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进入新千年以来,丰城城市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城市人口由2001年的17.4万人到2009年已经突破30万人,城市规模由原来的5.25平方公里到2009年已突破36平方公里。但是与全国、与沿海发达县市相比,丰城城镇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城市发展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粗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丰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要任务。
要立足借势发展,加速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经济向更大的经济圈融入的程度有多深,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研究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城市群驱动,且中国城市的竞争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过去个体的竞争走向群体竞争;二是从全国的角
度来看,中国经济的驱动将会从过去的单极驱动到多元化竞争。借势发展,就是要围绕建设“开放大气、和谐秀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目标,按照对接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的要求,重点突出“四个更加注重”。一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完善。随着丰城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由“一江两岸、一江两桥”发展为“一江两岸、一江三桥、一城五区”,总部经济基地、生态经济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等板块,已经突破了原有城市发展规划,成为了城市规划的“盲点”。修订完善城市规划,正成为丰城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要持续按照“富规划、穷建设”的要求,对原有城市规划进行新一轮的重大修缮,将正在大力推进的河西防洪堤、总部经济区、国家湿地公园、隍城富硒温泉等重点版块纳入规划范围之内。二要更加注重交通的对接。重点是加速推进丰昌大道、新105国道改线工程、昌吉赣城际铁路,城西防洪工程综合治理区“三路一区”建设。这是主动对接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的基础工程、重要工程,要确保在尽快全面启动、全面推进、全面加速。三要更加注重城市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毗邻南昌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唯美码头项目、梅林现代物流产业园、城市物流产业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把丰城建成南昌这座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周边的现代物流副中心;以打造赣中金融中心为目标,按照引资引
智引银行的思路,抓好银行引、建、改工作,培育发达现代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总部经济基地为龙头,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职业教育的定位,加快规划建设大学城,支撑丰城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四要更加注重城市功能提升。加快老城区路网、管网、线网建设改造,加快推进中高档宾馆、购物服务等硬件设施建设,加速新老城区社区改造和提升。尤其是要把新老城区的社区改造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坚持社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小区开发同步的原则,加快社区布局调整与服务范围的科学划分,强化和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要立足蓄势发展,加快农村集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即生产要素点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为此,集镇作为农村居民的聚集地、农村物资的集散地、农村经济的桥头堡,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是持续拉动内需的动力。加快农村集镇建设,一要坚持规划促动。规划先行虽然是老话题,但仍然是新问题。丰城市集镇建设之所以水平低、发展慢,其关键问题就出在规划上,规划不完整、规划不合实际、规划不执行,等等。要以中心镇、城市副中心为重点,按照“品位高、定位准、操作性强”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放眼周边、着眼长远的方针,制定、完善集镇规划。尤其是小袁线
沿途乡镇,105国道沿线乡镇和新梅路沿线乡镇,要高标准、高起点搞好集镇规划。对于重点建设的副中心集镇,要纳入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审视、修订和完善,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二要坚持政策推动。农村集镇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支持。在执行、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的同时,要积极研究对接上级有关政策,真正向政策要效益,向政策要空间,向政策要未来。三要坚持产业带动。没有产业的支撑,集镇建设就难以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会因丧失“造血”功能而难以繁荣发展。在推进集镇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产业强镇这条主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按照“一乡一业”的要求,培育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重点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跳出“农”字谋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要立足内涵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城市竞争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产业,二是合纵连横(城市群),三是文化。当前,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城市产业竞争、城市群合纵连横之后,城市较量的制高点。所谓文化软实力,简单说,就是一种凝聚力、亲和力,是一种生产力、创造力。如果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硬件设施等硬实力,铸造城市的筋骨肉,那么,文化水平、人文环境、体制机制等软实力,则培育城市的精气神。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一要尽快研究制定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要站在社会整体发展高度,审视文化发展,适应社会形态发展需要,结合丰城文化传统实际,把握好原创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等原则,加快研究编制好丰城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二要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建设。一个城市,看其发达程度,不仅看经济实力、城市设施、生态环境,还要看市民总体素质和人才拥有情况,在市民素质这个“塔基”上形成的人才队伍这一“塔尖”,是决定性的竞争力,是城市软实力的根本。要以建县1800周年庆典为契机,着力发掘、弘扬、传承我市底蕴深厚的瓷文化、水文化、剑文化、书院文化,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三要加速事关丰城文化品位的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体育馆“五馆”建设、心广堂等文化项目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加快启动,为推进文化立市战略夯实基础。
第二篇:评论:各级政府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评论:各级政府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北京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28日在京签署《加快推动北京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参加座谈。座谈会后,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与国开行行长郑之杰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多年来,国开行与北京市加强开发性金融合作,积极支持首都发展建设,“十二五”以来累计向北京市发放本外币贷款近1700亿元,有力支持了首都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等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菜篮子”工程等民生领域建设。
GTXH解读:本月13日,国开行助力福建新型城镇化建设。22日,国开行行长“中国新城镇化至少需要50万亿元”。接着24日—外媒称“李克强否决发改委40万亿城镇化草案”,次日,发改委作出回应此报道不属实。今有“国开行与北京市政府签约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些似乎在为城镇化建设“落实”做铺垫,城镇化建设要准备上路了?似乎给水深火热中的钢铁市场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真正什么时候上路,迈出第一步,这可能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再说,都已经在拾柴了,还怕没有点火的那一天?
第三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1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王海鹏
坚持以“解放思想、再创辉煌”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宽眼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择符合我镇实际的发展模式,因势利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依托园区建设打造我镇的工业走廊。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园区集中,围绕山神庙园区自镇区一线打造现代工业走廊。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创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吸引力。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招商战略,实行“筑巢引凤”、“搭船渡河”、“腾笼换鸟”等
1多种形式,增加招商的时效性。
3、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镇域特色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抓环境、抓引进、抓培植、抓提高的方针,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成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主力军。
二、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
1、突出城镇建设规划,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坚持“求精不求大”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不断加强镇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抓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的问题,全面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2、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提升人气、聚集财气,让城镇更加繁荣。
3、积极探索城镇经营的路子
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产,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档次,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三、坚持城乡统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延伸镇域经济发展腹
地
1、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发展农业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3、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搞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大力推进有利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散户出租、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推进以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围绕优势产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创办、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组、整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合作型、加工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第四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浅思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浅思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将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新型城镇化怎么“化”、“化”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本文以苍梧县为例,提出了加快苍梧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加快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378-02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将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据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已达52.6%左右。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大战略、大课题。在经历了前期发展后,未来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如何推进?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宣布,让“城镇化”这个主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号文件里关于农村户籍制度的改革等表述,也预示着新型城镇化已经开启。在今后的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是苍梧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能否抢抓这轮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机遇,确保“三个苍梧”建设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在这十年当中应该理清的大思路之一。那么,新型城镇化怎么“化”、“化”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传统意义的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而且仅限于城镇规划区。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城镇化,强调了三个转变: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城镇规划区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就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民生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涉及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保障,金融服务以及旅游业发展、土地政策、人才支持、规划、住房政策、公共财政政策、交通、水利、林业、农业产业化等。
二、苍梧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是城镇化进程有待加速。目前全县9个乡镇中镇区人口集中在县城所在龙圩镇、石桥镇、沙头镇,四个乡镇,各镇总人口在5万以上,其余乡镇的镇区人口均在3万人以下,人口规模小。到2012年城镇化率为43.53%,比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略低。在城镇人口中,仍然存在这样的居民,他们大多数人在农村有承包地,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主要从事第一产业,从某种角度讲,这一部分人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城镇人口,尤其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现代城镇文明还有不小的差距。从现阶段发展实际看,城镇化水平滞后对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制约,直接表现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向外县城市地区转移,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劳动力和财力难以集聚,也影响了县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因此,积极推进苍梧县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
二是城镇经济实力弱,产业发育缓慢。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脆弱,多数建制镇没有形成特色经济,缺乏产业支撑,尤其是二、三产业十分薄弱,致使小城镇有“形”无“魂”,缺乏生机和活力,城镇经济难以繁荣,制约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如县城所在的龙圩镇,主导产业没有形成,吸纳劳动力能力弱。没有形成主导产业,体现在工业基础差,产业工人少,无法吸纳流动人口到县城创业和就业。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机制启动困难。
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资源优势没有转变成产业优势,大量的农产品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独自承担生产和市场风险。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四是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全县各乡镇镇区道路、排水、供水等公用设施不配套,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等问题突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仍少,房地产建筑面积未考虑入城农民实际情况,价格偏高,面积偏大,农民入城意愿强烈,而收入不高,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五是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缺位,执法出现空档。乡镇规划缺位。有规划的乡镇,规划与建设形成两张皮,没有按规划执行。乡镇房地产开发处于无序状态,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配套难。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市容市貌管理无机构无人员。有的地方无固定的城建管理工作人员,加之管理制度不健全,无城建日常维护经费,造成城镇管理不到位,卫生环境脏乱差。
三、对苍梧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要加快苍梧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做到“规划、建设、管理”齐给力。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化率高低直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生活质量的好坏。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今年自治区安排12亿本级资金加大对城镇化投入,突出发展县城和中心镇,要整合县域资源,重点支持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人口和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这些都给苍梧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构筑跨越发展的良好平台 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5年要努力实现城镇化目标任务是城镇化建设扩容提质,城市新区初步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形成。县城平均人口超过1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3%。苍梧县要给力这一目标如期或提前实现。过去5年,广西坚持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城镇化率由36.24%提高到43.53%。苍梧县和全区一样,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2城镇化率达到44.66%,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苍梧县与梧州市有着城郭相连、一江连通的特殊地理位置关系,再生园区、苍海新区等项目都位于苍梧县,给苍梧创造了对接龙头、加快融入城市发展的宝贵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开辟了一条园区和项目建设与城市拓展同步推进的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去年,苍梧县以“东优、南延、西拓、北联”为发展思路,拉开城市建设的步伐。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重点镇、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规划,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1.5平方公里增至2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县城建设“东优、南延、西拓、北联”,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东优”即以苍海湖为核心,优化城东片区发展。“南延”即以思乐堂工业园区、香江梦都美生态园和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依托,促进县城不断向南延伸,实现园区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结合、互为依托。“西拓”即以南广高铁梧州站及周边开发、苍海项目环城水系、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向西拓展,加快城西片开发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城镇。江北片以石桥镇为重点,依托矿产资源建设工业集中区,依托洛湛铁路火车站建设商贸及物流园区,以带动周边乡镇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以石桥镇为区域中心,石桥、沙头、梨埠、六堡、木双等镇互动协调发展的小城镇体系。岭脚、京南和狮寨等镇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型小城镇。六堡镇和梨埠镇依托六堡茶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成为以“茶文化”和自然观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推进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建设苍海湖、香江梦都美生态园、爽岛飞龙湖和盘龙坳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充分利用李济深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李济深先生的精神文化价值和影响力,综合规划、深度开发,将其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进社学工业新城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集约性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生态最佳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不断完善市县共建机制,做好规划设计调整工作,加快道路、供水、供电、环保、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入园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引进15家企业落户社学工业新城。做好苍梧工业园区服务。继续加快园区规划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部分企业“退城进园”,拓宽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加强园区内部管理,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继续抓好六堡茶园区入园企业服务,确保进园企业全部实现投产。同时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宝石产业园区建设。
2.抓好县城建设 加快推进苍梧县与梧州中心城区同城化,不断拉开县城建设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要继续将苍海项目作为苍梧县城市建设“一号工程”,继续举全县之力突出抓好征地、搬迁安置以及打击非法建筑和施工维稳工作,全面启动和推进拆迁安置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用地和工程建设需求。全力配合加快环城水系、苍海公园、西北岸线绿化景观工程、跨湖桥等18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8亿元以上。继续推进县城旧城改造、灯光改造、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城市功能。
3.抓好小城镇建设 发挥大镇、名镇、中心镇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构筑起以县城为重点、特色镇为节点,新农村为补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大“六堡特色名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石桥、大坡两个国家、自治区重点镇建设,打造六堡茶乡、诗词之乡、名人故里品牌。继续做好沙头、新地、岭脚、梨埠等公路沿线镇建设,稳步推进京南、广平、狮寨等镇镇区扩展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型、园区带动型、商贸物流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以此加快推进产业、人口和资源的集聚,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努力构筑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因地制宜做好村庄规划设计,全面推进农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服务网、环境卫生网“五网”升级。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完成农村泥砖房改造,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实施古村落修缮、保护、利用工程,彰显乡村特色。加强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环保政策体系,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强化规划环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继续强化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减少和控制土地污染。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垃圾分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科学处理固体废弃物。
4.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强化城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功能。制定农村住房建设指引,完善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制度,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继续推进中心镇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适度集中居住。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等制度并轨运行。改革户籍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待遇差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5.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宣传推介工作 各级部门应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编成戏剧、小品、快板,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进课堂、进家庭、进商铺、进社区,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入脑入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营销思维,注意整体的对外宣传、包装,创造一些宣传工作品牌,提升整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苍梧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7日(01)
[2]《城镇化:怎样做到以人为核心》?[N]《人民日报》2013年6月13日(07)
[3]《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幸福美丽苍梧》?[N]《广西日报》2013年1月25日(08)
[4]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五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是巨大引擎,必将给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内生动力。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区域综合发展。
城镇化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目标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目前,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2.7%,双辽是37%。差距很大。要尽快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通过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人才落户
我市的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基本设施欠账较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重要作用。所以未来5——10年,我们要重点打造城市环境,硬件上要加大投资力度。一是打通城区路网,实现城市规划的“六横六纵一连环”目标。二是科学铺设地下管网,借助国家目前有利政策争取资金投入
使陈旧管网得到改善,新建管网高标准高质量。三是加强绿化建设。生态园林建设的水平是各城市之间竞争的主要条件。我市的园林城已基本建成,今后要在公园、广场建设上加大力度。另外双辽风沙大,应加紧城市防护的建设。四是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使旧城面貌有力改善,并且通过改造使市区道路 1
及配套问题一起解决。五是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通过发展优质教育吸纳人口集聚
百年育人,教育为本。让孩子受良好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据目前,双辽市普通农民进城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进城读书。从小学、初中、高中数量都不少,那么教育质量作为吸纳人口集聚的作用明显,所以我市的教育部门应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留住我市本级的学生,招收农村进城求学的学生,还要吸纳周边一些地区学生。这样对人口的集聚将做出巨大贡献。
三、通过优势产业带动城市人口的增长
产业的发展是带动人口机械增长的必然,尤其是通过优势产业来增加人们就业,能够有大批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这是加快城镇化最有利的途径。所以我市要把现有优势做大,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一些大城市淘汰产能过剩企业的时机,引进一些优势产业落户双辽。产业发展双辽是有优势的,一是土地资源优势,二是地域和交通优势。我市为三省交界地,应把边缘劣势变为前沿优势,并且三条高速公路拉近了我们和长春、沈阳及通辽等大中城市的距离。我们应重点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促进沿边开放合作和区域联动发展。
四、通过新城区建设集聚城镇人口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把我市规划为区域中心城市。为了强化中心城市的领域作用,我市的城镇规模需要放大,改造老城建设新城,功能互补、紧密联系。
辽东新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打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用宜居宜业的环境来引进现代化新兴产业和急需的技术人才。由于政府投资有限,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方向为有实力的投资集团,征地拆迁建设运营都由投资者打捆操作,建城市综合体,从规划的核心区开始有序推进。另外,征地拆迁也要调整思路,以往我们都是只征收土地,把新区内的农民迁走,为了加快城镇化,也为更好的安置被征收农户,应认真细致的研究一下移民政策,将新区内的农民就地转为市民,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和改革发展成果,这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五、城镇化发展应把握方向避免盲目性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们加快城镇化的重点是中心城区,也就是县城。因为它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具备,加快发展中心城区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由于全市的人口有限资源有限,所以应避免“辅摊子”式的城镇化,盲目圈地占地、投资开发、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