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调查分析
海原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调查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原县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海原森林覆盖率12%,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草场植被覆盖度为61%,85%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不良一直都是海原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制约因素。
一、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必要性
海原县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要想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的优先地位,从改变生态环境着手。
(一)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海原县山间盆地、塘川地、黄土丘陵和中、低山交错分布。南部山地仅有少量天然次生林零星分布。中北部沟壑纵横交错,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严重,每年流失地表土1417万吨。降雨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389.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142.8毫米,全年大风日数29天。水资源短缺,县内水资源总量为1.22亿m3,其中地表径流量0.84亿m3。地下水总量0.38亿立方米,人均仅100立方米,干旱地区人口密度临界值每平方千米7—12人。水资源紧张,2012年人均占有水量仅330立 方米(包括地下水、引灌黄河水,地表水),耕地亩均占有水量45立方米。人畜饮水需要外运,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二)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海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疏松,容易受风蚀、水蚀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植被覆盖度低,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总体上非常脆弱,植被破坏后极难恢复。水土流失未能遏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488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81%。裸露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辖区内5条河常年断流,若遇暴雨则泥沙俱下,形成泥石流。
(三)经济发展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海原县是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四条占尽。全县人口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91.6%,耕地面积229.31万亩,其中水浇地29.4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工业1.61亿元,建筑业4.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3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8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城镇化率15.0%。耕地多年平均亩产小麦不到100斤,耕地质量逐年下降,耕地产出效益差。因此急需改变产业发展方式,从生态建设着手,逐步改变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二、国内区内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做法
(一)以山西省玉右县生态立县为例
山西省玉右县属半干旱地带,曾经是一块不毛之地,年降水量少,境内山口多,狂风裹挟沙尘长驱直入,黄沙漫天,森林覆盖率只有0.3%,经过60多年的努力,目前森力覆盖率已经达到整个县域面积的51%,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全县形成了乔、灌、草立体种植,针、阔叶科学布局,立体化、多功能、复合型的生态植被体系,实现了生态促畜牧、畜牧促经济、经济养生态、生态宜人居的良性循环。
玉右县发展生态产业的基本做法:
一是“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右玉坚持60多年的植树造林,连续17届领导,坚持生态立县,植树造林,将中心工作始终锁定在造林绿化上,将生态列为右玉的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头几任书记植树种草的方法是“哪里能活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重点抓了自然环境的改善;后几任书记着力抓了生态、旅游的综合发展,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其间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点到面,一步一个脚印,一任一个台阶,直到达到今天51%的绿化规模。
二是“由小变大”构筑生态农业。一草一木的积累,已使右玉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彻底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全县在营造防护林的同时,加大了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灌木林造林比重,增加了落叶松、樟子松、枸杞、山杏等优良树种的种 植面积,先后引进和推广了柠条、大果沙棘、新疆杨等18个新树种。六十多年造就的150万亩的人工造林面积和每年近50万亩的人工种草面积,为发展畜牧养殖业蓄积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全县把牛羊肉、小杂粮现代化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右玉绿色农副产品叫响名头,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右玉形成了羊肉、沙棘、苦荞、亚麻油、牛肉、小杂粮等四大类八个系列68种特色农产品,六味斋、汇源等1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服务支撑、现代园区示范、市场体系保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渐成熟。2012年,右玉参加了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蓝天沙棘、臣丰苦荞、中大亚麻油、小杂粮等右玉特色农产品,受到了客商和前来参观的市民亲睐。先后签订了6个项目,总金额10.73亿元。
三是“张扬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右玉县以农家乐生态游、户外特种体育游、西口文化游三大特色游为“藤”,以沿途一批乡村和景点为“瓜”,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正吸引着大量外来的游客。“体育搭台,旅游唱戏。”以竞技体育所特有的魅力,提升旅游品位。右玉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生态健身旅游节、冰雪旅游节、西口风情文化节,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越野三项邀请赛汽车短道拉力赛、摩托车越野赛等多项国家级体育赛事。右玉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 “特种旅游基地”“越野摩托车比赛训练基地”,也成为了京津内蒙地区自驾游、生态休闲游的首选之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 右玉农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围绕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着力建设与乡村旅游度假相结合的休闲旅游特色村,一批集休闲、娱乐、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农村游项目,在右玉兴盛起来。2012年,右玉全县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6亿元。
(二)以固原市彭阳县生态立县为例
彭阳县与海原县有一县之隔,干旱少雨,沟壑纵横,与海原同属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全县森林资源保存面积达198.6万亩,森林覆盖率已从建县初的3%提高到24.8%;累计治理小流域177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11.1%提高到了76.3%。治理程度达到76.3%,年减少泥沙流量680万吨。经果林面积达到48.4万亩,挂果面积20万亩,年产值达到7900万元。
彭阳县发展生态产业的基本做法是:
一是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30年来,先后7届9任领导班子,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政绩写在黄土高塬上。每年春秋两季,干部职工都要上山同群众一道修梯田,造林整地、治理小流域。建县30年来,干部出工3.6万人次,义务植树19.6万亩。
二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彭阳县小流域治理的探索是从建县之初的改土治水开始的,到后来,发展到既把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单元,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他们按照上保(口粮)、中培(种经果林)、下开发(培育经果林产业带)的综合治理模式,采用“山顶沙棘、柠条、山桃戴帽,山坡地埂两杏缠腰,庭院四旁广种核桃、花椒,河谷川台规模发展苹果、梨、桃、杨、柳、椿、槐,下滩进沟上路道,土石质山区封造结合、针阔混交”的林草布局模式,大规模植树造林。
三是围绕科学发展,认真总结经验。该县林业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小流域治理由“穿靴戴帽系带”立体生态模式向“上保中培下开发”生态经济开发模式递进。在大规模造林过程中,探索出了一项旱作林业的整地技术,也是后来被大力推广的“88542”工程,还探索出了诸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技术。实践出真知,在改山治水过程中,彭阳县的一条条荒沟得到治理,一个个山头变了容颜。白岔、壕沟、阳洼、麻喇湾、小虎洼、南山等小流域成了各个时期流域治理的典型。
四是把生态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和充实林业后续产业。1996年提出的“两杏一果”建设工程,吹响了经果林建设的号角;2007年又提出了“经营生态”的理念,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发展经济林50万亩,改造提升低产山杏20万亩。2009年,又提出了建设以“大花园、大果园”为蓝图的“生态家园、致富田园、和谐乐园”的宏伟构想。近几年,彭阳县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山杏进行嫁接改良,建成了长城塬、麦子塬等以优质杏、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0万亩。在石头崾岘建成核桃和仁用杏采穗圃300亩,截至目前,经果林面积达到48.4万亩,挂果面积20万亩,年产值达到7900万元。彭阳县因此也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名特优经济林仁用杏之乡。
三、海原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可行性
(一)海原县近年来退耕还林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2009年林地总面积12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4.4万亩,灌木林61.6万亩;未成林地51万亩;其它林地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1%。近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海原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三大林业工程。1999年到2005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8.08万亩。生态效益明显增强,南华山水源涵养林效果已被社会公认,在北方风沙干旱区,以青龙寺山为代表,植被恢复明显,南部以月亮山为主要代表的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功能不断完善,青龙寺山、南华山、月亮山三大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十一五”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百万亩。增加蓄水300万吨。五年累计完成林业产值38974万元,年平均7795万元,五年林产品收入9272万元,年平均收入1854万元。
2013年,在南华山投资1045.5万元,建成水源涵养林1.2万亩。在西华山大沟门完成小流域投资862万元,治理荒山绿化6千亩,在红羊乡、李俊乡、西安镇、郑旗乡、曹洼乡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造林4.4万亩,其中春季高标准造林4千万亩,雨季直播造林4万亩,在南华山、红羊、李俊半阴 湿地区移民区完成封山育林4万亩。在高崖、七营等乡镇完成特色经济林建设基地建设4千亩。投资650万元,对2005年退耕还林地块13万亩进行全面补植补造,现已完成补植11.2万亩。
(二)生态立县的重要意义
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自治区和中卫市也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环境,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作为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区市相关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海原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经济意义。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就是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准和方法,科学统筹各类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海原形象和吸引力,吸纳生产要素向海原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是提升海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生态建设可以使贫困地区的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环境的改善,改变过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为群众建立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通过合理发展林果、畜牧产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意义。海原县环境干旱少雨,风沙大,通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逐步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原本恶化、脆弱的生 态得到整治、恢复,构建宁夏的防风固沙屏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逐步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至关重要,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
社会意义。通过生态立县,坚持移风易俗,采用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原则,逐步改变群众旧有的生产观念,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建设生态文明是全县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有利于提高全县人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海原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三)实施生态立县的途径
1、从思想上重视,明确生态立县战略为当前发展的第一战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生态优先方针,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改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建设生态县为主要载体,以创新环保机制为主要动力,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为重要原则,通过积极的环境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立足实际,编制生态立县战略长远规划。立足海原实际,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编制海 原生态建设20年以上的长远规划,积极推进实施。
3、成立公司,专注于环境绿化。将环境绿化作为当前发展的第一战略,由政府出资设立环境绿化管理公司,实行企业制管理,规定好每年的绿化面积和进度,将原来分散拨付给各单位的绿化资金集中起来并配套一定的财政资金,由绿化公司按照规定自行逐步开展绿化,政府每年对绿化进度和质量进行考核。并通过绿化公司加强生态建设科研力度,培育研发和引进适合山区生长的草、木品种,极力降级生态建设成本,提高绿化质量。
4、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好现有退耕和国家支持相关政策。发动群众,按照“谁种、谁管、谁受益”的原则,通过鼓励广大农户承包山林,发展庭院经济,全面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利用好现有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确权政策,做好未承保荒山、荒地、林地等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已经确权的农村在自有产权荒地、林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二是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创新形式,利用政策补贴,积极鼓励引导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对达到退耕还林质量标准的,延长补助期,并与管护成效挂钩。对继续安排荒山造林给予种苗补助。三是封山禁牧,严厉打击违规放牧,破坏草原植被,确保草原修养生息。
5、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强力推进。利用干盐池羊场特殊体制,先建生态建设试验区,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政策。植被保护实行宜草则草,不把草场强行变为林场。一是采取引洪灌溉、封禁保护等措施,恢复、重建植被;二是采取开渠、植苗插播等方法,以种植沙枣、柠条为主,营造灌木林;三是要封山育林育草,发挥生态的自我恢复功能。加大退化草地治理恢复的力度,继续强化以灭鼠治虫、推广优良牧草、围栏、封育林草和人工种草为主要内容的草地治理和改良措施,通过试验验证生态立县的可行性。
5、健全措施,多手段强化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投入,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力争实现人口总量的“低自然增长”。强化林业发展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教育全体公民从自己做起,形成爱林、护林、人人参与生态建设的社会风气,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使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齐头并进。加快就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通过人口的集中,使绝大多数土地远离人群,能够自然恢复,也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以更小的代价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篇:建设五大工程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市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教你怎样强化生态保护,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有利于保持全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建设思路,加大水土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重点风沙口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初步构建了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体系。全市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00万亩,封滩育林草300万亩,累计森林面积达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6%;全市168万亩有效耕地90%达到了农田林网化;完成草原“三化”治理86万亩,完成绿色通道1000公里;启动和实施了62个重点风沙口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保护区面积达到6675万亩。
二、面临的生态困境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生态体系还比较脆弱,环境持续恶化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一是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22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仍然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扩大,风沙危害仍在持续加重,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森林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二是地质地理环境恶劣,区域内干旱少雨,而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三是草原“三化”逐年增多,全市有3000万亩草地已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约占草地面积的45%,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四是水资源相对短缺,每人每年拥有的可重复使用的淡水总量低于全国、全省标准,地表水的年蒸发量远大于自然补充量。五是自然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的局面未能有效遏制,尤其是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度。六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影响未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传统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够,非法盗砍林木、滥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尚未能有效得以制止。
地质地理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沙侵害严重、生态条件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生态立市的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要优先实施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农业、生态家园和生态保障等有利于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五大工程,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确保“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
(一)生态林业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林业项目”;既:生态公益林建设、退牧还草、封滩育林、林木种苗基地、农田防护林体系、重点风沙口治理、绿色通道工程、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项目。以实施退牧还草、荒滩造林项目为重点,落实政策,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国道省道为重点,建设绿色通道工程;以重点风沙口治理为重点,使62个风沙口得到基本治理;以封滩育林育草为重点,提高绿洲内植被覆盖率;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10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建设和改造现有26万亩果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工程,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加快850万亩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实施荒漠草原区“三化”治理、封滩育草工程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保护和监管;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保持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水利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水利项目”;既:疏勒河、黑河、讨勒河、党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保护与防治,农村安全饮水,“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洪水河水库和洪临灌区节水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推广以节水灌溉为主的精确灌溉,全面实施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提高水利用系数,保证生态建设用水,实现节水农业建设目标。骨干工程方面,积极争取***水库、“*****”等工程的立项工作;完成全部小型水库加固处理,开工建设洪临灌区节水改造,全市改建衬砌干支渠道500公里。技术工程方面,运用经济的、科技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全面普及常规节水技术,实施低压管道灌溉和滴、渗灌等新技术节水措施。田间工程方面,抓好以斗农渠衬砌、田间地头口配套、大地改小、井渠配套为重点的田间工程配套,达到斗农毛渠完整、桥涵闸口齐全的标准,使田间工程全部实现配套改造。生物工程方面,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全面落实地膜覆盖、耙辖保墒、推广使用抗旱剂,减少无效耗水。管理工程方面,依据作物需水要求,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灌溉,提高节水意识。继续建设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确定重点治理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2万平方公里,重点监督区面积5.08万平方公里,重点预防区面积4.75平方公里。
(三)生态农业工程
重点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三篇: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构建现代林业体系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构建现代林业体系
黄志文 邓杰
林业生态建设是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生态立市”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着力构建持续经营、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现代林业,在林业资源培育、林业资源管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着力构建现代林业生态体系 一是调整造林绿化工作思路。以灾后生态恢复和“三边”造林绿化为重点,以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由采伐迹地更新和荒山荒地造林为主向突出“三边”造林和城区周边山头绿化转变。提出以改观林相、改造树种结构、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思路,加强以城区周边山头、公路沿线及水域两岸为主的“三边”造林,注重森林生态性与景观性相结合,建设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多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二是依托项目建设大力造林。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湘南植物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石漠化治理等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开展了以采伐迹地更新、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义务植树和“三边”造林等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作,森林资源呈良好发展态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日趋合理。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低产林改造10万亩,义务植树421万株,完成城区周边山头造林绿化1700多亩,管护15000亩,公路干线造林116公里,重点景区河道、道路绿化10多公里,活立木总蓄积从2008年初的848万立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1039万立方米。三是依托产业发展带动造林。做好以工业原料林加工为主的创兴人造板公司、以杉木加工为主的华兴木制品厂、以油茶加工为主的金浩茶油等林产龙头企业的服务,提高企业加工能力,扩大原材料需求。支持企业发展原材料基地,其中创兴板业建立了5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华兴木制品厂建立了2万亩的杉木基地、金浩茶油新建立了2000亩改造了2万亩的油茶基地、裕农公司建立了1万亩的桉树杨树基地。四是依托林业科技科学育林。加大林业科技的投入,实施测土配方、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等科学育林的措施,做到适地适树,合理施肥,努力培养树干通直、无节疤的优良木材,通过改造和定向培育将一些劣质林逐步更替为树质优良、林种树种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优质林分。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保护体系 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做到防范与扑救并举,早部署、强宣传,严措施、抓源头,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民防火意识进一步提升,近两年来全市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二2
是加强森林采伐管理。实行从紧的林业采伐政策,执行从紧的林业采伐政策,逐年减少林业采伐指标,推进林业休养生息。坚持规范审批与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推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阳光行动,将木材采伐计划分配公示制度纳入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确保集体林商品材采伐指标的入村到户率、公示率、及时率达到100%。科学合理分配采伐指标,优先分配联户一同申请的林木采伐指标。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持标本兼顾、联防联治,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控水平。重点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监测,坚持无公害防治和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控,严密防范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四是加大打击毁林犯罪力度。对毁林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今年5月,我市全面部署了为期四个月的保护森林资源打击毁林犯罪的专项行动,按照“解决重点问题,打击重点区域”的原则,着力解决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问题,严厉打击毁林犯罪人员。已查处森林刑事案件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其中刑事拘留15人,逮捕、移送起诉30人,已判刑3人。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46起。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抓
二、促
一、带三”的发展思路,促进一、二、三产业平衡发展。第一产业优先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杉、桉、桤、枫等速生树种,建立速生丰产用
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抓好名优稀特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第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以木竹人造板、单板、竹材加工利用为主的林产加工业,提高剩余物利用,增加林产附加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构建以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二是着力促进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由小规模低效益的粗加工分散式发展向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含量较高的精深加工集群式发展转变,以江北工业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延伸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木生产加工产业链条。现有林产企业1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形成以创兴人造板、华兴木业、润佳木业、鑫兴木业为龙头的林产企业集群。2008年、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7亿元和19亿元,2010年完成林业总产值22亿元。三是着力促进国有森工企业平稳发展。积极支持和引导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国有林场和苗圃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全力实施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林区公路建设、安全饮水等事关民生的项目建设。
四、加快林业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现代林业支持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市完成集体林明晰产权现场核实率99.8%、林权发证率99.8%、山林纠纷调处率94.66%,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林业干部职工“吃皇粮”问题。设立了1个市级林权交易中心、26个乡镇林权交易所,完4
成森林、林木、林地流转980宗、40.8万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1332宗、24.6万亩,评估总价值达2.15亿元,实现交易额1.2亿元。共办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52起,抵押面积4.42万亩,抵押宗地数400宗,发放抵押贷款2932万元。林业潜在经济价值得到发掘,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和林农投入林业生产与开发的热情高涨,一些木竹加工企业纷纷参与流转交易,创办基地,把生产车间延伸到山头。二是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鼓励林木所有者以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有序流转,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着力完善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办法,放活经营商品林,对森林资源流转行为进行规范,打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转平台,建立完善的林木交易要素市场。管好98.08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国家级、省级、市级公益林三级联动管理,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将城区周边山头、东江湖等水系沿岸、资五公路、省道322沿线等地段纳入市级公益林进行管护,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24万亩,不低于林地面积的70%。三是挖掘森林生态文化。充分挖掘具有资兴特色的寿佛文化、山水文化、兰花文化和竹文化的深厚底蕴,提炼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湘南植物园生态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建立各部门分工协 5
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林业生态文明宣传机制,提高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深入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加强国民生态环境教育,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循环利用、减量排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规范。
第四篇: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促进丰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谢爱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和“两会”精神,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构建和谐丰城,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领导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文化战线的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工作作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2007年文化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荣获宜春市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宜春县(市)文化工作考评第一名,主要体现在:
(一)、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投入规模空前
2007年,我市在经济建设名列全省县(市)“前三甲”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去年7月份的紫云山会议上掀起了丰城文化之根、之灵、之魂及创业文化探讨、研究热潮,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文化立市、教育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重点文化工程和文物维修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亲自参加市文化局组织召开的“丰城主体文化研讨会”、“丰城文化工作座谈会”,与来自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商“文化立市”大计;市委冷书记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并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题为《丰城的文化立市之路》的论文。全市上下,“重文化、兴文化”蔚然成风。由于得到了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用于文化事业的投资规模空前。为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先后启动了一系列文化重点工程。投资200万元,用于龙光书院、孔子庙、剑匣亭、剑池等文保单位抢救性修复;投资200万元用于启动洪州窑总体保护与利用工作;投资210万元,编辑出版《动感丰城》、《丰城文化志》、《丰城市志》以及丰城地方文献集成的《剑邑文库》;投资3.3亿元打造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和合塔;图书馆、洪州窑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城市建设展览馆、体育馆等“五馆”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规划、筹建之中。我市已动工或正在筹划的文化项目,工程之大、投资之巨、规格之高,为我市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宜春乃至江西都是屈指可数。
(二)、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一是修复四个重要文保单位进展顺利。从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福建等地请来一流的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把孔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等四处文物点恢复成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孔庙大成殿、龙光书院圣殿主体已经完工。二是大张旗鼓编撰文献资料。组织本地作者编写的《动感丰城》、首部《丰城文化志》、《丰城书院文化》、《走遍丰城》、《白马寨古建筑艺术》、《剑南话旧》等著作相继出版,引起强烈反响;在全省率先成立“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投资近百万元的《剑邑文库》已顺利开编。三是高规格举办洪州窑考古发现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丰城,把洪州窑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推进到新的层次和阶段。充分发挥洪州窑这一文化名片效应,总投资60亿元的东鹏、唯美、斯美克、梦娜丽莎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不约而同落户丰城,慕名聚集在洪州窑的大旗下。四是大力开创“一村一品”文化特色。通过组织引导,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民间文化品牌,已逐步形成泉港农民戏剧村、隍城农民诗人村、拖船花钗锣鼓村及尚庄的民间戏
剧村、小港的武术村、袁渡的微雕村、洛市农民书法村等十个文化特色村。五是广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收集、整理涉及32个乡镇(街道)的首批保护项目43个,编印《丰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00册;造浓造厚6月9日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氛围;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三个省级项目和丰城岳家狮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已被列为公示名录。
(三)、精心组织引导,群众文化好戏连台
精心部署,正确引导,把“三项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节庆活动、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市电影公司组织24支放映队伍为农民送电影5320场;宜春采茶剧团、丰城地方剧团、龙光歌舞团送戏下乡217场;市图书馆送书2300余册,新建农家书屋、村图书室4个,全面完成全年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任务;“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红歌唱响新宜春歌手大奖赛、春节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互交融,杨柳湖景区、滨江公园、剑邑广场、金马步行街等文化广场莺歌燕舞,泉港、段潭、隍城等地农民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更把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尤其值得庆贺的是,丰城地方剧团演出的小品《憨宝的WC》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中国戏剧小品小戏奖决赛,荣获中国戏剧奖,这是我省参加全国专业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并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尚庄街道北坑村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祝寿》,获全省农民剧团展演二等奖。
(四)、加大监管力度,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在加强部门联动监管、“五老”义务监管、学校配合监管、媒体参与监管等“四管齐下”的同时,不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共取缔无证“黑网吧”11家,关闭无证演艺场所4家,依法缴没电脑、服务器等经营设施170多套(件);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城乡违规网吧16家、电子游戏室7家、录相放映室一家;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盗版教育辅材料8100多册、盗版音响制品750多蝶。文化市场全年没有出现过一起重大消防安全和治安事件,逐步走上了规范、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轨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文博考古、文艺编导、艺术创作、图书管理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二是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稳定,部分乡镇文化站长职责不明、业务生疏。三是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未成年人上网,书店、音像店租售盗版制品等时有发生。所有这些,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文化工作要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兴盛”,从而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2008年,丰城文化工作必须乘势而上,扎扎实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促全市文化工作持续升温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繁荣,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是贯彻“文化立市”战略的关键所在。
要制定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发展作为市乡两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着文化为先的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民、高素质市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着力点,科学制定丰城文化发展纲要,明确全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中长期目标任务,为全市文化工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建立文化工作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文化工作激励机制,重奖文化工作有功之臣,并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人人成为传承、弘扬丰城文化的参与者和奉献者;在资金上,落实上级文化事业发展相关政策,逐年提高文化事业投入比重,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切实
解决文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难题;在人才上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人才的作用,注重高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抓紧特殊人才的后备队伍建设,引进一批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形成丰城自己的文化核心团队。
要确保本市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千百年来,孔子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亭曾经蕴育、积淀、传承和见证了丰城的历史文化,是丰城文化的文脉所在,也铸造了丰城人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敢为人先的丰城精神。“五馆一塔”、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景观带建设,也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重大举措,更是丰城政通人和、人文兴盛的标志。要通过现代制作技术把洪州窑挖掘出来的作品放大,制作成城市雕塑,使丰城的各项建设都烙上文化的印记。要建设好这些文化工程,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大跑项资力度,狠抓落实,做好各项组织、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精品,为丰城撤县设市二十周年纪念,为丰城文化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加投入,开创特色,丰富多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丰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城源远流长的剑文化、驰名中外的陶瓷文化、辉煌灿烂的书院文化、历久弥浓的重商文化、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纵深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利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平台,切出专项资金用于特色文化建设,重点培植推出3-5个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名镇,在已经形成的十个特色文化村的基础上,力争每个乡镇都有1-2个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项目,2-3个特色文化村,每个村重点培养一名文化创业带头人,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形成城乡之间、社区与企业之间的良性文化互动,促进文化活动水平与市民素质的提高。
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明古县,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散存于民间,成了丰城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遗产以言传耳授非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有些已濒临消灭,挖掘和传承非物质遗产已经刻不容缓。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大投入,继续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尽快公布第二批全市保护名录,同时争取“丰城岳家狮”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确保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以争取这些项目的保护赢得政策的支持。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濒临消失的项目有接班人,并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弘扬。要促使“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高效运转,组织编印《剑邑文库》,使这些凝聚丰城人民心血和智慧,反映丰城人民灿烂文化的作品得到系统保护,挖掘弘扬丰城草根文化,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振奋全市人民“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力争用四年时间,乡乡镇镇都建好综合文化站,使农村文化活动有坚强的基地。突出抓好村级祠堂改文化活动中心工作,结合“万村书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将书籍、电脑、新风尚送进祠堂,在形式和内容上赋予祠堂新的功能,使祠堂改造与弘扬爱国主义,宣传农村政策,培育文明风尚,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祠堂改造为时代气息浓厚、本地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阵地。按照落实民生工程要求,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争取补助、逐步完善的原则,每个乡镇至少要建好一家农家书屋。努力培育现代和谐文化。立足提升全市文化品味,以出精品、拿大奖为目标,组织创作一批反映丰城人民创新创业和火热生活的小品、小戏,力争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工作,力争丰城书法艺术、舞龙舞狮、花钗锣鼓等项目成为省级艺术之乡命名;积极引导、组织参加宜春市百村特色文化展演、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和宜春市第二届月亮文化节,精心组织实施我市撤县设市20周年、剑邑大桥通车等庆典活动;着力提高“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质量,建立农村电影数学化平台,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可以观看一场数
字化电影,加强送戏下乡队伍的交流,保证下乡演出常演常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农村,全面完成送戏送电影下乡任务;加强农村文艺骨干的培养,形成一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举办“周末大舞台”演出,组织农民业余剧团进城展演,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八荣八耻”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
(三)、明确目标,加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文化市场规范、安全、有序是广大群众的热切企盼,也是文化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要围绕建设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环保工程、诚信工程”三大目标,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肃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除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认真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报刊出版,杜绝非法教辅材料进入学校,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发展环境。
建设远程监控平台。在全市网吧、茶座等娱乐场所依法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在六月底之前实现全宜春市联网;坚决取缔各类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与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打击各种非法经营活动。
开展网吧管理“星级评比”活动。对全市网吧实施三级动态管理,鼓励网吧业主公开承诺,合法、守法经营,管理达标,对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控存在问题的网吧,降级管理,重点查处,直至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强业主守法经营的自觉性,逐步根治超时经营和未成年人上网这一顽症。
形成网吧监管合力。加强对网吧“部门联管、学校参管、五老协管、媒体监管”,四管齐下的管理方式,坚决取缔黑网吧,严格控制网吧异地转让,在城区学校聘请义务监管的基础上,在每所农村中学、中心小学聘请3-5名义务监管员,对农村网吧未成年人上网全面进行监管,尽量将网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突出重点,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
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文物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面实施洪州窑保护工程。驰名中外的洪州窑保护与利用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研究洪州窑要注意把握其创新创业,面向大众,集约化经营的精髓和文化内核,促进洪州窑研究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并使之为现代经济服务;要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确保《洪州窑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国家专家评审,并列入全国一百个大遗址保护库,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要精心组织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洪州窑精品展”,扩大洪州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高标准完成洪州窑保护库房,博物馆等系列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洪州窑的系统保护工程。
要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文物普查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要本着对祖先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实施,并将文物普查工作列入市乡两级预算。通过文物普查,使文保意识深入人心,并促使我市的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要以文物普查为契机,抓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市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寨和厚板塘,许多专家看后都叹为观止,基本具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要加大申报力度,力争成为“国保”,使这两个保护完整的明清古村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系统的保护利用。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丰城是一个文物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给文物安全带来较大的潜在威胁,而我市的很多重点文物都处于自然保护状态,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文物保护定期巡查制度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各级文物保护责任制,突出防止洪州窑窑址随意盗挖和木质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火安全。要加强馆藏文物的安全保护,目前,博物馆库房条件有限,要时刻绷紧文物安全这根弦,不断完善库房报警系统和各种防盗设施,健全各种值班制度,确保馆藏
文物万无一失。
(五)、提高品味,做优品牌,逐步壮大本土文化产业
调整现有文化产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数家设备一流管理先进的文化企业进驻丰城,促使网吧、茶座、音像制品等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新城区文化大市场和广场闲置门面为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先发展后规范,培育一批歌厅、茶座、书报超市等文化体育类企业入驻,既丰富市民生活,又做旺新城区人气。
巧做陶瓷文章。丰城正在利用洪州窑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强势推进中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建设,要通过采取研讨会、博览会、精品陶瓷展示会等方式,打响“中华陶瓷故乡——丰城”这一文化品牌,让古老的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新点燃洪州窑窑火,复制洪州窑产品,形成以洪州窑、历史文化名村、剑池等为核心,优美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并带动餐饮、宾馆、古玩、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要做强本地特色文化企业。引导本地的印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适应市场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以森特彩印包装为龙头的印刷行业。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民间工艺生产者与外商联办企业,如袁渡制笔,微雕等,逐步形成丰城特色的民间工艺产业。要鼓励丰城剧团利用已经取得的各种荣誉和国内知名度,大胆走出丰城,闯出一条演出行业产业化的路子。各位领导、同志们,春潮涌动,万木争荣,我们迎来了文化的春天。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催生新的力量,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两会”精神,认真当好建设文化大市排头兵,为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州”的要求,**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做到党委重视,政府组织,部门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实现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知名度,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起点确立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做到“三个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文化调研;市委常委会坚持一年听取一次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市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文化工作会,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高起点谋划**市文化建设工作。XX年来,**市围绕“文化立市”目标,着力构建以民族风情文化为基点、人文生态文化为亮点,城市品牌文化为支点的三位一体的市域特色文化发展格局,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以“女儿会”为龙头,打造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开展两大研究,即巴文化和**民间文艺研究;搞好三大开发,一是新区开发,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民族文化形象。二是老城区开发,3至5年内完成两街、“四个城门” 和一“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三是对现有文化景点,包括武圣宫、文昌祠、连珠塔、叶挺囚居旧址、柳州城、西瓜碑等进行一线串珠式的开发利用;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广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文学艺术作品精品工程;三是实施都市文化品牌工程;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化工程。
二、强化措施,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抢救力度
**市委政府始终把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一是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保护范围,划定了保护带;二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3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古街巷、古民居,划出红线标注。特别是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功能和定位,完成了“十一五”文物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文物安全网络。四是多方筹资,对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保护。XX年,市政府筹资100余万元实施了对连珠塔、文昌祠、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的维修、修复和新建,形成了文物开放旅游的雏形。XX年,投资529万元,实施三大文物工程的维修和迁建,即搬迁武圣宫内外住户23家,维修武圣宫戏楼、看楼、大殿和回廊,新建停车场、旱桥;修复了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举办原貌实物及照片陈列,新修专线柏油公路2公里;迁建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墓,整修公路及周边环境。XX年以来市政府筹资880万元启动龙洞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施州城墙西、南城门城楼的维修和问月亭等一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同时组织专班拍摄《历史文化名城 湖北 **》电视专题片,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和宣传。
三、加大投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文化立市”要求,注重文化投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实际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可支配支出的1%,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长。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市民族体育场、西岸广场、硒都广场、市政府广场和滨江亲水走廊等休闲和运动设施。凤凰风雨桥与清江风情园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托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结合,彰显了**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在亲水走廊建设过程中,把**土家族、苗族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风云人物和地道的**药材及珍稀植物以花岗岩浮雕栏杆形式反映出来,同时恢复了沿河**XX原貌,堤顶优化配套布置绿化带,灯饰及园林小品和石材浮雕栏杆,目前已形成了一条2公里长的历史文化长廊和2.2公里具有山水特色的亲水走廊,共有浮雕333块,其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浮雕66块,历史人物浮雕88块,**特有植物浮雕179块。在建的风雨桥和清江风情园充分吸纳民族和古建筑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亲水走廊、体育场和各大广场的建成,使市民有了休闲运动的场所,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大广场歌舞升平,亲水走廊游人如织,成了**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打造品牌,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市委书记吴希宁同志强调指出:“文化建设就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首歌,一个剧目,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时难以估量。”为此,**市在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发展和宣传上狠下功夫,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演民族戏,合力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一是打造土家特色民俗文化精品“女儿会”。“女儿会”是**市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的节日,也是**州四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挖掘丰富提升“女儿会”的内涵,我市全力打造、开发这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组织专班多次深入调研,如XX年底召开了州市专家参加的“女儿会”、“傩戏”研讨会,专家们通过深入研讨,使“女儿会”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内涵,把“女儿会”打造成了舞台精品剧目。首届中国魔芋节暨XX年**土家女儿会和XX中国富硒茶文化节期间,“女儿会”舞台剧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市政府与湖北澳卫文化传播公司签约投资近100万元,组织拍摄了大型 音乐风光片《土家女儿会》,弘扬了**民族文化。二是推广传唱民歌《清江河》。《清江河》是一首在**市流传了60余年的民歌,为了提升《清江河》的知名度,**市采取系列措施推广传唱《清江河》。组织编排了清江河舞蹈,该节目已在湖北电视台展播;在《**日报》上发表了《清江河》专题宣传文章;将《清江河》的音乐作为硒都网站的主题音乐在网上开通。三是进一步加大清江舞的普及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跳清江舞,要求城区文化休闲广场每晚至少放一次清江舞的音乐、跳一次清江舞;市教育局已安排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必须教跳清江舞。四是研究利用傩戏、灯戏。XX年3月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大会上,**市三岔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XX年春节期间,**市选送的傩戏《打土地》,连续三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反响较好。
六、服务中心,加大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力度
**市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力度,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一是“节庆”搭台,经贸唱戏。**市每年都要举办3次以上集文化活动、体育竞技、商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节庆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服务了经济发展。如XX年,我市举办了中国首届魔芋文化节暨XX年土家女儿会大型风情展示,XX年举办了中国富硒茶文化节活动,每次大型活动文艺演出剧目都 以我市民族文化题材为主,如展现土家婚嫁文化的女儿会,男女对唱情歌、“新姑娘”抛绣球、陪十姊妹歌、哭嫁歌、“新姑娘”坐花轿等,向中外来宾展示了我市浓郁的民俗风情画卷,显示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同时大力宣传了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两次活动期间,与客商签订投资协议4.35亿元。二是加大投入,发展旅游。**市围绕“文化立市”战略,以文化理念谋划旅游业,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旅游整体规划与景点建设规划必须有民族民间风情文化建设规划,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示增加旅游景点的内在魅力,旅游业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近年来将“女儿会”搬进了投资XX多万元开发的梭步石林风景区,陡峭伟岸、怪石嶙峋的石林风景因女儿会的表演,焕发出原始生态的人文精神,增强了知名度和影响力,XX年接待游客15000余人,仅门票收入50余万元;紧靠城郊修建的土司城,是**民族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集中展示之处,土家建筑群九进堂、侗乡风雨桥、巍然壮观的土司城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XX年土司城接待游客85000余人,门票收入近100万元;35.8公里长的清江闯滩,以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古朴独特的土苗民俗而驰名,XX年接待闯滩游客15000余人,收入100多万元;方家坝烈士陵园和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已被纳入全省红色旅游景点,今年上半年,仅方家坝烈士陵园就接待游客近3万人;清江沐抚大峡谷风景区、清江红花淌风景区、龙洞 河风景区均已成功招商,总共投资合同金额4亿多元,目前正在开发过程之中。三是多元投资,壮大产业。就经济不够发展的**市而言,文化产业目前只能算朝阳产业,**市在场地、税收、业务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实体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直接兴办民族文化产业实体。如民营老板投资兴建的金色时代演艺城、赏心亭茶楼,场地由市文体局闲置房产改造而成,每天进行歌舞茶艺表演,文化品味高,是市民们休闲消费的重要场所。银兴电影公司、东方文化传播公司等文化产业,市文体局在严加管理的同时,积极出谋划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市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已成为**市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