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自首的认定标准的评析

时间:2019-05-15 04:5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准自首的认定标准的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准自首的认定标准的评析》。

第一篇:对准自首的认定标准的评析

在我国刑法理论上,自首有一般自首准自首之分。所谓一般自首,依照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与准自首的主要特征在于:准自首不具备一般自首的投案特征,理论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准自首具有自动投案的特征,只是投案的方式和场所与一般自首不同;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准自首情况下,被采取

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已经在案,因而不存在自动投案问题,不具备自动投案这一条件。我赞同后一种观点,因为在准自首的情况下,自首行为人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已经丧失了人身自由,不可能向司法机关投案。相对于一般自首,准自首之所以特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适用对象的特殊性,一般自首适用于人身自由未受到剥夺,存在投案条件的所有犯罪人,而准自首只适用于一般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其次是适用条件特殊性,一般自首的成立须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条件,准自首的成立须以上述适用对象的犯罪人主动供述其尚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为条件。

一、对准自首成立主体的认定方面

准自首的主体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构成准自首的主体为三种: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此强制措施即为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五项措施,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司法解释为“已宣判的罪犯”)。在立法意图上,准自首所针对的对象应该是那些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人身自由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从准自首制度设立的旨意来看,是为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已被关押、已丧失人身自由而不可能有自动投案条件的犯罪分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在法律上给予不同于被动交代罪行的积极评价——认定为自首。从上述规定本身来说应该没什么争议。然而,从准自首设置的初衷来分析,我认为部分准自首的主体是可以成立一般自首的。

(一)对“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理解

强制措施是否也应当包括被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这两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此问题,理论界存在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从客观上理解“强制措施”,并指出不应当将“被采取强制措施”混同于“处于在押状态”,进而对上述问题持明确的肯定意见。然而我认为,从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看,并未将强制措施限于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因而将监视居住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排除在外,似乎不妥。但准自首与一般自首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准自首的情况下,由于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无法实现自动投案的行为,因而法律规定以自首论。而在监视居住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只是限制人身自由,还存在自动投案的客观可能性,完全具有自动投案的条件,存在成立一般自首的余地,而且其自动投案行为与其他犯罪分子的自动投案行为在本质上亦没有任何区别,故而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将其纳入准自首的主体。

因此,如果被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分子,在这一期间向司法机关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被人其他罪行的,应视为一般自首比较适宜。

二、对准自首成立罪行供述条件的认定方面

根据刑法第67条第2款之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要成立准自首,还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是准自首的根本条件,具体适用时应注意正确理解“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含义。

(一)对“司法机关”外延的理解

弄清该款中所述司法机关的范围对于正确认定准自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二种主张 :第一种主张认为,这里“司法机关”是指直接办案机关。第二种主张认为,这里“司法机关”应当是全国所有的机关。我认为,这里对“司法机关”外延的把握上,第一、第二种观点都过于绝对。如对“司法机关”作广义的理解,一是由于地域广阔,难以及时判明犯罪行为人的罪行是否被异地司法机关掌握,因而使自首的适用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影响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二是不利于罪犯主动交代余罪,有悖于确定准自首制度的初衷。反之,如将“司法机关”仅理解为直接办案机关,则忽视了这种情况:直接办案机关已通过发布详细的网上通缉令等方式将犯罪人的体貌特征及其犯罪事实告知其他司法机关,而司法机关正是借此将又在异地作案的犯罪人找到并抓住的情况下,此时若仅因为该其他司法机关并不是直接办案机关,就认为其尚未掌握犯罪人的该犯罪事实,则同样有失客观。所以我认为对这里司法机关的范围,应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具体个案的实际情况予以把握。其中,一个总的判断标准是:如果犯罪人后来归案的,其他司法

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进行审判之时,已经通过相关资料判断出或者怀疑到该犯罪人还犯有前罪的,则应当认为犯罪人所犯前罪已被司法机关掌握,此时的“司法机关”就应当包括这些已实际了解犯罪人所犯前罪事实的其他司法机关;反之,因犯罪人又涉嫌他罪被直接办案机关以外的其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或审判,但事先该司法机关并未获悉犯罪人还犯有

前罪的有关信息,或虽已获悉,然而在对犯罪人采取强制措施或进行审判当时并未意识到、怀疑到该人就是还犯有前罪的犯罪人时,应不能认为犯罪人所犯前罪已被司法机关所掌握,此时的“司法机关”就应当不包括这些并未真正掌握犯罪人所犯前罪的司法机关。

(二)对“还未掌握”的理解

如何界定“还未掌握”是认定准自首的关键:有的主张认为“还未掌握”是指司法机关还没有任何材料反映犯罪行为可能系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实施的。只要司法机关掌握了一定线索,即使这些证据材料上不足以完全证明案犯构成他罪,也认定为“已经掌握”。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妥。“掌握”应当是司法机关有证据证明该犯罪行为系某人所实施,也就是说,只要司法机关还未获取这种证据即可视为“未掌握”,即没有证据证明某犯罪行为系某人所实施,以及虽有证据但尚达不到明确证明某犯罪行为系某人所实施的程度。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司法机关不知道犯罪事实已经发生;二是司法机关虽知道犯罪事实发生,但对作案人一无所知;三是司法机关虽已知道犯罪发生,并已有个别线索或证据是司法机关对该人产生怀疑,但还不足以据此将其确定为该犯罪嫌疑人。

三、对“其他罪行”的理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所谓“其他罪行”,是指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的罪行,对此规定,争议颇多。一种观点支持司法解释的界定,认为所供述的其他罪行必须与已掌握的罪行是不同罪名,才成立准自首;另一种观点认为,交代的其他罪行不论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是同罪名还是不同罪名,只要是未掌握的罪行都应以自首论。我赞同后一种观点。

(一)其他罪行从文义上不等同于不同种罪

立法原意所指的应当是“其他未被掌握的罪行”即是相对于法条上所指“已被掌握”罪行而言,根据刑法条文应“严格解释”及“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的原则,将“其他罪行”界定为包括同种罪名和异种罪名是合理的。

(二)从司法实践来分析显失公平

这种解释未能把握“准自首”的复杂情况。对于未决犯,尚可讨论,而对于已决犯,显失公平。这是因为刑法明文规定对于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罪犯如果发现“余罪”未判决要数罪并罚。势必出现一边要定罪而一边不算自首的情况。从策略上考虑,现行司法解释及部分学者如此理解既不利于审判前对案件的扩大性突破,也不利于审判后对在押犯的改造,并且有悖于设立自首制度宗旨之嫌。尽管现行司法解释也就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罪行以坦白论,并处以相当于自首的从宽处罚。从结果上尽量拉近“准自首”与“坦白”的差距,但其固有缺陷仍无法排除。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将“其他罪行”仅理解为“异种罪行”无论在文义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不通的。

以上的论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认定准自首的范围,但我认为这种扩大不会放纵犯罪,只会更有利于刑事诉讼的进行。首先,可以减少刑讯逼供的发生。刑讯逼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重口供、重挤余罪造成的,如果使犯罪分子觉得如实交代是一个好的选择,那么就会大大减少刑讯逼供的发生。其次,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口供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通过口供突破案件,可以较少地使用司法资源和成本,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目前经济尚不发达,司法资源严重,对准自首的成立条件作较为宽泛的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酒后驾车肇事逃逸自首的认定

酒后驾车肇事逃逸自首的认定自首,是刑法总则规定的量刑制度,对刑法分则中规定的个罪符合自首条件的情形普遍适用。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依据这个规定,不论是不是酒后驾车,只要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就应当认定为自首,这一点法律上已经有明确规定,而不是《意见》作出的新规定。《意见》只能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刑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予以细化、明确和完善,而不能突破刑法的规定。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三篇:困难职工认定标准

困难职工认定标准

为加强对全省困难职工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困难职工(含困难农民工,下同)状况,根据全国总工会、财政部和《河北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管理的实施意见》(冀工发〔2009〕23号)及《河北省总工会关于做好首批“脱困无望”职工生活救助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总字〔2010〕11号)等文件有关规定,现对困难职工认定及档案管理等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一、困难职工的认定标准

困难职工是指: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领取了工资、失业保险金、养老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因家庭收入过低难以维持生计或因伤病、子女就学、受灾等造成刚性支出过大,不经救助无法摆脱其困难处境的职工及其家庭。对困难职工,依据其困难程度分为三类,即一般困难职工、特困职工、极困职工(原脱困无望),统称为困难职工。

1、一般困难职工的认定标准:职工及其家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认定为一般困难职工。(编号为K承XXXX,K为大写)

(1)政府认定的低保家庭,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入不敷出的职工;(2)尚未享受政府低保待遇,但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对这些职工,在核实其困难情况,按照规定程序认定为困难职工的同时,工会组织应主动帮助其向政府申请低保救助,经政府救助后生活状况明显改善者,可按脱困处理)

(3)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0%以下的,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害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

(4)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遭遇突发性灾难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家庭刚性支出过大,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经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后的部分,下同)或事故损失超过其当年家庭全部的收入50%以上,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

(5)因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确需救助的职工。

困难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期限为一年(含)以上劳动合同,已加入工会组织,且符合上述标准的务工人员。

2、特困职工的认定标准:一般困难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认定为特困职工。(编号为T承XXXX,T为大写)

(1)职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经本人努力未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

(2)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已连续两年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超过家庭当年全部收入的;

(3)其他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

3、极困职工的认定标准:(编号为J承XXXX,J为大写)

特困职工因各种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经政府和工会帮扶救助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近5年内靠家庭自身无力摆脱现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极困职工:

(1)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经政府和工会帮扶救助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

(2)因患重大疾病且需要终身治疗,已连续三年以上当年医疗费自付部分超过家庭当年全部收入,法定赡养人无力承担责任,经政府和工会帮扶救助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

4、各市总工会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困难职工、特困职工的认定制定细化、量化标准,具体标准可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年调整。极困职工由各市级工会上报省职工服务中心审核认定。

二、困难职工的申请和认定程序

困难职工的申请和认定,遵循申请、审核、公示、审批和建档五个程序。

1、申请。职工及其家庭符合困难职工认定条件的,可向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基层工会提出申请;职工未提出申请,但经基层工会走访认为其符合条件的,基层工会应帮助其申请申报。

2、审核和公示。基层工会接到申请材料后,依据困难职工认定条件,入户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核,并在本单位或社区公示不低于5个工作日,确认符合困难职工标准的,按工会隶属关系报上一级工会。

3、审批和建档。基层工会上报的困难职工申请,按工会隶属关系由县(市、区)总工会审批认定后,在10个工作日之内为其建立档案,并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软件。省、市总工会通过软件对电子档案进行审核,并进行经常性抽查核实。

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应当遵循“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工作程序。因情况特殊,不能按照上述规范程序认定为困难职工再进行帮扶,又确实急需救助的职工,经核实本人身份、困难情况,可由本人填写救助申请表,报县级以上职工服务中心主管领导批准后酌情帮扶,并立即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临时救助档案。

三、困难职工及档案的管理

做实并规范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是各级工会掌握困难职工群体状况,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服务的基础和依据,各级工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困难职工及其档案的管理工作,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

1、困难职工档案的建立和组成: 困难职工档案由四部分组成:

(1)原始档案即纸质档案。由《困难职工申请表》、职工本人身份证及家庭户口本复印件以及有关原始证明材料等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本人及家庭成员情况(包括工作单位及岗位职务、月收入等)、困难程度、致困原因、技术特长、就业要求、帮扶需求等。

(2)电子档案。是指按照全国总工会有关规定和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设置,将困难职工原始档案的主要内容录入软件,并按照软件管理权限,逐级审核上报,实现信息化管理。

(3)综合统计资料档案。主要是与档案建立、管理和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有关的各类报表和数据统计资料等。

(4)工作资料档案。主要是在开展各种帮扶救助和送温暖活动以及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资料,新闻报道资料,图标、照片、音像资料等。

2、困难职工档案的管理权限:

困难职工原始档案即纸质档案由基层工会及建档单位建立和管理。电子档案即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由全国总工会管理,各级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有关规定和软件的功能、设置的管理权限,履行其录入、审核、上报等职责。综合统计资料和工作资料档案由各级工会依据其职责、权限,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和上级工会的要求建立、管理和定期上报。

职工家庭成员在不同用人单位工作,分别向所在单位基层工会申请为困难职工且获得认定的,形成的原始档案可分别由所在用人单位保管备查,并由最先上报到其共同上级工会的基层工会负责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其他基层工会应在其保管的原始档案材料中注明情况。

3、困难职工证和困难职工档案编号规则:

各市总工会应为所管理的困难职工统一配发《困难职工证》。困难职工得到帮扶救助后,所在基层工会或职工服务中心负责在《困难职工证》的登记表页上逐项签注,记录救助时间、救助款物金额、困难职工签字等信息。

我省困难职工档案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时,一般困难职工档案号前加字母K;特困职工档案号前加字母T、极困职工档案号前加字母J。各市县总工会困难职工编号的数字号段由省总工会依据全国总工会规定分配。

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建立的困难职工电子档案,应以困难职工家庭为单位建立,一户一档,避免重复建档、重复统计。

各建档单位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批量帮扶救助的,应于实行救助后10天内,将帮扶信息及时录入帮扶软件中相应的模块;对困难职工个别帮扶救助的,应立即将帮扶信息录入帮扶软件中相应的模块。

4、完善对困难职工及档案的动态管理制度:

各级工会应完善对困难职工及其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的制度,做到随时发现、认定随时建档,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已建立档案并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软件的困难职工,因所在用人单位破产、重组、撤销及其他原因失业,困难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其档案转入新用人单位基层工会管理。上述困难职工未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且原建档基层工会无法对其继续履行管理职责的,由上一级工会组织协调,将其档案转入户口所在地或常住地乡镇、街道工会管理;乡镇、街道工会不具备管理条件的,由所在地县级职工服务中心管理。困难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困难职工档案的原管理单位应及时将档案移交给新的用人单位工会。新用人单位工会应依照困难职工认定条件对其困难程度重新认定,符合条件的保留档案,不再符合条件的,应认定为已脱困,予以撤档处理。

5、各级工会均应建立档案借阅、查询、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登录授权制度,加强密码管理。对私自损毁、擅自涂改、伪造档案和因工作失职造成档案丢失的人员;和擅自下载、复制、扩散困难职工个人及家庭信息等有关数据的人员,要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应的领导责任。

6、加强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员队伍建设:

已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的工会组织均应指定一名档案管理员,专门负责本级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的建立、有关数据的输入、更新及报送工作;同时负责对下级工会报送档案数据的存储、统计、汇总和审核工作。

档案管理员人选应相对稳定,定期接受专门培训,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社会保障和帮扶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能熟练使用、维护帮扶软件系统。

档案管理员每周用于困难职工及档案管理工作时间一般不低于3个工作日;各市总工会要建立所辖县(市、区)工会和基层工会档案管理员名册并上报省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省总保障部对各县(区)总工会专兼职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年对工作突出的档案管理员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7、各级工会应当为困难职工及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经费。配备适用的电子计算机及配套的先进技术设备,使用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并完善档案微机化、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并发挥其信息共享、分类查询、项目统计、数据分析和网上报送的作用。

第四篇:慢性病认定标准

新农合一般慢性病病种范围及认定标准

(一)Ⅱ期及以上高血压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具备下列各项中的一项:

1、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

2、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眼底出血或渗出;

3、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4、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

5、左心衰竭;

6、肾功能衰竭。

(二)冠心病(非隐匿型)

1、心脏扩大(心脏超声提示心室扩大);

2、心功能不全(心功2-3级);

3、急性心梗病史(心电图、酶学改变等);

4、严重心律失常。必须同时具备第l、2、3项或第1、2、4项。

(三)有并发症的糖尿病

明确诊断的糖尿病合并以下并发症其中之一者:

1、微血管病变。眼底血管病变及肾病,相关检查呈阳性;

2、大血管病变。心、脑、四肢血管病变有症状及相关检查呈阳性。

(四)急性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1、有脑血管病史一年以上;

2、有肢体功能障碍,肢体肌力三级以下(含三级)或出现共济失调及麻痹的;

3、头部CT或核磁等显示病灶(梗塞灶或出血灶)。同时符合以上三条。

(五)结核病(免费项目除外)有书面明确的结核病活动期的病史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报告、临床影像学诊断报告、功能检查报告、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疗证明或出院录,由县级新农合管理部门指定专业机构统一认定,认定有效期:一个治疗周期)。城市区救治定点医院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

(六)精神病

有精神病专业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或者精神病专业医疗机构门诊、住院病历复印件及相关检查单。精神专科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各县可指定市管精神专科定点医院。

(七)类风湿性关节炎

1、符合风湿病学(ARA)诊断标准病程6个月以上;

2、关节肿胀指数≥6;

3、关节疼痛指数≥12;

4、关节功能III级或以上。

5、相关检查检验项目①类风湿因子定量异常;②手部X光拍片异常。符合两条以上,其中第1项为必备条件。

(八)强直性脊椎炎

(1)双侧X线骶髂关节炎≥III期。(2)双侧CT骶髂关节炎≥II期。(3)CT骶髂关节炎不足II级者,可行MRI检查。如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或)广泛脂肪沉积,尤其动态增强检查关节或关节旁增强强度>20%,且增强斜率>10%/min者。(4)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者。符合临床标准第(1)项及其他各项中之3项,以及影像学、病理学标准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AS。

(九)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具有COPD病史,同时有肺气肿的症状和体征,符合以下其中一项条件:

1、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肺动脉第2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

2、右心衰症状和体征(颈静脉怒张,肝区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下肢浮肿等)。

3、胸片提示心界扩大,肺动脉段突出等。

4、心脏彩超提示右心室扩大,心电图提示肺性P波。

(十)肺源性心脏病

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史;

2、有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肺气肿、右心功能不全体征;

3、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的诊断依据。

4、相关检查检验项目(1、胸部X线异常表现;

2、心电图诊断标准)异常表现。

(十一)癫痫病

1、有癫痫发作病史,症状符合癫痫发作症状;

2、脑电图检查异常;

3、CT或MRI检查脑结构异常或病变。有第一项和2.3项中的一项可确诊。

第五篇:困难职工认定标准

困难职工认定标准

一、首要条件是在岗职工,其次是困难职工。

二、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我们奈曼旗低保线是人均每月650元。

三、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150%(650×150%=975)以内,即低保边缘户(含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未及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围的职工家庭),由于患病、子女上学、残疾、单亲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四、因职工本人或家成员遭受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月家庭人均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3倍1950元以内(含)的在岗职工家庭、灵活救助(有事实劳动关系:人事部门盖章的劳动合同备案表)人员家庭。

五、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遭受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而导致生活困难,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3倍(即1950元)以内(含);

2、突发重大疾病的只限于2017---2018年的,且必须具备住院诊断书、病历、住院收费票据且住院花费金额较大;

3、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只限于2017---2018年的,且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六、所需要提供的附件:

(1)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申请书(个人签字)(2)单位贫困证明(盖章、领导签字)

(3)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成员户口本复印件(4)劳动合同和人事部门盖章的劳动合同备案表(行政、事业单位的提供工资表)

(5)本人家庭从业人员工资收入证明(连续6个月)(6)致困原因引起的支出证明(因病致困的提供医疗诊断证明、病历和住院自费票据复印件);因子女上学致困提供学费票据和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因各种自然灾害和重大意外事故致困的家庭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计算家庭收入时,如果有劳动能力但无工作的,除60周岁以上老人(离、退休有工资的除外)和学生没有收入外,其余有劳动能力的都按有收入计算,女职工最低按每月500元,男职工最低按每月1000元。

下载对准自首的认定标准的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准自首的认定标准的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一、教师资格考试一般考核哪些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和教师专业技能考试两个部分。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重点考察申请人的知识水平,掌握教育法规、教师......

    把生活对准光明面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做事要强化“享受”这根神经5月10日,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魏书生应邀到惠做客“岭南大讲坛·惠州素质教育论坛”,为......

    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一般纳税人的定义: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

    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家庭农场申报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

    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标准

    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注册地在萍乡市安源区境内,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商贸业、手工业和社区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

    最新工伤认定标准

    最新工伤认定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前提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

    认定等级及标准

    认定等级及标准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根据其家庭贫困程度分别认定为A类、B类和C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A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一、产业领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上注册的企业,必须属于下述规定的产业领域。大的类别包括农业、工业、科技服务业3大类,其细类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