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 Microsoft Word 文档
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由劳动者以外的他人代签引发的纠纷时常出现,而劳动法律法规对此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同一类型案件的处理结果各异,不利于劳动者利益的保护。
对于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实践中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根据该规定,若劳动者明知用人单位或他人为其代签劳动合同而不明示反对的话,将被视为追认该无权代理行为,使得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实践中,用人单位私自以劳动者名义代签劳动合同,若劳动者还想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便不可能明确表示反对,如果用人单位不告知劳动者的话,则劳动者连反对的机会也没有。显然,该观点对劳动者不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这一规定相对于劳动者而言较有利。但是,同样的代签合同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得出相异的结果,违背了法律“相同情况相同处理”的基本要求,不利于法律的稳定性与公正性。因此,在代签劳动合同问题上有必要统一认识,统一处理尺度。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该条款的“劳动者”包含了两种意义,一为“劳动者一方”,另一为“劳动者本人”。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全文的研究可知,第四十条、第八十四条共使用了三次“劳动者本人”,而其他各处均使用“劳动者”一词。因此,可以认为立法者在单独使用“劳动者”一词时,其规定意向应是指“劳动者一方”,包括劳动者的委托代理人。其次,本条作为劳动合同的效力规范,与该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相结合。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从该条来看,无效劳动合同包括因违法而无效与因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而无效两种。用人单位私下代签劳动合同可以归入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类,因为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的规定,同时也与劳动者本人的真实意思相悖。但代签的另一情形——劳动者本人委托他人代签系劳动者真实意思的反映,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该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并未禁止代签劳动合同。对于得到劳动者委托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代签的劳动合同,我们应当承认其效力;而对于实践中存在的用人单位私下安排代签,违背劳动者真实意思的合同,我们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否定其效力。
第二篇: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代签
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代签?
2017-05-17中国劳动保障报 案例
妻子合同丈夫代签,引发仲裁
张某与妻子李某同在某纺织公司上班。2015年12月31日,李某与公司的劳动合同期满,公司向李某提出再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要求她次日办理相关手续,李某同意。次日,张某来到人事部,称李某生病住院,已经向车间领导请过假,自己可以代为签字。考虑到他与李某的关系,公司与张某办理了续签手续,张某将其中一份合同文本带回,交由李某保管。
2017年1月,公司因李某连续旷工5日,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单方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随后,李某提起仲裁申请,以公司没有与其续签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公司支付二倍工资差额。裁决
仲裁委驳回了李某的仲裁请求。焦点
代签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张某代李某续签的劳动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纵观 《劳动合同法》,除第40条、第84条使用 “劳动者本人”的表述以外,其他地方均使用 “劳动者”。因此,可以理解为 《劳动合同法》并没有禁止代签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 第3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在征得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由被委托人代签的劳动合同,只要遵循上述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应当视为劳动者本人的意思表示。
《民法通则》 第66条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本案中,虽然签字的不是李某本人,但她事先表示过同意续订,因此续签合同应视为她的真实意思表示。李某告知并要求同在公司上班的丈夫张某代为签字,双方即形成了委托与受委托的法律关系。劳动合同续订成功后,张某将其中一份合同文本带回,交由李某保管。这些都表明李某知晓张某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代签的行为,也知悉代签劳动合同文本的内容,但未作否认表示,视为同意。之后在公司工作的一年的时间里,她也未就合同提出过任何异议,应视为以实际行动确认了劳动合同。
综上,应当认定张某代为续签的劳动合同具备法律效力。作者:韦利 编辑:李明宇
第三篇:同事代签劳动合同有效吗
同事代签劳动合同有效吗
2013年5月,贵州男子石某入职东莞某家具公司,同年7月石某离开岗位。公司称石某经通知,才返厂补办离职手续,签字领取工资。2014年1月,石某申请劳动仲裁,称公司并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未支付足额工资和加班费,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及加班费共2.6万多元。仲裁裁决确认双方劳动关系已解除,公司应支付石某工资差额、加班费、高温津贴合计3000元。双方均不服,遂先后向东莞第二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石某向公司索赔1.7万多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家具公司提交了劳动合同签收公示表、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证明双方确实签订了劳动合同。石某称,所谓其名下的劳动合同并非自己签名,申请对该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家具公司确认该劳动合同中的签名非石某,但辩称系石某与同时入职的黄某交换了劳动合同签名,公司申请四名员工作为证人作证。公司要求对黄某的劳动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确认是否为石某所签。法院向石某释明,因公司主张石某与同事黄某相互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且该主张有证人作证,如石某拒绝对黄某的劳动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法院将依法推定公司的主张成立,认定石某与黄某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的事实。石某表示对此后果清楚,但仍拒绝做笔迹鉴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法院已向石某释明拒绝鉴定的后果,石某仍表示拒绝配合鉴定,因公司主张石某与同事黄某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的陈述与证人陈述相符,故法院依法推定公司的主张成立。即认定公司已在石某入职一个月内提供劳动合同给其签订,石某未在该劳动合同上亲笔签名的过错不在于公司,且石某与他人交换劳动合同签名的行为实为不诚信之举,则公司无需向其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公司提交的通知、快递回执、薪资代领单、内部联络单等系列证据可证明石某系自行离职,公司无需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公司应支付石某高温津贴及工资差额共2200多元,驳回了石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该条款目的在于杜绝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议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核实签名情况,减少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劳动合同的效力讨论
学习专题二
论无效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
一、劳动合同效力
劳动合同效力是在合同效力的基础上在劳动法上的划分,是法律对已成立的劳动合同的判定。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已经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合同当事人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劳动合同成立并不就意味着合同就必然有效,劳动合同成立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达成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已成立的劳动合同要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法律才赋予其法律上强制力。
根据法律对合同判定可以将合同效力分为四大类: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依据《民法通则》第58条、《劳动法》第18条、《合同法》第52条和《劳动合同法》第26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综合得出,劳动合同的有效成立必须具备劳动法律所规定的有效要件:
(一)合同主体要合格;
(二)当事人意思表示自愿、真实;
(三)合同内容要合法、完整;
(四)合同形式符合法定要求。
用人单位必须是具有用人自主权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另外还包括法律规定可依照劳动合同法认定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①劳动者应当为有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权利能力的自然人,主要表现为:除了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的未成年人,劳动者应为年满十六周岁。②达到退休法定退休年龄的人也不符合劳动者范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当前国家关于退休年龄规定: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二)对于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也可适用。
(三)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③
意思表示真实要求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对于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内容都不符合第三①
② 《劳动合同法》第2条。《劳动法》第15条。
③ 《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2条。
要件“内容要合法、完整”。劳动合同的应当以为书面形式订立。④
二、无效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是因当事人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缺少有效要件,可分为合同整体无效和合同部分无效。认定合同是整体无效,还是部分条款无效,取决于该无效条款在整个合同的作用。如果该无效条款为合同的目的条款或者核心条款,不能成为相对独立的合同无效部分,则合同整体无效。
《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结合本法第53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我们不难看出这两条法条分别是针对合同整体无效和合同部分无效的法律规定。
那么对应上述法条看《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该条的第一项第三项情形应当为劳动合同整体无效,第二项情形④ 《劳动法》第19条。
应当为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属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用人单位明知自己的法定责任属故意,排除劳动者权利定会给劳动者造成财产上损失,所以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这类合同条款无效,合同部分无效。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无效劳动合同因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而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因其欠缺有效要件而不能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有效合同的拘束力。
这并不是说,无效劳动合同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它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必然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责任问题,也即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基于过错而对他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且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⑤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⑥当然,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合同无效的,劳动者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关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关,必须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而不能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确认。其中,经仲裁未引起诉讼的,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认定;经仲裁引⑤
⑥ 《劳动合同法》第28条。《劳动法》第97条。
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认定。
讨论时间:2013.3.22制作人:龙蓉
第五篇:5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成立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7条和第10条的规定,劳动关系的成立不再以书面劳动合同订立为前提,而是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了劳动力使用和被 使用的事实为认定依据,即劳动关系成立的时间 为用人单位用工之日。
书面劳动合同的的订立则应理解为劳动关系成立或成立之后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即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 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虽然书面劳动合同不再为劳动合同成立的要
件,但是《劳动合同法》还是突出强调劳动合同 形式的书面化,口头形式劳动合同仅适用于非全 日制劳动关系。然而,未有书面劳动合同而先有 “实际用工”行为,意味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已经 用自己的行为开始履行劳动合同的内容,即劳动 力使用和被使用。从该行为可以推出双方劳动力 使用权交换合意存在,属于劳动合同行为默示形 式。事实上《劳动合同法》第11条已经间接承认 了这种默示合意。第11条可做如下理解:
第一、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前,用人
单位实际使用劳动者即会产生工资给付义务。劳 动给付和工资给付义务市劳动合同的主要义务。第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已经发生的工资
给付和其它待遇不存在争议的,应认为约定待遇 明确,实际给付的工资和待遇是双方合意的内容第三、约定不明确,发生争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待遇才存在劳动待遇确定的问题,有集 体合同的,按照企业的或者行业的集体合同规定 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的,依照同工同酬原 则确定的标准执行 劳动合同生效
1、生效的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有严格的拘
束力,而对劳动者仅有相对拘束力。从现代人权 理念出发,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都被认为是违反 人权的所以,通常情形下,劳动者离职除了提前
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的程序条件限制外,无其 他限制
2、无效劳动合同虽然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但是,无效劳动合同一旦履行,劳动关系存在,从而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者的权依然会受到保护。劳动合同无效及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劳动合同法》第27条仅规定了合同部分无效
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后果处理,并未
再行明确规定无效劳动合同具有溯及力。《劳动合同法》第44-48条、50条对劳动合同 终止的事由、终止的期限、终止后的合同附随义 务做出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