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昆明、玉溪、曲靖)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3[精选]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
1、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心向与定势 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2、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成就动机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3、归因理论是从_概念同化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4、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和学习。
5、_桑代克_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第二篇:2014年(昆明、玉溪、曲靖)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数学》考试模拟试卷3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五、操作题(2分)
(1)东村要接一根水管与送水管连通,怎么安装最省材?(画出示意图)
•东村
送水管
(2)在下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与△ABC的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六、应用题(25分)
(1)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5㎝、4㎝的容器中,盛有120毫升的水。水面离容器口还有多少厘米?
(2)某运输公司要运送2520吨货物去洪水重灾区,已经运了9天,平均每天运120吨,如果剩下的要10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
(3)上午8:3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
时行5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两车在离中点28千米处相遇。相遇时是什么时刻?
(4)一个书架有两层书,上层的书占总数的40%,若从上层取48本放入下层,这时下层的书就占总数的75%。这个书架上共有多少本书?
(5)一件工程,甲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要30天完成,丙独做要40天完成,现三人合做,乙因其它任务中途停了几天,结果用了12天完成这项工程。乙中途停了几天?
七、简答题(4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请谈谈你对“组织者”的理解。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第三篇:2015年玉溪特岗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知识》预测试题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A.审美教育 B.五讲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 D.美好思想教育
2、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事例是()。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6、课外活动的主体是()。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7、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8、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的干扰。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此资料由云众教育提供
C.单一抑制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请关注微信*** D.双重抑制
9、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强化法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0、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21、()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A.思维 B.反应 C.语言 D.理解
22、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A.道德素养 B.专业知识 C.教学技能 D.教育机智
23、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了,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是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是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A.集中复习B.分散复习C.及时复习D.适度复习
24、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25、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26、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A.定向作用 B.决定作用 C.影响作用 D.促进作用
2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28、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A.教育目的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2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30、()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性记忆 D.语意记忆
31、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32、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33、《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A.15 日 B.30日 C.45 日 D.60日
34、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A.埃里克森 B.卡特尔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3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6、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A.感觉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联觉 D.错觉
37、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38、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A.夸美纽斯 B.马卡连柯 C.伊拉莫斯 D.赫尔巴特
39、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0、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A.场独立性占优势 B.场依存性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42、教师职业道德重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陶冶和提高。()
43、教师职业化就是要获得教师资格证。()
44、智力成果是指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45、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46、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发射的理论都认为动机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47、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48、班级课堂气氛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叫社会助长作用。()
49、小学生先学“铅笔”“计算器”“作业本”等种概念,再掌握“学习工具”这一属概念,这种由种概念到属概念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50、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51、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启发性原则,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52、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53、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54、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55、“奖惩合理”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第四篇:2014年(昆明、玉溪、曲靖)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数学》考试模拟试卷1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一、填空(第14-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503469007读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814 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最小的质数。
(3)2.4时=(时 分)1米5分米=()米
5.2立方分米=()升 1.4平方米=()平方分米
(4)有一个数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5.21,原来的这个数是()。
(5)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6)2008年元月30日是星期三,这年的3月6日是星期()。
(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根据角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8)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厘米,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如果甲数为a,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5,那么乙数是()。
(10)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这三个自然数中,最 小的是(),最大的是()。
(11)A=2×3×7,B=2×2×7,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2)△+□+□=44
△+△+△+□+□=64
那么 □=(),△=()。
(13)1、1、2、6、24、120,按照这6个数的排列规律,第7个数应该是()。
(14)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2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5)一个数增加它的30%是5.2,这个数是()。
(16)陈老师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为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他能取回利息()元。(利息税为20%)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7分)
(1)比0.3大而比0.5小的数只有1个。()
(2)a是b的15 ,a和b成正比例。()
(3)六年级99人的体育成绩全部达标,六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是99%。()
(4)学校气象小组用统计图公布一周每天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5)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方式多样化”,这并不等于不要进行考试。()
(7)新一轮课改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但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没改变。()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第五篇: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一)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B)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D)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B)。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C)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C)。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B)。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D)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B)。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B)。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D)。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C)。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C)。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C)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答:(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答: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二)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填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答:(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答:(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三)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答: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答: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四)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 .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 . 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 .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
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答: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答: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五)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答: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答: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六)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 B.1912年 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B)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七)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B)。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B)。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答: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答: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德育
答: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答: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5.教育科学 答: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答:(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答: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