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浙江高分作文
触摸都市
站在塞纳河畔,可以触摸巴黎时尚而又典雅的脉搏;身处第五大道,可以感受纽约华丽而又绚烂的气息,漫步银座街头,可以领略东京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停留黄浦江边,可以体味上海兼容而又独特的精神„„
风情各异的城市,是人类历史进程的结晶,彰显古今中外超凡而不朽的智慧,见证与记录着文明社会的兴衰起落——一个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在各自的都市中留下永恒的印记。雄伟的罗马城至今依然屹立在亚平宁半岛的中部,用它那精妙绝伦的建筑与令人惊叹的壁画,述说着古罗马帝国曾经称霸地中海的辉煌。还有壮丽的长安城、优雅的京都城、神秘的开罗城„„哪一件不是鬼斧神工的杰作,又有哪一样不会令我们感叹古今、追忆昔日的古文明的灿烂?
个性迥异的城市,是平凡人生活态度与情趣的反映,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北京人忧国忧民的大气、成都人自给自足的闲适、广州人兼收并蓄的开放、西安人安土重迁的保守,他们都有着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市人精彩而多元化的生活构成华夏大地上绝美的交响,交汇成华夏文明和而不同、千姿百态的美丽画卷,既沉淀着五千年来厚厚的文化历史,也蕴藏着面向二十一世纪、走进新时代的开拓进取的精神。
都市无疑是美丽的,然而它却并不完美,透过灯红酒绿、华灯彩照的外表,我们也时常可以见到都市人浮躁而空虚的内心。快节奏的生活压弯了城市人的脊背、扭曲了城市人的心灵,人们习惯于将自己束缚在钢筋水泥的狭小空间里,抑或是沉湎于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夜生活中。无尽的物质享受冲击着几千年来稳定的文明秩序,欧美的“强势文化”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席卷全球。激进的现代意识正随之膨胀,恬静的古典气息已无处寻觅。都市人的耳中早已不再是大唐的幽远歌声、两宋的浅斟低唱,取而代之的是节奏明快的迪斯科、摇滚、饶舌;都市人的口中早已不再是口味清雅、益于修身养性的绿茶,穿着金属外壳的可乐、雪碧正大行其道。
或许人类文明本就应是不断改变的,都市的生活也应如此。但每当我透过城市那火热的外表去触及他冰冷的内心时,不由总会生出一丝悲凉。一个在物质上日渐富足,精神上却失去方向的都市,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望着几千年来都市一路走来的方向,触摸着它们不断演化的轨迹,我追忆着那些遗失的美好,同时又担忧着:作为人类文化核心的都市文化,究竟应何去何从?是在无尽的物欲中毁灭,还是在精神的涅槃中重获新生?
我在无限的思考中面对都市,触摸它的外壳,也渴望触摸它的灵魂。但愿有朝一日它的内质可以像外表一样美丽动人,但愿有朝一日那些虚假与轻浮都会变得真实与坚固,但愿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但愿我们可以重新触摸到都市那由内而外的如花般绽放的美丽。
触摸都市
已忘了是谁说的了,上海这个大都市,是一座钢筋水泥找不到路的森林。
仿佛的确是如此,因为外祖父在上海的关系,这座都市,每年我都来,却始终觉得与它格格不入。东方明珠塔尖锥形的站立姿态中满是一股都市人的自得与傲气,像极了一个分隔的符号;黄浦江边彻夜的灯火琉璃,又宣泄着一种物欲横流式的志得意满,连月光,都无法找到可栖居的屋顶;地铁站错杂的脚步,南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每次来,都有一种内心的空洞在被不断放大,又被推来搡去的人流匆匆掩盖。
而这一天,这个傍晚,我坐在公车上往外婆家行去,却隐隐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公车改道的关系,它载着我驶入一片并不熟悉的街区。黄昏的流云在天边燃烧,抬头我能隐约见到被金茂大厦翻起的天空,而眼前,却仿佛是老照片中才该有的景像。低矮的老 1
式街区,窗台中有三两盏昏黄的灯光。华灯初上,两边的法国梧桐形成一个弯曲的穹顶,而树后的小巷,却不知蜿蜒到了哪一个尽头。恍惚还有天涯歌女的声音,不知从哪个窗口飘来,又恍惚好像是从上个世纪萦绕至今——我能见到阳台上站着眺望的老太太,不知是不是在等着不知在哪里“跳房子“的孙女回家吃饭,又有两个老头在街角闲谈,手里一把葱,一瓶黄酒,仿佛握住了生活的全部——这一天,我见识到了别样的上海。
或许是“都市”这两个尖锐的字眼刺痛了我们,都市我们触碰,却从未走进。而这一天,我却开始懂了。当我们因为都市鳞次栉比的楼房、灰白惨淡的水泥钢筋而抱怨它缺少温暖的人情味时,或许这个都市某个角落、某个窗台晕黄的灯光里,正洋溢着妻子关切的笑容,拥有着丈夫疲惫而幸福的眼神;当我们因为都市热闹处的灯红酒绿、红男绿女而抱怨它缺少诗意的文化沉淀时,或许这个都市某个路口、某株梧桐下,正有人因为第一株新叶而驻足,而安静微笑。正如上海,一半的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一半却仍守着最初,守着最初天涯歌女的歌声,守着最初鲁迅那袭青衫,守着一种温情一种诗意,在或许是灰色,但绝不是阴霾的天空下,散发出氤氲浮动的香气。
思绪流转间,车已到站了,上楼开门,便是外婆浮起皱纹的笑脸,不等我放下行李,便唠唠叨叨说起外公今天起了多早去菜市场买你爱吃的酱肉,几个喝茶的茶友都争着要来看这个宝贝外孙女,你妈也真是都不让你多来来„„我安静地听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起来。
坐在窗口,窗内有外公外婆忙碌的身影,窗外,响起了守岁的爆竹声。
我知道,我捕捉到了这个都市最美的背影。
触摸都市
总觉得这座城市太大,大得少了些许人情味。再也没了疏雨滴梧桐的诗情,再也没有莲动下渔舟的画意。有的,是水泥森林阻隔了本要绿江南的春风,是车水龙马替代了本要红了清秋的枫叶满地。那深沉华丽的语言,那洗练淡雅的词句,生生被扣在了教科书里,成了一串串失落太久的回忆。
我的诗啊,你是迷失了太久,找不到回家的路么?还是你那灼灼的容颜已失了光彩,再也唤不回那桃之夭夭的江南?
不会的!你可否在这而今四面围栏的高楼上叹息过?彼时那一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怎会轻易地被电话手机冲淡了思念?你可否在这已经被污浊了的河汉边豪迈过?喟叹一生起伏的赤壁豪情又哪里会被世俗的重锤淡漠的人心击弯了腰?可是,你为何迟迟不肯相见?
你说,你看见了关在笼里的鹤,绝知再也不会有昔日的白鹤高翔了,真的已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你说,你已失却了那种归去来兮的淡定了,那烦嚣的人世,那都市的杂乱已剥夺了你爱丘山的本性。
你又说,那铁树银花不再能勾起你人约黄昏后的回忆,那一轮明月洒下的碎银,硬是被初上的华灯夺走了恬淡。
总之,你走了,我熟稔如故友的你走了,带着你的太白少陵,带着你的易安义山,远远地离开了这淡漠的都市。
但,我恳求你归来,来触摸这都市全新的心跳。它,是温热的。
你看,那是在纷纷细雨中上山祭祖的行人,他们依然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们没有忘记了你,他们来寻你了,寻你那灿烂了五千年的容颜,寻你那清了心魂的洁净。
你听,那是河中传来欢愉的龙舟鼓声,这鼓声,响彻了整个都市,那曾驶满油轮的河面今天被端午的龙舟写满了屈原的诗篇,都市的人想起你了,这次,他们决定再也不放开你
触碰了心灵深处的手。
我爱的诗,你可否看见,可否听见,这都市太繁忙,这天空太昏暗,请你归来,触摸它,温暖它。都市,它在唤你。
我是那么坚定的相信,有一天你将会挣开扣在身上的束缚,触摸到都市深处那个最感性的地方。
在清明那天,在端午那天,你将触碰到都市的深处,发现,其实它,依然厚重。
触摸都市
都市是工业文明的骄傲,是人类栖居于地球之上费尽心力完成的得意之作:火树银花可造就不夜之天,灯红酒绿亦酿成不眠之夜。这样巧夺天工的杰作,怎能不说它是地球与其他蒙昧星体相区别的智慧璀璨的标志?
可是风行于上个世纪的香港乐队就曾吼出过一句:“问哪方是我家土——求讲给我知!”一曲《爆裂都市》表达了对有“东方之珠”的美称的香港都市的深深质疑。是的,经济繁荣的背后或许有道德沦陷的危机,物质充盈的背后或许也滋长着欲壑难填的痛苦,人才济济百卉含英的盛世景象中人们又何尝不忍受着竞争的残酷与疯癫?我虽成长于一个小城市,却也能味出那都市高度繁华中的无奈。
都市是智慧、是财富,更是人的群体,终然有罪恶,有诱惑,有不公平,有种种污人视野的黑暗,我仍坚信,只要都市人还未妖魔化,只要都市人守住心中一方净土,都市就依然有一方纯净的天空。
如若不信,你可以去都市昆明。莫先陶醉于四围春色,我要首推的是“翠湖观鸥”,也别先去惊艳那红嘴鸥群盘旋碧湖之上的美态,我希望你看的是那旁边一尊光华沉静的墨金的铜像——吴庆恒,一位平凡的都市里的老人。他生前用几百块钱的退休金负担起成群的红嘴鸥,自己只用旧饮料瓶装茶水加几个干馒头果腹。死后,摄影师有心在湖边搁了一张老人生前喂鸥的彩照,于是群鸥惊起,凄厉的鸣叫为老人吊唁,霎时感动了整个昆明——敬意与感动,垒成一座铜像,而铜像亦如一滴水折射出都市人心灵的七彩光辉:老人的无私与恬淡,生人向往推崇这种品格的信念,经济腾飞的背后未曾消亡的道德、温情和爱。
都市依然是都市,它依然高歌猛进吹着工业文明的号角,但它绝不止一种色彩、一种声音。我敬佩史怀哲从欧洲繁华至极的都市中走出来,走进非洲贫穷的乡间皓首行医,也感激着曾在杭州东站为排队不便的我热情地去买了块豆腐干而不求任何报酬的卖地图的小姑娘;我能理解海子从北京城走出来,走进麦地时的热情与苦涩,也尤记得绍市城石板桥下乌蓬船里老船夫亲切的招呼悠闲的微笑„„
触摸都市,它瑰丽多彩。你可以去看它闪烁的智慧,你可以去羡叹它积聚的财富,但切勿忘记的是都市的主体——人,同是有情之人,可爱之人,可敬之人。就此而言,都市与乡村,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触摸城市
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冲出去。这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最为睿智的一句话。城市如围城,欲进者急不可耐,欲出者迫不急待。这进与出之间的是太多的精彩与无奈,繁华与喧嚣。
触摸城市,城市是如此的绚丽与精彩。纵观史书,从宇文恺主持修筑的大兴城到永乐大帝下令建造的北京城;从曼哈顿街头夜景到上海外滩繁华多姿,交织着人们的智慧与汗水,凝结着人类艺术文明的结晶,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暇想。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对城市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李青莲醉梦京城,杜少陵西望长安,江洲司马湿青衫,更是一代才
子对城市的缅怀与留恋。城市,一个让人醉生梦死的地方。
触摸城市,却又是如此的喧嚣与令人窒息。昔日宁静与恬淡的乡村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汤汤的溪水,悦耳的鸟鸣,童话般的生活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却是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平坦硬实的道路与人们冷眼旁观的冷漠。城市,确实是能让人们窒息的名词。现代化的大厦阻隔了人们彼此的距离,同样阻隔了人们心声的交流,关切的眼神与亲切的问候。城市,何时起让人如此的寒心与失望。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城市这座大厦摇摇欲坠;在人文氧气稀薄的城市高原上,物质生活极度富裕,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极度的贫乏,在这令人窒息的高原上,充斥着黑暗与晦涩的阴霾,交织着金钱与欲望的大网,流淌着物欲横流的污秽。而匆匆擦肩而过的人们绞尽脑汁地落井下石,尔虞我诈,见利忘义,阿谀奉承。触摸城市,何时起,城市竟是如此的不堪!
漫步在城市的一端,体味城市,俯视城市,触摸城市,不禁感慨万千。城市如围城,来者匆匆,去者匆匆。在这去留之间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遗憾。曾几何时,莘莘学子立志苦读,走出大山,走向城市;曾几何时,人潮涌动,憧憬城市美好的生活;曾几何时,城市也是繁荣与幸福的代名词。而如今的城市,满目疮痍,毁誉参半。昔日,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大呼“拯救孩子“,如今,人们是否该呐喊,“拯救城市”?
感受乡村
接近自然,人生才能气象峥嵘,风彩绚丽。
——题记
当我终于听到了那热闹了一季的蝉鸣,便已无怨无悔。生命的渴望说来纷繁却也简单,像一只飞翔很久的白鸽,寻找一片青色的屋檐。而那方生命的净土,便是我们心中瓦砾青青的故园——乡村。
久居都市的人,难免会感到忙碌过后无所适从的空虚。繁冗的生活给每个人套上了一层密不透风的面具,在人前温驯礼貌笑容和煦,面对自身时却像失去妈妈的小鸡一样无能为力。灵魂正片片剥落,精神正逐渐消弥,于是在无数的昼夜交替中有人开始了第二十五小时的虚伪,在一些沙丁鱼罐头里继续自己未完的忙碌。
其实生活本不该这样。我不再满足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的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需要面对整个自然做一次灵魂的呼吸,从心中的乡村采来几片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荒芜的内心。
何不离开尘嚣,去往乡村?去乡村感受那悠然千年慢下来的时光,去乡村拥抱那份宁静,感受那份淡泊,去体验一份充满诗意的、气韵丰富的生活。
感受乡村,禅意的甘霖浸透干年。去青草深深的芦苇荡,唤回那低吟浅唱着蒹葭苍苍的年代;去繁盛参天的梧桐木,感受“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萧索;去碧柳摇青的繁华泽畔,领悟“一花一世界”的亘古幽情。美神留给乡村的神圣,在我的心中镌铭如铜刻,婉转如铜锣。
感受乡村,猎猎的诗风亘古不散,且看那“灼灼其华”的桃夭,“暗香浮动”的残梅;且听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梦呓,王维“明月松间照”的慨叹。生命顷刻间便充满诗意的光辉,温润地霞光万丈。
乡村便如那迎风摇曳的酒旆,让心情放逐,让生命幽远而深邃。那是把酒临风,是长歌当哭,是一剑天残,是孤骑远去。乡村是另一种境界。俗人弃之如敝履,自有人视之如拱璧。且休叹什么红尘滚滚,怨什么悠悠浊世,爱什么人情冷暖,诉什么尔虞我诈,去感受乡村,感受诗意的生活吧!
感受乡村
我打江南走过,踏着乡间的青石桥板,聆听耳畔的鸟语呢喃,浸润在沾湿的栀子花的氤氲香味中,我一一抚触这乡间的草木,感受乡村所带来给我的平凡感动与恬然安详。
也许是疲惫于城市的嘈杂,那车水马龙、霓裳高歌确实不是我理想的栖居环境,我只愿有一间竹篱茅舍安然静卧于乡村一隅,去感受马致远那般“酒中仙,林间友,尘间客”的惬意生活,去感受乡间的溪水潺潺、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意境。
乡村的安谧与恬然是最摄人心弦的馈赠。当山抹微云、天连芳草的清晨,当我们面对东方,远望晨曦微露的天际,看飞鸟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乡村的一天便如约在安宁中向我走来。不必为马路上的高音喇叭而苦闷烦恼,因为在乡村,万籁的低声细语是自然的主旋律,从不会惊扰任何渴望安宁的生命。乡村,就这样因为安详而宁静,因为宁静而恬淡。而当日暮将至时,那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景致又是如此相似地令人陶醉。看那暖暖的夕阳在湖中静静地斜铺成诗笺,人们静静地驻足在榆柳下,点数心中的收获与感动,思考一天的劳作与生活。有淡淡的星光为人们夜晚照亮,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行又是人们表达欣喜与富足的心声。
我感动于乡村能有这样魅力不受丝毫大千世界里音响的干扰,同时我也感受到乡村的那种质朴、乡村人那种平凡与友善也是如此地耐人寻味。
或许乡村确实少了城市里诸多的声色犬马与尔虞我诈。乡村的小桥流水将人们的心灵都洗刷不染纤尘,造就出那样一群朴实而善良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夕,时而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的勤劳身影,时而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亲切相音,时而有“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的喜悦,亦时而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恬然。乡村的质朴也就彰显得一览无余,让人触手可及。
乡村同样是悠然的,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乡村同样是美丽的,那是三月的草长„„
飘过三月的杨柳尖,直到九月枫叶林,感受乡村,在四季的轮回中荡漾„„
感受乡村
乡村,这简单的两个音节,咀嚼在嘴里,我仿佛嗅到了混着泥土气息的青草香;乡村,这短短十整笔,流淌在笔下,我仿佛听见山间溪水的咏叹调,悠扬而嘹亮。轻轻闭上眼,我仿佛看见将暮未暮的原野那最后一抹郁绿,仿佛感受到月光淌过指尖的轻滑。衣我以华裳的山月呵,我恍惚者的目睹了席慕容笔下的倾城良景。
可惜,我是身处在城市喧闹中的人,囚在水泥森林里,步履匆匆,形色慌张。我站在拥堵的街头,打量着一张张盲目的陌生的脸,数着一双双沾满灰尘的鞋,忽然觉得累。轻身离开,循着阳光抽离的方向,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天边的还是太阳吗,经过那么多的灰尘折射后掉进我们眼里的,还是最初的阳光吗?或者,已经着上了工业污染的色彩?我忽然想逃离,该去哪儿?
我想循着梭罗的脚步迈进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清晨的时候可以看见湖面上的薄薄水雾,笼着尚在天边的旭日,感受那在牛乳中洗过似的柔和色泽。中午的时候,尤其是夏日午后,我可以坐在参天古木的斑驳树影里,听如金如玉的蝉诉说那远古的流浪。近傍晚时,我甚至可以就坐在木屋门前,等太阳一点一点地躲进远处青黛之后,万籁有声。我忽然无限感激起来,这位倡导简朴生活的哈佛高才生,究竟是以怎样的智慧寻到了城市之外的这方泥土?这般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桃花源,我几乎拜下去。
我还想追着清溪的足迹,探访“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夫传说。“神仙一曲渔家傲”,“欸乃一声山水绿”,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方胜地,印着一排排智者隐着的脚印,带着雨后清新的泥土香,在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里站了一个又一个千年?
我想走进米勒的稻田里,我想走进沈从文的湘西村落里,我想走到那一片白墙黑瓦里,感受那天地山川的磊落之气。
我想„„这就只能是“我想”了吗?我觉得无力,心里仿佛有一个黑洞,吸尽了我所有的希望和梦想。我蹲下来,觉得累。忽然,我看见墙角的野草,尽管布满灰尘,仍是一片盎然生机,旁边还有一群蚂蚁“通力协作”搬东西。我恍然兴奋起来。是的,也许我们只能停留在高墙汽鸣里,到不了乡间,可关于乡村,这一派朴实淡然之气却是可以常驻在心里,任凭岁月风蚀依然不会磨灭。感受乡村,这,可以在心里。
我直起身,昂着头,几乎是小跑着,又开始追逐那将暮未暮的夕照。我想,我正在向日葵田里奔跑,芨芨草金黄金黄,我愿成为夸父,追着托斯卡纳的太阳,一直走到天上,走到心里,感受乡村。这不仅仅是奢望。
感受乡村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地挤进天堂,进去之后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地狱。
——《玩笑》
我们并肩坐在高楼的楼顶,任凭烈日的炙烤,底下是车水马龙,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手中的纸飞机滑落,在空中飞成好看的弧度,悠悠地,诉说着我们对童年的思念。
我想念乡下的小溪,温文尔雅的小溪,缓缓地流着,印满了翠绿的山,山中有红花簇簇,有炊烟袅袅。小溪便带着这一水的美丽漂泊,把山坳的美带出村子。我们摞起裤子,赤着脚踩进水里,溅起了一阵水花,湿了衣裳却给脸蛋上画上了微笑。偶尔不留神被脚下的石子滑倒,“扑哧”地挣扎惊飞了岸上的野鸟。水里长大的的人水性都很好,竹筏荡着自己却又不知什么时候下了水,推着竹筏前进,这究竟是船载人还是人载船,也都是任着我们的性子来玩儿。
我想念乡下的小吃。甜粢粢的面粉团儿,撒些小葱再打上一个蛋,一口气塞进嘴里三四个,烫得直往外吐气。吃出了些幸福的味道,转头看见妈妈被热气熏红的脸,捧上瓷碗便淘气地逃开了,扎着蝴蝶结的辫子在氤氲着甜蜜的空气里跳跃着,渐渐消失在山林间。
我想念乡下的大黄狗。因为它的尾巴上的白毛而被唤作“白尾”的狗儿呵,那么可爱,那么淘气,常常跟在我们身后轻轻地吟叫,似乎想要加入我们的游戏,因为这个“害人精”的撒娇,害我躲猫猫时常被发现,她却快乐地在底下直打转儿,白色的尾巴轻轻地甩着。我们搬家的时候她已经怀孕了,我看着它一路飞奔,终于明白这将是一次永别。她慢慢垂下眼,悠悠晃着躲进了稻草堆里。
我想念乡下的清新空气,我想念那些陪我哭陪我笑的伙伴们,我想念夏夜村里人围坐在一起分西瓜的日子,我想念„„
我只看见城市里人与人戴着面具,露出伪善的笑脸;我只看见城市里厚实的墙壁,挡住了关爱,挡住了问候;我只看见时髦的衣裳,耀眼的首饰,少了些自然,少了些赤脚的快乐。
愈发地思念乡下,那山,那水,那人。
纸飞机,悠悠,飘进了一户人家的窗户,我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阿婆捧着它笑了,是不是,阿婆也忆起了他的童年?
第二篇:2018,浙江的高分学生们
2018,浙江的高分学生们
洪扬
学好化学可以带动学语文
总分:713分(语文122分、数学146分、英语145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100分)学校:杭二中
杭二中高三(12)班洪扬同学考了713分的好成绩,其中物化生满分,语文122,数学146,外语145。在得到考试院发来的短信后,洪扬告诉记者,对高考成绩表示满意,他的家人很淡定,表示考分在意料之中。
在高考之前,洪扬其实已经通过了北大博雅计划的招生,他将就读光华管理学院。
数学是洪扬的强项。他告诉记者,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探索最好的解法”。“每道题目其实都有多种解法,但只有一种解法是最精华的。所以,不要满足于一种。平时做题的时候就要尝试不同的解法,直到探索出最好的那一种。高考题目会有一些题型新颖的题目,这时候就考验我们平时的积累了。例如今年高考的倒数第二题,很多同学觉得难,没有做出来。我在拿到题目的时候马上想到了后来标准答案的解法,这和平时的思维训练是分不开的。”
说到思维训练,洪扬透露,他小学时学过奥数,“如果学奥数的时候能够更多地去领悟的话,对思维能力是有帮助的。”
洪扬还参加过化学竞赛,他认为竞赛同样也是锻炼思维的,能使得思维方式得到升华。更有趣的是,他认为化学的学习还有助于语文。“我们班里化学好的同学,语文都不错。我个人觉得这两门课的学习方式也有相似的地方,它们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更综合的思维能力。”
洪扬还给学弟学妹分享了一些经验:“浙江的语文高考总是很有浙江特色。其实我们应该从过去的语文高考中去分析总结一些精神。我觉得大学老师出的题目,和很多中学语文老师的思路还是有差异的,要去体会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多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些套路,但高考题目往往在套路之外。例如今年的阅读题,有些段落你读上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往往就是考点,要把这个美感说出来。我觉得题目和答案都是很优美凝练的。”
说到未来,洪扬希望在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以后,将来可以做一些研究性的工作。
胥嘉政
一路读公办最爱是哲学
总分:711分(语文122分、数学148分、英语141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100分)学校:长兴中学
这是一位超淡定的男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胥嘉政还没查过自己的分数。“我考了711分。但你要问我语文、数学、外语多少分,我还不知道。”
当然,胥嘉政选考的物理、化学、生物,都是100分。
问他心情如何,准备怎么庆祝?他又是一副超淡定的语调:“我觉得成绩这个东西没什么好开心的,只要能进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就可以了。”
他喜欢的大学和专业,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至于以后想做什么职业,他却说,“可能要先在大学学习后探索一下再决定。”
胥嘉政在小学、初中都有接触计算机编程,高中他参加的是物理竞赛,拿到全国二等奖。他一路从家门口的公办学校读上来,到了高中阶段,更是稳稳的年级第一。“我爸爸是公司的销售经理,妈妈全职在家,日常教育,是妈妈陪我比较多。”胥嘉政说。
要说学习经验,他觉得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两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说具体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规划,然后有恒心地坚持下去,并不断调整。同时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边学习边思考。”
出生于2000年的他,有着18岁的孩子少有的淡定。“我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熏陶,涉猎了一些国学经典,读过很多哲理性的话语。”从小学就开始读四书五经,慢慢培养了这方面的情感,胥嘉政就买了很多国学方面的书。
“孔子的思想最喜欢,其次是老子。”胥嘉政说,“比如,老子的上善若水,这种品性就特别值得去学习。”
王翌
不学奥数从不上培训班
总分:711分(语文125分、数学144分、英语145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97分)学校:镇海中学
王翌和她的爸爸
王翌的英文书法作品
从昨晚8点半以后,王翌就被各路媒体包围着。记者眼前的这个姑娘,长得文静秀气,穿着小猪佩奇的卡通T恤,身高1.72米,笑起来很甜。
说起学习秘诀,王翌说,自己比较喜欢数学,不过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高考前还给自己放了一天半的假,基本上不复习,就和同学聊聊天,看看作文书,清空一下大脑。“可能因为这样高考的时候,脑子比较清楚。”
从小学开始,王翌就没有上过培训班。“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至于暑假里要干什么,王翌说,接下来打算了解一下清华大学建筑系,还和同学约好了,要去周围玩一下。
而班主任杨威向记者说起这个得意门生,乐开了花:“她应该是高考成绩出来后,镇海中学与高校签约的第一人。”
原来,王翌之前已经通过了清华三位一体初试A,高考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顺利完成签约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杨老师眼里,王翌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学生,自律性非常强,各科很均衡,“她真的很稳,参加的考试,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杨老师透露,王翌的知识面广泛,文学、历史方面的书都很喜欢看。去年,镇海中学举办英文书法大赛,王翌的英语书法作品就得到了二等奖。
镇海中学对新高考的应对,让王翌的发展如鱼得水。杨老师说,学校在高一高二时选考科目的走班,以及高三时的三位一体招生辅导,让王翌有了很大的发挥余地。
王翌的妈妈是镇海炼化的职工,爸爸是自由职业者。她小学毕业于镇海区实验小学,初中是蛟川书院,是镇海本地人。据王妈妈介绍,王翌平时兴趣比较广泛,靠的是自觉,最近还迷上了乒乓球:“她平时的成绩很均衡,基本能维持年级前5。”
第三篇: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高分作文
我的时间[分数:55分] 时间是虚无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时间是实在的,一分一秒都堆砌着我们的未来!
时间人人都有,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一个人平凡而珍贵的礼物。然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它的长短还是价值,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正值年少的我,总感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却又总在不知不觉中让宝贵的时光悄无声息地流走。总是听闻各种名人的成功,总是羡慕成功人士的光鲜亮丽,却不知我与他们本拥有同样的财富。总是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我要发奋图强,却不知海子的“明天起,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是一种悲伤至极的表达,也未曾发现自己那些关于“明天”的决心其实只是给自己在今天懒惰的借口。
时间是一条长河,在这条巨大的长河中,我的时间是微小的,我所能发出的光热亦是渺小的一点,可这并不意味着渺小的就可以被放弃,任何的时间都是唯一的。历史的长河中,多少英雄的伟大成功令人赞叹,更有千万的劳动人民辛勤奋斗,正是这些看似渺小的成功,才造就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啊!
我的时间,我的筹码,过去那些流逝的时光已成为定格的历史,无法挽回;未来的我会拥有怎样的时光,是否还在蹉跎,无法预测。可是今天,现在,却实实在在地把握着我的手中!也许我不能像盖茨那样利用技术创造财富,也许以我犹豫的性格不能像巴菲特那样成为股市神话,也许以我害怕寂寞的个性不能像居里夫人那样潜心于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可是谁说那样才是成功呢?谁说平凡不伟大呢?
我想我的人生不一定在于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别人的时间无法掠夺,即使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大起大落,即使不能成为伟人,载入史册,只要我把握好自己的时间,认真走好每一步,又何惧平凡呢?时间是自己的,路亦是自己的,时间再长,若是虚度,也无价值;时间再短,若是充实,何惧死亡?
前人的经验也许能给我们提醒,但路是我们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时间,去闯自己的未来不惧风雨,不畏骄阳。
我的时间[分数:54分] 如今社会上,“偶像效应”泛滥,偶像背后有趋之若鹜的追捧者,他们模仿偶像以至失去自我仍浑然不觉。
我也有过偶像,她是我的好朋友,她也是我的“对手”。在学校里,无论大测验、班干部竞选,她都是佼佼者,她从小被鲜花与掌声包围着,我在她旁边犹如天鹅旁边的丑小鸭,总是活在阴影里。我很崇拜她,难免事事与她作比较,甚至忘记自我去模仿她,妄想复制她的成功。
早上她几点起床,我也立马爬起来洗漱,她几点开始晨读,我也紧跟她的脚步,有时我就像她的一面镜子,但我的眼睛常不放在书本上,而是紧盯她的一举一动,因此结果可想而知,我非但没取得进步,反而与她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那根紧绷的神经仿佛随时断裂;那凝滞的空气让我几乎窒息。我在恍惚间想起,我不是她,我是我,我何须去复制她,复制她的时间?
我的时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逃出那个让我窒息的小教室,跑到学校后面的那片小村庄里,在太阳升起时,小村庄从静谧逐渐变得喧闹,不知谁家大院的那只大黄狗朝我吠叫;那户木匠的家里响起刨木屑的声音,木屑花在窗里飞舞旋转;那个放羊娃赶着一群羊走在羊肠小径上;大树下是乘凉的妇女们,扯着嗓门在聊天;旁边有嘻笑打闹的小孩,纯真的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每个人都自得其乐。
心中的惆怅被乡村的气息一扫而光。你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快活的成功无法复制,活出自己,掌握自己的时间难道不是成功吗?
我看了看腕上的手表,我的时间依旧还在,在等着我学会运用它。放下包袱的我感觉空气是那么清新,阳光是那么明媚。
我回到那个曾经让我窒息的教室,我回头看了看我的“对手”,由衷一笑,我找回了我自己。我定下自己的时间表,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指针分分秒秒在走,我的人生依旧有甜酸苦辣,悲喜忧愁,但我可以掌握好我的时间,而不是盲目地复制别人。因为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复制别人,而是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我的时间[分数:52分] 毕淑敏曾说,人不是慢慢,慢慢老去的,而是在一瞬间老去的。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内心就仿佛被电击了一般,在某一个瞬间我似乎也长大了。
圣诞节,我来到了省体育馆还没进门,我就听到了强烈地木棒敲击的声音,它们是如此的狂暴,竟然使我晕厥。走进门,那个瞬间,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所有人都手持竹剑,身披铠甲,口中咿呀做响。我张着嘴足足凝望了半分钟,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个了。
练剑道真的很累,冬天气温已经零下了,我们却不得不脱下毛衣羽绒服换上单层的麻制道服,一次又一次地踩踏比铁还硬地地板,在脚掌与地板接触的瞬间,我甚至在怀疑,自己倒底在做什么。
夏天不知不觉得降临,不知是时候开始就没有人抱怨寒冷的天气,大家都在休息时间拼命喝着自己带来的冷水,七八十人聚集在小小的篮球馆里,刚刚训练结束,每个人的脑袋上冒着烟努力地压着腿,使屁股更靠近脚后跟,腰部近乎挣扎的挺直,来自日本的老师用含糊不清地中文不厌其烦的教导着什么。在那个瞬间,我曾想,放弃吧。
终于上甲考试的时间到了,所有人都跃跃欲试。然而,我只记得,老师指着我说,对不起你没过。我的手还因磨出的水泡疼痛着,我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却一无所获,旁边传来师弟师妹的欢呼声,他们比我晚来却比我提前通过,那瞬间,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憋着一口气的我,发誓下个月一定要过。
果真,在考试时所带着的坚韧情绪使我顺利通过了考核。那天下午,师兄们还特地为我准备了庆功宴,在老师向我敬酒的瞬间我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
天气闷热难耐,训练稍稍暂停,我站在窗前等待微风拂面,醒来的师弟正与师兄们讨论着古代剑客的出名剑招,他们的脸因激动而红胀,仿佛佐佐木小次郎此时正站在旁边右侧,师兄正一个人低头,表情专注,眉头紧索,喃喃低语“不对„不对„”忽然一阵微风摸过我的额头,在这瞬间,莫明的幸福感涌上心头。
冬日,观摩前辈们上甲试合,每一刀下去都带着必死的决心,有一位尽管脚下缠着带血的纱布,气势上却豪不逊色,透着头盔传来粗重的呼吸声分明在咆哮“听我怒吼!”这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远古的战士,久违的战士。
喝下酒的瞬间,突然觉得自己好了不起,一路上放弃的人数不胜数,我却倔强的撑了下来。
我的时间,正是由点点滴滴的瞬间构建起来的,追忆过去,片段式的瞬间像老照片一张张回放着,人是瞬间老去的,而我则是由瞬间成长起来的。未来的我也许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坎坷,但我坚信,他们一定会成为我前进的印迹。总有一天,当我回头时会发现,这世界上也许曾经有时间,但此时此刻,是时间瞬间构成了我,而这些就是我的时间。
我的时间[分数:51分] 看着墙头的钟,时间不停转动;看着窗外的日月,时间不短交替;看着街边的树木,时间轮回往复„„时间是运动,是更替,是轮回,它永恒地平静地流逝。我的时间平行于世界的时间,但略有不同我的人生在我的时间里铺呈开去,平行于世界,却也与众不同。
我的时间在学习与生活间跳跃做一道选择题需时30秒,一道填空题5分钟,一道解答题8分半钟;刷牙l分钟,吃饭10分钟,洗澡13分20秒,我永远在同时间竞赛,它是我的头号强敌,战胜它我将功成名就,败给它我即一名不文,因此,我懂得,人生是竞争,是进取,是适者生存。
我的时间固定在日程表上,早上6时起床,中午12时吃饭,晚上11时睡觉;7点半开始第一节课,4点半结束最后一节课,6点至10点晚自修;篮球赛9点开始,足球赛6点结束,赛车比赛则在周末晚八点,时间是我的准绳,它时刻提醒我我身处何处、该做何事由此,我了解,人生是规范,是秩序,是按部就班。
我的时间在享受中忙里偷闲,一盆白海棠可以对坐一个清晨,一盏香茗、一本好书可以相伴一宿,一个知己朋友,更可以把酒言欢、竟日不休,时间是我最廉价的奢侈品,是我最挥霍的享乐,从中,我领会,人生是悠游,是品质,是诗情画意。
我的时间在过去与未来,在身边与天下间穿行,老子和韩非使我领略中国人的智慧,西斯廷教堂向我展示文艺复兴的杰作,好莱坞向我兜售镀金时代的奢靡,霍金教授对我讲授未来时空的奥秘,时间是我的良师益友,教会我我已知和未知的一切。于是,我感悟,人生是开阔,是纵横,是心怀天下。
时间是人生的馈赠,人生是时间的雕刻,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接受这份厚礼,然后自主地对其进行塑造,或精雕细琢,或抛弃浪掷,成功的人较好地利用了他们所处的时间,完美地运用了他们自身的时间,从而取得非凡的成就。而我,我的时间不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崇高,不如牛顿、爱因斯坦的智慧,也不如比尔·盖茨、马化腾的值钱,但我不会去模仿他们,也许我一生都只是一颗平凡的螺丝钉,但我的人生一定充实且快乐,因为我明白,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做好该做的事!
我的时间[分数:51分]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个人在一天都拥有24小时,时间不会因你的渴望而停滞甚至倒流我们作为个体,生生不息地穿梭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是时间跨越的见证者,也是时间变化的塑造者。
从幼时无知,到如今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小大人,时间引领着我们匆匆成长伴随着童年的欢声笑语,入学后知识丰富和体格的变化,我们逐渐成长,不光是身体上的变化,也有心态上的成长和成熟我们的变化有着时间的印迹,我们在时间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步。
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时间,我们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可以让我们驻足欣赏世界的美景,倾听他人的美妙声音,思索人生的种种奥秘。然而时间总是残酷的,当我们面对现实,总发觉时间与生命的不断抗争,每个人都想多接近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但总是感慨时间不够啊!时间真的是少得可怜吗?
我们没有必要去做这些无意义的感叹,时间对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通向美好将来的一扇大门;对于老年人来说时间是他们尽享人生的最后机会,人人都有着自己对时间的诠释,时间在每个人心中也就有了非凡的体验。
我们在时间历程中经历了许多,也见证了许多,我们有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见证他人的进步与飞越上,我们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所折服,为祖国建设的模范所喝采,但他们成功与成就毕竟是属于他们的,我们应该更加关心自己,认识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像杨利伟一样的航天英雄,但至少我们可以怀梦揣想去努力,我们是自己的主宰者,我们掌控着自己的一分一秒,不要因为别人的强大而缩小自己,我们可以兢兢业业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这同样是了不起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平凡的小事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做到,那么我们也将变得不平凡。
时间似乎很抽象,但它一直贯穿于生活中的每分每秒,我们不能改变命运,但我们能够用时间来完善生命的不足,大声告诉自己:“我的时间我做主,生命因我而精彩!”
我的时间(满分作文)
每个清晨,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着阳光到我的灵魂里泼墨挥毫;每一个夜晚,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切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羡,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么?人生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
有人的的幸福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的幸福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院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使你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依然喜欢依偎着你安静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急着要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拣起了什么?看看那些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构造中步伐匆匆的人们看着那尾追在名人背影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睛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己,迷途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
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起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树或黄或红的落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忧愁,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的头发„„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晴蜓,临风吟唱,翩翩起舞。
第四篇:2014年浙江公务员面试高分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尘埃落定,考生接下来即将面对的是面试的角逐。公务员考试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于参加2014年公务员考试笔试的考生来说,笔试是第一道独木桥,但更为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独木桥——面试还等待着他们。如果说笔试考查的是考生答题速度与技巧,那么应对面试则不仅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素养,还需要迅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作后盾。对于应对笔试所向披靡,而对面试却如履薄冰的考生,中公教育采访近100位国考状元考生,探秘临场考试高分心得,组织多位现任公务员面试考官进行深入会谈,解密现场真实考评标准,总结为以下十四条忠告。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广大考生要积极备考面试,力争做最充分的准备,以最坚定的信心、最平和的心态迈进最后一道关口,十四条忠告助你冲刺公务员考试面试90分!
在给出十四条忠告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公务员面试的评分标准。面试内容分为若干测评要素,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情绪控制、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举止仪表和专业能力。
给冲刺90分以上的考生十四条忠告:
一、听清题意
当考生倾听考官念题或者阅读题本时,考生必须认真仔细,很多考生由于题目听错而直接失分。更有的考生,明明题目一个字也没听清,为了显示自己不紧张而故作镇定地揣摩性的答题,显然这是欲盖弥彰,给考官印象是不懂装懂、做事含混蒙事,不值得信赖,必然招致失分。
如果考生没听清,可以礼貌的向考官致歉,请考官重复一遍。
二、论点鲜明
面对任何一道题,考生首先应该亮明自己观点,然后再展开论述。否则就是无的放矢,长篇大论的半天,考官还不知道你的论点是什么,显然条理性太差。
三、不要撑时间,解决问题是硬道理
一部分考生认为,面试时间应该尽量充分运用,所以常有考生为了撑时间而用尽心力展开内容,其实这是舍本求末。追求形式上的丰满,却招致内容上的臃肿不堪。
每一道面试题都有其测评要点,考生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去答题,而不可随意的旁逸斜出,联想翩翩。
言简意赅的回答试题是高分要点之一。
一般面试时间都给的比较充分,20分钟的面试时间,15分钟左右就可以回答的比较精准有利了。没必要画蛇添足。
四、充分了解部门或职位
对报考的单位一无所知,考官看来,这说明你对这份工作并不感兴趣,或者不是很重视。
考生必须做好功课,提纲挈领的了解该部门或岗位的能力素养要求,还需要知道对方的工作内容和流程、组织文化、核心价值观等等。
考生应该在答题时,联想未来工作岗位具体来谈,体现个人最这一工作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五、情绪紧张招致失败
很多考生进入考场后,由于情绪紧张而出现很多让考官大跌眼镜的言行,于是出局。
考生必须学会情绪调节,同时要学会掩饰个人紧张情绪。
常用舒缓情绪措施:
1)考前对真题进行学习,心中有底才能做到情绪放松。
2)提前勘察考场环境,熟悉环境可以缓解陌生感带来的紧张
3)面试时,考生可以通过喝水,或请求暂停,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4)不论考官严肃或者和颜悦色,考生都应该把他们当作可亲可敬的长辈,缩短心理距离。
事实上,考官也不会故意为难你,只是按照工作要求来开展面试工作而已,与你不存在利害关系,所以考官会公平公正的与你交流来测评你的真实能力和素养。
六、逻辑混乱,前后矛盾
在回答问题之初考生会树立一个观点,而由于紧张,考生会在后面的论述过程中贸然提出与前文相冲突的观点,自己给自己拆台。导致逻辑混乱,论证不充分。
七、缺乏真诚 刻意迎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有些考生在面试中会出现刻意迎合或取悦面试考官的一些答题内容或语气。
比如问你为什么报考?很多考生大篇幅的谈为人民服务,而回避谈个人的一些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一些个人权益,这显然是可以迎合而不切合实际的答案。
考生应该把一个真实的自己介绍给考官,让人感觉你很坦诚、很朴实,对自己有个理性的评价和认知。不能一味说优点,把自己吹上天,当然也不能一味说缺点,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征服考官选你,而不是让他放弃你。
第五篇:高分作文
高分作文十二法
常有学生抱怨,我的作文写来写去为什么总是提不高,老师总是给我一个三类卷的分数。其实老师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得个高分,关键是你的作文能否让老师眼前一亮。本期,我们特意约请了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帮你们出点子,希望你们借助这三“四”十二法,举一反三,作文更上一层楼。
紧扣“四个”得分点
一、全文与题意切合
切合题意既是作文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为此,下笔前必须全面理解题意,以保证作文在立意、选材、行文方面均与题意切合,这是一篇作文得高分的前提。
1.立意与题意切合
立意决定着行文的方向,立意偏离题意,必定是全局性的失误。请看2009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这道题,虽然形式上是材料作文,实则是以“弯道超越”为话题作文,与2009年全国卷和上海卷的可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该题只有“弯道超越”这一个角度。立意时“弯道”、“超越”缺一不可,而且重点要落在超越上,即写在弯道上超越,才能进入一类。这类作文题考生很容易顾此失彼,或围绕“弯道”立意,或围绕“超越”立意,而“评分细则”规定:重点落在“困难”、“挫折”方面,即只有“弯道”,没有“超越”的,三类上。
为避免立意上的失误,必须定下心来,逐词、逐句地默读作文题,把题中的每一个词看清楚,进而从整体上全面准确理解题意,如此才可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遗憾。
2.选材与题意切合
作文的立意必然靠选材来体现,如果选材有误,也是难以得高分的。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学初,重庆某中学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写进了校规;特奥会上,运动员享受着陌生人志愿者的服务;今年世博会期间,将有数千万陌生人来到我们的城市。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说: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陌生人的新闻„„
这道题审题没有难度,只要围绕“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核心立意、拓展、引申,都是符合题意的。从阅卷情况看,学生大都能理解题意,有些作文一看题目就是切合题意的,如《四海之内皆兄弟》《同住地球村》《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等。但一篇以《最熟悉的陌生人》为题的作文,语言简明流畅,其中“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高明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以及结尾“在当下纷繁的社会,我们不仅需要和陌生人说话,更要善于和陌生人说话。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联系的友爱的社会”,显得很有思想,只因为一段文字写的是邻里之间的故事,其选材并非“陌生人”,明显脱离题意,令阅卷老师惋惜。
3.行文与题意切合
如果是材料作文,要用好题目中的材料;行文的分析、推进要与题中的材料有共振。一般说来,材料在文中精要地多次显现,能强化阅卷老师切题的印象。
如2009上海高考作文题及例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一”与“二”
(一类上,69分)
郑板桥的书法历来就受人追捧,因为它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有人称这种作品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与“二”,一横之差造成了天壤之别。
“一”是创新之举,“二”则含有跟风之作的嫌疑。郑板桥作为开创的第一人,其革新精神可见一斑,可之后的摹仿者却大多无名„„
“一”心态平和,“二”则心浮气躁。郑板桥书法时未想板桥体能为他带来荣誉,这是“一”的精神。“二”则是拼了命地也要跟在“一”后面,搭个顺风车,狠捞一把,这种心态本就是不可取的„„
“一”是“阳春白雪”的孤独,“二”是“下里巴人”的热闹。郑板桥书法之时面对多少白眼?但最终惊艳世人,使当时的人们竞相效仿。热闹对于“一”来说来得太晚,总是在经历痛苦后才能获得„„
同时,我也并不反对在继承“一”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创出另外的“一”,我所反对的只是一味效仿罢了。
“一”与“二”,谁料到过这短短的一横成了一道天壑?
这篇作文,开篇精要地引用材料、提出论题,之后紧扣“一”与“二”,即“创新“与”效仿”
行文,层层递进地多角度论证,结尾与开篇照应,读来时时感到与题目中的材料是切合的。如果不是将“蜂拥而来”的“拥”错写成“涌”,这篇作文就是满分了。
二、中心明确突出
考试作文如果中心是隐含的,文中没有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就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中心不明确的印象。
下面这篇2009年的上海高考作文,中心是既明确又突出的。
书法“写”人生
(一类上,68分)
人生如书法。我们其实可以用书法的创作方法去创造人生,以书法之法写人生之章。
郑板桥工于书画,“扬州八怪”之一。他创造了“板桥体”,其实更为后人去书写人生提供了借鉴。隶书方正大气,行书行云流水,楷书绢细秀美。隶书为古,行楷为今。板桥以隶书为体,参以行楷,单字似歪斜,总体实为错落有致。非古非今,真正郑板桥的书法!这不正对应了做人的准则吗?
人生,以古为体,遵守传统美德,传承华夏精神;融入今世,符合准则与社会要求。
应以古为体,似板桥以隶书为主„„当下的社会,物欲横流,固守君子之德,以古人之德作为自己的底线,社会将更加清明,人生也如隶书般方正大气。
融入今世,如板桥参入行楷为辅。身处现代社会,生于新潮流之中,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然得遵守当下的社会要求。融入社会,与人相处,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人生也会如板桥之书法,得行楷之辅,灵活变通。
以古为体,融入今世,活出自己的模样,就也能像板桥之书法,错落有致,别有韵味。但缺少行楷之辅,仅是隶书,能有“板桥体”的错落有致吗?人生亦是如是„„
是以,人生如板桥之字,今与古相融合,虽非古非今,但却恪守君子之德,又符合时代潮流,书写精彩的人生之章。
人生如书法,以书法之技法,融古与今,人生将外圆内方。
人生如书法,融合隶书行楷,自创一体,人生将别有韵味。
以书法,写人生,将如板桥之字,举世无双。
书法“写”人生,人生将绝美!
这是一篇议论文,开篇提出论点:人生如书法,接下来紧扣题目中的材料,通过比喻论证,由郑板桥的书法特点自然联系到人生。主体部分围绕人生既要“以古为体”,又要“融入今世”展开,论证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人生如书法”在文中多次出现,使本文的论点一目了然。
三、选材富有新意
在审题、立意、构思、语言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材料的选择在决定作文分数的高低上有着最大权重。
作为应试作文一般都有较强的可写性,在选材上,可小可大、可实可虚、可远可近、可自己可他人、可中国可外国,开放度很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但阅卷时看到考生的选材往往雷同。面对《我想握住你的手》,便纷纷写与李白、苏轼“握手”;面对《必须跨过这道坎》,便不约而同地写李白、苏轼等如何跨“坎”;面对《他们》,李白、苏轼等便集体亮相;面对以“板桥体”为材料作文,便叙述李白、苏轼等在文体上如何各领风骚。尽管这都符合题意,但读来千篇一律,很容易令阅卷者出现审美疲劳。为此,看到题目,审题后当第一种选材出现在脑海,不要匆忙下笔,要想一想,眼下同场竞技的考生是否也会选择这个材料?还有没有其他材料?哪个材料更新颖?进而主动分流,另辟蹊径,尽可能从记忆的库存中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材料写到作文中去。
一篇作文往往是靠新颖独特的选材和对材料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来打动阅卷者的,因此,让材料富有新意,使之成为作文中的亮点,才有可能得高分,雷同的材料往往就是雷同的分数。
四、结构清晰严谨
应试作文因阅卷时间有限,即便有好的立意,选材也有新意,但结构混乱,得分自然会大打折扣。结构清晰严谨是高分作文的共有特点,请看2006年上海高考的这篇作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一类上,68分)
在这里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者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
在当今这个虚假泛滥、谎言遍地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躲藏、掩盖与抹杀。而令人欣慰的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畏于困难艰险,敢于把真相道明,所以握住你的手,是我内心真切的愿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想让你带领我前行。每当我在真相面前徘徊,事实面前犹豫,都会有这么一双有力的手牵引着我,虽然无语,但我的内心已感到:我要说真话。
我想握住你的手,更希望全社会都能握住这些手。相信这种力量将换来一个更明净的天空。
第一段亮出中心,统领全文。主体部分紧扣第一段的“崇敬”、“支持”、“决心”三个关键词展开,表面上是并列式,实则层层递进——由“崇敬”到“支持”,最后由握手到牵手、到表达决心。结尾由个人到社会,使“握手”的内涵愈加丰富。全文的结构清晰而严谨。
由“清晰”到“严谨”并不难,其方法除了如上面这篇全文紧扣首段的关键词,还可以用“当然”、“但是”、“不仅如此”等词语开启另一段,或用过渡句、过渡段承上启下,或首尾呼应等。
此外,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言要畅达质朴,这也是高分作文必不可少的得分点。
审题审出“四个”新
审题是考生接触题目后思考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审题失误,全盘皆输;审题精准,高分有望。回眸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的审题技艺,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审题审出新题材
南京市2009年中考作文题为“今天真好”。当众多考生以自己的成长为写作素材时,一位考生却在这样“审”:跳出自我,拓开视野,“人无我有”!于是他扬其所长,从他的阅读积累中选取“2008年12月18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远赴索马里海域承担护航任务”为题材,从“开我国门的又一历史见证”、“扬我国威的又一生动体现”、“尽我国责的又一坚定步伐”等三个视角切入,其间插入历史和当代的形象例证,具体而不空洞,从而唱响了一曲当代中国“今天真好”的颂歌。选材的新颖带来了胜人一筹的高远立意,自然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审题审出新构思
2009年北京中考作文题为“并没有结束”。有位考生从命题没有设置“联系实际”一类的要求中发现“文机”——可以虚构,亮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于是,一篇小小说《考试并没有结束》一挥而就。文章叙述小白和小颖竞争幼儿园园长职务的一场面试,领先的小颖因出场时不顾一个啼哭的小女孩而落选,小白却因这最后一道考题表现出色而被选中。文章揭示了“缺乏爱心的人当不好幼儿园园长,爱心不是外部的豪言壮语,而是内心和行动的自然流露”这一主题。多巧妙的构思呀,连取名都谐音表意呢——“小白”、“小颖”不就是“似败未败、似赢未赢”的含义吗!
三、审题审出新立意
2009年河北省的作文题是以“说墙”或“墙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墙,可实可虚;可古可今;可褒可贬;可无我,可有我。一位考生从题目中看出挥洒笔墨的自由度较大,于是充分发挥自己善于形象说理和诗意表达的长处,亮出新立意。开篇“人生路漫漫,不会一帆风顺。现代社会,亦竖起了许多阻碍我们成长的墙。这些墙就是名利、自私、幻想”,以虚立意,堪称“凤头”;中间分“推倒追名逐利的墙,我心淡然”、“拆毁自私利己的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跨越幻想的墙,活出现实中的自己”三层展开,视角独特,新意迭出;结尾“让我们推倒名利的墙,拆毁自私的墙,跨越幻想的墙,以淡然为帆,双赢为指南,现实为桨,驶向成功的彼岸”,强化主题,画出“豹尾”。
四、审题审出新韵味
“新韵味”指的是与众不同的地域风貌、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2009年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是“我们一起走过”。当很多考生审题时把眼光投向由师生、亲人组成的“我们”时,有位考生却把主人公定位在“农村儿时伙伴”;而当很多考生审题时决定以劳动生活为题材,表现“接受劳动锻炼”和“体味劳动辛苦”一类主题时,有位考生却原汁原味地描写儿时田埂上的欢蹦追逐、摘香叶泡热茶、盼好菜叫吃饭„„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和谐、充满村野风味的秋收图呀!一群多么纯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呀!文章说“挂在火红的天空中的夕阳,似乎笑看我们,深深醉去„„”
这是多么值得回味的“一起走过”呀!如此美文,也会使读者“深深醉去”的。童真稚趣和泥土气息,是本文胜出的亮点所在。
【佳作评析】
修行并没有结束
北京一考生
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回到长安以后,皇帝给他们接风洗尘,顺便论功行赏,没想到却在庆功宴会上发生了争执,因为他们都想要争个头功。(“修成正果”暗示事已结束,扣住题目制造悬念)
孙悟空急得脸比屁股还红,从耳朵眼里掏出金箍棒,晃一晃长三丈,往地下一戳,急赤白脸地道:“俺只问一句,一路降妖捉怪,数谁功劳大!”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形体、语言、细节都属于孙悟空)
猪八戒急忙嚼了几口吞下嘴里的美味,小声嘟囔道:“俺老猪冒险探路,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吗?再说,你们谁没有吃过我化的斋饭呀?办事可不能不讲良心!”(如此动作和语言,也只属于猪八戒)
沙和尚向来不爱多言多语,他走到中间,默默地脱下上衣,展示肩头上厚厚的老茧——事实胜于雄辩。(略写沙和尚,但也见个性)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唐僧:“师傅,你总得说句公道话啊!”
唐僧闭着眼,似乎根本没听见刚才众人的吵闹,只是不停地捻动手里的念珠,过了好久才慢慢说道:“徒儿们都不要争了,取经成功都是为师我领导有方啊!”(出人意料,连唐僧也加入了争名之列,发人警醒)
孙悟空一听,气得从座位上一蹦三丈高,把头上的吊灯碰得直晃。
猪八戒一听,把刚吃到嘴里的美味又吐到地上:“我呸!有一只苍蝇„„”
沙和尚一听,脸色铁青,把上衣慢慢穿上,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描写抓住细节,紧扣上文)
大厅里一时变得鸦雀无声,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成了乌眼鸡。只有拴在门前的白龙马不停地打着响鼻,用蹄子使劲刨着地面。宴会仿佛变成了追悼会。(舒缓一笔,更见气氛紧迫)
皇帝独自喝干了一杯酒,又独自满上,然后哈哈大笑,摇身一变显出原形,却原来是如来佛祖化身。(又起波澜,情节跌宕)
“刚才只不过是对你们的一次考验,算是第八十二难。你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同仇敌忾一往无前,为什么面对这一点小小的荣誉就争成这样?看来修行并没有结束,并且永远不会结束,你们还需努力啊!”说罢,腾空而去。(点题,发人深省)
师徒四人顿时都呆在那里,个个羞愧难当。
【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归功于审题时的创新思考。
一、审题时抓住作文题“
并没有结束”开放度大这一“机遇”,果断采用改写名著的形式;
二、审题时巧妙地把“改写”的亮点设在“取经”结束但“修行并没有结束”上,使文章体现强烈的当代意义;
三、审题时注重改写的合理性和可读性,四个人物的描写都与原著中的人物性格“接通”,都是特定的“这一个”,情节的设计做到了变异性与合理性的统一,使读者在莞尔一笑中自然地接受教育和启迪。
名句谋篇“四个”法
名句运用,历来是作文出彩的一大宝典,以名句为题,能画龙点睛;以名句作题记,能导引全文;以名句开篇,能使人一见钟情;以名句穿插,能使文章典雅灵动;以名句结尾,能升华主题。名句运用得好,能使我们的表达精练、生动、意蕴深刻、神采飞扬。
一、立骨统领
就是紧扣话题巧用名句立意,统辖一段或全篇。请看2009年山东一考生佳作《见证》中的几个精彩语段: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你一位来自中原的如香花般娇嫩的女子啊,你能否扛得住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那片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强。你不抱怨,你不绝望,你用自己如花的心灵,在西北大漠开出一片生命的绿洲。你传播了文明,带去希望;你用自己的牺牲,为两地人民带来了和平。昭君,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非凡女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功臣啊,大西北的寂寞是否会让你自暴自弃,意志消沉?那片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皇帝本想用恶劣的环境折磨你,你却在大西北的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在新疆,你三更即起,修治水利。你每到一处,必亲验土方。你说你这么做上可对国家,中可对僚友,下可对百姓。你这分明是以罪臣之名,行功臣之事!几年下来,你为朝廷储备粮食几百万石,大大充盈了府库。林则徐,你就像那片胡杨林,坚守着为国为民的信念。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地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的功臣。
文章巧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吟咏王昭君的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和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分别统领起二、三两段,使二、三两段纲举目张,赞扬了王昭君“如花的心灵”、坚韧的性格,凸显了林则徐这位志士仁人不求贤达、甘于寂寞的精神。
再看2008年安徽一考生佳作《带着感动出发》,这篇佳作以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坎坷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以爱国情感为载体,以经典诗句为线索进行构思:
一片落叶,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柄孤灯,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寂寞。夜间听漏,漏尽更残,失意仿佛没有尽头。氤氲迷茫中不见曙色。站在历史的某一支点上,我看见一个女子落寞的姿势,犹如秋日正午房檐流落的雨水,美丽而又哀伤。
也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仿佛生命中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影子。
只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随着小朝廷南渡,她一方面怀念昔日的风光,一方面又不由得因这末世的衰败而大起悲意。一个女子祈盼振兴的心因怀有眷念而愈发哀戚,也让人们看到,那颗心,如苏武手中高举的汉节,无论星月沉沦,都不曾低落。
……
于是,我们看到,易安的一生其实都在给我们感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命跳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羞涩感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落寞哀愁„„
这里除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引用的是欧阳修《踏莎行》中的名句外,其余都是灵活运用了李清照的名句,开头化用《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意,赋予落叶、雁叫、秋雨以浓郁的感染力。接着分别引用了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词中的名句,表现了李清照一方面怀念昔日的风光,一方面因“末世的衰败而大起悲意”的爱国情感。不管是浅尝,还是细品,都令人感到余韵悠长。
二、印证解说
就是先用名句印证主旨或话题,再用自己的语言解说相关名句,即“主旨或话题→印证→解说”,这也运用名句最基本的思维流程。请看2008年高考浙江佳作《感受乡村》中的精彩片段:
感受乡村,感受乡村给我带来的无限的韵味与生机。
明代梅鼎祚面对宁静的田园,情不自禁地感喟:“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摇曳的野花,散发着迷人的气息,缱绻的,幽香的,沁入人的每一个细胞。
而此刻的乡村,此刻的烟柳、渔船、小桥流水,正被轻柔的风雨笼罩。
风怜惜地吹一池碎银,雨温暖地抚摸一树梨花。水灵动而跃,霎时生机卓尔;花欣然而绽,顷刻芳华满园。
感受乡村,感受着乡村给我带来的无限幸福与快乐。
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躺在一棵老树干边上的沙地上,画这棵老树的素描。我穿着亚麻上衣,叼着烟斗,望着深蓝色的天空,望着沼泽和草地,这使我快乐。”
正是乡村这些平凡质朴的事物,点燃了凡·高的艺术之火。
引文中的“感受乡村,感受乡村给我带来的无限的韵味与生机”是主旨,明代梅鼎祚的田园诗“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是“印证”,接下来三个自然段是小作者对梅诗娓娓动人的描述性解说。解说中的风“怜惜”、雨“温暖”,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村的温馨,也展示了考生绝妙的遣词技巧。文中引用的凡·高的例子也是如此思维模式。“主旨→印证→解说
”这种技法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主旨需要,也可变通使用,如,可省略“解说”。
三、意境链接
就是根据题旨,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与相关名句蕴含的文化景象比照着描述,使之在不经意之中遇合,引人深思,让人联想,或者将不同名句及其景象链接在一起。请看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落叶归根》中的精彩语段:
家乡在地理意义上属于江南。它虽然也有青石板,也有厚厚的青苔,却注定不会迎面走来一位丁香般的姑娘,也不会发生郑愁予诗中过客马蹄声叩开三月思妇窗扉的美丽错误。那该属于三月的江南。至于家乡的三月,虽然也多雨,却野性张扬。不信请看路旁人家院落中的月季开得那般肆意,那般灿烂,不知“庭院深深”的含蓄。而那些丈夫出海打渔的妇人们,也趁着雨天放下家务,在微雨中聚会饮酒,不懂凝眉的惆怅和太息般的目光。
……
有时,我看着来到我家门口打工的外地人的背影,不免猜测他们的家乡是何模样,是否也像我们家乡多雨而慵懒,普通得令人找不出长处,却又每每在午夜梦回时思念着河畔的熔金落日,亭边的那棵老榕树以及邻家的小妹妹?
本文构思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意境链接”,小作者巧妙地结合漂泊游子(绿叶)对家乡(根)的思念、怀想,将真实细致的生活材料和戴望舒、郑愁予、李清照等名句中蕴含的文化场景每每不经意中遇合。加点的经典词语,与现实生活链接得天衣无缝,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宁静、纯朴、自然的家乡的留恋之情。
“意境链接”有时也可根据题旨需要,将不同名句及其景象链接在一起。请看2009年北京卷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中的精彩片段:
穿越时空,我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吟唱着“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徘徊在汨罗江畔。看透这世事的污浊,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了江中。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那双翅膀,承载着他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飞了起来。肉体虽然毁灭了,但灵魂却因此得到永生。
我又来到了莲花池边,看到一个身影,惬意地遨游在莲花丛中。莲花赋予了他高贵的人格与精神,这就是他的翅膀。他向往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是那样一种高贵淡雅。生活的贫困不能阻碍精神的富有。他的翅膀拯救了他的内心,世俗的繁琐被他抛在了身后,他的灵魂随着翅膀飞入了圣洁的天空。他的人生因为那双翅膀,飞入了一片新的境界。
第一段的思路是:勾勒“身影”,引用名句(屈原《渔父》),描写相关场景,再扣题议论升华;第二段的思路与第一段基本相同,稍有变化:勾勒“身影”,引用名句(周敦颐《爱莲说》),扣题议论升华。这里是两个不同时空的景象在点题议论中,十分自然地链接在一起。
四、一线串珠
这是一种比喻说法,“线”指主旨或话题,“珠”是指名句,意思是说围绕同一主旨或话题,列举不同名句进行解读,或描写景物,或展现人物的思想风貌。
这种技法在实际操作中,引用名句比较灵活,有时引用两个名句,再仿写一两个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让它们串联在一起,增强文气。请看2009年天津高考佳作《“90后”的诗意人生》中的相关语段: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席慕容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们不是“90后”,但他们的诗意人生却是我们无法企及的羡慕。“90后”的财富是单纯,将人情世故、世事练达全都锁上,背上行囊,去寻找诗意。淡如菊的心里,只装得下“坐看云起时”的恬然,只盛得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只填得满行云流水的洒脱和看细水长流的心情。“90后”的脸上满是无邪的笑容,一路寻找,全是美丽:悠然端着古朴烟筒的老先生,起床后清脆的第一声鸟叫,诗意的笑容面纱都在后面展现。容不下急躁,容不下傲慢,容不下世故,诗意的菜汤里只有一味佐料:单纯。
这里紧扣“‘90后’的诗意人生”,开篇引用三位诗家的名句导入,使文章平中见奇,诗意盎然。接着在第四自然段中引用了王维《终南别业》中的名句“坐看云起时”,苏轼的《定**》中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聪明的小作者在引用两句名句后,不拘泥于全部引用名句,而是仿照上文“只装得下”、“只盛得下”句式又续写了“只填得满”一句,使得行文“如线串珠”,灵动、自然。
不难看出,运用这种技法不仅能使文章文采斐然,繁花满眼,还能突出文章的气势,突出抒情或议论的感染力,在情感的抒发中展现了作者文化和知识的积累。
这种技法如果有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短语并列在一起时,就是引用和排比的综合运用。
名句技法在具体操作时,特别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名句与事实结合,引用名句属“讲道理”,一般要与“摆事实”结合。二是名句与主旨结合,运用名句一定审清题意,紧扣题旨。否则,便会偏题甚至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