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对准光明面

时间:2019-05-12 05:4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生活对准光明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生活对准光明面》。

第一篇:把生活对准光明面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做事要强化“享受”这根神经

5月10日,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魏书生应邀到惠做客“岭南大讲坛·惠州素质教育论坛”,为我市1000多名教育工作者作专题报告。魏书生的报告将教育理念与人生感悟相融,观点独特,语言生动,让人深受启迪。

■谈教育的“民主与科学”

把管理的权力尽量交给学生

我教学就是靠民主、靠科学。民主,就是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从而做到决策过程民主。教育的民主和其他的民主都一样,老师有了教学民主的想法,教与学之间有民主气氛,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积极。

科学就是法治,法是规律、是制度。依法治教学,依法治班,依法治校。就语文教学而言,我就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规矩、程序、办法,不同的学生每天做不同的作业,听不同的声音,畅所欲言讲述不同的口头作文。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我的教学原则是:一是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读书,高高兴兴地读不同的课外书;二是按空间范畴制订计划,做到班级的学生人人有事干,班级的每件事有人做;三是按偶发事件制订计划、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依据这样的程序,即使老师不在学校,也有监督检查系统。第一道防线是自检,自检发现问题可以写心理活动说明书、心理病历等来督促自己。第二道关口叫互检,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第三道关口是责任人检查,把责任细分到学生个人。第四道关口是集体检查。我从不主张老师把自己放在监督检查的第一道关口,这样往往会“按下葫芦起来瓢”。所以老师把第五道关口,把管理的权力尽量交给学生。

■谈“注意力体操”

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

“注意力体操”四要素是“一松二静三匀四乐”,也就是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

“松”:轻松学习效果才好

其实教学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学生、老师每天来到学校读书、教书,无非是看看书,写写字,算算题,想想事。学习时越紧张,注意力、理解力就越差,浑身放松,才能思路流畅,注意力、理解力、思维力才明显增强,这是学习的规律。

“静”:守住心灵的宁静

心灵静,就能让内心和谐。当代社会是发展迅速并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信息非常丰富,也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如果没有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的能力,各种各样的信息会抢夺我们的眼球和耳根,使我们迷惘、彷徨、困惑,甚至紧张、焦虑、痛苦和忧伤,相反,如果你能闹中求静、苦中求乐,以不变应万变,把有用的信息请进来,让没有用的信息丢一边去,不管世界怎么变化,你都能守住心灵的宁静,才能获得轻松。

人生最累的就是自己跟自己折腾,这是最消耗生存成本的。要守住自己心灵的宁静。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无比广阔的天地,人的责任就是坚守自己,坚守坚守再坚守,决不放弃。

“匀”:“一息尚存”最重要

“匀”是呼吸均匀。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地位,是“一息尚存”!人能呼吸才能活着,所以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你只要又深又匀地呼吸5口气,你就会平静下来。我们应该满怀感恩之心,重视一呼一吸。“一息尚存”,回报不已:回报我们的父母,回报我们的朋友,回报我们的社会。

“乐”: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

人的烦恼绝大部分都是自找的,人总对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感到着急。人什么时候出生,出生在哪里等等,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人生99%的事情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因此要放得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把有限的精力、生活成本放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上,才能想得深、干得实,才能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人生可能只有1%的事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这就是改变自己的态度。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有阴有阳,有光明,有黑暗,有成功,有失败。人要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光明面,这样你经常面对光明,看到成绩,就会产生无穷的生活动力,会有无尽的生活乐趣。

比如有的老师一开始备课就抱怨,“怎么天天要干这事”,“多枯燥乏味”等,久而久之,就训练了自己生气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生气的“技术水平”。换一种态度,如备课时想着自己上过的精彩的课,甚至备课是好好练写字的过程等,心情就不一样。

我认为教书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学校管理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你能经常强化“享受”这根神经,你就能经常寻找享受的理由,体会享受人生的快乐。

■谈平常心

从容过平凡日子是大快乐

每年的工作计划我都要写上这句话: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我用的是句号,不是感叹号,意思是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

我反复强调,节好过,年好过,平常日子不好过。逢年过节可以喊口号、掀高潮,很容易让人激动起来,但是节日过完了,高潮平息了,口号不喊了,平凡的工作还得一年又一年坚持做,平凡的日子还得一天又一天地过。人生最不容易的事就是当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淡的事情,过平凡的日子,仍然能够高高兴兴、从从容容,那才是大快乐、大自在。

精彩语录:我的教学理念其实一点都不新鲜,都是“长胡子”的经验,主要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一小点”是领着全校师生练“注意力体操”。

人物档案:魏书生,1950年生,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教书33年,当班主任22年。因他在教育改革中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先后在报刊发表70多篇文章,出版了《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和《魏书生文选》等。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占“便宜”

魏书生非常忙,报告会结束后,对他的专访只能在从市会议中心到饭店的途中进行。在听报告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他对培养习惯的重视。他所在的盘锦市每年10月16日都要召开“培养习惯现场会”。魏书生是如何看待习惯培养的?

“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魏书生说,习惯从行为中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一次两次的行为不足以养成习惯,要真正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不怕慢。俗话说水滴石穿,线锯木断,日久天长也就形成了习惯。

魏书生有许多习惯都是坚持了几十年的。他说,他从1978年2月20日起坚持写日记,一直到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一篇不落,至今写满了89本日记本;当教育局长后写得更多,11年写了49本日记本。他几十年来还坚持每天晚上9时30分开始跑3000米。许多人将这些每天重复的事看作是负担,魏书生却认为,当你把这些极细小、极平淡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在每天都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生存的快乐和幸福。

“我个人认为好的习惯是可以让自己占‘便宜’的事。”魏书生说,万事万物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走出阴影肯定有阳光,手心翻过来是手背,在“阴面”多付出一点力气,到“阳面”自然就得到多一点。“比如我每次都是站着讲课,这也是好的习惯。表

面上看是比坐着讲课多付出了力气,但久而久之我的‘站功’就练出来了。站着讲课,其实不是在消耗体力,更多的是在增强体力,锻炼身体,这样就自己得到利了。”

“我从来不去盲目攀比。有时人活得累就是因为过多地把精力用在无效无用的攀比上。人跟别人比就会活得累,反之心就会静,就节省了很多生存成本。把省下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坚持下去,就形成了能让自己占‘便宜’的习惯。”魏书生说。

第二篇:把手掌对准太阳评论

把手掌对准太阳

在挫折和不幸面前,不要说失望,不要说放弃,因为希望就在你的手掌上。不信的话,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血液与阳光混合的红色在心中沸腾,在眼前涌动,那种感觉就是希望。

困难重重荆棘(jīn jí)丛生,也许你会对此感到无能为力,认为自己不够美丽,不够聪明,成绩不够好,朋友不够多,只是一条渺小的毛毛虫而已。可是毛毛虫又怎样?伸出你的手掌,对准太阳,那正在沸腾的红色是你的希望。明年春天你会在水面的倒影中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

哪一个亡国之君不悲痛,哪一个败军之将不失望?这种体验勾践有过。但他那不屈的灵魂与手掌无意中与阳光相遇,在那澎湃的血红中,希望让他的灵魂更加坚强。于是他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科学家追求的是真理,为真理付出的就不只是汗水了。布鲁诺不接受宗教的游说,于是遭到了异教徒的迫害。睿智的上帝让布鲁诺捧着那沾满鲜血的“日心说”对准太阳。顿时,一片希望之色映红了布鲁诺的脸,什么都不必说了。这令人激动的希望让布鲁诺一直坚持着,坚持着,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永远。人们说他是个疯子,他的作品也不免有些“疯气”,然而就是这“疯气”让凡·高成为后来画家的偶像。可在当时,根本就没人理解,没人欣赏。凡·高失望了,绝望了„„痛苦遮住了阳光,他找不到那片希望之色,然后,一颗子弹穿过他的头颅„„

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希望就在眼前。

不要因为失望而与困难维持和平,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就会看到希望;不要因为失望而与挫折握手言和,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你会拥有希望;不要因为失望而对失败甘拜下风,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你就希望无限。朋友,希望就在你的手掌上„„

1.象征手法,新颖别致。作者用太阳象征希望,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提出论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

2.语言优美,豹尾点睛。特别是文章对勾践、布鲁诺、凡高等人的故事做了文字上的处理,避免了平铺直叙。结尾运用整齐的排比句式,进一步加强了文章的力量。

第三篇:把生活融入课堂(模版)

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

例谈数学生活化教学体会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体 现出“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解决 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感受学习数 学的乐趣。

然而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等同于枯燥与繁难,并没有形成“人 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意识,既不知所学的数学 “从何而来”,更不知学了这样的数学知识有何作用,每天只是在反 复训练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往往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使得数学陷入了教学两难的尴尬境界呢?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生活背景,教学情境 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去甚远等等是重要的因素。生活化原则的缺失压抑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数学运用能力 的提高。

其实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只是我们没有去挖 掘和提炼而已。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 回归生活,应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并付诸实施的问题。数学课堂教 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构建一种开放的、与生 活紧密联系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应该成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必 由之路,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触手可及,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云山雾 海。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将此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再在解决生活 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把生活融入课堂,生活是数学教学内容不竭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 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 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境中的很容易产生探究 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融入数学课堂呢?、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 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 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进行教学 设计时,应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关于数轴概念的引入,我将情境设计成:

学校门前是一条东 西方向的公路,现在把校门口的位置记为 0,向东走一米记为 +1,向西

走一米记为-1,放学后,顾明、李颖、陈丽丽三位同学一起回家,顾 明向东走了 8 米,李颖向西走了 5 米,陈丽丽要等她的弟弟,还站在

校门前。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公路图,并标出此时三位同学的位置。由于放学回家是同学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所以都迅速标出了三个同学 的位置,为进一步讲解数轴的相关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再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绪带到广阔的海边,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把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红日冉冉升起,我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太 阳和海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情况。通过这种“生 活化”的情境教学,学生学得饶有兴趣,特别是太阳即将离开大海时,天拉它向上,海拉它向下,最后太阳终于离开了大海,同学们的印象 特别深刻,在感受大自然壮美的同时,牢固地理解了数学知识,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生活化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以往的教学内容常常是以公式、定理等“纯数学”的方式呈现给 学生,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集生活中的各种 数学实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天地,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因 此我常常把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对数学题的呈现形式也作了一些 有益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歌谣、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时,我 们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

第四篇:把生活带进课堂

把生活带进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内容提要: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更应融入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大量生动鲜活的数学素材,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新课程惟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的强烈欲望,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主 题 词: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1:

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训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8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1128除以36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案例2: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

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京香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百事利家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到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案例4:

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我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9人,在过“六。一儿童节”时,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的一箱九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八八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的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案例5: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有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的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三、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案例6:

例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实现生活需要,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需要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案例7: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几种方案的计算,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同时携带要方便,外观要美。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熟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并使学生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案例8:

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自来水公司规定:凡用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的,每吨水收费1.8元,超过20吨的,超过部分增收50%。小明家十月份交纳水费46.8元,问小明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见了这题目,纷纷陷入了沉思,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这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每吨收水费1.8元,这样小明家只要交纳水费:1.8×20=36(元);而小明家十月份实际交纳水费46.8元,多交纳了:46.8-36=10.8(元),因为用水量超过20吨的,每吨要增收50%,即每吨要交纳:1.8×(1+50%)=2.7(元),10.8÷2.7=4(吨),因此可得,小明家十月份用水为:20+4=24(吨)。

通过这题的练习,既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用水,又使学生懂得解应用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分析推理。

五、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联系生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知识,联系实际应由近到远,由小到大,先从学生的生活开始,逐步扩大到学校,社会等领域,要考虑到地域性,城乡差别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计算。其实,加工零件问题也是现实中的问题,但离学生太远,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有关种菜,种庄稼这类问题,农村的学生非常熟悉,但把它放到城市学生的课堂中就不合适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联系生活要恰到好处,要适当。

(二)联系生活要恰当,不要生搬硬套,不要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

数学生活化是当今数学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因此,很多教师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一些教材也刻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些现象固然可喜,但有些联系实际的例子并不恰当,会误导学生。有些例子甚至是编者、教师想当然编造出来的,名为联系实际,实则违背了生活实际。

案例9:

例如人教版教材数学广角中有这样一道题:摊熟1个煎饼需两分钟,一个饼铛可以同时摊2个煎饼,问摊3个煎饼最快需几分钟。很多学生认为应该是4分钟,显然两个煎饼一块摊,另外一个单独摊。但书上的答案却不是这样,而是用3分钟,即先摊两个煎饼,一分钟后,一面熟了,拿走一个煎饼,再摊第三个煎饼,再过一分钟,第一个熟了,再放上第二个煎饼,再过一分钟,后两个煎饼就熟了。这个答案乍看来很巧妙,很节约时间,但仔细想想,哪有这样摊煎饼的呢?仅仅为了节约一分钟,弄得手忙脚乱,这样值得吗?哪有煎饼摊一半拿出去,再摊另一个的摊法?这样无疑违背了生活实际。学生们都亲眼目睹过摊煎饼,知道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书上这种摊法。因而,这道题根本没有说服力,根本不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是编者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牵强附会编造的,这样效果比不联系实际还差,误导了小学生。所以,有这样的例子,还不如不联系实际。联系不上就不要硬联系。

(三)联系生活不要局限于当前所学知识点,应培养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中的知识是一点一点学得的,而有时生活中很多实例用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未必是最恰当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要多鼓励学生用最佳方案去解决问题。

案例10: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某天去买梨,价钱是5元4斤,买了6斤梨。我正默默算帐,小贩张口就说:“7块5。”我大吃一惊,不明白小贩怎么算得这样快,难道堂堂一个大学生不如一个小贩会算账?问过之后才知道,小贩并不像我那样先算一斤多少钱,而是这样算的:5元4斤,2斤2.5元,再加上4斤的价钱5元,所以6斤梨一共2.5+5=7.5(元)。我不得不惊叹这种算法的巧妙,同时我也体会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有巧妙的解决方法,所以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方法,遇到问题一定要多动脑,用最好的办法去解决它。

案例11:

还有一个例子:母亲带着上四年级的儿子和上学前班的女儿去吃比萨。要了两个比萨,99元一个,母亲让两个孩子算算共花多少钱。儿子嘟囔着“二九一十八,二九一十八”,认真地算,一会儿问母亲能不能给他一支笔和一张纸,而这时,女儿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198元”。为什么女儿算得这样快呢?她是神童吗?不是的。她之所以算得这样快,是因为她并没有像哥哥那样按常规直接去算99+99等于多少,而是这样想的:1个比萨付100元,多付了1元,2个比萨付200元,就多付了2个1元,所以2个比萨的价钱就是200-2=198(元)。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把它们搬到课堂上,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巧妙的解决方案,使他们增加生活经验,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把数学当作一种兴趣,一种需要来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能够活学活用的人,而不是做题的机器。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五篇:把工作当作生活

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管理当作习惯

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你每天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做事为了什么。你晚上的梦,早晨的语都是你的生活,你的工作最基本就是为了钱,但是真正的工作是你的一种习惯,一种梦想,一份执着。你一直坚持的那个东西才是你的工作,你在参加工作之前有没有认真考虑过为什么做这份工作,为什么你要选择它,因为这就是你的生活。你面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你面对工作的态度,你积极向上,工作就会一帆风顺,你郁闷悲观,工作就会逆水行舟。因为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改变的是你的心态,是你的态度,是你的看法。

什么是管理?其实我们都不懂,尽管大家一直在参考各种与管理有关的书籍,但是我们不懂管理。其实管理就是一种习惯,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国家法律的约束是管理,政府的条文规定是管理,公司的明确规定是管理,红军时代的三大纪律八大注意也是管理,我们把这些当做管理是因为我们已经把这个当做一种习惯。还有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勤奋有些人喜欢懒惰;有些人喜欢自律,有些人喜欢随意;有些人喜欢积极向上,有些人喜欢随遇而安……就这样慢慢的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这种生活习惯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所以管理无处不在,它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尽管有时候不知道它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傻傻的发笑,我们会觉得快乐,梦想就是这个引发你兴奋点的东西。你的言谈举止,你的思想态度,你的生活节奏都是为了让你高兴,需要到你的兴奋点并且一直兴奋下去,这时候就是你的梦想。

作者:郑聚广

下载把生活对准光明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生活对准光明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微笑带给生活

    把微笑带给生活 有人说,生活是甜蜜的,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有人说,生活是苦涩的,一生中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和无耐;有人说,生活是酸楚的,一辈子总会遇到躲也躲藏不过的叹息;还有人说,......

    对准自首的认定标准的评析

    在我国刑法理论上,自首有一般自首准自首之分。所谓一般自首,依照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与准自首的主要特征在于:准自首不......

    把微笑带给生活作文

    把微笑带给生活作文 把微笑带给生活 世上有一种永远不会调谢的花,那就是微笑。它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它就会开放。我爱微笑,并深深迷恋这一种美丽的表情,因为永......

    把生活炼成诗(最终版)

    把生活炼成诗 生活是什么?小孩答道:“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或许我们觉得这孩子太天真了。我认为生活如诗如画,把生活炼成诗,炼成像诗那样简短、透彻〃〃〃〃〃〃 把生活炼成......

    把勤奋作为生活的习惯

    把勤奋作为生活习惯 同学们,请允许我先读一些反映我们校园怪现象的调侃文章: 1、上课睡觉:某生上课时睡觉,被老师发现。老师:你为什么在上课时睡觉?某生:我没睡觉哇!老师:那你为什么......

    莫把游戏当生活[5篇材料]

    莫把游戏当生活 同学们都喜欢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甚至通宵达旦,茶饭不思。这样的同学把游戏当成了生活,甚至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我们看到过有的同学曾经因痴迷游戏被学校......

    中考写作:如何把生活引入作文

    中考写作:如何把生活引入作文 文章作者:张艳梅 来源:语文报中考版第33期 2011-10-12 14:30:34 主持人语: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相信不少同学害怕作文,就是因为它和......

    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

    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 您会为时间无处打发而无聊吗?您会为工作毫无起色而郁闷吗?您会为生活缺乏目标而懈怠吗?太阳每天亘古不变的升起然后落下,;日子在一天一天的重复;如果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