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天津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时间:2019-05-12 22: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天津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天津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第一篇:关于加快天津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关于加快天津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当前,劳动保障事业进入了完善制度、加快发展、提高能力的新阶段。与此同时,金保工程建设也进入了全面推进和深化的新阶段。按照“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的建设原则,我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在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各项劳动保障业务工作的全覆盖”,对服务人群的“全覆盖”,信息系统功能的“全覆盖”,管理机构网络应用的“全覆盖”,以提升我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水平。

一、我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劳动保障部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先后制定了《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要点》、《天津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天津市劳动和社会

保障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天津市金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建设原则、建设任务,提出了要建设统一的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二)建设劳动保障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险子系统,实现了“五险统一征缴,分险种支付”的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信息化管理

2001年8月启动建设,同年11月开始试运行,2004年12月通过项目验收。网络连接到市、区两级2 4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4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5家金融机构。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库,覆盖全市3.2万户用人单位、350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的业务经办,信息系统管理(年度)的资金收支达400余亿,实现了“五险统一征缴,分险种支付”的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网络化条件下的经 办工作统一了业务的经办流程和岗位设置,使业务经办更加规范;医院联网系统使医院与社保经办之间的网络化信息传递实时快捷,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交换平台的建立,增加了纵向与劳动保障部,横向与我市各有关部门的数据交换;通讯平台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经办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和管理服务水平。

(三)建设劳动保障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就业服务子系统,实现了就业服务各项业务有机协同管理

2004年1月启动建设,同年6月开始试运行,2006年12月通过项目验收。网络连接到市、区、街129个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及6个试点社区。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库,覆盖全市4.2万户用人单位、336.8万职工。实现了就业劳动合同签订登记、劳动合同终止解除退工备案、失业登记、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工资补贴和社保补贴及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等业务经办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2007年1月启动了工资、信访、仲裁、监察、行政复议和职业职能培训6个业务模块的软件开发,同年8月开始试运行。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为全市区(县)、街道和社区就业服务搭建了统一的工作平台,规范了就业服务管理模式,整合优化了业务经办流程,实现了就业服务各项业务有机协同管理,加强了再就业基金的监管,为就业管理服务、基金监督和宏观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促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建设天津市劳动保障网,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2000年8月开通天津劳动保障网,2002年7月进行改版升级。网站设有一、二、三级栏目94个,数据库41个。网站及时发布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规、政策和信息,加大就业、社会保险、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劳动保障政策透明度,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截止2007年9月底累计发布政策性文件2066件、信息9411条、问题解答700余条、回复群众来信9893余件,总点击249.3万人次,现日均点击2000人次,已成为劳动保障宣

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五)建设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架起了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桥梁

2004年10月启动建设,2005年5月正式对社会开通。中继线180路、设计座席9 4个,建立了政策法规库3270条、问题解答库1357条、语音信息库等基本信息资料库。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开通,为社会公众提供劳动保障政策解答、办事指南,进一步提高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截止2007年9月底累计来电总量110万人次,目前日均来电量近1600人次,已成为政府联系用人单位及市民的信息沟通服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六)建设劳动保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

2004年11月启动建设,同年12月部、市两级视频会议系统投入使用。2007年7月完成市局3个主会场改造和21个区(县)分会场建设,利用劳动就业服务业务专网,实现市、区(县)两级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部、市、区(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的建成,提供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网上办公

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总体安排,我局于2001年12月启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于2004年5月完成我局与市电子政务专网对接,实现了局内网上办公及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通过几年的建设,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系统应用效果初步显现,已经成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重要支持手段,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

了劳动保障管理服务能力。

二、当前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务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业务经办关联性差。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了业务系统一、二期的格局,这两个系统在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和管理服务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和信息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其主要弊端是:

一、二期数据分别存放,系统各自运行和维护,信息缺乏共享,导致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存在一定差异;

一、二期业务经办之间相互间割裂,没有建立和形成业务紧密关联和有机协同办理。

(二)缺乏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为社会公众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局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依托互联网、一、二期业务专网、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等渠道分别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和历年缴费基数、月数和单位缴费信息、职业招聘信息、就失业状况以及享受各项优惠待遇等查询服务。但各渠道独自建设,数据分散,内容及信息不全,缺乏互联与共享,缺乏网上办事服务功能,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三)尚未形成统一的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建设的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各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查询和统计报表功能,但没有形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并可实现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等决策支持功能的系统,系统的数据挖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完善制度、加快发展和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和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对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基本和

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发展目标。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要适应劳动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努力满足事业发展中的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劳动保障各项业

务;将系统的覆盖人群从城镇参保人员和就业职工扩展到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村参保人员甚至全体城乡居民;通过系统整合,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之间、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社会各界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劳动保障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势必要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这一理念。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保障的各项政策和办事程序,为他们提供方便的网上直接办理各项劳动保障事务的服务,通过网络架起劳动保障部门与广大劳动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及时地了解社情民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实现从面向机构管理向面向社会服务的转变,实现对劳动者记录一生、管理一生和服务一生”,是“十一五”期间需要面对的和完成的重要课题。

(三)信息安全变得愈发重要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管理着数百亿的资金和数百万的人员信息,牵涉到每一个劳动者和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就变得愈发重要。与此同时,随着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系统的用户范围将急剧扩大,通过互联网的访问和信息传递将逐步增多,系统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大。我们要主动应对信息安全的挑战,在信息化建设中同步实现信息安全。

四、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围绕“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要求,坚持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坚持信息化建设服务全局,确保信息化工作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适应劳动保障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为业务经办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人民群众,增强劳动保障信息化的服务功能和手

段,架起劳动保障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建立科学管理模式为方向,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实效,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

总体设想:以全面提高劳动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目标,在已建成的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系统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劳动保障事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全面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并通过业务系统的整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的流程衔接和协同办理;建立统一的面向社会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快捷实效的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劳动保障事项

网上办理;建立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在内的多层次的宏观决策支持和基金监督模式,为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工作、服务人群、信息系统功能、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应用的全覆盖,统筹规划,统一建设。

五、主要任务

(一)完善劳动保障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覆盖。

(二)完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

在现有业务专网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将网络延伸到乡、镇,逐步实现市、区(县)、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应用的全覆盖。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业务系统的网络联接和信息交换。

(三)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系统

构建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对劳动保障政府网站进行改版升级;积极推进统一的单位及个人信息查询和网上业务经办系统建设;扩展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服务功能。搭建集多种接入方式和服务手段、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四)统一整合信息资源

整合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个人、单位基本信息库,实现“同人同单位同城同库”;搭建统一的技术支持平台,实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形成各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

(五)建设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劳动保障宏观决策数据库,对各类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分析;建立制度化的分析、预测机制,实现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

(六)积极有序地推进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

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为契机,按照国家和劳动保障部的统一要求,制定我市社会保障卡总体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统一制发社会保障卡,推进其在办理劳动保障各项业务的应用。

(七)加强系统安全建设。

建立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全方位病毒防范体系、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安全管理机制等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现系统安全保障和安全访问控制,确保系统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

统一建设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统一的技术支持平台,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建立一个既符合劳动保障业务发展要求、又适合信息化管理特点的业务模式。随着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系统统一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必须按照统一建设的要求,集中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连接信息网络,整合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公共服

务平台、安全支撑体系和社会保障卡应用的统一,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

(二)理顺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

强化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职能,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相互支持与配合。信息化管理部门、业务经办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促进劳动保障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良性互动,建立政策制定及业务调整的技术论证制度。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上的协作配合,逐步建立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我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四)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坚持多渠道培养与高起点引进并举,壮大劳动保障系统信息化队伍。建立信息技术培训机制,强化对信息化技

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做好对劳动保障业务人员系统应用水平的培训,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探索建立适合于劳动保障信息化队伍的奖励激励机制,为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宣传

充分利用劳动保障政府网站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报刊、杂志及其他各种渠道的信息传播媒体大力宣传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让公众认识和了解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提高社会对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保障

信息化建设保障

1.1 组织保障

⑴ 组织建设(文件已经下发)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领导小组机构示意图(略): ⑵ 领导小组职责

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软件商双方高层领导共同组成,其目的是审查项目的进展状况、并解决可能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的管理问题。建议每阶段结束后召开一次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会议上,各方项目经理将和项目指导委员会一起审阅项目进展状况。

1.2 人员保障

信息化建设中,公司需要配备大量人员,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懂技术、重规范、思路清晰、沟通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突出的人才。而这部分人员基本上要从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分子公司和项目部抽调精兵强将。信息化建设又是和公司的发展同步进行,因此对公司或者项目的本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公司对参与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甚至有时需要脱产,并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安排对人员的培训,加强人员的专业技能,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3 制度保障

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以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为保障,构筑信息化管理的牢固基

础。一般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都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管理制度,制度建设一般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化组织管理制度、信息化采购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信息化培训管理制度、信息化相关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数据采集管理制度、应用与绩效管理制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激励机制,不管是建设过程中还是应用推广中。企业在建设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调动全员对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资金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做的不断的创新和提升,也是企业的额外配置,因此需要企业配备组织、人员和制度的同时要考虑信息化对资金投入的要求,并做好信息化投入预算,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资金投入相应要做出调整,一般的会在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选型、系统购入、系统实施、系统应用推广和系统运维服务等阶段发生资金的有效投入。

第三篇: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充分加大公司工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组织优势,举办类似图片修改、网站制作等计算机操作知识培训及其它计算机知识竞赛等活动。

二、结合公司内网改造,尽快制作工会网站,提高工会活动宣传信息量。

三、加强工会工作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在职工教育、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会劳动生产竞赛、职工合理化建议、困难职工档案、短信通知介入信息化建设,将工会工作考核纳入资料系统进行考核。

四、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推荐电子书籍管理纳入工会工作。

五、厂务公开。

六、多媒体信息与内网建设的结合。

第四篇:山东省劳动保障信息化综述

山东省劳动保障信息化综述

山东曲阜的孔庙留存着古老中华文明的精髓,那里散发的思想至今仍渗透在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千年的文化积淀赋予山东人更多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东临海洋、西接内陆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山东人锐意创新而不失稳健务实的精神内涵。

“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一是认识问题,二是领导问题,三是体制问题,四是队伍问题,最后才是资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认识问题,思想认识统一,领导重视起来,体制理顺,有人干活,资金就不是问题。”谈到劳动保障信息化最核心的问题时,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主任曹体和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有人认为,信息化工作只是经济发达地区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其观点认为资金筹措困难是制约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只要有资金,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然而,山东省劳动保障部门却提供了一种与此不同的思路。山东省劳动保障部门是如何从统一认识、领导重视入手,逐步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的?

领导重视 推动体制创新

山东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真正发展起来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2003年4月,全省第一次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淄博市召开,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把手都亲自参加。

会议期间,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代表考察了淄博市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淄博市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投资少(100多万),却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数据集中到市,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看到了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希望。这次会议对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会议后,山东省每年都召开一次全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且每次会议都是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把手亲自参加。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窦进科表示:“在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中,领导重视第一位。没有领导重视,资金问题、业务问题、相互之间交叉网络的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老大难的问题老大去抓,就容易抓出成绩。”

思想上的重视必然会在机制和体制上有所体现。2004年之前,除济南市以外其他地市都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2004年,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加强了整合,在原来社保、医保、就业各相关系统的基础上成立了综合化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将原来的机房、人员,包括设备资源、数据资源统一纳入信息中心管理。与此同时,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都按照省的统一要求,由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把手牵头,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协调各区域内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0个市建立起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

曹体和认为:“信息中心应当是四个中心的综合,即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信息技术指导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宏观决策支持中心。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从单一的、不完善的数据中心向真正的、功能具备的信息中心过渡。” 信息中心真正内涵应该是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宏观决策的支持系统,通过数据的开发、挖掘为各项业务提供支持和指导,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在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山东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着手大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曹体和介绍道:“目前,省信息中心15个编制, 共13个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的7名,都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平均年龄在全厅各处室、直属单位中最低,平均学历最高。厅里统一制定标准,统一招考。平时我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强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大家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技术学习,对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组织全省进行统一认证。目前省一级信息中心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队伍稳定问题还不太突出。但是在中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着人才请不来、留不住的状况。”

此外,金保工程建设也绝不是简单的机构建设、人才建设,而要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从分散到统一,从独立到整合已经成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征。但在统一建设过程中,来自现行体制层面的矛盾逐渐显露。曹体和认为:“实现信息化首先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强调统一。但是由于养老、医疗、保险、就业等各项业务分割为不同经办部门管理,各部门政策不统一,各市县同种业务也存在差异。所以,制度上带来的一些问题给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不少同志长期习惯手工操作,突然的变更对统一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管理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金保工程建设要求统一,但各项业务却是分部门办

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要求标准化,但管理和服务流程却有待进一步规范。这些历史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难点。

在体制创新方面,山东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德州市把信息中心单独拉出来,同时通过内部优化配置设立专门的征缴中心、发放中心等。这样就调整了相应政策,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各项业务,提升了管理水平。

基础建设 一个都不能少

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以及系统软件统一是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三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各地劳动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全国网络的节点,是信息系统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山东省从2003年开始加强省市两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其中特别是2005年的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项目,全省统一规划投资1.32亿元,省里投资8870万元,各市投资4330万元。通过招标,全省实际投入1.1亿元。根据各个市现有资源的状况,按照部里和省里的统一规划、各个市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和人口状况,统一进行设备采购,共为全省配备小型机38台,PC服务器74台,网络设备200多台,网络安全设备50多台。同时,按照省厅统一规划,各市通过资源和系统整合,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不同应用系统的设备资源,集中在一个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使用。通过这项工作,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基本达到金保工程的一期建设要求,实现了建设目标,为实现四级联网奠定了基础。

就数据中心的投入力度而言,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大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数据的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曹体和表示:“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监测方面,山东省的数据量、网络贯通率、统计上报状况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应该看到数据的整体质量还不是很高,尚存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系统当中,而在系统整合的过程当中,数据优化和确认还需要时间。对这项工作,从省厅到各经办机构都非常重视。例如淄博市每年都投入一定的人手常年从事数据整理和维护工作,大大提高了入库数据的质量。许多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已经认识到真实、客观、正确的数据不仅有利于提高各项经办工作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科学决策体系的建设。”

安全稳定的网络体系是金保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建设的前提。2003年10月,山东省成为首批12个实现部省联网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联网。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有12个市实现了市县联网。为了促进市县联网工作的开展,按照各市的要求,全省统一进行招标,大大降低了市县联网的成本。与此同时,通过与通讯运营商的协商与合作,各市县局、经办机构与机关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都是免费的。通讯运营商还为各市县劳动保障局免费提供宽带上网。据初步估计,仅此项工作,每年可为各市节约资金400多万。今年6月底之前,所有的市县联网线路将全面贯通,系统升级全面完成。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等城市部分社区也实现了互联。全省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标准规范、规划科学、运行安全的网络体系。今年下半年,网络平台将逐步向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和乡镇延伸。社区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将为街道、社区居民了解就业信息、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提供方便。

数据中心的建立、网络平台的搭建是社保信息化工作的硬件工程。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统一的软件予以支持。“统一软件可以规范业务,优化流程以及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在软件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个业务做一个完整的规划。通过业务规划把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原来联系不是很紧凑的地方可以使它更紧密,原来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窦进科这样表述软件统一的作用。统一不仅是为了集中使用资金,避免分散建设的浪费,更重要的是避免系统“割裂”,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软件的统一就意味着标准的统一,从而促成业务流程的统一和规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组织开发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一版和二版)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劳动三版)两个核心应用软件。山东省在这两个核心软件的基础上,统一进行全省的本地化实施。从2003年开始,山东省开始大力整合各种业务软件。规定凡属系统升级必须使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软件,以此作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一项纪律,要求各市必须遵守。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山东省规定所有社会保险项目都要使用核心平台一版或者二版。目前,省直和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泰安、临沂、莱芜、日照、滨州共10个单位的信息中心已基本完成核心平台的实施工作。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全省统一使用“劳动99”三版软件。山东省“劳动99”三版本地化实施工作于去年8月1日正式开始进行,经统一部署,全省18个实施单

位分为试点城市和推广城市两个批次开展实施。到目前为止,除个别市外,升级任务已基本结束。

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山东省所有市都将完成两大系统平台的更新和升级工作。

创新服务 便民利民

劳动保障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一面镜子,它全方位展示山东省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进展状况,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劳动保障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同时推动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目前,山东省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由劳动保障政府网站、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和社区平台三大块组成。

山东省劳动保障政府网站建设方面,目前,全省已有10个市开通了劳动保障政府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政策查询和网上服务。以宣传就业政策、提供网上职业介绍为主要功能的“山东省人力资源网”已组织开发完毕,近日将正式启动。

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是山东省劳动保障社会公共信息服务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组成部分。2006年3月17日,山东省全省“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中心采用全省集中模式,以省级为中心,17市为分中心,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方位、实时的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和办事程序指南查询服务。该系统是目前全国第一个采用全省集中模式建设的省级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

曹体和认为,目前山东省建立的集中模式的电话咨询服务系统,较之目前社会上分散建设的咨询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统一规划,节省资源。全省咨询服务中心统一规划,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共享程度。全省只建设一个中心,资金投入大大减少,且全部由省中心统一投资,各市只需提供人员和办公场所,避免了重复投资,也解决了因部分市资金不足不能按时开通的问题,从而树立了全省电话咨询服务能力。二是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全省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系统遵循全国统一的系统建设规范,实现了系统建设的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整个系统由省厅统一建设,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设备和统一培训,从各方面保证了系统建设的整体性.

第五篇: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及设想

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及设想

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公司几年来持续增加了公司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从2008年开始,首先是购买了相关的网络设备,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是2009年提高了网络的出口带宽,解决了网络办公的瓶颈问题,购置VPN服务器,解决了与集团联网的问题。再有2009年开始,多批次购置了新的办公电脑,保证了办公需求。最后在2010年,专门与软件公司合作,根据公司实际,开发了适合公司需求的办公平台。

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公司的主要竞争力就体现在两台发电机组上,对两台机组的检修维护是公司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未来3-5年内,我们公司在发电厂的许多工作流程需要进行信息化,需要增加电厂管理系统来提高电厂的工作效率。其中包括物资管理、检修管理、设备管理、工作票管理、运行管理以及技术监督管理等内容。在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需要加强。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司的网络安全情况就日益突出,需要增加有效的网络管控的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另外,需要对重要的服务以及数据库进行扩容和增加必要的冗余,提高网络应用的可靠性以及数据的容灾能力。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增多,改善办公电脑的配置也是势在必行,必须逐步淘汰一些旧电脑,更换一些配置高、性能好的办公电脑以适应新的应用需求。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单位间的横向数据共享也是我们的重要需求。建立与兄弟单位的横向联系,建立横向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也可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下载关于加快天津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天津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

    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荆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徐智峰【摘要】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增强自身管理效率......

    关于加快部门建设的设想(市场部)

    关于加快部门建设的设想党群工作部: 按你部2013年8月26日下发的通知要求,我部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设想: 一、市场部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抽样方面 1、专职抽样人员不足,抽......

    加快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1

    加快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 努力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加快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和怎样加快医......

    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 舒标治 怀化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

    2007年河北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

    2007年河北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按照劳动保障部2007年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和省厅《2007年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2007年我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工......

    加快农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最终定稿)

    加快农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摘要]本文面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农村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队伍建设,以及利用效率到信息......

    工商局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要素,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目前,随着市场监管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经济户口管理、登记注册、市场巡查、企业......

    浅谈如何加快郑州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郑州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部分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