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
定〉细则》的通知
沪劳保发(1998)第1号
各区、县劳动局,各区、县建设委员会,各主管局、控股(集团)公司:
为了更好地执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第3号令〕,使本市的 建设项目(工程)在投入使用后既能发挥经济效益,又能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我们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订了《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细则》。现将《细则》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细则》
上海市劳动局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六日
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上海市劳动保护监察条例》、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民用建筑和市政工程中的居民住宅、一般桥梁、市政道路等工程不适用于本细则。
第三条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当符合我国规定或经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在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条件下,按“以新带老”的原则,对建设项目中相关的已建成设施,不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或不良工作环境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第四条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实施负责:
(一)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实施负全面责任;
(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工程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质量负责;
(三)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施工质量负责;
(四)承担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以下简称“预评价”)或竣工预验收咨询评估(以下简称)“预验收”)的单位对评价的正确性负责;
(五)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行业和本市有关规定协助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要求;
(六)劳动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实施国家监察。
第二章 送 审
第五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有本项目的危险、危害因素和所采取的劳动安全卫生防 范措施的专门章节论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与填报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可行性研究审批表》(附表一)一起,由建设单位在会审前十五天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在会审后十五天内(劳动行政部门要求建设单位补充材料的,待补充材料送达后算起,下同)作出批复。逾期未予批复的,可视为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通过。
符合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预评价。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列有《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当符合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主要内容(附件一)的规定。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应当与填报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附表二)一起,由建设单位在项目会审前十五天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在会审后十五天内作出批复。逾期未予批复的。可视为上报的初步设计已获通过。
第七条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和本市规定的标准、规范和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进行,并在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十五天,将施工图设计中有关采用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及技术措施的资料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在图纸送达后十五天内作出批复,逾期未予批复的,可视为上报的施工设计已获通过。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或委托安全监理单位应当经常进行检查,以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入使用。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前十五天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 表》(附表三)以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单独编制《劳动安全卫生篇(章)》(附件二)。
符合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正式竣工验收前进行预验收。
劳动行政部门在材料送达后十五天内进行复核,对查验情况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抽查或委托法定检测单位进行复测,并依据复核、检查和复测结果签署是否同意竣工验收的结论性意见。
第九条建设项目具备下列条件时可以申请验收:
(一)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已向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已按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使用;
(三)建设项目中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已经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书(或检验合格证书);
(四)对试生产中所发现的危及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五)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已经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
(六)符合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
第三章 预评价和预验收
第十条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预评价和预验收:
(一)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或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四)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或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五)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六)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对本条第(一)项中涉及的民用建筑、市政工程、以及其他危险、危害因素较小的建设项目,可以免予预评价和预验收。
第十一条预评价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具有资格的单 位承担。双方所签协议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承担预评价的单位应当按规定编制预评价大纲和预评价报告书(附件三),并在初步设计审查前完成预评价报告书的评审。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前五十天,委托规定回避的单位以外具有资格的单位承担预验 收,编制《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验收专题报告》。双方所签协议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审批权限分工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实行市、区(县)分级管理:
(一)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建设项目,经主管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机构预审后,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中央在沪企业、事业单位除劳动部审批以外的建设项目,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二)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经项目主管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机构预审后,报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根据市劳动局《关于执行〈上海市劳动保护监察条例〉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保护监察分工的意见》,属于市劳动行政部门监察范围的企业,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仍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建设项目,合资、合作的主要中方单位为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主要中方单位为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报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外商独资企业的建设项目,由市各委、办批准的企业、事业单位,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由区、县政府及委、办批准的企业、事业单位,报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联营企业的建设项目,联营的主要方为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其余报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私营企业,报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公司所立 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公司的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负责审查,公司批准,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备案;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企业、事业单位自立建设项目的性质不属于本实施细则第十条第(二)、(三)、(四)、(五)款规定的,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立项投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下和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立项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负责审查,建设单位批准,报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合资、合作、独资和联营、私营企业参照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市劳动局和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监督实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由市劳动局负 责解释,有关建设程序管理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细则自一九九八年三月一日起执行。
原上海市劳动局、上海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沪劳保发(89)50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主要内容
(一)设计依据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范、规程。
(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和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产品等的种类、名称和数量;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电离、电磁)、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
3.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较大的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
4.可能受到职业危险、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三)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1.工艺和装置中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
2.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范围选择电气设备、安全距离、防雷、防静电及防止误操作等设施;
3.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机、事故处理等设施;
4.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和急性中毒的抢救、疏散方式和应急措施;
5.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产生尘毒的设备(或部位),尘毒的种类、名称,危害程度;
6.高温、高湿、低温、噪声、振动等工作环境所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护设备性能及检测检验设施。
(四)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维修、保养、日常检测检验人员;
3.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设施及人员。
(五)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论。
(六)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附件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中《劳动安全卫生篇(章)》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中设计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实施情况;
(三)建设项目中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安全使用证的取证和劳动条件分级情况,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运行和考核情况;
(四)劳动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及检测仪器设备情况;
(五)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预留费用及预见完成期限。
附件三: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
预评价大纲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评价依据;
(三)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
(四)评价范围及评价单元;
(五)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的主要思路;
(六)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
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概述
1.预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
2.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三)建设项目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定性定量评价
(四)提出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1.建筑及场地布置的对策措施;
2.工艺及设备方面的对策措施;
3.劳动安全卫生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
4.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5.应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
第二篇: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颁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颁布日期】 19961017
【实施日期】 19970101
【章名】 全文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 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 建设项目)。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卫生监察按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劳动部颁布的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条 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以下简称“三 同时”)。
第四条 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五条 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 “三同时”工作中的职责是:
(一)在建设项目立项和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 三同时”规定,管理和指导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严格执行“三同时” 规定;
(二)国务院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会同 劳动部制定本行业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三)负责将本行业建设项目计划及时抄送同级劳动行政部门;
(四)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有劳动安全卫生的论证内容,并将论证内容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门章(节)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五)在编制(或审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时,应编制(或审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并纳入投资控制数额内;
(六)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应当有劳动行政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中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参加,并提供有关的文件、资料。
第六条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实施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负全面责 任。基职责是:
(一)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应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 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引时技术、设备的建设项目,原有劳动安全卫 生设施不能削减,没有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或设施不能满足国家劳动安全卫 生标准规定的,应同时编报国内配套的投资计划,并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 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初步设计会审前,必须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 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含《劳动安全卫生专篇》(见附件一)〕和有关的图纸资料。初步设计方案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应及时 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见附件二);
(三)对承担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提出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需 的资料和条件;
(四)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和 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在人员培训时应有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应制 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
(五)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并委托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单 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序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拟采取的措施等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劳 动行政部门审批;
(六)对预验收中提出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改进意见应按期整 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劳动政部门;
(七)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经劳动行政部门验收通 过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见附件三)。
第七条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 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技 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监察的主要依据。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 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 的单位承担。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 并通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
第八条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进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 评价;
(一)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和建设项目;
(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
(四)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 项目;
(五)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 料的建设项目;
(六)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第九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从事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单位实 行资格认可和管理制度。未获取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不得承担 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
第十条 从事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是独立 的法人,获取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证书,并具备与资格证书 和所从事的行业相适应的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由劳动部另行 制定。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应采用先进、合理的定 性、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建设项目中潜在的危险、危害性及其可能的后果,提出明确的预防措施并写入预评价报告书。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工作设计单位应对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负技术责任。其职责是:
(一)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同 时作出论证,并将论证内容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门章(节)编入可行 性研究报告;
(二)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三)在初步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并依据 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完善初步设计;
(四)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时,应落实初步设计中的劳动安全 卫生内容和在初步设计审查中通过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审查意见;
(五)凡经审查同意的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如有变动应征得 原负责审批的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意。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 责。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实做到劳动安全卫生 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四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实施,实行劳 动安全卫生监察:
(一)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及承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劳动安全卫生 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贯彻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
(二)根据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和行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审 查并批复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中的劳动安全卫生 论证内容,审查(或组织审查)并批复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 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三)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对 建设项目竣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验收。
对本规定第八条中所列的建设项目,在正式验收前应进行劳动安全卫 生预验收或专项审查验收;
(四)对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建设单位及承担可行性研究、劳动安 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监督 检查其整改情况;
(五)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发挥待业管理 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机构的作用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六)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贯彻执行劳动 法律、法规和标准,公正廉洁、依法行政。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一)国务院经济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直接组织的国家重点建设 项目由劳动部负责;
(二)其它建设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依据本规定 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劳动部于一九八八 年五月二十七日颁布的《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 行规定》(劳字〔1988〕48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
第3号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 定》 已经1996年10月4日劳动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颁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李伯勇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卫生监察按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劳动部颁布的《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条 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四条 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
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
和规定的要求。
第五条 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劳
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工作中的职责是:
(一)在建设项目立项和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的劳动安
全卫生“三同时”规定,管理和指导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严格
执行“三同时’’规定;
(二)国务院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
准,会同劳动部制定本行业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三)负责将本行业建设项目计划及时抄送同级劳动行
政部门;
(四)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有劳动安全卫生的
论证内容,并将论证内容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门章(节)编
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在编制(或审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时,应编制(或
审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并纳入投资控制数额内;
(六)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和
竣工验收时,应当有劳动行政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中的劳动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参加,并提供有关的文件、资料。
第六条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实施劳动安全卫生“三同
时”负全面责任。其职责是:
(一)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应将劳动安全卫生设
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引进技术、设备的建设
项目,原有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不得削减。没有劳动安全卫生设
施或设施不能满足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定的,应同时编
报国内配套的投资计划,并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其劳动安全
卫生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初步设计会审前,必须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建设项目
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含《劳动安全卫生专
篇》(见附件一)]和有关的图纸资料。初步设计方案经劳动行政
部门审查同意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
审批表》(见附件二);
(三)对承担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提出落实“二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
负责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条件;
(四)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
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在人员培训时应有劳动安全
卫生的内容,应制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
(五)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并委托劳动行政部门
认可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
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拟采取的措施等写
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六)对预验收中提出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改进意见
应按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劳动行政部门;
(七)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经劳动行政部
门验收通过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
表》(见附件三)。
第七条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
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
出合理可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监察的主要依据。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
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
第八条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的,必须进行建设项目劳动
安全卫生预评价:
(—)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四)大量生产成使用I级,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
物的建设项目;
(五)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者有l0%以上的游离二氧
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六)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没项目;
第九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从事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
价的单位实行资格认可和管理制度。未获取劳动安全卫生预评
价资格的单位不得承坦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
第十条 从事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是独立的法人,获取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证
书,并具备与资格证书和所从事的行业相适应的技术装备和专
业人员。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由
劳动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应采用先
进、合理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建设项目中潜在的危险、危
害性及其可能的后果,提出明确的预防措施并写入预评价报告书。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工程设
计单位应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负技术责任。其
职责是:
(一)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
全卫生同时作出论证,并将论证内容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
门章(节)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
篇》;
(三)在初步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并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完善初步设计;
(四)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纸
设计时,应落实初步设计中的劳
动安全卫生内容和在初步设计审查中通过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
的审查意见;
(五)凡经审查同意的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如有变
动应征得原负责审批的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意。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 工程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实
施,实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
(—)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及承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劳动
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贯彻执行“三同时”规
定的情况;
(二)根据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和行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
规定;审查并批复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
件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论证内容,审查(或组织审查)并批复建设
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三)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
报告,对建设项目竣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验收。
对本规定第八条中所列的建设项目;在正式验收前应进行
劳动安全卫生预验收或专项审查验收;
(四)对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建设单位及承担可行性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应及时下达整
改通知,并监督检查其整改情况;
(五)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发挥行
业管理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机构的作用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六)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贯彻执
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标准,公正廉洁、依法行政。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实行分级管
理:
(一)国务院经济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直接组织的国家
重点建设项目由劳动部负责;
(二)其它建设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
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依
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劳动部
于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七日颁布的《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劳字[1988]4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鲁政发[1996]15号 【发布日期】1996-03-06 【生效日期】1996-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劳动
安全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鲁政发〔1996〕15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三月六日
山东省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第三条 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依法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管理和监察。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与监察职责是:
(一)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处理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二)检查、评价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并进行劳动条件分级;
(三)参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四)参与、监督用人单位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并负责审批结案;
(五)对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修理、使用及特种劳动防护产品进行安全认证和检验;
(六)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发证;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有关的劳动卫生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省劳动行政部门对省属和中央、外省(市)、部队驻鲁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管理与监察,也可以委托所在市地劳动行政部门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管理与监察。
市地、县(市)劳动行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实施综合管理与监察。
第六条 第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设专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或聘任兼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的职责与任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证》。
第七条 第七条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完善责任制度,做好本行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行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督促用人单位执行;
(二)负责并协助有关部门对本行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三)审查用人单位重大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四)审查和督促落实本行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使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五)按规定组织或参加用人单位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对事故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本行业职工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第八条 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实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九条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负全面责任。
第十条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做好新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岗位教育)和调换工种人员、复工人员的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和培训的职工不得上岗。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生产技术工艺、安全作业和安全操作等规程,必须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或行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定期对劳动条件进行分级;对不符合标准的,应当采取措施治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按规定向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以及保健津贴,并检查督促职工按规定使用。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不得擅自延长劳动时间。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依法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企业工会对本单位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有权监督,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定的行为,有权要求治理或处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监督。
第四章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管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经劳动行政等部门参与初步设计审查,并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生产。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引进国外生产项目的技术设备,应当同时引进劳动安全卫生的技术设备或者使用国内相应配套的防护设备,并符合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作业场所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光线充足、噪声、有毒、有害物质和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
(二)高温、粉尘和有毒、有害作业的场所建有淋浴设施;
(三)生产过程中有水、油脂或其他液体溢出的地面和通道,设置排水、防滑、防腐蚀、防渗透设施;
(四)建筑施工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设置防护设施、报警装置和安全标志;
(五)因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池,设有围栏或盖板。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生产设备及其安全防护装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特种设备经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符合技术标准后方可使用;
(二)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和传动装置,安装防护装置;
(三)对安全防护装置、检测仪器、仪表定期检查、维修、检验,保证使用安全、可靠、精确;
(四)尘、毒易散的设备,采用密闭等防尘、防毒措施;
(五)因生产急需而装设的临时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良好,妥善安装,用后及时拆除;
(六)漏电保护器、避雷装置、手持式电动工具、防爆电器等装置,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安全认证标志;
(七)厂区铁路的道口按国家标准设置安全标志和防护设施。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劳动防护用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销售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生产、销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持有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至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产整顿:
(一)对严重威胁职工安全的险情或重大隐患不采取防范措施的;
(二)发生伤亡事故不及时上报或隐瞒谎报的;
(三)制造、安装、修理、使用特种设备不按规定检验或安全认证的;
(四)使用的设备、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救护器材不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
(五)生产、销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未经劳动行政部门许可的;
(六)不按规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的;
(七)对劳动条件不进行分级,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规定的;
(八)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未经培训安排上岗的;
(九)拒绝或阻挠劳动安全卫生检查的。
对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造成职工中毒或伤亡事故的,按每中毒或重伤1名劳动者罚款5000元,每死亡1名劳动者罚款10000元的标准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处以5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
(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的;
(三)未经批准变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内容的;
(四)不按规定配备劳动安全卫生设备或设施的。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工时制度,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可按每名劳动者延长或超过工作时间1小时罚款100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按每侵害1名女职工或未成年工罚款3000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处理。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罚款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罚款一律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执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公务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省劳动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1996年4月1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已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9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郑斯林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范劳动保障监察行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下简称劳动保障法律)的情况进行监察,适用本规定;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规定执行;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情况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根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
实施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劳动保障监察实行回避制度。
第五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以下统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及其劳动场所的日常巡视检查,应当制定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确定重点检查范围,并按照现场检查的规定进行。
第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有关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情况的书面材料应进行审查,并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查处。
第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针对劳动保障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集中组织专项检查活动,必要时,可以联合有关部门或组织共同进行。
第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公开举报、投诉电话,依法查处举报和投诉反映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
第三章 受理与立案
第十条 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人反映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
第十三条 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第十四条 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告知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者诉讼程序办理:
(一)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
(二)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的;
(三)已经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
第十六条 下列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行为对劳动者造成损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一)因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二)因用人单位违反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
(三)因用人单位原因订立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四)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第十七条 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生的社会保险行政争议,按照《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处理。
第十八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一)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三)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投诉人。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知投诉人补正投诉材料。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投诉,即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诉投诉人;对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但 不属于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投诉,应当告知投诉人向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第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过日常巡视检查、书面审查、举报等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立案查处。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之日即为立案之日。
第四章 调查与检查
第二十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指定其中1名为主办劳动保障监察员。
第二十一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情况进行监察时,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进入用人单位时,应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并说明身份;
(二)就调查事项制作笔录,应由劳动保障监察员和被调查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名或盖章。被调查人拒不签名、盖章的,应注明拒签情况。
第二十二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时,承担下列义务:
(一)依法履行职责,秉公执法;
(二)保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知的商业秘密;
(三)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三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人是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承办查处的案件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因其他原因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认为劳动保障监察员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应当回避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要求其回避。当事人申请劳动保障监察员回避,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十五条 回避决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作出回避决定前,承办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对回避申请的决定,应当告知申请人。
承办人员的回避,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二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二)就调查、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
(四)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像和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五)对事实确凿、可以当场处理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当场予以纠正;
(六)可以委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
(七)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
第二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检查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
(一)当事人可能对证据采取伪造、变造、毁灭行为的;
(二)当事人采取措施不当可能导致证据灭失的;
(三)不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以后难以取得的;
(四)其他可能导致证据灭失的情形的。
第二十八条 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本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证据登记保存申请,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二)劳动保障监察员将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及证据登记清单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当事人拒不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劳动保障监察员注明情况;
(三)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期限届满后应当解除证据登记保存措施。
在证据登记保存期内,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劳动保障监察员可以随时调取证据。
第二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中涉及异地调查取证的,可以委托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助调查。受委托方的协助调查应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完成。
第三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第五章 案件处理
第三十一条 对用人单位存在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事实确凿并有法定处罚(处理)依据的,可以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或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或行政处罚决定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限期整改指令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 当场处以警告或罚款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口头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三)填写预定格式的处罚决定书;
(四)当场处罚决定书应当由劳动保障监察员签名或者盖章;
(五)将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
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在2日内将当场限期整改指令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存档联交所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存档。
第三十三条 对不能当场作出处理的违法案件,劳动保障监察员经调查取证,应当提出初步处理建议,并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
案件处理报批表应写明被处理单位名称、案由、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行为事实、被处理单位的陈述、处理依据、建议处理意见。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告知用人单位,听取其陈述和申辩;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法听证的,应当告知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要求举行听证;用人单位要求听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三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
(三)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
经调查、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也应当撤销立案。
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六条 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罚(处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违法事实和主要证据;
(三)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处理)的种类和依据;
(四)处罚(处理)决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处罚(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处罚(处理)决定的日期。
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应当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印章。
第三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立案调查完成,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或者责令改正)或者撤销立案决定;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第三十八条 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九条 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决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决定不适当的,应当予以纠正并及时告知当事人。
第四十条 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后应建立档案。档案资料应当至少保存三年。
第四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赔偿金或者征缴社会保险费等行政处理决定逾期不履行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除依法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罚款决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劳动保障监察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第四十六条 地方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劳动保障部有关规定对承办的案件进行统计并填表上报。
地方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报送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规定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原《劳动监察规定》(劳部发〔1993〕167号)、《劳动监察程序规定》(劳部发〔1995〕457号)、《处理举报劳动违法行为规定》(劳动部令第5号,1996年12月17日)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