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霸州市第十五中学简介
(霸州年鉴材料)
霸州市第十五中学简介
一、概况:
霸州市第十五中学总占地面积1456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2平方米;建筑面积4760平方米,生均面积7.59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一级教师14人,二级教师34人,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723人。
学校将“以人文底蕴滋教育之根,以和谐理念铸教育之魂”作为办学理念,树立“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质量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坚持“以管理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促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每一个家庭放心”的办学宗旨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培育特色,提高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良好的社会声誉、教育和谐发展、师生和谐共进、人民满意的好学校”的办学目标,秉承“诚、严、细、爱、勤、敬、规、恒”的八字校训,树立“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和“尊师、好学、励志、笃行”的学风,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方针,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德育观,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点滴习惯,以“感恩教育”为特色和抓手,开展“天天有教育,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德育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树立“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抓常规,重落实,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思路。
二、条目
顺利通过省督导评估:2010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省督导评估。
迎省督导评估为契机,学校完善各项工作。
1、完善各室建设。建成体育器材室、美术室、音乐室和三个多媒体教室。至此,学校拥有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各一个,微机室两个。
2、增加图书储量。购进图书一万册,充实图书储量。图书室对外开放。
3、充实各类教学仪器。购进理化生实验器材、音体美器材3500余件。
4、更换破旧门窗30间,粉刷墙壁,制作展板、宣传标语和宣传栏等,使校园焕然一新。
三、领导班子名单
校长:邓文成副校长:宋文杰、刘红、王达光
第二篇:山东省青岛第十五中学2015
山东省青岛第十五中学2015—2020五年发展规划(讨论稿)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依据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基本状况
青岛十五中是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3年创建的第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占地13123平方米,建筑面积8535平方米。2016年,学校将迁往城阳区,组建青岛实验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人,占地276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青岛十五中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学风、朴实的校风以及实实在在、稳步攀升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家长及社会的交口称赞。学校秉承“为全体学生谋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办学宗旨,确立了 “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的目标,以“人文教育”为特色,努力建设具有全新育人模式、现代学校管理、人文办学特色,成就学生和教师的未来学校。凝炼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校训、“行知合一,人文固本”的校风、“成就学生,照亮自我”的教风和“从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学校始终坚持“教育为民”的办学思想,不以功利之心办学,不以浮躁之气治校,围绕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三大主题,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突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了德育课程系列、节庆活动系列、主题教育系列等三大德育系列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锻炼的平台,为学生成就明天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了导学案、小班化、分层选课走班等举措,构建了四类学校课程,探索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模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民主氛围和谐,干部教师队伍优秀,连续十六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标兵,还是山东省职业道德标兵单位、山东省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贯彻体育条例优秀学校、全国民主管理先进集体。近三年还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五四红旗团委”、“第二批青岛市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等荣誉称号。
二、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1.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到,“通过3-5年的努力,现代课程教学体系得到基本确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身心健康水平和人文艺术素养明显提高;立德树人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因此,在未来的五年中,学校必须抓准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势和发展机遇,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办学机制和育人模式的个性化,逐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2.一流的办学条件
青岛市人民政府重点打造的青岛实验高级中学,将以青岛十五中为基础,整合国内一流基础教育资源,建成一所以培养学生人文与科技创新素质为办学特色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校园整体分为行政办公、教学、生活、运动、国际教育及实践等六个功能明晰,联系紧凑的区域,校园中央设置教学综合体,通过九宫格的形式,将教学、办公、科技实验和学生活动等功能充分整合,满足现代学校课程改革、选课走班教学以及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教学需要。青岛实验高中倡导“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观,打造学生、教师、学校成长共同体,追求学生的个性成长、教师的专业进步和学校的现代发展。
(二)内部背景 1.坚定的改革步伐
学校近年来在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整合国家教材,进行因材施教、分层选课走班,为每个学生构建最近发展区;建立新人文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学习和社会学习;将活动教育课程系列化,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成长。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等五制改革,形成了紧密衔接、融合互补的“教改一条链”,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2.优秀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学班36个,专职教师154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3人,教育硕士毕业27人,在读2人,中学高级教师48人,中级教师74人,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占80%;省市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优秀教师8人,市教学能手13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37人,62人次在市级以上评优课获奖。3.鲜明的办学特色
2013年学校开始设立“人文创新人才培养班”,探索“人文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以此带动学校建设“人文教育特色学校”的新发展。“回归本质,课程支撑,制度保障,评价落实”的人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初露端倪。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加强了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了基础型、涵养型、探究型、实践型四类学校课程;开展了人文特色教育活动,每个月都有主题活动、典礼活动、节日活动、实践学习活动等;开设了人文大讲堂,邀请专家、教授、家长、教师和学生在人文大讲堂举行讲座;建立了人文管理模式,新建“值周校长工作制”等工作制,新建“学术研究委员会”等机构,凸显人文管理。学校形成了鲜明的人文教育办学特色,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成绩斐然,教育质量优势明显,招生特色不断创新。“人文十五”已成了学校新的靓丽名片,得到了社会高度的认可。
三、存在问题
1.现代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与课程改革接轨,双语教学、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距离复合型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现代学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在自主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制度还要有新的突破,确保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3.生源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仍不理想。目前学校的生源与青岛实验高中的发展不匹配,学校要从多角度入手,尽快提高生源质量。
四、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就是建设成为一所能够真正代表青岛高中办学水平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
青岛实验高级中学是青岛市面向新世纪、面向教育现代化而建立的一所优质高级中学,旨在引领青岛高中教育改革潮流,进行高中教育改革实践,探索高中教育改革路径,促进青岛高中教育真正适应社会需求。青岛实验高中以“新人文”为办学特色;以学生的创新发展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社会为中心”为基本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完美融合,在培养学生现代视角、国际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学校发展分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见附表)
五、学校发展的主要举措
今后五年,是青岛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期、黄金期。展望未来的五年,现代学校制度将全面完善,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将深入推进,山东省普通高中规范化学校将启动新一轮评选,课程改革、高考改革也将进入攻坚阶段,我们既要破解原有难题,又要开创新的局面,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学校将重点围绕教育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三个方面,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一)以多样化的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坚持立德树人,打造多样化学生培养模式
(1)完善升华原有“成就明天”德育品牌内涵。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健全德育工作组织。大力实施“导师制”,通过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等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予以指导。校领导、中层干部要带头与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结对,重点关注学困生。开设“道德讲堂”静思室,尝试探索“古代学院制”教育方式,让日常行为暂时有偏差的学生通过自修、反思等为学过程明白道理,进而将道理应用到“修身”、“处事”、“接物”之中去。与此同时,导师以道相交,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协助学生进行反思。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结合青岛实验高中的建筑布局特点,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开展特色楼座、特色班级、特色处室的文化建设评选,由点及面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做好学校固有宣传媒体的管理与建设,不断丰富新媒体文化建设。校园电视台每天定时播放,对学校有关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或跟踪录制,编辑制作校园新闻及时播放。加强“校报编辑部”建设,在原有校报的基础上推出“校刊”,充分展示全校师生文化活动成果,打造校园里的靓丽文化风景线。进一步丰富电子屏的播放内容,定期更新宣传橱窗的有关内容,充分利用好各班宣传栏,形成整体的“人文特色校园”。
(3)构建具有人文特点的 “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在“人文教育”的大背景,学校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实施诸如“创新思维”、“自主管理”、“素质拓展”、“科技创意”、“社会服务”、“公共关系”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关怀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意识。要整合学科知识和校班会、升旗仪式、开学典礼、专家讲座等内容,构建起具有人文特点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4)用“8023——十五爱行动”品牌带动学生社团高端发展。鼓励学生继续自主开发建设或改进学生社团,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去,提升社团质量。培育学生兴趣爱好,张扬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为不同潜质的学生发展创造条件。结合不同月份主题,充分强化学生追求梦想、敢于奉献、注重感恩、勇于担当、敢于实践的意识,完善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素养。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三月“志愿者节”、四月“体育节”、五月“读书节”、六月“诗歌节”、七月“毕业季”、九月“礼仪节”、十月“艺术节”、十一月“学术节”、十二月“电影节”等系列化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
(5)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生会组织机构,成立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学生志愿服务委员会、学生的仲裁委员会,保证学生会有效行使自我职能。在学校的管理、班级的管理和各种活动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搭建各类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实践的机会,体验管理角色行为,丰富管理实践经验,让学生在管理体验中感受责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2.坚持行知合一,构建多样化学校课程体系
(1)强化课程意识,构建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学校要树立“五育并举,人文固本”的课程理念,把德智体美劳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有机整合,坚持“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本”这一中心;把握“行知合一”“凸显人文”两个内涵;培养“人文”“科学”“艺术”三大核心素养;建设“基础型”“涵养型”“探究型”“实践型”四类课程,逐步建设具有十五中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2)建设“人文高效课堂”,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人文高效课堂”以“六度”观点作为评价标准。一是参与度——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二是亲合度——师生平等合作交流;三是自由度——课堂宽松和谐自然;四是整合度——知识方法能力目标;五是练习度——引领发现体验实践;六是延展度——着眼关注社会生活。加强分层选课走班的实施策略,加强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推广,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真正落实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我校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3)切实落实好五制改革,彰显教学管理人文性。围绕“全面选课走班,实现学生可选择的教育”这一中心,将国家课程实行分层选课走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层级进行学习;学校课程、社团课程则实行分类选课走班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称能力选择不同类别的课程学习,落实全面选课走班学习。为保障选课、走班工作的顺利进行,配套做好导师制、学长制和学分制。为每个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和全员育人的作用。导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心理疏导、行为提醒、生涯规划等多方面指导和帮助,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安排学有所成的高年级同学做低年级学生的学长,学长将本人进入高中后积累的生活、学习、工作经验传递给新生,帮助新生合理规划高中生活,增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提升学生的成长效率。学校创建《青岛十五中学生手册》,详细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标志性事件,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强化分层选课走班的过程管理。(4)加强“人文创新人才培养班”实验工作,探索人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文班要大胆实践,大胆取舍,放手整合国家课程,多进行模块教学,专题教学,增加学校课程开设力度。要加强社会实践的经历、社区服务的经历、科学考察的经历、课题研究或项目开发的经历、到国外游学或者到高校或相关中学访学的经历。还要把社会资源作为现场教学的新课堂,到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科研院所、驻青高校、报社等进行一系列的现场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体验人生,尝试角色,丰富爱好特长,打牢基础教育之基。注重人文创新人才培养成熟经验的及时推广,将人文班的发展与人文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紧密相连。
3.坚持人文提升,促进教师队伍多样化发展
(1)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完善学术研究委员会,帮助教师成长。每位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五年规划》,学术委员会根据不同情况对教师生涯规划、专业发展进行指导。组织多层次培训,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进行高端培训,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加强集备、教研的文化氛围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反思、交流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在对话和互助中得到成长。加强教师的草根课题研究,在科研理论指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教师的读书工程,学校每年给教师配备与专业发展配套的书籍,并开展好书研读、美文欣赏、读书交流等活动。学校将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可能请进名师专家,通过“人文大讲堂”的专题讲座,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大师的声音,与大师对话。(2)创建高水平学科梯队。完善落实“名师工作室”工作,学校鼓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并在师德、业务、创新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申请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并在全校教师范围内遴选积极进取、善于学习、锐意改革的骨干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切实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加快学校优秀教育教学人才的培养,争取迅速形成学科布局均匀、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梯队。(3)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落实好“师徒结对”工程,学校每年会聘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青年教师的师傅,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建立“青年教师读书沙龙”,让青年教师领略阅读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的教育实践,在阅读中不断提升;搭建青年教师展示课平台,通过晒课和赛课,在实践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学校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协作体”,带动青年教师共同发展,再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成立“项目研究合作体”,通过这些平台,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引领青年教师快速发展,成为我校发展的新生力量。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习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保证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将继续保持和相关培训部门建立的常年培训合作关系,每年安排班主任外出学习,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统一订阅《班主任》等班级管理方面的杂志,并与教师读书工程有机结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撰写读书笔记,并在班主任培训中进行定期交流;利用寒暑假的班主任培训和学期中的班主任例会,聘请优秀班主任做典型经验介绍,进行思维碰撞。开辟更多的培训渠道,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二)以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
1.加快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我校是首批山东省信息化试点学校,参与了中国教育科学院正在实施的“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成为“示范校”,启动了“未来学校实验室”建设项目。“未来学校实验室”将以云学习支持平台为中心,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课堂将变为多元交互式、和谐共生的课堂。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达到实践与理论的无缝对接,短信、表决、趣味化的互动评价方式,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人与小组进行相互交流与信息交换,完成探究式学习,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完善电子管理平台,将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都纳入到此平台,让各项管理一目了然;建立学生学习资源库,教师通过该平台,给学生提供教师备课资源包、微课视频、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素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和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供各种机会,安排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高端培训及考察活动,了解云平台、云存储、大数据、移动教学电子书包、微视频、手写笔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省、市关于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远程研修,在教育现代化理念和技术上不断成长;根据我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情况,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培训体系,构建网络学习成长共同体,通过网络实施微课培训、翻转课堂培训、各类功能教室的开发使用等在线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3.鼓励教学信息化的创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学校将结合小班化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开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组织“微课”制作大赛、“翻转课堂”展示课等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为学生个性学习提供最好的资源支持。
(三)以国际化办学的理念推动学校向国际舞台迈进
1.加大国际友好学校的开发。完善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继续开展与法国雷泽圣母高中和德国GAT文理高中友好学校的交流互访活动,加强学校之间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实现与国际友好学校的学生交流常态化。进一步开发与其他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友好学校关系,打开国际市场,提高我校的国际影响力。2.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继续与国内国际教育组织合作,每学期聘用优秀外教,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英语交流的能力。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外教课程,提高外教授课的效果。借助国际友好学校、友人来访,开展好英语学科周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与英国剑桥考试中心合作,引进剑桥英语课程,使我校英语教学在满足高考能力水平需求的同时,与国际水平和国际证书接轨。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的教育资源得以越来越大程度的共享,要加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教育动态的关注,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模式等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学校管理和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复合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教育国际化培训,提高教师国际化培训的覆盖面。组织教师到国外友好学校学习考察,用全球视野、国际领先理念和方法助力教师成长,力争所有学科教师都有出国研修的机会,培养具有国际理念、能够使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开展好学校海龟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与高校合作,开发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选修课,如法语、德语等学校课程;学校网站的“最新动态”与“国际视野”建成双语栏目等,帮助学生发展国际沟通能力,促进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迈向国际化。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通过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实现现代学校的制度管理,并逐步过渡到学校的文化管理,全面建设现代化学校。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加强校务委员会、学术研究委员会、教师生活委员会建设,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使其成为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完善 “值周校长”制,组织优秀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学校管理;成立以校长负责的教职员工评价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负责的学科教学评价小组,由德育副校长负责的学生评价小组,扎扎实实地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2.队伍保障。通过理论学习、进修提高、工作督查等方式,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通过理念提升、业务培训、发展评价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丰富发展内涵,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岗位竞聘及考核评价等形式,激励教学辅助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直热情服务、积极创新的后勤队伍。为学校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资金保障。抓住建设青岛实验高中的机遇,争取上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抓住学校外迁的机遇,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对学校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支持。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大力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办学资源支持,加大办学投入。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调整办学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努力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4.评价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的各类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案。主要包括:课程评价体系、教育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教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职工岗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对五年规划落实情况,每年根据计划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每学年结束,有关责任人要总结规划的实施情况,将自评情况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听取和采纳其对执行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聘请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代表共同组成规划执行评估小组,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调整完善规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篇:通海县第十五中学
通海县第十五中学 2010年“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通海十五中是一所年轻的初级中学,始建于1995年秋,投资1300余万元,占地面积45.49亩,于1997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办学,至今已发展到24个教学班,1377名学生(初三450人/初二454人/初一477人),在编教职工85人,在岗83人(教师79,职员1人,工人2人,校医1人),其中副高20人(在聘9人),中一47人(在聘33人),初级11人。自1998年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校始终把“普九”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普九”措施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强“控辍保学”工作,使入学率,巩固率达到“普九”的要求,为通海的“两基”工作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将我校多年来“两基”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努力完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1、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学楼、科教楼、学生宿舍、礼堂、食堂等,总建筑面积达1.38万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综合运动场内设有400米跑道、足球场、沙坑、投掷区和4块篮球场。
2、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①2007年,学校投入资金近5万元,建成校园广播系统,同时成立校园广播站;
②2008年投资7万多元,建成校园监控系统;
③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2010年学校投资22万元,建成了拥有60台电脑的网络微机室,基本上能满足学生上机时一人一台电脑。
3、学校重视校园绿化、美化,逐年改善校园环境。
二、积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努力落实“控辍保学”措施
1、每年招生之前,学校都积极召开招生专题会议,制定招生工作计划,学校组织成立了“控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大家齐心协力,统一思想,力保招生按质按量完成。
(1)制定新生入学准备材料,连同新生入学通知书,一齐发放到毕业生手中,让学生和家长知我校,了解孩子未来的教师情况,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顺心、放心地进入我校学习和生活,完成初中学业。
(2)新生入学时,我校积极组织为期3-5天的新生军训,同时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学习我校规章制度、了解初中学习和生活规律,让新生们快乐,满意地住进新校,师生早认识,早融通,增进了师生的亲切感。今年新生毛入学率达104.6%(517/494),净入学率达99.6%(492/494)。
(3)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校又积极组织各处室,年级主任牵头,联合班主任、各科任教师开展稳定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各村领导主动联系,力争无辍学学生。(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成立围棋、象棋、篮球、足球音乐兴趣小组,每年组织夏季班级篮球赛、冬季田径运动会,校园朗读比赛。让学生学得愉快,玩得开心,全面发展。
2、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师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狠抓内部管理,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师全员聘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学校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各门主科和体育科有专职教师任教。重视素质教育,通过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坚持每周升国旗和在国旗下讲话的制度。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理想、品德纪律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有专人管理,按时向学生开放,2008年订阅杂志四十多份,投入六仟多元购置新书。
三、积极组织教职工学习、培训,增强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本,校领导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做到既抓教学中心工作,又重树立意识,强化思想的工作方针,每周一次晨会,一次政治学习会,学习会对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剖析,使教职工明白形势发展的要求及工作的重点问题,从而树立竞争、生存、发展学习意识,极大地发掘了教职工的潜能,全校教学管理工作正处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在进行思想教育、政治学习的同时,校领导积极带头并组织教职工参与中考研讨会、新教材培训、,继续教育、三沟通、远程教育,使我校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我校79名教师中,已达大学本科的有 57人,专科的 22 人。
四、差距和展望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们在“两基”“普实”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离家长的要求还有差距,与秀山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差距。根据有关要求,我校实施“两基”“普实”工作与达标要求差距依然存在,完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装备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内部管理还不够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目前的困难:
1、部分理化生实验器材老化,与新教材不配套。
2、计算机配备不足:按要求人机比15:1,目前我校人机比为23:1,缺32台。
3、图书配备不足:按要求人书比1:25,目前我校拥有丛书13000册,人书比为1:10,缺21425册。
4、教学区学生厕所偏小,师生入厕困难。
5、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位领导,我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两基”工作会一直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两基”的巩固与发展仍惯于是我们工作的主旋律,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我们将一如既往,群策群力,提高办学效益,为振兴通海的教育作出应有尽有的贡献。
通海县第十五中学
2010年9月10日
第四篇:沁阳市第十五中学意识形态
沁阳市第十五中学意识形态工作报告
教育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课堂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现将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统计如下:
一、课堂。课堂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我校目前共有13个教学班,其中初一5个,初二、三各4个,依据规定开足开齐每门课程。我校重视德育教育,把德育贯穿教学过程中,意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每周坚持举行周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演讲和班会课,每周开展一节国学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图书室。我校设有专门图书室,并有专人管理,我校藏书已达2万四千多册,每周学生都可以自由借阅图书。每班设有图书角,各班有专门图书管理员,负责借还各班图书。
三、黑板报。我校定期举行班级黑板报评比,黑板报内容围绕安全、德育等内容,并不定时进行更新。
四、知行学堂。按照教育局文件要求,班级每月开展一次知行学堂活动,校级一学期开展两次。每次活动计入班级量化积分,并进行评比,图片、视频资源定期上传学校资源库。每次活动严格按照“七个一”要求开展。依照学年计划,本学年班级已经开展四次,学校已经开展两次知行学堂活动。
五、宣传栏。校园内宣传栏随处可见,内容定期更换,主要内容有光荣榜、优秀学生、优秀社团等。楼道、教室外的墙壁上张贴德育标语,“六礼六仪”规范等,旨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风浓厚的氛围。厕所墙壁上有温馨提示,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六、广播站。我校设有校园广播站,由传媒部学生负责,遇大型节日播放相关歌曲,并有专门学生向全体学生进行演讲等。
七、微信公众号。学校设有“沁阳市第十五中学学”微信公众号一个。每天更新学校新闻内容,宣传成功教师、成功学生、成功家长的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
九、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利用周日例会时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切实抓好全体教师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
沁阳市第十五中学 2016年12月15日
第五篇:霸州市第四中学建设、管理、新课程情况
霸州市第四中学
校园建设、学校管理、新课程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学校建设
霸州四中始建于1951年9月,为市属国办中学,建校之初,称“河北胜芳中学”。1998年迁入现校址,称“霸州市胜芳高级中学”。2002年9月,改称“霸州市第四中学”。2006年,霸州市委、市政府投巨资对我校进行了改扩建,2008年底,学校跨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行列。
学校现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生均21平方米,生均住宿、就餐面积分别为5平方米和4平方米。学校的每栋建筑均符合国家标准,无危房。
学校现有标准化运动场一座,设有400米环形跑道和足球场地,篮球场地10个,乒乓球场地30个,排球、羽毛球场地若干,按省颁一类标准配备体育器械。
学校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远离各种污染源,无任何污染。我校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了环境建设,学校绿地面积达32500平方米,生均绿地达11平方米。校园平坦,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和净化,校园内道路畅通,消防车能通达每栋建筑,卫生、消防、给排水、供变电等设施完善。整座校园按功能设计分为四大区域:教学实验区、生活休闲区、体育运动区、家属宿舍区,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学校路面全部硬化,驱车可直达任一区域的任一建筑。
学校设有图书室一个,教师阅览室两个,学生阅览室三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实验室18个(物理、化学、生物各6个),每个使用面积96平方米,并配备陈列室、准备室、储存室等附属用房。学校又投资50万元,新建一个理、化、生数字化综合探究室,并为理、化、生实验室新装配6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还设有专用教室7个,其中音乐专用教室1个,美术专用教室1个,形体舞蹈教室1个,通用技术教室及操作室各2个。学校成立了网管中心和语音播控中心,并设有标准微机室两个和教师电子备课室三个。
学校的教学仪器,依照国家2010年2月颁发的JY/T0406-2010《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一类标准配备。电教软件分别按国家和河北省《中学电教设备配备标准》配备,学校现有学生用微机170台,教师用微机80台,科室用微机30台,共计微机280台。网络外网已开通10M宽带,网络设备齐全,路由器2台,核心万兆交换机1台,千兆二级交换机10台。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体育器械种类齐全,数量丰富,总计1390件。
学校设有卫生室,有专职校医,医疗器材88件,并配有常用药品,全天24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在图书楼尚未建好的情况下,目前学校图书室藏书达10万余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350种以上,阅览室报刊、杂志多达338种,我们还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效用,购臵电子图书27万余册。基本上满足了教师教学研究、学生自主阅读的需要。
建校60余年来,作为农村普通高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共培养优秀毕业生1.5万余人。如今这些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有许多人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时常为“胜芳中学”这个名字而感到骄傲。从2003年起,我校连续多年被霸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7月被廊坊市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从2006年开始,因高考成绩优秀,我校连续4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奖。学校领导班子从2003年开始,连续9年被霸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实绩突出领导班子”称号。2007年、2010被廊坊市教育局评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廊坊市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廊坊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同年,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2011年被霸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校园”。
二、学校管理情况
(一)指导思想
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践行科学发展观及党的教育方针,以全省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新课程文化,提升队伍素
质,练内功、扩内存、增后劲,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增加我校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我校全面、可持续及特色发展的三大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按“抓素质谋生存,抓改革求突破,抓特色促发展,抓科研助提高”的工作思路,推动“形象工程”,大力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打造学校全新的形象与竞争力;推动“素质工程”,以系统的师德师风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及有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我校教职工的职业素养及学生的道德水准;推动“专家带动工程”,加大“校本研训”的专业引领力度,实施“教科研拉动”“骨干教师带动”、“内力催动”三动战略,用新课程理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我们以校园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育科学研究为龙头,以特色育人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为保障,努力打造一所教学条件优越、综合实力强大、学术思想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各类人才辈出、品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中校。
(二)教工管理
1、健全组织机构
首先,我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主管部门工作。领导成员党政分开,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整体功能发挥充分。
其次,我校党组织和工会、团委、学生会组织健全。我校设有党支部,下设办公室,党办主任一名,我校工会由主管后勤校长分管。我校设有团委会,团书记1人,副书记2人。我校的学生会直接由团委领导,学生会主席由团委会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会成员,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产生。
第三,我校行政机构健全,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教科研室、政教处、总务处、现代教育技术处,各处室设有专职主任1人。各处室之间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相互之间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工作效率非
常高。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要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就必须净化职工心灵,培养其职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故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教师思想工作,培养了一种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四中精神,打造了学校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首先,我们加强政治学习,建立了每周的政治学习制度。党的相关政策、方针、教育法规,都是我们的政治学习内容。同时学校要求大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上交并组织相关考核。使大家能自觉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使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大局,与学校的兴衰荣辱自然融合,保持一致。
其次,坚持师德培训工作。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对教师进行两到三次的师德师风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大量典型事迹、案例分析:如师德启思录、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魏书生事迹报告会、广渠门中学高金英的班主任工作报告、韩玲的《我的班级管理之道》的报告、廊坊师范学院刘银花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报告、石家庄二中王学文的《做一个成功的老师,过一个幸福的人生》的报告、历届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金正昆的《教师礼议讲座》、中央台的教育热点时评等。榜样的力量、典型的示范让教师们受益匪浅,从中学到的东西被很快运用在工作实际中,在我校参加师德培训和写教育随笔已经成为教师们的习惯。我们还经常外派主任、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的各级教育培训,回校后进行二级培训,还带齐全套录制设备,收集资料,为师德师风活动及时、经常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我校的师德培训资料还经常提供给很多兄弟学校,我们的师德教育活动,培养了教师的敬业、奉献、合作的精神,提升了他们的道德素质与思想水平,为我校实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3、加强制度建设
1)、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统一
严格的制度管理要立足于对群众的真正关心。胜芳镇的经济环境决定着教师在此属于低收入人群,而且外地教师占有极大的比例,人生地不熟,可以说无依无靠。必须要真正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才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样,再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才会让教职工有较强的认同感。我们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克服种种困难,办起教工餐厅,解决了大批住校教师基本就餐问题;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改善了教师工作环境;组织集资盖起教工宿舍楼,保证了大部分外地职工居者有其屋;另外还克服多种困难,全部解决了单职工与未婚职工的住宿问题;学校年轻教师多,学校便组织联谊活动,牵线搭桥当红娘;外地职工结婚时,有诸多不便,学校便出面组织婚礼,担起了家长的职责。学校又克服多种困难办起幼儿园,解除了大批已婚教师的后顾之忧等等,这一切的作法,解决了群众的难题,维护了他们切身利益,暖了大家的心,鼓了大家的劲。这样会使全体教职工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来,为严格的制度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思想与舆论基础。2)、创新管理体制
我校强化了制度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台了许多有原创意义的较为科学、规范、精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我们实行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奖励工资制,星级教师评定制。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采用了教师聘任制。教师要通过考核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并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造就了一种竞争氛围。我们还在此基础上推行了星级教师评定制度,以各项考核为基准,确定教师星级并给予不同的待遇与称号,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陋习,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上进心。
其次,我们采取了岗位责任制,强调责任意识又注重通力合作;我们出台了岗位责任细则,强调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校工作不留死角;同时,又强化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从另一侧面加强了教
职工的责任心与上进心。
第三,实现了结构工资制向奖励工资制的转变。由注重工作“量”的比较,逐步转向“质”、“量”兼顾的考评,这是时代的需要,也促进了我校教职工讲工作,重质量,重视自我提升。
这些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规范又富于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上进心,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公平公正与高效率的有机结合,打造了四中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学生管理
我们突出强调了我校的教育管理传统:正面教育为主,制度管理为辅,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功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打造文化胜中、品牌胜中、特色胜中。
首先,德育教育活动的系列化、常规化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也成才”的观念,深入挖掘活动的教育功能,我们开展了许多常规活动、系列活动和以年级为单位的传统、特色活动:
1)、常规活动:团委、学生会通过每周一的升旗、国旗下讲话,每周寄语,定期更换的橱窗和展牌等阵地进行宣传,一系列的常规活动,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目的。
2)、系列活动:每学期一个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深化主题,深化教育内容。如校园环保系列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请爱护我们的校园系列活动等。每一个系列活动都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学生在参与中各种素质得以提高,个人能力得到锻炼。
3)、主题教育:每学期都利用各班的多媒体播放主题视频,由班主任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第一课》的生命安全教育;《让世界充满爱》的感恩教育等。特殊情况下的专题教育,如我校一名学生得了白血病,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了“救救白血病女孩”的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我校开展了法制教育活动,包括模拟法庭、参加市法院开放日活动、中学
生的人际交往与犯罪的法制报告会;我校还组织全体女生参加了“呵护如花的生命”心理讲座等,学生通过活动在不断成长。4)、传统特色活动:
高一:新生军训(8月底)、会操比赛(10月)、法制报告会(12月4日)、清明节扫墓(4月5日)。
高二:成人仪式(5月13日)高三:告别母校联欢会(5月20日)
全校:逃生演练(5月)、秋季田径运动会(10月)、元旦越野赛、元旦联欢会(12月30日)。
实施新课程以后我们又在高一高二增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如上利用假期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
其中高二年级的成人仪式成为我校德育教育活动最大的亮点。每年我们为一个年级一千多学生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一千多位家长前来参加学生的成人礼,聆听孩子们的誓言,见证孩子们走过成人门,并参加以“感恩和责任”为主题的班会,分享孩子们的成人蛋糕,分享他们成人的快乐。家长寄语和成长感言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印记,那一天每一个教室都上演了一幕幕亲情故事,让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责任。
我校还成立了十六个学生社团(广播站、文宣社、棋社、书法社、武术社、绘画社、礼仪社、舞蹈社、摄影社、英语社、四中电视台、演讲社、声乐社、手工社、话剧社、文学社),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加规范,从而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特长,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锻炼各种能力,提高各种技能搭建了舞台。在四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成为胜中的一大育人特色。四中学生走进高校和社会,在学习上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在其它各方面一定是最优秀的。
其次,我们在狠抓正面教育的同时,加强制度管理,在学生管理
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学生日常行为的量化考核。包括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生在早操、上课、自习、课外活动等时间可能涉及到的体育、卫生、纪律、宿舍的各种情况都纳入考核,同时设奖励加分,违纪减分。通过年级考核、学校考核,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实施新课程以后,我们更是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把考核内容加以全面化和细致化。
为了保证学生的正常休息,提高学习效率,在宿舍管理上,我们一直下大力量,这成为我校管理的一大特色。通过加强对宿管员的管理,通过加强对休息时间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对学生住宿行为的量化考核,我校宿舍的卫生和住宿纪律得到了改善,做到了让家长满意,有利的保障了课堂教学。
2)、学生自主管理。年级有学代会,学代会隶属于学校的学生会,学生会下设多个部门,学习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纪律部,另有文宣社,广播站,记者站,各部门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以学生的自主管理辅助学校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3)、家长参与管理。为了搭建一个学生、老师、家长沟通的平台,让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管理,我们引入校讯通。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校讯通管理特点。我们规定了学校、年级、班主任不同层面的管理任务,在与家长沟通上坚持两个原则:不许向家长告状,以鼓励为主;不许向成绩较差的同学家长通报考试名次,要以进步的名次代替考试名次。要经常把学校、年级和班级组织的不同活动向家长汇报,通告。学生回家和返校都要及时发送校讯通,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求向家长汇报,成绩显著的(不单指学习)要向家长报喜。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争取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有力的配合了其它教育形式,达到了管理的效果。
再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心理辅导一直是我们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我校学生的现状,我校近期将筹备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疏导的专业性,以更好的解决学生们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缓解他们的各种压力,保障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解决心理教师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我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心理专业的培训,自学相关知识,并报考心理咨询师(员),取得相关资格后,学校将报销60%的费用。老师们报名踊跃,到目前为止,共有29名教师报考,这为我校未来扩大规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储备了人才。
(四)安全管理
根据上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我校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落实措施,明确责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扎实抓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提高依法治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具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及时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及主要任务,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认识。同时针对学校安全工作的任务与重点,组织中层干部进行了学习讨论,并结合实际,对我校的安全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二)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1、成立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政工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和年级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校园周边环境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并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人。
3、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各部门、各年级负责人层层抓落实,加强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安全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确保安全问题万无一失。
(三)制定措施,狠抓落实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1)入学教育
每学年初,学校组织安排各班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其中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包括饮食安全、交通安全、防火灾、防震知识等。
(2)法制教育
为保障无重大事故,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已常态化。
① 每年进行法律知识宣传,上学期我校聘请了三杰律师事务所主任杜庆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针对校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在11月份给高一年级做了题为《法律在我身边》法律知识讲座,并做成视频,利用学校多媒体组织高
二、高三全体师生观看,本学期又请霸州检察院胜芳检察室王志东、杨秋生到我校给高二同学做题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与犯罪》法律知识讲座,学生们深受教育。每次法制讲座之后我们都组织学生写了感想。以此方式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②平时我们还通过国旗下讲话、广播、报栏、班级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③ 2011年12月份在三个年级教学楼大厅,以展牌形式展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图片,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④ 从《焦点访谈》上截取《关于手机对孩子的危害》的相关内容共8期,于3月17日——25日利用多媒体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并以校讯通形式把网址发给家长,请家长观看并配合学校共同管理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3)出行安全教育
① 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和学生出行交通安全教育,每周五放学时,公共汽车进入校区接送学生时,门卫对其营运手续进行核实,无误后方可进校接送学生,并记录车牌号和驶入驶出时间以便核对,严禁无牌无照非营运车辆接送学生,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② 为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学校在节假日放假之前,政工处都下发《假日出行安全注意事项》,由班主任向全体学生传达,帮助学生树立出行的安全意识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同时,用校讯通将学生离
校、返校时间通知家长,确保学生处于安全监控范围之中。
(4)饮食安全教育
给学生讲清利害,不要购买流动小摊点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
2、消除校园安全隐患(1)隐患排查
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安排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① 校园设施安全隐患排查
加强对学校各类硬件设施,尤其是体育器材、医务室设备、实验室药物、供电设施、消防器材的管理。
② 宿舍安全隐患排查
保证学生住宿安全,学校政工处每月对宿舍的水、电设施等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各部门联系,及时整改。对重点部位安装了防盗网和声控灯,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安全,消防通道畅通。
③ 饮食安全隐患排查
落实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校园食堂卫生管理。
A、根据市委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学校对校园食堂进货渠道实行定点采购制度,严防三无产品进入校园,对蔬菜及调料的储藏、加工、销售实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无过期、腐烂变质的食物,及时对食品加工操作间进行消毒和灭蝇处理,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协作,对食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持证上岗,确保食堂卫生安全。
B、治理整顿校园周边小摊贩,保证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学校周边有许多流动的小商贩摊点,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隐患。由于学校不是执法部门,所以我们每天中午、晚上安排专人检查学生购买流动摊点食品的情况,对学生讲清危害,及时制止。
④ 加强门卫管理力量
我校是一所封闭式学校,为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我们高薪聘请专业保安人员入驻我校,严格出入证管理和学生请假制度。学生上课时间出入需有班主任出具的请假证明,走读生上、放学时间出入必须
持有走读证。严格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如遇来客来访必须做好登记,并与被访者核实后方可进入。
(2)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为确保校园安全,严格值班制度管理,学校加强校园内夜间值班措施。随着校园面积的扩大,我校加强了教学楼和校园的安全巡逻,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每天都有校长、主任值班,值班人员负责对校园内的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逻,发现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及时与值班校长联系,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制止,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节假日也不例外。
(3)做好活动预案
每次组织大型活动(扫墓、运动会、联欢会、越野赛等)前均制定安全预案,活动中派专人负责学生安全,活动后进行总结。
3、策划搞好安全活动周
每年3月下旬其中一周为我校安全活动周,2012年活动周内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观看视频
组织观看视频片《高层火灾逃生》、《防范火灾,必须的》,并要求学生写了观后感。
(2)逃生演练
为严防“踩踏”事故的发生,我校制定了《各年级突发事件应急紧急疏散路线》,确保师生在停电、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身安全。2012年3月28日,我校又一次组织了紧急疏散演练。
(3)组织高二学生听霸州检察院胜芳检察室王志东、杨秋生检察官做的《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与犯罪》法制报告,组织同学们写了感想。
(4)利用升旗时间讲解、普及交通安全知识。(5)布臵作业
利用清明小长假给学生布臵作业,给家长带回《关于学校、家长对学生交通安全保障的责任状》,带动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保障学生安全。
4、占领学生思想文明阵地,为抓好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以积极、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抵制校园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制度管理为辅”的德育方针,轰轰烈烈搞活动,扎扎实实抓教育,坚持每天有一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每月每年级举办一次文体活动,每学期政工处、团委联合搞两次大型的学校文体活动,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的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从而使我校形成了拼搏进取、积极奋进的良好校风,并配合年级每学期开展的爱心教育、成人教育、责任感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和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一系列的活动都有效消除了许多的安全隐患,为建四中平安校园提供了思想保障。
三、学校新课程开展情况
1、抓好教师新课改培训工作
教师是学校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头脑,迅速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与水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教师队伍的深入挖掘、系统培训,因此我们抓好了如下工作:
第一,强化认识,制定计划,确保落实。
我们将教师新课程业务培训提高到关系到学校兴亡的地位来抓。所以,近几年来,我们每学期,每学年安排工作时,都要将这一活动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加以重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活动方式并由专人负责、保证实效。每学期初利用开学前一周进行教研专题培训,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请专家为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第二,走出去,请进来。
要把握新课程大方向,不落伍,就必须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吸取先进经验。为此,我们多次派人到北京、山东等地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教师们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促进了学校的教改工
作。为让我校尽快适应形势,走在教改前列,我校还专门派人赴广东、海南、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当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同时派出多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两级新课程培训及优质课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也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认识。
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请进来。近几年,我校聘请著名教育专家王自如,新课程理论与实践专家王义堂等来校,或讲学、或做课、或指导教学、或出谋划策,为我校教师水平的提高、学校的振兴与腾飞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实施“三动战略”,强化专业引领。
我们加大“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力度,实施“教科研拉动”“骨干教师带动”、“内力催动”三动战略,用新课程理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1)加大教科研拉动力度
我们强化学校教科研体系建设,提高研究效率。学校建立了教科研室——学科组——各年级备课组的三级教科研体系,并将教师个人自发的研讨与学校有组织的教研活动统一起来;截止到2011年,我校成功申报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1个、省级立项课题5个,其中包括一项省立项课题(资助经费)、廊坊市级立项课题6个。我们以课题研究拉动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抓好课题研究、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校本研训,帮助教师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对接。用不断学习、认真实践、自觉反思、强化调控、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借此拉动新课程的改革。既打造了学校整体的科研氛围,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发挥专家引领与骨干教师引领相结合的合力带动作用。我校将学校现有的优秀教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分类排队,采取“专家重点引领尖刀组、尖刀组分别带动骨干班、骨干班拉动后备排”的层层带动辐射策略,培养一支能帅动全校教师队伍的新型课改骨干教师小分队,结合校本实践打造符合自身实际、富有课改特色的高效课堂。
3)增设“学法研究课”,专业引领到学生。住校专家与教师、学生一起研发“新课程学习指南”,作为校本课程“学法研究课”的学材,通过“学法研究课”对单元不同课型的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会学能力与品质”,全力打造霸州四中特有的“厚德载物”、“格物致知”的新学风,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帮助学生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优化自我、发展自我,激发内在发展动力,保证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通过大规模的说课、磨课、做课、评课、研课写教学叙事、教研叙事等活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一直是我校的传统。学校有专门制度,规定各级领导的听课数目,每学期学校要组织各种类型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全程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校领导还组织听课组听全校教师推门课。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升,造就了教师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局面,这实际上是保证了教师培训活动效果落到实处。
第五,抓好集体备课、保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学校发展,年轻教师的增加,教学水平下降,这是许多学校的通病。而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力量,把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让他们起到传、帮、带作用,是一项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培训措施。我们的集体备课制度,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先个人备课,后集体研讨,然后综合集体的智慧与优点形成最后的教案。尤其进入新课程后我们强调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单元整体备课”。这项制度对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大有益处,同时,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保障。
第六,加强教师多方面业务素质的考核,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使他们快速成长。
考核实际上是对业务培训的检测与督导。我们的考核根据教育教学需求,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业务考试、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考核、教学效果考核、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学生全员评教等。
这些考核以及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实际上保障了培训的长期性与有效性,也激发了教师的危机感,竞争意识及自觉自律的精神。
应该说,狠抓业务培训才是真正对教师,尤其是对年轻教师负责的态度,也是学习腾飞的关键。几年来,一大批年轻教师崭露头角,在不同岗位上独当一面,挑起大梁。
2、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
抓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准点,结合我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四为主”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重点。这种原则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更符合我校的工作实际与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具体工作中,我们在住校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课堂教学“学中做”、“做中学”、“悟中构”三转换定律的感悟,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单元分类教学“三层次六课型”(新知教学课、技能训练课、互动探究课、活动体验课、整合测评课、反思建构课)开始了探索与改革实验。尤其在新知教学课这一课型,我们经过探索,结合四中师生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认标——观察学习——练习转化——测评调控——梳理反思五步环节。实际工作中,要求教师们“先入格”,“后出格”,遵从“四为主”原则,结合本学科特征,创造性地打造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为保证课改行动落实到位,学校专门组成了语、数、外、文综、理综五个听课组,由校长带队,深入课堂,根据我校自己研究出台的课堂教学评价赋分表打分,纳入学校量化考核系统。为了凸显课改的地位,在考核与评优中,凡是对课改不支持、不动作、不积极的情况,一律采取一票否决制。强力推行课改,使课改由理念转化为了教师的实践行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教改风潮席卷了四中,“一言堂”与“满堂灌”现象基本消失,教改理念已深入人心。
3、狠抓常规教学管理
1)建章立制,使常规教学有法可依。
近几年,每个学年初,我们都要修改我校的《备课要求及评价标准》《教案要求及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要求及评价标准》《听课要求及评价标准》《评课要求及评价标准》《作业和笔记的要求及评价标准》《专任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学生评教》等常规教学各环节的要求及评价标准,使我校的常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
2)强化过程性督导检查力度,使关于常规教学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教科研室主任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科研室成员,各学科兼职教研员,各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的教学常规督导检查小组,对常规教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立体式督导检查。
第一、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采取不定期的推门课的形式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如不能在限定的期限内改正,将停止其课堂教学工作。
第二、每月对全体教师的备课、教案、听课、作业处理等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进行通报、整改。
3)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监测,强化对单元测验、月考、期末统考的命题、施考、阅卷、统计分析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使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监测真实、科学、有效。
4)做好高三年级各次模拟考试的施考和统计分析工作。
4、新课程改革成效
近几年,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6月,我校邢庆俐老师的教学设计被廊坊教研室推荐代表廊坊市参加省级竞赛,获华北赛区一等奖;同时,邢庆俐被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推荐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的“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的评选;2011年10月,我校南开合、包宏升两位老师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山东潍坊举行的“打造高效课堂”学术研讨会,并在随后举行的全国性教学大赛中获得各自学科的一等奖;另外,2011年9月,我校许铜锁、董金定两位老师参加霸州市首届班主任素质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二人囊括了高中组一等奖的全部名额。课堂教学改革路上,我们已取得初步成果,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使我校的高考成绩,每年上一个新台阶,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超过40%。一大批入学成绩低于重点中学录取线的考生,经四中三年的打造,最终都考上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是2007届优秀毕业生孙稳娜同学,高考中勇夺霸州市文科亚军,与冠军仅相差三分;2009届毕业生尹东同学,高考位列霸州市文科第5名;2010届理科考生李玉杰同学,高考取得609分的高分,位列全霸州市理科第十名,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2011年,在我校就读的周晶晶同学被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随着高考成绩的不断攀升,我校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我们不仅重视高考成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如我校篮球队在廊坊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篮球赛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马伟勇同学2011年在霸州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以10’9的成绩打破霸州市男子100米记录等。我校不仅成为了孩子大学的“预备期”,更成为孩子未来生活的“加油站”;我们不仅着眼于孩子高考成绩的新突破,更着重于孩子未来成长有后劲;我们不仅注重孩子在学校的成人、成才,更看重孩子走出校门,乃至终生的健康成长。因为我们真正注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用新课程文化育人,用环境育人、德育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来促成学生能力的养成、快乐的成长,所以,四中的毕业生无论是升入大学深造,还是进入社会就业,都是潜力无穷、发展最好的。因为我校注重了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人—成才—成长”!
2012-11-2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