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邹虹)

时间:2019-05-12 22:4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邹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邹虹)》。

第一篇: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邹虹)

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

邹虹成都工具研究所

上传时间:2007-3-1

3关键词: 和谐社会 劳动关系 企业工会 神圣职责

内容提要: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在企业内部主要体现为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企业工会在着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质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处于协调稳定的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内容。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2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发展,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指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把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等问题放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论述。强调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最重要的利益关系之一。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不可能有和谐稳定的生产秩序,不可能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稳定。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党不断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协调解决人与人之间经济矛盾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党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要求,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促进发展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分配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社会劳动关系基本趋于稳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人民群众经济要求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地对待这些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关系,通过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协调好社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当前企业劳动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框架,逐步建立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劳动争议处理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

1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矛盾比较突出,劳动争议频发,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劳动法》颁布十多年来,为调整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有的一些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劳动关系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条款在现实中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执行,需做进一步修改。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劳动法》配套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规章,但《劳动合同法》还未正式出台,对企业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等问题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有力的惩戒手段;工资支付立法层次低,操作性不强,对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在立法方面还基本是空白等等。由于劳动关系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制约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2.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发挥。近年来,尽管企业普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但劳动合同格式化现象严重,一些劳动合同不是在与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订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以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主的自我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但是,劳动关系双方的集体协商机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国有企业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在非国有企业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难度较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如何进一步完善三方机制,更好地发挥协调三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3.工资宏观调控体系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化的工资分配决定机制还没有形成。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目前,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价位制度在工资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工效挂钩办法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分配差距缺乏有效调节手段,拖欠克扣工资现象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防止这一现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同时,劳动标准体系还不健全,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标准执行工作有所削弱,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通过提高劳动定额、降低劳动定员等手段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开了方便之门。

4.劳动合同不够规范,劳动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在改组改制过程中忽视对职工权益的保护,随意裁减人员,只与劳动者签订短期劳动合同,一些企业不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政策,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不经职代会审议通过,不依法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等。有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规范,存在“霸王条款”,甚至是生死合同。一旦出现了劳动争议,劳动者往往因拿不出劳动合同而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5.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发生劳动争议后,在企业内部无法得到及时妥善调解,多依赖于仲裁裁决和司法审判;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诉的时效过短,一些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后不敢直接申请仲裁,而是尽量与企业协商解决,实在没有办法而提起申诉时,往往已经超过了法定时效,致使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劳动争议处理“一调一裁两审”制度程序多,周期长,各环节衔接不畅,降低了办案效率,影响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三、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企业工会大有可为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能够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这是工会的政治优势;另一方面,工会具有覆盖各个产业和行业的较为严密的组织网络,能够广泛联系广大的职工群众,形成畅通的职工群众利益表达渠道,这是工会的组织优势。企业工会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畅通的职工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与稳定,以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1.提高工会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加强普法工作。一是扩大工会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通过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既履行了仲裁员的职责,又提高了工会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各级工会应大力支持工会工作者特别是维权部门的同志参加培训、获取资格,不断扩大工会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二是积极支持工会工作者参加劳动保障法学会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工会工作者自身的法律素质。三是发挥工会理论研究会的作用,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定期组织论文的撰写和评选,提高工会工作者的理论水平。

2.发挥企业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是指职工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所在企业内部事务。职工的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应含内容,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雇佣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简单的劳动力买卖关系。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和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依法享有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劳动法》对这一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而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民主性的特点,决定了劳动者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大量活动需要由工会来具体组织和落实。

3.加大企业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力度。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发生矛盾的表现,直接反映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劳动争议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就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引发突发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劳动争议处理也是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主要是:参与劳动争议协商,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支持职工依法提起诉讼,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还要努力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工作。

4.发挥企业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的作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是实现劳动关系内容的基本保障。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内容就是双方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领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为了保障劳动者这些权利的实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应当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己任,并使职工的各项权利真正得以实现。因此,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安身立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历史的必然要求。

5.加强企业工会在劳动法律执行情况监督中的作用。《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它能否得到贯彻实施,关系到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为了保证《劳动法》切实得到贯彻实施,必须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其中,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我国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与劳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也最富有同一切侵权现象作斗争的实践经验。而且,职工群众是执行《劳动法》的受益者,也是违反《劳动法》的受害者,所以,他们最关心《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会应按照《工会法》、《劳动法》所赋予的职权,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一旦发现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工会应当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涉,要求用人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工会要支持职工依法举报、控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工会还要利用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形成贯彻实施《劳动法》的舆论氛围。

6.发挥企业工会对职工的价值导向作用。劳动关系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关系的机制,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在全社会确立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利益关系,对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大的思想舆论对人的价值观、社会道德的整合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因此,应当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舆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思想舆论在利益整合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看待客观能力、条件等不同而导致的利益分配差距的客观性,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等与时代前进步伐相协调,推动社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要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注释: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第2卷,第 537页.出处: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第二篇:发挥工会协调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发挥工会协调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工会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协调劳动关系就是着力点之一,工会组织应在创建诚信、平等、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公平与正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客观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体和核心,企业理应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而工会组织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积极主动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既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当前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呈现出新特点、新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双方对立统一、互惠互利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得劳动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1、主体双方的自主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有用工自主权。经营者根据企业发展状况、规模速度、技术要求自主选聘劳动者;劳动者因自身的教育程度、专业范围、技术等级以及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不同自主择业。

2、主体双方的多元化:企业所有制结构由过去的全民、集体变为现在的国有、集体、股份、合资、私营等多元并存;劳动者也由过去的全民工、集体工变为固定工、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等多种成份。

3、主体双方的不平等:劳动力需方市场的存在,就业形势的严峻事实,客观上使得劳动者自主择业受到极大限制,经营者据此在用工中设置种种障碍,强加苛刻条件。同时由于地域差别、行业差别、企业差别的存在,劳动者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甚至在同一企业由于身份不同享有的权益也是千差万别。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双方的新问题

1、矛盾突出。改革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地位的不平等,双方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关系呈现极大的不稳定性,而且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竞争的加剧。这种冲突还有发展和激化的可能。

2、关系复杂。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健全,用工更加自主。择业更加灵活,报酬更有弹性,这些都使劳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经营机制千差万别,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各种管理理念的引进和创新,都加剧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3、对抗明显。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造成了较大的利益差别、贫富不均、心理失衡,以及改制过程中劳动就业、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等存在问题,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中对抗性因素不断增加。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需要自觉增强四种意识

1、要增强主动构建的意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维护职企共同利益”的有效举措。许多企业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为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奠定了扎实基础。因此,各类企业应深刻认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自觉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作为逐步健全和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协调劳动关系相关机制建设,培育企业自身文化的过程.把构建工作作为加快企业发展壮大,逐步迈向现代企业的有力载体。

2、企业应增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意识。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科学发展的前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告诉我们,企业要想实现基业长青,必须在科学发展上寻找出路。而要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内部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首创精神,保障职工各项权益,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方能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建共享、和谐共赢。

3、要增强依法治企的意识。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各类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涉及企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理念.不断规范和完善经营管理.理顺劳动关系,承担社会责任,要充分发挥《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作用,紧紧围绕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不受侵犯。

4、要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各类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意识。畅通平等协商、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民主管理渠道,会同企业工会组织共同推动职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确保企业内部各项制度规范合理、职工权益充分保障、双方协商平等合作、工会作用有效发挥。建立和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要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做到凡是涉及到职工群众利益的事情和企业重大决策,均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倾听职工的呼声。通过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不断增强工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动性,保证各项制度的法律效力和执行的严肃性。

三、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及协调方法

(一)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

1、代表和维护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中的准确定位只能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这既是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对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工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挥作用的一种必然选择。

2、五项基本职权:一是参与权,参与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二是谈判权,与企业行政进行平等协商;三是缔约权,代表员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有关单项协议;四是监督权,对用人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法规和政策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五是调处权,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

3、三项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合作性原则。(3)保护弱者原则。

(二)、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方法

1、源头参与,依法监督。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劳动政策的制定,针对工资、就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直接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建立以《宪法》为指导方针,以《工会法》为基础,以《劳动法》为准绳。主次分明、职责明确的工会法制体系和依法运行机制,使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地位、方式法制化。同时工会应及时组织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使职工自觉按照正常渠道、合法程序反映和解决问题。

2、规范制度,完善机制。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各方面群众的畅通渠道,建立健

全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不仅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也为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指明了方向。工会组织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顺畅高效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机制的缺失会导致维权职能弱化,工会的维权能力与加强维权机制的建设密切相关,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建设提高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

首先,要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机制,代表并组织职工积极参政议政,共谋企业发展和劳动关系和谐大计;其次,要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要完善党政工联席会制度、主要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各级平等协商对话机制,畅通反馈渠道,随时掌握职工关心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和疏导工作,帮助职工排除不良情绪,通过定期交流沟通,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合作双赢的目的,确保队伍稳定和企业安定;再次,工会应主动和企业协商建立迅速高效的劳动争议应急预防处理机制,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劳动争议或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经过萌发、酝酿、爆发三个阶段。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重点和注意力应放在第一阶段,努力控制第二阶段,避免发展到第三阶段。工会要在预测、预审、预报、预防和调解五个环节上很下功夫,按照“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避免劳动争议扩散到企业以外而使问题复杂化。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能力。从维权的特性出发,要求工会组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建设、健全主体双方协调机制的同时,以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这不仅是工会组织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也是落实好新时期工会各项任务的组织保证。体制多元化的必然结果是员工队伍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需要落实全国总工会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组织到工会队伍里来,这也是工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工会组织应审时度势,大胆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维权方式的转变: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防患转变;从解决个案问题向解决全局问题转变;从尽工会一家之力向举全社会合力转变,积极吸收和借鉴新经验新方法。

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深刻认识经济发展形势,深刻认识劳动关系形势,用心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企业发展的推动者、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劳动关系的协调者以及劳动争议的调节者,努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篇:企业工会应如何构建劳动关系和谐

企业工会应如何构建劳动关系的和谐

摘要: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企业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工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应是构建劳动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工会 和谐 发展 劳动关系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把自己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这从理论上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到企业工会工作的实践,却会有一定的难度。

企业工会在角色定位实践中,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在立足中国国情、加快自身改革中,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主要要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第一、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同样,劳动关系要和谐,首先有赖于发展。企业工会只有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这样才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在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 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就业,平等协商,友好合作,促进发展,共享成果”,必须注意各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注重实效。要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的落实,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更好地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生产力要素在企业达到最佳组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焕发企业生机,增强企业竞争力。要坚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借助这一平台,解决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大力推广以和谐劳动关系促企业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

同时,从企业工会的环境特点来看,企业工会所处的是特定企业的具体环境。企业工会要适应企业特点,切实因企制宜地开展工会工作,并且要把企业工会工作自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讲究策略,灵活运用。企业生产经营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是充满风险的动态过程,而且劳动关系改善也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往往更多更直接地由企业来承担。作为企业工会,要在为职工维权的同时,主动了解和深入生产经营过程,排忧解难,自觉增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助力,共谋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企业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工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企业工会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涉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又具体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单靠理论上的说教,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方面工会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企业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从企业、部门直到班组,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企业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企业工会的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塑造健康文明、时代感强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次,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企业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活动, 如岗位练功、业务技能比赛、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各种演唱会、各种运动会、球类比赛、美术、摄影、书法展览、知识竞赛、卡啦OK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弘扬正气,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一点,企业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企业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活动,能够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倾听职工的呼声,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动职工广泛参与,因而容易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发挥主人翁责任感。正是由于企业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并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者这一角色,工会任重而道远。

第三、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劳动关系矛盾的协调者。从工会产生的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工会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矛盾、劳资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工会始终是在劳资关系中运行和发展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劳动关系领域,企业的权利不断扩大,政府则由直接的参与者转变为立法和宏观调控者。

劳动关系的这种转折性变化,要求我国工会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会不再仅仅是协助党政 各项工作的一个助手,而首先是劳动关系两方主体中劳动者一方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双方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利益追求是存在差异甚至是矛盾的。企业一方在生产活动中居于指挥、管理的主导地位,效率、利润是企业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而处于被管理、被指挥位置的职工,希望的是良好的劳动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水平。显然,企业一方与职工一方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关系处理不好,还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当企业方以损害和牺牲劳动者权益来达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时,劳动者个人很难与强大的企业抗争,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劳动者一方的弱势地位就更加明显。在此情况下,劳动者只有依靠自己的组织---工会,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权益,工会实际上成为平衡劳动关系双方实力,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企业工会,劳动者就只能依靠个人的力量、采取自发的非正常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其结果要么是无功而返,要么是引发更尖锐的冲突,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说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工会健全并有效运作,通过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保护和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使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有序,存在的矛盾得以及时通过法制化的渠道化解和 处理;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借助三方协商机制,从源头上表达劳动者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使整个劳动关系协调发展。

第四、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职工群众的教育者。改革的过程是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广大职工是改革的直接体验者,大部分职工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但也有部分职工在改革过程中付出了代价。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生的新的劳动关系,企业工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充分履行教育职能。

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做好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避免出现对改革的逆反心理、仇视心理和消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教育职工站在长远的、全局的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问题,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树立市场意识、创业意识。

广泛宣传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意义,加强利益共同体教育,充分认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引导职工热爱企业,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劳动法律法规教育,依法订立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引导职工严格遵守,依法维护和保障自身权益;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遵守操作规程,严格劳动保护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加强职工素质教育,以职工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引导职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 企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情况汇报

全国工商联

(2007年12月)

提要:

民营经济已占非农就业的80%左右,其劳动关系状况对整个社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比过去有较大提高,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当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仍有不少问题。大多数企业建立时间短、生产规模小、经营条件差、员工流动性大,许多问题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分类推进劳动关系管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全国工商联将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入了解情况,工商联开展了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重点调研。黄孟复主席带队到北京、苏州、无锡、沈阳、大连等地调查,我们还在几个城市的区县向企业

发放调查问卷,并联合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空前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今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共1.1亿多人。如果考虑私营企业普遍低报人数,大量个体户并未注册(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921万,从业人数9422万,比注

册数高近一倍)等情况,私营个体实际从业人员可能达2亿。

二、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人大、政府和工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提高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了较强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执行情况改善。

据全国总工会2007年第6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抽样调查(简称总工会调查),2006年全国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8.8%;私营个体企业为47.3%,比2003年提高近17个百分点。据统战部、工商联第7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简称工商联调查),2005年样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4%,比2003年提高

8.8个百分点。据工商联今年部分城市私营企业调查(简称工商联今年调查),2005和2006年样本企业员

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3.1%和74.6%。

二是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

劳动保障部统计,2004年3月以前10年,各地平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8次;之后至2006年底,调整了1.9次;2006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比上年平均提高30%左右。据总工会调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367元,比2002年实际增长37.8%,其中私营企业为1204元,为全国水平的88%。据工商联调查,2005年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为13480元,比2003年增长67.8%,为当年国有单位平均工资的83%。据工商联今

年调查,80%的员工认为劳动合同确定的工资标准能够执行,95.7%认为工资能够按月支付。

三是工会组建率上升,作用日益扩大。

总工会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企业工会88.4万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71.5万个,占80.9%,入会员工8161万人,员工入会率58.6%。据总工会调查,61.5%的员工所在单位建立了工会,其中认为工会发挥了作用的员工占63%。据工商联今年调查,2006年企业建立工会比例为31.8%,员工参加工会比例为39.8%,其中67.8%员工认为工会有作用。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关系进一步稳定。

劳动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上年新增610万人,其中农民工1417万人。民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约1/4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据工商联今年调查,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为62%,基本医疗保险为51%,基本养老保险为48%,失业保险为41%,生育保险为34.5%。

五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广泛建立,劳动争议矛盾日益缓和。

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县都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少地方已向街道和乡镇延伸,形成了全国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不少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了劳动争议解决。据工商联今年调查,11%的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5%的企业准备建立;认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很好和可以的员工占7.43%和78.26%。据总工会调查,劳动争议最终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的占68.8%;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国有企业为27.5%,私营企业为13.7%;私营企业员工对与企业管理者关系融洽程度的评价值为

3.64,高于国有、集体企业。

三、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仍很多,有的还比较严重

劳动合同方面: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的较少,许多合同不规范,不少是流于形式,合同期限较短,合同执行情况不太好。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劳动执法检查反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个体经济更低。据总工会调查,50%以上的私营企业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建立集体合同的比例只有15.7%,员工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价值为4.07,低于其它类型

企业。

工资收入方面:

部分企业仍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欠薪问题仍然困扰一些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大,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现象仍较普遍,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过大,尚未形成普通员工工资正常合理增长机制。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只有14.2%。据工商联今年调查,工资由经营者决

定的占1/3,由人力管理部门决定的占27.5%,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的只有2/5。

工会建设方面:

多半私营企业尚未建立工会,不少工会存在行政化倾向,许多工会有名无实,工作形式化较突出,实际作用发挥不够。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建立职工大会制度的只有1/4,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只有13.7%。有的城市近年采取行政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在民营企业广泛建立工会,工会领导多由地方工会或企业安排。据工商联今年调查,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只有31.8%,职工参会比例38.9%;近40%的职

工认为工会很少活动或没有活动。

社会保障方面:

员工参保比例不高,社会保险水平低,小企业普遍认为缴费负担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困难,很多农民工不愿参保。据总工会调查,全国各类用人单位没有给职工上保险的超过35%,农民工比例更高;除工伤保险外,民营企业保险缴费比例不到国有企业的一半。据工商联今年调查,仍有一半的企业职工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近60%未参加失业保险,38%未参加工伤保险。据重庆市工商联调查,民营企业员工五项保险缴费负担大约是工资的50%,企业支付4/5多,员工支付近1/5;许多小企业感觉负担重,不少农

民工不愿缴费。

劳动争议方面: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不断上升,集体劳动争议比重扩大,部分案件处理难度增大。据劳动保障部统计,2000--2003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及人数年增长36%和30%,其中私营企业为55%和11.6%,个体户为156%和43%,股份制企业为552.7%和122.6%。2005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31.4万件,比2004年增加20.5%。2004年劳动集体争议案件占7%,涉案人数占62.5%。私营企业劳动争议以裁决方式解决的高于调解方式,其中

劳动者胜诉约占50%,企业胜诉占10%以上,双方部分胜诉占30%以上。

四、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有几多:小企业问题多,新建企业问题多,乡镇企业问题多,农民工问题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问题多,欠发达地区企业问题多。之所以如此,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状况,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成熟程度决定的。我国私营经济迅速兴起于上世纪

90年代,大规模发展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总体发展尚不成熟。

一是大半为新建企业。

全国私营企业1990年9.8万家,1995年65万家,2000年176万家,2007年9月538万家。近7年

每年新增50多万家,2/3以上企业产生于新世纪。

二是大多数为小企业。

我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0.6人,投资者2.5人,销售收入70多万元。538万家私营企业中,大中型

企业只有几万家,其余均属小型微型企业。

三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95%以上的企业从事加工生产、建筑劳务、一般流通与社会服务,以提供普通劳动服务为主。

四是企业素质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经营环境差,本小利薄言微,主要维持生存。经营者知识水平、法律意识

和管理能力普遍不高,雇员文化程度、工作技能、敬业精神普遍不高。

五是经营波动性和员工流动性大。

受市场波动影响,多数企业经营变化频繁。雇员中农民工比重大,工作稳定性差,员工流动性大。企

业生也快、亡也速,平均寿命不足5年。2006年全国注销和吊销私营企业32万户。

上述特点决定了多数私营企业经营状况不大好,管理不太规范,劳动关系难稳定、问题多。面对这种状况,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必须看到这种状况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健全,民营企业日益成熟,大量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

化解。

五、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若干建议

解决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要兼顾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和不断扩大劳动就业两个方面的客观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采取实事求是、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宽严相济的办法解决,决

不能轻视与迁就,也不可过急与超前。

一是将劳动关系管理的重点转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已经占企业的大多数,占非农就业的大多数,占劳动争议案件的大多数。国家在劳动关系宏观管理上应当从以公有经济、大中型企业为主转向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后者劳动关系具有市场性强、变动性大、规范性弱、行政执行难、监管不易等特点,与传统公有制经济和大中型企业有重大区别。要转变传统管理思维、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充分认识、及时适应和正确把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关系

特点,积极引导其尽快实现劳动关系的规范、有序、协调、和谐、稳定。

二是完善政策、改进监管要立足于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推动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民营企业的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具有一定必然性。国家在制定劳动政策、加强劳动监管时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保护企业的灵活用工机制,考虑几百万小企业、几千万个体户的人力成本压力,考虑如何鼓励他们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就业是劳动者的第一

劳动权益,也是劳动者其它劳动权益的前提。必须同时兼顾保护劳动权益与扩大劳动就业。

三是按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执行力是完全必要的。但民营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工作比较稳定的员工,重在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合同内容、严格监督合同执行。对小企业、特别只有十几人的微型企业及个体户,对季节性、临时性雇工,可按地区、行业的不同,分类推行比较灵活、简明的合同制度,既提供规范依据,又方便双方履行,有利于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合同执行。四是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民营企业工资监管,对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重在保障最低工资和防止工资拖欠。要根据地方与全国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情况和地区与行业的不同,逐年稳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地方工资与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动企业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薪酬激励制度,逐步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相适应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工资按合同要

求按时足额支付。

五是在小企业和个体户中推行弹性参保政策。

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的客观情况,在缴费的基数、费率和方式上都要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降低参保门槛,实行低进低保的弹性参保政策。要制定专门针对个体户的保险政策,提供相关保险服务。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尽快提高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加快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

六是增强工会组织自主性,推进行业、社区、街道与乡镇工会建设。

在民营企业中推行工会制度,既要提高企业建会率,更要注重工会实际作用力。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会的民主性、自主性和谈判能力,减少外部干预,避免企业变相控制。在一些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应建立行业类工会组织,以维护同行业职工的共同利益。对无法单独建立工会的小企业和个体户,相应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工会建设,将分散劳动者

组织起来,代表和维护其共同利益。

七是坚持预防、协调和规范处理三者有机结合解决劳动争议问题的原则。

预防,重在提高劳资双方法律意识,严格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等等。协调,企业内部重在建立劳资双方协商制度,建立专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加强工会与企业的经常性协商工作,发挥工会在集体谈判和问题处理中的作用;企业外部重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重要作用,协调解决地区、行业共同性劳动争议问题。规范处理,重在严格执行劳动争议处理法规,严肃争议处理程序,完善争议调解制度,增强调解处理约束力,建立健

全集体争议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八是将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

三方机制中的工会代表劳方、劳动部门代表政府,代表性、规范性和执行力都比较强,但单以中企联作为企业方代表就很不完整。目前多数县域没有中企联组织,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地市县,因此,不少地区是以工商联和个体私营协会作为企业方代表。在省一级,有的地方实行了三方四家(或五、六家)协调机制,把中企联、工商联、外企协会和个私协会共同作为企业方代表,效果普遍较好。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助手。中发200615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目前已有200多万会员,其中企业会员80多万,组织网络已经覆盖至全国每个县和相当大部分乡镇和街道。建议将全国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发挥行业工会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行业商会协会在协调同行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其

有序参与。

九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社会氛围。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仲裁法明年开始实施,应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宣传三法,一要全面、正确阐释条款内容,减少社会各方可能产生的认识歧义,消除某些误解;二要在强调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宣传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平等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加强正面引导,多宣传先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典型经验,多树立正面形象;四要提倡各个地区各类行业规范有序执法,既要积极作为,又不

能操之过急,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冲突。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企业工会的凝聚力

1P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工会凝聚力

文/付杰锋

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工会凝聚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

一、求同存异,使企业和职工统一思想,共谋发展;

二、切实维权,使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增强主人翁地位;

三、教育职工,使职工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四、健全机制,使工会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桥梁纽带。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企业、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工会;劳动关系;和谐

为响应中央提出基层工会工作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各级工会号召工会干部积极思考和探索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的新举措。我院属于企业性质,因此工会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复杂。要增强企业工会凝聚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工会影响力,重点则在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工会要增强凝聚力,得到企业行政与广大职工的支持,也就是说要提高工会在企业和职工中的影响力,这是工会增强凝聚力的关键,而扩大影响力的重点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一个企业,企业与职工是一个矛盾体,企业关注的是以最小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职工个人更为关注的是个人收入的多少,因此双方在利益上不可避免存在对立的一面。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发展又是紧密联系的,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职工的努力工作,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依赖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企业工会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和职工中的矛盾,并努力调和矛盾,促进双方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使企业行政满意,又使职工群众拥护,从而扩大工会本身的影响力,进而增强工会的凝聚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工会凝聚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求同存异,使企业和职工统一思想,共谋发展

工会要努力调解企业和职工的矛盾,努力营造企业发展和职工受益的双赢格局,这就必须坚持发展的思路。只有企业经济发展了,职工才能受益。工会要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促使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也要充分调动职工的能动

1性,使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到企业发展之中,把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职业生涯紧密结合在一起,共谋发展。

二、切实维权,使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增强主人翁地位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也是工会提高工会凝聚力的基本手段。只有维护好职工的基本权利,职工才会信任工会,依赖工会,才会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努力工作,这是构筑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一)要促使职工得到合法的劳动保障,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言人,要利用制度建设、劳动合同签订等方式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

(二)是企业要实行司务公开制度,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利用司务公开栏、职工大会等形式公开各项制度、财务、经营发展状况等应该公开的内容,既可以加强对行政权利的监督,也有利于职工维护自身权利,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教育职工,使职工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职工心态和谐,企业才会和谐,职工教育就是让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是巩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职工教育要从全方位着手,既要加强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使职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加强职工的业务知识教育,使职工掌握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加强职工的团队意识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等等,使职工与企业同生共荣,让职工快乐地工作,努力地工作,自豪地工作。

另一方面,教育形式要多样,让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开会、听报告等说教形式收效甚微,因为企业职工工作任务较重,过多的开展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一定要创新教育形式。一般的政治教育可以鼓励职工利用业务时间学习,业务水平的教育可以制定奖励政策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开展各类户外团体竞技活动,寓教于乐,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四、健全机制,使工会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桥梁纽带

要使工会真正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桥梁纽带,关键还在于有一个健全的工会运行机制和各项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首先,企业工会要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要构建一个关系顺畅、工作有序、运行灵活、服务高效的运行机制。要以机构为依托,以制度作保证,逐步形成协调统一、重点突出、研究超前、贴近实际,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调查研究机制,以提高企业工会的决策水平、民主参与水平和指导服务质量。

其次,企业工会要在增强工会活力上下功夫。只有不断增强企业工会活力,才能增强工会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一要抓好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扩大工会覆盖面。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同时做好农民工和临时工入会工作。二要抓好企业工会的制度建设。企业工会要在健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依法照章开展工会各项工作。三要推进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建设。工会工作要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逐步推行会员代表大会常设机制和报告工作制度,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群众化、民主化的典范。四要以职工之家为载体,增强企业工会活力,要按职工之家新的六条标准,不断充实建家的活动内容,改进建家方法,使职工之家建设为推进企业工会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企业工会要坚持改进创新。一要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在继承传统工作基础上,适应变化的形势,不断创造新的工作方法。二要在不断完善工会组织体制上创新。面对企业工会机构精简、人员压缩、兼职工会干部呈上升趋势的实际,要抓紧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热爱工会工作、热心为职工群众服务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三要在转变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上创新。企业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四要在活动内容上创新。企业工会须根据上级工会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和职工群众意愿,确定自己的套路。把工会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总而言之,和谐企业核心在于职工与企业的和谐,职工与企业的和谐关键在于企业工会工作的和谐,工会工作的和谐重点在于劳动关系的和谐,而劳动关系的和谐根本就在于职工与企业的和谐,即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企业、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长沙市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

作者简介:付杰锋,长沙市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工会主席

地址:长沙市新建西路76号410007

杂志挂号寄出

下载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邹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工会的神圣职责(邹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文章标题: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工会组织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把建......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和谐企业建设湖南华电长沙发电有限公司刘雪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确定为我们党的治国方略,我们应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努力奋斗。党的十六届六......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工会组织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把建立稳定......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推荐]

    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和趋向看,应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的变化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层面,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星级基层工会汇报材料)我们江苏群业电工有限公司工会组织前身是方巷镇花城村企业工会联合会。随着扩大经营,员工人数增加,原先的经营场所......

    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经验交流材料

    海南省岛东林场 党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为构建和谐劳动......

    工会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调研材料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决定体现了全党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