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单元教案
[新授课]第1周授课人: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情境导入:
1、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插图、图1-9及图 l-10看图片思考
教师小结: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归纳总结: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变式训练: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拓展提高:
1、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2、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3、家庭小实验:(请每位同学回家都动手做一做)
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到的现象原因是因
为明鸡蛋壳中有物质。
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情境导入: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师小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合作探究: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归纳小结: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变式训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拓展提高:
习题1、2、3、4、5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情境导入:
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教师小结: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合作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归纳总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拓展提高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
3.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
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
5.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6.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7.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情境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物理或生理实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合作探究: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
器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预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 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1)
5、烧杯、量筒、集气瓶、蒸发皿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
2. 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②也不能随意丢弃 ③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固体试剂的称量
(四)连接仪器装置
1. 玻璃导管插入塞子
2. 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
3. 塞子塞进容器口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三、物质的溶解
四、物质的加热
五、仪器的洗涤
拓展提高:
1. 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 第5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
课题 1━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提供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八、课后作业:书:P94习题1-3
九、课后记:本节课以实验为引导,效果较好,学生接受难度不大。
课题 2 ━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求学的品质。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程序】 [提 问]:从一写到一万要花多长时间?
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走了捷径。在化学的学习中也有捷径可走。[提 问]:大家知道哪些化学反应?怎样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演排]: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锦囊妙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导入新课]: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一简便、国际化;化学方程式突出的特点: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概念),同文字表达式一样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提问过渡]:既然化学方程式有这么多优点,如果能将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多好!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 [发现问题]:化学式前加不加数字?加几? [直观信息]: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分析]:两个水分子生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水和氢气的化学式前加上数字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加在化学式前的数字叫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步骤二:配。[探究活动二]:数一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关系 [提出问题]:为什么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相等? [回顾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那么质量呢? [研究活动三]:算一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乘积。[归纳分析]: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书写方程式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中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怎样配平? [探究活动四]:尝试配平两个化学方程式。[讨论与交流]:配平的心得技巧。[对比分析]:书写步骤三:注。[探究活动五]:化学方程式纠错。[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对错例的分析,找到另一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用心
爱心
专心 [探究活动六]:能力升级,化学方程式拼装游戏。[评价质疑]:评价小组合作成果。提出问题:反应中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方程式中? [演示实验]: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讲解]:在氢气化学式后面加上“↑”表示生成的气体。[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 问]:怎样标注反应中生成的沉淀? [提 问]:是否只要生成了气体或固体都要标注箭头? [交流讨论]:提供学习素材,分析箭头的使用原则。[评价反思]:评价学生归纳的使用原则,反思前面所写水电解方程式的完整性。在求新知的过程中完善前面的学习成果。[探究活动七]:课堂小结,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学力升级]:学案1.2. 附: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配平: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目相等 3.注明反应条件
★书写时应遵守:l.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尊重客观事实。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理解记忆。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投影】随堂检测(见附3)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独立完成检测题。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附1:课堂练习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 ,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克二氧化硫.附2;课堂练习二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3;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_____克氧气.____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2.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_______克氧气.3.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_______克铜.4.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____克氢气.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关于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实验来说明什么是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学习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
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
2、对爆炸的概念认识错误,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白磷、红磷、烧杯、热水、铜片、导管、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教学过程: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课堂练习:(投影,学生回答,教师评讲)
1.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2.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4.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5.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作业布置:
1、家庭小实验:点燃三根火柴,分是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课后习题1、2、3、4板书设计:
7.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二、灭火的原理
用心爱心专心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常见灭火器
四、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用心爱心专心 4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与价值观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
3、C60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结构: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2)用途: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总结:
1、列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2、碳和炭的区别
碳: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讨论: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1、常温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5-5,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讲解:在常温下,碳跟氢气一样,化学性质稳定。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可用燃烧的方法,由此可见,碳具有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C +
O2 点燃CO2(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小结:碳跟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其产物不同。2)还原性
实验:演示[实验6-2] 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并纠错,巩固制氧装置。
现象: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原理:C +2CuO 高温 2Cu +CO2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产生CO2)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并且还容易有煤气生成?
讲解:C +CO2 高温 2CO(吸收热量)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暧、加热,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
小结: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碳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空气充足:
C +
O2点燃CO2 空气不充足:
C +
O2点燃CO2
2H2+O2点燃2H2O
还原性
C +2CuO高温2Cu +CO2↑ C +CO2高温2CO
H2 +CuO △
Cu +H2O
练习:学习指要 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与价值观
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及多媒体 【实验准备】
器材: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第二单元我们制取过氧气,今天再来探究制备二氧化碳,首先看以下几则信息。
投影:
1、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石灰石等)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把燃着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把 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中,木条。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说明CO2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在标况下,CO2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5、CO2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讲授新课: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活动探究:
步骤
现象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速度适中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
开始有气泡产生,反应逐渐停止
结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难于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瞬间结束,不便于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板书)
投影: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种 固体和固体反应
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应 发生液体和液体反应 装置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
密度比空气大的向上排气法 气体排空气法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向下排气法
装置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溶解度 CO2
O2
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投影:各种仪器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
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活动:各组修改各自的装置。总结:略 练习: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完成)
讨论:如何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一瓶二氧化碳,需要哪些步骤?
三、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板书)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收集气体。
思考:
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已收集满?
讨论总结:
四、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板书)
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由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学生活动:制二氧化碳并检验、收集一满瓶二氧化碳。(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总结:
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练习:学习指要
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教学反思】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物理性质
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变扁了
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1.977g/L为空气的1.5倍
3、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化学性质(板书)
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活动探究: 编号 2 3 4
操作
石蕊 + 稀醋酸
石蕊 +水
石蕊 +CO2
石蕊试液 + CO2加热
现象
紫→红
紫
不变色
紫→红 红→紫
分析
结论:
(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
(2)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3)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
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CO2+H2O = H2CO3 碳酸的分解:H2CO3 = CO2↑+H2O
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 = CaCO3↓ +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讨论: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 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答: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 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OH)2接触,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如
C+O2点燃 CO2
CO2+Ca(OH)2=CaCO3↓+H2O(三)CO2对生活影响
1、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致冷剂人工降雨
3、工业原料
(四)CO2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1)产生: 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2)危害
3)防止措施:阅读课本 总结:略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导入新课:(情景设计)从一氧化碳的毒性导入
3、讲授新课: 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板书)
1、物理性质(板书)
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79页
小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2、化学性质(板书)
(1)可燃性(与氢气、二氧化碳比较)展示:多媒体动画[实验6-7] 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理:2CO +O2点燃 2CO2 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氢气、碳单质比较)展示:多媒体[实验6-9] 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理:CO +CuO △
Cu +C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3、一氧化碳的用途(板书)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小结: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燃料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板书)2CO + O2点燃2CO2 CO2 + C高温2CO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板书)阅读:课本第117页 讨论:
(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3)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板书)
讨论: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如何处理尾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
小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差异,一氧化碳与氢气性质的相似性。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 单元测试卷(一)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单元试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看漫画,选择表述不对的选项()
① 该同学自己洗衣服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② 该同学用洗衣机洗衣服不是一种真正负责任的表现③ 该同学热爱劳动,应值得大家学习④ 该同
学用洗衣机洗衣服不是真正的自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因突然想起与一个普通朋友的约会,而中断正在某大学为学生兴致勃勃的演讲,赶去赴约。
这件事使百事可乐赢得了同行们的信任。这一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是()
① 信守承诺,是一种美德②一旦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③ 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④ 如果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不负责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有人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作了问卷调查,其中61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之所以取得辉煌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是责任感创造了奇迹。这份调查说明了()
A、获取成功跟兴趣爱好、智力因素没有必然联系
B、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C、无论何种岗位,只要有了责任感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D、凡应该做的事,不管是否自愿,只要尽责尽力,同样可以做得很出色
4、父亲给华盛顿买了一把斧子,华盛顿想试一试斧子是不是很锋利,于是砍掉了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事后,华盛顿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父亲高兴地说,他()
A.不承认错误,会对他人和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B.纠正错误,是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C.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D.虽然损失了一棵樱桃树,但赢得了人心
5、爱心大姐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学习林秀贞的事迹,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
① 每个人都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② 只需要承担扶危济困的责任
③ 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④ 要真诚地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则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语句有()
A.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宁愿失去樱桃树,也不愿看到华盛顿撒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7、在校运会的接力比赛中,丁红跑第1棒,接棒时,她把棒摔掉了,结果,他们班得了最
后一名。为此,她好伤心。跑第2棒的小丽对同学们说:不怪丁红,只怪我没把棒接好,下
次,我们一定跑出好成绩。在这件事中,小丽的行为()
① 主动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表现②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有责任感的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
8、“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些话的意思是()
A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建成优秀班集体
B 一个优秀的集体需要很多人
C 班集体成员人心各异,一样能通过每个人的不同努力成就大事
D 只要集体人人都是学习尖子,团结与否无所谓
9.2009年2月26日,曾在四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向汶川灾区捐款捐药价值626万多元的老百姓大药房,再次捐赠5万元爱心善款购买20台电脑,送给四川某小学。老百姓大药
房的做法()
①.是为了获得荣誉②.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③.有利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④.积极履行了法定的义务
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现③ 不可取,是不分是非,随便承担责任的表现④ 是对自己、对班集体负责的表现
10.2009年10月24日,陈及时、方招、何旭东三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为救2名落水的少
年,在波涛汹涌的江流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三名大学生的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大学生舍己救人,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B.三名大学生救两名在江中戏水的少年而死不值得
C.他们在挽救他人生命、弘扬正气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D.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1.一位优秀农民企业家说:“责任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我不能卖
给农民质量差的种子、化肥,要用优质服务让农民满意;还要对子女关心,对父母尽孝。”
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企业家只对自己的企业负责②.只有成年人才应该增强责任意识
③.人是多角色的人,每一种角色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④.要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A ③④B①②C ①④D②④
12.获得2009感动中国人物的有: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割肝救
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
生李灵„„这些材料表明()
① 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② 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是一
种奉献精神③ 承担责任,付出越多,得到的物质回报越多④ 担负社会责任,就是要牺
牲自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二、综合题(13、17题各10分,14题8分,15、16题各12分,共52分)
13、欣赏诗歌《我们想要的男孩》,并回答问题。
男孩,诚实、坦白、实在热爱劳动值得信赖
他从不耍赖,也不偷懒
不会让家长丢脸面
我们想要的男孩
诚实可靠,让你信赖
他尊敬老人,心地善良
爱护小孩,心情阳光
对待家人,体贴周到
兄弟姐妹,融洽相处
有了不妥,就改正错误
尽心尽力孝敬父母
这样的男孩是我们的依赖
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治国安邦,民族兴旺
希望在这样的男孩身上
(1)诗中的男孩被期待扮演哪些角色?
(2)除此之外,你认为男孩还要扮演哪些角色,承担哪些责任?
(3)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你得到哪些启示?
14.小刚是九年级2班的一员,班上的许多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很少有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时经常有同学交头接耳,影响老师上课;打扫卫生马马虎虎,教室又脏又乱,从来没有得过流动红旗。请回答:
(1)小刚的苦恼一:为什么我们班从来没有得过流动红旗?
(2)小刚的苦恼二:我们班该怎么办?
15、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热心公益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某校准备积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在此之前,学校对学生参加公益活
动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的结果:
抽样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结果:
(1)请你为这次的问卷调查拟定一个标题。
(2)看到上述统计结果,你有何感想?
(3)针对该校的情况,你有何建议?(至少两种)
16.材料:学校团委要组织九年级同学星期天去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班主任动员小明参加,小刚以要看NBA球赛为理由,不愿参加。班主任要小明以班集体的利益为重,可小明说集体
和他无关。
(1)请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材料中的班主任劝说小明。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应如何履行关爱集体的责任?
17.青海玉树7、1级地震夺去1700多条宝贵的生命,也是一个彰显人生美丑的舞台。在这场没有人愿意上演的生死剧中,香港之子“阿福”黄福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回4个孤儿院师生的生命,也用一个宝贵生命的骤然消逝,告诉世人何谓生命的价值。黄福荣生于1964年7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人,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慈善工作。于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抢救被压孤儿不幸牺牲。
(1)请对黄福荣的行为作简要评析。
(2)我们青少年学生怎样以实际行动向黄福荣学习?
参考答案
(一)1.B2.C3 D4.C5.D6.A7.B8.A9.B10.B 11.A
12.A
13.(1)作为子女,他应承担孝敬父母的责任;作为晚辈,他应承担孝敬老人的责任;作为家庭成员,他应承担对家人体贴关怀的责任;作为社会成员,他应承担关爱他人的责任;
等等。
(2)除此之外,在学校,他扮演的角色是老师的学生和同学的朋友,需要担当完成义务教育、尊重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责任;在公园,他扮演的角色是游客,有爱护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注意保持环境清洁的责任;在公路上,他扮演的角色是行人,有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等等。
(3)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这样才能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14.(1)风气不好的班级不仅给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所以小刚所在的班级得不到流动红旗。
(2)要改变班级不良状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着手。要把对本班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整理,送给班主任和班委会、团支部,作为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参考。每一个人都是班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只要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班集体,为班集体的建设
出力,为自己的“家庭”分忧解难,小刚的班级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班级。
15、(1)××学校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调查(2)我校学生参加希望工程捐款
帮助贫困学生、义务植树、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极少,说明他们缺乏责任心和关爱社会爱心,对社会关爱的少,了解的少,更谈不上倾力奉献社会了。(3)学校要多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奉献爱心等。、(1)①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这一角色,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具有责任感。参加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活动,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我们不能以要看球赛为由拒绝参加.②承担责任往往意味着代价与回报。参加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活动要付出时间与精力,减少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但从回报来说,我们会得到更多的无形的财富,如他人的赞
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参加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活动,就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行为,有利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提升。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有保障。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个人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2)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17、(1)①黄福荣的行为体现了强烈的回报社会意识,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值得我们学习。②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对他人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自己生活的一切条件不是凭空产生的,每时每刻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各种服务,那么,我们理所当然要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2)我们要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的手;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别人合作;面对利益,能与别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