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20届)
题目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导教师院别 班级学号姓名
二〇年月日
一、选题的意义
当前,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愈加重要,其所巨具有的经济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旅游地也不例外。倘若不合理地开发和发展景区的旅游资源,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加速旅游地的衰落。因此我们要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延长期生命周期。本文就以丽江为例,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理论意义
近年来丽江旅游产业不断升温,人文景观备受青睐,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的趋势下,生态环境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活动和人为开发过程中,虽然发挥了可观的效益优势,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污染和变异,所以我们应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二)现实意义
本文对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不同角度观察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对未来丽江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目前,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某些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旅游业也有其发展规律,基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以丽江为例,分析了丽江景区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主要问题:对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
2、重点问题:如何发现丽江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难点问题:怎么样解决丽江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试图探求丽江旅游环境持续发展及发展模式永葆生命力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持久的任务,丽江应当在保持资源原貌、环境不受污染、景区规划开发创新合适度的前提下,塑造自身的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以此促进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延长期旅游生命周期的目的。研究旅游环境保护模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其受到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将其置入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下去研究,从而丰富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步骤
1、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以及刊物文献中的资料,获取相关的资料和理论基础。
2、实地考察,分析丽江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从游客的需求出发,以不断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完善、更有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产品与构建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问题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等手段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丰富的资料。
2.访谈法
深入景区与管理人员和游客进行交谈,以获取更详实的资料和最真实的反馈。
3.实地观察法
进入丽江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观察,总结出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一、丽江景区概况
二、丽江景区旅游生命周期分析
1.起步阶段
2.发展阶段
3旅游环境保护要素
三、丽江景区在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1.丽江旅游景区水环境污染
2.旅游产品较单一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景区管理制度不健全
5.部分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不到位
四、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丽江旅游可持续发展
1.加强丽江景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2.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
3.对景区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4.鼓励旅游地居民参与和管理当地的旅游业
结语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2009(2):38-42.[2]毛勇.关于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9(4):17-18.国外文献:
[3]Van Gessel,P.Events:Outstanding Means for Joint Promotion.Event Management,2010(6):111-116.[4]Hjalager,A.M.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o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6(17):103-111.[5]Busby,G.&Rendle,S.The Transition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10(21):635-642.[6]John A P.Residents,Perceptions Research on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2011,18(3):610-615.[7]张陆,夏文汇,徐刚.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9):113-117.[8]李丰生.阳朔乡村旅游规模化开发探讨[J].经济地理,2009(2):261-264.[9]粟维斌,陈尚玲.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6-38.[10]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学校学报,2009(6):5-9.[11]周晓雷.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之现状与对策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9(4):71-76.[12] 吴必武、余青中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4
(4):36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约﹝M﹞。2003:15-16
[14] 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现代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学报。2005(3)
[15]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8-110
[16] 崔凤军,罗春培.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制与社会.2006.10:23-27
第二篇:丽江体育旅游研究
丽江体育旅游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和访谈法,在研究丽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以及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体育旅游场域”概念。对当前丽江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组建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出台有关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突出重点,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等建议。
关键词: 场域理论;丽江;体育旅游
中图分类号: 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1012104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sports tourism in Lijiang,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Lijiang sports tourism field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sports tourism field” based on Bourdieu’s field theory.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in Lijiang,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planning guidance,form sports tourism organizations,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increase investment,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ourism infrastructure,introduce professional talents,improve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and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and so on.Keywords:field theory;Lijiang;sports tourism
收稿日期:20140919
基金项目: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Y515)。
作者简介:刘继忠(1965―),云南丽江人,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 674100
Lijiang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Lijiang 674100,China.随着旅游产业在全球的兴起及现代旅游大众化的形成,游客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体验旅游队多元化旅游转变,旅游的方式、内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越发凸显。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时尚,也是人类“体验”的最佳方式之一,由此,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旅游”“体育旅游资源”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无准确、统一、权威的表述和定论,然而对体育旅游和资源的分类研究越来越精细化,研究的内涵越发广泛。
丽江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的品牌,现今已成为丽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丽江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相对滞后,产业化水平较低,与“丽江旅游”这一知名品牌相差甚远。为了丽江旅游的品位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旅游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视角进行全面的研究。
本文运用布迪厄“场域”中的“场域自主化”理论及“资本”“惯习”等概念,对丽江体育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关于“场域理论”
“场域”一词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在随后的社会发展中应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
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认为“场域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库尔特?勒温认为“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勒温把场论作为一种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而在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中,场域被定义为“位置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1]135。每个场域都是以一个市场为纽带,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体育旅游场域
自20世纪70年代,从墨西哥村庄周末休闲度假为伊始,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陡然兴起,卷入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关系增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行动者之间的利益纷争,由此,社会成员按照旅游市场经济特定规律和要求共同建设的一个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旅游场域”已经形成。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旅游场域不断趋于成熟,产品的精细化分类程度越来越高,在大众化旅游背景下,体育旅游成为旅游的一种类型和形式,是现代人一种新的时尚和追求。体育旅游因其独具的体验性、参与性、探险性、观赏性、专业性等特点,必须具备特定的地理位置空间和与之匹配的场所设备,以及一些特殊的消费群体。根据布迪厄“社会空间中有各种各样的场域,场域的多样化是社会分化的结果”的场域自主化理论分析得出,在丽江旅游中由旅游场域自主化过程中派生出的子场域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已悄然形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体育旅游场域”这一概念理解为:体育旅游场域是旅游精细化分类后,在旅游场域自主化过程中派生的,围绕体育旅游现象而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或构型,是旅游场域的子场域。由于不同地区的旅游场域以及它的成熟度不尽相同,体育旅游的资源、内容、形式和方法各具特点,形成的体育旅游场域也各有差异。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分析
3.1 体育旅游及其分类
体育旅游作为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旅游方式,学者们从体育学、社会学和旅游等不同视角对体育旅游及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模式、功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吉布森1998年提出“旅游者在短时间内离开自己的驻地到异地去参与或观赏与体育有关的活动”[2]。韦德于2003年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提出“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是指不同的人在特殊场所里的相互交往过程中衍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3]。
我国体育旅游以1985年西藏自治区体委成立为国内外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旅游爱好者提供服务的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为标志,众多学者对体育旅游也做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闵健把“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当地的体育资源为基础,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提供健身健体、休闲娱乐、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4]。韩忠培把“体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分支或作为一种专业旅游,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5]。毛永新把体育旅游分为“旅游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旅游”2种类型。
纵观对体育旅游的界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旅游作了不同的解释和定义,虽然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有着一些基本的共同点,都强调体育活动在旅游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即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作为基础,在外出旅游过程中在限定空间内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体现出体育的竞技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等多重特性,验证了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有旅游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体育的基本属性,是体育与旅游的“耦合”,丽江体育旅游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丽江旅游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对于体育旅游及其资源的分类,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视角、不同方法作了不同的分类。金星火把“体育旅游资源分为冰雪体验类、户外赛事观赏类、湖泊河流类、民俗体育类和山地运动类5种类型”[6]。刘晓燕把“体育旅游资源按性能分为健身性、娱乐、休闲、探险和观光型资源,按照属性分为山地、水体、体育赛事和民族体育资源,按照开发的视觉分为参与型和观赏型2项主类型和水体类、地貌风景、都市体育、生态体育、民俗民族传统体育和赛事体育6项次类型资源”[7]。
3.2 丽江发展体育旅游的条件
3.2.1 地理区位
丽江地处北纬26.86°,东经100.25°,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这里有海拔5 596 m的高山,有著名的虎跳峡及东巴谷、高原湖泊泸沽湖,有至今尚未征服的处女峰玉龙雪山和离赤道最近的冰川公园,有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这些极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为户外体育如漂流、蹦极、攀岩、登山、徒步和探险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丽江城区海拔2 418 m,长年气温平均13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佳的高原训练地区之一,是目前国家田径队的训练基地。
3.2.2 民俗体育文化
丽江市境内有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诸多的东巴跳、飞石索、拨拨拉、打秋千、打磨秋等民族传统体育中,有些项目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生了演变,一些项目在现今民族节庆活动中仍然在流传,有些已发展成为体育旅游项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纳西族的“东巴跳”,“东巴”是丽江旅游的一张名片,东巴以其独具的原始性、唯一性引发历史、宗教、文学、艺术、体育、人类学等不同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同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3.2.3 客源保障
1994年10月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香格里拉,带动怒江的目标,确立了丽江旅游发展的里程碑,经过丽江人民不懈的努力,先后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遗产和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欧洲人最喜欢的城市等殊荣,丽江的名声一炮打响,旅游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丽江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了丽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巨大的游客市场为丽江体育旅游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外在条件,当前丽江正在进行的“四创二申”工作,为丽江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3.3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分析
3.3.1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
“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由大量相对具有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空间,而这些小世界具有的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逻辑和必然性”[1]152。丽江体育旅游场域是伴随着丽江旅游的发展而逐渐积累分化出来的。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在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和1999年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丽江分会场之后,丽江游客逐年倍增,为了满足游客在丽江的各种需求,政府新增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投资商兴建宾馆酒店、发展旅行社、开发旅游景区等硬件建设,同时组织动员景区周边的村民挖掘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投入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行列,如在玉龙雪山、泸沽湖、四方街、束河古镇等旅游景区及酒店宾馆、社区广场等组织“民族打跳”活动;用马作为旅游景区驮运游客的交通工具,同时也变为游客参与、体验骑马活动的重要内容;丽江至束河古镇的绿色环保骑行线路上,大批的游客在高原古镇间骑着自行车悠闲穿梭,体验着骑行的快乐,感受着别样的情趣……;白地和玉水寨两地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值得一提的是丽江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骑马”在业内已成为品牌,2012年经实地调研统计,到丽江游客总数的1/3(近500万人次)都参与了骑马活动,传统的“马文化”在丽江旅游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充分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体育旅游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旅游景区的内涵,提升了旅游的品质。
由于场域中活动的人(行动者)都是有知觉、有意识的,因此每个场域都有各自的“性情倾向”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布迪厄的惯习(或习性)理论,它在场域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惯习的概念包含了以下3个层面,一是布迪厄将惯习定义为“一个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二是惯习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三是惯习还包括了个人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在丽江体育旅游发展中,不同体育项目因其不同特性决定了对于各类旅游群体而言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正是这种倾向引导人们进行体育旅游实践。比如作为客体的旅游目的地行动者每天在相应的时间、固定的位置进行“民族打跳”长久以往就会形成“惯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作为主体的游客由于潜意识的“感知”“体验”“参与”的需求,以及惯习具有的普遍性、实践性、迁移性和抵制性的作用下,大部分游客都会自觉地加入到当地的篝火打跳活动中来;而对于长江漂流及高端的体育项目如“雪域高尔夫”等特殊体育项目,由于其项目本身的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和高消费等特点,在现今以“旅游中的体育”为主体的丽江旅游中,游客自身还没有具备“惯习”形成的条件,在由于惯习所具有的抵制作用下,这些特殊的体育旅游项目在丽江体育旅游中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特殊群体参与。
综上所述,随着丽江旅游的发展,卷入到丽江体育旅游的各种社会关系增加,各种资本特别是经济资本转换频繁,形成了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一个关系网络,形成了特殊的“丽江体育旅游场域”。
3.3.2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结构
“一个场域是由附着于某种权利(或资本)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系所构成”[1]17。旅游场域是依附于国家的“权利场域”而存在,在权利场域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则是依托于丽江旅游的平台发展起来的场域,可以界定为是丽江旅游场域的子场域,它的存在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旅游场域,丽江旅游场域一旦失存,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也将崩塌而不复存在。
在场域中最活跃的力量是 “资本”。布迪厄把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3种类型,在后来的研究中又补充了象征资本。在分析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中,作为客体的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旅游企业、投资开发商、当地族群和作为主体的游客(体育旅游者)都同时具有3种资本,由于不同资本类型都可以由经济资本转换,因此经济资本是基础的资本。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中,社会资本的主要行动者即政府和职能部门拥有的社会资本(包括政治资本、权利资本)最多,他们制定规章制度,出台法律法规,控制着丽江体育旅游场域资本的运行模式,影响着3种资本的相互转换,以实现经济资本在体育旅游场域中的重新分配,而获得经济利益;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主要行动者通过民族文化商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运行获取经济利益,同时获取政治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丽江荣获的3项世界遗产、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欧洲人最喜欢的城市等殊荣以及“纳西族东巴”等则成为丽江旅游的符号商品,也就是布迪厄资本概念中“象征资本”的典型代表。
3.3.3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特点
当下体育旅游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分类形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分类,丽江体育旅游当前的主流是“旅游中的体育”,即“旅游+体育”模式,因而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具备有丽江旅游场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即“时空性:作为旅游场域,它应该具有时间和空间2个基本维度;游离性:旅游场域的存在以客观关系为前提而不受制于任何具体的物理时空;互动性:指的是旅游场域的各个主题间存在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双向的也可能是多项的;镜像性:指对旅游场域的分析要从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关系来思考旅游现象,旅游场域折射出了各种社会、经济、文化资本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经济性:指旅游主题间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第一准则”[8]。除了上述丽江旅游场域的基本特征之外,丽江体育旅游场域还有以下的特征。
1)依附性。由于丽江体育旅游依托于丽江旅游的平台,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条件是丽江旅游场域的存在,因而丽江体育旅游场域自主性弱,一旦丽江旅游消退,旅游场域瓦解,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也将崩溃消亡。
2)参与性、健身性和愉悦性。这是由体育的功能所决定的。体育具有需要亲身投入到具体活动之中的特性,因而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同时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身心的愉悦,促进身心健康。
3)普遍与特殊并存。由于丽江体育旅游主流是“旅游+体育”模式,游客在丽江的消费活动以旅游的6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为主,除此之外,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游客在旅游景点都能遇到民族打跳、篝火打跳、骑马、自行车等开展广泛、普及、易行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在游客游览观光过程中都能去体验,因此,游客的参与比例都比较高。另外,根据丽江地形地貌特点和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开展的专业性强、具有探险性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兴起,如高端体育旅游“雪域高尔夫”,具有探险性的虎跳峡徒步游、老君山徒步探险、探险登山、长江第一湾漂流,以及挑战性的西藏之行自驾游和体验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怒族、独龙族和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生活的“溜索”,还有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户外乐园俱乐部”的越野车、卡丁车、弹力蹦极、帐篷露营、拓展训练、高空断桥、空中相恋、高空抓杆、真人cs、彩弹、真枪实弹等现代体育和户外运动休闲,也有少量相对应的客源,这些体育运动项目为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
4)传统与现代共存。在丽江体育旅游中,除了打跳、骑马、东巴跳等依托民族文化资本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外,现代体育的一些元素也涌入其中,前面提及的户外运动休闲、探险以及诸如在丽江举办过的“七星国际越野赛”“国际越野三项赛”“国际定向运动”“国际武术节”等,还有中国足协杯丽江赛区、丽江“加云昊”足球俱乐部乙级联赛等国际国内赛事,促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并行,拓展了丽江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
3.3.4 丽江体育旅游的现状
据丽江市统计局和市旅游局公布的数据,1990年丽江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不到10万人次,到2013年游客量已达到2亿79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78亿7 000万元人民币。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如此巨大的游客市场,为丽江体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的机遇。经实地考察调研,丽江的游客是以旅游为目的而非体育,游客中参与骑马、民族打跳等活动的游客也占了相当的比重;但是游客参加这些活动的缘由是出于旅游多元化的需求,游客仅仅把这些活动当作旅游过程中的一些附加行为,而非主流活动,丽江体育旅游呈“旅游+体育”模式。丽江少数民族在民俗节庆活动中缺乏有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赛事,规模大、品质高、专业性强的体育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丽江体育旅游完全受制于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其自主性很低。
当前丽江体育旅游普遍存在着散、乱、低等现象,即项目的投资开发没有统筹的规划,各自为阵,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充分发挥丽江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收费标准、运行方式、管理混乱,尚未建立规范的体育旅游机制;运营者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低,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导致经济效益低。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中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投资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资本转换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需要政府做好对体育旅游发展的统筹规划,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做好指导工作,为体育旅游投资商和当地居民搭建优越的平台,促进经济资本在体育旅游场域中科学、合理、高效地转换。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组建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出台体育旅游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彰显政治资本的功能,充分发挥政治资本在场域中的作用,为丽江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良性循环氛围。
首先,对“丽江体育旅游”现状进行科学的定论,当前丽江体育旅游以“旅游中的体育”为主体,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打跳、古城至束河古镇的环保骑行等公益体育活动,使之形成丽江体育旅游的特色品牌,以带动丽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改进体育旅游项目内容、线路、价格、监管等方面普遍存在泛而不精、开发粗放、缺乏品牌等问题的基础上,遏制无序价格竞争上带来的恶性循环;第三,需要整合资源,提高体育旅游的产业化水平,以提高综合水平和实力,加快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第四,由于体育旅游资源自身存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直至衰退期的发展规律。因此,对于现实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对潜在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保证丽江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体育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通过政府投入、招商引资、投资商开发等多种渠道,加大对体育旅游的投入,加强体育训练基地、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加大旅游景区基础建设和体育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集户外运动、休闲、探险型于一体的体育旅游活动基础设施,改善周边外部环境条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保障经济资本科学合理的转换;其次,鼓励发展建设专业性强的“体育旅行社”,规范体育旅游市场。
3)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丽江体育旅游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中包含了一些特殊群体需求的专项运动,这些运动专业性强,要求具备完善的体育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保护,这些专业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体育、旅游、管理、组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要求高。丽江长期以来都缺乏这一类相关的专业人员,通过引进人才、外出学习培训、组建组织机构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为创建高品质的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人才支持。
4)立足地方,突出重点,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丽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打造有规模、有影响力的赛事或表演活动,发挥地方民族文化资本优势,凸显地方民族特色,提升体育旅游的品位,通过现代科技的包装组合,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推进丽江体育旅游发展;同时利用丽江的地形地貌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集竞赛(主要是定向运动、越野赛等)、徒步、探险、登山、漂流等体育竞赛活动,利用丽江旅游品牌效应创建丽江体育旅游品牌,促进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成熟。
参考文献:
[1]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 Gibson H J.Sport tour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l[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3,205(17):121134.[3] 郑建芝.黔东南州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3.[4] 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1):46.[5] 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3):3941.[6] 金星火.长白山体育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7] 刘晓燕.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8] 光映炯.旅游场域与东巴艺术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8130.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15.02.006
第三篇:丽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丽江旅游市场调研
自2011年丽江旅游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后,随后几年接待人数逐年上涨,2015年接待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40元人民币。然而火热的丽江旅游背后,过度的商业化伴随的争议也是纷至沓来。
丽江旅游,其兴起得益于商业化,并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一张旅游名片,如今却在过度商业化之后,饱受各地游客的诟病。司机乱拉客、客栈宰客、景区乱收费、酒吧超高消费„„
游客难逃被宰怪圈
到丽江旅游,各种车辆的司机似乎是最有话语权的人。
34岁的纳西族农民和云芳每天往返于丽江古镇和丽江火车站,开着一辆蓝色的面包车。近日,记者在丽江火车站搭载和云芳的面包车,上车以后,和云芳首先表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每人10元车费,把你们送到城区,一种是把你们拉到我推荐的客栈,这样可以免去车费,客栈也价格合适,而且可以免费接送你们到丽江市范围内的景点游玩。”大多数游客都会采用第二种选择。
客栈老板告诉记者,和云芳可以从住宿费中获得20~30元的回扣,而且免费接送游客到景区,也可以从游客的消费当中抽取30%的回扣。
次日,和云芳推荐到拉市海景区体验茶马古道风情,本报记者选择了一条280元的旅游路线,加上沿途消费,在短短两个小时中,花费350元完成了一次体验之旅。按照客栈老板的说法,和云芳在其中的回扣就超过100元。
两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本报记者,他们觉得拉市海景区的门票太贵了,所以没进景区消费,被送行的司机扔在拉市海景区门口。
4位来自吉林的游客表示,因为司机和当地村民的软磨硬泡,他们花费了将近3000元,才从拉市海景区顺利返回丽江城区,他们亲眼看到司机从中收取了将近800元的提成。
天价营运牌照
去丽江的游客平均消费3000元/人,而丽江的运营车主们将至少从游客身上拿走1000元。
丽江旅游市场如此混乱,与运输市场的混乱有很大关系。“别看这辆蓝色面包车破破烂烂不值几个钱,真正值钱的是运营牌照,即使这辆车报废了,牌照也能卖到50万元以上。”蓝色面包车主张春和告诉记者。
蓝色面包车是乡村运营车,原本只能在乡村里拉客,由于丽江旅游市场火热,市内出租车不能解决运力问题,政府才允许这种车辆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往返运营。这种车实际上拥有了和出租车一样的运营权力,随后其运营牌照一路水涨船高,至今年已经升至50多万元。而区区一辆蓝色面包车的运营牌照能涨到如此高的价格,根本原因在于出租车资源的极度稀缺。
15年前丽江城区常住人口只有两三万,年旅游人次也就100万,出租车有776辆,现在常住人口已经有十多万,年旅游人次也增加到了1500余万,可出租车却还是保持在776辆的水平上。近年来丽江出租车实行终身制特许经营,拥有运营牌照的出租车只有776辆,严重低于丽江车辆运营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丽江,运营牌照持有者一般并不跑运输,而是高价将运营牌照出租出去。在丽江一辆运营车解决了至少3个人的就业:车主,白班包车人,夜班包车人,而这3个人也许就是3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因此承租牌照的司机就不得不想尽办法从游客身上“雁过拔毛”。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车的行业里面,车价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格,丽江出租车现价一辆狂飙到了130多万元,一辆蓝色面包车40多万元。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争先恐后地购买,特别是出租车,有卖的马上就被买走了。
蓝色面包车的加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丽江市的交通压力,但并未根本改变丽江交通资源短缺的现状。出租车和蓝色面包车的运营牌照价格越炒越高,已经严重稀释了当地司机兼导游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从游客身上“拔毛”则成为车主唯一的选择。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去丽江的游客平均消费3000元/人,而丽江的运营车主们将至少从游客身上拿走1000元。
丽江市内出租车司机们的宰客行为,也被旅游大巴司机们效仿。很多旅游大巴司机们受托于旅行社和客栈,并与旅行社和客栈共享分成。由于丽江开往其他景点的旅游大巴价格都是透明的,因此旅游大巴司机们在对游客的车费上并无太多宰客空间,于是强迫游客们沿途购物就成为司机们惯用的手法。
过度商业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丧失
近年来,外地商人大量涌入丽江。在古镇的小巷里,随处可见写有房屋“出租”“转让”字样的广告。古镇的房租水涨船高。一个面积1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一年租金达14万元。若加上人工成本和货物成本,每天的营业额至少要达到1000元才能保本。
过度商业化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关注。2007年7月,丽江第一次受到来自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警告,理由之一,就是“商业化对古城人文环境的破坏,原住民的不断搬离”。目前古城核心区域都商铺客栈林立,原住居民纷纷将房院腾出给外来商人获取一年十几万的租金,并用这笔钱在新城购置洋房,他们搬走家当的同时还搬走了在城中存活了近千年的民俗文化。
看看我们身边的世界遗产,申办的时候认认真真,通过的时候欢呼雀跃,成功之后过度旅游可发,世界遗产仿佛就是一只摇钱树,旅游过热、景区游客数量过载,改变土地用途、破坏原生态、法律不健全、监测系统不力等等现象层出不穷。
第四篇:浅谈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面对日益严峻的旅游环境问题,我国必须完善旅游环境管理模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环境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立统一
引言 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将运用哲学中矛盾的观点阐述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立与统一,并借鉴多方学者的观点积极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1、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间的对立
1.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
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我国的旅游环境破坏现状具体如下:
1.1.1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严重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区饱和承载量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反之,则小些。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此外,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大大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缩短了寿命。
1.1.2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首先,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过度性、掠夺性地开发;其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1.1.3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破坏旅游环境
许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
1.1.4旅游者自身的不当旅游行为导致自然环境质量下降
旅游者自身的不当旅游行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大量垃圾随意丢弃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周庄景区就是因为伴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而产生了很多的垃圾,而本身设施存在着局限性,使得周庄环境卫生得不到保证,水体污染逐渐严重。
2、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2.1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破坏性的建设。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此外,要加强治理已被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2.2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既满足了旅游者的观赏需求,又实现了景点的旅游价值。
2.3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同时,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再次,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3、结语
尽管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规范旅游业的发展,但我国旅游环境破坏问题仍十分严峻,严重的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政府必须积极寻求两者的统一,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合理规范旅游环境管理模式,健全法制,加大监管力度。其次,政府应大力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最后,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相信通过有关行政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参考文献:
[1]刘汉洪,彭旺元.南岳衡山“旅游公害”及其防治对策[J].旅游学刊,2006(1)
[2]刘振礼.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J].旅游学刊,2005(4)
[3]刘继韩.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见[J].旅游学刊,2006(2)
[4]傅文伟.发展旅游与环境管理[J].旅游科学,2008(3)【5】谢彦君:《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旅游学刊》,1994,9(1)
第五篇:旅游策划书——以南阳为例
旅游策划书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
————以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为例
策划提纲
一、策划背景分析
二、市场分析1、2、3、旅游动机与方式 客源市场分析 替代分析
三、旅游形象定位
四、旅游形象要素设计
五、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策划方案
一、策划背景
1、地理区位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因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南阳是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
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长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
2、旅游业发展状况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是全国楚文化与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之
一。南阳伏牛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西峡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近年来,南阳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资源得到迅速开发,旅游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旅游收入飞速增长。特别是2012年9月16日至22日中国农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的提高了南阳的知名度,同时也增强了南阳旅游业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南阳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发展迅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且长期的不到解决,极大的影响的其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市场分析
1、旅游动机与旅游方式
(1)南阳有大部分游客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单纯观光旅游为主,而科
学考察、商务会议等的游客则较少
(2)调查表明,南阳的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西峡
恐龙遗迹园、淅川丹江大观园、内乡宝天曼风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其他景点,这与景点自身的独特性和旅游开发宣传密不可分
(3)从旅游方式上看,以团队游客为主,散客多为近距离游客,其中家庭旅
游所占比重较大
2、客源市场分析
(1)南阳旅游者以中近程游客为主,远距离游客较少,但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由于受知名度的制约,游客大多为周边地区、省市。在游客构成中,男性游客多于女性游客,中青年游客居多,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体验性旅游为主。停留时间较短,重游次数低。
(2)对南阳旅游的了解程度。游客对恐龙遗迹园和丹江大观园的了解程度高于
对南阳的了解程度,主要是由于景区的宣传工作到位。
(3)对南阳旅游信息的了解途径。电视、广告、网络和书籍杂志是主要了解途
径,他人介绍和探亲访友的影响率较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对旅游地的宣传占很大比重,因此完善的网络宣传体系至关重要。
(4)近年来,由于南阳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来南阳旅游观光的国际游客逐渐
增多,入境旅游业迅速发展。
3、替代分析
(1)恐龙遗迹园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恐龙蛋化石为主要展品的西峡恐龙蛋化石
博物馆,有世界唯一一座以恐龙蛋化石原始埋藏状态为特色的恐龙蛋遗址展馆,与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广东河源恐龙博物馆相比,资源独特,垄断性强,知名度高,有很强的竞争力
(2)内乡县衙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衙,是豫西南最大古建筑群,具有
较高的科考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独特性强,替代性弱。
(3)老界岭地质生态旅游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登高寻幽、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理想园地。虽然近距离内有其他生态旅游区,但由于知名度高,竞争性强,生物多样性广等优势,替代性较弱。
(4)丹江大观园、西峡灌河漂流等景点与周边地区景点雷同性较高,知名度
相当,竞争激烈,缺少垄断性,替代性强,难以形成形象亮点。
三、旅游形象定位
历史文化内涵的久远和丰厚是南阳旅游形象的基础,根据南阳境内的武侯祠、商圣祠等历文化景观,因此可将南阳名人文化和汉文化凸现出来。同时主题宣传口号你设计为:“南都帝乡,四圣故里,卧龙之地,灵秀南阳!”
另外,可根据老界岭自然风光、丹江大观园和恐龙遗迹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展养生旅游项目,把南阳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原氧吧,神韵南阳”
四、旅游形象要素设计
(1)旅游徽标由于西峡恐龙遗迹园在全国知名度较高,可把旅游徽标设计成椭圆形,外围是红色的南阳旅游的英汉标示,内围是一个恐龙侧身前望的形象,似在欢迎前来旅游的游客,以突出南阳恐龙的知名度。
(2)吉祥物方案
一、为了配合旅游徽标的形象,把吉祥物设计成一个憨态
可掬、活泼、可爱的小恐龙,是游客第一眼就喜欢上它。而这个恐龙取名为龙龙,可以是五颜六色的。七样颜色成为一个组合套装。
方案
二、由于南阳刚举办过的第七届农运会,可以借助农运会的名气,沿用农运会的吉祥物——牛牛,二者合而为一。
(3)门票门票的式样、风格应艺术化、个性化,并同景点内容和产品主题相
一致。门票上除印刷各景点风光及文字说明外,还应添加南阳旅游宣传口号及旅游路线、旅行社地址、购物商场,使门票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宣传品。
(4)标识牌 南阳由于地形所限,市内交通路线多而蜿蜒,但交通标示牌却较
少,因此应在各个交通岔口树立醒目的标示牌,指引游客活动。标识牌应与国际接轨,向国际游客接待发展,树立多种语言标识牌。
(5)美食美食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特殊的旅游吸引物。南阳糊辣汤、南
阳油茶、玄妙观斋菜、镇平烧鸡、博望锅盔、新野臊子、新野板面、唐河肘子、白土岗辣子鸡、醋焖鸡、阎天喜饺子、方城烩面、丁老二米线、社旗桥头黄焖鸡,盆窑猪蹄等。南阳糊辣汤区别外地胡辣汤,有南阳当地特色,浓淡适口,胡辣鲜香。
五、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1)形象广告宣传
包括南阳旅游广告的设计、传播媒体的选择、推广方式等。现在传播媒介以网络为主。
(2)公共关系传播
积极参加、组织各种与旅游有关的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招商引资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的公关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记者、著名作家来南阳旅游参观,以扩大知名度。
(3)旅游节事活动
以南阳的传统节日或特别的仪式为标志的庆典,如中国重阳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敬拜智圣诸葛亮盛典
(4)网络媒介
不断的完善南阳旅游网站,力争进入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与热门站点建立友情链接,利用电子邮件发送传播旅游形象的电子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