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借贷的利息及规范
民间借贷利息及规范
民家借贷的利息,是指出借人因出借金钱而从借款人处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金钱。利息是相随本金的而产生的,是本金的从债权或者从债务。按照民间借贷合同约定取得利息是出借人享有的实体权利,支付利息是借款人应当旅行的实体义务。利息在实体权利义务的地位中仅次于本金。
一、民间借贷利率的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过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借贷法定最高利率限度指的就是“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由此可见,民间借贷的利息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法律不予保护和支持;低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属于合法借贷利率,法律与以保护和支持。
这里的“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是指在借贷发生时的基准利率而不是浮动利率。从民间借贷发生到借款人偿还都有一段时间,银行借贷利率在这段时间内可能调低利率,签订借贷合同时约定的较高利率就有可能超出四倍,而当事人不可能知道时候银行调低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当时主观上无高利故意,故不宜以借款到期时的银行利率计算是否超过四倍。
二、民间借贷利息的约定
利息虽然是民间借贷中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否收取利息或者支付利息,完全由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法律不加以干涉。从实际来看,民间借贷有无利息主要取决于出借人的态度。出借人考虑借款人的困难,出与友谊和帮助,明确表示不要利息,或者没有约定利息,那么,这笔借款就是无息借款。出借人要求支付利息,明确提出利率或者利息数额,借款人表示接受的,这笔借款就是有息借款;出借人要求支付利息,而借款人表示不接受的,民间借贷合同就不能成立,借贷关系也不会产生。
民间借贷合同生效后,利息问题有时会发生变化。这约定借贷时,有些出借人出于善意不要利息,而借款人坚持要支付利息,事后,出借人实际接收利息的,就为有息借款。武袭击民间借贷合同在借款试用期间,出借人提出支付利息要求,如果借款人接受,无息借款也变为有息借款;借款人不接受的,仍为无息效借款,出借人不能单方将无息借款变为有息借款。原来约定是有息借款,后来出借人表示放弃全部利息,无息民间借款变更为有息民间借款;如果放弃部分利息,收取部分利息,只是利率高低问题,而不是无息借款。
利息有合法和非法之分,如高利贷是违法的,但不能认为高利贷是无息借款,只不过对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部分作非法处理而已,无息借款的借款人逾期偿还借款,依法应当支付逾期利息,这是承担违约责任的结果,并不改变无息借款为有息借款。文章转自投融贷
第二篇:民间借贷利息多少才合法
民间借贷利息多少才合法,民间借贷利息如何计
算?
一、民间借贷利息多少才合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对借贷双方因利率问题产生的争议,司法机构可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规定的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判定合同的有效性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以根据刑法的规定,以高利转贷罪论处。
二、民间借贷利息计算
民间借贷问题,是民间发生较多的纠纷之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计算民间借贷利息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没有约定利息的,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二)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对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在这里要注意,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也就是说当事人约定的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出现纠纷时利息要分两种情况计算:
1、约定利率超过四倍,但当事人实际没有按约定的利率支付,或者没有支付利息,出现纠纷后,法院对超过四倍的利息不予支持,但四倍以内的部分法院是支持的。
2、约定利率超过四倍,当事人支付以后又起诉要求对超过四倍部分予以返还的,根据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双方约定的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的,该部分合同条款无效,按无效合同的规定,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三)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复利。
第三篇:法律关于民间借贷利息的规定
法律关于民间借贷利息的规定
法律关于民间借贷利息的规定
民间借贷与银行借款不同,银行借款属于有息借款,而民间借贷则不一定。民间借贷是否有利息,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涉及《合同法》、《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法律适用。比较而言,合同法是新颁布的法律,而且属于特别法,所以应优先适用合同法。合同法没有规定的,再适用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具体来说:
1、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适用《合同法》第211条第1款的规定,视为不支付利息,也即这种情况下为无息借款。如果双方约定了借款利息,则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利息。
2、民间借贷案件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但约定了还款期限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3条的规定,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内,借款人不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但是,借款人不按照还款期限还款的,债权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的,应予准许。
3、民间借贷案件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并且也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在债权人催告借款人还款前或者虽然进行了催告但未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借款利息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3条的规定,借款人可以不支付借款利息。但是,债权人进行了催告,并且要求借款人支付借款逾期还款利息的,对逾期还款利息应予支持。
4、有息借款的利息也并非毫无限制,利息有合法与非法之分,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四倍的部分是不予保护的。《合同法》第211条第2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该条规定是对合法借款利率的保护,也是对过高利率的限制。
5、适当保护复利是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一项重要原则。过去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不得计算复利。规定复利的,复利部分无效。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7条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同类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不予保护。由此可见,该解释确立了对复利的适当保护原则。/ 1
第四篇:民间借贷已经支付的过高利息如何处理
【关键词】:民间借贷 利息 过高 处理
民间借贷案件中已经支付的 过高部分利息如何处理
孙银亮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普遍存在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过高的情形。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那么对于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借款人向出借人支付的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利息该如何处理呢?
借款人向出借人支付的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利息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借款人已经向出借人偿还所有本金,但是支付的利息超过了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另一种情形是借款人尚未完全向出借人偿还全部本金,但是向出借人支付的利息超过了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在第一种情形中,双方当事人间债权债务已经履行完毕,故对于该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利息,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法院是不予支持的。但是在第二种情形中,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借款人支付的过高部分的利息,在处理中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利息应当折抵本金,另一种意见认为当事人自愿支付过高利息既不损害国家,也不损害他人利益,法院不应干预。本文通过一则案例及结合部分地方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做法对第二种情形的处理做出分析。
案例:2010年6月,被告王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原告朱某借款10000元,并出具了借条,约定月息5%,借款3个月。被告王某于同年7月向原告朱某支付1个月利息共计500元。之后,被告王某未向原告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故原告诉讼至法院,庭审中,被告对已支付的超四倍利息未提出异议,法院对此如何处理?
一种处理意见认为超出的利息属不当得利,应折抵本金,因为本案原、被告约定的利率已违反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属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为无效,按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四倍进行调整,多支付的利息属不当得利,应折抵被告本金。部分地方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持上述观点,如温州市中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借贷行为发生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以下简称四倍利率)的,对超出部分不予保护。债务尚未履行完毕,可以依职权审查借款人已支付的利息是否超过四倍利率标准;若借款人已支付的利息超过四倍利率标准的,超出部分应当冲抵借款本金。持此种观点的法院认为,只要借款人支付的利息超过银行贷款利率四倍,不论对方是否提出要求折抵本金,法院都应按照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将多余的利息折抵本金,但是这种做法忽略了合同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有悖合同法的立法精神。
另一种处理意见认为应当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已给付的超四倍利息不予处理。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持此种观点,如浙江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十条规定:约定的利率超过借贷行为发生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四倍的(以下简称四倍利率),超过部分的利息,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借款人自愿给付出借人四倍利率以上利息,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共同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不予干预。重庆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一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约支付完毕借款本金的,在审理过程中请求将已经支付的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冲抵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江苏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会议纪要》第四条第四项规定:借款人尚未按约偿还借款本息,在审理过程中请求将已经支付的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的部分冲抵本息的,应予支持。重庆高院与江苏高院规定只有在借款人提出请求将已经支付的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的部分冲抵本息的,法院才予以支持,反之,如果借款人没有提出,则法院不予干涉。
笔者认为虽然原、被告约定的利率违反了最高法院的规定,其超过限度的利率不予保护,但是已给付的利息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符合合同法的精神,法院不宜加以干预,即使被告庭审时提出异议,亦不能折抵本金或者收缴。最高院规定中的“不予保护”对原告来说应是对未获得的超过四倍的利息不予支持,况且最高法院关于利率四倍的规定不是强制性规范,不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关于合同无效的情形,且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四条明确规定: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实践中,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利率大部分都较高,如果债务人对已给付超过四倍的利息,事后均提出诉讼,势必影响民间借贷的稳定,破坏市场交易秩序。本案被告对此未提出异议,法院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不予处理。
第五篇:关于民间借贷利息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间借贷利息问题的几点思考 首先笔者确信,借贷计息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借贷以及计息都应该受到监管,其量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人说资本市场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觉得在资金市场上也是一样。对资金持有者,钱生钱好比母鸡下蛋,多多益善。对于借钱者,要想借到钱又不支付利息,大概只有向亲朋好友才能觅得这种方便,但发生多次损人利己事件的亲情、友情也难以长久维系。以上两种情况,促使当下中国愈演愈热的民间借贷市场大佬们,必须要重新思考民间借贷利息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有一例,笔者最近读到培根所著的《论人生》,其在文中,对借贷利息的正当性和不利性都做了分析。
既然借贷收取利息的合理性不可否认,那么究竟最高约定多少利息能获得法律保护呢?容笔者在这罗列一下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第204条规定,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贷款通则》第13条规定,贷款人应当按照个汇总过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上下限,确定每笔贷款利率,并在及借款合同中载明。除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因素,贷款利率政策是我国信贷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挥棒。投融贷民间借贷加盟CEO姚元祥认为: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有利于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缓解和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调整,当然也有非利因素,那就是将“挑战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
笔者在投融贷民间借贷加盟的实务操作中,还遇到的一个问题,便是关于提前清偿债务,该如何计算利息?甚至说,提前清偿是否构成违约?为此,笔者特查阅了相关法律规定,也查看了众多诸如投融贷P2P网贷平台的相关规定。关于上述两个问题,基本上定下的基调就是:提前偿还债务不构成违约,需要支付利息的,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利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也可以按照当事人约定的方式计算利息。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思考:对于当下中国火热的民间借贷市场来说,小贷公司是具有合法性的,而小贷公司的性质属于不完整金融业,也就是说,小贷公司是靠利息来盈利的,那么,一旦债务人未到期偿还债务,小贷公司就不能按照自己规划用途来收取利息了,在这种情况下,小贷公司承担了全部的机会成本和机会风险,这显然是合法但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在法律层面上,应该作出更明确具体的规定,即将民间借贷行业中债务人提前偿还债务认定为违约行为,以保护贷方的合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