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政府行动促进就业
仅在近两年,北京就有155万人接受了技能培训,这对他们在职场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创业培训被认为是解决青年就业的一个很好办法,由全国青年“彩虹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组织的“彩虹工程”——首期全国大学生创业培训开学典礼7月底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二十多所高校的105名大学生参加了首期培训。培训班将通过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实践模拟,给大学生们传授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业技能,介绍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推荐创业的各种资源,此举也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培训在北京拉开了序幕。另一方面,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表示,近期将对北京在校大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创业培训,通过互动形式,鼓励大学生提出创业想法,设计创业计划书,促进大学生自我创业。
8月12日,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所等三部门经过协商初步确定三部门将整合各自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北京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为企业提供选择优秀大学生的机会。并最终形成“高等院校——政府所属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良性互动。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今年北京市人事局制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集体和民营企业工作,并继续选派机关和事业单位新接收高校毕业生到村镇工作锻炼。
从1月至7月初,北京市人事局还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的固定市场举办了22场招聘会,共有800多家单位提供了9000多个就业机会;还与高校举办了4场联合招聘会。同时分别在3月和7月举办了两轮毕业生招聘月活动,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50多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近期,为吸纳优秀人才,北京市人事局正在筹备研究生招聘专场。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三大固定市场今年以来也多次举办丰富多彩的专场招聘会,据统计,在这种招聘会上,前来应聘的70%以上是应届毕业生和刚刚毕业几年的青年。
政府部门与相关服务机构的行动拓宽了北京的求职平台,为北京的青年就业创造了平台,而活跃在这个舞台上则是北京生机勃勃的各个行业和以青年为主体的求职群体。
来源: 北京人才市场报网络版
第二篇:(参考)促进就业
促进就业:我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作 者】蔡则祥/刘银凤
【作者简介】蔡则祥,刘银凤,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蔡则祥(1958-),男,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在职博士,长期从事金融和经济理论研究 ;刘银凤(1963-),女,南京审计学院副教 授,从事金融和证券投资研究。
【内容提要】从我国近年来实际经济运行结果看,物价平稳、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保持 顺差,唯有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严重,当前应将促进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为此,必须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小企业,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摘 要 题】政策选择
【关 键 词】促进就业/政策目标/市场化就业 /社区就业
中图分类号:F0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0-8780(2003)01-0006-04
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从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看,物价平稳、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以上,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长7.8%,大大高出人们的预料。但是,就业形势却相当严峻,实际失业率已达到7%的警戒线(莫荣,2002),甚至有人认为,十五期间我国失业率可能会超过12%,达到14%(张曙光等,2002)。对此,我们认为,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严重,当前应将促进就业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
一、促进就业目标的意义
促进就业目标是从充分就业目标转化而来,是针对我国失业问题严重,下岗再就业难度加大,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出的。宏观经济学所说充分就业,是指把非自愿失业率保持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的一种高水平就业,强调的是就业的充分性。而我们所说的促进就业是力求失业率尽可能降低,就业人数尽可能增加,全社会各种类型就业尽可能多的一种积极就业状态,强调的是对就业的促进和推动。从我国实际就业状况来看,我国在短期内还达不到充分就业,还需要促进就业,使之在若干时期以后达到充分就业。换言之,促进就业是比充分就业要求低一些但更为迫切的一个宏观经济目标。我们之所以认为应该把促进就业作为首选目标,是因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中的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都不会存在大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突出,根据相机抉择原理,自然要将促进就业作为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选择促进就业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人问题的需要。就业是指一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找到了自己所适合的工作,从事创造和实现价值,服务社会。人,不仅是自然人、经济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就业不仅是人谋生、乐生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纳入社会关系总和成为社会人,并保障人的本质,随着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和不断升华的基本条件(刘福垣,2002年)。对于个人来说,劳动就业是最基本的人权。有就业条件个人不利用是个人放弃就业权,而个人努力社会条件不具备是社会的责任,即政府的责任。一个国家失业人口超过自然失业率就说明资源分配结构过度失衡,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失业者的社会保障不过是保障其生存权,还没有满足他的发展权即就业权。选择促进就业目标是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的需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宝贵的要素,人力资源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失业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超过自然失业率的失业更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追求的是个别资本的效益最大化,政府应该追求社会总资本的效益最大化。社会总产值的微观成本和宏观成本是不一致的。微观成本的节约往往是宏观成本的浪费,尤其是活劳动成本,它是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货币表现。活劳动是一种潜在的不能储存的劳动能力,降低活劳动成本,微观经济效益提
高,但节约的活劳动如果不用于其他劳动过程,对社会来说就是一种浪费。因为产生这种劳动能力的必要生活资料从社会意义上说已经浪费了。只要劳动者继续生存,这种耗费就要继续下去。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是以社会资本运营为对象的,因而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失业人口,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不断降低社会成本,才能达到宏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政府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目标的首位。
选择促进就业目标也是解决我国二元结构矛盾的需要。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非农领域,不能充分就业。所谓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本质上也就是就业问题。不解决就业问题,小农生产方式得不到改造,农业不可能发展,农民不可能富裕,全国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变农民为市民、农业现代化都需要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所以,我们应该把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指标体系中第一位的基础目标和宏观经济形势运行的定性指标。
二、选择促进就业目标的依据
选择促进就业目标,不仅有前所述的理论依据,更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现实依据。首先,创造就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当前,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难题之
一,创造就业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长期性挑战;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大量的公开失业人口,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新兴工业化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先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衰退的两次冲击,也导致失业率大幅度攀升。当今世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通货紧缩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千方百计争夺国际资源,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以便直接为本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力发展出口导向贸易与经济,扩大各类出口商品和贸易服务的国际市场,以便间接为本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我国总劳动力人口为7.51亿,占世界总量的26%,相当于高收入国家总劳动力人口(4.35亿)的1.73倍,相当于欧盟国家总劳动力人口(1.36亿)的5.5倍,相当于美国劳动力人口(1.43 亿)的5.3倍(胡鞍钢,2002)。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中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1.83%的国际资源为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而美国则用世界上16.02%的自然资源、31.1%的资本资源、34.93%的技术资源、24.24%的国际资源来为世界上不足5%的劳动力资源创造就业岗位。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中国进入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所谓结构调整就是创造性地摧毁,一方面在那些新兴产业、采用新技术的领域、新的经济成分中不断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在那些传统产业、采用旧技术的领域、旧的经济成分中不断摧毁大量的旧的工作岗位。当摧毁旧工作岗位的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创造新工作岗位的规模和速度时就引发了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次,促进就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给增量由于人口因素的推动有所增加,而劳动力需求增量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加入WTO 等因素有所下降。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单位就业情况表明,当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继续减少。2002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同比减少462 万人;集体单位同比减少194万人;其他单位同比增加246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同比减少130 万人(向笑颐,2002)。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相当数量的国有和集体中小型企业转制,部分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减员增效以及各种原因产生了新的不在岗职
工。另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全国78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信息也表明,当前国内劳动力市场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状况,失业人员占求职者的比例持续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且将持续较长时间。2002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登记招聘各类人员129万人,而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近176万,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劳动者所具备的素质不符合新增就业岗位的需要。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2年一季度全国78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看,劳动力市场对学历、技能要求有提高趋势,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68%以上,而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要求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和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16岁到34岁之间的劳动者。总之,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较大,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造而来的体制性失业,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周期性失业交织在一起,使失业矛盾错综复杂,就业难度突出。因此,促进就业已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促进就业目标的政策建议
(一)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但却未能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是过于注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就业的增加。为此,应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采取九大政策措施(胡鞍钢,2002):实施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工作行动计划;建立更加富有灵活性与流动性的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实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加快调整正规就业结构,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促进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采用鼓励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积极吸引外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工时、降低劳动参与率的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旨在扩大就业、缓解失业、提高低收入人群就业能力的良治;促进城乡就业统筹,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纳入国家的就业规划;积极实行有利于就业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科技政策,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二)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政府不能对就业问题完全承包,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应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实现劳动力自主择业,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的新机制。首先,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城镇职工下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我国工业化中期所特有的就业矛盾,随着城乡壁垒打破,歧视性的地方就业政策被逐步清理,城乡劳动者互相竞争就业岗位的趋势愈益明显:农民兄弟进城打工,城市工人下乡承包。为此,政府只能疏导,制定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鼓励城乡劳动者流动。同时,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其次,适应国际就业竞争需要,构建世界制造中心,扩大国内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也意味着有限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内在含义之一,就是中国正在参与对世界范围内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争取把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有限的就业岗位更多地配置到中国来,将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个新的战略目标。再次,促进就业市场化的发展,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证。一是在设计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时,保障水平要量力而行;二是要加大发展补充保障,用补充保险来弥补基本保险保障水平的下降;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将乡镇企业的职工和城市中的民工纳入到基本社会保险中;四是要积极探索解决养老保险空帐问题的有效办法,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五是要建立由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的养老模式,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和医疗压力。
(三)大力发展小企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密度。小企业、大就业是一条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大力发展小企业,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也有利于就业机会的持续增长。首先,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扩大小企业市场准入的范围,简化办事程序,清理有关税费,使各项工作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要适度放宽对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政策方面,应扩大小企业的进出口权与进出口服务代理权,使小企业享受间接的退税待遇与便利;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小企业进入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增加就业。同时还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主群体。大力提高小企业主的素质,主要途径有三个(杨宜勇,2002):一是加强对现有小企业主的培训,提升小企业的发展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小企业倒闭,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二是鼓励大学生创办各类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大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开设小企业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国家可考虑通过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为大学毕业生创办小企业提供实际经验。三是引导城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或去小企业就业。国家可以出资,由政府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获得一技之长,促进更多的下岗者自己创业、自己就业。
(四)加速城市化进程,为农业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之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这个大前提,第二、三产业的大发展必须以城市化为根本依托,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小城市规模的升级,是解决我国现代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唯一出路。由于中国目前是一个低度城市化国家,因此必须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削弱中国非农产业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壁垒,采取积极的城市化政策,继续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解决国内需求在城乡分布不对称现象,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就业不仅不会出现大问题,而且有利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全社会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城市化真正成为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五)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社区服务、餐饮、商贸等服务业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领域。近期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是发展服务业和社区就业。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不同,社区就业岗位一般包括三大类:一是便民利民服务类;二是公益性服务类;三是后勤保障服务类。当前,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下岗、失业问题的加剧,社区就业逐渐成为再就业的主渠道;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区服务仍然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由于社区就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再就业应成为今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城市就业新的增长点。为此,我们建议:一要重视发展社区就业。十五期间各级政府要把降低失业率和新增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政府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业纳入本地区经济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就业的全面发展。二要积极倡导灵活多样的社区就业方式。社区就业大多属于非正规就业,它们既是正规就业的重要补充,又是就业的一个蓄水池。在肯定非正规就业的同时,要设计与该种就业形式相适应的安全保障方式,以减少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的实现,从而真正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三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应落实各种税收和减免行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鼓励人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业;努力提供灵活的社会保险入口,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人员,可以较低费率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社区服务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贷款支持。四要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服务产业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服务市场化;社区服务规模化。五要加紧完善社区就业管理。实施分层管理,即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就业管理体制,使社区就业逐步走上正规;建立公益性载体,即社区服务机构,所有管理和服务均免费,其
经费开支由政府解决;协调合作,简化手续。社区就业所涉及的工商、税务、计划、劳动保障、城管、卫生等管理机构应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协调配合,简化手续,为符合要求的经济实体提供方便,从而使社区就业真正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胡鞍钢.选择就业为中心的增长模式[N].南京日报,2002-5-25。
[2]向笑颐.2002年4月份宏观经济形势月评[N].金融时报,2002-5-24。[3]陈淮.就业岗位正成稀缺资源[N].南京日报,2002-6-10。
[4]袁钢明.把再就业放在突出位置[N].南京日报,2002-6-10。
[5]刘福垣.就业是首要目标[N].中国证券报,2002-5-28。
[6]莫荣.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R],汝信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杨宜勇.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2001-2002年.200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R],刘国光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张曙光,赵晓,高清辉.经济增长超预期,内在动力仍不足[N].中国证券报,2002-7-24。
[9]杨宜勇.以促进就业为国家重要责任[N].中国证券报,2002-7-20。
[10]杨宜勇.社区就业:中国城市就业新的增长点[N].光明日报,2002-6-11。
第三篇:浅谈政府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四个环节
作者姓名:李桂东 杨 健 范 伟 出生年月:1977年4月9日 籍贯:吉林省东丰县
作者单位:辽源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 邮编:136200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就业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西宁大路99号 电话:***
浅谈政府做好就业工作的四个环节
辽源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 李桂东 杨 健 范 伟
当前,中国经济尚未从国际经济危机的阴霾中彻底脱身,经济转型、体制转轨仍然在艰难进行,这就使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的组合拳,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量,努力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环节
一、通过制定规划搞好谋划,引导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任何规划的制定离开了调查研究,都 会陷入到本本主义的泥潭中。只有通过反复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具备指导功能的规划。在调查研究中,一是深入群众和基层,广泛征求民意。二是深入研究国内与国际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以及经济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三是深入借鉴古今中外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好的经验和作法。
2.做好规划的制定工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可以着手制定就业工作规划,制定规划要把握如下几个原则:一是从我国劳动者数量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个实际出发,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这个时代特征的原则。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原则。学会运用统计科学、数学分析科学、人力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就业的数学模型,对就业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这是促进规划可行性、精确性的重要保证。三是将它纳入总体规划的原则。我们制定的就业工作规划必须纳入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与国民教育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等相互衔接,确保各项工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3.做好规划的修正工作。这里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在规划制定后颁布前,要将制定的草案公布于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对草案进行修改,使其日臻完善。二是要建立规划边实施边完善的制度。就业工作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就业工作规划在实施中只有经过不断完善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限贴近,才能不断提高指导工作的水平。
环节
二、通过经济手段搞好调控,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需求 1.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我国适逢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高峰期,某些地方出现了片面追求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一统天下的苗头,这当然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一种趋势。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也要适度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人口多,虽然生产出来的产品科技含量低,但是能满足特定收入阶层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一些不同品味的高收入群体的需求。
2.引导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是靠人力资源的大规模使用为支撑,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最好出路。政府一是要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及相关领域体制改革,通过制定第三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扶持、服务第三产业。二是要提供金融支持,大力营造扶持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融资环境。三是要提供信息支持,第三产业个体小、数量多,获取信息渠道不畅,政府要通过建设发达的信息市场和信息服务中介机构,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环节
三、通过转变职能搞好服务,提高就业工作市场化水平1.为就业中介组织服务。一是降低就业中介组织的准入门槛。就业中介组织是政府与劳动者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桥梁越多、纽带越宽,政府帮助劳动者就业的路就越广。政府有必要降低中介组织的准入门槛,使大量资质合格、服务优质、守法经营的组织进入到就业服务中介领域。二是扶持中介组织健康成长。政府应 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严格规范、加强监管等方式扶持中介组织机构健康成长,最大限度的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三是培训中介组织人员。政府应免费出资,采取灵活有效、方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为中介组织工作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2.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来一大批善于手工生产的劳动者很难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被淘汰出局。而政府主导开展的职业技能教育与继续教育,是解决科技发展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难题的一把利剑。政府一是要着眼于社会需求,合理统筹规划,促进教育机构合理布局,带动各个地区教育水平均衡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劳动者。二是要扩宽职业技能教育的投资渠道,完善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的多渠道投资方式,运用市场化促进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三是要给予职业技能教育机构办学自主权,由教育机构在市场机制下自主设置专业、自主调配招生名额,充分发挥它们的活力。四是要对某些重要学科和正确就业观念的培训进行硬性规定,纳入到必修课程范围内,使教育机构不但向劳动者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愿。
3.为劳动者外出务工提供服务。政府应该根据产业布局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组织农村富余人员、城市失业职工向西部流动,去外国就业。一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来,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政府要积极组织有去西部就业意向的劳动者 去西部就业,参与西部建设。二是紧紧抓住一些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现实,与这些国家搞好劳务合作,组织人员出国务工,解决就业问题。
环节
四、通过依法治理搞好监管,促进就业工作健康发展 1.加强行政立法建设。政府要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在充分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按照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原则出台与以上各法相关的配套措施和行政法规,促进就业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大力开展促进就业方面的法制宣传工作。经常性的深入社区、企业、街道、乡村,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制宣传活动,向广大劳动者、用人单位、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等与就业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加强监管力度。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缺陷就是“金钱至上”、“金钱万能”。一些用人单位、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劳动者难免会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做出一些违法的举动。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执法监督职能,对违反法律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予以制裁,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四篇:富裕县促进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工作方案
2010年富裕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广大青年顺利就业和实现自主创业,缓解青年就业压力,促进富裕县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团富裕县委将开展2010年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现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项目化、社会化运作方式,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观念引导、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信贷扶持,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形成“先创业带后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发展格局,使青年成为贫困地区创业致富带头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观念引导,每个县评选表彰30名青年上山下乡创业典型,努力使青年树立市场致富、能力致富和艰苦致富的理念。
(二)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联合人事和社会保障、农业、畜牧水产、扶贫办等部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大力依托当地龙头企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各类力量,开展青年技能大培训,年内每个县开展青年转移就业培训400人次,种养技能培训600人次。
(三)加强青年创业扶持力度,通过帮助青年争取相关部门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申请创业贷款和贴息,寻找创业志愿进行一对一扶持,组织专家予以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全县重点扶持100名 1
青年上山下乡自主创业。
(四)建设3所村级希望诊所。
三、工作目标
(一)通过评选表彰30名青年上山下乡创业典型,使青年树立市场致富、能力致富和艰苦致富的理念,同时培养一批利用科技脱贫致富骨干和带头人。
(二)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一位青年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三)通过对加强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使青年顺利自主创业。
(四)通过修建村级希望诊所,使村级卫生医疗得到改善。
四、资金来源
(一)向国开行、团省委争取资金用于支持青年培训和建立3所希望诊所;
(二)向县委、政府争取资金用于举行青年上山下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大会;
(三)争取县人事和社会保障、畜牧水产局、农业局、扶贫办等部门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培训。
五、培训内容、形式、方法
(一)培训内容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围绕当地重点产业,以就业创业青年的实际需求为原则开展培训工作。
1、养殖项目主要围绕禽、畜、水产品的科学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等进行培训,具体主要为龟鳖养殖和管理技术,黑山羊养殖和管理技术。
2、种殖项目主要围绕甘蔗种植培训、如何抗旱、如何春耕保增收等知识。
3、实用技术项目主要围绕当地社会的需要进行培训,具体主要计算机操作、电焊、制衣车工、电工、酒店服务知识培训。
(二)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主要有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指导。集中培训地点在富裕县农民工培训基地或富裕县职业技术学校。跟踪培训主要以村屯就地培训为主,同时结合产业开发进行异地培训,如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到示范点考察等,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典型学习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因地制宜,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一是聘请种养殖专家进行种养殖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对特定的人群进行专业培训。二是请技术员到村、屯进行具体的培训和指导,并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通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行专业技能实践培训;四是科技下乡,通过印发资料、墙报、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培训,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相关种养知识。
六、工作时间安排
(一)开展2010年富裕县农村青年“十佳创业之星”和“农村优秀创业青年”评选工作
时间:2010年3月-5月
地点:富裕县
为进一步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引导更多的农村青年自主创业, 中共富裕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广电局、中国移动富裕分公司、农村信用社富裕分社共同联合开展2010年富裕县农村青年“十佳创业之星”和“农村优秀创业青年”评选工作。
(二)实用技术培训
1、培训准备工作(2010年2月)
(1)、做好培训计划、填写好培训统计表、受训人员花名册;
(2)、遴选培训教材,培训教师;
(3)、收集培训数据,建立健全培训档案。
2、集中培训(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与农业局合作的培训
时间:2010年3月
地点:富裕县职业教育中心、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各村屯 培训对象:富裕县农村青年;富裕县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培训人数:约250人
培训期数:1期
内容:①如何抗旱
②如何春耕保增收等知识和甘蔗种植培训
(2)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的培训
时间:2010年3月-10月
地点:富裕县农民工培训基地、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各村屯
培训对象:富裕县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富裕县下岗、失业、待业青年;农村青年。
培训人数:约400人
培训期数:每期50人,共8期
内容:计算机操作、电焊、制衣车工、电工、酒店服务知识培训。
(3)与畜牧水产局合作的培训
时间:2010年6月-10月
地点:富裕县职业教育中心、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各村屯 培训对象:富裕县农村青年;富裕县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富裕县下岗、失业、待业青年。
培训人数:约350人
培训期数:每期50人,共7期
内容:①龟鳖养殖和管理技术理论知识培训;
②黑山羊养殖和管理技术理论知识培训;
(三)选点落户
时间:2010年3月—2010年12月
内容:
1、在富裕县范围内对创业青年的创业成效进行实地调研,重点扶持100名青年上山下乡自主创业,开展创业就业一对一帮扶活动,组织专家予以技术指导等。
2、经与县卫生局联系,初步定在富裕县富裕镇安民卫生所、富裕县逐高乡兴合村卫生所、富裕县丽水镇平君卫生所建立希望诊所。具体按照希望卫生室建设方案来实施。
共青团富裕县委员会
2010年3月18日
第五篇:2010年总工会五一促进就业行动活动方案
2010年总工会五一促进就业行动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发挥工会组织在“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现就全省工会继续开展“五·一”促进就业行动,实施好2010年工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2010年
全省工会继续推进“五·一”促进就业行动活动,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劳动用工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引导和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重点;以加强创业指导、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建立规范工会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职工培训基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力求在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岗位技能、培养创业骨干、建设创业基地方面抓出成效。
二、活动任务及目标
2010年全省“五·一”促进就业行动和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要按照国家和全省促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的相关政策加以实施,重点做好国企下岗失业人员、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国有兼并破产重组需安置人员等城镇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再就业工作。通过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各类技能培训和工会再就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养和选树更多的创业带头人,带动和促进就业,推动完成就业工作任务。
具体目标:通过推进“五·一”促进就业行动活动,实现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300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6万名,培训农民工1.2万名,争取转岗就业率达到65%以上;帮扶创业带头人220名,直接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6万名;开展职业介绍2万人次,实施工会小额借(贷)款300万元。
三、活动内容
1、扎实推进工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就业促进条例》,以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为重点,全力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国家和省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工会职业介绍、帮扶中心等职介作用,组织用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用工洽谈会、项目对接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再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尽早摆脱困境,实现创业和就业。
2、广泛开展符合地域特点的促进就业活动。以开展“五·一”促进就业行动活动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会“万名农民工援助行动”计划和“家政服务工程”;大力推广“1+1群”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大手拉小手”、“工友手拉手”等系列促就业活动;深入实施困难职工高校毕业“阳光就业行动”。发挥工会优势,整合内部资源,以就业援助为重点,通过就业培训、岗位援助、创业指导、维权服务、生活救助等措施,对下岗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成批次、定单式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基础素质培训,促进他们就地就近和异地转移就业。
3、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要求开展活动,广泛利用工会组织资源和各种培训基地,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的培训力度(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重点在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管理和提供便捷服务上下功夫,扎实有效地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同时,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将国企改制一次性安置人员、低保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作为就业培训工作的重点,通过工会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办的方式,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发挥工会培训机构的作用,结合求职者意愿和市场需求,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中短期、实用性的基本就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力争使参培人员取得政府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资格认证。
4、搭建和完善创业促就业服务平台。各级工会要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相应的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并在项目推介、职业介绍、创业培训、小额借(贷)款、信息咨询等方面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服务。对具备创业能力的下岗职工、农民工要免费给予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5、积极提供小额信贷和创业指导服务。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方资金,为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提供多种形式的低息或无息贷款,做到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指导一
条龙服务,努力培养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再就业。鼓励为集体创业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提供捆绑式小额贷款,组织指导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实现集体创业。积极探索工会为扶持创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有效做法。可在各市州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设专门窗口,与劳动部门配合开展财政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助款工作。
四、活动步骤
1、制订活动方案(3月—4月初)。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2、抓好典型引路(4月—5月)
全面启动和拓展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工程、家政服务工程,切实发挥帮扶创业“1+1群”的主导作用,继续推进创业带头人职业培训,促进职工转岗择业、再就业。积极政府劳动部门密切合作,开展企业急需、技术紧俏工种的实务培训,并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衔接。尤其要注重培养创业骨干、征集创业项目、建设培训基地、推广就业经验、宣传先进典型。
3、抓住特色指导(5月—6月初)
各地要学习借鉴兄弟市州工会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经验,紧密结合当地企业生产、职工生活实际,选聘各类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服务团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强化职业培训,加大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帮扶创业促就业。
4、大力推广经验(8月—10月)
省总将在总结上半年各地工会实施“五·一”促进就业行动项目的基础上,选择1—2个地区召开“全省工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一批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市州和县区工会典型。
5、抓好总结验收(11月中旬—12月底)
各市州总工会要对本地实施项目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三季度末,省总组成全年工会就业工作检查组,对各地实施项目情况进行巡检,年底进行综合检查评估和验收。
五、活动要求
1、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就业工作、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重大意义。主要领导要重视并过问此项工作,主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搞好统筹安排,注重协调配合,抓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省总将定期对各地工会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情况及实施“五·一”促进就业活动项目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2、各级工会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摸清当地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底数,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情况和生活状况,并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指标,明确工作职责,落实扶持资金,配备得力人员,务求工作实效。
3、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计划、基地建设、家政服务、援助对象等所需资金标准和流程,对活动中的培训、援助、职介、资金帮扶进行实名制管理,做到规范管理、专款专用。
4、及时总结推广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强化工作激励机制,表彰一批就业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