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

时间:2019-05-12 22: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

第一篇: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

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

2012-7-6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 李里丁

建筑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一个产业中,产业队伍,产业工人的素质、地位以及归属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直接影响到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从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中反映出的产业队伍问题

1.劳务分包准入门槛低,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对建筑劳务量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进入城市建设的务工人员几乎是蜂拥而入。虽然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建筑市场中劳务分包企业的基本资质有一定的要求,但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操作上很难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和队伍的素质进行严格准确的审查。仅就西安市为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1年就达到了831家。这其中很难说队伍和人员就具备了相应的施工和管理水平。

2.劳务分包企业管理不到位,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劳务企业和务工人员在项目上的聚合,其实是建筑业体制改革后新的尝试,双方都在成长与磨合之中。劳务分包企业在挑选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劳务人员,而劳务人员也开始选择企业、项目、领头人甚至是服务的地区。比较好的劳务企业,其人员的流动率都在20%以上,稍差的企业,很难做到基本队伍的稳定。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施工合同的失约,工程进度计划的落空及项目管理效率的降低。这里有劳务企业管理水平初级和不规范的问题,也有进城务工人员结构、文化理念发生改变的原因。

3.劳动力价格攀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劳动力价格在逐步攀升,一方面造成劳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另一方面也造成总承包企业的劳务费用快速升高。在建筑总成本中,劳务费用已上涨到30%以上,这还不包括由于季节和抢工的需求而不得已追加的费用成本。

4.社会保障措施滞后,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储备。由于建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有的劳务公司不与劳务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多数劳务企业都没有给劳务工人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工人上岗培训不足,生活条件简陋,有的甚至被拖欠工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不仅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也很

难形成新时期高素质的产业队伍。

二、从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看劳务层的形成和发展

1.在施工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实现两层分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鲁布革项目管理创新的一大突破就是实行两层分离,企业不再拖家带口的带队伍,项目直接从社会聘用劳务人员。这是一项较长阶段痛苦的改革,但它的方向是正确的,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强化了项目的管理,加快了建筑业的市场化步伐。

2.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买方市场处于主导地位。项目管理的改革几乎是和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同步进行的。在建筑业用工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填补了企业在体制改革后队伍青黄不接时对劳务的需求。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劳动力的供应相对富裕,劳动组织比较稚弱,施工企业能够做到随处可选,择优录用,买方市场下施工企业较长期享有着人口的红利。

3.劳务市场的分化和稀缺资源的逐步形成。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原建设部2001年制定了对分包劳务企业的要求,众多施工企业内部和社会上的劳务公司应运而生,劳务企业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分化。一方面,劳务企业中有文化的农村青年逐步增多,从事技术和管理的人员比例逐步增大,使得劳务企业在竞争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劳务分包的价格也快速攀升,优秀的劳务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近年频频出现的“民工荒”,反映出劳务市场供不应求的变化,这种劳务供给的趋紧,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明显改善,建筑劳务的供需失衡将会进一步加剧。建筑业的人口红利和原有的买方市场正在逐步消失。

三、新时期建筑行业对劳务产业化存在客观需求

劳务逐步成为卖方市场的现实与劳务队伍良莠不齐的局面同时存在,劳务分包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建立市场经济成熟阶段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既是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城市化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要求。

1.建筑劳务产业化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虽然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但是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趋势以及中西部基础建设的发展都要求有强劲的建筑劳务队伍支撑。尤其是进入绿色和高科技施工的时代,对施工技术进步的要求,对工人队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

明确提出,要将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建筑产业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一支现代化、有知识、有能力的产业工人队伍。

2.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从业主体,占全部建筑从业人员的比例超过70%,而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除去手工作业外,还有40%以上的现场管理实际操控在劳务企业手里。总承包企业都希望与有信誉、高素质的劳务队伍长期合作,同时也在开始考虑重新建立企业内部高技能工人队伍的问题。劳务企业通过竞争的洗礼,懂得了建立企业信用是劳务企业在市场中的立身之本,要想长期生存于市场,最要紧的是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建立起企业信誉。因此,建立一支稳定化和产业化的劳务队伍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随着劳务企业总体素质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走上了企业管理岗位,他们将是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者和领军人物。

3.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千百万农民工的共同心声。农民进城务工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扩大又需要大批农民工加入进来。新生代的农民工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早已同城里人没有大的区别,他们期盼着在自己挥洒智慧和汗水的城市里有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建筑劳务产业化,就是要使千百万农民通过素质的提高和自己的努力,能够稳定地为企业服务,并且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政府要通过市场调节和积极引导,使劳务企业逐步进入合理的专业层级:较大型的综合类劳务企业、专业性突出的劳务企业、专门提供普工服务的劳务企业等等。让进城务工的各类农民工根据自身的实际相对稳定地在某一个企业工作。真正使农民工有归属感,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新主人。

4.建筑劳务产业化是政府完善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吸纳了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责无旁贷地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一方面是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层次在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进城务工人员普遍素质急待提高。这种提高,也包括当代年轻建筑工人职业道德水平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提高。从某种程度看,对新生代建筑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是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应该做的一项长期工作。二是完善务

工人员社会保障机制。这是政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责任。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产业工人必须要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障权益。这不仅是稳定产业工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换句话说,它不是额外的付出,而是政府和企业归还历史欠账,为社会和谐发展所做的长远储备。

四、发挥各方力量,完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突出大型企业的依托和引领,推动劳务组织专业化与附属化。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经过两层分离和用工缺乏两个阶段以后,都在思考如何建立企业稳定的劳务关系。要促进大型施工企业更多地吸纳有信誉的劳务企业与自己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选择吸收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人队伍直接进入企业,在“两层分离”后实现新的“两层结合”。企业还要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生活安置等方面为工人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劳务企业的约束和引导。目前对劳务企业的管理是一个空白。总承包企业只管使用,政府部门只管准入,何况还有相当多的劳务队伍并没有依法注册。对劳务企业实施管理的部门可以是政府,也可以委托建筑行业协会,总之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劳务企业的市场准入、信誉状况、业绩状况定期地做出评判,进行约束和监管,有效地引导市场,激励先进,淘汰落后。

3.发挥行业协会、专业院校和大企业的作用,加强对工人队伍的培训。普及执业培训是市场准入的必要通道。要依托大型企业和专业技术学校广泛地开展对务工人员的文化、技术、安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他们诚信从业的操守和专业技术的水平,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

4.强化对劳务企业的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建筑劳务企业做工程分包,往往还要按照人工费用的3%缴纳营业税,造成事实上的“二次”缴税。劳务企业多是微小企业,成本负担重,融资困难多,发展压力大。要研究调整税收政策,减免对劳务企业的重复征税,启动民营融资渠道,为微小企业增加贷款。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和提供劳务信息价格,客观公正地进行引导,保证劳务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工人的正当所得。

5.建立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新时期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不是企业和社会的额外负担,而是产业发展中必须要付出的成本。

大型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保险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第二篇: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

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

2012-7-6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 李里丁

建筑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一个产业中,产业队伍,产业工人的素质、地位以及归属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直接影响到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从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中反映出的产业队伍问题

1.劳务分包准入门槛低,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对建筑劳务量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进入城市建设的务工人员几乎是蜂拥而入。虽然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建筑市场中劳务分包企业的基本资质有一定的要求,但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操作上很难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和队伍的素质进行严格准确的审查。仅就西安市为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1年就达到了831家。这其中很难说队伍和人员就具备了相应的施工和管理水平。

2.劳务分包企业管理不到位,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劳务企业和务工人员在项目上的聚合,其实是建筑业体制改革后新的尝试,双方都在成长与磨合之中。劳务分包企业在挑选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劳务人员,而劳务人员也开始选择企业、项目、领头人甚至是服务的地区。比较好的劳务企业,其人员的流动率都在20%以上,稍差的企业,很难做到基本队伍的稳定。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施工合同的失约,工程进度计划的落空及项目管理效率的降低。这里有劳务企业管理水平初级和不规范的问题,也有进城务工人员结构、文化理念发生改变的原因。

3.劳动力价格攀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劳动力价格在逐步攀升,一方面造成劳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另一方面也造成总承包企业的劳务费用快速升高。在建筑总成本中,劳务费用已上涨到30%以上,这还不包括由于季节和抢工的需求而不得已追加的费用成本。

4.社会保障措施滞后,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储备。由于建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有的劳务公司不与劳务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多数劳务企业都没有给劳务工人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工人上岗培训不足,生活条件简陋,有的甚至被拖欠工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不仅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也很难形成新时期高素质的产业队伍。

二、从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看劳务层的形成和发展

1.在施工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实现两层分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鲁布革项目管理创新的一大突破就是实行两层分离,企业不再拖家带口的带队伍,项目直接从社会聘用劳务人员。这是一项较长阶段痛苦的改革,但它的方向是正确的,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强化了项目的管理,加快了建筑业的市场化步伐。

2.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买方市场处于主导地位。项目管理的改革几乎是和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同步进行的。在建筑业用工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填补了企业在体制改革后队伍青黄不接时对劳务的需求。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劳动力的供应相对富裕,劳动组织比较稚弱,施工企业能够做到随处可选,择优录用,买方市场下施工企业较长期享有着人口的红利。

3.劳务市场的分化和稀缺资源的逐步形成。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原建设部2001年制定了对分包劳务企业的要求,众多施工企业内部和社会上的劳务公司应运而生,劳务企业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分化。一方面,劳务企业中有文化的农村青年逐步增多,从事技术和管理的人员比例逐步增大,使得劳务企业在竞争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劳务分包的价格也快速攀升,优秀的劳务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近年频频出现的“民工荒”,反映出劳务市场供不应求的变化,这种劳务供给的趋紧,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明显改善,建筑劳务的供需失衡将会进一步加剧。建筑业的人口红利和原有的买方市场正在逐步消失。

三、新时期建筑行业对劳务产业化存在客观需求

劳务逐步成为卖方市场的现实与劳务队伍良莠不齐的局面同时存在,劳务分包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建立市场经济成熟阶段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既是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城市化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要求。

1.建筑劳务产业化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虽然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但是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趋势以及中西部基础建设的发展都要求有强劲的建筑劳务队伍支撑。尤其是进入绿色和高科技施工的时代,对施工技术进步的要求,对工人队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明确提出,要将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建筑产业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一支现代化、有知识、有能力的产业工人队伍。

2.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从业主体,占全部建筑从业人员的比例超过70%,而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除去手工作业外,还有40%以上的现场管理实际操控在劳务企业手里。总承包企业都希望与有信誉、高素质的劳务队伍长期合作,同时也在开始考虑重新建立企业内部高技能工人队伍的问题。劳务企业通过竞争的洗礼,懂得了建立企业信用是劳务企业在市场中的立身之本,要想长期生存于市场,最要紧的是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建立起企业信誉。因此,建立一支稳定化和产业化的劳务队伍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随着劳务企业总体素质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走上了企业管理岗位,他们将是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者和领军人物。

3.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千百万农民工的共同心声。农民进城务工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扩大又需要大批农民工加入进来。新生代的农民工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早已同城里人没有大的区别,他们期盼着在自己挥洒智慧和汗水的城市里有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建筑劳务产业化,就是要使千百万农民通过素质的提高和自己的努力,能够稳定地为企业服务,并且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政府要通过市场调节和积极引导,使劳务企业逐步进入合理的专业层级:较大型的综合类劳务企业、专业性突出的劳务企业、专门提供普工服务的劳务企业等等。让进城务工的各类农民工根据自身的实际相对稳定地在某一个企业工作。真正使农民工有归属感,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新主人。

4.建筑劳务产业化是政府完善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吸纳了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责无旁贷地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一方面是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层次在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进城务工人员普遍素质急待提高。这种提高,也包括当代年轻建筑工人职业道德水平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提高。从某种程度看,对新生代建筑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是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应该做的一项长期工作。二是完善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机制。这是政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责任。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产业工人必须要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障权益。这不仅是稳定产业工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换句话说,它不是额外的付出,而是政府和企业归还历史欠账,为社会和谐发展所做的长远储备。

四、发挥各方力量,完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突出大型企业的依托和引领,推动劳务组织专业化与附属化。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经过两层分离和用工缺乏两个阶段以后,都在思考如何建立企业稳定的劳务关系。要促进大型施工企业更多地吸纳有信誉的劳务企业与自己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选择吸收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人队伍直接进入企业,在“两层分离”后实现新的“两层结合”。企业还要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生活安置等方面为工人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劳务企业的约束和引导。目前对劳务企业的管理是一个空白。总承包企业只管使用,政府部门只管准入,何况还有相当多的劳务队伍并没有依法注册。对劳务企业实施管理的部门可以是政府,也可以委托建筑行业协会,总之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劳务企业的市场准入、信誉状况、业绩状况定期地做出评判,进行约束和监管,有效地引导市场,激励先进,淘汰落后。

3.发挥行业协会、专业院校和大企业的作用,加强对工人队伍的培训。普及执业培训是市场准入的必要通道。要依托大型企业和专业技术学校广泛地开展对务工人员的文化、技术、安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他们诚信从业的操守和专业技术的水平,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

4.强化对劳务企业的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建筑劳务企业做工程分包,往往还要按照人工费用的3%缴纳营业税,造成事实上的“二次”缴税。劳务企业多是微小企业,成本负担重,融资困难多,发展压力大。要研究调整税收政策,减免对劳务企业的重复征税,启动民营融资渠道,为微小企业增加贷款。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和提供劳务信息价格,客观公正地进行引导,保证劳务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工人的正当所得。

5.建立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新时期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不是企业和社会的额外负担,而是产业发展中必须要付出的成本。大型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保险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第三篇:关于建设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思考

从去年以来,有不少大企业老总反映同一件事:农民工工资涨疯了,不仅超过定额人工工资几倍,而且要当天结算,有些民工甚至随时撕毁用工协议,漫天要价,不答应条件第二天就走人。如果说个别企业反映,似乎可以不必大惊小怪,但许多企业都说同一话题,那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性行业,人力资源是建筑业的第一资源,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一线劳务队伍,建筑业很快就会萎缩。在国家产业划分标准中,建筑业与工业同属第二产业。从事工业生产的职工不论是化工、电子产业,还是汽车制造业、纺织业,只要是属工业范畴,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一律称之为产业工人。产业工人的共同特点是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岗位,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是工人阶级的中坚力量;而建筑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公司以国有和城镇集体性质为主,当时的职工基本上都是固定工,享受国家统一的工资福利和劳动保障待遇,当然应是产业工人之一部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经过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建筑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筑业的用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企业自有队伍逐渐减少,有些老职工也转到管理层,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都是从农村招募来的,于是乎建筑职工被社会统称为“农民工”,称呼的改变也带来了建筑业职工的身份变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建筑工人也就不属于产业工人了。不可否认,由于传统的建筑业都是人随项目走,人员流动性大,加上相当多的农村进城务工的人没有一定的技术,几乎是丢了镰刀拿瓦刀,未经培训,所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纪律性较差,甚至自由散漫,与传统的产业工人,特别是建筑农民工与正规建筑职工有一定差距,因此建筑农民工也就被列在建筑产业工人之外。试想,如果再过十年八年,我国老一辈的正规建筑职工都因年龄和身体原因退休或生病难以上岗了,现在城市职工子女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个苦、脏、累的行业,而从农村进入这个行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又跟不上,那时的建筑业将会是什么状况,结果不堪设想。因此无论从建筑企业的自身发展还是从建筑行业的发展看,无论是从城市建设的需要还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考虑把建筑农民工逐步变成建筑产业工人应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这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本文尝试从改变用工混乱现象着手,为把游荡于建筑产业内外的建筑农民工逐步转变成现代建筑产业工人做点探讨。

一、目前建筑民工工资状况混乱

社会上很多行业因为工资报酬偏低造成“民工荒”,建筑行业还不太一样。目前建筑农民工的工资是否合理?具体分析一下就能得出答案。

1.最低工资标准:江苏省最新公布的江苏一、二、三类地区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分别是1140元、930元和800元,江苏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其最低工资标准为1160元/月),这是绝大多数省份达不到的。

2.全社会平均收入: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19540元,即每月收入1628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6162元,平均每月514元。

3.本科毕业大学生工资:第一年每月1800元~2000元;

4.建筑施工劳动定额日工资折合成月工资:根据江苏2010年新近调整的劳动定额为56元/日×30(日)即1680元/月。

5.目前建筑企业中一般管理人员工资:每月约2500元~3500元;

6.制造业产业工人工资:震惊世界的富士康跳楼事件,用11条人命的代价迫使资产拥有者将月工资800元提升到现在的2000元,而大多数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月收入也只有1200元~2000元左右不等。

7.建筑农民工目前工资状况:普工(没有任何技术凭力气干活的工人,行业内约定俗称壮工)80元~100元/日,即2400元~3000元/月;技工150元~200元/日,即4500元~6000元/月;电焊工和装修行业的木工平常与房建企业瓦工、钢筋工在工期紧张时一样,企业每天必须支付300元以上,并且当天下班当天支付。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建筑民工工资已严重脱离定额工资标准。也许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如此,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水平。问题是建筑业的一些规定让建筑企业发展处于两难境地:源头上亮出的旗帜是“最低价中标”,投标建筑企业只能根据预算定额编制的标底进行公开的最低价竞争,这其中人工工资取费完全是计划经济年代的版本,按定额人工工资做进预算,而工资支付则完全是市场经济的行为,但只能敞开大门按需付给,否则没人到企业务工,这样建筑企业只能蒙受“政策性”造成的亏损。在企业收支倒挂的同时,脑体收入倒挂的现象也应时出现,这对企业工程技经人员的创伤很大,严重影响着企业技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是长此以往,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人工资的收入与支出严重倒挂,用工用不起,必然少接工程,少用工,以尽量减少亏损;企业其他员工效益受影响,企业即难以持续发展。从而农民进城就业这一方面的渠道肯定会大打折扣。

二、造成建筑用工混乱和建筑“民工荒”的原因

一度时期很多项目上都存在建筑用工混乱的现象,私自分包、乱挂靠的情况比比皆是;包工头操纵一帮农民工“要挟”企业不按用工合同和协议执行,漫天要价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滥用政府对农民工工资的关心政策,未务工强要工资、少做工多要工资等,无中生有恶意讨薪;

少数项目经理为坑企业,借机搭车捞油水,竟与包工头相勾结,乱签证以把水搅浑;施工过程中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也促使建筑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工荒”。

概括其原因:一是建筑行业属苦、脏、累、险的行业,目前城里年轻人绝大多数不愿涉足建筑业,家长也不愿让孩子从事这个职业,包括大批过去的熟练技工逐年退休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再接班干建筑,目前企业自有的和已多年在建筑企业打工的一线工人许多都是40多岁、50岁年龄,建筑工人青黄不接。

二是中西部地区这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当地的就业机会增多,有些人宁可在家乡少挣点钱,也不再想出远门干重活。

三是建设项目每年大幅度增加,建筑用工的需求量增加过快,造成用工紧俏。

四是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时,建设单位无视合理工期,一味盲目压缩工期,加剧了阶段性的施工生产“用工荒”。

五是民工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喜欢干活一天一结算,被拖欠怕了,落袋为安,但带来的问题是农民工越来越难管理。就他们自身而言务工随意,三两个月、甚至个把月就跳槽到另一个工地,有关保险就没办法落实;就用工企业来讲,人员频繁进出,整体素质下降,加之相当多的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犯罪率增加,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六是农民工普遍存在城市失落感,住房、养老、子女教育都存在一定问题,除了普遍存在的户籍歧视外,建筑业还多个职业歧视,在建筑工地干没有在工厂当工人那份尊严和自信。80、90年代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尤其在乎“面子”,怕将来连老婆也难找。

七是有些工地仍然存在工作安全和生活卫生条件恶劣情况。农民工居住的现场临时设施中,条件简陋,基本的通风、采光都难以保证,更别奢望冬天取暖和夏天凉爽了。凡此种种,换位思考,在就业渠道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劳动条件都不断改善的今天,如果建筑业旧的用工制度和管理方式、生产方式不改变,还能留得住人吗?

三、要把建筑劳务用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各类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类产业都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强、劳动服务态度好、遵纪守法的产业工人队伍,并且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做专做精本工种是产业升级、跻身世界之林的重要关键。同时,随着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本质也是“以人为本”,在建筑劳务用工问题上,缺的恰恰是“以人为本”。事实上,只有从建筑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他们多考虑,才能稳定队伍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笔者曾干过4年建筑农民工,有切身体会,所以有发言权。当时的想法就是:第一位是挣钱,能养活自己并成家;第二是一心想学门技术,能立住脚,所以没师傅教

就偷着学;第三是想能稳定下来,不要到处漂泊,工作能相对固定,梦想有一天能取得城市户口;第四是希望能与正式职工享受相同的待遇,包括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现在的农民工如果在以上4条基础上,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大多数人也就基本满足了。2011年初,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对建筑劳务用工问题进行了调研,认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让建筑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具体建议是:

——建立地区性或企业自己的建筑劳务基地。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到中西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地区主动进行协商对接,本着“定点定向,双向选择,平等互利,择优汰劣,相对稳定”的原则,确定劳务合作关系。四川省政府前几年确定了10个建筑劳务基地县,为东中部地区成建制引进和使用建筑劳务提供了平台。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也是建筑劳务大省。固定劳务基地的好处对双方都是显而易见的:对用工单位来说,队伍相对稳定了,素质比临时从车站、码头或劳务市场零散招来的工人要高,成建制好管理,可有计划组织培训,出现用工方面的矛盾能找到人牵头协调;对于供给劳务方而言,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持续、稳定和有序,为当地的地方财政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彻底转变用工观念。在建筑劳务用工方面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无非是“为人”和“用人”。“为人”就是不应再把建筑农民工当做是打工的、临时工对待,要真正做到同工同酬,在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方面与本企业职工一视同仁;“用人”就是要发现并充分肯定劳务人员中的积极因素,表扬奖励先进,对于优秀骨干务工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加以提拔任用或安排到关键岗位,使之实现自身价值。只有真正转变用工观念,才能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才能保证劳务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工人工资发放时,尤其要讲诚信。很多企业都知道,工人工资这是一道不能碰的“高压线”,所以有些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宁可所有管理干部的钱暂不发(或发少量过节费),也不欠民工一分钱。但即使这样,还会因工资由包工头代领代发,而引发工人的欠薪上访,甚至企业还要再拿出一笔“冤枉钱”来平息事端。实际上,企业不仅要把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下去,还要讲究方法。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工资和奖金发放完全是实名制,采取张榜公布,逐月打卡,杜绝有些包工头和其他个人从中截流工人应得收入,在工资发放上取信于农民工。——认真抓好职工培训工作。许多企业改制以后,误认为培训工人只花钱,难见效,所以往往不重视培训,如有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又抓上岗率,应付式地送些人员进行培训。这是个误区。首先,从长远看,要想企业能稳定、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培训。首先是对新进员工的岗前技能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新工人经过培训掌握一定技能才能逐步提高功效,关键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要抓好“几大员”的持证上岗培训和建造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

提高管理层面员工、干部的素质;再次是重视新引进大学生的人才培训,年轻的大学生招聘到企业,最好指定专门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做师傅,发挥建筑业“传、帮、带”的传统,使之尽快进入角色。关于培养技术人才,江苏龙信集团创新了一套可以借鉴的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该企业与一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在达到高考分数线被院校录取后的学生中进行二次招生,根据自愿的原则进入该校的“龙信建筑学院”学习,从进校第一学期开始,企业就派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安排到工地实习,使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快。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报考建筑行业有关专业上岗等级证书。承诺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龙信集团工作。这样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不用愁就业问题,而从龙信学院毕业的学生,到企业后比一般大学生动手能力强,能直接安排进入企业相关岗位。目前,龙信学院200名学生已进入第二学年的学习。办学形式深受学生和企业欢迎。

——加快推行建筑工厂化进程。未来中国建筑业必然要大力推进“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建筑方式,这不仅因为是国外普遍的做法,关键是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建筑施工用的梁、板、柱、楼梯等等全部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生产,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同样是从事建筑行业,但在固定场所按时上下班,在窗明几净的食堂就餐,每天可洗热水澡,集体宿舍条件不比农民工家里条件差,所以在这样环境里工作的工人很快就能找到产业工人的感觉。据在这样的房屋预制工厂调查,一般工人月工资2000多元,每天约80元,总体上职工是安心的。

——努力减少零散劳务的用工。要以国家住建部建筑企业新资质标准重新就位为契机,尽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效率,用工厂化、机械化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从而达到减少劳务用工的目的。例如:无锡三建自行研发并取得国家三项专利的嵌入式脚手架的推广应用,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工效,增加了脚手架搭设的安全系数,而且可以少使用数量可观的架子工,中铁系统在搭建数量庞大的高铁施工脚手时,已尝到了这种方便、快捷、安全搭建脚手架的甜头。目前建筑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短时间内大量依赖劳动力的现象不会根本改变,建议施工企业要进一步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现代施工企业用人观,下大气力建立企业自身的产业工人队伍。所以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从各个层面加大吸收和培育以至于储备人力资源的力度,以适应国家庞大的建设形势需要。

第四篇:加强建筑劳务分包队伍管理

如何加强建筑劳务分包队伍管理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随着项目法施工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原有施工班组陆续解散,一线施工完全由劳务分包队伍实施,从而逐步实现了管理层与劳务层的分离。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技术水平差、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无章无序、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等种种弊端逐步显现出来,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质量、工期、安全、稳定等种种隐患。为此,总包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无法提高。随着业主单位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管理要求逐渐提高,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劳务分包管理水平成为一个影响施工单位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劳务队伍的强弱已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合同履约及经济效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素质农民工严重短缺。因为计划生育政策、高考扩招、农业政策的落实、乡镇工业的发展,向建筑业输送的农民工呈现严重不足。劳动力不足和素质低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各工种配合施工方法不当,造成工期滞后,质量低劣,安全隐患重重等问题,给项目履约埋下祸根。

2.分包队伍素质下降,农民工权益无法保障。随着需求的扩大,劳务分包企业不断膨胀,但因为培训不足,建筑业农民工技术素质和实操水平不断下降,而工资水平却不断上涨。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熟练工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小包工头,许多农民放下锄头马上就走进了工地、参与高空施工作业。虽然他们中有的是力气,但不乏他们中严重缺少安全生产的防护意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规程。

3.分包队伍履约率低、给结算造成障碍。一些低素质的分包,由于不能按期提交结算报告,或者提交的结算报告水分偏大,或者没有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期、质量、成本控制目标,或者索赔、变更资料不全,或者因为对合同某些条款发生争议等原因,与总包企业扯皮,导致结算无法进行下去。更有甚者,少数“包工头”利用政府保护政策,打着为农民工索薪的旗号,钻政策的空子,组织散兵游勇,采取堵工地大门、拉闸停电、围攻总包或业主办公场所等手段,聚众闹事,敲诈勒索,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国有施工企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承担这部分社会成本。

4.大部分劳务公司由个人出资组建,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本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由于其在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金、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极低,基本不具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旦因各种原因发生亏损,往往无力承担。为了转嫁亏损,有意无意的在总包与承包班组之间制造矛盾。少数黑心“包工头”,借工程工期长、农民工来源杂、管理约束少的机会,利欲熏心,目无法纪,与农民工一年结一次账,有的甚至拿着民工们的血汗钱卷铺外逃,销声匿迹。不规范的“包工头”行为,既损害了广大民工的切身利益,也造成了劳务纠纷的频频发生。

5.优秀劳务分包队伍成为卖方市场。在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很多优秀的劳务分包企业也转型成为总承包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存在着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但优秀的劳务分包企业仍然越来越少,供不应求,成为卖方市场。多层次承包班组的普遍存在,大大小小包工头对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务承包价格不断上涨,项目劳务成本控制成为老大难问题,有的项目可能还会陷入经营困局。

二、对策与措施

劳务分包队伍的素质低下与管理混乱,造成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加大,控制力度减弱,劳务纠纷频繁发生,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大劳务管理工作的力度。

1、结合工程特点选择素质高、有此类或类似专业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能力和经验的专业劳务队。选择了一个优秀的专业劳务队,该项工程就成功了一半。首先,在招标时,优先选择公司长期合作的、信誉好、积极主动配合工作的专业劳务施工队;其次,若部分专业分包队伍与公司无长期合作关系,在选择时应对其资质、以往业绩、组织机构等方面行进充分的考查;再次,每个工程招标时,均选择不少于3个专业劳务施工队进行投标竞争。这样在其报价、质量、施工能力和经验、自身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选择性更广泛,对日后的管理也更有利,较少了素质较差的劳务队低价中标进场给项目带来的不良影响。

2、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和劳务分包施工队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在相互合作中做到有据可依。在选择好队伍后,便与之签订书面合同,对双方形成法律上的相互约束。合同签订要以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内容要公平合理公正。合同内容应详尽,对于特殊内容条款双方要平等协商,以免日后发生理解上的偏差而造成不必要的纷争。在与施工队签订合同的经验中,重点把握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一是劳务承包的施工内容,包括项目内容、材料交接使用、机械使用保养、遗留问题处理、各专业队交接界面处理、现场施工场地使用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工程施工内容单列明细表。二是工程变更的增减,对于变更增减幅度及与之对应的价款增减应有明确的规定,公司对此极为重视,防止在工程结算时留下被钻空子的机会;三是分部分项工程的承包价格、计价方式、付款方式都应有明确规定,这是施工队最为关心的,也属于合同的核心条款;四是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要求以及奖惩规定,并使之与施工队计价拨款相挂钩,这一条款是约束施工队的重点之一;五是质量保修和质量保证金,在合同中明确了保修期限、质量保证金额度、保修要求以及质量保证金的到期支付等。3.强化劳务分包日常管理。依据合同对劳务施工队进行施工管理。对于合同内容,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和劳务队负责人包括工班长学习,使之清楚各自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管理上要严格,尤其是劳务队所承包的施工内容,在施工中不能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劳务队的范围内容,一定督促其施工到位,这样,各施工队的工序后遗漏遗留问题就越少,各施工队的工序交接界面就越顺利,省得给各施工队界面交接问题断官司。分管质量、安全、材料、进度、现场等人员都要依据合同和专业要求严格履行分管工作范围职责,对长期按照合同要求工作到位的劳务施工队,要按合同进行奖励,对于在施工中拖沓、工作不积极主动、不能严格履行合同要求的施工队除了加大教育督促力度,还要按合同给予处罚。只有严格管理,奖罚分明才能使管理水平提高,才能使劳务队自觉履行合同义务,提高其施工水平和人员素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整个工程施工才会达到预期目的,使公司和劳务分包队伍实现双赢。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各个劳务施工队成员,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其素质也参差不齐。除了对劳务队人员进行安全施工“三级教育”,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合格劳动保护用品外,并在如何正确、及时使用劳保用品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在使用中也是认真检查、督促。同时,由于施工中的各种情况千变万化,给管理带来不确定性,从而也就蕴含了许多不确定风险,而其核心之一就是人身安全。在规避人身安全事故风险方面,除了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外(主要控制措施),还为工人办理人身伤害意外保险(辅助控制措施),这也是落实国家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要求。安全施工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安全工作不能口头上重视,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尤其在日常施工中对劳务队人员持续不懈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见成效,经济效益才有保证,企业信誉才有提高,施工人员的人权和生命安全才会得到切实保障。对劳务分包施工队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施工中与施工队多沟通,尊重他们,遇到意外事件双方平等协商,对于施工操作细节多征询施工队意见,因为具体施工主要依靠他们,有些方面他们是最有经验和发言权的。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尽量给他们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劳动保护,比如,暑期时,项目部给班组分发绿豆等防暑用品,在工地预备常用的药品等,适当给工班改善伙食。这样,花费不多却能增加施工队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对他们的重视,也能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施工队鼓足干劲。要及时兑现合同和承诺。由于项目施工外界影响因素较大,有时会遇到资金困难,一方面要积极努力解决劳务队工资问题,另一方面做好劳务队的思想工作以求相互理解,稳定人心。长期合作的劳务队彼此都比较有信任感,加之我们对工人的劳动保护、福利分发、人身伤害保险等方面做得是很到位的。劳务队伍实名制管理。正确完善与落实实名制管理,不仅可以确保工人的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害,且也可保证公司的利益也不受到侵害。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中重点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项目建立了完善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台账,记录好工人的姓名、住址及进出场时间,以保证项目部可第一时间掌握现场工人的动态。其次,项目收集好工人的上班考勤及工资发放记录工作,并公示与现场,这样做到工人工资按月结清,不会出现由于工资拖欠造成的工人闹事。再次,公司也组织各每月对项目的各劳务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供在劳务队招标时作为参考

4、广泛挖掘劳务分包资源,引进新的劳务队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是尽量选择在建筑市场上有一定实力、知名度、影响力、管理规范的劳务企业,一来便于管理,二来发生纠纷或矛盾便于协调、沟通和处理。二是推进与优秀劳务分包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三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评劳务队伍的优劣,保留一定比例的淘汰率。四是在外埠地区要敢于引进当地劳务队伍。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业主对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国有施工企业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变单一的劳务承包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劳务用工机制,不断提高劳务管理水平,这既是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司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

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

作为工程施工企业,各项目部除项目管理人员,90%的一线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即项目部所属清包劳务施工队,而在一个较大工程项目中往往专业清包劳务施工队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要使整个工程安全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奉献给业主满意工程,其农民施工队则起着重要作用,而项目部的管理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强对清包农民施工队的管理,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劳务施工队伍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

按照工程特点选择素质高、有此类或类似专业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能力和经验的专业劳务队。选择了一个合格的专业劳务队,该项工程就成功了一半,按照以后的发展趋势,首先优先选择工程处合格分承包商名册中合作过的、信誉好、积极主动配合项目部工作的专业劳务施工队;其次,若合格分承包商名册中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可在工程处其它项目部中合作过的专业劳务施工队中选择,这样对其施工的项目质量、价格等方面参考价值较高;再次,每个分部分项工程要选择2~3个的专业劳务施工队进行投标竞争,这样在其报价、质量、施工能力和经验、自身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选择性更广泛,对项目部的管理也更有利,以减少施工中途更换队伍所带来的风险。也有效克制关系户包干导致工程质量较低现象的发生。

[2]对劳务施工队进行严格的合同约束。

选择好队伍后,要与之签订书面合同,对双方形成法律上的相互约束,不能光凭口头协议。签订的合同要以国家、军队相关法律为依据,要公平合理,不能签霸王合同,对于特殊内容条款双方要平等协商,以免日后发生理解上的歧义纷争。签订的合同要细致,不能给对方钻空子的机会。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变更不确定性,在与施工队签订合同的经验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一是劳务承包的施工内容,包括项目内容、材料交接使用、机械使用保养、遗留问题处理、各施工队之间的工序交接、现场施工场地使用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工程施工内容还应单列明细表,总之,合同内容规定越细致,日后产生纠纷的可能性越小;二是工程变更的增减,对于变更增减幅度及与之对应的价款增减应有明确的规定,这是许多项目部签订合同时容易遗漏的条款,留下被钻空子的机会;三是分部分项工程的承包价格、计价方式、付款方式都应有明确规定,这是施工队最为关心的,也属于合同的核心条款;四是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要求以及奖惩规定,并使之与施工队计价拨款相挂钩,这一条款是约束施工队的“尚方宝剑”,也最能体现项目部的管理要求,一定要避免先施工后签合同现象,容易导致各种纠纷;五是质量保修和质量保证金,要明确保修期限、质量保证金额度、保修要求以及质量保证金的到期支付等。

[3]依据合同对劳务施工队进行施工管理。

对于合同内容,要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和劳务队负责人包括班组长学习,使之清楚各自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管理上要严格,尤其是劳务队所承

包的施工内容,在施工中不能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是哪个劳务队的范围内容,一定要督促其施工到位,这样,各施工队的工序后遗漏遗留问题就越少,各施工队的工序交接界面就越顺利,省得给各施工队界面交接问题纠纷,这也是施工中常见的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项目部分管质量、安全、材料、进度、现场等人员都要依据合同和专业要求严格履行分管工作范围职责,对长期按照合同要求工作到位的劳务施工队,要按合同进行奖励,对于在施工中拖沓、工作不积极主动、不能严格履行合同要求的施工队除了加大教育督促力度,还要按合同给予处罚,不能姑息纵容,只有严格管理,奖罚分明才能使项目部管理水平提高,才能使劳务队自觉履行合同义务,提高其施工水平和人员素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整个工程施工才会达到预期目的,使项目部和施工队实现双赢。

[4]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劳务施工队成员,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其素质也参差不齐。除了对劳务队人员进行安全施工“三级教育”,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合格劳动保护用品,并在如何正确、及时使用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在使用中也要认真检查、督促。同时,由于施工中的各种情况千变万化,给管理带来不确定性,从而也就蕴含了许多不确定风险,而其核心之一就是人身安全。在规避人身安全事故风险方面,除了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外(主要控制措施),还应该办理工人人身伤害意外保险(辅助控制措施),这也是落实国家、军队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要求。安全施工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安全工作不能口头上重视,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尤其在日常施工中对劳务队人员要持续不懈地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见成效,经济效益才有保证,企业信誉才有提高,施工人员的人权和生命安全才会得到切实保障。

[5]对劳务施工队要进行人性化管理。

在施工中与施工队多沟通,尊重他们,遇到意外事件双方平等协商,对于施工操作细节要多征询施工队意见,因为具体施工主要依靠他们,有些方面他们是最有经验和发言权的。避免出现打骂侮辱农民工的现象发生。此类现象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尽量给他们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有条件的要统一着装,这也是文明施工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劳动保护,比如,暑期给班组分发绿豆等防暑用品,在工地预备常用的药品等。适当给工班改善伙食,比如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传统节日等,给他们送去肉、禽、蛋类和特色节日食品等。这样,花费不多却能增加施工队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项目部的温暖和对他们的重视,也能增加项目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要及时兑现合同和承诺。

由于建筑市场资金环境不是很好,经常遇到资金困难,一方面要积极努力解决劳务队工资问题,另一方面做好劳务队的思想工作以求相互理解,稳定人心。长期合作的劳务队彼此都比较有信任感,加之我们对工人的劳动保护、福利分发、人身伤害保险等方面做得是很到位的。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建筑企业发展的主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就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这样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上去了,生活水平也必然随之提高。

下载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建与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汇总>>>国家公务员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

    队伍管理

    浅谈当前消防部队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措施消防部队担负着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等任务,保持部队稳定才能有战斗力,才能打胜仗。近年来,随着新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兵役......

    保安队伍管理与发展

    浅谈如何做好保安队伍管理与发展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企业安全、消防保障问题就更凸显出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让保安队伍为企业经济发展真正发挥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保安队伍......

    工会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最终5篇)

    【篇一】**能源公司工会按照根据上级工会《关于开展新时期工人队伍状况调研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对公司工人队伍状况进行调研,掌握、了解工人队伍建设状况,统......

    2017申论热点话题写作: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5篇)

    2017申论热点话题写作: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2017申论热点话题写作《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摘要】建筑企业对待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百分之百的重视与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潜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进一度扩大企业......

    建筑公司外部施工队伍管理暂行办法(5篇范文)

    建筑公司外部施工队伍管理暂行办法 2011-08-02 09:46:09来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外部施工队伍(以下简称外施队伍)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适应建筑业市场......

    关于加强建筑劳务队伍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的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建筑劳务队伍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的工作意见各市、区建设局、劳动保障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人事劳动局,有关部门、单位:为了加强和规范建筑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