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法(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23:0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法(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法(最终版)》。

第一篇: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法(最终版)

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法

勾段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其特殊情况,在世界很多地区的现存文献中都有记载,很难区分这个定理是谁最先发现的.

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2000多年前成书的著名数学典籍《周髀算经》中商高(公元前1120年)答周公的话:“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因此我国也称勾段定理为商高定理.三国时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了一幅图(即图19-15中的2),被称为弦图,在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被用作会标.

勾股定理在欧洲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邮票上给出了由三个棋盘构成的图案(形状同教科书第100页的图),就是为了纪念发现这个定理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0-前500)学派.他们还找到如下求勾股数的式子①,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也曾给出类似的式子.后来数学家丢番图又给出了构造勾股数的一般法则:a,b是正整数,2ab是完全平方,则②是勾股数.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公元263年也给出了下面的式子③. 

x

y

z①n1(n1)2xa2ab2yb2ab12(n1)zab2ab2②③

偶的正整数且uv)xuv122y(uv)2122z(uv)2(u,v是同奇

勾股定理是数学上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到今天已有四百多种证法.如图是我们在课本中的几种证明方法:

其中(3)出自美国第20任总统伽菲尔德(J.A.Garfield),他在1876年利用梯形面积公式证明了勾股定理.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呢.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后来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的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只见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过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道:“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研究小男孩给他留下的难题.他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就是上面图(3).

另外还有如下常见证明办法:

①如图,两个正方形过长分别是a,b,它们的面积和为ab,构造了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c,把两个直角三角形各旋转90°,构成正方形,22且它的面积为c.

②如图,直角三角形ABC,AD为斜边BC上的高,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

BCBD

ABAC和BC

2DCAC22,即:ABBDBC和ACDCBC. 22.

亲爱的同学,你还记得在初一学习时我们遇到的七巧板吗?当时我们利用它摆出了好多漂亮的图案,你可知道用两副同样大小的七巧板也可以来说明勾股定理吗?请看下图.

两式相加得:ABACBDBCDCBC(BDDC)BCBC

聪明的你还能想出几个办法证明勾股定理吗?试画图并做简要说明.

第二篇:浅谈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法

浅谈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法

子洲三中陕西子洲乔 智718499

【摘要】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关键词】:割补法达芬奇的证法加菲尔德图

证法1(图1)

左边的正方形是由1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和1个边长为的正方形以及4个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右边的正方形是由1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和4个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因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边长都

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化简得。

在西方,人们认为是毕达哥拉斯最早发现并证明这一定理的,但遗憾的是

他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这是传说中的证明方法,这种证明方法简单、直观、易

懂。

证法2(图2)

第一种方法:边长为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 的直角三角形围在外面形成的。因为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加上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外围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化简得

第二种方法:边长为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 的直角三角形拼接形成的(虚线表示),不过中间缺出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小洞”。

因为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等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上正方形“小洞”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化简得。

这种证明方法很简明,很直观,它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高超的证题思

想和对数学的钻研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证法3(图3)

这个直角梯形是由2个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 的直角三角形和1个直角边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因为3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梯形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化简得。

这种证明方法由于用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使证明更加简

洁,它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证法4达芬奇的证法

达芬奇的证法

三张纸片其实是同一张纸,把它撕开重新拼凑之后,中间那个“洞”的面积前

后仍然是一样的,但是面积的表达式却不再相同,让这两个形式不同的表达式相

等,就能得出一个新的关系式——勾股定理,所有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都有这么

个共同点。观察纸片一,因为要证的事勾股定理,那么容易知道EB⊥CF,又因

为纸片的两边是对称的,所以能够知道四边形ABOF和CDEO都是正方形。然

后需要知道的是角A'和角D'都是直角,原因嘛,可以看纸片一,连结AD,因为

对称的缘故,所以∠BAD=∠FAD=∠CDA=∠EDA=45°,那么很明显,图三中角

A'和角D'都是直角。

证明:

第一张中多边形ABCDEF的面积S1=S正方形ABOF+S正方形CDEO+2S△BCO=OF2+OE2+OF·OE

第三张中多边形A'B'C'D'E'F'的面积S2=S正方形B'C'E'F'+2△C'D'E'=E'F'2+C'D'·D'E'

因为S1=S2

所以OF2+OE2+OF·OE=E'F'2+C'D'·D'E'

又因为C'D'=CD=OE,D'E'=AF=OF

所以OF2+OE2=E'F'2

因为E'F'=EF

所以OF2+OE2=EF2

勾股定理得证。

证法5

从这张图可以得到一个矩形和三个三角形,推导公式如下:

b(a + b)= 1/2c^2;+ ab + 1/2(b + a)(bb^2;+ a^2;= c^2;a^2;+ b^2;= c^2;

注:根据加菲尔德图进一步得到的图形。

参考文献

《数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探究勾股定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优因培教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勾股书籍》 新世纪出版社

《九章算术一书》

第三篇: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明

安溪六中校本课程之数学探秘

勾股定理史话

一、勾股定理的历史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勾股定理的别称呢?我可以告诉大家,有: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和埃及三角形等。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公元前497?)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下图为欧几里得和他的证明图)

中国古代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 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约在公元50至100年间),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九章算术》系统地总结了战国、秦、汉以来的数学成就,共收集了246个数学的应用问题和各个问题的解法,列为九章,可能是所有中国数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的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得到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右图)。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在这幅“勾股圆方图”中,以弦为边长得到正方形ABDE是由4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2;中间的小正方形边长为b-a,则面积为(b-a)2。于是便可得如下的式子:

4×(ab/2)+(b-a)2=c

2化简后便可得:

a2+b2=c2

亦即:c=(a2+b2)(1/2)

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严密性,又具直观性,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以后的数学家大多继承了这一风格并且有发展,只是具体图形的分合移补略有不同而已。例如稍后一点的刘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也是用以形证数的方法,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据不完全统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多达400多种了。下面我便向大家介绍几种十分著名的证明方法。【证法1】(赵爽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RtΔDAH ≌ RtΔABE, ∴ ∠HDA = ∠EAB.∵ ∠HAD + ∠HAD = 90º,∴ ∠EAB + ∠HAD = 90º,∴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EF = FG =GH =HE = b―a ,∠HEF = 90º.∴ EFGH是一个边长为b―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 ∴.【证法2】(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即,整理得.【证法3】(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EAD ≌ RtΔCBE, ∴ ∠ADE = ∠BEC.∵ ∠AED + ∠ADE = 90º, ∴ ∠AED + ∠BEC = 90º.∴ ∠DEC = 180º―90º= 90º.∴ ΔDE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又∵ ∠DAE = 90º, ∠EBC = 90º, ∴ AD∥BC.∴

ABCD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 ∴ ∴...【趣闻】:在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只见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加思索地回答到:“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道:“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理很不是滋味。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留下的难题。他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法。1881年,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证法4】(欧几里得证明)

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F、CD.过C作CL⊥DE,交AB于点M,交DE于点L.∵ AF = AC,AB = AD,∠FAB = ∠GAD,∴ ΔFAB ≌ ΔGAD,∵ ΔFAB的面积等于,ΔGAD的面积等于矩形ADLM的面积的一半,.同理可证,矩形MLEB的面积 =

.∴ 矩形ADLM的面积 =∵ 正方形ADEB的面积 = 矩形ADLM的面积 + 矩形MLEB的面积 ∴,即

.【证法5】(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证明)

如图,在RtΔABC中,设直角边AC、BC的长度分别为a、b,斜边AB的长为c,过点C作CD⊥AB,垂足是D.在ΔADC和ΔACB中,∵ ∠ADC = ∠ACB = 90º,∠CAD = ∠BAC,∴ ΔADC ∽ ΔACB.∴AD∶AC = AC ∶AB,即

.同理可证,ΔCDB ∽ ΔACB,从而有 ∴

.,即

【证法6】(邹元治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HAE ≌ RtΔEBF, ∴ ∠AHE = ∠BEF.∵ ∠AEH + ∠AHE = 90º, ∴ ∠AEH + ∠BEF = 90º.∴ ∠HEF = 180º―90º= 90º.∴ 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RtΔGDH ≌ RtΔHAE, ∴ ∠HGD = ∠EHA.∵ ∠HGD + ∠GHD = 90º, ∴ ∠EHA + ∠GHD = 90º.又∵ ∠GHE = 90º, ∴ ∠DHA = 90º+ 90º= 180º.∴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证法7】(利用切割线定理证明)

在RtΔABC中,设直角边BC = a,AC = b,斜边AB = c.如图,以B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交AB及AB的延长线分别于D、E,则BD = BE = BC = a.因为∠BCA = 90º,点C在⊙B上,所以AC是⊙B 的切线.由切割线定理,得

=

=

=,即,∴.【证法8】(作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证明)

在RtΔABC中,设直角边BC = a,AC = b,斜边AB = c.作RtΔABC的内切圆⊙O,切点分别为D、E、F(如图),设⊙O的半径为r.∵ AE = AF,BF = BD,CD = CE,∴

= ∴ = r + r = 2r,即

.,∴ 即 ∵ ∴ 又∵ = ∴ ∴ ∴ ∴.=,,=,,=

第四篇:勾股定理的历史及证明

勾股定理的历史及证明

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毕氏定理,或称毕达哥拉斯定理:

英文译法:Pythagoras' Theorem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²+b²=c²

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少说也超过 4000 年!

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就有这条定理的相关内容:周公问:“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答:“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懂得数学原理了。

在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证明是毕达哥拉斯给出的。据说当他证明了勾股定理以后,欣喜若狂,杀牛百头,以示庆贺。故西方亦称勾股定理为“百牛定理”。遗憾的是,毕达哥拉斯的证明方法早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他的证法。

实际上,在更早期的人类活动中,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一定理的某些特例。除上述两个例子外,据说古埃及人也曾利用“勾三股四弦五”的法则来确定直角。但是,这一传说引起过许多数学史家的怀疑。比如说,美国的数学史家M·克莱因教授曾经指出:“我们也不知道埃及人是否认识到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知道他们有拉绳人(测量员),但所传他们在绳上打结,把全长分成长度为3、4、5的三段,然后用来形成直角三角形之说,则从未在任何文件上得证实。”不过,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几块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的泥板书,据专家们考证,其中一块上面刻有如下问题:“一根长度为 30个单位的棍子直立在墙上,当其上端滑下6个单位时,请问其下端离开墙角有多远?”这是一个三边为为3:4:5三角形的特殊例子;专家们还发现,在另一块泥板上面刻着一个奇特的数表,表中共刻有四列十五行数字,这是一个勾股数表:最右边一列为从1到15的序号,而左边三列则分别是股、勾、弦的数值,一共记载着15组勾股数。这说明,勾股定理实际上早已进入了人类知识的宝库。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它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又实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关于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由于证明过程较为繁杂,不予收录。)

人们对勾股定理感兴趣的原因还在于它可以作推广。

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个直边形,其面积为两直角边上两个与之相似的直边形面积之和”。

从上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圆,则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所作两圆的面积和”。

勾股定理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对应棱作相似多面体,则斜边上的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个多面体表面积之和。

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作球,则斜边上的球的表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所作二球表面积之和。

如此等等。

【附录】

一、【《《周髀算经》·》简介】

《周髀算经》算经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周髀算经》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

二、【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

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出的难题。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

解: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²+b²=c²

说明: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直角边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把这个定理成为“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

举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4,则斜边c2= a2+b2=9+16=25 则说明斜边为5。

第五篇:第一组勾股定理的历史

勾股定理的历史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

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巨著《几何原本》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

《周髀算经》:中国古代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 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大禹治水也是勾股定理的应用。

《九章算术》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的证明。

赵爽: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得到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严密性,又具直观性,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稍后一点的刘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也是用以形证数的方法,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

古埃及人:实际上,在更早期的人类活动中,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一定理的某些特例。除上述两个例子外,据说古埃及人也曾利用“勾三股四弦五”的法则来确定直角。专家们还发现,在另一块泥板上面刻着一个奇特的数表,表中共刻有四列十五行数字,这是一个勾股数表:最右边一列为从1到15的序号,而左边三列则分别是股、勾、弦的数值,一共记载着15组勾股数。

用意:这说明,勾股定理实际上早已进入了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它充满魅力,在数学教材中插入关于数学知识的历史故事,这让使得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不仅仅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认识勾股定理是怎么来的,也使他们了解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和演变历史,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数学研究者不同的证明方法,很显然,数学史一种变通的学习过程,它所研究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模式,很多时候,一种定理,往往能从多种渠道入手,最后得出结论。教会同学们在学习数学时要敢于大胆的猜想和创新。在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使知识来源于书本又不局限于书本。只有本着这种数学精神才能学好数学。

下载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法(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法(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勾股定理范文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颇感兴趣,因为这个定理太贴近人们的生活实......

    勾股定理[推荐]

    定义 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这就叫做勾股定理。即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 勾股定理(6张)。 简介 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一......

    线面平行证法探讨五篇

    线面平行证法探讨惠来一中方文湃今年我校高一级第一学期质检考试试题第17题第一小题的题目如下: 题目: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A⊥平面ABCD,MA∥PB。求证:DM∥面PBC这是一道证明......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 渭南市临渭区三马路中学孙莉玲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对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全面进行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与几何证明答案

    1、勾股定理与几何证明的综合问题 练习一、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一些重要的几何定理 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 证明: (1)CD2ADBD (这个结果表明,利用勾股定理可以......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二、数学思考......

    勾股定理复习(范文大全)

    《勾股定理复习》说课稿 李小英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 本课内容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复习。本章是以“勾股定理——平方根——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