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促进丰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谢爱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和“两会”精神,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构建和谐丰城,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领导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文化战线的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工作作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2007年文化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荣获宜春市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宜春县(市)文化工作考评第一名,主要体现在:
(一)、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投入规模空前
2007年,我市在经济建设名列全省县(市)“前三甲”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去年7月份的紫云山会议上掀起了丰城文化之根、之灵、之魂及创业文化探讨、研究热潮,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文化立市、教育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重点文化工程和文物维修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亲自参加市文化局组织召开的“丰城主体文化研讨会”、“丰城文化工作座谈会”,与来自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商“文化立市”大计;市委冷书记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并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题为《丰城的文化立市之路》的论文。全市上下,“重文化、兴文化”蔚然成风。由于得到了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用于文化事业的投资规模空前。为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先后启动了一系列文化重点工程。投资200万元,用于龙光书院、孔子庙、剑匣亭、剑池等文保单位抢救性修复;投资200万元用于启动洪州窑总体保护与利用工作;投资210万元,编辑出版《动感丰城》、《丰城文化志》、《丰城市志》以及丰城地方文献集成的《剑邑文库》;投资3.3亿元打造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和合塔;图书馆、洪州窑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城市建设展览馆、体育馆等“五馆”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规划、筹建之中。我市已动工或正在筹划的文化项目,工程之大、投资之巨、规格之高,为我市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宜春乃至江西都是屈指可数。
(二)、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一是修复四个重要文保单位进展顺利。从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福建等地请来一流的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把孔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等四处文物点恢复成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孔庙大成殿、龙光书院圣殿主体已经完工。二是大张旗鼓编撰文献资料。组织本地作者编写的《动感丰城》、首部《丰城文化志》、《丰城书院文化》、《走遍丰城》、《白马寨古建筑艺术》、《剑南话旧》等著作相继出版,引起强烈反响;在全省率先成立“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投资近百万元的《剑邑文库》已顺利开编。三是高规格举办洪州窑考古发现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丰城,把洪州窑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推进到新的层次和阶段。充分发挥洪州窑这一文化名片效应,总投资60亿元的东鹏、唯美、斯美克、梦娜丽莎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不约而同落户丰城,慕名聚集在洪州窑的大旗下。四是大力开创“一村一品”文化特色。通过组织引导,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民间文化品牌,已逐步形成泉港农民戏剧村、隍城农民诗人村、拖船花钗锣鼓村及尚庄的民间戏
剧村、小港的武术村、袁渡的微雕村、洛市农民书法村等十个文化特色村。五是广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收集、整理涉及32个乡镇(街道)的首批保护项目43个,编印《丰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00册;造浓造厚6月9日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氛围;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三个省级项目和丰城岳家狮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已被列为公示名录。
(三)、精心组织引导,群众文化好戏连台
精心部署,正确引导,把“三项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节庆活动、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市电影公司组织24支放映队伍为农民送电影5320场;宜春采茶剧团、丰城地方剧团、龙光歌舞团送戏下乡217场;市图书馆送书2300余册,新建农家书屋、村图书室4个,全面完成全年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任务;“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红歌唱响新宜春歌手大奖赛、春节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互交融,杨柳湖景区、滨江公园、剑邑广场、金马步行街等文化广场莺歌燕舞,泉港、段潭、隍城等地农民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更把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尤其值得庆贺的是,丰城地方剧团演出的小品《憨宝的WC》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中国戏剧小品小戏奖决赛,荣获中国戏剧奖,这是我省参加全国专业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并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尚庄街道北坑村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祝寿》,获全省农民剧团展演二等奖。
(四)、加大监管力度,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在加强部门联动监管、“五老”义务监管、学校配合监管、媒体参与监管等“四管齐下”的同时,不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共取缔无证“黑网吧”11家,关闭无证演艺场所4家,依法缴没电脑、服务器等经营设施170多套(件);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城乡违规网吧16家、电子游戏室7家、录相放映室一家;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盗版教育辅材料8100多册、盗版音响制品750多蝶。文化市场全年没有出现过一起重大消防安全和治安事件,逐步走上了规范、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轨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文博考古、文艺编导、艺术创作、图书管理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二是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稳定,部分乡镇文化站长职责不明、业务生疏。三是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未成年人上网,书店、音像店租售盗版制品等时有发生。所有这些,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文化工作要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兴盛”,从而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2008年,丰城文化工作必须乘势而上,扎扎实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促全市文化工作持续升温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繁荣,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是贯彻“文化立市”战略的关键所在。
要制定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发展作为市乡两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着文化为先的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民、高素质市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着力点,科学制定丰城文化发展纲要,明确全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中长期目标任务,为全市文化工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建立文化工作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文化工作激励机制,重奖文化工作有功之臣,并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人人成为传承、弘扬丰城文化的参与者和奉献者;在资金上,落实上级文化事业发展相关政策,逐年提高文化事业投入比重,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切实
解决文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难题;在人才上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人才的作用,注重高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抓紧特殊人才的后备队伍建设,引进一批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形成丰城自己的文化核心团队。
要确保本市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千百年来,孔子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亭曾经蕴育、积淀、传承和见证了丰城的历史文化,是丰城文化的文脉所在,也铸造了丰城人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敢为人先的丰城精神。“五馆一塔”、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景观带建设,也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重大举措,更是丰城政通人和、人文兴盛的标志。要通过现代制作技术把洪州窑挖掘出来的作品放大,制作成城市雕塑,使丰城的各项建设都烙上文化的印记。要建设好这些文化工程,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大跑项资力度,狠抓落实,做好各项组织、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精品,为丰城撤县设市二十周年纪念,为丰城文化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加投入,开创特色,丰富多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丰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城源远流长的剑文化、驰名中外的陶瓷文化、辉煌灿烂的书院文化、历久弥浓的重商文化、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纵深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利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平台,切出专项资金用于特色文化建设,重点培植推出3-5个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名镇,在已经形成的十个特色文化村的基础上,力争每个乡镇都有1-2个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项目,2-3个特色文化村,每个村重点培养一名文化创业带头人,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形成城乡之间、社区与企业之间的良性文化互动,促进文化活动水平与市民素质的提高。
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明古县,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散存于民间,成了丰城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遗产以言传耳授非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有些已濒临消灭,挖掘和传承非物质遗产已经刻不容缓。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大投入,继续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尽快公布第二批全市保护名录,同时争取“丰城岳家狮”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确保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以争取这些项目的保护赢得政策的支持。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濒临消失的项目有接班人,并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弘扬。要促使“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高效运转,组织编印《剑邑文库》,使这些凝聚丰城人民心血和智慧,反映丰城人民灿烂文化的作品得到系统保护,挖掘弘扬丰城草根文化,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振奋全市人民“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力争用四年时间,乡乡镇镇都建好综合文化站,使农村文化活动有坚强的基地。突出抓好村级祠堂改文化活动中心工作,结合“万村书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将书籍、电脑、新风尚送进祠堂,在形式和内容上赋予祠堂新的功能,使祠堂改造与弘扬爱国主义,宣传农村政策,培育文明风尚,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祠堂改造为时代气息浓厚、本地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阵地。按照落实民生工程要求,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争取补助、逐步完善的原则,每个乡镇至少要建好一家农家书屋。努力培育现代和谐文化。立足提升全市文化品味,以出精品、拿大奖为目标,组织创作一批反映丰城人民创新创业和火热生活的小品、小戏,力争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工作,力争丰城书法艺术、舞龙舞狮、花钗锣鼓等项目成为省级艺术之乡命名;积极引导、组织参加宜春市百村特色文化展演、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和宜春市第二届月亮文化节,精心组织实施我市撤县设市20周年、剑邑大桥通车等庆典活动;着力提高“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质量,建立农村电影数学化平台,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可以观看一场数
字化电影,加强送戏下乡队伍的交流,保证下乡演出常演常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农村,全面完成送戏送电影下乡任务;加强农村文艺骨干的培养,形成一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举办“周末大舞台”演出,组织农民业余剧团进城展演,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八荣八耻”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
(三)、明确目标,加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文化市场规范、安全、有序是广大群众的热切企盼,也是文化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要围绕建设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环保工程、诚信工程”三大目标,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肃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除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认真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报刊出版,杜绝非法教辅材料进入学校,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发展环境。
建设远程监控平台。在全市网吧、茶座等娱乐场所依法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在六月底之前实现全宜春市联网;坚决取缔各类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与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打击各种非法经营活动。
开展网吧管理“星级评比”活动。对全市网吧实施三级动态管理,鼓励网吧业主公开承诺,合法、守法经营,管理达标,对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控存在问题的网吧,降级管理,重点查处,直至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强业主守法经营的自觉性,逐步根治超时经营和未成年人上网这一顽症。
形成网吧监管合力。加强对网吧“部门联管、学校参管、五老协管、媒体监管”,四管齐下的管理方式,坚决取缔黑网吧,严格控制网吧异地转让,在城区学校聘请义务监管的基础上,在每所农村中学、中心小学聘请3-5名义务监管员,对农村网吧未成年人上网全面进行监管,尽量将网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突出重点,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
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文物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面实施洪州窑保护工程。驰名中外的洪州窑保护与利用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研究洪州窑要注意把握其创新创业,面向大众,集约化经营的精髓和文化内核,促进洪州窑研究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并使之为现代经济服务;要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确保《洪州窑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国家专家评审,并列入全国一百个大遗址保护库,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要精心组织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洪州窑精品展”,扩大洪州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高标准完成洪州窑保护库房,博物馆等系列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洪州窑的系统保护工程。
要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文物普查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要本着对祖先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实施,并将文物普查工作列入市乡两级预算。通过文物普查,使文保意识深入人心,并促使我市的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要以文物普查为契机,抓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市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寨和厚板塘,许多专家看后都叹为观止,基本具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要加大申报力度,力争成为“国保”,使这两个保护完整的明清古村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系统的保护利用。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丰城是一个文物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给文物安全带来较大的潜在威胁,而我市的很多重点文物都处于自然保护状态,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文物保护定期巡查制度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各级文物保护责任制,突出防止洪州窑窑址随意盗挖和木质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火安全。要加强馆藏文物的安全保护,目前,博物馆库房条件有限,要时刻绷紧文物安全这根弦,不断完善库房报警系统和各种防盗设施,健全各种值班制度,确保馆藏
文物万无一失。
(五)、提高品味,做优品牌,逐步壮大本土文化产业
调整现有文化产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数家设备一流管理先进的文化企业进驻丰城,促使网吧、茶座、音像制品等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新城区文化大市场和广场闲置门面为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先发展后规范,培育一批歌厅、茶座、书报超市等文化体育类企业入驻,既丰富市民生活,又做旺新城区人气。
巧做陶瓷文章。丰城正在利用洪州窑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强势推进中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建设,要通过采取研讨会、博览会、精品陶瓷展示会等方式,打响“中华陶瓷故乡——丰城”这一文化品牌,让古老的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新点燃洪州窑窑火,复制洪州窑产品,形成以洪州窑、历史文化名村、剑池等为核心,优美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并带动餐饮、宾馆、古玩、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要做强本地特色文化企业。引导本地的印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适应市场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以森特彩印包装为龙头的印刷行业。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民间工艺生产者与外商联办企业,如袁渡制笔,微雕等,逐步形成丰城特色的民间工艺产业。要鼓励丰城剧团利用已经取得的各种荣誉和国内知名度,大胆走出丰城,闯出一条演出行业产业化的路子。各位领导、同志们,春潮涌动,万木争荣,我们迎来了文化的春天。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催生新的力量,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两会”精神,认真当好建设文化大市排头兵,为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州”的要求,**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做到党委重视,政府组织,部门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实现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知名度,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起点确立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做到“三个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文化调研;市委常委会坚持一年听取一次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市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文化工作会,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高起点谋划**市文化建设工作。XX年来,**市围绕“文化立市”目标,着力构建以民族风情文化为基点、人文生态文化为亮点,城市品牌文化为支点的三位一体的市域特色文化发展格局,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以“女儿会”为龙头,打造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开展两大研究,即巴文化和**民间文艺研究;搞好三大开发,一是新区开发,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民族文化形象。二是老城区开发,3至5年内完成两街、“四个城门” 和一“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三是对现有文化景点,包括武圣宫、文昌祠、连珠塔、叶挺囚居旧址、柳州城、西瓜碑等进行一线串珠式的开发利用;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广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文学艺术作品精品工程;三是实施都市文化品牌工程;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化工程。
二、强化措施,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抢救力度
**市委政府始终把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一是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保护范围,划定了保护带;二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3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古街巷、古民居,划出红线标注。特别是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功能和定位,完成了“十一五”文物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文物安全网络。四是多方筹资,对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保护。XX年,市政府筹资100余万元实施了对连珠塔、文昌祠、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的维修、修复和新建,形成了文物开放旅游的雏形。XX年,投资529万元,实施三大文物工程的维修和迁建,即搬迁武圣宫内外住户23家,维修武圣宫戏楼、看楼、大殿和回廊,新建停车场、旱桥;修复了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举办原貌实物及照片陈列,新修专线柏油公路2公里;迁建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墓,整修公路及周边环境。XX年以来市政府筹资880万元启动龙洞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施州城墙西、南城门城楼的维修和问月亭等一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同时组织专班拍摄《历史文化名城 湖北 **》电视专题片,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和宣传。
三、加大投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文化立市”要求,注重文化投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实际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可支配支出的1%,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长。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市民族体育场、西岸广场、硒都广场、市政府广场和滨江亲水走廊等休闲和运动设施。凤凰风雨桥与清江风情园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托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结合,彰显了**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在亲水走廊建设过程中,把**土家族、苗族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风云人物和地道的**药材及珍稀植物以花岗岩浮雕栏杆形式反映出来,同时恢复了沿河**XX原貌,堤顶优化配套布置绿化带,灯饰及园林小品和石材浮雕栏杆,目前已形成了一条2公里长的历史文化长廊和2.2公里具有山水特色的亲水走廊,共有浮雕333块,其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浮雕66块,历史人物浮雕88块,**特有植物浮雕179块。在建的风雨桥和清江风情园充分吸纳民族和古建筑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亲水走廊、体育场和各大广场的建成,使市民有了休闲运动的场所,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大广场歌舞升平,亲水走廊游人如织,成了**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打造品牌,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市委书记吴希宁同志强调指出:“文化建设就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首歌,一个剧目,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时难以估量。”为此,**市在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发展和宣传上狠下功夫,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演民族戏,合力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一是打造土家特色民俗文化精品“女儿会”。“女儿会”是**市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的节日,也是**州四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挖掘丰富提升“女儿会”的内涵,我市全力打造、开发这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组织专班多次深入调研,如XX年底召开了州市专家参加的“女儿会”、“傩戏”研讨会,专家们通过深入研讨,使“女儿会”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内涵,把“女儿会”打造成了舞台精品剧目。首届中国魔芋节暨XX年**土家女儿会和XX中国富硒茶文化节期间,“女儿会”舞台剧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市政府与湖北澳卫文化传播公司签约投资近100万元,组织拍摄了大型 音乐风光片《土家女儿会》,弘扬了**民族文化。二是推广传唱民歌《清江河》。《清江河》是一首在**市流传了60余年的民歌,为了提升《清江河》的知名度,**市采取系列措施推广传唱《清江河》。组织编排了清江河舞蹈,该节目已在湖北电视台展播;在《**日报》上发表了《清江河》专题宣传文章;将《清江河》的音乐作为硒都网站的主题音乐在网上开通。三是进一步加大清江舞的普及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跳清江舞,要求城区文化休闲广场每晚至少放一次清江舞的音乐、跳一次清江舞;市教育局已安排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必须教跳清江舞。四是研究利用傩戏、灯戏。XX年3月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大会上,**市三岔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XX年春节期间,**市选送的傩戏《打土地》,连续三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反响较好。
六、服务中心,加大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力度
**市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力度,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一是“节庆”搭台,经贸唱戏。**市每年都要举办3次以上集文化活动、体育竞技、商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节庆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服务了经济发展。如XX年,我市举办了中国首届魔芋文化节暨XX年土家女儿会大型风情展示,XX年举办了中国富硒茶文化节活动,每次大型活动文艺演出剧目都 以我市民族文化题材为主,如展现土家婚嫁文化的女儿会,男女对唱情歌、“新姑娘”抛绣球、陪十姊妹歌、哭嫁歌、“新姑娘”坐花轿等,向中外来宾展示了我市浓郁的民俗风情画卷,显示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同时大力宣传了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两次活动期间,与客商签订投资协议4.35亿元。二是加大投入,发展旅游。**市围绕“文化立市”战略,以文化理念谋划旅游业,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旅游整体规划与景点建设规划必须有民族民间风情文化建设规划,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示增加旅游景点的内在魅力,旅游业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近年来将“女儿会”搬进了投资XX多万元开发的梭步石林风景区,陡峭伟岸、怪石嶙峋的石林风景因女儿会的表演,焕发出原始生态的人文精神,增强了知名度和影响力,XX年接待游客15000余人,仅门票收入50余万元;紧靠城郊修建的土司城,是**民族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集中展示之处,土家建筑群九进堂、侗乡风雨桥、巍然壮观的土司城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XX年土司城接待游客85000余人,门票收入近100万元;35.8公里长的清江闯滩,以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古朴独特的土苗民俗而驰名,XX年接待闯滩游客15000余人,收入100多万元;方家坝烈士陵园和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已被纳入全省红色旅游景点,今年上半年,仅方家坝烈士陵园就接待游客近3万人;清江沐抚大峡谷风景区、清江红花淌风景区、龙洞 河风景区均已成功招商,总共投资合同金额4亿多元,目前正在开发过程之中。三是多元投资,壮大产业。就经济不够发展的**市而言,文化产业目前只能算朝阳产业,**市在场地、税收、业务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实体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直接兴办民族文化产业实体。如民营老板投资兴建的金色时代演艺城、赏心亭茶楼,场地由市文体局闲置房产改造而成,每天进行歌舞茶艺表演,文化品味高,是市民们休闲消费的重要场所。银兴电影公司、东方文化传播公司等文化产业,市文体局在严加管理的同时,积极出谋划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市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已成为**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范文模版]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州”的要求,**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做到党委重视,政府组织,部门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实现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知名度,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起
点确立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做到“三个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文化调研;市委常委会坚持一年听取一次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市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文化工作会,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高起点谋划**市文化建设工作。2004年来,**市围绕“文化立市”目标,着力构建以民族风情文化为基点、人文生态文化为亮点,城市品牌文化为支点的三位一体的市域特色文化发展格局,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以“女儿会”为龙头,打造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开展两大研究,即巴文化和**民间文艺研究;搞好三大开发,一是新区开发,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民族文化形象。二是老城区开发,3至5年内完成两街(西后街、城乡街)、“四个城门”和一“岩”(挂榜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三是对现有文化景点,包括武圣宫、文昌祠、连珠塔、叶挺囚居旧址、柳州城、西瓜碑等进行一线串珠式的开发利用;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广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文学艺术作品精品工程;三是实施都市文化品牌工程;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化工程。好范文出品
二、强化措施,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抢救力度
**市委政府始终把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一是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保护范围,划定了保护带;二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对城市规划区内的3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古街巷、古民居,划出红线标注。特别是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功能和定位,完成了“十一五”文物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文物安全网络。四是多方筹资,对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保护。2000年,市政府筹资100余万元实施了对连珠塔、文昌祠、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的维修、修复和新建,形成了文物开放旅游的雏形。2003年,投资529万元,实施三大文物工程的维修和迁建,即搬迁武圣宫内外住户23家,维修武圣宫戏楼、看楼、大殿和回廊,新建停车场、旱桥;修复了中共鄂西特委(省级)旧址,举办原貌实物及照片陈列,新修专线柏油公路2公里;迁建了何功伟(中共鄂西特委书记)、刘惠馨(中共鄂西特委妇女部长)烈士墓,整修公路及周边环境。2004年以来市政府筹资880万元启动龙洞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施州城墙西、南城门城楼的维修和问月亭等一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同时组织专班拍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电视专题片,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和宣传。
三、加大投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文化立市”要求,注重文化投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实际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可支配支出的1,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长。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市民族体育场、西岸广场、硒都广场、市政府广场和滨江亲水走廊等休闲和运动设施。凤凰风雨桥与清江风情园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托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结合,彰显了**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在亲水走廊建设过程中,把**土家族、苗族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风云人物和地道的**药材及珍稀植物以花岗岩浮雕栏杆形式反映出来,同时恢复了沿河**古城原貌,堤顶优化配套布置绿化带,灯饰及园林小品和石材浮雕栏杆,目前已形成了一条2公里长的历史文化长廊和2.2公里具有山水特色的亲水走廊,共有浮雕333块,其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浮雕66块,历史人物浮雕88块,**特有植物浮雕179块。在建的风雨桥和清江风情园充分吸纳民族和古建筑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亲水走廊、体育场和各大广场的建成,使市民有了休闲运动的场所,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大广场歌舞升平,亲水走廊游人如织,成了**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打造品牌,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好范文出品
市委书记吴希宁同志强调指出:“文化建设就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首歌,一个剧目,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时难以估量。”为此,**市在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发展和宣传上狠下功夫,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演民族戏,合力
第四篇:建设五大工程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市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教你怎样强化生态保护,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有利于保持全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建设思路,加大水土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重点风沙口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初步构建了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体系。全市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00万亩,封滩育林草300万亩,累计森林面积达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6%;全市168万亩有效耕地90%达到了农田林网化;完成草原“三化”治理86万亩,完成绿色通道1000公里;启动和实施了62个重点风沙口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保护区面积达到6675万亩。
二、面临的生态困境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生态体系还比较脆弱,环境持续恶化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一是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22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仍然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扩大,风沙危害仍在持续加重,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森林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二是地质地理环境恶劣,区域内干旱少雨,而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三是草原“三化”逐年增多,全市有3000万亩草地已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约占草地面积的45%,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四是水资源相对短缺,每人每年拥有的可重复使用的淡水总量低于全国、全省标准,地表水的年蒸发量远大于自然补充量。五是自然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的局面未能有效遏制,尤其是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度。六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影响未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传统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够,非法盗砍林木、滥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尚未能有效得以制止。
地质地理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沙侵害严重、生态条件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生态立市的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要优先实施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农业、生态家园和生态保障等有利于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五大工程,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确保“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
(一)生态林业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林业项目”;既:生态公益林建设、退牧还草、封滩育林、林木种苗基地、农田防护林体系、重点风沙口治理、绿色通道工程、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项目。以实施退牧还草、荒滩造林项目为重点,落实政策,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国道省道为重点,建设绿色通道工程;以重点风沙口治理为重点,使62个风沙口得到基本治理;以封滩育林育草为重点,提高绿洲内植被覆盖率;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10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建设和改造现有26万亩果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工程,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加快850万亩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实施荒漠草原区“三化”治理、封滩育草工程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保护和监管;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保持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水利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水利项目”;既:疏勒河、黑河、讨勒河、党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保护与防治,农村安全饮水,“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洪水河水库和洪临灌区节水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推广以节水灌溉为主的精确灌溉,全面实施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提高水利用系数,保证生态建设用水,实现节水农业建设目标。骨干工程方面,积极争取***水库、“*****”等工程的立项工作;完成全部小型水库加固处理,开工建设洪临灌区节水改造,全市改建衬砌干支渠道500公里。技术工程方面,运用经济的、科技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全面普及常规节水技术,实施低压管道灌溉和滴、渗灌等新技术节水措施。田间工程方面,抓好以斗农渠衬砌、田间地头口配套、大地改小、井渠配套为重点的田间工程配套,达到斗农毛渠完整、桥涵闸口齐全的标准,使田间工程全部实现配套改造。生物工程方面,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全面落实地膜覆盖、耙辖保墒、推广使用抗旱剂,减少无效耗水。管理工程方面,依据作物需水要求,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灌溉,提高节水意识。继续建设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确定重点治理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2万平方公里,重点监督区面积5.08万平方公里,重点预防区面积4.75平方公里。
(三)生态农业工程
重点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五篇:实施农业立市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农业立市”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我国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给我市强力
推进“农业立市”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农业立市”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市委、市政府结合安阳实际,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果断提出了“农业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富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四路并进”将“农业立市”放在首位,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市农业经济尽快由“大而弱”向“优而强”转变,这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是安阳立市之本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市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9.7,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据统计资料显示,安阳市三次产业比从2000年的20.8:47.8:31.4到2004年17.2:56.6:26.2,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成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农民增收较为缓慢,一直在4--5之间低位徘徊。为此,我市制定了《安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提出到2018年全市提前两年全面实现小康。倘若小康社会缺乏了农民的小康,则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安阳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把农业作为立市之本,既符合安阳市的实际,又有利于安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农业立市”的战略构想
我市农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途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各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调优扩畜强龙头,转移劳务兴城镇”的要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技术人才兴农、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四大兴农计划”、“三大惠民工程”、“十大增效技术”。坚持科教兴农,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完成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二、“农业立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描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对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未来发展蓝图的生动写照。它同我们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相统一,是中央抓“三农”问题的一个总纲领。
(一)“农业立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相统一
仔细分析上述目标,农业要实现“生产发展”,必须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要做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统一;农民要步入“生活宽裕”,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理想,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要实现“村容整洁”,建设“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家园,其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等,均需要农民的腰包先“鼓”起来;要实现“管理民主”,更需要农民先富起来,“仓廪实而知礼节”,然后才能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因此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要归于“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农业立市”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也是农民增收。可以说,“农业立市”发展战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殊途同归,“农业立市”是安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
(二)“农业立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业立市”的新途径。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了农业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了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
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了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市在“农业立市”方面的有益尝试,为安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尤为重要,也非常适时。这是贯彻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发展还存在诸多突出的矛盾,比如农村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难度明显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结构不合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差距,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更重要的是影响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这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阳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是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问题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解决农村问题要促进城镇化进程,解决农民问题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按照《安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我市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如果按2/3的农民走出农业、农田和农村计算,要有182万人在18年中逐步走出农村,从农业转为非农业,每年10万多人。当部分农民转移、城镇化进程加速、非农产业发展之后,要研究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这部分农民如何发展的问题。我们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等途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破解“三农”问题。
四、安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我市实施“农业立市”战略以来,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群众收入的增加,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努力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大文章。
(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我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此,我们要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要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专业农民、失地农民、农业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以加强专业培训为重点,依托各级成人中专、职业技校对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1-2门实用技术,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达到100万人次。
(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奠定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各县(市)、区政府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部署城乡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生产资料,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在生产发展方面,要优化农村产业、产品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重点打造粮食、棉花、花生、商品瓜菜菌果、花卉苗木与中药材、果品、林木、瘦肉型猪、禽蛋、草食动物等十大农业产业链,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畜牧业,建成林州市瘦肉型猪产业带,安阳县奶业基地,汤阴肉鸡生产、加工产业区,滑县、内黄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的繁育、生产、加工基地,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产值超亿元、利税近千万元的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培育规模大、品牌响的贸易型龙头企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应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政策推动增收。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农业的补贴方式等。二是特色诱动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市场农业,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三是服务促动增收。金融服务要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信息服务要把有关农业市场信息及时告知广大农民群众。四是科技驱动增收。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动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良种化、技术操作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五是龙头牵动增收。通过龙头企业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畅通产、供、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六是劳动力移动增收。必须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
(三)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以文明乡风来增强村民和谐。同时,我们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为此,我市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重点解决80万人的饮水安全,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加强村镇规划和建设,加大环境美化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形成村容整洁的自律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提高民主素质,促进民主参与、管理民主,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一要开展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民主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二要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使农民明白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使农民具有民主主体的首要人格素质;三要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农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四要开展民主知识和民主技能教育,使农民了解民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懂得民主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技能,从而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通过民主实践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近年来,农民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知情权、决策权等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我们要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使民主知识和民主技能在民主实践活动中得以应用和体验,成为农民的生活体验和习惯。身教大于言教,只有农民通过民主参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才能调动他们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让农民真正能管理本村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