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三 国 到 西 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笔记五篇

时间:2019-05-12 22:2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 三 国 到 西 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 三 国 到 西 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笔记》。

第一篇:从 三 国 到 西 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笔记

从 三 国 到 西 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

成君忆

曹操与孙悟空:力量型的杰出代表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了曹操那种雷厉风行的行动力。孙悟空呢,则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们似乎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总是能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这种性格的人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动。他们通常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坚不摧。

■他们在意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大关心。他们喜欢控制一切,并强硬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出指令。他们显得是那样霸道、粗鲁、冷酷无情。

孙悟空的弼马瘟效应

在一个经济组织中,也应该配备“弼马瘟”式的人物,以增强员工的活力,避免疲沓和懈怠,进而增强整个组织的活力。

刘备与猪八戒:活泼型的典型

■活泼型的刘备是一个天才的演员,他内心真挚,感情外露,有人缘,能够鼓励和带领他人一起工作,一辈子轰轰烈烈,极富戏剧性色彩。

■和刘备一样,猪八戒也是一个性格活跃、热情奔放典型。他们都喜欢营造一种热热闹闹、洋溢着浓郁人情味的现场氛围,他们常常是聚会的中心人物。他们喜欢赞美别人和接受赞美,喜欢送礼和接受礼物,他们很容易和别人交上朋友。

■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是活泼型的典型性格特征之一。与活泼型的同事相处,你会感到轻松、愉快、和一种被关怀的温暖。

诸葛亮和唐僧:完美型的化身

■诸葛亮的兴趣在于思考人生的价值。他用尽了一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打造得如此完美无缺。

■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或思想家。尽管如此,他的一篇《出师表》仍然让许多文学家为之自惭。

■和诸葛亮一样,唐僧也是一个典型的完美型。他们往往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他们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想得更多,所以总是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他们有着异乎常人的天赋,因而表现出音乐、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才华。他们识英雄、颂英雄、为感情落泪。他们崇尚美德,并且孜孜不倦于探索人生的意义。他们乐于为自己选择的事业做好规划,并确保每个细节都能做到完美无瑕。

孙权与沙和尚:和平型的优秀版本

■小霸王孙策临终前对他的弟弟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各自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继位之后,果然不负兄长所望,表现出了良好的行政管理能力,把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那个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时代,孙权最令人欣赏的优点,就是能够在风暴中保持冷静。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孙刘联军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一举挫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和孙权一样,和平型的沙和尚也是那样友善而又平静,以致于能够接纳所有的麻烦。他们一方面习惯于遵守既定的游戏规则,习惯于避免冲突和考虑立场;另一方面,也能够充满耐心地应对那些复杂多变的局面。在组织内部,他们是所有人的好朋友,善于倾听和关心他人的天赋为他们造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情绪内敛的乐天派,能够很好地帮助组织稳住阵脚。

他们性格低调,但并不像完美型那样容易绝望。

他们厌恶那种不稳定和混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可在暴风雨中他们却能够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镇定。

当活泼型在尖叫、力量型在攻击、完美型在消沉的时候,只有和平型还能冷静处事。他们通常会后退一步,静观其变,然后默默地向着一个他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不会被感情冲昏头脑,对愤怒也好象无动于衷。

他们做事拖沓,但在复杂的局势中却能够保持沉默、并且富有耐心。

你是食肉动物吗?众所周知,在世界上存在两种动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这两种动物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食草动物只有逃避才能生存,而食肉动物只有进攻才能生存。食草动物成群地聚集而绝无相互的责任,天天在一起只为给自己壮胆而已,它们往往把弱者留给食肉动物;相反,食肉动物有高度的组织性和激励性,它们迂回、包抄、堵截,按照能力分定级别去获取食物。食草动物面对茫茫的草地,生存很容易,只要低头就要青草,抬头有树叶,它们不用思索和拼搏就可以生存下去;而食肉动物只有喂饱自己的肚子才能生存,但要喂饱自己的肚子是十分艰难的事情,只有依靠厮杀、拼搏和思索才能获得生存。

那么,你是哪种动物?唯有你是食肉动物,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销售员,你需要不停地进取和拼搏。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都有的角马迁徙开始了,它们的目的很简单,为了生存必须跨过一条艰难的河,这条河中充满着艰险,有鳄鱼、有毒蛇但它们必须过去,别无退路。销售人员也是如此。

凡事得过且过,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对工作不下心思的销售员,随时都有被炒鱿鱼的可能。不仅自己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任何企业也不会把他列入自己的选择范围之内。

一个成功的销售员,要永远做一个主动进攻的食肉动物。

新古典主义管理思想确立的基础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管理学的发展史。新古典主义管理思想的学术使命是:通过研究、整理、以及卓有成效的策划和传播,让中国古典的管理文化重放光芒,为当代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新古典主义管理思想

与功利主义管理思想的区别

 功利主义: 为了赚钱,需要事业

 新古典主义:为了事业,需要赚钱

成君忆的《水煮三国》最近,成君忆又推出了第二本管理学新书《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中国文人都是通才,《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还包含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成君忆如是说。孙悟空的故事是一个由个人奋斗失败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典案例

《蜘蛛的故事》、《老虎今天吃草》这些成君忆自创的寓言

我们一直认为管理学是来自国外,就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否定。其实,中国历史就是管理学的历史。”在成君忆眼中,从周武王分封诸侯建立大周的“分公司”起,到秦始皇成立郡县两级的“部门机构”,每个朝代转换时都会有新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中国这部管理学的大书已经书写了几千年,值得大家好好地研究。

蜘蛛的故事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

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二篇:从三国到西游——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成君忆演讲稿)

从三国到西游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

成君忆(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界中高层,各位企业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大家觉得我更像一个作家,其实我在作家群里面也不受欢迎。大家认为我不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管理学的人物,两边都不讨好。所以朋友们对我有一个称呼,说是一只蝙蝠,不知道是鸟还是兽,我想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我在思考管理学的一个问题,我们以往对管理学的研究,我发现有一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呢?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管理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个当然是有理由的,我后来发现进入管理学有很多路径。比如说我早期进入管理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能够理解的学说,早期是从政治的路径进入的, 对不对?毛泽东时代是从政治的路径进入管理学的,后来改革开放之后,从张维迎同志说为钱证明之后,我们从经济学进入管理学。所以我相信各位对管理学的理解,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立场上,折算一个门户进入的管理学。这个管理学是否能够成立,或者说有多大的效果,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过思考,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否则就轮不上我在这儿说话。

后来我发现还有一个路径可以进入,那就是从文化和道德的门户进入,比方说我们今天要谈到的“以人为本”的问题,经济学理解不了什么叫“以人为本”。那么什么叫做“以人为本”呢?我们今天就要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教各位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跟《三国演义》有关,说“大汉王朝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总经理,有两位候选人,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那么请问你选择谁?理由是什么?”当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要注意,这是代表你的管理学观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有的话请举手示意一下我。

观众:如果我选的话,我会选择刘备。理由是刘备的效率可能没那么高,但至少我是安全的。

成君忆:你是安全的,那么你的身份呢?你是一个员工?

观众:我是大汉王朝的董事长吧,我想。

成君忆:你现实的身份是什么?

观众: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成君忆:谢谢你,请座。还有其他的朋友吗?

观众:我选曹操,曹操大建大雄、海纳百川。

成君忆:谢谢您,这也代表您的管理学的观点。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身份?

观众:我姓蔡。

成君忆:这样,前面这位先生也提出过他的观点,支持这位先生的请举手,也就是支持刘备的请举手。占得比例不小。支持曹操的呢?更多了,我估算一下至少是60:40的比例。选择曹操的占绝大多数。这个答案在哪里我们等会儿再来揭晓,我们先看一看另外一个问题。我去年出了一本书叫《渔夫与管理学》,这本书好像在座的各位当中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但是它远不如《水煮三国》那么受欢迎,为什么呢?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后来我在想其实我们可以把管理学分成若干个层面:首先是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一个认同不认同的问题。我觉得《渔夫与管理学》它代表了我的思想,所以我才觉得它最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同它,就像在座的各位你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同刘备一样,很多人并不认同《渔夫与管理学》这本书。

第二个层面是管理艺术,《水煮三国》它有一种艺术性,有一点讨好,所以大家喜欢。所以管理艺术是一个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是管理工具,或者说管理技术,这是一个适用不适用的问题。

会存在这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如何去拿捏?我觉得这是在座的各位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今天的时间有限我的讨论不会完全的展开。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你上面的问题没有被解决,下面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是肯定用不好的。我们总说你要务实一点,怎么务实?怎么样把我们现在掌握的管理工具,你的绩效考评也好等等之类的管理工具也好,怎样把它用得恰到好处,这是一个管理思想的问题。

在《渔夫与管理学》我讲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关于渔夫的故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有很多。我每天会在很多地方看到以“渔夫”为主题的广告,到哪里去撒网?到哪里去捕鱼?关于渔夫的故事有很多。我大概搜索了一下,我掌握的资料古今中外都有。如果要集结起来的话至少是满满的五大卷。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渔夫,《老人与海》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甚至可以说在1954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普遍认为在《老人与海》里面的那个主角,那个老渔夫“胜地雅格”代表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很多读者也说过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头、一个英雄的老头。可是我后来去看,我用中国人的观点去看,或者是 商务论坛2006年5月14日 说我学习着用古代中国那些老师的观点去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我看出问题来了。我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讲一讲.《老人与海》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渔夫每天黎明、每天早上都会出海打鱼,就像我们在座的各位老板一样,你们每天都会出门去谈生意、做生意,也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上班族一样,你们每天都会去上班。这个老渔夫每天都会出海打鱼,有时候会打到鱼,有时候打不到鱼。为什么呢?他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渔夫,可是他有时候打不到鱼。因为能否打到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他打鱼的技巧。我们今天学习管理技术也是一个技巧问题;第二取决于他的运气,我们今天把它叫做机遇。我们是否能够挣到钱?我们的企业是否能够发展?是否能够抓住这种商业机遇?取决于两个因素。我们的管理技术和我们的机遇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所以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说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故事,有时候他可以打到鱼,有时候打不到鱼。有一次,他连续有84天没有打到鱼,这都快要破产了。我们的企业如果很长时间没有盈利的话就快破产了。他有84天打不到鱼,他还有一个孩子跟着他,也就是说他原来还是有员工的。可是我们知道,管理学上面有一句话“无法打胜仗的将军手下无人跟从”。如果你不能打胜仗的话,底下的人对你没信心,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他对前途非常迷茫,他会离开你。所以说这个老头对自己孩子的前景感到悲观,所以让这个孩子离开了他。只好这个老头孤零零一个人作战,到第85天的时候,他很意外的钓到了大鱼,有一条鱼上钩了。

我们的商业机会也有很多是例外的,我举一个例子,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我们广东有一个做手机的企业,在2001年的8月份的时候已经悲观得一塌糊涂,尽管作为国产手机来说它是一个很著名的品牌。在当时我记得他们有很多的促销手段,但是市场始终动不了。可是到了10月份的时候,这个市场很奇怪的一下火爆起来。我们这个手机公司的总经理一下子一夜成名,成为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职业经理人。在年底的时候,他在跟员工狂欢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老天爷才知道什么是成功”。因为这个成功来得太意外了,后来我在跟很多老板讲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很意外的感觉。从出版业的方面来讲,我们图书的策划人也经常有这样一些感觉,精心策划的图书常常没有市场,很多图书很意外的也都居然成了畅销书。比方在图书市场里面,我成君忆的《水煮三国》很意外的成了出名书,我的朋友出了一本书也都成了畅销书,我们都没有准备。那怎么办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自己的准备,有一句名言叫“机遇总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有类似很多的商业格言。这个老人很意外的钓到了大鱼,他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因为他的打鱼技巧是非常高超的,于是他跟这条大鱼周旋了整整三天两夜。终于制服了这条大鱼,在第87天下午的时候,制服了这条大鱼,这条鱼实在太大了,他的船舱放不下,于是他把这条鱼和小船绑在了一起,他把这条鱼称之为自己的财产,因为这是他的战利品。

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我们挣到了钱就是自己的,它和我们的公司、我们的规模合二为一,成为了我的一部分。这个老人怀着一种喜悦又莫名其妙的有一种恐慌,开始了回家之路。他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果然在返航途中出现了鲨鱼,渔夫是水上的鲨鱼,鲨鱼是水底下的渔夫,他们从性质上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同,于是这些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了他的鱼,也就是袭击了他的财产,这个渔夫使尽了所有的力气保卫他的财产。可是鲨鱼在层出不穷的出现,他击退了很多鲨鱼,但是最 后精疲力尽只好放弃,等到他精力尽了爬上岸的时候,那条大鱼只剩下了空空的骨架。请问在座各位这个渔夫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现在市场经济这么多年,像这样的老板出现得太多了,很多人曾经风光一时过,可是等到他爬上岸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副空空的骨架,这样的老板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我们很难去评价。

其它的我就不多讲了,这里面我们要讲到《三国演义》,我以为《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渔夫的故事。整个《三国演义》里面写到了四百多个人物,这四百多个人物也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也在每天进行着他们的追求,他们像渔夫一样,在命运的海洋中沉浮,所以这四百多个英雄人物就是四百多个渔夫。我们讲《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不可避免的要从这里谈起,我先讲讲我们商业时代的渔夫,商业时代有两种渔夫:一种叫老板,这种老板拥有自己的船,有的船小一点,有的船大一点,这是一类渔夫。第二类渔夫我们叫做员工,这也是渔夫,他们在想我上哪条船我可以钓到鱼,我自己没有船,但是我可以以一个合伙人的身份、一位船员的身份分一杯羹,他怀着一种渔夫的心态登上了这条船,这是两种渔夫。

在渔夫的世界里面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非常强调那种风雨同舟的团队精神,随着市场化进程越来越深入、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越来越强调这种团队精神。在座的各位在你们的企业里面,你们去搞企业培训、你们在强化这种团队意识、搞团队文化建设都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你们是一群渔夫,你们在海洋里面。但是,奇怪的是,团队精神却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谁都在谈团队,老板在谈、员工在谈,但它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过,搞一次培训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甚至搞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油”了。什么叫团队?都是糊弄人的。老板的眼睛里团队是他的工具,他认为我不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团队只是我的一部分,只是我的一个工具而已。员工呢?员工也在利用,老板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老板,我干嘛到你的公司里面?我在利用我的同事、利用我的老板来达到我个人的目的。我们在讲究马克思的自我实现里面不是说过每个人都要追求自我实现吗?对不起,我到这儿来是为了自我实现的。所以其他人都是我的工具.这样一来,于是我们的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有了相互利用、彼此控制、彼此折磨、彼此挑剔、彼此怨恨的这样一种关系。那我们的管理学为什么不直面这样一个现实呢?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代表了普遍性?我看到了很多现象,也许在在座各位的公司里面这样的现象程度会轻一些,但是我想有些公司是非常严重的。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我们的管理学为什么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在这里说的,我们谈成君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非常感兴趣的人。我想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企业家,他是中国商业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企业家。他是商朝人,我们讲的商业是来源于商朝的“商”,我们所说的商人也是商朝的“商”字。所以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远不是我们说的只是改革开放的事情,或者是近代的事情,不是这么回事儿,只是我们的资料非常的少。比方说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这位企业家曾经在朝歌(当时的首都)开办过一家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什么意思呢?因为商朝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它的工艺品、手工艺品也非常发达。商朝是中国文明非常灿烂的一个时期,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在秦朝以前的历史因为焚书坑儒的原因,很多东西都烧掉了,当然在清朝甲骨文的出现也有一些资料保存了下来。在商朝畜牧业非常发达,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加工、销售、到营销,这个产业是非常完整的。所以我们讲这位企业家开办的这家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他的牛肉叫“朝歌牛肉”,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了河南省的一个土特产。你看“牛肉食品有限公司”是可以称得上是企业的,它的产业链是非常完整的。后来他还做了一些别的生意,当然就做了,几经挫折,几度奋起,到了晚年却再一次惨遭失败。他的企业做得很大,有时候很有钱,是一个大富翁;有时候又亏得一塌糊涂,折算的创业历史和我们今天的老板非常相似,和我们今天的创业者非常相似。他是如此的努力、如此的刻苦经营,他搞不懂, 到了晚年的时候也就是他再一次惨遭失败,他的老婆也跑了,孤零零的一个人。据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他当时已经72岁了,一个说当时已经80岁了,这样一个老头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他的一生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他的一生究竟是为什么如此多灾多难呢?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应该知道,在我们今天的商业时代像这样的企业家、这样的老板太多了。去年12月1号的时候,山东有一位企业家据说资产36亿,在家里自杀身亡。当然对他的死因有很多,最早报出来的新闻是说他在家中被不明身份的歹徒在家中暗杀了,紧接着第二天地方政府出面说不是这样,他是自杀,因为他有抑郁症。直到现在我们的官方还说他是因为抑郁症,现在得抑郁症的太多了。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说法,比如说他跟官方的勾结,可能某一个官员暗杀,下毒手,也有人说黑社会,也有人说是他内部家族成员干的„种种之类的传说有很多,这个老板他的经历、他的故事,我发现在很多企业家身上带有普遍性。大家都过得不容易,都像是如履薄冰似的。再来说一位企业家,他该怎么办呢?出路在哪里?这个人是姜子牙,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元老。他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王朝的最大功臣之一。当然我们说的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他该怎么办?白发苍苍的姜子牙来到了渭水之边,他来到了一条河边,他在那儿发呆。这个时候,他看到河面上有很多渔夫在打鱼,他想起了他的一生,他何尝不是一个渔夫,他感慨万千。突然,他在那儿发呆的时候有一种灵感爆发了出来,他制作了一副很特别的渔具,这个渔具上的鱼钩不是一个鱼钩,而是一个铁丝,姜太公钓鱼用的就是直钩,直的钩是肯定钓不上鱼的,直的钩连鱼饵都钓不住,它怎么能钓鱼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钓鱼一定要有鱼钩和鱼饵,没有这两个是不可能钓到鱼。现在我想问在座的各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吗?有请这位先生。

观众:我感觉他在发明概念、制造噱头。

成君忆:他在炒作自己是吗?

观众:对。成君忆:有不同意见的吗?有请那位先生。

观众:我认为他在等待机会,其实这是不可能钓到鱼的,他就在想有没有能够上钩的人。

成君忆:谢谢,大致上你的意思跟他一样,很多人会说姜太公在那儿干什么呢?他在搞新闻炒作,我们在人才市场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姜太公”。他在做噱头,以一种炒作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目光,是这样吗?在人才市场上面有这样的。但是我们想一想,如果你们是周文王是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想一想看一看,姜子牙那个时候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头了,一辈子证明他是一个失败者。请问周文王怎么会去请一个失败者呢?而且年龄那么大了,而且这个老头老了一辈子、干到一辈子,最后临到老的时候还喜欢玩这种把戏。大家想想,周文王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人、是一个圣人,我们讲圣人治国,周文王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怎么会请这样一个老头呢?说不过去,但是他后来确实请了。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就说明姜子牙在钓鱼的时候,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他一定有过怎样的改变,有过很奇迹般的改变,否则他没有理由让周文王去请他。

我后来发现了历史上对这段故事有所记载,周文王那天准备出去打猎,那个时候有很多奇人异士会占卜,于是他占卜了一下,这个人说您三天之后出去打猎,在渭水北岸会碰到一个老头,这个老头成为你一个有力的助手,会协助你的事业,他还会协助你的子孙三代建立一个伟大的王朝。周文王说真的吗?真的这么神奇吗?占卜的人说,我占卜的这个征兆在尧必时期发生过一次,那时候的史官是我的祖先,那时候有一位大臣出现的征兆和这个老人是一样的。于是周文王三天后出去打猎,最后来到渭水北岸的时候,果然有一个老头坐在草丛上钓鱼。他想去看一下这个老头真的那么了不起吗?周围人都在说他是一个圣人,周围人都在说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人,真的是这样吗?我得去面试一下,没有经过面试是不可能把他请回家的。他上去问他,他说:“老先生听说您很喜欢钓鱼?”姜子牙说:“你怎么知道我很喜欢钓鱼呢?”周文王说:“我听说你钓鱼是用一个直钩,直的钩是钓不到鱼的,如果钓不到鱼所有人都会没兴趣,可是你有兴趣,而证明你比一般的人更有兴趣钓鱼。”姜子牙说:“我在乎的不是是否能够钓到鱼,我听说君子喜欢琢磨人生的意义、小人喜欢琢磨做事的技巧,人就分这两种,君子喜欢琢磨做人的意义、小人喜欢琢磨做人的技巧,所以我在这里钓鱼考虑的不是考虑怎样钓到鱼,而是希望通过钓鱼这件事情领悟到人生的大智慧,这是我的目的。”周文王就问,他说“您在这儿钓这么长时间的鱼了,您领悟到了什么呢?”姜子牙说:“我发现钓鱼这件事情跟管理学很有关系,钓鱼代表了管理学术界的三种权谋,哪三种呢?第一你钓鱼要用鱼饵,管理学也跟钓鱼一样也要有高薪待遇,要给工资。你要有鱼钩,这边要有职务,高低不同的职位会有不同,就跟钓大鱼一样。钓不同的鱼要有不同规格的鱼钩,钓大鱼、钓小鱼鱼饵都是不一样”等等之类的话,他说了很多钓鱼和管理学的相似之处。周文王听了后说是这样,你说得很对,难道管理学不是这回事儿吗?管理学就是钓鱼,在公司内部而言是在钓人才,在公司外部而言是在钓顾客。可是姜子牙告诉他说,如果你用钓鱼的方式去做管理的话,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当鱼上钩 的时候,这个鱼就失去了他的活力,他的生命力就消失了,他就变成了一道菜。我们在人才市场钓鱼的时候,也会把一个鱼钩、鱼饵挂在那儿,很多人会上钩,你会发现当他一旦上钩之后,这个人的所有聪明才智都没有了,他的创造力消失了,他在那个钩子上面拼命的挣扎、他会感觉到很痛苦。甚至反过来会成为另外一种渔夫。你钓我,我为何不能反过来钓你呢?周文王说,如果我们不用钓鱼的方式去做管理,还会有第二条出路吗?姜子牙说是,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果树的成长是和钓鱼不一样的,我们今天讲管理、讲员工的奉献精神,注意在渔夫那里不可能有奉献精神。我们今天的企业家讲回报社会,在渔夫的概念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所有的都是交易成本。我给你这么多是为了得到我想要的利益,员工也是这样,你给我这么多工资,或者说我付出这些努力是为了我得到我想要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不可能会有奉献的。可是姜子牙相信果树有奉献精神,他发现花朵是有奉献精神的。他说你去看一看那些果树吧,那些果树是怎样生根发芽的,是怎样生长出它们的枝叶、怎样开放出它们的花朵、怎样奉献出它们的果实?你去看一看它们,那是管理学的智慧。于是通过这个故事,我领会到很多概念。

我们的管理学分成两种:一种是渔夫的管理学;一种是员工的管理学。后来我发现也就是说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个园丁的概念,不是渔夫的概念。渔夫的概念起源于什么时代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管理学是怎么来的呢?发现最早的管理学是出现在北欧的海湾,那个位置海湾比较多,后来发现的那个年代这些渔夫演变成了另外一种渔夫——海盗。所以我们说海盗文化是渔夫文化的升级版,我们讲海盗集团的管理是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海盗它有它的VI,海盗有它的管理分工,船长大富、虚官„„,每个人的分工都是很明确的,海盗有他的组织纪律,比方说上岸的时候随便干什么坏事,但是有一点:女人不许带上船。海盗有它的文化,甚至还有它的歌曲、主题歌,也就是像我们今天公司的歌曲,它有它的歌曲。如果你们要学管理学的话,应该回到那个最初的管理学的雏形当中去,海盗的管理学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管理学,大多数管理学专家所认同的一种管理模式。可能在具体的技术上有差异,但是从文化上来讲是一脉相承的。海盗文化到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商业文化,当然还不仅如此,海盗文化最初是民间的,后来出现官方海盗,像欧洲有很多国家,像海军部,直接管理,由国家授权、国家组织、国家支持。再到后来演变成商业文明,我们讲华人街的商业文明是从海盗来的。渔夫有一个管理学是延续了海盗的特点,就是掠夺和占有,我们要占有财富,这是它的特点。但是园丁的管理学不一样?它讲究种植、培养、成长、创造、奉献,这个概念完全不一样。

昨天我跟一个同行,也是做管理咨询的一个同行,我说你看这个果树,它在这儿从来就不会动,如果你把它照顾得好一点,它就会丰收,有很多丰硕的果实,但是它从来不会想到去掠夺别人的,所有的财富都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到了秋天的时候,它会奉献出自己。但海盗不一样、渔夫不一样,如果他们看不到财富马上会转移方向,形成我们所说的财富是流动的概念,因为在渔夫那里没 有创造.我这么说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讲在我们的企业里面,我们的管理思想往往是主流的,有时候我们的观念非常复杂,我这样简单的分成两种便于大家理解。

所以在姜子牙这里他就说了,我们需要那种园丁的管理学,而不是渔夫的管理学。在中国也说是有渔夫的管理学的。我们指的是陆地上的渔夫,比方说那些猎人、比方说那些土匪、比方说那些军阀,这些都不一样,因为它具有的是掠夺性。

接下来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揭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打造企业的执行力?我想每个人会有很多种说法,我就不再提问了。因为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年。怎样理解执行力?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指的是老板,在老板的层面上你要有一个系统,你的运营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你的流程。你要把它整合起来让它有一个非常高效的执行力效果,三个流程的统一,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理解是我们理解得更普遍的,你的员工要有执行力,员工的执行力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听话、意味着你卖力、意味着你所谓的忠诚。我们讲没有借口,讲究的是你这种没有任何理由的忠诚,没有任何理由的敬业。我想如何打造企业的执行力呢?无非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去理解。

关于执行力有两个重要的细节,我和我的朋友汪陆求先生有一个对话,他说“细节决定成败”,他说所谓的执行力其实就是员工注重细节的一种精神。我问他“既然是细节决定成败的话,请问什么决定细节?后来他说“态度决定细节”。我接下来问他“什么决定态度?”他后来说“企业文化决定态度”。我继续问他“什么决定企业文化?”他就没有办法回答了,什么决定企业文化呢?老板的脑袋,老板对管理学的理解、创业的动机、为什么要开办这个企业?你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企业文化的根源,所以老板的脑袋决定企业文化。

接下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的话,某一天,如果我有兴趣我会写一本书《细节如何决定成败?》,比方说我们现在谈到执行力的时候,在执行力的背后,是一支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团队。在这支团队背后,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所以去年我见到保罗.赫赛先生的时候,他是美国领导力中心的主席,我相信在座各位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本书叫《亲近领导》,他认为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领导力的问题,卓越的领导者总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们的执行力。他提出了这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都对,但怎样达到这两个目的呢?我们把它当做目的和效果来看,怎样达到这种效果呢?有些说法。所以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只有这么一个,我以为,包括保罗.贺赛先生也认为,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只有一个:如何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者?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其它的管理技术、管理工具是适用性的过程,你可以自己创造,别人的东西永远都只是借鉴。其它公司、其它专家的意见都只能做参考,这些都不重要,管理工具从来都不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位卓越的领导者,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很多人觉得不以为然,曹操和刘备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刘备怎么能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呢?论文采、论军略、论实力,这两个人不能相提并论。当然这不是我说的,是曹操说的,他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曹操已经控制了汉献帝,他成了大汉王朝的丞相,而且把丞相改造成了一个军事机构,他的丞相府是一个军事管理委员会,说得给直接一点,他当时是全国军委的主席,而且也对全国进行了军事化管理,像现在的朝鲜一样。他用他的军委彻底架控了汉献帝的中央政府,他是实派,而刘备只是他手底下的员工。当时刘备手底下只有十几个员工,什么实力都没有。但是曹操却这么说了“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难道仅仅是客气吗?当然不是那么简单。

曹操和刘备,一位是明星级老板,一位是非明星级老板,这是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抗。究竟谁更有领导力,他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究竟哪一种管理学更值得我们学习呢?我今天站在这儿讲管理学的时候,如果大家抱着原来的观点看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也许我是胡说八道。在XX的时候有老板当面站起来说成君忆你根本不懂管理学,我承认,我做管理人的时间有限,做管理人加起来不到三年时间,是这样的我承认。

下面我们看一下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有哪些不同?渔夫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心理欲望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欲望,我们每个人被欲望折磨得不行,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基础理论是马斯洛的人类欲望理论,他说人类是被欲望躯赶的动物,当满足了一个欲望后,还会有下一个欲望躯赶。所以我们说马斯洛的理论是对的,但是我怀疑,我想如果我们认为欲望是正常的,那么就是说我们的痛苦是正常的。比方说你怎样看待员工的欲望?如果员工的欲望是正当的,那么你们的管理学就会失效。我们经常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胡萝卜是诱惑,大棒是真正的管理。像现在我们是实力的国家,有的人会说我不工作照样可以养活自己,在中国很多地方,求职的机会比过去多多了。现在跳槽是很时髦的事,所以就让你的大棒失效。那么胡萝卜是唯一的手段了,胡萝卜也没用,你不停的给他涨工资、不停的涨奖金,薪酬专家使用了很多招数,结果发现员工的欲望根本满足不了。这个月给他五千,下一月他要六千,涨来涨去却出现了问题,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怎样去解决它?很多人也许持这么一个观点: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任期没有超过两年的。这个说法可能有片面性,但是确实是一个现象,比如说微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一个人超过两年的任期。原来唐俊刚刚就任微软中国总裁的时候很多人问他,你能不能打破两年的怪圈?唐俊说我当然可以,因为我认同微软的文化,我也相信我的职业操守,结果他在这个位置上大概只呆到了20个月。同样的问题来到了盛大网络用别的语言重复了一遍,但是他在那儿能呆多长时间实在是一个谜。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认为欲望是正常的,那么渔夫的行为也是正当的。我们的员工来到我们的企业他是要获得自己的利益.怎样获得利益呢?怎样获得高薪的待遇呢?第一、你要有热门证书,当市场营销很热门的时候,很多人就去读市场营销,后来人力资源很热门的时候,大家就纷纷学习人力资源。你有没有这样的证书,如果你有的话,那么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有一个高薪的待遇。可是到了03年的时候,我们的王洪生他最后发现,这些EMBA的研究生根本没 有多大的用途,最后把工资下降到了一千左右,他发现这是一个花架子;其次你要有知名企业的从事背景,吴世洪(谐音)在微软中国呆了一段时间,他就有了知名度。如果你能到知名企业呆上一阵子,你的身上就有了“光环”。尤其像外资企业,你到这样的企业工作的时候,可以获得很多工作经验,也可以获得提升的机会。比方说惠普,惠普每年都会拿出大量的经费培训员工,你所呆的位置不一样了,于是你就可以跳槽。第三个就是跳槽,不停的跳槽意味着你会不停的得到更高的收入。我们讲有很多职业指导专家会告诉我们说,如果你不会跳槽你就永远不可能得到高薪。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我们认为欲望是正常的,所有的忠诚都消失了,这年头还有谁会相信所谓的员工忠诚度呢?就像夫妻间的爱情一样?这年头谁还会相信爱情呢?但是我们的管理危机刚好就处在这个位置上,忠诚度没有了。

但是园丁不这么认为,它说人生是一个满足成长需要的过程。人活着需要吃饭、穿衣,这是一种需要。花活着需要土壤和阳光,这也是一种需要,但是花从来没有欲望,只有需要。所有的生物除了人以外都只要需要,没有欲望,人是唯一有欲望的动物,所以人也是唯一痛苦的动物。想一想在座的各位你们的需要在哪里呢?都是欲望。我到很多高校问那些大学生的时候,我问他们,我说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家一举手,大概只有20%,剩下的就是不喜欢自己专业的了。黑压压的一片举起手了,这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将来必定会成为渔夫,和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不一样,这些人会热爱自己的专业。将来他们找工作的时候,他们的优势非常明显,他们职业生涯的方向也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他愿意去选择他的职业,而不是职位。这个职业是我喜欢的,而当他怀着这样一种心态去面对他的职业、面对他的工作的时候,他会热爱他的工作,那么他的工作成绩也会是卓越的,这样的员工是好员工。

当他热爱自己工作的时候,他会为了他的工作废寝忘食,根本不计较回报,因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本身他就沉浸在一种创造性的乐趣当中,这是优秀的员工。我们每一个人在从事你的工作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子?如果你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你们就会成为一个杰出的职业者,一个优秀的职业者。你是一个会计师,你是一个优秀的会计师,无论在哪个公司你都是优秀的,别人剥夺不了。你在成长,你应该去满足你这种成长的需要。但是其它的同学不是这个样子,他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他们只是在想,用一个证书做一个“敲门砖”去获得一个高薪的职位。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有了市场竞争,到人才市场上一看,这个职位有很多人在竞争,怎么办呢?我们就有一大堆所谓的指导专家就出现了,求职技巧和求职的策略,我要跟我的主管官、搞人事招聘的考官斗志斗勇,伪装成你们公司需要招聘的人才。于是我们就发现越来越找不到人才,而且人才在接受测评的时候“作弊”能力也越来越强,我们感觉到非常困惑,种种难题就出现了,但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方向要变一下。园丁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成长需要的过程,这是我需要的、这是我热爱的,就像我们对夫妻间的关系一样,我在乎我的老婆,所以我老婆任何的不快乐、任何的谴责、任何的抱怨,我都觉得我很在乎、我很在意、我很痛心,如果我不在乎呢?她只是我利用的一个工具呢?对不起,你做得太过分了,我可以换一个更好用的。这年头出现感情危机的事情太多了,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之间也是一对渔夫,男人有很多种用途,女人也有很多种用途,他们因为相互利用、相互占有结合在一起,但是一旦觉得对方价值不当可能就会出现危机,一旦觉得自己投入的成本不划算于是就出现了危机,但是一想想不是那么回事儿,我们需要调整了。

渔夫:主张有为,急于表现自我。我的经历越是精彩,我越是英雄。但是园丁主张的是无为,强调放下自我,那些花儿长得漂亮不是我让它长得漂亮的,它本来就长得漂亮,我不可能让苹果树开出梨花,也不可能让茉莉花开出牡丹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只是在这当中做了一个过程,渔夫总是喜欢用自我的价值观去评论人物,每个渔夫的价值观还不一样,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但园丁不一样,园丁在用观察、倾听、交流和同情心去理解别人。园丁有时候在果树面前的时候就忘掉了自我,它的心里只有果树、心里只有那些花,养花的人、真正爱花的人心里只有那些花,而不是自己。真正好的父母心里也只有自己的孩子,这种父母就是园丁式的父母。还有一种父母是渔夫式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对自己有所回报。

事实上我们找到正确的待遇就会做好工作,但是做好工作,他就不会给你带来很差的待遇。所谓的观察、倾听、交流和同情心,在中医里面称之为“望闻问切”。渔夫总认为人性本恶,总是预先设定敌人和对策,然后设法战胜他们。而园丁认为人性本善,没有坏人,只有需要帮助的朋友。在座的各位很多人都喜欢佛教,为什么?我们的佛教在宣扬人性本善,让我们有一颗爱心,一颗帮助、乐于助人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渔夫崇尚力量和谋,倾向于掠夺和占有,园丁崇尚道德和责任,倾向于创造和奉献,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渔夫总是怨恨别人,总是觉得自己得到得太少,园丁总是反省自己,事情做不好,究竟是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夫妻之间如果我们用园丁的心态去面对事情的时候,你们就会发现夫妻之间不可能不和睦、不可能不恩爱。渔夫常常使用“利用”、“控制”、“竞争”之类的关键词。但园丁不一样,它常常使用“培养”、“成长”、“创造”之类的关键词,当然这些都是举例说明的。

我为什么说刘备是一个员工式的管理学呢?我们接下来要问一个问题,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三顾茅庐是我们讲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经典案例,他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大家注意诸葛亮当时不过是一个“时人莫之许也”的青年农民。我们讲的大学在古代从来就有,当时诸葛亮是有文凭的,古代大学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汉朝的时候,教育体系非常发达,他那儿有博士。但是这个教育体系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被彻底破坏。我们看刘备他有一个老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博士。当然诸葛亮不是博士,诸葛亮也没有任何的经验,四岁跟着他的叔叔流浪到了荆州,在那儿开始了自己的田园生活,在那儿一边种田、一边看书。他只是一个青年农民,对于这样一个人,刘备为什么还要冒着隆冬的严寒,到大学去聘请他 呢?我们很多时候在不相信一个人的时候去找证明,而诸葛亮没有这些证明。那么在没有这些证明的情况下,刘备为什么要去请他呢?难道仅仅只凭他的两个好朋友就能说明问题吗?还有那么多人说他不行,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刘备本人当时不过是一个寄居在新野的一个客将,不仅兵力单薄,而且还要看人脸色, 诸葛亮既然自负有管仲、乐毅之才,为什么愿意追随穷途末路的刘备?在这之前发生过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最初并不差。尽管曹操在这之前有血洗徐州,曾经跟刘备是敌对双方,曾经发生过冲突。但是,往后走,因为他们之间并不是直接的敌人,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之后,刘备听到这个事情非常高兴,因为在这之前长安和洛阳因为战争的原因,全部沦为一片废墟。我们的皇帝汉献帝同志住的地方没有、吃的地方没有,只好住在茅草棚里面,吃的是什么呢?太守张扬献人肉,一个皇帝陷入了吃人肉的地步。大家听说有一位将军到许昌把皇帝请过去了,所以最初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到后来他被吕布追得乱跑的时候投靠了曹操,曹操问他,你是怎样过来的?刘备就把他被吕布是如何迫害,他的家属是如何的辛苦,他是如何千辛万苦回到许昌的,两个人抱头痛哭,证明两个人的关系不错。但是往后走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刘备逐渐走上了反曹的道路。他是全国第一个公开拉出旗号反曹的人,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公开方式反曹的英雄,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臣,作为一个员工,曹操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面对他的上司,也就是汉献帝呢?在座的各位,我不知道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曹操,如果你们身边有这样一个曹操,我相信你们的心理也会不舒服,心理也会不平衡。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忠诚于汉献帝的人全部换成自己的亲戚。说实话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曹操真的是一个忠臣,如果为天下老百姓着想的话,一定不能这么做。

我只是觉得一个国家需要一个好的领导人,不管他姓什么,都不管他。曹操如果为天下老百姓着想也会考虑到这个问题,谁是领导人?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我们的管理制度是有多样化的,他是发展的。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管理学历史有一个倾向,就是越来越集权化。我们所有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历史上都经历过,比方说民主、共和,全部都经历过。这些有什么区别呢?我归纳了一下,一个人管理叫专制,在汉朝不叫专制,汉朝是有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一个人叫专制,那一个党派、一个集团叫寡头,一群名誉代表,就是我们所讲的名誉代表叫议会者。从这样的管理模式上来讲,和我们今天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现在总说民主是一个好东西,我觉得只是基于一个现状来说的,但是你作为一个领导人,你就必须要设想不同的场景,假设我们现在公司的场景变了。专制的好处是它的成本很低、它的效率很高。但是它有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是风险很高。因为它取决于你领导者个人的道德修养,道德非常好的像一个明君,也就是汉文帝,汉文帝把那么穷的一个天下,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把它变得富得流油,当然这是转制的两面性。如果换做秦始皇,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没有好日子过。我们的老板在企业里面会认识到我不要民主,民主的成本太大了,那么民主有什 么好处呢?风险低。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讲民主,更多的是为了去防范一些风险,我们的普遍老百姓经不起这样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民主,但是民主带来的最大的坏处就是成本高、效率低。我今天所谈的东西跟政治没有关系,我只是想客观的来讲一下,可能对各位的公司有所帮助。

下面我们回过头来讲曹操,曹操是一个渔夫的管理者。如果他是一个真的好管理者,他会为天下的老百姓着想。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选择一个好皇帝呢?他会考虑这个问题,但事实上他没有考虑。因为这样的一些原因,刘备发现,谁跟曹操过不去他就会把谁干掉,所有有道德感的人,所有忠诚于汉献帝、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全部给干掉了,这是刘备走上反曹道路的根本原因。反曹之后有什么好处呢?没有任何的好处,刘备一个人孤零零的跑到了刘绍那儿去,跟他的亲戚失散,张飞当了土匪。后来关羽听说了刘备的消息,千里走单骑去投奔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大家注意,从物质、待遇上来讲,曹操对刘备、关羽都是对得住的,他封关羽为汉兽庭候,然后还给了他一个大房子,数十个美女,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后来我们有一位经济学家对于这件事情是这样说的,他为什么要投奔刘备呢?原因很简单,曹操给了关羽高薪的待遇,但是不如刘备给他股份。我就莫名其妙,我说那个时候刘备连个公司都没有,哪里有什么股份。

如何让有胜任能力的人才效忠于企业?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曹操手底下没有兄弟,只有手下。可是在刘备的手底下却有兄弟,那么他的兄弟是怎么来的呢?比方说关羽和张飞,我们讲桃源三结义,他们的关系是怎样来的呢?是这样的:刘备早年因为家里穷,他是一个小商人,靠卖笔为生,后来做着做着他开始做代理,有两个大商人,一个叫张世坯,一个叫苏霜,觉得刘备这个人非常讲义气,非常可靠,于是找刘备做他们的代理。做来做去最后刘备开始经营一种高档产品,当时做的产品是麻匹,后来刘备发了财。后来太守招人的时候,刘备去了。后来刘备招了两个人,一个是张飞、一个是关羽。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关羽和张飞当时应聘的也就是保镖的职务,如果刘备只把张飞和关羽当做自己的员工的话,那么刘备在开会的时候,关羽和张飞要站在后面,但是刘备没有,他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兄弟。我们感觉到非常奇怪的是,刘备他居然有这样一种能力把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培养成一种兄弟一样的关系,骨肉一样的深情,这种能力曹操没有。

如何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大家要思考员工为什么效忠于企业?记得有一位大师说过,你要让员工忠诚就要给他价值,他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件事情。比方说一位职业经理人这个老板愿意出一百万聘请他,另外一个老板愿意出120万,那么对不起忠诚是有价值的,他就会忠诚于那个出价最高的老板。后来我问他,既然如此请问您一句话:如果忠诚可以被收买请问那是一种什么忠诚?经济学不可能理解、不可能解释忠诚的意义,理解不了。所以经济学解释不了管理学的很多难题。今天希望大家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能够对大家有所触动,员工为什么效忠于企业?我们休息十分钟,回头再来,谢谢各位。(掌声„„)

――中场休息――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们,因为我讲管理学的路径跟以往我的同行可能不太一样,其他的专家、其他的大师们的路径我也说过,其实在这个时代其实是在经济学路径进入的,而我选择了另外一个路径。你选择的路径不一样,所以你看到管理学的状况、你的思想会对现在的管理学形成一种“撞击”,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会涉及到大量的历史文化,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是一笔糊涂帐,所以很多人可能也不以为然,尤其是我们讲对于曹操这个人而言。从郭沫若为曹操翻案到现在,为曹操翻案的风气也是愈演愈烈、直到现在。所以我们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观念不一样,比如说在中央电视台的十套有一档节目叫《百家论坛》,这个论坛里面有一个人一直在讲一个话题,有一位叫易中天的教授,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在讲曹操,他对曹操有一个评价。他说曹操这个人性格很复杂,但是如果要有一个评价的话,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雄,在座的各位注意,可爱的奸雄。这个概念对一个学中文的人而言是很难理解的,普通人可能很好理解。所谓奸雄起码是一个英雄,无非他有点喜欢奸诈、喜欢耍点小聪明、耍点心机,只要他是一个英雄就行,我管他奸不奸。这是普通人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个学中文的人而言他知道奸雄的意思,什么是奸雄呢?所谓奸雄乃是奸人之雄也,翻译成白话就是恶人当中的首领,恶人当中的头子、恶贯满盈的人。当可爱和奸雄这两个词组成的时候就很难理解,一个罪恶滔天的人怎么会可爱呢?没有办法可爱,所以我很难理解易中天先生的这种审美观。其他的人不能够理解也就罢了,因为不是我们这个专业的。而且我们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讲是越来越陌生了,所以我们很难理解。但是对于易中天先生而言他是一个中文系的教授,他不可能不懂得这个常识,易中天先生是一个中文系的教授怎么会不理解呢?这是我要澄清的一件事情,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事实上延续了很多年,我们一直都有一个标准性的看法,比方说对于三国人物而言,在他们的同时代就有很多人评价他们,评价曹操、评价刘备、评价诸葛亮,这种评价有倾向性。大部分人都同情刘备,或者说继续超过90%的人在同情刘备。而很多人在谴责曹操,这是同时代的人。对于诸葛亮也是这样,同时代的人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他的仇人都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敌人在他死后都在他的墓前拜过他。“陈寿(谐音)”对诸葛亮是有仇的。但是后来陈寿说诸葛亮应该是我学习的楷模,他说过一句话,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并没有人忘记他,在同时代而言没有人能做出这样的政绩。所以我想从三国一直到南北朝到明朝,甚至包括清朝,在这样一段时间之内,大家看到魏晋南北朝诗文有800多份,宋朝更多,到了元朝有6部戏曲都是说三国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曹操和刘备这两个人逐渐被符号化了,逐渐被脸谱化了。刘备就是一张我们 看上去非常亲切的脸,而曹操是一张奸臣的脸,它被脸谱化了,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那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同时代的人在一千年的历史当中,大家会形成这样的定论,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却在为他翻案,难道我们更了解事情的真相吗?难道我们比古代的人更有智慧吗?这都是值得打问号的,所以各位如果对我的论断有疑问的话,我们姑且“碰撞”一下。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是经济时代解释不了的现象,就是高薪可以买到人才,但买不到忠诚。当老板和员工彼此之间是以一种渔夫的态度相处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板付出薪水利用员工,员工付出时间利用老板。老板在混员工的时间,员工在混老板的薪水。老板在假装关怀员工,员工在假装忠诚于企业。这当然不能够说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但是至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的经济学家怎样解释这个问题?他解释不了。老板和员工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之为“博弈”,去年诺贝尔经济奖的得主是两位博弈论的学者,按照他们认为,老板和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性的“博弈”,这是博弈是要争取双赢的,我们对双赢的概念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否真的能够双赢呢?当双方都是渔夫的时候,他们就要找到一种平衡,但是一旦这种平衡打破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存在。如果老板首先打破平衡,那么老板就会像秦始皇这样的暴君,如果员工更有实力,他就会变成曹操这样的员工。如果博弈论存在的话,去年我看诺贝尔获奖理由的时候,我感觉到很不理解,我觉得它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奖,这个理由不能成立,这个理由并不能改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并不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现象,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老板和员工之间不能够用博弈的方式相处,他们应该用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关系相处,老板帮助员工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员工帮助老板做一个优秀的老板。如果我们调整一下这个关系,管理学所有的难题迎刃而解。

曹操的困惑是: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至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投奔刘备?他理解不了,直到临死他也理解不了。因为他给了关羽那么好的待遇,刘备究竟在关羽心中是什么地位?你说是兄弟吧,在战乱的年头,很多人都是以兄弟的称呼相称,可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从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来说原来关羽是曹操的员工,现在是刘备的员工,没有太大的区别,曹操对他也不错,但他为什么要放弃曹操、投奔刘备呢?我们的经济学家说刘备会给他股份,这句话很显然无法成立。因为刘备那时候只是袁绍手底下一个普通的员工,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所以不可能给他股份。很长时间内,刘备都没有自己的公司,即使是在“赤壁大战”之后他也没有自己的公司,当时的老板是刘表的大儿子刘奇,当刘奇去世之后,他才真正成为这个公司的法人代表,当时他不可能有股份。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还有,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为诸葛亮翻案,也有很多人说诸葛亮的坏话,说诸葛亮是一个野心家。过去我瞻仰过诸葛亮的诸葛村,我发现诸葛亮的诫子书成为了诸葛亮家的家训,他告诉了他的后代怎样做人。我们现在对诸葛亮的种种猜测,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诸葛亮的道德人品是不 容怀疑的。我们的尉健行同志,还有很多中央领导到那儿去也很感动,说诸葛亮的诫子书应该成为我们全党、全党同志的廉政教材,还有其他领导也说过这样类似的话,所以诸葛村也成为了全国的廉政教育基地。

思考题:决定员工忠诚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它不是工资、不是待遇、不是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我们的人力资源专家、我们的薪酬专家把员工的薪酬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货币报酬,货币报酬我们可能能够理解,无论是直接货币报酬还是间接货币报酬,无论是我们的工资、奖金还是福利,这些都是直接跟钱有关的。你要拿出来,这个我们把它叫货币报酬。第二部分叫非货币报酬,什么是非货币报酬呢?有些专家认为,你要给员工一个快乐的欢迎,你要给他一个激励性的措施,让他有一个实现自我的空间,不断的激励他为了公司而工作,他把这个叫做非货币报酬。后来我们跟很多职业经理人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说这哪是非货币报酬,这是一种“忽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薪酬专家说得很清楚,用这样的非货币报酬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员工热爱他的工作,它的激励效果很好,我们用到成功学激励。为什么?这种激励在短期内效果很好;第二、可以减少货币报酬支出,但是你想想,如果你这样的话,你就是骗员工,他们难道是傻瓜吗?《人力资本》的主编宋刚说过,这年头谁都不会比谁傻三分钟,三分钟之前他可能很傻,但三分钟之后他就聪明了。所以唐俊最后离开微软的时候,给他一个微软总裁的位置,但是唐俊知道那就是“忽悠”。非货币报酬究竟是什么东西?不是阴谋,而是爱。你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是否设身处地的考虑过他的利益、考虑过他的成长、他的人生,这个非常重要。员工来到这里工作,他的目的大家要注意,他可能有些错误的想法,他的目的是为了拿到工资,只是要追求自我的实现。大家注意,那都是错误的,你要帮助他,他来到这里工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做一个优秀的自己。每个人活到这个世界上,来到人世间,唯一的目的是做优秀的自己,而不是别人。但这个时代离这个理念已经很远了,别人有钱你也要有钱,别人有地位你也要有地位,别人有豪宅你也要有豪宅,别人有漂亮的老婆,你也希望找一个很漂亮的老婆。但是大家要注意,你这样为名忙、为利忙,忙了一辈子之后,你回头一看,你这一辈子没有做你自己,这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你为什么要总去模仿别人呢?你把自己的正事给耽误了。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使命是做一个优秀的自己,作为一个员工,你应该帮助他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员工。我们总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是我要说,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肯定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他的野心勃勃。他怎么会是好士兵呢?他怎么可能肯忠于职守呢?一个愿意做最优秀士兵的人才是一个好士兵。我总愿意告诉我的那些企业家朋友们,你应该把你的员工培养成一个职业冠军,而不是一个野心家,这是管理学的目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从你一开始接受他的面试开始,你就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去正确的帮助每一个员工去理解他的人生?这要付出什么?要付出爱。所以我们的子思说,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是他学生的学生,他说过,如果主管不懂得爱,员工就会惊疑不定。我们的主管、我们的老板在利用员 工的时候,那员工在职场上是肯定惊疑不定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表现上司是怎样看的,他不知道他明天是否会还拥有这份工作。所以他在这儿工作每天会在一种惊疑不定的状态当中,他到这里来说说实在的,没有什么忠诚可言,我今天能捞到多少就是多少,说不定明天就被你炒鱿鱼了呢。没有忠诚,总是考虑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爱,员工就会惊疑不定,哪怕你用华为的忠诚法、用华为的种种管理措施。如果主管做事不择手段,员工就会尔虞我诈。我们讲公司的文化是主管的文化,主管的文化是员工的文化。有人说,领导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让别人也喜欢。领导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别人拿出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要做出讨厌的样子。文化之盛行,风气之盛行,全在于老板一人,如果老板喜欢紫色,紫色便会成为一种美丽的颜色,如果你崇尚红色,红色便是一种美丽的颜色,如果你崇尚登山运动,登山便是一种时尚的运动,比方说在万科,如果你崇尚权谋,员工会觉得耍耍心计是一种时尚,如果你崇尚功利,员工也当然会崇尚功利,主管做事不择手段,员工就会尔虞我诈。

(大屏幕)请在下列人物名单中,选出您认为有领导力的管理者,大家重新看一下,在我们的历史上曾经对这些人物有过一定的论断,可是对他们的评价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已经拿捏不准了,他们究竟是不是有领导力的管理者呢?我们不知道,比方说秦始皇我们认为他是有领导力的管理者,一定是!他统一了六国。比方说成吉思汗,他是一个大英雄,我们在用一种渔夫的心态看待我们的历史,看待我们的人和事,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们崇尚这种渔夫式的英雄的时候,我们去看那个时期、看那个朝代,那个时候的国家和人民,那个时候是天下沧桑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民不聊生的时候、天下的财富也最满目苍遗的时候。战争是不可能创造财富的,无论是军事上的战争、政治上的战争还是经济上的战争,都不可能创造财富,战争只能够用来掠夺财富,而且它还要消耗财富。所以整个三国时期,它的社会财富在急剧的下降,我们的老百姓穷到了极点,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从人口上来说,从东汉末年,那时候的人口大约将近5700万人口,可是到了赤壁大战的前期用曹操自己的话说,生明百无一例,一百个人当中死掉了99个人,只活下来了一个人,活下来的这个人还没有办法生存,只好吃人肉。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很多人都吃过人肉,无非是这些人在吃人肉的时候,态度表现不一样。有些人吃得津津有味,有些人就感觉到非常的痛心,这是态度不同罢了。就是说一个国家穷到了这种地步,我在日本讲管理学的时候,我就说为什么日本人对三国这么感兴趣呢?三国有什么管理智慧?三国没有,三国时候的老百姓穷到了那种地步,哪有什么管理学?要学管理学的话就要去看看唐、宋。那时候是太平盛世,知道的管理学在那里,而三国只有权谋。

按照这样的观点我们去评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人才是有领导力的人,周文王,他遇到姜子牙之后从此再也没有打过猎,后来他彻底变了,他变成了园丁。他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搞股份制改革的人。还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我们知道古时候的国王或者说是皇帝被称作“天子”,天子 是什么意思呢?天子在夏商周的时候是这样一个事,天子需要管理自己的国家,比方说周天子,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天底下所有人的道德生活,他说的是这个意思,这是天子的意思。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天下的概念,也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全球化。就是说我管理好我的国家,但是同时我负责其他国家的生活,所以周天子有权力对其他国家的人发号施令,他自己管理的这个国家叫中国,中国在近代以前从来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家名称,这是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是一个中央之国、中华之国的意思,按照这个说法,我们现在所说中国不应该叫中国。为什么?因为在全球化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我们已经失去了中国的地位,失去了中国最初的意义。应该说美国才是中国,因为美国现在是全球化的中心,但是美国人或者说美国的总统是否配做一个天子呢?那是另外一码事,很显然他不配做一个天子。因为他没有传统文化,如果我们的中国想重新回到我们原来的中央大国的位置上去,你就得要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天子的含义在道德层面上来讲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罗马,因为我们以前的管理是政教合一的管理。我记得我跟一位企业家谈过,他说管理就是宗教,我说我承认管理就是宗教。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很多国家的管理都有像宗教这样的机构,我们的国王、我们的皇帝事实上就是首席文化官,我承认。但是,我们说的纯粹意义上的宗教和违宗教之分,违宗教是为教主服务的,而真正的宗教是为天下苍生服务的。我们看这些人是有领导力的人,周文王、姜太公、汉文帝、汉光武帝、包括刘备、诸葛亮,但其他人不是,有人说秦始皇难道不是吗?秦始皇不是,以往的历史学家认为秦朝甚至不算一个完整的朝代,它只是一个过渡期,因为它存在的时间仅有二十多年,他怎么能算是一个朝代呢?不算一个朝代。所以以往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有四个朝代:周、汉、唐、宋。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如果你用一种渔夫的心态去做管理的时候,也许一度你的控制力很好,你可以控制得了一时,但是你无法永远控制。你可以得逞于一时,但是你无法永远得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园丁文化,主流的文化也是园丁文化,不是渔夫文化,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那些权谋。

今天我们在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声音,但在管理学里面我们通常只会听到一种声音那就是权谋,某些人在讲中国式管理的时候,事实上是在混淆视听,他的权谋怎么会是中国式管理呢?有哪些理由让这个概念存在?他究竟在宣扬什么?如果我们回到正统的中国式管理,或者说我们为了中国式管理证明的话,真正的中国式管理是什么?应该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果有这样的管理之父的话,应该是孔子,不是其他人。因为几千年以来我们都在奉行孔孟之道,这是一点。

第二点, 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宣扬权谋,是违背了中国式管理的道理。试想一想,你作为一个老板你的员工整天在耍权谋你怎么算做老板,作为一个员工你的老板整天在耍权谋你怎么能放心工作。秦始皇、汉武帝这些被我们称之为渔夫式的英雄有共同的特点:第一, 他们看起来很强大、他们故意装得很强大,他们一再地控制力量。因为我们讲领导力的时候,要获得领导力有很多途径,比如说法定的地位,某种控制性的力量,一些奖赏、伪装成专家的意见,还有道德,有很多种方式 去强化领导力。我们说秦始皇、汉武帝、曹操,他们看起来都是很强大的,但是他们非常脆弱。这种脆弱导致他们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比如说曹操,他势力看上去很强大,但是却莫名其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有没有去研究赤壁大战为什么会失败?它为什么会失败?大家研究过原因吗?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赤壁大战之前,曹操消灭了北方的袁绍的两个儿子,平定了辽东然后挥师南定荆州。那年的八月刘表吓得吐血而死,他的小儿子刘琮拱手将荆州奉献给了曹操,也就是说,曹操可以不废一兵一弹和平地占领了整个荆州。而刘备不一样,刘备是寄居在荆州,他的地盘没有了,他无法生存下去,他只好逃跑了,只好往南边跑。可是在这当中出现了很奇怪的事情,大量的老百姓跟着往南边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这之前曹操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曹操血洗徐州,屠杀了大量的人,鸡犬不留。当时屠杀的惨状应该是超过了后来的南京大屠杀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北方大量的民众被迫逃难到南方,其中荆州是移民最多的地区。诸葛亮四岁的时候,也随着这一批难民逃到了荆州。可能很多人讨论过,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曹操,因为他从小就恨曹操。这些北方来的难民把曹操就传说成了一个杀人的魔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战争,比方说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经常去杀害那些羌族,其中据历史记载一次性豁免了80名的羌族。当这个传说传出来的时候,曹操是很不得民心的。等到曹操接管了整个荆州,刘备在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非常危险的故事,长板坡的时候死里逃生,他的两个女儿成为了曹操的俘虏,大量的员工在这里面丧生,但是很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背叛他,剩下一百多名员工。最后到了赤壁之战,曹操的总兵力有80多万,而东吴那边的兵力只有3万,以三万对二十四万这个兵力是相当悬殊的。刘备的兵力没有投入这次战斗,所谓华容道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因为后来曹操的几万大军溃不成军的逃跑了。在小说里面关羽的五百名刀手根本是挡不住几十万的逃兵的,挡不住,历史上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是我们要问的是以如此的兵力,他为什么会失败,我们一把火烧掉了他没有防备,假设这十几万剩下几万回到岸上为什么要逃跑,为什么不继续战斗。等你一路逃到襄阳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员工忠诚度出现了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比方说他对袁绍的羌族不信任,对荆州的士兵也不信任,而这个不信任也就是说我们的士兵和管理层的诸多怨恨也加重了这种不信任。一旦他们暗地里投降了东吴之后,曹操立马下定张辽和许褚,白白的损失了当时最著名的两位水上将领。等到一把火烧掉之后,他担心荆州的地主切断了他回徐州的路,他就赶快逃回了襄阳。他不顾一切一口气跑回了襄阳,就怕腹背受敌。曹操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在如此溃败的情况下他不应该离开前线,但是他离开了。为什么呢?还是一个员工忠诚度的问题,他担心战败的消息传到许昌之后,那些忠诚于汉献帝的人会联合起来对付他,所以他要在这个战败消息传到那儿之前赶回去,这都是员工忠诚度的问题。在这个员工忠诚度当中体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曹操本人的道德人品是导致员工危机的最大因素,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分析过。

我们讲的《三国演义》从此开始,我回到我的老家去,我是赤壁人,我见到他们的时候,我说 在所有《三国演义》当中赤壁是最著名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赤壁的文化意义是什么?文则长安、武则赤壁。如果说有两个地方能够代表一文一武的话,一个是西安,一个就是赤壁。我很庆幸的说三国之前东汉的乱世止于赤壁,从此以后虽然天下分成了三部分,但是我们的老百姓开始过上了一个相对和平、相对稳定的一种生活,社会财富在逐渐的好转,你们可以用经济学去研究,查找当时的资料。

第二、他们的身边没有亲人,哪怕是自己的妻子、儿子,没有热爱他们的人,员工更不可能。

第三、这三个人的身体状况都很差,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我们今天的老板难道不是这样子吗?为什么那么多人的身体都很差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寻欢作乐呢?因为想发泄一下自己,放松一下自己,因为太累了。这里面汉文帝是长寿的,当然说到刘备是一个例外,纵观刘备一生很失败的就是关羽死后,刘备得了一种病——痢疾。

现在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不能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呢?为什么?第一、你的痛苦在作祟,一开始你就错了,一开始你就偏离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你在做你自己、你在做一个优秀的自己、你在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不会痛苦,可是不是的你在痛苦,在痛苦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懂得真正的管理。一个快乐的人会帮助别人,一个痛苦的人他还需要帮助呢,他怎么可能帮助别人呢?一个不懂得帮助别人的人怎么会懂得管理呢?所以说一个痛苦的人往往只能够利用别人。你的自我意识在作祟,你做管理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自己。无论你是贪名、还是贪利,当然有些人比较贪名、有些人比较贪利,因为你的意识在作祟,所以没有办法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管理学。我有一个说法,创建于大家都快乐成长的天堂公司,创建一个让员工快乐成长的天堂公司,这就是真正的管理学,企业也因为这样一种奉献、因为这样一种热爱生机勃勃,我们中国的企业之所以落后于国外,我以为最大的原因是它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怎么办?那就去模仿,我们的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只有模仿能力,假冒伪劣的东西也层出不穷。我曾经跟宝洁还有其它一些外企强调一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企业文化,也有人说企业文化是需要积累的,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如果企业文化需要时间来积累,那就意味着你的企业必须生存很长的时间,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讲不可能有这样的生存时间。即使是在欧美,大量的企业它的存在时间也只有几年。因为我们讲世界五百年的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几十年、几百年呢?是因为什么原因?我跟他们讲,所谓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者善于的去发现问题,及时的做出调整。这当中有一个发现和不断调整的过程,致使它有机会能够生存下来,经过几十年、一百多年的演变,它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正确的一种规律,否则它不可能存在这么长的时间,也不可能有企业文化。

你丧失了敏锐的知觉能力,如果你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你的事业一定是狭隘的,心里无私才可能天地宽,你也不可能理解什么是爱,爱是无私的,如果你自私,你不可能理解什么是爱。你只知道自私的好处,但你不知道无私的好处,其实无私也是有很多种好处的。领导者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我们把他叫做有为的领导者,如果你崇尚渔夫的管理学,你就会认为你是有为的领导者。有为的领导者奉行渔夫的管理学;还有一种领导者是无为的领导者,无为而至的领导者,什么叫做无为而至?对于西方人来讲很难理解,但是我也要承认现在很多西方的专家也在注意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哪些企业家明白这个问题,无为的领导者奉行园丁的管理学。

一个有为的领导者,由于自我主义的心理作祟,一个有为的领导者往往会把员工视为工具,从而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致使: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组织的发展之间出现偏差。员工个人与企业组织之间的情绪对抗,造成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不断受到挑战,无论你的管理制度多么完善,也总会有人挑战它,因为它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何谓以人为本呢?按照经济学的理解,它就是以人为资本,现在这样的观念也很流行,叫以人为成本,我对你这么好是有目的的,我得要算你一个帐,我给你付出多少工资,你就应该给我带来多大的效益,这怎么能叫以人为本呢?这得叫以人为工具。无为的领导者才是真正卓越的领导者,所谓无为,绝不是无所作为,绝不是放弃管理,而是基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去爱护你的员工、支持你的员工,让你的员工做一个优秀的自己,让他懂得正确的做人之道、让他懂得在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当中尽情的去创造、让他懂得感恩和奉献。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和以往的教育体制很不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体制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四书、五经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现在的教育体制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它只能告诉我们怎么做事。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学到很多资料性的知识、工具性的知识、技术性的知识,可是它不懂得怎么做人。结果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招聘的过程当中发现,这样的员工可能懂得很多技术、可能懂得很多资料性的知识,但因为他不懂得做人,这个事怎样都做不好。我们的大学生也一样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不受重视,越来越让我们的老板、让我们的管理层不以为然,原因在他们不懂得做人,他们缺少做人的道理。那么在这种环境当中,我们的企业至少可以在你们的内部去宣扬一种健康的文化,去帮助那些有错误观念的员工回到正确的路径上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一方面你帮助了你的员工,另一方面你的企业的发展、你的企业的存在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基础。

关注员工的成长,让每一个员工成为一个最优秀的自己,这样你就进入了最完美的管理境界,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一个苹果树就让它成为一个最优秀的苹果树,你不要让它成为一个梨树,一棵茉莉花树你就让它成为一个的茉莉花树,而不要让它成为玫瑰花树,我们说的以人为本,是针对每一个员工成长需要来说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管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不要偏离这样的目标。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的时候,他是那样地投入,以至于他常常会废寝忘食。他看似辛劳,其实却乐在其中。比方说像我们这些写作的人,我们写作的人经常是彻夜的,我们看起来很辛劳,但是我们乐在其中。我跟签约的出版社讲我是签约的一个员工,我只是跟中心其它的员工类型不同 罢了,其它的人是每个月发工资,我是根据我的每个作品发工资,我在做我自己,我没有模仿其他人,我是一个有原创意识的写作者,我做得不好,但至少我有原创意识。他甚至不在乎有没有高薪的待遇,因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享受。他享受着工作中那种创造性的乐趣,心里充满了妙不可言的灵感。我们说创造力就是这么来的,我们的员工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去工作,我们的企业需要用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模仿。我以为,中国企业的危机就在于它没有创造力,它只懂得模仿、只懂得假冒伪劣。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此导致了你只能打价格战,我们是处于这个阶段。他是如此热情地工作着,以至于他总是能够创造出奇迹般的工作绩效。他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不会跟你计较报酬,计较报酬的是一些什么人?痛苦的人,每天都在算计着,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一上班就会头痛,一天八个小时,有两个小时在工作,那六个小时在干什么呢?不知道,上网、聊天、QQ、发贴子都在做这些事情。但是这些人还是感觉到累,因为他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所以他感觉到痛苦,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他觉得得到的太少,他是如此的痛苦,因为他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所以他总要求老板加薪,老板就要求员工加班。

但是园丁的管理学是不一样的,它会让每一位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它会为每一位求职者提供一份匹配的工作。它会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尊严和存在价值。它会建立基于职业道德的评估体系。它会用坦诚和富有创造性的沟通方式,把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但是我们现在不是,我们现在是用权谋,它会关注员工的个人问题,及时给出必要的关爱和帮助,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么认为,员工个人的事情跟公司无关。我们再来看,让员工热爱自己工作的第一个前提是为每一位求职者提供一份他热爱的工作、匹配他的工作。所谓“知人善任”,意味着:第一、帮企业找对人才;第三、帮人才找对职业。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你帮助了员工,你让员工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你提供给了他一个成长的空间,从道德的层面上来讲你在爱着他,你在关心着他、你在支持着他。而另外一个方面,员工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过程当中,很显然他也会为企业创造价值、他也会为社会创造财富,这叫双赢。怎样才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是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的,我们现在搞人才招聘的,通常都是从大学里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怎么懂得去运用真正合适的人才,所以他们只能凭借你的文凭、凭借你的工作经验、凭借现行的评价标准,只看你能否做事、你能否给公司带来效益,而真正找到合适的人才是需要阅历和智慧的。

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尊严和存在价值,这非常不容易。即使是一位清洁工,也有他的人格尊严和存在价值,每一个人从人格上来说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和帮助每一位员工认知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存在价值,是一个卓越领导者的应有之义,这是你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一个清洁工他在工作的时候,他也在创造着,当他劳动过后清洁被创造出来了,他回头看看他的作品,心中充满着自豪,我们应该是这样的态度。就像我们的家庭主妇一样,他把家庭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家里收拾得漂漂亮亮。当客人走进家里的时候,她们的心中也会有同样的自豪。我们应该帮 助每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清洁工如果他热爱工作,他就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一个医生如果热爱病人,他就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好医生,一个父母官热爱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人们就会敬佩他们。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热爱工作的一种传统已经过时了,我们在热爱人民币,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经济化、而不是越来越文化。建立基于职业道德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基于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我为什么这么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利用员工的能力,而是为了帮助员工们不断地健全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热爱工作就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指标。热爱你的工作才是主要的道德。

商业上的工作绩效,可以作为考量员工是否热爱工作的工具,但绝不可以因为对工作绩效的偏重,而破坏职业道德的评价体系,并最终导致员工们在人格上的扭曲。一群人格扭曲的人在这儿工作你怎么管理呢?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经济化,也越来越功利化,结果就导致了所谓社会精英阶层都是极端的功利主义者,说白一点就是一群高智商的小人。试问一下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社会,他怎么会管理好呢?我们当时那些勤政爱民的好的管理者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必须调整一下,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在乎你的管理思想。好多人说成君忆,你总在提管理思想,那么管理制度、管理工具重不重要?我说都重要,但是爱和道德比它更重要,当你怀着一颗热爱生活、对人友好、以人为善的心态去面对你的工作,去使用这些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的时候,这些管理工具也会散发出爱的光辉,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缺少的是这个。透过任何一个管理工具、任何一项管理制度,我们都可以看出管理者的用意。他是一个谋者、他是一个自私自利者、还是一个愿意为别人着想的人。

这里有一个案例,这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一个案例,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他说的是刘琮把荆州拱手让给了曹操,然后曹操就把刘从派到青州去当刺史,暗地里派人杀害了刘琮。刘备一路逃跑,逃到了湖北省的当阳县景山脚下,也就是长板坡附近,那天晚上在那儿露宿,黄昏将近是什么时候呢?不是指傍晚的黄昏,而是指黎明前的黄昏,那天晚上在那儿坐着,大人哭小孩闹的,一晚得不到消停,到了天亮的时候乱兵又追上来了。刘备措手不及两个女儿沦为了曹操的俘虏,然后他的大量士兵、员工丧生。他本人带领士兵一路逃出了战场,最后身边只剩下一百多名亲兵。在这个时候一位叫糜芳的踉跄而来,告诉他说:赵云反投曹操去了,刘备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他只剩下一百多人,没有任何事业。所以我们的张飞说,他见我等势穷力尽,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他可以保求他的事业,保住他的前程,但是刘备不同,赵子龙是我的故交,他怎么会背叛我呢?向刘备报告的士兵说我亲眼看到他投西北去了。不仅是我,还有跟随我的几十名弟兄都看见了。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他这一去,肯定有什么事故。他为什么这么相信赵云呢?因为他有一套基于道德的评价体系。他懂得赵云这个人为什么忠诚,懂得他忠诚的原因,他理解。赵云此一去有什么事故呢?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 道,赵子龙在长板坡上七进七出,救出了大量的同事,很多的同事都是他救出来的,他也救出了刘备的一个夫人和他的儿子。试想一下如果是其他的老板在他穷途末路当中出现这样的事,好家伙,当时我对他那么好,现在他背叛我,他会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等到赵云满身鲜血的把老板的儿子救出来的时候,一听说老板怀疑他,他心都凉了。可事实上不是这个样子,当赵子龙和刘备死里逃生之后两个人劫后重逢,抱头痛哭,这就是患难见真情。在刘备手底下很多员工都跟他情同手足,这一点曹操永远无法理解,从战略、军事上来讲,刘备的确是一个不会打仗的人,他跟曹操的每一场仗他都失败,他没有打过胜仗。曹操也深深的知道,这个人不会打仗。但是曹操感觉到非常不可理解的是,刘备这个人每一次把他打败了之后,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奇迹般的站起来,他始终搞不懂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得人心。

用坦诚和富有创造性的沟通方式,把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下山,以师礼相待,食则同桌,寝则同塌,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当刘备遇到关羽的时候是这样、遇到赵云的时候也是这样,然后网上就有人恶搞说刘备这个人是不是同性恋啊?

张飞对刘备说,诸葛亮年纪轻轻的,大哥为什么待他这么好呢?刘备回答说你们要知道,每一个团队伙伴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鱼之于水一样,不能分离。我们讲团队文化建设,没有想到我们的主管就是团队文化最大的破坏者,你看我们的刘备同志即使是在为难的时候,即使是在生死关头,他依然懂得什么叫做以人为善、什么叫做团队文化。

关心员工的个人问题,及时给出必要的关爱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刘备的古道热肠使得他简直成了天下罕见的圣人。他愿意帮助朋友,朋友也多。他喜欢赞美朋友,也被朋友所称赞。在谋划对策的时候,诸葛亮说曹操占有天时、孙权占有地利、而刘备占有人和。什么叫做人和,所谓人和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我们今天讲和谐社会,什么叫做和谐社会?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没有这个便没有和谐,没有这个我们的和谐便会成为一个政治的工具,就会成为打压不同意见的工具。由于他拥有全国最好的人员关系,以至于有那么多人才愿意与他同甘共苦,最终组织成了一支自己的团队。曹操是一个明星级的企业家,而刘备不是。我们那些明星级的企业家只看到了曹操的影子,而没有看到刘备的影子。一个非明星级的老板手底下居然有那么多明星级的员工,我们讲三国24位名将当中刘备那里占到了一小半,如果说到十大名将的话,刘备那里占到了一大半。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请记住刘备的名字,刘备的名和字,取自《易经》和《老子》。我们的名字也是有讲究的,在中国关于姓名的文化关于母系社会,姓名的文化源远流长,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好好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没有时间了。刘备的名字什么意思呢?备者,乃“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之备也。何谓“广大悉备”?乃谓天、地、人三才悉备也。悉备是什么东西呢?玄德。老子讲过玄德就是道德的意思,我们今天讲道德,道德道德如果没有道,德就变成了一种处事的教条。江泽民说过要以德治国,可 是没有道这个德就变成了教条。我们讲道理道理,没有道这个理就是辩论的工具。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叫做道理,道德是以道为基础的,我们的管理之道也是如此。当我们懂得管理之道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管理技术都会拥有这种道的灵性,否则他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层面。刘备的名字就是这样。一个领导者,作为一名员工,甚至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曾经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推荐给了我一本书叫《念经》,里面写了当今什么都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给他回了一封信我说这个不可能,因为什么?我告诉他中国古代还有另外一本书叫《易经》,这里面说了另外一个道理,他说天底下所有的变化都说明了一个不变的真理,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管理之道,和从前人谈的管理之道是同一个意思。智慧永远没有改变,它是一种状态,需要我们找到它。今天的我们没有比古代人聪明多少,它只是一种变化,都是一种假设。我们的物质比以前有所变化,但是我们的智慧呢?还有,从财富上来讲,谁能够证明我们今天的社会财富一定能超过唐朝呢?证明不了。我找到过一个例子,比方说唐朝大明宫的面积是今天北京故宫的七倍,当时长安城的规模相当于我们今天西安城的规模,我还没有找到其它的资料,但是我想,我们的经济学家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一定可以通过经济上的换算去证明中国人在唐、宋时期创造的社会财富。所以我一直都认为,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拥有唐、宋时期的文化,不是唐、宋以后,大家要注意,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元朝的时候有了一个转折。我说的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以前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了唐、宋时期的这样一种文化环境,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当中我们去搞今天的市场经济,我们一定能够重现当初那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社会,重新建立快乐的天堂公司,重新过唐诗、宋词那样快乐的生活,谢谢各位。(掌声„„)

——互动环节——

观众:通过今天成老师的介绍,我感受你在提倡中国很悠久的道德。我想问成老师您是什么时候悟出这个道理的?这个道理是来源于您的家庭教育?还是说您的生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事情才悟出这个道理的,悟出这个道理的时间需要多长?谢谢。

成君忆:是这样,我非常感谢各位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去交流我的观点。因为我在现在的中国并非主流的管理学专家,我甚至算不上一个专家或者说算不上一个被认同的专家。很多人认为成君忆之所以成名只是有些讨巧的办法,但是我想说我走到今天是有过很多痛苦经历的。比如说我现在跟大家宣布一个内幕就是我曾经得过一个很严重的抑郁症,得这个病的原因我想跟社会上很多人得抑郁症的原因是相同的。我后来到了一个道观,碰到一个道长说到那一段经历的时候,我说我终于明白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痛苦的人,这个社会上痛苦的人太多了。可是痛苦需要寻找一个出路,我需要理解我为什么要痛苦,结果发现了我有太多自我的意识,我想成为一个成功者,想成为一个 受人尊敬的人,想成为一个占有很多财富和名利的人。因为这样的原因弄得我自己很紧张、弄得我自己总觉得有风险,弄得我睡不着觉,我总是处心积虑。所以我要找一条出路,到哪里去找那条出路呢?后来我在写《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得到了一些启示,当你用一颗心灵去写作的时候可以让你成长,我想是因为写作的原因也包括我以前那些痛苦的经历促成我需要反思它。写作让我很意外的找到了一个出口,或者找到了另外一条通向管理学的出路,那就是通过文化和道德去理解一些事情,我还会持续它,我还会把我的一些感受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谢谢各位。(掌声„„)

观众:成先生我有两个问题很疑惑,假如说一只狼为更方便的接近羊群,他批着羊皮混进了羊群。那通过园丁的管理能让他改变这个信念吗?作为刘备这样的领导,它如何鉴别背叛呢?

成君忆:你这个问题很好,我们的管理寓言总是有问题的。有很多寓言故事只是为了证明一个道理然后去编一个故事,这样的寓言是有危险性的。比如说青蛙的故事,说你突然把青蛙放到沸腾的水里面马上跳出来,但是你放在一个凉水里面啊,慢慢升温最后把它煮死了它都不知道,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所以水煮青蛙的故事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方说危机管理,或者运用到公共关系管理,你可以把你的客户当做青蛙慢慢的把它煮熟,可是我们说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了要说明一个所谓的理论去编一个故事,这个青蛙不是被沸腾的水给煮死的,而是被一个理论给煮死了,没有那么傻的青蛙,不信你们去做做实验。但是类似的管理寓言非常多.房地产市场上说了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们有很多的培训师也在编这样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很险恶的用心,我可以说一个更普遍的故事,也就是《南风和北风》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得非常广,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故事是这样说的,南风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够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这就胜利,北风先上场,它吹得越来越冷,但是这个人把衣服裹得紧紧的,所以北风使尽了招数也没有让那个人脱下衣服。南风上场让行人越来越温暖,行人把它的衣服一件一件的脱下来,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以后,运用到管理学当中来,我们把它称之为南风法则,你们到网上可以搜索南风法则,你们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文章,这个故事对吗?不对,因为这个故事的作者在临死之前公开表示过忏悔,因为在南风的故事里面透露出了一种虚伪,所谓的温暖、所谓的关怀是为了达到他自己的一个目的,也就是赢得竞赛的目的。我们的领导者、我们的管理者假装关怀员工是为了达到他的一个私人的目的,像这样的故事非常多,说实话这样的管理寓言故事非常害人,它是虚伪的,当然也有人这样用。但是有一点,记住一句话:你可以长时间的欺骗一个人,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你不可能长时间的欺骗所有的人,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我们讲园丁的管理学就讲到了因果关系,你种下了一个因,你明天就会收到那样的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想这是我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到刘备那里都是羊呢?而在曹操那里都是狼呢?话不能这么说,人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是好人,每一个员工都是好员工,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好员工。问题 是在这个社会上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些坏人只是有缺点的、或者说有错误缺点的好人,包括曹操在内,曹操从本质上来讲本性并不坏,但是他肯定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否则他不会这样,他也痛苦,他也需要解决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分享一下,我以后细说三国的时候,可以就曹操的身世去做一些评说。我想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做刘备一样的管理者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帮助员工改变他的缺点,让他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这是我们讲到的管理学最重要的方面,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像羊这样的员工了。当然曹操手底下也是有羊一样的员工的。曹操手底下有一个智囊团,这个智囊团里面有很多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手底下有一个人说到了奉天子而令诸侯。不同的管理谋略,因为不同人的运用理解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后来这个人被曹操害死了。在曹操的智囊团里面幸存下来的只有一个人,也就是司马懿,我现在找不到很确切的资料,但是就我看到的资料里面只有他幸存了下来。而恰恰是司马懿篡夺了魏国的江山,所以曹操就不明白,为什么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总在反对他,而那些表面顺从他的人却是一肚子的阴谋诡计,这是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观众:成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的精彩演讲,因为我自己也是搞管理的,所以您的演讲使我想起了,我真的应该去读一些历史书籍。在听您的演讲之前我也看了一下《三国演义》,我有自己的一点想法,不知道您同不同意。如果说刘备和曹操的产品是什么的话,就是土地和城市。我觉得刘备自己也是懂技术的,自己也是懂武功的,他也是很厉害的。所以我觉得领导和技术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的一点想法,谢谢。(掌声„„)

成君忆:看样子我们还是有很多有技术的朋友,当我们越远离管理之道的时候,我们越偏重于对技术的依赖,这是一个趋势。你越感到无助的时候,你越强调你的工具、越强调你的技术。所以我在这里想说这样一个观点,对于战争而言,它有一个很值得我们认同的形式,那就是正义,正义的战争是很值得我们认同的。当然战争是处在非常时期的一种形态,战争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要革命,是为了要革出腐败,所以我讲我们的管理学当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怎样解决腐败的问题。一个人的专制腐败起来,腐败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是一群人的腐败成本就是很高的,所以所有人都在腐败,那么这个成本就更高了。管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腐败问题,但是正义的战争是解决腐败一种必要的手段、必要的方式,透过战争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领导者本人的信仰和智慧,你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恶意的。所以刘备的管理学因为种种原因他并没有统一全国,如果他统一了,那么汉朝便会有第二次更新,但是他没有统一。

刘备的管理学在经历了三百年以后,在唐朝有一个叫李世民的人成功的运用了他的管理学建立了大唐盛世,从这个理念来讲,我们知道,李世民本人也是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人。所以我们并不怀疑他的为人,在宣武门之变的时候,他杀害了他的哥哥和弟弟,记载这一段历史的史官在记载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想用一种很模糊的方式抹掉这段。但是李世民说不行,让他必须记下这段事实,所以说李世民是很光明正大的一个人,有博大胸怀的。李世民非常清楚战争是为了什么?战争 并不是管理学的全部,战争只是一种应急的措施,谢谢。(掌声„)

观众:您好,我非常感谢您的演讲,我听了以后耳目一新,您讲的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您讲了德行天下,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都很道德的话,那么我们的诚信度是不是就很好?诚信度很好的话我们的团队精神会不会很好?也就是讲,我们的社会在德行天下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大的诚信度,所以我很赞同您的观点。但是我们的中国政府不再推行以诚信来做事、以诚信来做人。我这个人很直,所以成老师我想问一下,怎么样解决我们中国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德在哪里?诚信在哪里?谢谢。(掌声„„)

成君忆:把这么重要的一个问题问到我这里来了,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如果问我们的党中央更好,因为说实在的,我们有很多人是身处一个大的环境当中,包括我们在座的这些管理者们也是一样的,处于一个大的环境当中,他们觉得自己很无助,事实上他们自己本人可能也在抱怨一些他们觉得不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政府官员一样,哪怕那些贪官也是一样,他们也在抱怨这个社会。虽然他们是得利益者,问题在哪儿?我想这会涉及到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的问题,会涉及到我们所说的健康的社会文化的问题。我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如果把皇帝比做总经理,那么老百姓就是一个董事会,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去帮助这个总经理做好管理。在以往的传统社会当中,我们拥有一个相对有力的董事会,因为在这个董事会当中有一批经营份子,我们把他称之为学者、称之为文化人。让这些人帮助总经理,怎样去勤政爱民。但是有人说因为种种原因,我在我的同行当中,我们被称之为知识分子的这群人当中,他们已经不能够充当这样的责任了,这也是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因素。

比方说我们从教育体制上来说,有很多的家长在抱怨教育,整个教育体制的不合理性,但是老师也在抱怨,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有思考能力的人是不是站出来去说一些话,去帮助我们的管理者改善一些东西。我们的员工也是如此,如果在公司当中,我们的公司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们的员工是不是站出来帮助你的上级主管去改善一些措施、改善一些观点,真的不是谁去谴责谁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奉献一种爱心,当我今天站在这里的时候,因为我不是一个管理者,我不是一个政府官员。我只能站在一个读书人的立场上,或者是说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去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想您作为一个企业家,您也可以站在您的立场上做出您的努力,谢谢。(掌声„„)

观众:成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来做这场生动的演讲会。我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XX有八年时间,也经常是起起落落,我这个人是很感性的,对我身边的朋友和员工我真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家庭到生活,最终要不到多久他们都一个个的离我而去,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公司的管理制度我觉得很健全,也一直按照制度去执行,但是最终我的企业一直都是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您能不能提出一点迷津给我指点一下? 成君忆:我们讲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怎样决定成败,这是一个细节问题。您一会儿可以把E-mail课后给我,把你的具体案例给我。

观众:我有一个感觉,今天您讲了很多,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但是我觉得事情是两面的,什么是两面的呢?您讲的问题使我想到了在管理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领导、一个是管理。事实上这个两面是要结合起来的,曹操在历史上实际上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像您所讲,一个领导者有很大的目标,是一个道德操手,是要拥有一个远景才能做领导者吗?我觉得应该把两方面结合起来,也就是领导和管理结合起来。我再举一个现代的例子,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例子,蒋介石早期成功的地方是统治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毛泽东就看到了历史上有一种趋势,就是广大民众贫困,他们早期在领导上都比较成功,后来蒋介石没有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毛泽东取得了政权之后管理上出了问题,虽然有很好的共产主义。

成君忆: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毛泽东我不敢评价,但我敢评价蒋介石。(掌声„„)蒋介石的历史我觉得如果对比三国来看,因为三国三个公司的发起史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不一样,就导致了他的文化、管理结构的不一样。比方说曹操,曹操的公司是用兼并、重组的方式成立的,怎么兼并、重组呢?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搞兼并、重组,尤其是国营机构,搞兼并、重组太容易了,这样的方式也就到了蒋介石那里,早期的蒋介石也是用这种兼并、重组的方式,他成为了中国的最高领袖。原因很简单,你是一方的军阀,我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承认你的合法性,你是陕西省主席、你是山东省主席,那么你作为一个地方军阀、一个地方的武装势力你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去管理这个地方,去征收当地的税收,去行使一些具体的管理事物,你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另外一方面作为交换条件,你也要服从我的领导,你也要向中央付出一些东西,或者让你的儿子或者亲人来做我的人质,这是兼并、重组的方式,早期的蒋介石用这种兼并、重组的方式他成为了中国的领袖,可是到后期他到台湾去的时候是什么呢?我们得从刘备说起,刘备当初带着一帮荆州人到了四川之后,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时候他的结构是这样的?是一种托管,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后期的蒋介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他们都有一个全国的机构。台湾是中华民国,刘备这里是汉朝的继承者,他是大汉的皇帝。他有一个全国性的管理机构,同时他还有一个地方性的管理机构,蒋介石有台湾省政府,而刘备下面有一个“益州”。他是两套班子,一套管国家、一套管地方。从管理上来讲,他也有几套马车,刘备荆州的这批人才管战略,蒋介石从大陆带过去的那批人管战略。本地人管什么呢?就是管一些具体性的、生产性的工作,同样在刘备那里也是这样,当地四川人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说蒋介石前半生是曹操,后半生是刘备。应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刘备做得很好,你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包括诸葛亮本人也做得很好,无可挑剔,只不我们不太了解当时三个国家的资源。因为这三个国家的资源完全不成正比,占有的土地,占有的社会财富,占有的很多其它的资源完全不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当初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不一样,因为他 有一个汉中,同样的对于诸葛亮来讲,他之所以不能统一全国,因为他处在的形势跟刘邦不一样,因为他没有荆州,从汉中翻过秦岭就是关州,所以他不能做到。从战争资源上来讲也不成比例,你看曹操那边的马匹有很多,孙权只有牛,所以他要买马要从北方去买,但是南方有铁,刘备这里铁也没有,马也没有,最后七擒孟霍后有马,但是云南只有矮小的马,根本不具备作战能力。

观众:其实我的意思是这样,其实这两个人物代表了两面,刘备代表了有远大志向的人,符合当时老百姓心理愿望的大的战略思想,他也有领导力。但是曹操在管理上是比较在行的,实际上最后诸葛亮是被曹操拖死的。

成君忆:最后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拖死的。

观众:我觉得要分成两个:一个是领导,一个是管理,这两个是要结合起来。

观众: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真的很激动。刚才成老师在讲的时候,我觉得两个地方很触动。第一个方面是道德,其实我以前感觉“德”是很枯燥的东西,但是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听过成老师讲过之后,实际上“道”是目标,“德”是方法。换句话说,我们要达到的东西是“道”,怎么样实现“道”,“德”是我们的约束。通过“德”我们才能“道”。

第二,我之前感觉到欲望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以为欲望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要去实现他。但是我现在感觉到欲望是自我的东西,实际上这种欲望是一种假象,我们不知道怎么样克服他。这是我的两种感受,我不知道对不对?

成君忆:我很感谢这位先生肯定了我的演讲。我想说确确实实是,我们对欲望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人活着是为了快乐的,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只要你快乐你就处于生命最美好的状态,只要你快乐你就像花一样的在开放。所以我们讲所谓天堂是什么概念呢?我后来去找天堂的来历,天堂里面有伊甸园,伊甸园是什么呢?就是果园,亚当和夏娃之间,亚当就是这个果园的管理者,后来他吃了这个是非的果子,就有了是非和辩论,于是也就有了战乱。我们要重新回到那种状态当中去,我们的天堂从来没有消失过,我们的天堂虽然被破坏了,但是它依然是天堂。唐宋时期所在的那片土地,依然是我们今天我生活的那片土地。我觉得作为一个龙的传人,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作为一个学者,我们有义务去呼吁重建那样的天堂,而我觉得我们每个企业也应该成为天堂一样的公司,谢谢各位,今天的演讲就到这儿。(掌声„„„„)

第三篇: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到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式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

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理想的大同社会。孔子所言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宣言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表明,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二、达到“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第一,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具有强大的、有活力的管理中心,也就是说政府是有权威的,其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认同基础上的。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社会是具有强力的自我协调机制的社会。

第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这个社会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这个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另外,这个社会有较少核心价值观念的冲突,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有社会的粘合剂。例如“三个代表”这简明、扼要的理念,作为意识形态的内核是有亲和力的,能够作为新时期凝聚全体党员,吸引全体国民的新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基础。第三,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当一个社会在经济上能够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政治上能够满足部分社会成员参政议政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安全生活,这个社会的运行基本上是有秩序的,具有较稳固基础的社会。在这一社会阶层结构体系中,主要的利益群体均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手段,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己的需要,无须通过越轨才能满足,这个社会阶层结构便是合理的、稳定的,不会发生重大的社会冲突。第四,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一个社会尽管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有等级序列,社会成员的地位有高低,但这种等级序列和地位高低不是凝固化的,社会中不存在群体性排斥的制度,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那么这个社会的结构就是有弹性的。有弹性的社会结构比僵死的社会结构更

具有活力,更具有和谐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孔子、《论语》,二千五百多年来,浸润濡染,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素质、人生观念、心理结构、风俗习惯,但这却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之始。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从公元前约2600年初,黄帝在中原地区确立权威性的部落开始算起的。在文化阶段上,可以称 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初生期。周朝灭商统一中国后,周公制礼作乐,希望通过礼乐文化,令不同的民族融洽 相处。另外,周公还强调两种精神:“亲亲”和“尊尊”。“亲亲”就是亲爱我们所亲爱的人,这是重视孝道、家庭和婚姻关系。”尊尊”就是尊敬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同时也衍生了一种特别的阶级观念。西周以后,周天子的势力不能统一各族,中国政体便分崩离析。地方势力彼此 吞并攻伐,形成春秋战国的混乱形势,社会、政治的统一与和谐尽失。在这种情况 下,各种修身治国的理想,哲学思想便随而产生。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早出现的,它的思想结构可以 用“忠”、“孝”、“仁”、“义”来概括。其中“孝”为根本,维系了家族的基本伦理;“忠”是“孝”的向上扩展,君主是整个国家的大家长;“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四种行 为又终归为“礼”。

从本质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的早期文化是一样的,是人类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标志人类从无善恶概念的蛮夷社会进入到有善恶界定的秩序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关于人性的一个观点,即孔子在《论语》中已经隐含,后被孟子明确表达,写入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首句的“人之初,性本善”,即性善说。性善说没有足够肯定人性恶的一面,导致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善的,恶却是受外界影响而得的,因而形成人人互相指责的伪君子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性善说不承认自己的恶性成分,极力排斥来自外界的约束,所以在政治上终究不会出现权力制衡的体制,金字塔形的专制政治必然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寄托全能全善之人来掌管这种政治又必然成为这种政治良好运作的唯一办法。孔子的“孝、忠、仁、义”思想及对明君的呼唤可以说是建立和维护这种政治体制的理论武器。然而,全能全善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性中善恶共存。这

一点只要真实面对自己思考是不难得知的。当一个人的权力达到不被约束的地位时,其恶性就会膨胀表现 出来。这便是这种单纯仰仗善性治理国家的政治实体发生周期性震荡的人性原因。西周末年的周朝政体离析和地方势力的互相争斗,以及在此之前的朝代更迭,都不能逃脱这样的文化缘由。

汉人把《论语》看作传记,汉文帝时设传记博士,传授《论语》,成为专门学科,同《孝经》一样是士人必读的启蒙之书。东汉时则列为“七经”之一。汉朝如此重儒,无疑是秦朝暴政的恶果使得孔子离开“道、德”之源的“仁”被肯定。更重要的是,孔子“孝、忠、仁、义”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就是建立和维护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这种政治体制的文化武器。所以从此以后的中国历史是:无论中国朝代如何更迭,皇帝如何轮换,都不过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本族与外族之间的争夺霸主的政治军事斗争,在文化上并未改变,孔子的圣人牌位一直被供奉在香火缭绕的庙堂里。且看汉乱经三国入魏晋后,各朝均把《论语》列入学官,设博士传授。南宋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死后,朝廷将他的《四书章句集注》立于学官,与五经并列。从元仁宗起,直至明清,将它钦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教科书,士人为了求取功名,日夕讽诵,熟记于心,影响 十分深远。有人据此便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应从汉朝算起,这不仅因为孔子儒学的蓬勃兴起,还因为从此才有了汉民族的称号。这种看法太表面化了。孔子之前的中国朝代和孔子之后的中国朝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由此决定的政治观、婚姻观、道德观等原则没有本质的区别,同属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只是国号和皇帝的不断变迁。这变迁的规律大都是”兴于仁洁,衰于暴腐”,如夏兴于大禹之仁而 立国,终衰于桀暴而归商,又如商兴于成汤之仁而立国,终衰于纣暴而归周。

四、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构建和谐社会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

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理想的大同社会。孔子所言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宣言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表明,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

中国文化里充满着人道精神,它既是哲学意义上对人的最高认识的结果,也是伦理学上对人最完美的塑造。它崇尚人道,讲求礼义,向往和平安定,而这一切正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本”,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人是天地之精华,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事物。因此,中国文化倡导人与人的尊重与爱护,主张“与人为善”,把“爱人”当作人的第一要义,这又是当今人类追求的目标。而中国文化提倡的“立己立人,达己达人”、“舍生取义,杀生成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是一直被整个人类所认同的社会伦理和人生准则。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人顺乎自然,从自然中体验生命的韵律,领悟生命的奥秘。当全球陷入环境恶化的困境之中的今天,中国文化却提供了摆脱困境的途径。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份宣言,宣言中写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原科教文组织总干事代表泰勒博士曾说过:“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当今一个成功、昌盛的社会,很大程度仍立足于孔子所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

第四篇: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1.道术兼修中“术”的古代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鬼谷子)。2.从刘邦封一人而安天下的故事中得出的管理经验是(可能选B)A.待遇平均分配原则 B.给待遇由近及远的原则 C.给待遇由远及近的原则

3.管理工作的本质是(通过别人完成工作)。4.评价干部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是(可能选A)A.用什么人做事B.自身综合素质的水平C.学历的高低

5.“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联百万之众,战必取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振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人者,皆人杰也;用此三人,开大汉之天下,我之所长也。”以上是(刘邦)的言论。

6.从《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典故事中,分析得出具备“认清形势,找准位置”职场经验的代表人物是(沙和尚)。7.加强领导干部修养的核心是增加领导的(专家权和参照权)8.(和)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9.(职位权利)权力具有层级特征,属于资源型的权利。10.(专家权)是指稀缺的知识和技能。

11.在管理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公开和宣传落实公平的原则,以下属于对宣传技巧的形象比喻的是(全选)A雷震千里,雨润一寸B雷声大雨点小C先打雷后下雨D打雷向上,下雨向下

12.古代成功管理者的标志是(1)做成了什么事情(2)形成了什么制度,(3)推荐培养了什么人

13.惩罚条款的原则是(1)相关原则(2)平等原则(3)及时原则(4)预警原则。

14.在“放礼花”的奖励技巧中应该体现(应该可能选ABC)原则。A当众原则B拔高原则C平等原则D对比原则

15.根据领导的管理风格可能把领导划分为(制度领导、性格领导、文化领导)三类。

16.职位权利包括(强制权、报酬权、合法命令权)。

17.中国式团队存在基本管理问题包括(干部问题、班子团结问题、领导权问题)。

18.通过《水浒》向梁山领导者学习如何管住英雄的方法有(全选)A英雄不能闲着——人人有事做,处处忙起来

B好领导要做宋公明——学会处理关系,要会送:送待遇,送感情,送尊重 C英雄树大旗——要建立远大理想 D捧一点——掌握需求,把握激励技巧

19.“和”所代表的基本管理力量包括(融合的力量、超越的力量、认同的力量)。

20.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核心的表述是(全选)A忠义权争B仁和止静C以和为本D道术兼修

21.(√)管理中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最核心的体现是特权管理思想。22.(√)批评中的三明治法则技巧是指从认可开始,希望结束,批评夹中间。23.(×)领导用人应用性格一致,价值观互补的人才。24.(×)不教而诛是为暴,是韩非子的言论。

25.(√)道是指在发展变化中,把握阴阳,顺应规律,调整自己。26.(×)考核越精细,指标越科学,手段越严厉,凝聚力越高。27.(√)权力的本质在于号召影响力。

28.(√)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文化领导的管理手段。29.(√)有人类就有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源远流长。30.(√)从杨六郎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中,可以分析得出的用人策略是根据需求打造差异化方案。

第五篇: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83分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83分

 1.从《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典故事中,分析得出具备“认清形势,找准位置”职场经验的代表人物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孙悟空 B.沙和尚 C.猪八戒 D.唐三藏

 2.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和 B.仁 C.止 D.静

 3.道术兼修中“术”的古代代表人物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韩非子 鬼谷子 B.孔子 孟子 C.孔子 韩非子 D.孟子 鬼谷子

 4.从刘邦封一人而安天下的故事中得出的管理经验是(单选题3分)o

得分:0分

A.赏罚分明利团结 o o o B.待遇平均分配原则 C.给待遇由远及近的原则 D.给待遇由近及远的原则

 5.()权力具有层级特征,属于资源型的权利。(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参照权 B.专家权 C.个人权利 D.职位权利

 6.“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联百万之众,战必取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振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人者,皆人杰也;用此三人,开大汉之天下,我之所长也。”以上是()的言论。(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项羽 B.孙权 C.刘邦 D.刘备

 7.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完成绩效考核任务 B.通过别人完成工作 C.强调精细化工作 D.明确岗位责任

 8.()是指稀缺的知识和技能。(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参照权 B.强制权 C.合法命令权 D.专家权

 9.加强领导干部修养的核心是增加领导的(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报酬权和强制权 B.报酬权和参照权 C.专家权和参照权 D.专家权和强制权

 10.评价干部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0分

A.自身综合素质的水平B.学历的高低 C.工作效率的高低 D.用什么人做事

 11.古代成功管理者的标志是(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做成了什么事情 B.形成了什么制度 C.推荐培养了什么人 D.创造了多少财富

 12.中国式团队存在基本管理问题包括(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o o o A.领导权问题 B.干部问题 C.班子团结问题 D.利益问题

 13.在“放礼花”的奖励技巧中应该体现()原则。(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0分

A.平等原则 B.当众原则 C.对比原则 D.拔高原则

 14.惩罚条款的原则是(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平等原则 B.预警原则 C.及时原则 D.相关原则

 15.“和”所代表的基本管理力量包括(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认同的力量 B.融合的力量 C.超越的力量 D.批判的力量

 16.通过《水浒》,向梁山领导者学习如何管住英雄的方法有(多选题4分)分:4分

得o o o A.英雄树大旗——要建立远大理想

B.英雄不能闲着——人人有事做,处处忙起来

C.好领导要做宋公明——学会处理关系,要会送:送待遇,送感情,送尊重

o D.捧一点——掌握需求,把握激励技巧

 17.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核心的表述是(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0分

A.以和为本 B.道术兼修 C.仁和止静 D.忠义权争

 18.在管理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公开和宣传落实公平的原则,以下属于对宣传技巧的形象比喻的是(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先打雷后下雨 B.雷声大雨点小 C.雷震千里,雨润一寸 D.打雷向上,下雨向下

 19.职位权利包括(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合法命令权 B.报酬权 C.强制权 D.专家权  20.根据领导的管理风格可以把领导划分为()三类。(多选题4分)分

o o o o

得分:4A.性格领导 B.制度领导 C.种族领导 D.文化领导

 21.有人类就有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源远流长。(判断题3分)3分

o o

得分:正确 错误

 22.考核越精细,指标越科学,手段越严厉,凝聚力越高。(判断题3分)0分

o o

得分:正确 错误

 23.领导用人应用性格一致,价值观互补的人才。(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4.权力的本质在于号召影响力。(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5.不教而诛是为暴,是韩非子的言论。(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 26.管理中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最核心的体现是特权管理思想。(判断题3分)分:3分

o o

得正确 错误

 27.从杨六郎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中,可以分析得出的用人策略是根据需求打造差异化方案。(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8.批评中的三明治法则技巧是指从认可开始,希望结束,批评夹中间。(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9.道是指在发展变化中,把握阴阳,顺应规律,调整自己。(判断题3分)分:3分

o o

得正确 错误

 30.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文化领导的管理手段。(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下载从 三 国 到 西 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笔记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 三 国 到 西 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笔记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