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Word 文档5篇

时间:2019-05-12 03:3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Word 文档》。

第一篇: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Word 文档

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一、把好“课堂”关,让主题深入心灵

语文教材是智慧的结晶,是语文教育专家思想的“化身”,具有“经典”性。教师要将生命教育和阅读教学融合一体,在以体现单元主题的文本解读过程中,要促进读者和作者达到情感的交流,读者与读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

1、情意融融,上好每篇课文

在解读一篇文本时,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唤醒学生生命的过程。对一篇课文来说,对显而易见的主题,教师一定要以学生情动为基础,将鲜明的主题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冲击。如:第七册第一组课文,单元主题是生命。这样一组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动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动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单元主题的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多元解读,感悟升华主题

阅读教学在把握文本内涵中,提倡个性化感悟,多元解读,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对于文本也应有教师、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单元主题的提升,将单元主题与保护环境意识培养结合,那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从多元感悟中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感悟作者语言的美。如第七册第三单,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文感受主题,再通过师生对话,资料拓展与学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题关注环境,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的多元感悟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提升,让学生更广阔地了解文章的背景来丰富文本内涵。

二、用好“课外“场,让主题升华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如果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以“主题”形式出现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就不仅在实践语文,而且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实践主题,运用主题中,将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此时,课堂四十分钟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主题性学习活动的加油站,一个动力资源库让学生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

1、多元辐射,丰富活动形式

对于主题学习而言,采取的方式要适时而变,灵活多样。采取的方式要依据所确立的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向其他学科、向课外阅读,向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如第七册第三组课文展示的是多姿多彩的 大自然,在整组课文学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课文中的大自然走向生活中的大自然。通过到田野、郊外去欣赏美景,写一写——表达对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感受。通过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丽,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这样的影响是深远的。

2、体验过程,享受主题熏陶

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性的,是润物无声的。语文教育要让主题内化成内在的,动态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就要在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过程体验,要尽一切力量将语文实践与学生的生活连接。

(1)选择方法,投入学习

对于课外主题学习的研究,学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查、画、编、赏、谈等几种。如何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学习置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尤其注重学生方法的选择。例如,在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这一组课文时,我布置让学生课外去上网收集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浏览祖国的名胜古迹,主要通过以“查”来阔学,学生很乐意,效果也

不错。可见,选择恰倒好处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外研究,更能有效地使学生将研究进行到底。

(2)交流探讨,开阔思维

交流探讨是一种最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课外研究后,肯定有了许多的新发现,也有了不少的研究经验,这时让学生交流是是最好的时机。如:学完第三册“爱科学、学科学”主题单元时,布置学生去找一找你身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它们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收集一些关于宇宙、太空或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自行准备。几天后,不少学生已经耐不住心中的欲望,急切地要将自己发现告诉老师、同学。于是我们又上了一节热火朝天的交流探讨课,效果很好。因此,适时的对研究的主题进行一次交流探讨,集中谈谈你的新收获,说说你的新发现,这时的学生最起劲,说得也很棒,整个研究氛围可是如火如荼。

(3)注重评价,多元参与

评价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开展课外主题评价时,首先是多员参与评价,教师、家长、同伴、社区人员、自己都是主题学习的参与者、评价者,从不同角度发表各自的看法。其次是多纬度评价,在每次活动给学生发放课外学习卡,学生在学习中如实记载自己的学习收获、疑惑、感受等,给每位学生建立课外学习登记卡,详细摘录学习活动的点滴成功或教训,这些都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体验、活动成果都是评价的内容。让学生在记录、交流、评价中表达情感,提升情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运用,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智慧的提升。

三、处理好关系,让“主题”服务语文

1、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在“主题学习”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关注文本的主题,而忽视语文工具性特点的体现。应该依据工具性的语言训练,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主题,提升主题,让主题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为“主题”而进行“主题学习”。

2、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这里所指的个性与共性是指一篇文本的独特内涵和一组文本的共同主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整组课文的主题前后的连接,而且珍惜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悟和文本本身具有独特的内涵,让学生全方位感悟文本的美丽,丰厚人文积淀。

3、上好一篇与学好一组的关系 “主题学习”是凭借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进行的。在实施“主题学习”时应把握整组,进行有计划的“主题学习”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安排,达成整组学习的“三维”目标。就一篇课文应在完成总目标之外还要有本课教学的语文“三维”目标。

4、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根据“主题学习”的特点,不是在一次两次的练习或学习中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组课文的完整学习中进行的,并且有的主题不仅在一个单元中集中体现,而且还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有相同主题出现,这时教师既要把握好学生一篇、一组课文的短期主题学习,又要考虑不同年级间的长期主题学习。

5、自主学习与教师、家长指导的关系在学生课外的“主题学习”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水平,教师、家长的适时指导是不可少的,但指导的“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主题”不仅是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它的分寸拿捏不好,就容易走入思想教育的误区。只有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把尺牢牢握在手中,“主题学习”的实施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命发展服务。

第二篇: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几点实践与探索(精)

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大理经济开发区育才中学 何祥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是一个新的课题。“新课标”倡导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中心,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主参与意识,是教学实践中应刻意追求的内容。

关键词: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板书设计、教师的情感等等,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新课标”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表现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科学而又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习惯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新课程有关精神的学习,我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现作如下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自觉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练习,成了学生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辅助合作的做法,应是一个较好的组织形式。

根据中学生好比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把各小组推入竞赛轨道,无形给了每一位学生激励、鞭策的推动力。好胜的动机会促使学生更

自觉的尝试,并在尝试中克服外部困难和内在障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并协助同组其他成员努力尝试并取得成功。友好互助所带来的和谐人际及由此获得学习成功的双重愉悦,刺激了群体动机。动机越强烈,互助越有效果,为集体争荣誉,帮助本组成员成功的行动越坚决。这就如一场足球赛或篮球赛,比赛的双方队员在求胜心的推动下,积极拼抢,为小组取胜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如何做到优化组合,给予持久的动力呢?

1、强化群体互动,善用小组合作优势。

当前的素质教育非常强调成功教育。传统教学法中往往突出了优秀学生而忽视了中下后进生。教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信息反馈建立在部分学生答出的标准上。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基础较好的。自然,课堂中照顾中下学生机会就少些。这样,有形无形地限制了中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他们吃不了而生厌学之气。由此,课堂沉闷,学生憋闷,教师苦闷,领导纳闷的教学现象就不难解释其中的原委了。小组互助尝试法打破了这一常规做法,让成绩优秀学生帮助成绩能力不足学生,中下程度学生为了本组荣誉,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群体互动,打破了他们孤军作战的艰难,也让思维火花在活泼、愉快的讨论中得到撞击,沉闷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到解放,心情得到轻松,灵感往往由此而生,共同促进小组成员获得成功体验。具体做法如下:

把全班50多位学生分成8组,每组6-8人。每个学习小组的构成在性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水准、性格特点、交际意愿、言语能力、组织能力及守纪状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使之在组内形成一个异质且又相互依赖的功能团体。同时,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赛创造了条件。

2、制定竞赛规则,激发好比之心。

如果说,同组优化是尝试成功的基础,那么激发比劲制定比赛规则是这一尝试的关键。在课堂中引入知识竞赛规则,设计必答与抢答题,答对者给该小组加分。

让专门负责统分的同学每星期公布一次,给得分最高组以精神及物质奖励。每星期一次,保证课内竞赛规则的长期执行,又促进了课堂讨论的激烈与深化。

二、作业展示

学校开了一届运动会,由我来负责宣传报道组。我积极运用广播与快报两块主阵地,尽可能把每位学生的通讯稿播出去或刊出来。第一天,可能还未进入状态,只收到二十几篇,第二、三天各收到七十多篇。短短三天共收到一百七十多篇通讯稿,共刊出了四期快报。学生写稿改稿的积极性较大限度被激发出来。统计个人先进时,有几位学生多达8-10篇。这次通讯报道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老师要善于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有“英雄有武之地”。不但有激励,还要有展示的机会。

1、预习展示。首先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并刻意指导方法。目的一个,就是带着问题进课堂。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五看:即看单元要求,看课文提示,看课文及注释,看课后思考练习。为了有助于评价与监督,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首先是要求学生对重要字词、文学常识要抄记一遍,每一篇预习都要提几个疑难问题(质疑),等学了课文后自我解答(释疑)。为了激发学生完成此作业的兴趣,我要求学生把抄写的内容设计成各种动植物模型。如人形、公鸡形、树枝形等等。增加了童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就是利用课堂,给学生展示预习的时间与空间。如报听写形式落实字词,抢答形式完成文学常识,小组竞赛形式激发篇段的背诵,答记者问形式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等等。

2、作文展示。写作是学生最不想做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我规定了几项硬性措施:每天一篇日记(可长可短,但要有一个主题);每周一篇周记,可以反映自己身边感兴趣的话题,与老师交流;每周必须要有一篇“本周总结与建议”的日记,及时反思自我;每月必须抄写一篇最得意的文章,自我美术编辑,贴到教室宣传栏上进行班内交流。

起初,学生们反映日记缺内容。于是我先后共进行三节课,专门讨论交流日记内容的取材与写法,组织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心得,并刊印优秀学生日记作为交流

学习。期中期末还进行优秀日记交流总结表彰会。通过多次评价交流与持续的监督,大部分学生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并把写日记作为自己一天必不可少的内容,就如刷牙洗脸一样不可少。在日记中,许多学生重新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力量,找回了上进的动力。还有一个大项目,就是在作文讲评课上,经常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大家评议。或者把典型作文速印出来大家共同来修改。读自己的文章,改自己的文章,同样都能给学生很好的启迪与激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改互改,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评语与建议,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每位学生参与到写作中来。

3、书法展示。每周一次的书法展示,与每月一次作文展示一样,公布于班级宣传栏上,进行班内交流。平时,要求书面预习时,“文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端正”被列为评分标准之一,尤其是在作文讲评上,一定把此二项内容列为作文评分标准,通过多方面给予激励。

此外,为了能激励学生更多参与,还规定了几项硬性内容,那就是每学期每人轮流一次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初一为讲故事);每人每学期出一份期末试卷;每学期要读一本以上优秀著作;每学期要写好一篇读后感,每天要朗读五分钟。这些硬性任务,有的是让家长来评价与监督,有的是学生相互间评价与督促,更多是留给学生自己。目的就是让学生课内课外生活都忙碌起来。有位幼儿专家曾说过,让孩子忙一点,会更好激发孩子的智力与能力。我想同样道理,让学生全方面忙碌起来,学生同样也能找到一份充实与进步的愉悦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当然,在尝试评价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但不管怎样,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激发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重学生个体发展过程”的精神。

2009年8月

第三篇: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韩郢中学徐保峰

摘要: 语文校本教研是实践语文新课程的需要,是调动语文教师的能动性,保证语文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学术研究、崇尚教学探索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集体,教师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有机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学生活方式,精心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搭建优质、高效的教育平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校本教研;探索;实践

校本教研是我国基础教育史上一次全新的课程体制变革,不仅是课程门类设置、教材内容体系的变化,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方式、学习理念、管理策略和课程评价内容方法的多维度更新。为了充分发挥机遇,迎接新课程实验带来的挑战,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措施,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按照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核心,狠抓校本教研,创新教科研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形成以科研促课改的思路,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语文校本教研已经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对我校的教育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探索

1.抓好教研组建设,完善常规教学

加强本组教研,落实教研实效,我们积极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一是优化集体备课,发挥年级组集体智慧,每周能够按计划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或集体备课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学习有主持,各人的交流发言有内容、有记录;二是教研活动组以织学习新课程理念、观摩优秀课堂案例、外出学习与听课交流、课题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等;三是严把“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听课”六个关;四是以“教学六认真”为中心,把教学工作抓实、抓细,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五是教研组协同教导处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规范教学工作;六是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将研究贯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组内每位语文教师确定自

己的研究任务,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实践,把科研课题落实到每堂课中,努力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七是教研组成员及时进行教学点评,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份教学论文;八是教研组老师在作业方面严格执行学校和教研组制定的“三个一”,统一的作业种类;统一的作业要求;统一的批改要求。通过这些教研的手段,进一步促进组内教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平时多汲取其他教研组的优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2.积极开展本校语文校本课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活动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实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笔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文校本课程系统工程。通过开发研究,总结出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校本课程规划(如下图所示)

二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实践

在语文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我们也认真地研究其他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积极探索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以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调整、改进和提升。我们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人数少、教学经验不足,95%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子弟,学困生占大多数,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校现状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提升。

1.做好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我们经过总结多年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教训,在借鉴其他学校语文校本教研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一般进行三个反思来完善我们的校本教研:一是预测性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课程内容的难重点及语文感悟功能等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学中更具针对性;二是过程性反思,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思考和处理突发性的教学问题,采取切实的策略,使教学高效、有序地顺利完成;三是课后反思,教师在上完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有无突破,教学方法还有哪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如何,今后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通过这些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2.做好语文校本教研的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的校本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和解决解决语文科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叙事研究教学叙事研究和教学叙事研究两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这种活动并不直接规定日常教学应该如何,而是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语文故事或多个语文教育知识点,让学生从语文故事中体悟语文的真实和内涵,再辅以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和种种感悟,从学术和学科的角度通过教师的总结,进而提升推广和应用。同时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校本研形式,通过学生角色表演语文课本中的人物,运用材料分析的方法突破难点,设计学生讨论、辩论化解难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实践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语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提高知识水平等

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选取学校所在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且有利于本地区的语文和文化,提高学校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合多层次的学生群体和多方面的学习要求,更符合学困生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唤醒学习热情,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同时能寻找回来应该有的自尊自信和自由的天性。

三设想和提升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课程改革进展的关键因素。校本教研活动,就是是应对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因此,根据

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就非常有必要构建适应学校切未来发展的校本教研体制,将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隔为一体,为新课程深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和省市县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实际,继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大教学反思和校本教研课程开发的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氛围,积极推进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扎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2.加大科研力度,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模式。依托“团队研修”这一主阵地,在教研组内大力倡导合作学习的风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引领和指导,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开展教学专题性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或不足,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总结出其中的一般规律,营造了教研氛围,加大教研力度,使教师树立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教研观念。

3.加强青年教师的校本教研培养工作,完善教师的三个层次。使青年教师能自觉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专业引领和自我反思),在他人的指导下,能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见样学样靠同伴互助),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见样学样学不上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做好新老教师的结对培养工作,为教研组的后续发展做好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必要准备。

第四篇:实施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实践

该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远程教育示范点之后,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工作,狠抓远程教育的建、管、学、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支书亲自抓,副支书具体负责,其他支村两委同志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开展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学习、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紧抓站点建设。支村两委抓住机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紧抓建站进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筹集资金7万元,建成一个全市一流、拥有投影仪、电脑、空调、VCD、打印机、卫星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可容60余人的现代农村远程教育A级站点,并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验收。三是硬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远程教育活动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远程教育的学用管理。四是统筹学用培训。年初,拟定全年学习培训思路,每月初,制定当月学习计划。明确规定,每月不少于5次统一集中培训;平常,根据群众需求分类分散培训。学习情况详细登记备查。站点建成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2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400余人次。五是探寻培训模式。采取“支部+远教”、“协会+远教+基地”、“科技兴趣小组+远教”“群众组织+远教”等培训模式,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联结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生猪等专业协会,利用“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等生态种、养业基地,把不同需求的群体集聚到远程教育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培训,既满足群众需求,又提供实践舞台。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田心村开展远程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强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田心村在悄然进行着一场科技革命。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祖上沿袭下来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田里挖、土里刨是搞不出什么经济效益,唯一的出路必须走科技兴农和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为此,全村上下掀起了一股科技热,“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村两委多播放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凡是在田心村的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不是群众的思想跟不上干部,而是干部的思想跟不上群众,群众的科技兴农的意识太强烈了。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实现增收。远程教育的开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欧正才,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掌握了果木管理技术,大胆对所种的5亩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每亩增收500元;妇女组长何云兰,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后,主动地承包本组60亩干旱田,进行立体生态开发,2004年每亩创收1万元,比过去每亩增加6000元以上;预备党员文政雄,增强了开拓意识,投资20多万元兴建立体开发养殖场,场地已初见规模;村民刘作良,过去一个不懂技术的养殖户,通过多次培训,远程教育作后盾,解决了技术后顾之忧,大胆地承包了组上60余亩鱼塘,养鸭400只,每亩创收达4000元,比过去每亩增加2000元。类似的范例,举不胜举。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78元,比上年增加916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均说:这是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三是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党员先进性充分显现,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配合支村委各项工作。村党支部惊喜的发现,这两年来,工作好抓多了。现在,全村所有税收都能按时完成,不用再要镇里派干部来收;计划生育每个月的“三查一治”率、落实措施到位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均能达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自愿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2004年6月,田心村被湖南省委确定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四是党风民风大为改观。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如今的田心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不思进取的

第五篇:实施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实践该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远程教育示范点之后,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工作,狠抓远程教育的建、管、学、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支

书亲自抓,副支书具体负责,其他支村两委同志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开展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学习、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紧抓站点建设。支村两委抓住机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紧抓建站进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筹集资金7万元,建成一个全市一流、拥有投影仪、电脑、空调、VCD、打印机、卫星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可容60余人的现代农村远程教育A级站点,并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验收。三是硬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远程教育活动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远程教育的学用管理。四是统筹学用培训。年初,拟定全年学习培训思路,每月初,制定当月学习计划。明确规定,每月不少于5次统一集中培训;平常,根据群众需求分类分散培训。学习情况详细登记备查。站点建成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2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400余人次。五是探寻培训模式。采取“支部 远教”、“协会 远教 基地”、“科技兴趣小组 远教”“群众组织 远教”等培训模式,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联结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生猪等专业协会,利用“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等生态种、养业基地,把不同需求的群体集聚到远程教育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培训,既满足群众需求,又提供实践舞台。

二、主要成效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田心村开展远程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强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田心村在悄然进行着一场科技革命。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祖上沿袭下来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田里挖、土里刨是搞不出什么经济效益,唯一的出路必须走科技兴农和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为此,全村上下掀起了一股科技热,“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村两委多播放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凡是在田心村的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不是群众的思想跟不上干部,而是干部的思想跟不上群众,群众的科技兴农的意识太强烈了。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实现增收。远程教育的开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欧正才,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掌握了果木管理技术,大胆对所种的5亩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每亩增收500元;妇女组长何云兰,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后,主动地承包本组60亩干旱田,进行立体生态开发,2004年每亩创收1万元,比过去每亩增加6000元以上;预备党员文政雄,增强了开拓意识,投资20多万元兴建立体开发养殖场,场地已初见规模;村民刘作良,过去一个不懂技术的养殖户,通过多次培训,远程教育作后盾,解决了技术后顾之忧,大胆地承包了组上60余亩鱼塘,养鸭400只,每亩创收达4000元,比过去每亩增加2000元。类似的范例,举不胜举。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78元,比上年增加916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均说:这是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三是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党员先进性充分显现,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配合支村委各项工作。村党支部惊喜的发现,这两年来,工作好抓多了。现在,全村所有税收都能按时完成,不用再要镇里派干部来收;计划生育每个月的“三查一治”率、落实措施到位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均能达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自愿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2004年6月,田心村被湖南省委确定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四是党风民风大为改观。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如今的田心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想要致富的人多了。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团结意识进一步加强,党风、民风进一步改善。全村上下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未来的田心村,应是一幅“村庄美、风尚好、群众富”的美丽画卷。

三、几点体会从田心村一年多来的实践来看,成效是明显的,真正的达到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上级高度重视,是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保证。市委、镇党委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从培训形式到内容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下载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Word 文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Word 文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初中语文专题课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初中语文专题课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开放、实践和研究,在此背景下,诞生了语文专题学习。而作为专题教学应该有那些内容和要......

    学习实践活动“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

    学习实践活动“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 www.xiexiebang.com 2009-5-5 0:00:00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学习实践活动 “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 为更好地贯彻教书......

    远程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初步实......

    大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

    “大联动”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做法:以“整合资源抓源头、服务民生谋发展、综合治理保稳定、化解矛盾促和谐”为目标,建立了区、街镇和居村委工作站三级组织架构;整合了职能部......

    《实践与探索》说课稿

    实践与探索——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践与探索》,取自华东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第十七章《函数及其图象》,第五节的第......

    远程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初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