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我市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回归创业初露端倪 全市人口7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0万人,占78.6%。据市统计局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外出半年以上流动人口167万人,其中流动到市外半年以上的人口145万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02年全市劳务收入在40亿元以上。据市委办信息科对10县区上报数字汇总,2002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为133.41万人,其中涉外劳务人员1942人,创收64.23亿元,人均4814元,低于全国务工农民收入平均水平(2002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9400万人,务工总收入5278亿元,人均5615元),应该是可信的。外出打工人员经过数年、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不仅学到了一些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而且吸纳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开始返乡创业,回报家乡。据统计,全市累计有15817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总投资4.1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0.84万人,回乡投资兴业较多的有新县(6000人)、光山县(3544人)、固始县(3000人)。河南荣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帮平(新县人)与信阳群星学校董事长杨鹏辉(新县人)2002年在新县投资2000万元兴办新县群星学校。驻马店中原气化公司董事长李万枝(光山县人),投资2000万元开发光山寺居生态旅游项目,计划收购破产后的伟力公司。郑州众诚科技公司总经理梁侃(光山县人)与光山县二高联合投资6000万元新建东城分校,众诚公司一期投资2000万元。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劳务经济生存、发展的根基。劳务产业要升级为劳务经济,输出地区关键要抓“两手” 要使劳务输出发展为劳务经济,要经过劳务——高素质劳务——输出劳务的基础性工作,再经过打工——积累经验——积累财富的积累过程,最后通过返乡——选项——创业的历程,完成劳务输出——劳务经济质的飞跃。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关键要抓两条:一是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输出有创业素质的劳务。依托信阳技工学校组建的市扶贫培训学校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培训,变输出农民工为输出技工,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随着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加快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体力型劳工,更需要技能型劳工。技工短缺问题对中国这个“世界制造基地”来讲将会延续相当长时间,技工的年收入是一般农民工的两倍甚至数倍,有的高级技工收入与高级工程师一样。我市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整合技校、中专、职业高中等教育资源,引进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办钳工、车工、机电一体化、电工、焊工、数控机床操作、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动缝纫、建筑等专业,争取把我市建成全国技工输出基地。我省新乡市围绕建立国际海员城,建立海员预科学校10所、海校高职班3所、省内海员招收站17个,与集美大学等5所海事院校建立委培关系,与国家海事中心及17家海员外派机构、国内外船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海员和预备海员目前有3277人,其中在培高级海员1663人。他们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外出劳务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和政府应担负的职责。据市扶贫办调查,全市愿意接受务工技能培训的贫困青壮年农民有10.5万人,对其免费培训一遍,需补助培训费4000多万元。可考虑将农民工技能培训列为扶贫项目,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划出10-15%(600万元左右),专项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智力扶贫项目的效果可能好于一般性种养加项目。二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输出劳务的目的是换脑子、增才干、抓信息,积累创业经验,回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资源和返乡创业热情。据10县区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1242人,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42人,1000万元以上的37人,5000万元以上的9人,亿元以上的4人。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规模均超过我市本地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值得挖掘和依靠的一大块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劳务人员创业园区,提供项目、信息、信贷、税收、证照办理等服务,吸引劳务人员返乡领办、创办创业项目。乡镇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争取引进一个“回归工程”项目(包括外地客商投资项目),每个乡镇10多名实职领导干部至少可引进10个项目,全市211个乡镇一年就可以引进2000多个项目。要下达目标任务(许昌、驻马店等市在招商引资中已经这样做了),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成绩突出的可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这些硬措施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市每年如能吸引劳务人员创业投资10亿元以上(2002年全市民间投资总额为31.3亿元),将对激活民间资本、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我市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回归创业初露端倪全市人口7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0万人,占%。据市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外出半年以上流动人口167万人,其中流动到市外半年以上的人口145万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全市劳务收入在40亿元以上。据市委办信息科对10县区上报数字汇总,全市劳务输出人数为万人,其中涉外劳务人员1942人,创收亿元,人均4814元,低于全国务工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应该是可信的。外出打工人员经过数年、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不仅学到了一些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而且吸纳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的价
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开始返乡创业,回报家乡。据统计,全市累计有15817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总投资亿元,吸纳就业人员万人,回乡投资兴业较多的有新县、光山县、固始县。河南荣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帮平与信阳群星学校董事长杨鹏辉在新县投资万元兴办新县群星学校。驻马店中原气化公司董事长李万枝,投资万元开发光山寺居生态旅游项目,计划收购破产后的伟力公司。郑州众诚科技公司总经理梁侃与光山县二高联合投资6000万元新建东城分校,众诚公司一期投资万元。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劳务经济生存、发展的根基。劳务产业要升级为劳务经济,输出地区关键要抓“两手”要使劳务输出发展为劳务经济,要经过劳务——高素质劳务——输出劳务的基础性工作,再经过打工——积累经验——积累财富的积累过程,最后通过返乡——选项——创业的历程,完成劳务
输出——劳务经济质的飞跃。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关键要抓两条:一是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输出有创业素质的劳务。依托信阳技工学校组建的市扶贫培训学校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培训,变输出农民工为输出技工,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随着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加快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体力型劳工,更需要技能型劳工。技工短缺问题对中国这个“世界制造基地”来讲将会延续相当长时间,技工的年收入是一般农民工的两倍甚至数倍,有的高级技工收入与高级工程师一样。我市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整合技校、中专、职业高中等教育资源,引进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办钳工、车工、机电一体化、电工、焊工、数控机床操作、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动缝纫、建筑等专业,争取把我市建成全国技工输出基地。我省新乡市围绕建立国际海员城,建立海员
预科学校10所、海校高职班3所、省内海员招收站17个,与集美大学等5所海事院校建立委培关系,与国家海事中心及17家海员外派机构、国内外船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海员和预备海员目前有3277人,其中在培高级海员1663人。他们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外出劳务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和政府应担负的职责。据市扶贫办调查,全市愿意接受务工技能培训的贫困青壮年农民有万人,对其免费培训一遍,需补助培训费4000多万元。可考虑将农民工技能培训列为扶贫项目,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划出10-15%,专项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智力扶贫项目的效果可能好于一般性种养加项目。二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输出劳务的目的是换脑子、增才干、抓信息,积累创业经验,回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资源和返乡创业热情。据10县区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
1242人,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42人,1000万元以上的37人,5000万元以上的9人,亿元以上的4人。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规模均超过我市本地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值得挖掘和依靠的一大块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劳务人员创业园区,提供项目、信息、信贷、税收、证照办理等服务,吸引劳务人员返乡领办、创办创业项目。乡镇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争取引进一个“回归工程”项目,每个乡镇10多名实职领导干部至少可引进10个项目,全市211个乡镇一年就可以引进多个项目。要下达目标任务,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成绩突出的可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这些硬措施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市每年如能吸引劳务人员创业投资10亿元以上,将对激活民间资本、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浅析中国的劳务输出问题
浅析中国的劳务输出问题
摘要:
劳务输出是劳动力空间流动的一种形式。国际劳务输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必然趋势。对外劳务合作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大国来说,无疑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国内经济建设的一个很好途径和手段。虽然近年来,在世界自然人移动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这快速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正确认识我国劳务输出的现状,存在的基本问题,制约我国劳务出口的因素,最终找到合理的对策,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关键字:
劳务输出劳务输出障碍劳务输出对策
一、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目前,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
1、通过承包海外工程输出劳务。这是承包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输出劳务的方式。近年来,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劳务项目占我国对外劳务合作项目的 80%,其中有单独承包的,也有通过国际招标或投标从外国承包公司主包的工程项目中分包一部分的。承包工程劳务项目从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均需我国承包公司从国内选派相应的各类劳动和服务人员。2、通过与雇主签约输出劳务。即由我国有关国际劳务公司及其代理公司同雇用劳务的雇主协商签订有关劳动合同,按规定为雇主提供劳动和服务并收取劳动报酬。目前这种方式越来越受雇主和驻在国政府的欢迎。其形式有公派和民间性质,但关键是签订好劳务合同的各项条款。我国已通过这种方式向不少国家和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医护人员和熟练操作工等。
3、通过在国外兴办合资经营企业向海外派遣劳务人员。由于合营企业的中方参与管理,故其劳务合作比较稳定,劳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也较好。随着我国对海内外投资的发展,这类劳务人员将随之增加。
4、劳务人员通过其它方式到国外自谋职业。如通过在海外的亲戚、朋友、同事等个人关系到国外谋职;或通过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输出劳务等。
二、我国劳务输出现状及障碍
我国是世界劳动力人口大国,按理说,我国的劳务输出数量应占国际劳务市场份额之首。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在全球劳务市场中的地位极不相称。截至2004年底,我国在外务工人员还不到60万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7%,对外劳务输出却远远落后于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且3/4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对发达国家等主要劳务市场的人员输出还不到输出总数的10%。
从上述分析看出,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在全球劳务市场中的地位确实极不相称。本人认为,制约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几个主要障碍。
(一)劳务市场准入障碍
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许多劳务进口国出于保护国民就业和社会秩序等考虑,在数量或行业领域对普通劳务人员引进施加了严格限制,而我国劳务人员输出中的70%左右为一般劳务人员。目前,除日本、俄罗斯、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对我国有限开放劳务市场外,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劳务市场对我国基本上是关闭的,一些国家还专门施加许多歧视性待遇,如资格承认方面,在申请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作许可过程中,东道国普遍不承认我国的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导致我国公民往往不能获得市场准入机会。
(二)市场竞争激烈障碍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外输出移民的数量每增长10%,贫困人口可减少2%。因此,许多国家都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劳动力输出。但受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同质现象严重,导致中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扩等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美、欧等发达国家相继向其周边发展中国家放宽了引进劳务的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国劳务输出的市场空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在这些市场上,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劳务输出大国,他们在语言、学历等很多方面都处于优势。
(三)语言障碍
目前,除新加坡等个别国家外,外派劳务对语言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外派劳务在语言上有先天的弱势,导致海外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较差,和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劳务在竞争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如印度是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采用西方的教育体制。其向世界输出的医护人员不仅英语好,而且受教育程度达到了发达国家所要求的大学本科四年,同样,菲律宾公民的英语水平也较高,这为它大量的海员、菲佣输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劳务人员文化专业技术障碍
国际劳务市场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普通劳务占比逐步降低,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报告,OECD国家引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已超过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外籍工人仅占10%左右。但我国潜在外派劳务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非技术性工作的外派人员占到70%以上,这导致我在日益增长的国际高级劳务需求面前,屡屡错失良机。如目前全球有300万的护士需求量,美国相关机构曾提出要在我国招20万护士,而我国却因为能通过考试的人很少而难以派出。在计算机软件服务领域,我国所占市场份额仅为世界市场的1‰。
(五)信息渠道不畅障碍
国际劳务输出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求准确可靠的供求渠道和信息。但目前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普遍规模小,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在海外没有设点,主要依靠
临时性的人力资本招募活动,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更谈不上主动、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和开拓市场。政府部门、商会和驻外机构的职能也存在缺位,现有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六)对外劳务合作规制管理障碍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还没有统一的规制。这种严重滞后导致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调整对外劳务合作关系法律依据不足,处理外派劳务法律纠纷时适用法律困难。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的缺位还导致了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规章管理外派劳务业务,使多头管理问题日趋严重。这种格局,造成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妨碍了贯彻政策的一直性和对海外劳务市场的统一管理,不利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统筹规划,影响了我国“走出去”战略有序推进。
三、促进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对策
目前,大多数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外劳务输出,将其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各国都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劳务输出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可以通过吸取他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采取以下对策去促进国际劳务输出。
(一)改革劳务输出管理体制
规范管理是对外劳务合作的基础。从我国目前状况看,一方面必须对现行的多头对外、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这方面,劳务输出大国菲律宾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菲律宾政府一直致力于本国劳工向海外输出的促进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海外就业署来负责此项工作。我国也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统一的管理机构,对各项对外劳务合作活动进行统一协调促进;制定统一的政策,改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各项制度及规定;统一规范经营主体行为等。从菲律宾的实践经验看,这种有专门机构进行的管理比多部门管理要高效得多,更能有效地规范对外劳务合作市场的秩序,保障劳务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更有针对性地扶持有实力的劳务公司进一步发展。
(二)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市场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在国内可通过报刊、杂志及其他各种媒体宣传外派劳务政策。在国外可通过使馆加强对外宣传。国家领导人或内阁成员在接待外国来访官员和出访时,也将扩大劳务输出作为对外工作的一个重点,极力宣传。
开发市场。要利用外商来华投资、洽谈会、外事活动、旅游观光的机会,与他们洽谈对外劳务合作;利用友好城市的关系,政府出面,将劳务输出作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谈;应发挥台联、台办、侨联、侨办、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作用。在劳务市场的选择方面,除了在亚洲继续开拓劳务市场外,进一步有计划地开拓欧洲、北美、拉美等地区的劳务市场。
充分发挥民间渠道的灵活多样性。在以国家授权的劳务输出机构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渠道的灵活多样性、拾遗补阙的优势。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动到国际劳务市场上找生意、接订单,并允许我国公民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参与对外劳务合作。灵活的私营企业和个人方式对于劳务输出的作用将更直接、更有效。
(三)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素质培训
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劳务人员素质的竞争。加强劳务培训,有利于贯彻对外经贸“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储备培训,对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首先要抓好法律、法规、思想品德、外事纪律等内容的常规培训;其次要注重外语和专业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适应能力强、符合国际劳务市场要求的各类劳务大军。另外,职高、技校和卫校,应开设培养国际人才一课,以便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四)改善和疏通劳务输出信息渠道
为了保持劳务信息畅通,政府应建立健全国内外劳务输出信息交换机构和信息网,为国内劳务输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务信息和国际劳务市场的最新动态,使对外劳务合作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进行。运用互联网与驻外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内外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做好国内外劳务需求供给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传递、发布及反馈工作,并由政府有关机构来监测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解决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还有必要为这个信息网建立一个国内劳务输出后备人员的数据库,将闲置或工作量不足的普通劳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信息建档,一旦海外有劳务需求,即可直接利用数据库调用相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立完善的财政和社会服务支持体系
国际劳务输出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菲律宾、印度等劳务输出大国而言发展相对滞后,因而有必要对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借鉴菲律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加大国家财政支持,扩大原有的外经贸促进基金规模,在其下建立“劳务输出基金”或其他用于促进劳务输出的基金。除在财政上支持外,还要在社会服务水平上进行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强化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改革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通畅劳务流动渠道;重视外出劳务人员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管理,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另外,加强劳务输出的国际多边磋商,为劳务输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消除国外的障碍和不公平待遇,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合作规则的制定,与输入国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通过加强政府之间的谈判和沟通,解决双方或多方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扫清合作障碍,尽早获得通过市场的准入资格及与劳务合作相关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为劳务输出铺平道路。
第四篇: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蕾
国贸08—1
2008148
3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劳务输出是劳动力空间流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国际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国际劳务输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据世界银行1986年统计,世界劳务市场的劳务容量约为2000万人。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而具有一定规模的输出则始于15世纪末(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16至18世纪,殖民主义国家贩卖黑人到美洲的奴隶贸易。这是历史上大
规模远距离劳动力转移的开始。但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是殖民主义的罪恶表现,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即奴隶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力拥有者和出卖者出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而是作为生产工具——会说话的工具”被人用强迫的方式从一个国家运送到另一个国家,因此,这还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劳务输出与输人。真正是自由人,是自身劳动力拥有者的劳动力国际流动,并作为生产要素在他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最早当属18世纪初的欧洲技术工人。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才对技术工人入境采取欢迎态度,但是由于各自的经济保护主义政策,这个时期的迁移量仍然十分有限。真正大规模的现代意义上的劳务输出与输入则是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二战之后,随着大量新兴国家的建立以及战后重建的需要,国际劳务输出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增长,国际劳务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我国近代的劳务输出,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即有雏形。19世纪中叶,北美、澳洲大陆发现了金矿,由于黑奴买卖己经停止,加之当时的清政府把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当作“贱民”、“弃民”对待,采取不予保护的政策,殖民者便趁机通过利诱、拐骗、强拉等不法手段,掳掠了大量中国劳动力,即“华工”。这是我国近代劳务输出的开端。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了大量劳动力,为英、法、俄以及东南亚国家抵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提供了巨大的后勤支援。由于我国这一时期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并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带有很强的为战争服务的性质,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劳务输出。
到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劳务输出有了新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劳务输出大都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以援助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蒙古、尼日利亚等的经济建设为主。派遣了大批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和医务人员,基本上是无偿的或是优惠的,同样并不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因此说当时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劳务输出,但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劳务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劳务输出事业才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真正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央“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劳务输出事业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到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开展对外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劳务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劳务输出的现状1对外劳务合作总量保持稳步增长,但仍与我国人口资源总量不相称,并且创汇能力也远低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2普通劳务依然是外派劳务大军的主力,但在少数省份已有改观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外派劳务人员仍然占据劳工大军的绝大多数75%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科教文卫、设计咨询和IT服务业所占比重均不足1%3亚洲市场份额独大,新市场开拓举步维艰
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1外出务工人员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与劳务输入地日益要求的高素质务工者相互矛盾2县内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不健全,劳务输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畅3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工作不到位4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输出共识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输出质量3上下联动,扩大输出总量4建立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拓宽输出渠道。
第五篇:问题、建议
学生座谈会情况反馈汇总材料
2013年12月17日下午,在培训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的“学生生活、学习、后勤、宿舍情况座谈会”,到会21名学生代表就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反馈,现总结学生代表意见及建议如下:
一、针对后勤处提出的问题: 宿舍方面:
1、宿舍较潮湿、光线不足。
2、寝室用电功率较低,如使用吹风机易断电。
3、同一寝室内,因酗酒晚归的影响同寝休息的现象;男生寝室内,吸烟者占多数,对不吸烟的同学影响严重。
4、冬天衣服很难干,且在宿舍里,晾衣服的地方较少。
5、男生东一宿舍偏小、东二寝室未装监控;女生西二一楼寝室墙顶掉灰、西三宿舍未配置柜子、东五宿舍旁边建筑工地常常半夜施工,影响休息。
6、希望能延长热水供应时间、调高冬天供应的热水水温、降低热水费用。
7、女生西四寝室的自动饮水机常常没水且水质较差,有悬浮物质。
8、希望每日熄灯时间能后延。
9、女女公寓晒衣服的地方每层没有挡雨板隔开,常被楼上滴湿。
10、男生东二公寓垃圾从便池冒出来,希望加强疏通;另外东二公寓乱丢乱扔、高空抛物现象严重,每天早上地面一片狼藉。食堂方面:
1、下课期间,食堂过于拥挤、无次序,希望加大文明就餐的宣传、管理力度。
2、食堂菜饭价偏高、配菜中辣椒偏多、菜价模糊。物业方面:
1、希望多在校园内设置垃圾箱。
2、希望能建设自动热水充卡机。
3、希望能加强足球场绿化环境。
4、希望教室配有打扫卫生工具。
5、校园内部分道路上老化、不平整,每逢下雨天,地面积水过多。
6、希望补办饭卡、水卡等服务窗口,在办理时能放宽时间限制。
7、维修不够及时,如寝室灯管坏了,联系很长一段时间才来修理。
8、冬天天黑较早,对于喜欢晚上打球的同学来说,希望能在篮球场设置几盏路灯,以供照明。
二、针对教务处提出的问题:
1、高职酒管1251班同学代表希望开设数学课程。
2、教务系统网页经常打不开,不方便成绩的查询。
3、希望加大开设实训课、实验课的比例。
4、部分同学对职业规划不明晰,希望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相关讲座引导广大学生。
5、教室基础工具不齐全,如:粉笔、黑板擦。
6、网络1331班没有规范的晚自习教室。
7、希望规范图书馆的管理,一至四楼形同虚设,五楼已是游戏的场所。
8、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希望科任老师加强管理。
三、针对保卫处提出的问题:
1、校园内,私家车较多,部分车辆车速快,其中摩托车噪音大。
2、希望保卫处能开展宿舍消防演习及相关消防知识讲座。
3、希望畅通寝室的消防通道。
4、部分寝室是木门,不具防盗功能。
5、寝室门锁不够安全,如:西三306的的门钥匙能开206的门。
6、希望保卫和宿管加大阻止推销人员的入寝宣传。
7、校外安全隐患较大,如:每天都有不少同学夜不归宿,常常在网吧通宵游戏。
四、学生工作处:
1、希望加大对旷课同学的处理力度。
2、大一晚自习,实实在在学习的同学较少,再加上天气转凉,希望取消晚自习。
五、其他:
1、系里活动太多,影响晚自习学习。
2、部分社团盲目纳新,忽视管理,招的多、退得多,缺乏创新性。
3、学生活动太集中,导致部分学生有心无力。
4、学校运动场所过少,开放时间太短,不能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