与其中的一些重要活动。
第二,工作要抓住重点。一是在工作内容上,可以概括为“五教”,即德教、科教、法教、帮教、家教;“五助”,即助学、助校、助困、助医、助残。具体说,就是言传身教地向青少年儿童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一代新人;配合有关部门,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进行调查研究,探索21世纪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抓住这“五教”、“五助”,就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主旋律,抓住了主题。
二是在工作范围上,重点应放在广大农村,兼顾城镇社区。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培养“四有”青年农民这个根本问题上来。各级关工委在弘扬主旋律教育的同时,可与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兴办各种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奔小康培养各种人才。还可从自身优势出发,采取编纂地方史、乡土教材和举办资料展览、报告会、讲座、文艺活动等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恰爸页刂荨页刂荨⒔ㄎ页刂荨钡娜惹椤?br>三是在工作阶段上,可在一定的时间内抓住一两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市关工委提出在2003年
重点抓“五个一”工作:一是编写一本池州发展史;二是开展21世纪青少年心理特点和城市社区如何加强青少年教育两项调研;三是与有关部门合作,在“五四”、“六一”、“十一”这三个节日作三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青少年的时代使命”报告;四是举办知识竞赛、展览、座谈会和开展助教等四项活动;五是分别联系各县、区不同类型的关心青少年儿童工作典型等。我认为,这些设想很有见地,切实可行,花钱不多,希望能抓出成效。各县、区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作出自己的安排。
第三,行动上要积极参与。
从党委来讲,要坚持每年听取一两次汇报,定期研究“关工”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其中的一些重要活动。比如,有些活动应给予一些指导、给予一些支持、给予一些鼓励、给予一些肯定,有些活动可以露露面、讲讲话、打打气、鼓鼓劲。在这方面花点经费、占点时间、耗点精力是值得的,也是政治责任,义不容辞。
从有关部门来讲,要大力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切实为关工委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往,市教体局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如,在关工委连续两年知识竞赛活动中,他们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积极支持。宣传、广电、共青团、新闻等部门也都给予了密切配合。我希望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进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报纸要舍得版面,书刊要舍得栏目,电台要舍得时间,电视台要舍得镜头。同时,还希望热心于青少年儿童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方面的同志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