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经济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试行)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经济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试行)为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揭发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规范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经济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奖励制度,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依据财政部《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全省各级工商政管理机关对案件举报有功人员符合本办法奖励范围、奖励标准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给予奖励。国家针对举报专项案件有功人员有专项奖励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举报有功人员,是指以书面材料、电话、传真、网上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以实名向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经济违法活动,且经查证属实的自然人。实名举报的,应当注明举报人的姓名、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联系电话,多人共同举报的应当分别注明。举报有功人员不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及家属、被假冒(侵权)方及其委托人以及属申诉案件的当事人。
第三条 经济违法案件举报人奖励经费,从财政安排的执法办案专项经费中核拨。
第四条举报人举报下列经济违法活动,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证属实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且罚没款已全部上缴国库的,可以发放举报奖金:(一)无照经营违法活动。(二)投机倒把违法活动。(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
(四)商标侵权违法活动。
(五)传销活动及直销活动。
(六)不正当竞争活动。(七)其他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并规定可以给予举报奖励的经济违法活动。
第五条 根据举报事实的确凿程度和举报人的协助调查情况,举报分为4个有功等级:(一)掌握比较充分的证据并可以协助查办违法活动,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完全相符为一级举报。(二)掌握部分违法活动的证据并可以协助查办违法活动,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为二级举报。(三)提供查办线索,未掌握违法活动证据,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为三级举报。
(四)有部分物证,但未经过核实,仅为怀疑、推测性举报的为四级举报。
第六条 按照下列标准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一)对于举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功人员的奖励标准,按照《江西省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赣财行[2003]57号)的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二)其他案件,按照举报有功等级分别按罚没款入库额5-6%,3-4%,1-3%,0-1%给予奖励。(三)对举报查证属实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后因特殊原因无罚没款的或罚没款较少但社会影响巨大的个案,可视情给予举报人员2000元(含2000元)以下的奖励。
第七条 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对举报人员的奖励实行一案一奖制度,对同一案件举报人只能奖励一次,不能重复奖励。
(二)同一违法活动被多个举报人分别举报的,主要奖励最先举报人。举报顺序以负责查处该违法活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举报的登记时间为准。其他举报人提供的情况对查清该案确有直接作用的,可以酌情给予奖励。
(三)两人以上共同举报同一案件线索的,奖金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比例。
(四)一宗案件有多个举报人同时举报的,奖金合计总额不得超过上述规定标准。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对举报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被举报人新的违法活动或新的违法主体的违法活动并予以行政处罚的,不再另行给予举报人奖励。
(六)参与违法活动并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人员举报该违法活动的,不在奖励之列。第八条办案机构受理举报后,应当告知举报人经济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的相关规定、领取举报奖励金的要求及程序。
第九条 申请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的程序:举报奖励实行审批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举报奖励金必须报经省局审核同意。
(一)办案人员根据举报人的申请,填写《经济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以下简称举报奖励审批表),计算拟发奖励金额,说明奖励依据,报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后,连同《案源实时报告登记表》的复印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金融机构出具的《代收罚款收据》的复印件(因特殊原因无罚没款的除外)交财务机构。
(二)财务机构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核后,提交本机关负责人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办案机关拟同意奖励后,应当报省局审核。
(三)办案机关报省局审核的材料包括:《举报奖励审批表》、《案源实时报告登记表》的复印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金融机构出具的《代收罚款收据》的复印件(因特殊原因无罚没款的除外)。经上级对口业务机构逐级签
署意见后,报省局对口业务机构会同省局财务机构审核。省局对办案机关上报的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材料原则上进行书面审核。
(四)办案机关应在罚没款全部上缴国库之后(本办法第六条第(三)项所列因特殊原因无罚没款的案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后)1个月内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审核,并由办案机构及时通知举报人领奖。第十条举报人应当在接到办案机构领奖通知后3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逾期未领者视为自动放弃。他人代为领取的,须凭举报人出具的委托书代领。举报人或委托的代理人领取奖金时,应当签名,并留下身份证复印件、真实的地址及电话或邮址等。经办案机构核实后发给奖金并备案。
第十一条办案机构颁发举报奖金时,可应举报人的请求,简要告知其所举报的经济违法活动的行政处罚决定,但不提供行政处罚决定书及有关案情材料。第十二条办案机关在支付经济违法案件举报奖金时,应填写《经济违法案件举报奖励金领取单》(以下简称举报奖励金领取单),办理相关的签收手续。《举报奖励金领取单》一式三份,办案机构、监察、财务机构各保管一份。第十三条财务人员在办理会计核算业务时,会计凭证附件应附批准手续完备的《案源实时报告登记表》的复印件、《举报奖励审批表》原件、举报人身份证复印件、金融机构出具的《代收罚款收据》的复印件及相关材料。第十四条凡接触举报人或其相关资料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透露举报人的相关资料。举报人应对所举报的事实负责,对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进行不正当竞争活动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一)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故意拖延发放奖金、冒领奖金,收受或变相收受举报人奖金回扣的。(二)挪用、侵吞举报人没有领取的奖金的。(三)捏造举报人、指使或教唆他人冒充举报人领取奖金的。(四)泄露举报人资料的。
(五)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六)对举报人或举报情况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核实查处的。对冒领、挪用、侵吞的奖金要追缴国库。
第十六条其他执法部门移交或联合查办的案件,如有举报人员的,应在《案源实时报告登记表》中注明并附相关材料。举报人员符合本办法奖励范围、奖励标准的,由办案机关按照本办法履行审批手续后发放举报奖金。
第十七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举报奖励经费的使用统一纳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财务管理,同时加强对奖金申报和发放的管理,规范工作人员与举报人之间的活动,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奖金申报和发放的监督。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1、经济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
2、经济违法案件举报奖励金领取单
第二篇: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举报经济违法案件人员奖励办法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举报经济违法案件人员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充分发动社会公众揭发、检举经济违法活动,进一步拓宽市场监管信息渠道,扩大案源,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维护首都市场经济秩序,根据财政部《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案件举报人员符合本办法奖励范围、奖励标准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给予奖励。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举报人员,是指以书面材料、传真、网上电子邮件、电话或其他形式向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由本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经济违法活动,且经查证属实的自然人。
匿名举报人真实身份可以确定的,应给予奖励。
第四条凡举报人举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经济违法行为,都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第五条符合下列条件的案件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
(一)举报经查证属实的;
(二)举报的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已作出行政处罚,且行政处罚已生效的;
(三)举报人举报时,应详细注明违法行为当事人名称、地址、主要违法事实。实名举报的,应当注明举报人的姓名、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联系电话。若两人以上联名举报应当分别注明。
第六条 按照下列标准对举报人员奖励:
(一)对举报人员奖励控制在案件罚没金额入库总额的5%以内,一次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
(二)对查处未取得罚没金额或罚没金额较少但社会影响大的举报案件,可根据案件情况酌情给予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奖励;
(三)对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的人员,按照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第七条 对举报人员的奖励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对举报人员的奖励采取支付现金的方式,不得将罚没物品变相代替奖励;
(二)对举报人员的奖励,实行一案一奖制,同一案件的举报人员只奖励一次,不重复奖励;
(三)两人以上(含两人)联名举报,按一案进行奖励,奖金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比例;
(四)多人举报同一案件的,以奖励最先举报人为主;其他举报人若提供新线索,并经查实的,可给予奖励;
(五)办案机关在对举报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被举报人新的违法行为或新的违法主
体的违法行为并予以行政处罚的,不再另行给予举报人奖励;
(六)参与违法活动人员举报该违法活动的,不在奖励之列。
第八条按照以下程序履行审批和发放举报人员奖励: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举报案件办结后30日内,确定应给予奖励的举报人和奖励金额,填写《检举举报违法案件人员奖励审批表》,依照审批权限连同案卷一并报局长(主管局长)审批或经局长办公会议批准;
(二)接受奖励的举报人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三个月内持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到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财务部门领取,逾期未领者视为自动放弃。举报人或其代理人领取奖金时,应当签署姓名,登记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实后发给奖金并备案;
(三)举报人不便出面领取奖金的,可由代理人领取,但代理人必须出具举报人的书面委托并持举报人和代理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
(四)奖励总金额一次超过5万元的,应当报局长办公会议批准。
第九条举报奖励资金从每年财政部门安排的办案经费预算中支付。
举报奖励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统一纳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财务管理范围,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为举报人保密,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举报人姓名、身份、居住地及举报情况公开或泄露给被举报单位和其他无关人员,违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第十一条举报人应当对举报的事实负责。对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进行不正当竞争、欺诈行为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骗取举报奖金的;
(二)向举报人索要举报奖金的;
(三)因工作失职造成泄密的;
(四)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法律责任的。
第十三条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的,适用本办法。国家针对举报专项案件有功人员有专项奖励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被侵害方或其委托人以及属申诉案件的举报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案件举报人员奖励的试行办法》(京工商发[1997]254号)同时废止。
二零零三年六月三十日
第三篇: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
财政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印发《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的通知
(财行〔2001〕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举报有功人员奖励制度,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对于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二00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奖励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功人员,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规范全国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奖励制度,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举报有功人员是指以书面材料、电话或其它形式向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机关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且举报情况经行政执法机关办案查证属实的人员。
第三条 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被假冒方或其委托人以及属申诉案件的举报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举报下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印刷伪造或冒用商标、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和产地的产品及包装物、标识物的;
(二)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印刷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的产品及包装物、标识物的;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的;
(四)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
(五)生产、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产品的;
(六)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产品的。
第五条 根据举报事实的确凿程度和举报人的配合情况,将举报分为4个有功等级:
(一)一级举报。认定违法事实完全清楚,已亲自并直接掌握现场物证、书证并可协助现场查办活动,举报情报与查办事实完全相符;
(二)二级举报。认定有违法事实,已掌握部分现场物证、书证并可协助查办活动,举报情报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
(三)三级举报。尚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但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仅提供查办线索,不直接协助查办活动,举报情报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
(四)四级举报。有部分物证,但未经过核实,仅为怀疑、推测性举报。
第六条 对举报有功人员根据不同情况,依据执法机关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货值大小,一次性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标准如下:
(一)对于货值1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按照举报有功等级分别按货值5-6%,3-4%,1-3%,0-1%给予奖励;
(二)对于大案要案,行政执法机关已经实施行政处罚的或者未作行政处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分别不同情况由行政执法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按照举报有功等级分别按货值4-5%,2-3%,1-2%,0-1%给予奖励,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第七条 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的奖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行政执法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颁发。
第八条 举报有功人员接到奖励通知后须3个月内领取奖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九条 两人以上共同举报同一案件线索的,奖金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比例,协商不成的,由颁发机关裁决。
对同一案件举报人只能奖励一次,不得重复奖励。
第十条 实施奖励要由专人负责,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举报人姓名、身份、居住地及举报情况公开或泄露给被举报单位和其他无关人员,违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第十一条 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的资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专项核拨。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奖励资金申报和发放的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指定专门的举报受理机构,设立并对外公布举报电话。规范工作人员与举报人之间的行为。严格执行有关财政规章,强化监督。
第十三条 奖励经费的使用管理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举报人应对所举报的事实负责。对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人或举报情况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核实查处的;
(三)因工作失职造成泄密的;
(四)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第十六条 以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义举报的,对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奖励,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行政执法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奖励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八条 其他部门依据职能受理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案件举报,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发布部门: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日期:2001年10月24日 实施日期:2001年10月24日(中央法规)
第四篇:关于奖励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关于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湘纪发〔2010〕35号
各市州、县市区纪委、检察院、监察局、财政局,省直机关各单位纪检组(纪委)、监察室(处),省纪委、省监察厅各派驻机构,省直纪工委,省委教育纪工委:
现将《关于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湖南省监察厅 湖南省财
政厅
2010年11月15日
关于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人民群众依纪依法检举、控告违纪违法行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反腐倡廉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信访条例》、《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以真实姓名、确切联系方式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或检察机关检举、控告党的组织、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和行政监察对象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举报有功人员:
(一)举报的违纪违法事项,经查处,追缴、没收违纪违法款的;
(二)举报的违纪违法事项,经查处,虽未追缴或没收违纪违法款,但使被举报人受到党内撤职或行政撤职以上处分或受到刑事处罚的;
(三)举报事项对突破重大案件起重要作用的;
(四)举报事项对解决某方面腐败问题起重要作用的;
(五)举报其他方面有重大贡献的。
第三条 举报奖励实行一案一奖,每案奖金总额一般不超过人民币10万元。举报所涉违纪违法金额特别巨大的,报经省纪委常委会议或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批准,可以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给予奖励,但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
有特别重大贡献的,按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执行。第四条 举报奖金计算标准为:
(一)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对追缴、没收违纪违法款在100万元以下的,按追缴、没收违纪违法款的10%以内给予奖励;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下同)、1000万元以下的,按追缴、没收违纪违法款的1%以内给予奖励;超过1000万元的,超过部分按0.5%给予奖励,但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
(二)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二)、(三)、(四)、(五)项之一的,酌情给予人民币5000元以下奖励。
第五条 举报奖励分级负责实施,由批准立案的纪检监察机关或检察机关负责对该案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室(举报中心)和检察机关举报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所办案件,由派驻机构报其派出的纪检监察机关(径报信访举报部门)进行奖励。
第六条 凡纪检监察机关查办且不需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其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案件承办室(机构)提出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的申请,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填制《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审批表》,将举报材料、调查报告、违纪违法人员处分决定书、违纪违法款缴(交)票据等相关材料一并送交信访室;
(二)信访室对举报奖励申请有关资料进行初审,报分管领导审核;
(三)纪委常委会议或监察厅(局)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
(四)信访室凭举报奖励有功人员批准函件到财务部门统一代领奖金;
(五)信访室寄发《举报奖励通知书》或以其他形式通知举报有功人员;
(六)举报有功人员凭《举报奖励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到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室领取举报奖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信访室也可以通过邮寄、电汇或派员送达等方式将奖金发放给举报有功人员。
第七条 由检察机关实施奖励的,应当在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进行,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案件承办处(室)提出申请,报分管检察长批准后填制《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审批表》,并将相关材料送举报中心;
(二)举报中心报主管检察长审核;
(三)举报中心凭相关证明材料到财务部门统一代领举报奖金;
(四)举报中心寄发《举报奖励通知书》或以其他形式通知举报有功人员;
(五)举报有功人员凭《举报奖励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到检察机关举报中心领取举报奖金,检察机关举报中心也可以其他方式送交举报有功人员。
第八条 对同一事项、同一案件的举报奖励为一次性奖励,不重复发放举报奖金。
(一)同一举报事项,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检察机关已经给予举报奖励的,不再发放举报奖金;
(二)同一举报事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多项奖励条件的,按最高奖励标准的一项计发奖金,其他各项不再给予奖励;
(三)多人举报同一事项(对象),原则上奖励最先举报人(举报顺序以立案机关受理举报的登记时间为准),其他举报人提供了新情况且对查清该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可一并给予奖励,奖金总额按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计算,各举报人的奖金由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承办机构或检察机关举报中心根据举报事项对查办案件所起作用的大小进行分配;
(四)联名举报的,按单项举报的标准计算奖金,由联名举报人推选1-2名代表,凭联名举报人的委托书和《举报奖励通知书》到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室或检察机关举报中心领取奖金,自行协商分配。第九条 举报有功人员在本人或受委托人收到或应当收到《举报奖励通知书》二个月内未到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室或检察机关举报中心领取奖金且无法通过邮寄、电汇等其他方式送达的,视同自动放弃奖励。
第十条 对举报有功人员奖励金的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对查处重大案件有特殊贡献的,可随时评审。
奖励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涉及举报有功人员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第十一条 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群众的检举、控告,严格遵守有关工作纪律。要建立健全保护举报人个人信息等制度,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或泄露举报人姓名、单位、电话等个人信息,违者,依纪依法追究纪律、法律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违者,依纪依法追究纪律、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举报人应依纪依法检举、控告,不得影响和干扰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对其所举报问题的调查和处理。违者,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有权取消其举报有功人员资格。
第十三条 举报有功人员奖励经费在办案业务经费中列支。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南省纪委、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监察厅、湖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共湖南省纪委、湖南省监察厅、湖南省财政厅1996年4月12日制定的《关于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湘纪发〔1996〕年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天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拟定的 天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津政办发 „2012‟68 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拟定的《天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天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食安办„2011‟25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有权对涉及本市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第四条 市和区(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应当公布举报电话、传真、通信地址及电子邮箱等有效
—1—
联系方式,明确举报受理部门,负责受理食品安全案件线索的举报,并形成接报受理记录。
第五条 有关部门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内容,要及时组织核查;对可能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要立即组织核查;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要及时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六条 举报下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之一的,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或者向畜禽及畜禽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
(五)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混有异物、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的。
(六)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经营食品、伪造食品产地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或者其他产品标志生产经营食品的。
(七)未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八)其他涉及食用农产品、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七条 举报人获得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违法案件发生于本市行政区域内;
(二)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方;
—2—
(三)举报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相关部门掌握;
(四)举报的线索经查证属实;
(五)举报的案件有处理结果。
第八条 举报人获得奖励应当符合下列原则:
(一)举报人一般应实名举报,经查证符合奖励条件的,实名举报人凭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申领奖金。
匿名举报人也可以作为举报奖励对象。经查证符合奖励条件的,经相关部门核对有关举报信息,并征得举报人同意后,按实名举报奖励程序领取奖金。
(二)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
(三)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一案进行奖励。
(四)对同一案件的举报奖励不得重复发放。
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作为本部门负责监管的食品安全案件的举报奖励对象。
第九条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与调查处理的事实结论相符合的程度,举报分为下列三个等级。
一级:详细提供被举报方的违法事实、食品安全事故线索和相关证据,协助现场查处工作,举报情况与事实结论完全相符。
二级:提供被举报方的违法事实、食品安全事故及隐患线索和部分证据,协助查处工作,举报情况与事实结论基本相符。
三级:提供违法案件和食品安全事故及隐患线索,不直接协助查办工作,举报情况与事实结论大致相符。
第十条 给予举报人的奖励金额,应根据举报案件的货值金额、举报等级,按照货值金额的5%、3%、1%计算。货值金额按照货品售价进行计算,没有售价的按照市场上同类合格商品的平均价格计算。
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金额一般最高不超过10万元,但对于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处重、特大食品安全案件、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隐
—3—
患的,可以给予举报人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奖励。
对于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等的人员,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内部或者食品业内举报人员,适当提高奖励额度。
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在公开披露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前主动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或其他有关部门协作,提供案件线索或者协助调查处理,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本办法予以奖励。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管理,用于市级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处理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按核拨,专款专用,并实行预算管理,每终了,由市财政根据当年举报奖励专项资金支出情况核定下预算金额。举报专项资金要接受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当定期检查举报奖励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向市财政部门通报。
第十二条 案件调查处理部门应当自作出案件处罚决定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填写《天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意见,并提供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申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审定并回复。
对案情重大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或者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已正式立案的,由案件调查处理部门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填写《天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意见,并提供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申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审定并回复。
案件已受理,违法事实确实存在,因其他原因无法作出处罚决定的,但案件调查处理部门确已制止违法行为或清除违法行为场所的,相关部门在提供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并对作出的行政行为及效果向
—4—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作出书面说明后,可适用本办法进行奖励。
经审定批准的,由申报单位指定专人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取奖金,非指定人员领取需持本单位证明。
第十三条 举报人应当自接到领奖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凭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等到有关部门领取奖金并办理签收手续。委托他人代领的,受托人需持有举报人授权委托书和举报人及本人有效身份证明。
第十四条 举报受理单位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举报保密制度。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举报人姓名、住所、工作单位或其他身份资料。违反上述规定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举报受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不得对举报事项不予核实查办;不得向被举报人透露相关信息,帮助其逃避查处。违反上述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的,或者伪造举报材料骗取或者冒领奖金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举报奖励办法,并建立区县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明确专门部门负责。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天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略)
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