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辩论的题目是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勤工俭学的意义是指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勤工俭学是我国青年学生的优良革命传统。学校对勤工俭学活动应加强领导,注意思想教育及安全教育。大学的课余生活很多,很容易让我们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而勤工俭学不仅可以让我们避免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社会实践的经历,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首先,就勤工俭学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言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我们只是研究纸上的学问,又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呢?只有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才能成为自身的素养,去创新和发展。所以,我方认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其次,勤工俭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资金保障。安徽省淮南市居仁中学17岁的学生王兆华用她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她一边上学一边做些小生意,用挣来的钱勉强维持与养父两人的生计。17年前,刚出生的王兆华被生母遗弃在山东邹县的一家医院。王志
全夫妻收养了她,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买奶粉,喂养这个可怜的孩子。然而,四个月后,王志全的老伴便因病去世,王志全便带着小兆华投奔到安徽省淮南市一亲戚家中,靠贩卖蔬菜供养孩子生活学习。2000年,73岁的王志全双腿残疾卧病在床,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的重担压在尚未成年的小兆华的身上。于是王兆华除了每天学习、侍候父亲之外,还要利用节假日打工挣钱维持父女俩最基本的生活。由于经济拮据,王兆华将每星期的生活费控制在40元。乐观向上的王兆华从小学到初三都是班长,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2005年被评为淮南市优秀学生干部。面对逆境,王兆华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说:“只要不断努力,将来自己和父亲一定会过上好日子。”可见,勤工俭学既能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也可以提高自理自立的精神。所以,我方认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再次,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也是利大于弊的。勤工俭学将不仅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使他们把握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带来的契机,培养创新意识、凝聚创造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我身边既参加勤工俭学又能较好地完成自己学业的同学数不胜数,大学中若没敢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实为一憾啊。所以,我方认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最后,勤工俭学对实现国家培养人才、实现大学教育目标而言更
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勤工俭学的方式可以通过招聘广告或他人的介绍,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而成为 “打工一族”。随着勤工俭学在大学生中的升温,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大学生的中介所,很多个体业主或小企业愿意雇佣心灵手巧的大学生,招聘广告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而这种招聘方式可以提前让我们体验“应聘”的经历,而避免4年毕业之后才去慢慢积累应聘的失败经验,这样既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也可能造成公司的人才流失。所以,我方认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调查表明,勤工俭学的目的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有的主要是为了钱(占47%),但为钱的动机却不一,他们或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想减轻家庭负担,或是想过得潇洒一点,或是想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等等。
(2)有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力,认识社会,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锻炼自己的意志,体验自立,而“钱”是次要的(29%)。被调查者坦诚直言:“勤工俭学使我们早日接触社会,开拓了视野,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如果勤工俭学仅仅是为了钱是没有意义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学生一般认为,参加勤工俭学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得到能力的锻炼,但对于具体能够锻炼哪些能力则认识不一。
(3)其他目的。有的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或患病者,有人把它看作是丰富课余生活、调节“无聊”生活的一剂良药等等,不一而足。“挣钱”、“早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锻炼能力”是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
而调查表明,勤工俭学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过学校社团组织与商家洽谈参加勤工俭学,这种情况大约占勤工俭学总人数的26%。在学生宿舍以及学校教学楼等公众场所,时常张贴着学生社团组织介绍聘人参加勤工俭学的海报。
(2)通过家教中心的帮助,获得“家教”资格,这种情况约占勤工俭学人数的21%。
(3)通过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的安排而挣得一份工作。大学勤工助学中心是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组织机构,每年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但限于条件,一般其安排的额度有限,不少大学提供的勤工俭学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
(4)通过招聘广告或他人的介绍,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而成为 “打工一族”。随着勤工俭学在大学生中的升温,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大学生的中介所,很多个体业主或小企业愿意雇佣心灵手巧的大学生,招聘广告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由此可见,勤工俭学的种类很多,而且形式简单,不会占用到我们的时间,这样既能满足家庭困难的学生补贴家用,又可以满足一些学生过的潇洒,可以让不在乎钱的人体验到了拓展视野,增长阅历。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勤工俭学目的上由单纯增加收入转向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来看,一个共同的观点便是:富国不养懒汉。即使对方辩友举出了一些勤工俭学的弊端与不足,但我相信勤工俭学工作将会朝素质化、育人化的方向发展。最终把勤工俭学变成以实现国家培养人才、实现大学教育为
目标的目的。所以我方认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第二篇: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讨论这个辩题,在陈述我方观点之前,先让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勤工俭学,即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大学生,即指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本场辩论赛所讨论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指的是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的影响。我方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下面请允许我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述。
首先,勤工俭学体现了劳动的有偿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可以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劳动的艰辛也会让学生明白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意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第二,勤工俭学具有自主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要参与的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的劳动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具有自愿性,因此对勤工俭学劳动形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主动性。通过在劳动过程中不断获得物质与精神回报,不断接触与尝试各种类型的工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适合的工作类型,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试想一下那些没有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学生毕业面临就业问题时,还会拥有像勤工俭学一样对工作选择的自主性吗?试想当他那时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时还能轻松的选择跳槽吗?他必然要考虑更多除了个人兴趣以外的东西比如家庭和前途,然而在勤工俭学时我们只需要考虑个人兴趣与能力,这时候放弃一份不合适的工作所损失的远远赶不上进入社会就业时所损失的,所收获的却是对自己适合的工作类型的发现,这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第三,社会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而与社会接触不多的大学生对社会认知不够,社会经验少,思想肤浅不利于个人发展。勤工俭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提供了一个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将提高社交能力,而勤工俭学活动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保证学业和勤工俭学活动两不误的压力就会迫使学生养成筹划安排时间的习惯以及培养较强的时间观念,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是有利的。勤工俭学活动的社会实践性决定了学生积累的是实践经验,所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是有利的,所以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利大于弊。最后,我方明确一点,我方承认现有的勤工俭学制度是不完善的,一些由于勤工俭学而出现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正如车祸的存在不能掩盖汽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便利一样,勤工俭学制度的不完善不能掩盖它带给我们的巨大利益。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第三篇: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开篇立论
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开篇立论(2010-10-22 23:54:55)
标签:分类: 获奖文章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主持人、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严肃的概念。首先,我想大家先明确一个与兼职并不同等的概念—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
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
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六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学校提倡和支持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依法保护学生以诚实劳动和服务获得的收入。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服务;有利于培养劳动观念和自立精神的劳动服务。依照学校和工商行政管理规定,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勤工俭学活动。
由此可见,国家都是非常赞成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都明文规定
了一些条款,这也正符合我方的观点: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的。而且我们还有如下观点证明我方的立场:
1.可以利用勤工俭学,赚取一点money,减轻父母负担,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何乐而不为呢?贫困生尤其应该这样做。
2.利用勤工俭学,可以把学的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生活中体验社会和生活,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可以在勤工俭学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在如何与自己的同事交际,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等。而且大学课程没有高中多,可以利用勤工俭学充实课余生活,就像参加一些文娱社团活动一样,同样能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
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任何一样事物都会利弊相生,我方不敢否认勤工俭学不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弊端,但是我方始终坚定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的,它虽然会不可避免的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却让你从中懂得很多,没
有尝过黄连的苦,怎能珍惜蜂蜜的甜呢?没有经历过勤工俭学的艰辛忙碌,怎么会明白时间的宝贵呢?怎么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在者,勤工俭学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不说,他更重要的是让身在象牙塔里的我们初次与现实社会亲密接触。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了解为人处事的之道,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不仅国家在大力提倡大学生应自立自强,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我方也在非常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很提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因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谢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我们提出了教育面临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扩大经费
第四篇: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三辩词
谢主席,代表本方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同作为在校大学生,很荣幸和对方辩友讨论勤工俭学这个现实的话题,刚刚我方二辩已经从个人需求角度阐明我方观点。接下来我将从社会需求角度进一步证明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第一,许多国家政府都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据西班牙马德里统计学校进行的调查,西班牙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人数占42%,美国大学生勤工俭学者占56%。日本大学专设有“就职指导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从而指导学生顺利就业。以此为例,不难推算各国政府已经或者正在逐步完善勤工俭学制度,这不体现了社会对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第二,当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当大学已经不再高不可攀,当每年大量参差不齐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众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如何来分辨优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才。而勤工俭学无疑是一个最有实践性的方式。通过勤工俭学对大学生进行评估,可以认识该学生最真实的品行和能力,为企业减少招聘风险,为社会降低就业压力。表明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第三,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当年的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然落伍。社会要求在校大学生由深度学习专业知识的“一”字型人才向广泛提升自身素质的“十”字型人才过渡。专业知识可以在学校学习中加深,而自身综合实力则需要在社会中增广。有深度有广度才能符合时代和社会赋予的责任,才能满足社会国家的要求。不可否认,许多国家学校还没能完善勤工俭学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所引发的些许后果不能掩盖勤工俭学的优势。当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对方辩友,勤工俭学作为我国青年学生的优良革命传统。我们比任何国家都应该支持和实践。
请不要以勤工俭学不安全为借口,只要大学生和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就能最大程度上消除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请不要以勤工俭学耽误学习时间为理由,一周不足24小时的工作时间是从在校大学生上网、游戏、恋爱中抽出的。
综合以上观点,勤工俭学的利是广泛无穷的,而弊端是可以避免甚至解决的。所以我方检定认为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
第五篇: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一辩陈词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下面我将对我方的观点进行立论陈述:
今天我方观点是:勤工俭学有利于中职学生成长,下面,我将从国家,社会及中职学生自身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国家立法倾向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6条明确指出勤工俭学指的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在不耽误学生正常学习情况下,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事务并且获得相应的报酬,用于完成学业的教育活动,这说明国家在法律法规上认可了勤工俭学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
其次,对于社会来说,中职学生有工作激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强烈的责任感,经济回报小,人力成本节省,根据调查研究,这些优越条件让众多的校内外商家、企业,大批招收学生做为临时员工;
再次,对于中职学生本身来说。
第一,从物质角度看,勤工俭学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减轻经济负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法国留学期间因家庭困难勤工俭学而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中国的一代伟人。
第二,从精神方面看,勤工俭学可以让中职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坚强面对困难,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学会忍让和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为将来中职生毕业后进入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残酷社会做好铺垫!
第三,是对于中职学生自身能力来说,现如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实践型和创造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面对人力资源部hr考核,任何人是面试官的,都会优先考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而不会优先录取仅仅只有纸上谈兵理论知识的毕业生!
当然,任何一样事物都会利弊相生,勤工俭学虽然会不可避免地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却能让你从中懂得很多仅仅靠学习不能得到的东西,况且中职学生勤工俭学与专业理论学习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勤工俭学能使理论付诸实践,使专业知识得到深化,利之大矣实在是溢于言表。
更重要的是,它让身在象牙塔里的中职生与现实社会亲密接触,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了解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