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建议

时间:2019-05-12 22: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强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建议

我县劳务工作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虽取得一些成绩,但前景不容乐观,怎样才能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高效、健康、稳定地发展?我认为要坚持“出去一个,脱贫一户,外出一批,带富一方”的工作原则,着力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要创新舆论宣传。对劳动力转移的宣传,要由往日的务工信息及相关政策宣传为主,改为以宣传劳务输出重要性

为主,只有让农民工意识到外出务工对自身有诸多好处,才会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向职介机构索要务工信息。

二是加强网络建设。要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经纪人、中介机构为补充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体系,按照科学化、现代化、规模化的要求,创建夏县劳动就业信息网,以此为中心平台,辐射全县各乡镇、中介机构、及县内外劳动力市场。

三是拓展劳务市场。要在乡镇劳务输出工作站的指导监督下,创建职介、培训、维权为一体的乡镇劳动力市场,乡镇职介所在这个平台唱主角。

四是组织劳务输出。要抓住外出务工的黄金季节和时间段,变零散的小规模的为集中型大规模的,变盲目、自发、无序的为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输出。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发展,充分发挥部门机构职能,打造出夏县劳务品牌,开创出“夏县人想走出去,外地企业想要夏县人”的新局面。

第二篇: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

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对外劳务输出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大国来说,无疑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国内经济建设的一个很好途径和手段。虽然近年来,在世界自然人移动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这快速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政府个人不够重视,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高,输出信息缺乏,输出结构单一以及劳务输出混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提高政府及个人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外劳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建立全面的劳务输出信息网,为劳务输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及加强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制规范等。这样才能使对外劳务输出向更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方向发展,才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劳务输出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背景介绍

作为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长过快,我国劳动力资源已经严重过剩,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国对外劳务输出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商品出口、引进投资所取得的成就及影响相比还远远不够,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及创汇能力也远低于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与我国人口大国以及劳动力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急需根据当今国际劳务输出形势,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1.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状况与我国劳务输出的发展

1.1 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状况 在跨国公司扩大投资和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人员跨国流动更为频繁,对外籍劳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劳务市场规模正稳步扩大。当前发达国家受经济增长放缓、人口增长放慢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加之本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导致对国外劳务需求逐步增加。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生物、环保、电信、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对国际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国际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农技人员的需求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对脏、险、累的“3D”外来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加大。

从存量上看,目前活跃在世界各国的外籍劳工达1.5亿,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这三大洲的外籍工人分别为4050万人、3750万人和5100万人,占全球外籍劳工总量的27%、25%和34%,合计占全部外籍工人的86%。从流量上看,目前全球每年流动劳务约3000万至3500万人,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长了60%以上。在需求结构上,呈现出“两多一少”,即高技术劳务需求多,发达国家对脏、累、险工作的人员需求多,其他普通劳务需求量减小。从国际劳务政策看,流动限制逐渐宽松。2006年初,美国总统宣布推动移民政策法案改革。日本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每年需补充90万劳力,因此开放劳务市场只是时间问题。西班牙政府一直对劳工输入实行配额政策,但为了吸收更多的外籍劳务人才,西班牙的劳工配额将大幅度增加。另外,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结构性劳务短缺的情况下,也相继放松了对外籍人员入境的限制。

1.2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 对外劳务合作是伴随改革开放兴起的一项事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良好绩效,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这一战略步伐的加快,对外劳务合作在扩大服务出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遍布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过剩,向境外派出的要求相当迫切。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际自然人流动作为服务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组成部分更加频繁和活跃,目前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加剧,在一些领域,国际劳务市场需求旺盛,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16.5%,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在外劳务人数由2005年底的90.5万人上升到2009年底的168.9万人。2008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新签合同额9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5.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7万人;12月底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36.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1万多人。2009年1月至9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00.2亿美元,同比增长19%;新签合同额6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派出各类劳务人员9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5万人;9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29.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9万人。截至2009年9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857亿美元;合同额1001.4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08.7万人。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中国分别与塞班、俄罗斯、巴林、马来西亚、毛里求斯、英国、约旦签署了双边劳务合作协定,市场分布日趋多元化。一些劳务人员成功进入德国、奥地利、挪威、瑞典、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市场。目前,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范围已扩展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派劳务人员人数较多的依次为:日本、新加坡、韩国、阿尔及利亚、澳门、俄罗斯、香港、阿联酋、苏丹、约旦、塞班、中国台湾和毛里求斯。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其中,建筑、纺织、渔工类劳务人员仍占外派劳务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也有一些设计咨询管理、科教文卫体、计算机技术服务等高级技术领域的劳务人员。中国已成为国际建筑、纺织劳务和海员的重要来源地,行业领域不断拓宽。据国内专家测算,目前中国外派劳务每年汇回和带回的外汇收入约60亿美元,社会效益日益明显。300多万外派劳务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创业发家致富。2006年,中国在外劳务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重已超过1.6%。

2.我国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必要性

2.1 发展国际劳务输出是缓解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劳务输出向国外(境外)转移劳动力从而实现就业无疑是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增加务工人员的收入和赚取大量外汇促进经济发展 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事业。国际劳务人员的工资报酬往往高于国内水平,一般月薪在900-2000美元之间,有的甚至是国内的几十倍以上,从而可以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一人在外,全家小康”己成为劳务输出利益的真实写照。另外,由于他们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被寄回国内,因此可以为国家积累宝贵的外汇,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缓解我国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增加劳务输出地的地方收入,刺激当地的消费需求,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增进国际交流 劳务输出绝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还包括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交流等许多方面。通过劳务输出人员,可以将我国的先进思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图景传播到世界各国,从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减少对中国的误解和不良印象,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劳务输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4 是借鉴国际经验,接轨国际经济的需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国际劳动力市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己经相当成熟。发展境外就业,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不仅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利于了解和借鉴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和运作规律,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劳务市场的接轨与融合。

3.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政府、个人对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对外劳务输出作为一种无形的贸易,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很多国家将其与商品出口视为同等重要。而我国各级政府却普遍存在着重商品出口,轻劳务输出的思想,对商品出口规定了许多优惠措施,对劳务的输出却常常加以限制,支持和鼓励措施不多,宣传力度也不强。未把对外劳务输出提上工作日程,并给予充分的重视。这种不正确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一些部门和地方对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他们不懂得将对外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和发展,在组织、规划和引导方面缺乏力度,没有相应的国家立法和财政支持措施,对劳务输出的正面宣传和报道不够。更为头疼的是,近几年随着政府机构和职能转变的深入,对外劳务输出市场鱼龙混杂,呈现一种放开而缺乏有效调控的局面,政府对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变得有些让人“找不着北”。应该管理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连相关职能部门自己也模糊不清,造成了目前劳务市场秩序混乱。除经商务部批准的正规公司外,许多部级、省级分支机构和挂靠企业企业未经批准的部门也从事代招出国劳务业务,甚至一些个体户也变相办理出国劳务。

就个人而言,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往往不愿走出国门,甚至把现在的劳务输出与旧中国的劳工、侨民相等同,错误观念影响很深。我认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上,还存有自卑的思想。从1984年鸦片战争开始的整整一个世纪,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虽然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但在许多人心里多少还存有自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再加上生活习惯、语言、风俗的不同,很多人都害怕走出国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制约着个人输出,那就是中国人在海外的安全问题愈发严峻。根据相关人士透露,2007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高达29000件,到2008年,已超过30000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12月25日,2008年见诸媒体的事件中,至少有558名中国公民在海外被羁押或受当地社会**波及;至少有37人在76起凶案中丧生,至少有42人受伤;在20次意外事故中至少有51人丧生,105人受伤。且从前些年遭遇并非刻意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到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这些事件对国人来说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人身安全成为出国劳务人员首要担心的问题。很多人也因此打消了出国的念头。

3.2 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高、培训不到位 随着当今国际劳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劳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劳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劳务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人员的总体素质还不高,与国际劳务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外语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劳务人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劳务人员技术构成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3.3 劳务输出信息缺乏 在国际竞争中,信息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重要贸易,掌握充分而准确的劳务供求信息,是大规模开展对外劳务输出的重要前提。国际劳务输出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求准确可靠的供求渠道和信息。但目前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普遍规模小,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在海外没有设点,主要依靠临时性的人力资本招募活动,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更谈不上主动、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和开拓市场。政府部门、商会和驻外机构的职能也存在缺位,现有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中国的国际劳务信息非常匮乏,一是信息量少,无论从宏观至微观,还是从大的项目到零散的劳务需求信息均不足,难以抓住机遇,反馈信息。二是信息网络不健全,难以扩大信息量,信息渠道也不多。我国公司在获取信息方面,大多依靠自身在国外的办事机构了解市场需求信息,这样得来的信息量非常的有限。三是信息不能综合利用,如果能把不同单位或个人如驻外机构、劳务公司或有关管理技术人员在外劳务合作中得到一些信息,加以综合利用,会大大提高效益,但目前国内尚无人整理。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劳务市场,这种信息不足的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受到限制,不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和需求动态,我国就无法及时的组织和输出国内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信息闭塞,反馈不及时,容易导致国内从事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和个人经济利益受损。

3.4 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单一,输出渠道狭窄 国外各劳务输出大国的普遍做法是输出劳务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政府间的协议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个人关系到海外就业等等。输出劳务的方法也很多,如工程承包带动劳务输出,直接与外国政府有关部门或雇主治谈输出劳务等等。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经营方式单

一、输出地区过分集中,劳务输出工作受到了极大限制。

3.5 劳务输出行业经营秩序混乱、相关法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劳务输出经营单位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较弱,开拓新市场的能力不强,因此大量企业都挤在我国周边国家的普通劳务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常常置国家规定、行业管理与合同约束于不顾,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和低价竞争等现象十分普遍,行业秩序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务输出行业的声誉和形象,不利于我国劳务输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务输出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非常突出。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政府陆陆续续地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总体来看,仍没有一套专门关于劳务输出的法令、法规。在现行《劳动法》中,对劳务派遣工种、派遣期限、派遣合同、派遣组织责任、用人单位责任都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关于海外就业的相关规定。而且现有的行政规章涉及面窄,执行和处罚力度也明显不够,难以有效的遏制非法经营活动。国内一些劳务输出公司钻法律的空子,弄虚作假,提供根本不存在的就业机会,致使不少走出国门的劳务人员上当受骗,在国外陷入极不人道的境地。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就更谈不上于其相匹配的监督检查执法措施。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与国际社会接轨。一旦我国对外劳务的某些具体做法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相违背,我们就会陷入无法可依、无法可循的局面。既会损害输出人员的利益,也不利于面向各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对外劳务输出。所以,立法工作极需加强。

4.促进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

目前,大多数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外劳务输出,将其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可以通过吸取他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采取以下对策促进国际劳务合作:

4.1 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的认识 劳务输出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政府的态度与作用,这己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劳务输出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改变只注重商品出口和资金引进,不注重劳务输出的做法,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大事来抓,纳入其重要工作日程,并制定出发展劳务输出的战略指导思想。

就个人而言,应该加深对对外劳务输出的认识,随着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对外劳务输出体制已经相当健全。在国外人身安全问题可以得到保障,而且还能在相同作业下取得较高的回报。对于对外劳务输出人员自身来讲,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国外遇到困难,可以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4.2 加强劳务人员出国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劳务市场对技术劳务特别是高级技术劳务的需求显著增加。我国要拓宽路子,占领国际劳务市场,就要改变以普通劳务输出为主的做法,有计划的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经济、懂外语、有经验的劳务队伍,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档次,而这与完善的劳务输出培训是分不开的。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劳务人员素质的竞争。加强劳务培训,有利于贯彻对外经贸“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储备培训,对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首先要抓好法律、法规、思想品德、外事纪律等内容的常规培训;其次要注重外语和专业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适应能力强、符合国际劳务市场要求的各类劳务大军,鼓励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和中外联合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外派劳务人员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水平和素质,逐步改善我国外派劳务人员的结构,提高我国外派劳务的竞争力。另外,职高、技校和卫校应开设培养国际人才一课,以便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4.3 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改善和疏通劳务输出的信息渠道 为了保持劳务信息畅通,政府应健全国内外劳务输出信息交换机构和信息网,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和管理体系,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整合劳动力供求信息资源,为国内劳务输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务信息和国际劳务市场的最新动态,使对外劳务合作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进行。在境内外设立一个或多个搜集、研究、整理和传递劳务信息的动态数据库或信息中心。并利用卫星通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彼此的互联和资源的共享,组成一个全国性的乃至跨越国界的,连接我国劳务输出各级主管部门和国外有关机构、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国内外就业介绍机构等单位在内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网络。以便为各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及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包括国际劳务市场发展趋势、相关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工资变化状况以及劳动力需求预测、人才信息等在内的范围广泛的劳务信息。同时,还有必要为这个信息网建立一个国内劳务输出后备人员的数据库,将闲置或工作量不足的普通劳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信息建档,一旦海外有劳务需求,即可直接利用数据库调用相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4.4 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4.1 鼓励经营主体与境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

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公司,强化主体优势,借鉴其他劳务输出国的成功经验,探索对外劳务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在国内可通过报刊、杂志及其他各种媒体宣传外派劳务政策,在国外可通过使馆加强对外宣传。利用外商来华投资、洽谈会,外事活动,旅游观光的机会,与他们洽谈对外劳务合作;利用友好城市的关系,政府出面,将劳务输出作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谈;应发挥台联、台办、侨联、侨办、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作用。在劳务市场的选择方面,除了在亚洲继续开拓劳务市场外,进一步有计划地开拓欧洲、北美、拉美等地区的劳务市场。

4.4.2 充分发挥民间渠道的灵活多样性

在以国家授权的劳务输出机构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渠道的灵活性及拾遗补缺的优势。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动到国际劳务市场上找生意、接订单,并允许我国公民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参与对外劳务合作。灵活的私营企业和个人方式对于劳务输出的作用将更直接、更有效。

4.4.3 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然人移动谈判

充分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和自贸区谈判等经济合作框架及平台,要求有关国家对我国开放劳务市场,取消相关壁垒和歧视性做法,增强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强资质互认。积极签署双边劳务合作协定,构建市场框架。加强劳务输出的国际多边磋商,为劳务输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消除国外的障碍和不公平待遇,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合作规则的制定,与输入国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通过加强政府之间的谈判和沟通,解决双方或多方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扫清合作障碍,尽早获得通过市场的准入资格及与劳务合作相关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为劳务输出铺平道路。推进电子政务,加强网络信息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4.4.4国家政府部门要对劳务输出提供必要的支持

国际劳务输出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菲律宾、印度等劳务输出大国而言发展相对滞后,因而有必要对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借鉴菲律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加大国家财政支持,扩大原有的外经贸促进基金规模,在其下建立“劳务输出基金”或其他用于促进劳务输出的基金。除在财政上支持外,还要在社会服务水平上予以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强化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改革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通畅劳务流动渠道;重视外出劳务人员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管理,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4.5 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的法制与管理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劳务输出己经初具规模。但随着国际劳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主体的增多,我国劳务输出的行业秩序显得比较混乱,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的法制与管理己刻不容缓。规范管理是对外劳务合作的基础。从我国目前状况看,必须对现行的多头对外、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这方面,劳务输出大国菲律宾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菲律宾政府一直致力于本国劳工向海外输出的促进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海外就业署来负责此项工作。我国也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管理机构,对各项对外劳务合作活动进行统一协调促进;制定统一的政策,改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各项制度及规定;统一规范经营主体行为等。从菲律宾的实践经验看,这种有专门机构进行的管理比多部门管理要高效的多,更能有效地规范对外劳务合作市场的秩序,保障劳务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更有针对性地扶持有实力的劳务公司进一步发展。

总之,开展对外劳务输出是 “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外汇收入、提高人才素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应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积极鼓励对外劳务输出的开展。使对外劳务输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吴国存.劳务输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3)[2]彭红斌.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特点及我国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贸研究[J].2009,(1)

[3]郝冰.中国对外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中国期刊网,2009,(6)

[4]孙晓星.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立法现状与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5]张宏,张长江.我国劳务输出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9,(1)

[6]赵方强.大力发展劳务输出 缓解就业压力[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7,(9)

[7]董晓丽.国际劳务输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问题探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8,(4)[8王玉娟.菲律宾劳务输出对中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0,(1)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方向

5.1提高中国对外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包括劳务人员的身体素质、教育程度、业务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要以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放在首位,对其进行外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普通劳务人员在语言上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工作上做到一专多能,同时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进行爱国主义和外事纪律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至1996年底,中国已建立140多个外派劳务培训中心,使输出的普通劳务开始有了正规化的训练。我们还可以针对一些国家缺少某些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定向培训,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素质,从而也为中国劳务输出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奠定了基础。

5.2加强与劳务输入大国的密切联系,修改不合理的招聘制度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加上中国过去援外工作人员为很多国家的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并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在充分发挥这一友谊纽带的作用同时,不断扩大与别的劳务输入大国的联系,利用国家与国家的交流和理解,加大中国劳务输出的数量,同时改变中国以往的招聘制度,可以适当放宽国外法人团体直接来华招聘劳务人员的限制,以扩大输出,同时要多方努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对劳务合作较多和潜力较大的国家,签订双边劳工协定。

5.3政府引导和民间引导相结合,增加中国对外劳务输出数量

加强政府引导的力度,规范民间引导的制度。中国劳务输出初期,中国劳务输出以政府引导为主,民间引导为辅,政府一直在其中扮演着主角,随着中国开放深度和广度的扩大,民间引导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民间引导具有地缘、人缘、成本低和速度快等优势,大大减少政府的投入和压力,尽管如此,民间引导也有很多弊端,如:劳务输出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合同签定不规范、就业环境恶劣、中介费用过高等。政府要在鼓励民间引导的同时加强对民间引导的管理,要不断完善劳务输出制度,切实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应有利益。同时政府要不断修正不合理的劳务输出条例,为进一步规范对外劳务和作业的经营秩序,切实减轻外派劳务人员的经济负担,做好前提准备。

5.4加强对农村劳力培训,增强农村对外输出人员的竞争力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解决就业压力的重中之重,现有的城市就业环境不可能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并且还不说城市自身的就业问题,所以多途径,多方法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对外输出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的是实现农村劳力就业的新途径,新方法。作为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力来说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增强农村对外输出人员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村对外劳务的输出,不仅会增加农村的家庭收入,还会带回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观念。

第三篇:云南需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云南需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云南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强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教育和劳务培训,健全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云南省积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人口的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增长迅速,农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了解,云南省现有农村劳动力2086万人,占总人口的73.4%,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75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而且每年还以新增富余劳动力2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了云南省目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民进云南省委十分重视云南省劳务开发问题,早在云南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就提出了《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建议》,被云南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引起了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把“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并成立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编制了《2003-2010年云南农村劳务输出规划》,大力加强对全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去年,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又实施了“百万民工培训工程”,同时,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资金3000万元,并积极向国家争取了800万元“阳光工程”专项资金的支持。同时支持成立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按照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云南省16个州市和大部分县、乡镇都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切实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等各项工作力度。去年1-9月,全云南省外出务工农民达415万人,比往年全年增加63万人,增长17.9%,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在2004年里,云南省政府还把“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万人,新增转移农民工50万人”作为云南省政府要着力办好的八件“民心工程”之一。

云南省需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云南省劳务开发工作在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一系列的举措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有关专家则认为,过于倚重“就近转移”模式,也使拥有7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云南省劳务开发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据了解,云南省在去年上半年的劳务输出中,就近转移约占了输出总数的60%以上。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副秘书长晏国珖对此认为,过分依赖“就近转移”,将使劳务输出很难形成劳务产业,这与偏重对外输出的四川、山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云南省还有较大的差距。晏国珖告诉记者,云南的基础不比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人员仅占全云南省农村劳动力的15.3%,很多就近转移缺少更积极的意义,这种转移的作用有限,所以,云南仍需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长期致力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云南省农科院专家游承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劳动力就业水准与当地经济成正比,其乡镇企业自然发达,如玉溪市红塔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86%来自乡镇,其从业人员达到133155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4.8%,而云南省目前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5个云南省级贫困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充分发展,基层组织仍然没有形成产业意识,更没有形成劳动力资源向劳动资本转移的战略意识,像这样的转移很难使云南的劳务输出形成良性循环。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一位负责人对此也有同感,他对记者说,劳务输出必须实现向外云南省甚至国

外的规模输出才能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深层价值,而基层工作者及领导能不能及时树立“产业意识”在当前尤为重要。

农民专业素质低制约了劳务输出

一位来昆明打工的文山小伙小刘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由于家在农村,家庭贫困,出于生计便来昆明打工,因为没有熟人介绍,自己好不容易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是干苦力,所以只是干了20多天便由于吃不消而只得向老板提出辞职,但老板却以时间短,没有干够两个月,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为由而扣发了他的工资。后来由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找苦力的活干,但每次由于工资少,而且吃不饱饭提出辞职,因此工资都被老板以各种理由扣发。当记者在火车站碰到了正准备回家的小刘时,他向记者说,来昆明三个月了,吃了许多的苦,也没有挣到钱,现在生活不下去了,只能回家。当记者问到将来有何打算时,小刘无奈地摇摇头。

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说,作为企业,他们也想用一些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这样既可以节约工资费用,又可以帮助政府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但是令企业感到为难的是大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因为缺少技术,文化水平、专业素质低,对现有的许多工作都无法胜任。

民进云南省委一位负责人认为,目前云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规模转移存在五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闯出去难。农民由于信息等多方面的原因,走出去不知干什么;二是出门难。种庄稼都缺乏资金垫本,外出的路费更是找不到赊借的地方;三是外出后家里难。主要劳动力出走以后,家里的承包地由于人手不够没有能力种好,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四是做工领钱难。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资,大老板拖欠小老板,小老板拖欠民工,辛苦一年往往领不到路费回家;五是社会治安不好。外出民工由于环境生疏,人际关系不熟,遇到社会治安问题往往会加重困难,有些因此被逼迫到生活崩溃的边缘。云南省政协委员陈海如认为,云南省目前劳务输出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领导思想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看不到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基础工程。二是农民对参加劳务输出的培训认识不够,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造成自我发展能力低,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参加培训的紧迫性,看不到智力投资的必要性,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培训,只把培训当成政府叫参加的行为,被动接受培训,对劳务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云南省政协委员王爱春对记者说,对劳务输出的经费投入的不足和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也是影响劳动力素质低、培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云南省一些州市县虽然成立了劳动力转移机构,但却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只能靠政府从其他经费中拿出一点,中介或者用工企业给一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的开展,云南是教育相对落后的云南省份,其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比较薄弱,对农民教育经费的投入就更显得微不足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涌入城市,现在他们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但由于他们缺乏技能,大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安全系数不高且收入低的行业。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他们的就业面越来越窄,就业形势显得极为严峻。

加强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教育和劳务培训

民进云南省委在云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再一次以提案和大会发言的形式建议:“加强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教育和劳务培训”。

云南省政协委员高红武说,云南是多民族云南省份,地域差异比较大,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各地特色、特长,精心组织好劳务输出。把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的总体规划中,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增加财政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出台优惠政策,对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的企业、中介组织、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及补贴。

在滇全国政协委员彭兆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积极发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社区服务业。农村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和社区服务业,是转移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目前农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放手发展,充

分发挥小城镇增加农村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小城镇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对于劳务输出中一些问题除了农民自己要加强技能培训和学习外,各地区也要认真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纠正简单粗暴清退农民工的做法。要积极发展各种劳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张居正)

第四篇: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我市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回归创业初露端倪 全市人口7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0万人,占78.6%。据市统计局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外出半年以上流动人口167万人,其中流动到市外半年以上的人口145万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02年全市劳务收入在40亿元以上。据市委办信息科对10县区上报数字汇总,2002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为133.41万人,其中涉外劳务人员1942人,创收64.23亿元,人均4814元,低于全国务工农民收入平均水平(2002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9400万人,务工总收入5278亿元,人均5615元),应该是可信的。外出打工人员经过数年、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不仅学到了一些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而且吸纳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开始返乡创业,回报家乡。据统计,全市累计有15817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总投资4.1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0.84万人,回乡投资兴业较多的有新县(6000人)、光山县(3544人)、固始县(3000人)。河南荣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帮平(新县人)与信阳群星学校董事长杨鹏辉(新县人)2002年在新县投资2000万元兴办新县群星学校。驻马店中原气化公司董事长李万枝(光山县人),投资2000万元开发光山寺居生态旅游项目,计划收购破产后的伟力公司。郑州众诚科技公司总经理梁侃(光山县人)与光山县二高联合投资6000万元新建东城分校,众诚公司一期投资2000万元。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劳务经济生存、发展的根基。劳务产业要升级为劳务经济,输出地区关键要抓“两手” 要使劳务输出发展为劳务经济,要经过劳务——高素质劳务——输出劳务的基础性工作,再经过打工——积累经验——积累财富的积累过程,最后通过返乡——选项——创业的历程,完成劳务输出——劳务经济质的飞跃。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关键要抓两条:一是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输出有创业素质的劳务。依托信阳技工学校组建的市扶贫培训学校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培训,变输出农民工为输出技工,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随着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加快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体力型劳工,更需要技能型劳工。技工短缺问题对中国这个“世界制造基地”来讲将会延续相当长时间,技工的年收入是一般农民工的两倍甚至数倍,有的高级技工收入与高级工程师一样。我市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整合技校、中专、职业高中等教育资源,引进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办钳工、车工、机电一体化、电工、焊工、数控机床操作、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动缝纫、建筑等专业,争取把我市建成全国技工输出基地。我省新乡市围绕建立国际海员城,建立海员预科学校10所、海校高职班3所、省内海员招收站17个,与集美大学等5所海事院校建立委培关系,与国家海事中心及17家海员外派机构、国内外船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海员和预备海员目前有3277人,其中在培高级海员1663人。他们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外出劳务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和政府应担负的职责。据市扶贫办调查,全市愿意接受务工技能培训的贫困青壮年农民有10.5万人,对其免费培训一遍,需补助培训费4000多万元。可考虑将农民工技能培训列为扶贫项目,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划出10-15%(600万元左右),专项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智力扶贫项目的效果可能好于一般性种养加项目。二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输出劳务的目的是换脑子、增才干、抓信息,积累创业经验,回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资源和返乡创业热情。据10县区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1242人,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42人,1000万元以上的37人,5000万元以上的9人,亿元以上的4人。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规模均超过我市本地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值得挖掘和依靠的一大块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劳务人员创业园区,提供项目、信息、信贷、税收、证照办理等服务,吸引劳务人员返乡领办、创办创业项目。乡镇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争取引进一个“回归工程”项目(包括外地客商投资项目),每个乡镇10多名实职领导干部至少可引进10个项目,全市211个乡镇一年就可以引进2000多个项目。要下达目标任务(许昌、驻马店等市在招商引资中已经这样做了),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成绩突出的可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这些硬措施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市每年如能吸引劳务人员创业投资10亿元以上(2002年全市民间投资总额为31.3亿元),将对激活民间资本、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对外劳务输出效益的意义、渠道和措施

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09.09.004

国际经济

浅谈提升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效益 的意义、渠道和措施

吴耿波

摘 要 民生工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务是就业的重要途径。扩大国际劳务合作能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其现实的社

会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比,阐明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在亚洲,特别是日本,发展中日劳务合作,使两国在 经济领域获益匪浅,且中日两国在资源、资金、技术上的差异使两国劳务合作的前景广阔。其次通过介绍江西劳务输 出概况,分析江西对日劳务输出发展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层次地阐述了中日劳务合作的大环境。最后着重探 讨了江西对日劳务输出项目的开发模式,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宏观管理及优化各项管理措施,以达到提升江西劳务输 出效益目的的举措。

关键词 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效益;渠道;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江西南昌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 吴耿波,江西省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业务三部经理、工程硕士,日语翻译,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

一、开展中日劳务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国有丰富的工业劳动力。一方面,中国的人口规模相当于工业化国家平均规模的十 几倍或目前主要工业国人口总和的近劳动力素质有很大提高。

倍。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拥有

年的

年增加到

年的

了数量庞大、素质不断提高的廉价工业劳动力队伍。由于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的发展,中国

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从

年。中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制造业从业人员,从整体上看具有一定的国际比较 优势:中国制造业队伍总体规模庞 大,并拥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

万至

从业人员总量保持在

亿人左右的规模,超过目前发达国 家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总和。同时,中国农村 外转移

亿农业劳动力还可 亿人。由于城乡就

以在不降低农业产出的前提下向

业机会的稀缺,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的压力,使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明显低于发达 国家。从总体上看,中国劳动者素质属于偏低水平,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受过高等教育 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劳动者总量十分庞大。这种趋势将至少保持

年第

期 总第

年。中国每年外

浅谈提升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效益的意义、渠道和措施

派劳务人员在 微不足道。

中日两国在资源、资金、技术上的差异使两国劳务合作 前景广阔。劳动力价格相对于别国而言,占有一定优势。据世 界银行统计,日本的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的 格的差异是劳动力国际间流动的核心因素。下的劳动力占,而日本不到

倍。在劳动力 中国

岁以 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劳务价

。在劳务人数不断增 万人左右,相对于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几乎

地区就是当时日本最大的服装制造县岐阜县,年来输出了 大量服装研修生。随着她们回国后在经济、素质等方面的改 善与提高,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赴日本学习服装技术,扩大 了服装等轻工产业的队伍。

二是江西工人能较快适应日本的气候环境。由于日本大 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与江西气候较为相似,日本闷热潮湿的 天气,江西人也能很快适应。因此,日方用人企业更愿意招收 能迅速成为战斗力的江西研修生。

三是江西劳动力成本较低。虽然近年来工资有所增长,但比起沿海地区仍然有一定差距。江西省工人赴日研修报名 仍较为踊跃。

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 有较大比重,稳定的就业机会并不是很多。虽然餐饮等服务 业占用了一部分劳动力,但庞大的基数仍将为外经企业提供 一定的生源。

五是政府采用鼓励发展的政策。为推动对外经济合作的 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都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境外投 资的扶持力度,并重点扶持一批外经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本 地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的联合,靠大联合促进企业发展壮 大;以重点外经企业为龙头,以其优势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发 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建立多行业的出国劳务基地,培养 多行业的技能人才,满足日本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为积极开拓对日劳务市场,优化外派劳务人员结构,规范对 外劳务合作市场经营秩序,推动江西省对外经济合作的快速 发展,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外派企业及劳务基地给予一定的补 贴,这一政策也将推动江西省外派劳务事业的发展。

在目前服装纺织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其他工种劳务输出 呈现上升趋势。以江西省最具规模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为例

余人,其中对日劳务 多的同时,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和服务领域也日益多样 化。日本是东亚劳务输入历史最长的国家,按照日本政府的 统计,要想使日本经济增长保持在 测,年的劳动力缺口将达到

左右,每年就需补充 万。根据劳动力流动的 的劳动力。但日本国内劳动人口接近于零增长。据日本预 “推拉理论”,劳务合作容易在相互需求旺盛的国家间产生,而中日两国就具备劳务互补的条件。

中国加入 之后,意味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

经济体系,将加快国际资本与中国丰富的工业劳动力的进一 步结合,成为中国开展国际劳务合作的新起点,这也为中日 两国进一步开展劳务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概况及问题分析

劳务合作的开发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依据人力资源 开发与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思想变化的历史过程,可以得 出,劳务合作过程中对劳务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也是一个涉 及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系 统工程。

(一)江西对日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及特点。江西是劳务 输出大省,每年外经贸口外派劳务 输出人数占了 余人。工资水平相当于在国内务工 年 的收入。目前,江西省共建立 个赴日劳务输出基地县,个 赴日研修劳务培训基地,个赴日劳务培训中心。这些基地为 江西培训了大批技术熟练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外派劳务 基地累计培训人数近选送出国人数 人,现有熟练工

余人,累计

余人。

赴日劳务基地的建立,提高了江西劳务的市场竞争力,形 成走出一人带动一片的局面。目前,江西省对日本外派劳务已 涉及到园艺、服装、针织、机械等 个行业。在 西在日本的劳务人数达

年期末,江

(二江西对日劳务合作中的问题分析。江西对日劳务输)

出总量偏低。人,江西只有

年我国派往日本的劳务人数为

万余

余人,与江西省的劳务输出潜力和日本 多人,当年外派劳务创收达亿元

人民币。外派劳务人员回国后纷纷利用掌握的先进技术和赚 到的资金兴业办厂,实现了技术和资金的增值,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当地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江西对日劳务输出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赴日研修以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服装、针 织、食品、电子、印刷等工种人数占 务项目的省份(。这与赴日研修的历

史沿革及江西的工业基础有关。江西是我国最早开展赴日劳

年派出全国第一批赴日研修生),派往的

年第 期 总第 期

万的劳动力需求不相符。日本合法研修生与非法劳务并存现 象严重,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大门还远远没有敞开。由于中国 向日本劳务输出渠道狭窄,向日本劳务输出主要是通过官方 渠道,即由政府部门及享有劳务外派权的国有公司以研修生 的名义输出,这种劳务输出方式与以民间渠道占总渠道

浅谈提升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效益的意义、渠道和措施 的菲律宾和占 的泰国的那种劳务输出方式相比

三、进一步拓宽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渠道

对日本劳务市场的需求分析。当前,国际劳务市场需求 结构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朝阳产业 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部分职业岗位短缺,高技能劳 务人才需求旺盛。目前,医护、高级海员、专业、家政服务人 员成为需求热点。发达的工业国家由于经济规模大、发展水平高,面临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小、人口出生率低和人口老 龄化趋势明显的矛盾。据日本国家人口问题研究所预计:到

年,日本人口将从现在的

亿人下降到

万人。人

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导致的劳动力断层,将严重影响日本 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日本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专家发 表文章表明:从(年开始,政府每年需引入外国劳动者

岁)万人,才能保证日本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同 缺乏竞争力。江西对外劳务合作信息十分缺乏,还未建立一 个搜集、传递国际劳务信息的网络。目前,既不能随时了解省 内剩余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又不能及时掌握国外紧缺劳动力 需求,这种信息障碍势必影响江西省劳务输出的发展。

外经企业发展不平衡,外派劳务结构单一化,出国劳务 基地建设不尽如人意。江西省一些企业对对外经济合作业务 重视不够,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走出去”的意识。江西省外经 业务总量仍然较低,与其他省市比差距较大。江西省对外承 包工程企业共 家,而有业绩的企业不足

;有外经经营

个设 资格并产生业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昌、九江、赣州

区市,其他设区市外经业务较少,还有的设区市对外经济合 作业务呈现真空状态,外经企业发展明显不平衡。外派劳务 人员结构单一化,一直以缝纫针织、农业园艺为主,缺乏电 子、机械、工程师、护士、海员等国外急需的高级劳务人才;出 国劳务基地只有纺织服装类,而现在市场渴求电子、机械、汽 车修理类等技术工人,这类出国劳务基地还没有建立,不能 满足对外劳务合作发展的需要。

江西对日劳务合作的市场变化不大。统计,中国对外劳务业务完成营业额

。新签合同 人员 亿美元,同比增长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

年,据商务部 亿美元,同比增长。派出各类劳务

万人。从总体上看,与

时,因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造 成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 科技政策的目标已经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变为站在世界 潮流的前列。为此,日本在大量培养本国高科技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吸引海外人才,人才流入在日本受到广泛欢迎。日 本需要的科技人才近日本失业率一直在 日本积极推进

万人。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为高技术 左右,大学毕业生有

找不到工作,世纪以来,技术应

应 信 万

人才的流动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加速人才的流动。虽然 但日本仍在想尽办法吸引海外优秀人才。进入

立国战略,希望通过将最先进的 全国赴日劳务明显增长的趋势相比,当前江西省对日劳务合 作的市场变化不大。江西最具代表性的对日劳务输出公司(江西省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近年来对日劳务业 务发展,就能说明这一情况。

用于经济社会生活,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 用环境,从而带动国家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本 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必将引发对

本政府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专业人才短缺 展,为满足企业从国外引进人才的强烈要求,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日

人。随着日本各行各业的管理、运营向程控化、电子化方向发 日,日本法务省依据《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第七条第一 项第 款,颁布了《技术在留资格关联标准特例一号事项》(法务省告示第

号)。从此,日本企业拥有了引进外国技

术人才的资格,技术人员成为优先引进的对象。

日本对研修生在留资格和签证申请趋严,研修生制度改 革迫在眉睫。近两年来,日本国内外质疑研修生制度的声音 继续扩大,侵害研修生合法权益的违法事件屡屡曝光,日本 国内关于研修生制度的争论较多,政府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 发提出不同方案。关于日本研修生制度的改革方向,由于各 部门各持己见,调整方案目前尚无定论,正式方案可能会在

年提交国会。尽管日本国内各方对于研修生制度改革意 见不一,但日本中小企业靠雇佣外国研修生维持经营是不争 的事实。日本研修生制度的改革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一直 是日本研修生的最大来源国,占日本接收外国研修生总数的

左右。日本研修生制度改革的取向,无疑会对中日两国 研修生或劳务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对日劳务输出从就业行业看,相对集中于服 装缝纫业,而日本传统的服装制造业因受到中国服装业的猛 烈冲击,价格与质量已没有任何优势,逐渐成为夕阳产业,特 别是近几年出现了大面积萎缩。随着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兴 起,促成了对计算机、通讯技术人员的需求,服务业对外来劳 务的需求有望继续增强。可见,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 化为人力资本,进一步提升对日劳务输出人员的档次,是加 强中日劳务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要进一步拓宽对日劳务输出渠道,提升劳务输出的 总量,首先要强化职业培训,实现规模派遣。在发挥传统优势 的同时,实现经营理念的转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可 以无条件地享有成员中的劳务输出国给予其他国家的市场

年第 期 总第 期

浅谈提升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效益的意义、渠道和措施

准入机会,并可得到成员国的国民待遇,特别是在专业服务 和高级劳务方面,市场准入机会将扩大。随着普通劳务在国 际劳务大军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中高级技术劳务的比重将不 断攀升。中国劳动力资源目前的特点是数量大,高技术含量 低,应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注重技术密集型劳务的输出,例如 技术人员。中国的 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高,肯吃苦,而且中日两国距离较近,文化相通,比印度技术人员更能适 应日本的生活。因此,向发达国家输出急需的高科技人员,在 一定程度上对改善劳务输出结构,提升外派劳务层次是大有 作用的。

其次要建立劳务基地,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的财政 和社会服务支持体系:第一,发挥政府在劳务输出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劳务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受输出国相关政策的影 响。我国政府把外派劳务作为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把劳动力输出作为政府的发展目标之一,积极制定对外输出 劳动力的相关政策措施,从而保证、鼓励和促进对外劳务输 出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强同输入国政府的协调,通过签订 双边和多边的劳务合作协议,扩大输出。

第二,各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劳务输出基金”或其他 用于促进劳务输出的基金。提供小额贷款,除在财政上支持 外,还要在社会服务水平上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强化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改革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疏通劳务流通渠道;重视外出 劳务人员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由 各省政府和经营公司共同建立对外劳务合作中心,将商务部 系统框架下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和劳动部系统下的境 外就业管理体制合为一体,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又可以 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实现劳务市场信息的共享。由中心建立 外派劳务基地和劳务输出人员库,储存各类劳务输出后备人 员的有关信息。由中心负责对劳务人员出国前的培训。根据 工种的需要,进行技能、国情、语言的培训,提高中国劳务在 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派遣公司与高校联合开拓高端劳务市场。实行职 业培养和学历教育相结合,从大学生中培养高技术人才是一 种新型的培养模式,非常适合中国高端劳务的规模派遣。由 于技术人才的短缺是世界性的,因此,派遣公司要想通过公 开招聘的手段来争夺现有的高科技人力资源存量,根本没有 任何竞争力,更难做到规模经营。实践证明,比较现实的做法 是:从大学生中定制培训职业化的技术人才。它不仅可以缓 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起 点,开阔其国际视野。出国工作与单纯留学相比,前者可以更 多地积累工作经历。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关注职业规划,一 个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能从海外开始,历经海外磨练,他们所收获的不仅是丰厚的待遇,更有在世界知名企业的工 作经历。上述职业培养模式不是替代现有的学历教育,高等 学校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培养是在这一基础之

年第 期 总第 期

上,根据用人企业的要求,对具有潜质的学生进行深度培训 和补充教育。其内容一般包括:实用技术、外语和协作精神,使其尽快融入国外的企业文化。近年来日本对中国软件人才 的需求正快速上升,但是,中国目前大量的软件人才只会英 语不会日语,更不了解日文软件的开发规范。因此,中国的职 业培训机构应加强大学生的日语及技术培训。

四、提升对日劳务输出效益的措施

完善劳务合作相关法规。中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篇中指出,要不断完善法律、法 规,充分发挥其引导、规范和保障的作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 本国策,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 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 互利共赢,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境外资源合 作开发,稳步发展劳务合作。

中国以往除公开一些重要法律、条例外,很多制度由内 部规定和掌握,致使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再 加上劳务合作企业、劳务人员信息不灵,中国又未能建立起 一个统一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机构,对世界劳务市场及劳务输 入国的有关法规、商情了解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中 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外派劳务人员的权益保 障。根据

透明度原则,中国已承诺建立透明公正的外贸

法律体系,所有对外贸易活动只执行已公布的法律法规,任 何未经公布的内部文件或规定都不能执行。中国政府的承诺 及做法有利于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的经营秩序,促进对外劳务 合作的健康发展。

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操作。派遣公司应充分了解日本研

修生制度的相关规定,如:日本国《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技能实习制度推进事业运作基本方针》、《关于研修生和技 能实习生的入境·居留管理的指针》、《关于外国人研修·技 能实习事业的研修补贴、工资及管理费等的指导方针》、《关 于对未付工资的垫付制度》。作为专业的劳务派遣公司,不应 以低于劳务成本价或以降低外派劳务人员收入的做法对外 报价,排挤其他企业。更不能接受其他任何经济组织或个人 的挂靠,以及只收“牌子费”不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

转变政府职能,增进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对外劳务合

作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依法管理。中国“入世”首先要政府“入 世”政府部门要在观念、职能和管理方式上适应加入 的需要。中国还是一个国际竞争力尚不强大的国家,通过政 府行为,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鼓励对外劳务合 作企业竞争和创新,把本国企业推向国际劳务市场。在对外 政策方面,政府要据理力争,承担压力,保护企业。要求政府 转变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其经济管理权利。政府职能 的转变,指的是管理手段和方法的转变,要有所为有所不 为。要按照市场规则,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对外劳务合作企 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运作的干预,加快劳务合作企业

浅谈提升江西对日劳务输出效益的意义、渠道和措施 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大部分劳务合作 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或资产重组,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 也应该看到,有相当多的企业,形式上改革居多,换汤不换 药。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使企业最终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

日本国内对研修生接受企业进行行业指导、监督及事业 推广的主要社会团体是财团法人国际研修协力机构(简称)。研修生总数的 年加入 的研修生达

万人,占在日本

万多名中国研修生在日本工作、生活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困难,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一直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 题。如何尽可能避免发生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研修合作事业 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课题。

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一个在日本有成百上千名研修

生的专业公司,应该常年派专人到国外管理,建立在外劳务 人员管理组织、分支机构。建立派出单位与劳务人员、劳务人 员家长和外方用人企业的定期情况交流制度,并与中国大使 馆经商处保持联系。经常到各接受企业巡回访问、商谈,协调 企业主与研修生之间的关系,沟通因语言、风俗习惯及管理 方法的不同造成的障碍。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劳务人员在工作 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到就地解决,赢得日本用人企业 的信赖,使劳务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鉴于目前中日劳务合作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对 策应朝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行,遵守日本的法律法规。

国内主管机构督促研修生派 劳务派遣企业在日本的分支机

作为对日交流的窗

遣企业严格自律,规范企业行为,严格按照国内有关规定执 构加强各渠道信息的收集,密切关注日本研修政策的新变 化,接受日本相关机构的指导与监督。

口单位,对外承包商会应加强与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的沟 通、交流,共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制定有效机制

为中日研修合作事业今后的顺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针对近年来在开展中日劳务合作的过程中劳务权益纠 纷、境内外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作为专业劳务派遣公 司应做到以下几点:

开展中日劳务合作应做到“以人为

本”。建立健全外派劳务合法权益保护的长效工作机制,强 化领导责任制,建立矛盾排查和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境外突 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规范收费行为,严格合同管理,加强境 外服务与管理,建立纠纷处理的报告反馈制度。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前教育。

大力加强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日本的国际研修协力机构会定期与中国 的中日研修协力机构联络,协议与意见交换,收集各种信息,促进中国派遣企业与日本接受企业的交流,帮助中国研修生 申办在日本的居住许可证,帮助培养研修指导员和生活指导 员,举行各种研讨会,提高研修生的日语水平,指导日本的研 修生接受企业正确、合法、科学的研修实施计划,确保研修生 的安全、卫生和灾害补偿。到各行业调查研究,将研修生事业 推广到各个领域,并指导这些新行业如何接受外国研修生。

配合日方实行人性化管理。日本接受中国劳务人员的

企业也要善于改进和优化管理方法。近年来,中日双方积极 扩大合作领域,研修生派遣数量、规模快速增长,但管理手段 和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加之日本研修制度存在与现实脱节的 “严重缺陷”,造成参与研修合作的各方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最 大化,不顾市场秩序的维护,甚至无视制度的约束。特别是近年来双方在市场开发、人员管理、纠纷解决等方面,在某种程 度上已形成难以克服的“死结”。目前,日本当局已加大整治 力度,今后中日开展研修合作事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由于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欧美“自由平等”的管理方式 不同,一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不平等管理方式,研 修生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从驻日使馆经商处和领事部日 常受理的研修生投诉案件看,反映被打骂,克扣工资、加班费 等基本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日本雇佣企 业尽快改善管理方法,不应过分强调“经济人”的管理方式,而 应上升到“以人为本”的管理高度,对研修生的需求经常进行 评估,定期做研修生的满意度调查。并重视企业内部的沟通,企业主既要对直接负责研修生日常指导工作的日方班组长做 到上下沟通,平行沟通,还要重视优秀研修生提出的对提高产 量的有益建议,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中日劳 务合作管理是一个互动互惠的过程,部分派遣企业不配合日 方企业的管理,发生问题不及时应对,导致事态恶化。按照日 本《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的有关规定,日方接收企业负 责对研修生的工作指导和生活管理,允许中方派遣企业合理 收取管理费,中方派遣企业在收取管理费后,有义务协助日方 接收单位对研修生进行咨询、协助和生活指导。从研修生权益 受侵害情况看,大部分是派遣企业忽视对研修生的现场指导 与帮助,对研修生反映的困难与问题没有及时给予解决,或为 了维系与日方企业的“良好合作”,不愿意帮助研修生。还有部 分企业全权委托日方管理,发生问题也不积极配合。不难想象

建立健全中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参考文献: 界,济,王延中,(),()

世界工厂与我国国际劳务合作

管理世 中国工业经

吕政 中国能成为世界的工厂吗?

王延中 新时期中国宏观就业管理指标与政策选择,()管理世界,范爱军,方学芹 中、日、韩劳务合作现状及对策分

世界经济,()

李莉 扩大对外劳务合作机遇、问题和对策,()际经济合作,邓恩远国际劳务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探析

职业技术教育,责任编辑:陈 瑾

年第

期 总第

下载关于加强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一、劳务输出村级统计报表填写方面: 1、身份证号码必须填写; 2、务工地必须填写精确,填写到县市乡镇或兵团、连队; 3、工种必须填写具体(如:从事捡棉花、打馕、......

    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精选五篇)

    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关于劳务输出问题的建议 我市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回归创业初露端倪全市人口7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0万人,占%。据市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

    发展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意义及潜力分析

    发展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意义及潜力分析 作者: 发布日期:2006-10-16 00:00:00 查看次数:952 次 发展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意义及潜力分析 [ 更新时间:2004-8-17 文章录入:承包商会 ]......

    继续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推荐5篇]

    继续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一是加强领导,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劳务输出合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形成以市、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为主......

    乡镇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XX乡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加强对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领导,充分开发我乡的富余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统筹城乡......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交流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交流范文 我镇辖21个行政村,其中绝对贫困村15个,占全镇行政村的71%,47个合作社,4383户(其中农村2229户,城镇2154户),16202人,其中农村11608人(绝对贫困户687户,3507人......

    2010年劳务输出工作情况汇报[推荐]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劳务经济产业发展办公室近期劳务输出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2010年1-3月份,我县劳务经济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劳务输出业务部......

    xx年劳务输出工作自查报告

    xx年劳务输出工作自查报告一、我县xx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本情况(一)xx全县建档贫困人口4689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751人。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完成农民技术和技能培训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