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2 22:5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阶段性汇报

联合小学杜户根

自从课题被立项以后,我校便积极开展了课题研究,现将子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召开会议,确立研究报告

自从“加强劳技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被确立了徐州市级课题以后,我们及时召开了课题组会,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解读评审书的内容。明确课题的内涵,并根据课题内容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落实了岗位责任制,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与讨论,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分成了课题的几个子课题。在2007-2008第二学期及2008-2009第一学期重点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

二、按照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依据课题开题报告,我们重要采取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通过调查、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农村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及劳动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领域涉及劳技学科本身内容(理念、标准、教材、学具材料等),劳技学科教师和劳技学科实际课堂现状,还有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等情况。在研究中,首先进行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劳技教师的现状,学生的认识和家长的态度。其次,我们对小学劳技学科本身的内容进行了调查,查看了劳技学科本身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教参及所贯彻的理念等内容,然后我们又走进了劳技学科的课堂,实地进行了听课,全面了解了学科的实施情况。另外,为实现校本科研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三位一体,我们专门成立了劳技教研组,通过劳技教研组将此课题与劳技教学和劳技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使课题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三、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时代需要技术型的学生,更需要有技术型的教师,劳动课由原来的重“劳动”到现在重“技术”是一种新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每节课的设计都应体现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内涵,在这一点上市里的劳技教师有相对的优势,而农村的劳技教师不管是在理念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把握到不到位,肤浅而不深入。能不能在校级或区级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活动。比如:教师的专业培训讲座;撰写案例;每节课的反思中剖析一下课堂中是如何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重在知识、技能和方法。而农村劳技专职教师严重缺失、年龄偏大,针对劳技教师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到外面听课的机会少,尤其是去市里听课,盼望各校领导能对一些专业技术进行教师培训,如泥工、金工给劳技教师创造一些校内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通过县、市级听课和我们的课进行比较,感受到农村小学劳技教师还存在以下弱势:不能及时介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及时点拨,适时调整;不敢张口讲话,实施“填鸭式”教学;不敢当众示范。这些都体现了劳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滞后,急需提高,大部分学生对劳技课非常喜欢,盼望每周一次的劳技课,因为他们在课上能展示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能够体会到自信、快乐、满足,但也不排除社会的负面评价,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而摒弃劳动教育,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等,尤其到了高年级较严重,劳动教育被扭曲,可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育,建立劳动信息反馈卡,把课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应用到生活当中,得到家长的认可,多组织一些劳动形式的活动,树立学生“劳动光荣”的信念。

劳技课程呼唤课程标准的诞生,使劳技教师心中有底,有据可依。新教材安排的内容较多,教师们都觉得一个教学内容一课时完成有一定的困难,一学期下来只是浏览一下内容,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技能也只是皮毛;市教研员也提倡可以根据需要删改添加教学内容,可针对学生感兴趣或教师专长的内容开展一系列的专题内容,使学生在某方面有专业的技术提升。

劳动技术课涉及的内容广泛,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但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第一,场地的缺乏。大部分学校没有劳动技术专用教室。使得一部分劳技操作没法完成。如烹饪课、金工木工课;第二,劳动工具的缺乏:

如金工工具让学生自己带工具,不但工具参差不齐,而且根本用不上;地处农村开展劳动技术实践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我们有天然的种植园—菜地、耕地等。但学生真正参与种植的少之又少。可以在校内专为劳技活动开辟一块种植地,既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又使学生学到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等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运用这种方式,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学生有的只听不说,有的只看不做,所以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个别学科所能解决的。为了提高劳技课的教学实效,缩小与市级的差距,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正确认识新的小学劳动技术课,完善教师、教材、材料、工具等相关专用设施建设。

课改实验中的劳动技术课虽然由原有的劳动课发展而来,但却有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但视导中发现部分任课教师和相关的主管领导们对其缺少认识与理解,因此需要教师们和有关领导准确认识新的劳技课,特别要把握新的劳技课在关注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以及技术设计与评价等共通能力的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努力使学生获得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的统一,实现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此,迫切需要相关领导创造条件,尽早提供和完善各种技术教学资源的建设,如教材、教师、材料、工具和相关专用设施等。

2.使用新的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材,帮助教师把握新的劳动技术课。

依照国家原有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劳动课教材,已经远远不符合当今课改要求下的新的劳动技术课的需要。难免不少老师和领导仍然称本学科为劳动课,也难免仍然有老师在按照原有的劳动课教学模式实

施教学。尽管新的劳技教材并不是唯一或最好的,但是毕竟它在努力体现课改新理念方面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本次视导中教学效果较好的课,正是尝试使用(仅限于教师使用)新教材实施教学的。

3.教师加强劳动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术实践。

新的劳动技术课作为一门以发展学生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这对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是明显的提高了,不仅要具备一般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通用知识储备与技能,更要求教师要有宽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通用的技术实践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与实践,以适应和迎接新时期新的劳技课程对于任职教师的需求与挑战。

四、课题下阶段打算

1.进一步认真总结,理性反思,确立下阶段的研究重点

根据课改的新形势,以及“两免一补”的新政策,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决定将调查研究内容进行再调整:对现阶段的情况进行再调查、再分析,来丰富课题的内涵,将课题研究内容深化,凸现课题研究的价值。

2.围绕如何提高劳技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深入进行研究与探讨

进一步将校本科研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整合,合理构建“三位一体”,突出实效。

3.不断扩充阶段性成果,收集论文和案例,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篇: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力量

一、结合学科特点,突出育人育魂

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是农村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问题。农村普通初中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因而,农村普通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向农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有觉悟、懂技术的劳动者。1984年,我从事劳技课教学之后,一直把这些做为我校劳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1.明确目标,教育学生心系农村

我认为: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根本,就是育魂,那么这个“魂”的中心是什么呢?要紧的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农村的生产实际,结合劳动技术学科自身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一要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劳技课多功能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转变观念,强化科技兴农意识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部分学生轻视劳动,瞧不起农村。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破罐破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用劳技课讲到的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农基地、有关村社和学生家里开展科技示范试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劳技课学到的知识有用处,付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

农村中学劳技教育课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使学生都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呢?多年来,根据我国杰出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做学主义”学说,瞄准本镇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了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总目标——“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农业技术,并能够独立操作,因此,要把“用”字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应用的内容,不受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时地进行传授,以充分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如1992年春,当地多雨低温,玉米花白苗病严重,我们就在全校各年级讲授该病发生的原因、病株症状及防治方法,学生很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生产实践中,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和农研部门取得紧密联系,积极引入科研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具有先进性,并通过教学把最新利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传播出去,缩短了科研成果在我镇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为农业技术进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增强了学生科技兴农意识。

二、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能力

农村劳技课教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把它放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个实践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劳技教育网络。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以校田为基地,以家庭为补充,用教学带试验,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

1.立足课堂教学,力争人人学会。我针对学生对农业技术了解参差不齐的实际,给学生分类上课,形式多样,有一般正常的课堂,也有特殊的辅导式的课堂,有集中上的课堂,也有个别上的课堂;有固定时间上的课堂,也有随时随地上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空白的农业技术“填平补齐”。2.利用校田基地,兼顾育人创收。充分利用学校基地,向学生传授农技操作方法,把学生在课堂学到的农业技术迅速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以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时学生进行了农业劳动技术教育,又为发展当地经济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劳技教学向高层次发展,目前,我们学校的农田基本建设,栽培管理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育人创收的双重效益,学校连年被评为省及长春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3.创设“试验班”,培养科研意识。1986年,我们创设了“试验班”。学校划拨5亩试验地,自1986年以来,“试验班”先后搞了粮食、蔬菜引种对比试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肥料试验、病虫害防治等二十几项3000多个品种的试验。

1991年后,我们又承担了吉林省农科院、长春市农科院、四平市农科所的品种对比试验,网点试验、生产示范试验等部分试验项目。“试验班”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听得认真,做得规范,观察记录及时准确,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认真分析试验结果,写出符合实际的简单的田间试验报告。通过科学试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4.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开辟家庭实验基地。为了扩大示范试验面,推广普及科研新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993年3月,我们正式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遍布本乡镇10个村30多个社。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自家庭院搞微型蔬菜新、奇、特、优品种试验。这样,就把学校的试验基地延伸到学生家中,促进了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5.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乡土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之本,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难以实施,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农村中学的劳技课,一定要针对本乡本上的现实情况去选材,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而,无论讲什么内容,都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编和处理上,我经历了按需取材,初编课本,依据大纲合理调整,遵“纲”扣“本”,统筹规划三个阶段。在我担任劳技课教学初期,边查阅资料,边编教材,边讲课,形成了近二十 万字的乡土教材。国家教委新大纲和省编劳技教材发行后,我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了必讲内容、选讲内容和补讲内容。“补讲”内容就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补充农村急需的教学内容。我补充教材教学内容的原则是:(1)科学性;如传递科技新信息,介绍科研新成果,科学实验方法等。能缩短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应用的周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科学思想。(2)实用性;学后就能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如补讲水稻旱育苗,玉米花白苗病的防治、白菜霜霉病的防治等。农民需要什么我就补讲什么。(3)实践性;结合学校农田劳动和“班田责任制”,哪个班将要做什么就讲什么。如在高粱制种班讲高粱杂交制种,大豆种子田班讲常规作物种子扩繁,试验班讲小区田间试验方法等。学生学后就能在本班的“责任田”里实践操作,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农田栽培管理。

三、坚持“三实”原则,培养实用人才 在具体实施劳技课教学过程中,遵循劳技课的教学规律,从劳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

1.坚持“实用”原则,搞好“四个针对”。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传授对象,教学环境等,都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减少教学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有轨性。概括起来说,就是“四 针对”。(1)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安排内容。A、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是独立的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根据这个特点,应按照学生不同年段的现有知识水平,在考虑与其它学科知识相互照应的前提下,有序地排列知识内容,对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和训练。如一年级讲五大粮豆作物;二年级讲经济作物;三年级讲禽畜饲养。这样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学起来也易于接受。B、中学生爱好广泛,有着“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由喜欢劳技课逐渐走进热爱科技的大门。(2)针对学校物力状况、自然条件,建立基地。劳动技术课的基地建设,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力和自然条件,量“力”而行,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可引导学生在自家责任田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同时我校先后在学农基地建立了粮食作物实验田,在校园开辟了蔬菜园和百花园等劳动基地。

(3)针对本乡气候特点、地貌实情,实施教学,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概貌,我们对本乡山山水水多次进行考察走访,然后,按照上壤类型、地下水位高低,作物布局等进行分门别类,勾划区域,并归纳和描述出各区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比如在讲授《土壤和肥料》内容时,我着重讲清哪个村、甚至哪家哪块地是黑土、黄土、白浆上;是酸性土,还是碱性土,这些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适合种哪些作物,施什么样的肥料合适等,这样讲,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学。

(4)针对地方生产需要、经济动态,实施教学。农村中学劳动技术课要针对本乡的实际情况去选材。我们乡镇是半旱田、半水田,所以要水旱兼顾。由于农业处于“两个转化”时期,有很多人不再是单一地搞粮食生产,而是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兼搞经济作物或养殖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势,要根据本乡的生产需求和经济动态择取讲授内容。如选择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子“五 大”粮豆作物为主,分为水旱两大部分。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栽培、果树栽培、蔬菜栽培、畜禽饲养等内容。2.注重“实践”原则,强调学以致用。“实践”是上好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以应用于实践中去。无论备课、上课、考核都应注重实践。

(1)备课。对劳技课大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尤其是实践操作程序,都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2)上课。打破常规授课,按农时季节讲授。根据劳技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打破常规授课法,把每年要讲的内容重新归类,适应农时季节的需要进行传授。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就大大加强了。如每年秋季刚入学,讲农作物的秋季田间管理、常规作物的田间选种、适时收割等内容。春季讲水稻旱育苗、播种,地下害虫防治、化肥施用等内容。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即“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求得了系统的知能”。同时上课加大实践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调配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有时1:1,有时1:2等。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3)考核,侧重考核实践能力。劳动技术课的成绩考核,我校制定了劳技课的综合考核办法:理论知识考核,占学生劳技成绩的30%;学习态度考核占30%;实践能力考核占40%。

3.提倡“实效”原则,追求实际效果。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它的实际效果。劳技课的功能和效果体现在哪里?又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这是受劳技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所制约的。我认为,要根据劳技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注重如下功能和效果:(1)讲究课堂传授效果。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讲究课堂传授效果,这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劳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要看教师采取什么传授方法。我一向坚持不就理论讲理论,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用学生熟悉的事实旁征博引,用未来农村的美好前景激化学生心灵深处科技意识的萌动。这样,不仅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开阔了眼界。如1986年春,我在讲“越区引种”一课时,先指出本乡西地村某户盲目引种辽宁晚熟高粱种,结果没有收成的事实,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接着,我概括这是由于盲目越区引种造成的。理由是:根据光照、生育期间积温等自然条件,南种北移,生育期必然推迟,所以在辽宁能在130天成熟的高粱品种,移入当地种植就需140天以上,而在不同年份生育期有时还可推迟5--15天。接着列出生育期推迟的两种情况:一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二是从低海拔引种。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一想,还有没有与这不同的情况。学生思考后有的提出:岗地比洼地海拔高,为什么岗地作物早熟?解答为:洼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温度低,所以岗地的作物比洼地的作物早熟。就这样采取由事入理,由理再到事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劳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2)要求技能程度切实可行。不论组织什么活动,都要把握它的“度”,“度”适宜,学生才能够较容易地独立操作和独立完成。“度”就是量与质的标准,量适中,质才高。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年龄不同,活动的内容和次数也不同;层次不同,活动规模和范围也不同,因而,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和不同的活动量中,学到了不同的知识,掌握了不同的技能。

(3)发挥学生参与生产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贡任制后,生产单位缩小到千家万户。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帮助家长把自家生产搞上去的愿望。为满足学生愿望,主要采取两种方法:[1]、在知识传授上尽量选择本乡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学后,在家庭生产中用得上。[2]、鼓励或帮助学生在自家田园里建立“微型试验田”,收益好的首先在自家应用并推广到社会。

(4)追求社会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我认为:劳技课教学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应该把它延伸到社会中去,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以求得社会各界群众的地支持,促进我们的劳技课教学的深入发展,我的作法是: [1]、通过教学,把新信息、新技术讲给学生,再由学生递给农民,迅速应用到生产中去。[2]、在学农基地上,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采用最先进的栽培管理措施,通过示范试验,咨询服务,使之推广到社会。[3]、大搞社会调查,揭示生产中的问题。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类总结,然后在课堂讲解,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科学解决的方法。因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产实际问题,所以学生听得认真、记得扎实。课后通过宣传,起到问接指导生产的作用。[4]、我们坚持进行无偿农业技术咨询。学生可以代人咨询,也可以直接回答农民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既是信息员又是咨询员。通过咨询,学生既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技能,又促进了生产。这样的劳技课教学,社会满意,家长欢迎,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增加。

第三篇: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计划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观点。(2)教育学生积极认真做好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家庭,社会的生产劳动中去,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并掌握一定生产技术和具有初步经济管理能力的后备”新型农民”。

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认识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只有劳动才能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劳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通过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勤劳俭朴、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通过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掌握一种以上的劳动生产技术,并在家务劳动、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和生产劳动中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

4、以基础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通过劳动技术课教育和实践,增强学生体质,陶冶爱美情趣,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1、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基础教育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以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为准则,教材,教学,劳动实践不脱离现实,具有劳动实践的设施和基地、有进行创造、发明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3、必修课《劳动技能课》能为全体学生创造有动手活动的机会,以利发现人才;选修课《职业教育课》要确实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要贯彻《青少年保护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四、考试方法

1、以平时操作、劳动成果、劳动态度为主,以等级制记分。

2、理论学习(书面考查)为辅,以百分制记分记入成绩册。

3、有创造发明给予加分。

各年级教学要求

初一年级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1、开设乡土教材--《赵屯在前进》。让学生对本乡的自然条件、多种经营基础、农业生产概况有初步的了解。

2、开设《植物学》,让农村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特性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3、本乡以粮、棉、油料作物为主,近年来果树、草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草莓遍及全乡,86年秋种植积达1300亩以上。总收入可达200万元,总产值占全县一半以上,与雪菜、大白菜种殖等一起是家庭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以此为教材,有良好的环境基础。

4、本乡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住房宽敞,楼房居多,花卉栽培已广泛深入到各家庭中去,种植的数量和品种也很多,也将列入教学内容。

5、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及种植的特点,提前一、二周进行教学和试验,完全以作物与季节相适应为主,打破了作物内部的系统联系,只有以季节为主,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有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条件,因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季节的要求。

6、学生年纪小,体力不足,以示范为主,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凡力所能及的劳动,学校创造条件,尽力安排实践活动。(二)教学要求

1、根据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比较简单的劳动技术。

2、了解本地区四大作物(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的栽培技术,能在家庭务农中做一些播种,拔秧、移栽等田间管理的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果品葡萄、桃,梨的栽培技术,掌握草莓生产的全过程。

4、种好家庭花卉、参与管理校内花木。

(三)课时安排

上学期实授19周计算,共38节。下学期实际上课18周计36节。

初二年级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

1、本乡蘑菇的栽培极为普遍,总产量占全县三分之一,但个人经济收入却很不平衡,主要是由于栽培技术上的原因,为了向家庭种植介绍管理技术,因此开设食用菌栽培课。

2、鸡,鸭,鱼、猪等副业生产是我乡农民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近年来养鸡,鸭专业户成批涌现,家庭养鸭已从散养逐步过渡到圈养,为了提高饲养技术,所以开设家禽饲养课。

3、全校70%以上的学生,骑自行车上学,需要一些简单的自行车修理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食用菌(蘑菇、平菇,香菇)的特征,掌握蘑菇的栽培技术。

2、掌握肉用鸡生长过程中对温度,饲料的要求及病虫害的防治,每个学生都要在学习鸡、鸭、鱼,猪的饲养技术中掌握其中一种的饲养技术。

3、会修理自行车。

(三)教学内容安排: 每周2节,全年以36周计算。共72教时。

初三年级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依据:

1、本年级将学习简单的电子技术,在基础教学中增加实际动手的机会,以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培养。

2、家庭中电器设备的普及(电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学生必须在家使用这些电器的基础上懂得这些电器的结构原理及简单维修知识。

3、由于农副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品种的变化,民用电路也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求毕业生一定要掌握民用电路及电路设备的安装。

4、”电”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生的求知欲很高,学校有条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课堂、试验室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创造发明的机会、场所和设备。(二)教学内容

1、对安全用电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2、会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万用表”。

3、会安装简单的规范的照明电路。

4、会正确安装使用常见的交直流电动机。

5、会正确使用电扇、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了解这些电器常发生故障的原因及简易的排除方法。

6、会安装再生式三管半导体收音机及音乐门铃。

7、学生以实验室动手实践为主。

初职年级(初四)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依据:

1、贯彻执行”农村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原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种以上的职业技能。

2、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需要职业技术,直接为社会服务。

3、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职业教育内容。

4、根据初中毕业班班级数开设不同专业,以供学生选择。

(二)开设专业

1、作物、果树专业

2、蔬菜、花卉专业

3、食用菌专业

4、农药、化肥、农业机械专业

5、机械制图专业

6、金加工与金属热处理专业

7、缝纫和刺绣专业

附:劳技课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1、”农村学校必须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让学生明确劳技课的教学目的,重视劳技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2、通过考核劳技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劳技课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劳技课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二)考核内容和评定:

1、劳技课的教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

劳技课的考核评定标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

(三)评定方法: 由于劳动课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的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又是掌握实际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知识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采用三种评定方式而最后总评打等第的办法进行评定学生成绩。

(1)劳动态度的考核,以发扬民主与集中的办法。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最后任课老师决定的评分方法。

(2)劳动知识的考核,以书面答卷为主。内容是基础的常识性知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打分为百分制。每学期考核一次。

(3)劳动技能考核,由于在一学期所学知识较多,应每项内容作一次考核,但往往时间和实际条件限制不可能每人都作每项考核,所以在每次上实践课时教师可对部分学生抽查考核。能保证在每学期内每个学生考查l~2次即可。也可由学生自选考查内容进行操作考核,或者教师指定学生考查某一内容。考查也可用百分制评分,如有2次以上的取其平均分为劳动技能考核分。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陆伟学号:31022P21班级:31022P

[摘要]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日,农村除外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加。我利用暑期实践实地调查了一下家乡附近的农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孩子交谈,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我也有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关键词]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调查的现状: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次数也普遍较少,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六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如下:

1、学习问题他们的学习得不到有效地督促和引导。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

2、道德品行问题长的关键时刻。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3、心理人格问题饥渴”。

4、安全问题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监护问题 根据我对家乡宿迁市新化村的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

951:由于临时监护人多数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容易成为某此外,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我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42%。还有6%每隔三年回来一次,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五54%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37%。这表明35%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24%,由于缺乏或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

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4/1/201

3这,%,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憋%,“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营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11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比2010年的2.11亿增加4.7%,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农业、公安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1.农民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父母认为,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自己的辛苦也值得了。

较盛行,导致有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必须改变,否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己对小孩的责任和义务,让其认识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只有这样,理。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要清楚地告诉将要外出打工的父母,将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老人或亲友,虽然不违法,但是,最好是能不委托就不委托,实在是必须委托的,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

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另外,还要重视亲情的培养,在外出打工期间,要尽可能地通过电话或者书信形式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如不少另外,新的读书无用论当前在农村也比这些都是错误而且片面的观念和认识,所以,急迫的是需要让父母认识到自小孩除了需要好的生活以外,还需要良好小孩才能健康成长,也才能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还要让农民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了解孩子的学4/1/2013。2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家庭有利

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和传统节日,应捎寄些衣物、学习用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2.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其实,我国农民自古具有安土观念,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享有天伦之乐,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如果在农村就能衣食无忧,他们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但是,太多的无奈使然,就像林文容的父亲说的那样:“不进城打工就赚不到钱养活全家,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妻别子或者夫妻一道远离家门,去到外地打工谋生,即使他们到了城里打工也还是希望能够带上子女,一是希望能够让子女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二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城里接受较好的教育,学费等费用,最后也被迫把小孩送回老家,使这些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生活。

3.政府要落实措施,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这主要有以下途径

○1.政府要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只要政府重视了就会有办法解决问题。如河南省采取了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落实

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式值得推广。

○2要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北京的300万流动人口中,还有87.5%的孩子被高额的教育费用拒于学校的大门之外。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打工地入学。

○3.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不再是一方净土。盗窃、抢劫、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发展,常不利,因此,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宁环境,就必须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村进行综合治理,使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和青少年法制学校,及时开展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乡镇开办青少年法制班,落实专门民警担任法制老师,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强化对“空壳”式家庭的管理,减少违法犯罪青少年漏管失控。

○4.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儿童的责任和权力,并在社区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少年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可是,减少和消灭留守儿童现象,6-14岁的儿童达降低收费标准。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4/1/2013 只能是一句空话。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实施关爱工程等措施,10万人,而其入学率仅为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城市应改变按户籍 可以成立青少年维权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给农村社区以监护留守为此,改善他们: 这种创新模12.5%,在各引导青3 由于他们无力承担小孩高额的借读费、“春蕾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因此,4/1/2013 4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班级:学号: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一、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中,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的还是占较大的比例。由于缺少有效监管,他们大多存在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甚至有厌学、辍学的情况。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被委托监护人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责任。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极个别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他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引导

少,存在教育发放简单粗放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普遍表现如下:一是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二是自卑感强,总觉得低人一等。三是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情感。一些孩子不积极和监护人及老师沟通,遇事从不说,也不知道向谁诉说。因长期的自闭会使这种情绪压抑在心底,影响他们的人生及幸福感受,导致他们回避现实,不再提及和重视亲情。

(三)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

由于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虽然父母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

(四)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老人带孩子会出现无意识过度溺爱的特点,从而导致孩子既软弱又自私专横。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引导和过问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不少留守孩子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如偷鸡摸狗灯不良习性。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监护人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也是非常危险的,同时还面临被拐骗、抢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到位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生存等方面教育,也难以有额外的安排来帮助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出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二)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至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对策及建议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是根本原因。城镇化进程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因为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得农民工子女面临着父母无法承担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各地教材使用的不同导致转学后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而陷入困境等一系列客观问题,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的出现。

1.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父母亲千万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在外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

2、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

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学校。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题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的学校帮助,对留守儿童给予帮助。调整人口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3、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

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改革家访制度,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回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

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当作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搜狐新闻:2009年06月29日 新华网

腾讯网:2011年04月10日03:42广州日报

《未成年人保护法》

百度百科:留守儿童

下载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现状的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课题负责人 闫玉敏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质量直接影响义务教育质量,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幸福。目前,学前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其解决方法(调查研究) 2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其解决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梦想,农村教育是绕不过的坎,农村......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2009年1月 为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于2008年6月承担了《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省级课题,成立......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从规范、信任、网络三......

    农村幼儿交通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幼儿交通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3―6岁幼儿上下学出行,暴露在交通环境中,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为了解幼儿的上下学出行情况及目前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本文......

    六安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教学质量下降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制改革的稳步发展,普九教育已经进入了新高潮,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

    劳动技术课总结

    劳动技术课总结 2012年2月27日至3月1日,学校组织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到西城区劳动技术中心, 上劳动技术课。通过4天的劳动技术学习,我学习了金工和陶艺两项技术。做出的成果是:一个......

    劳动技术课教案

    家用电器知多少 1、洗衣机的使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用洗衣机。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洗衣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