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感悟与困[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21: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教学中的感悟与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教学中的感悟与困》。

第一篇:化学教学中的感悟与困

化学教学中的感悟与困惑

回顾十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一直面对的都是基础普遍较差的生源,在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学不好化学的根源在那里?面对生源不好的现实,我们在下一步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弥补和预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及即将到来的新课改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高一学生普遍反应高一化学内容多、难度大、习题不好做、学习兴趣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初高中学习内容和衔接不好,高一突然比初中更系统、跟深入、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对描述性、结论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但更重要的却是第三个原因,即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的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教材不熟识。有些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删去或淡化了,高中课本也不再祥讲,就直接拿来给学生用,以至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比如,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牢记初中化合价知识以及充分理解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基础上才能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初中知识跨度很大,即使是初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学起来仍感觉很吃力。再如,初中教材对电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概念均进行了删减或淡化,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如不注意这些概念的引入而直接拿来给学生用,学生听起来就会一头雾水,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雪上加霜,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作为化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对初中教材的学习,加强对当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多与初中化学老师练习,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

2.控制好教学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一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学习的难度。

3.对教材较偏教难的知识点进行大胆删减。对教材中一些偏难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放弃,即能节省教学时间,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4.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尽可能一实验为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5.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面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想学好是不容易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先理解后记忆才是正确的。有些知识点暂时不理解也要先记住,如果不理解也不记忆,等于没有学,知识就出现了断层。

6.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做好听课、消化、整理、提问、反馈、补救、巩固几个环节,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引导学生自己建立独立的知识结构网络。

第二篇:在化学教学中感悟德育

在化学教学中感悟德育

化学科学作为一门理科课程,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德育呢?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寻找、整合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结合化学发展史和化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质

1、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浩瀚的化学科学历史具有无数感人的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化学人和化学事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因首次制得单质氟并发明高温电气弧光炉荣获1906年诺贝尔奖,但因氟中毒,于第二年逝世。英国化学家廉福思毕生致力于酶催化文应和有机分子合成研究成绩卓著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位聋人用生命实践了其人生诺言,他能够勇敢地向命运挑战,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努力的精神战胜各种困难,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透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化学家卡

文迪许,虽然出生于贵族家庭,是英国巨富之一,但他从不涉足贵族社会的社交活动,不过腐化堕落的生活,立志于成就一番事业,他生活俭朴、学习刻苦,全身心地投入化学研究,终成一代大师。从化学史中可以看出,每一种新物质的发现,每一个科学规律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心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与失败,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艰苦奋斗,永往直前,敢于牺牲的优良品质。

2、结合化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活中无处没有化学踪迹。化学对社会、经济和军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现代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使人们的过去梦想变为今天的现实。大容量的光纤,可以异地远程同步召开视频会议,当宽带进入每个家庭时,人们相一经联系的时空距离也随之缩短,使“地球村”赵变越小。但是,“化学”这个词也越来越让人们望而生畏,原因是食品安全问题、毒品问题等都与化学有关。如吊白块、福尔马林、亚硝酸钠、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在食品中的滥用,严重地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海洛因的提取,摇头丸的制备使大批的青少年沾上了毒品而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说,化学家以及大批化学工作者是无辜的,但是他们又是有责任的。从而教育学生今后应将化学有研究成果造福人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辨别是非,承担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二、结合典型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树立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祖国的无畏精神,在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迹,天津沦陷,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浴于王游泳池隐藏起来。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培养学生辩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辨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能帮助学生提高观察世界的认识能力。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自身有

着丰富的哲学内涵,从哲学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可以深刻理解化学理论,并获得科学的思想方法,例如:

1、在学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知识时,通过物质是由分子、学子、离子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从而排除唯心论观点。

2、通过化学键的差别,浴明度、酸碱理论,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浓度硫的性质,同素异形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趋势等,使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量变是引起质变的前提条件,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鼓励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实现自己的理想。

3、在讲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却又在同一反应里同时发生,它们既对立又互为条件地存在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矛盾统一体中,使学生掌握矛盾的双方相互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认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但只要能正确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教育学生要有信心,求知的同时美化自己的心灵,努力实现自我完善。

4、根据反应 和化学平衡理论指导选择合成氨的适宜

条件;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的各种电池,使学生具有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教学中,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辨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四、结合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绿色化学是 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它倡导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筘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一课本中都做过部分和系统地学习。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素闻后如何处理等,产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2、在化学试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学生对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学中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2等)放出的实验时,可以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即可减少污染物的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化学教育中,我们应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充满着爱国教育的人,一个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

第三篇:化学教学感悟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高栋

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首先,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和考点,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体会教材,备出高质量的教学教案。

其次,变“教案”为“学案”。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配合。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准备,灵活教学。

有效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各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倾听者、提升者的,能跟学生更好的交流是关键。在课堂上,要扮演老师的角色,课下又会是很好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更好的来接受知识,从而来改变提升自己。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老师这边要这样,学生的配合更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学生九年级才开始接触化学,一年的时间内要学的都是化学中基础的部分,知识点比较零散分散,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化学像文科一样需要很多记忆,确实,很多最基础的东西需要学生先记住,但更多的东西需要学生多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做不到这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也就是先记忆再理解,只有这样,在学生的配合下,教学才能是更有效的。

就我感觉,化学这门学科我们不去谈它的难与易,更确切的定义为它是一门容易学会的学科,它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生活常识息息相关,学生学习过程中,多联系生活,把学习化学当做常识知识科普知识来学,提升其趣味性,了解化学物质给生活中带来的便利及危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多练习做做实验,这样更能感受化学的魅力所在,这也是学化学实际的意义所在。

第四篇:化学教学感悟

化学教学感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经过这一学习的教学,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一 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亲切的让学生从心里上没有压力的教师形象。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紧张或者有压力时,往往不能正常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和我交流时没有压力,从而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想法,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才有正确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从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让学生接受我。古人讲:“严师出高徒” 也就是说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高能力的徒弟,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太符合古人对教师的要求,对于知识的准确行上我对于学生是严格要求的,从化学式的书写到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我都要求学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然而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溜号时我会提醒他,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我的问题时我也不会挖苦他,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也不会正面去批评他,而是间接的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案例让他从中可到启示,受到教育,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接受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压力,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有效的学习化学。

2用亲切简练语言,来控制我的教学节奏,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百家讲坛中纪连海老师是一名深受大家喜爱的中学历史老师,不仅是因为他有广博的历史知识,还因为他的语言妙趣横生,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据说他为了能给学生上好课曾经学过相声中语言的表达方式。虽然我没有他那样的条件和天赋,可是却让我在我的教学中有一定的借鉴。例如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一般比较生活化,短的句子用得比较多,尽量不使用长的复句,提问的语言尽量简练,有针对性。这样让学生比较容易的听清听明白我要讲的意思,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难。在新课中尽量描述一些化学有关的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批评学生也从来不会出现“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语言。我可以通过调整我的语言来控制我的教学节奏,让我的教学时松时紧,张弛有度,引领学生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二 组织有效的教学

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能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有梯度的层层递进的原则。

我所教的班级的从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相对有限,并不出色,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学校的十六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有所侧重,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我主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这部分有难度的目标不要过多一到连个即可,并且围绕主要问题的次要问题不会过多的进行拓展,我觉得当学生能力不够时,多讲对学生是负担,往往还会冲淡学生对主要问题的理解,与其讲得多让学生一个也不会,还不如就将一个到两个主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让学生一节课下来能有所收获,在下节课上在这节课的基础之上再加入一些新的知识,这样一点一点的加,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巩固知识。

化学有许多基础要求记忆的知识,我教的有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不能指望他们回家后学习化学去记忆这些知识,所以我把化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拿到学校中进行,一般我会用自习课或者是午间先告诉他们我要考什么,然后领着他们记,告诉他们记忆的窍门和方法,每次考得也不多,比如方程式一次考五个,化学式一次考十个,学生感觉难度不大,十分八分时间就能完成,也就愿意跟我背,和我学,日积月累,反复巩固,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就能过关。这样就有好的理论来完成习题。我的习题课上不是就题讲题,一定是有一到两个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新课中的延伸部分,有的是重要的解题方法。根据心里学上的首轮效应,我一般把重要的,难度最大的问题通常放在一节课的最前面来讲,这个时间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往往听课的效果最好,当讲第二个重要问题的时候,我通常要有一个小的过度,这往往是我讲课“跑题”的地方,有可能是个与化学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是拿我自身实例分散一些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带领他们进入下个问题,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虽然可能这一两分钟与本节教学无关,但是短暂的休息是问题下面更好的学习。复习课的最后讲得问题是难度不大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临下课之前一定给学生小结一下这节课我一共讲了几个问题,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能解决哪一类问题,让学生了然于心。

总之,教学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用心去寻找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以上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我的教学感悟,还不够成熟,有一些做法也是与我们备课组其他三位化学教师共同交流的结果,不足之处希望在做的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从情境中感悟化学

从情境中感悟化学

——新课程高中化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化学世界。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积极创设化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目前,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与教学,虽然有王祖浩老师主编的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一书参考,但各种情境的功能尚有待课堂实践检验,尚缺乏配套的原则和方法指导教师自己去创设情境。因此有些教师由于不善于创设化学情境,仍然实施抽象的说教式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搞题海战术,教学与情境脱离,学生学得被动、吃力、缺乏兴趣。也有些教师虽然应用情境教学,但效率不高,价值不大:有的情境缺乏目的性,对学生常起误导作用;有的情境缺乏典型性,“生活原型”的引入与化学内容格格不入;有的情境缺乏思考性,情节过于复杂、有趣,导致学生沉湎于情境之中;有的情境滥用多媒体,片面追求在音响、视觉上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忽视了学生的化学思考。

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已成为当前新课程化学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

“问题情境”并不是在新课程中才孕育而生的,在之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化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问题情境。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在他的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中提出了教学的五个过程,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问题;第三,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他认为问题的解决,首先要给学生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起思考。后来,杜威把前两个过程修改为“暗示”与“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情境”与“问题”。而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习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新的信息只有被原有知识结构所容纳,才能被学习者所学习。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些理论依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程改革探索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提供土壤。

三、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

1可及性:问题的设计要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要有适当的启发性和可及性,要寓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经验之中。

2思考性: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化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3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开拓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情境使思维与创造发挥较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4挑战性:作为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机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5体验性:化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对情境的关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机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经验等,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化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呈现方式的选择性

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多样的,如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认知冲突、借助化学史料、通过具体实验等。所以,对于问题情境的呈现应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尽量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或学生熟知的素材,创设能够体现化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化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激发学生对化学的亲切感。例如对于学习各类物质性质时,很多化学物质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直接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学习化学必修2(苏教版)“油脂”时正好是夏天已至,笔者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工人们每天早上清洁游泳池时,除了更换水外,还会向池内加入一些白色物质纯碱,请学生说明加入纯碱的道理。更具冲击力的问题探究如实验室里的棉花很容易吸收水,大家都知道棉花树是在野外生长的,那如果开花时碰到下雨,棉花树会不会遭灭顶之灾?

回答这两个问题要从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考虑。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给了学生一系列的问题,并使这些问题成为一堂课的关键性问题。况且通过联系实际,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升华,这样就有效地提高新课改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如联系实际生活,要考虑这样的实际生活学生是否熟知,采用动手操作,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如此的操作能力,利用认知冲突,要考虑学生是否真的存在新旧知识的矛盾或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等。因此,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没有万能的呈现方式,也没有最优的呈现方式,恰当的才是最好的。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形成系列化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确实,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要呈现问题情境,其次学生要读懂问题情境,才能转化为化学问题,这必定比“开门见山”花费的教学时间多。这就引起我们这样的思考:既然化学教学需要必要的情境支撑,我们能否在一节甚至在一章内容的学习中用同一个问题情境来贯穿,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有利于化学知识学习与掌握,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例如在学习离子共存一节时,我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例题引路]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Al3+、NO3-、CO32-、Na+

B.Fe2+、H+、NO3-、Cl-

C.Fe3+、Na+、SCN-、Cl-

D.I-、H+、Na+、NO3-让学生分析得出:NO3-在酸性条件下(即与H+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变式1:某溶液中含有大量Fe2+、Fe3+、Mg2+和NH4+,其中c(H+)=10-2mol/L,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SO42—

B.NO3—

C.SCN—

D.CO32-

变式2:在稀盐酸中加入铜片,铜片不溶解。加入适量下列物质后铜片会溶解的()

A.浓盐酸

B.FeCl C.NaNO3

D.Na2SO4

变式3: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铜

变式4:在烧杯中加入铁和铜混合物,再加入一定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质量为m1g;再向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的质量为m2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m1可能等于m B.m1一定等于m2

C.m1可能等于 m2

D.m1一定大于m2

变式5:某溶液100mL,其中含硫酸0.03mol,硝酸0.04mol,若在该溶液中投入1.92g铜粉微热,反应后放出一氧化氮气体约为()

A.0.02mol

B.0.01mol

C.O.O15mol

D.无法计算

变式6:在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Fe2+ + 2H2O

Fe(OH)2 + 2 H+,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硝酸,则溶液的颜色()

A.变浅

B.变深

C.变成棕黄色

D.无法判断

教师点评:HNO3陷阱的设置是比较隐蔽的。有时是体系中原来有NO3,后来引入H+;有时是体系中原来有H+,后来引入NO3-。因此,遇到NO3-时应提高警惕,小心应对。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觉空间和定向联想,使学生知识系列化、有序化,组合成一块一块的知识组块。通过对习题的条件进行变化,让化学问题情境发生变化,让学生获得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的机会。

3、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明确性

-明确性,显然是指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情境一定要紧扣课题,为课堂教学内容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直接有利于当时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而设,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学化学、用化学,所以千万不能因为情境反而丢了化学。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现象:将问题充斥了整堂课,教师经常设置一些“趣味性”情境,课堂气氛宽松、活泼,学生学得也很开心,但一节课完了以后,问学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说不上来或丝毫不涉及化学。,显然,这些问题的创设是无效的,究其原因,我想是没有明确“为谁而创,如何创”。

五、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案例分析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两相融通创设问题情境,如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有趣的化学事实等,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培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1】

在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的: 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就会变锈,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学生:思考、困惑

教师:那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注:这一点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得知: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所以,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常掺入维生素C等还原剂,以防止二价铁离子被氧化。)教师: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社会事件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经验、社会环境或自然情境相结合时,所学的知识才容易发生迁移;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件化学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事实、一项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一幅真实地反映化学现象的插图、一则生动的有关能源或环境问题的报道等,都能使学生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机,强化自主学习的责任,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使用,最终形成综合的科学观。【案例2】

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情境: 据某报报道:在广州市珠江河段曾经出现过惊险神秘的“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三个被成功打捞。据现场的一位同志讲,早上10点多,河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在水面上漂浮的一个铁桶内窜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群众议论说,“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打捞上来的桶被打开盖子后,马上冒出白烟,而且一旦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感到剧烈的疼痛„„消除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

问题:1.为什么装满金属钠的铁桶不下沉?为什么“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2.为什么消除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

3.为什么打捞上来的桶被打开盖子后,马上冒出白烟,而且一旦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感到剧烈的疼痛?

感受此情境,学生的好奇、议论、猜测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强化,探究心理氛围已经形成。此时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弄清了神秘“水雷”爆炸、燃烧的原因,认知积极性受到强化,课后部分学生还设计出了“滴水点灯”和“滴水生火”的实验,学完钠及化合物的内容后,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主动实验,萌发主动获取知识的心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案例3】如在学习氢氧化铝性质时,先让学生举例说说Al(OH)3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然后顺势提出:如何制取Al(OH)3?通过学生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提出了许多个为什么:为什么NaOH溶液过量时Al(OH)3沉淀会溶解? 为什么两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它们是怎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如果把NaOH 溶液改为氨水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Al(OH)3沉淀溶于酸吗?该用什么方法制Al(OH)3等等问题一起涌来。通过讨论得出Al(OH)3具有两性的性质后,教师又让学生在制得NaAlO2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或将NaAlO2溶液滴入稀盐酸中,这时又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持续探究下去。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4、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效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案例4】如在 “常见的酸”教学时,可以呈现这样的情境: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学生惊奇:原来指示剂是这样被发现的(兴趣被激发)。老师接着问: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成功。对紫罗兰花瓣儿遇盐酸变红的现象,学生提出许多假设和验证的实验方案。经过师生间的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艰辛。

5、通过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情境

学生爱辩是非,教学中可故意设置错误论点,让学生“唱反调”;也可独辟蹊径,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辩论,使真相越辩越明。也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较困惑的情境,如“变魔术”“揭露骗子的谎言”等激发学生“心求通而不得”的意境,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氛围,使枯燥理论变得有血有肉。

【案例5】如在化学“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一节教学时,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硫酸厂的厂长(或工程师)、环保工作者、政府官员、律师等角色,从原料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厂址选择、生产规模、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辨论,让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获得多种角色的体验。

6、利用旧知识拓展引出“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原有知识和经验定势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想当然”的进行分析和推导,有时产生错误。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走进“错误”,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使他们感到困惑,于是产生问题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急于知道答案,往往思维高度集中,能自觉的参入到认知过程中。

【案例6】如学习电解时,教师问道:“CuSO4+H2O”能否反应?学生脱口答道:不会。这时老师满怀激情地说出一名哲理名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一个地球”,如果给我一个条件,我能使这个反应进行。当学生眼见到硫酸铜溶液在通电时一极产生气泡,另一极产生红色的金属铜后,这“出乎意料”的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缘由,会迫不及待地提问:硫酸铜溶液在通电时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和红色的金属呢?这种气泡和红色金属是什么物质呢?它们是怎样生成的呢?对这一知识的认定恐怕会使学生终生难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钾能在水中燃烧”等等现象,都能创设出让学生惊讶无比、提问积极、探究深入的情境。

上述情境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7、利用“直观性动画”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直观手段,目的是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在这样的情境中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原有的思维方法、认知结构和想象能力之间产生“共振”,真正认识和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这一变化规律。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化工生产等都可以用实物、模型、影像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实施问题情境的创设。

【案例7】如在“气体摩尔体积”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教师可进行下列动画演示:①将一堆乒乓球和一堆篮球,都紧密堆放。②若数量一定,如都是100个,同时做紧密堆积。③分别将乒乓球和篮球的距离拉大,假设将8个乒乓球和8个篮球分别放在教室的上下8个角落。然后设问:根据演示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一堆乒乓球和一堆篮球的体积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通过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从原本抽象陌生的微观世界回到较为熟悉的情境,思维展开,经过一番讨论后很快找到了答案,顺利落实了教学目标。

8、利用类比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中学化学课本中抽象内容不少,教师要善于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说明抽象的理论,巧打比方,设置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理想模型,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便于提出问题。

【案例8】如在“物质的量”教学时,我创设了下列问题情境:

(1)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投影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后得出:“曹冲秤象”的故事启示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化整为零” “等量替换”的重要思想。(2)又给出一袋绿豆,一架托盘天平,提出:你能否秤出一颗绿豆的质量?讲出你的设计思路?并请一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后设计实验,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的实验:先称出几十颗绿豆的质量,再除以绿豆的颗数(1颗绿豆约1/15g)。从中又培养了学生“聚零为整”的科学思想。

(3)老师评述:古有曹冲化整为零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今有我们同学积小成多用天平称出一颗绿豆的质量。从这个故事和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解决问题需要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化整为零” “聚零为整” 和“等量替换”等。引出问题:在化学上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思想来探究一定质量的物质时所含有的微粒数呢?

六、结束语

创设问题情境是属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化学教学和化学学习尤其为重。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符。另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设”:要有老师的创造和精心地设计,“问题”:要从情境中能找到名符其实的问题,“情境”:要与现实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符。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的“再创造”活动,也是学生获得“再创造”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有效途径,总之,情境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载化学教学中的感悟与困[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教学中的感悟与困[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摘 要】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化学基本知识及其解题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关注程度不够......

    化学教学中的[范文模版]

    化学教学中的“四化教学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的“四化教学法”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四化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较为有效。一、......

    化学教学中采用

    化学教学中采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即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恰当运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教学中5篇

    化学教学中 ”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是当今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本文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其本质原......

    《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专题复习中的一个专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概念比较多,适合放在复习后期。本节课知识点比较碎,学生易感到枯燥,可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2、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

    对化学与生活课堂感悟

    对化学与生活课堂感悟通信一班文琦 20104055023 从高中进入大学后,我几乎每天都在学习着各种新鲜的知识,选修了“化学与生活”这门 课,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生活中不知的与化学......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考与感悟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考与感悟 合肥三十八中学蔡丽 [内容摘要] 从事教育几年来,在教学中总认为准备的还可以,上课的任务都能较好的完成,但在课堂评比中经常觉的课堂气氛没能很好......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感悟与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感悟与反思 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