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
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
您会为时间无处打发而无聊吗?您会为工作毫无起色而郁闷吗?您会为生活缺乏目标而懈怠吗?太阳每天亘古不变的升起然后落下,;日子在一天一天的重复;如果岁月只是增添了皱纹,对人生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忏悔录》中说:“上帝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同样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有的人腰缠万贯,有的人穷困潦倒;有人学富五车,有人目不识丁;有的人名闻天下,有的人却默默无闻。难道上帝早就在冥冥之中安排了这一切吗,难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活一回吗?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经历了十年寒窗之后,还要守着寒窗,我们难免会对这样的话产生动摇。但事实上,知识改变命运的事情已经在我们身上有所体现。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或者内隐或外显,但已经确确实实的存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如果我们要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肯定要在这些方面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成就,需要在生活中体现自己的尊严,但这需要我们有支撑得起这一切的能力。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五年或者十年之后,难免会过时;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保证我们掌握的东西跟得上时代。
学习是一种生活需要,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一个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可以使自己的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在学习方面的投入,获得的利息最大。
2013.07.04
第二篇:把学习李林森精神作为一种习惯
把学习李林森精神作为一种习惯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优先品质体现在“牺牲在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吃苦在前”;改革开放的今天,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奉献在前”。学习李林森同志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把工作当作学问做,把事业当作家业干,把群众当作亲人看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把优秀作为习惯的人生态度。
作为人社系统的一名职工,感悟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常常会想,其实李林森同志只是做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却很难持之以恒的事情,这或许就是习惯吧。
把学习李林森精神作为一种习惯,需要把它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需要长时期的坚持和坚强的毅力;需要发挥习惯的引导和魅力。
习惯是一种责任,它是永不抛弃自己职责,永不放弃自己信念的诠释,它是坚守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崇高精神。
习惯是一种坚持,它是党旗下的誓言,阳光下的承诺,它是只要党放心,人民满意,再苦也不计较,再累也不抱怨的高尚情操。
习惯是一种魅力,它是经受一次又一次折磨,哪怕面对死亡,始终爱岗敬业,满腔赤诚,始终“把工作当生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悄然绽放。
第三篇: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治国理政的一种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思维,指的是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过程。人类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总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任务,选择、转变或创新思维方式。概括地讲,人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矛盾性思维,或者叫压倒式思维;另一类是和谐性思维,或者叫共生式思维。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思维方式正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不同反映。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世界,因此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具有合理性,问题在于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主要运用何种思维方式。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阶级对立,战乱灾荒,内忧外患,使中国人民饱受磨难、备尝艰辛。为了摆脱压迫与剥削,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宁死不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分析中国社会,鲜明地坚持矛盾性、压倒式思维方式,带领中国人民与国内外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就是矛盾性思维方式的体现。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讲思维方式的时候,同样必须坚持这一点。按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应当适时转变思维方式,集中力量搞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延续了矛盾性、压倒式思维方式,甚至把它绝对化,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中就包括思维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客观条件变化的要求。一方面,冷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阶级斗争虽然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况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必须依循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方式方法,善于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做到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解决国内问题时做到统筹兼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崇尚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把“和为贵”作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做生意讲“和气生财”,过日子讲“家和万事兴”。这也启示我们,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当然,正如讲矛盾的对立性不能不讲矛盾的统一性一样,讲和谐性思维方式也不是否定矛盾性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违法犯罪和消极腐败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同这些现象作坚决斗争。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坚持和谐性思维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篇:党员干部要勤于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
党员干部要勤于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
党员干部要勤于自觉把学习篇1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对读书学习不是很看重,认为靠实践得来的经验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读书学习,是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和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履好职、尽好责,就必须自觉做读书学习的表率。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目前,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有的认为做比学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有的认为自己学有所成了,不用学习也能应付工作。这些观念都是极其错误的。党员、干部应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的一项基本功,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要端正学习态度。“虚心竹总有低头叶,傲骨梅却无仰面花”,党员、干部要好好领会“虚心竹”和“傲骨梅”的精神,要虚心向学,学得彻底,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做到学而不厌,力戒浮躁,抗住干扰,抵住诱惑,用文化知识的营养来滋润和充实完善自己。
要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毛泽东曾说,读书需要“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读得多”就是要博览群书;“想得多”就是要学而有思、学思结合,把书本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写得多”就是要把读书学习心得诉诸于笔端,或抒以胸怀,或建言献策,或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问得多”就是要追根究底,知原尾,晓始末,让自己大彻大悟,解除疑惑。
党员干部要勤于自觉把学习篇2
全面从严治党其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其目的是要求每位党员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形像,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保持四种新常态,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工作,做出应有的成绩,喜迎党的。
一是让抓学习成为新常态,使自己又红又专。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抓自身学习成为一种新常态;要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业务能力更加熟练、服务水平更加全面。
谈到学习,首先是搞清楚学习什么的问题,学什么?一是乘“两学一做”常态化的东风,进一步学习党规、党章和的系列讲话精神等理论知识,补足精神之“钙”,提高理论水平,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二是学习业务知识,补足行动之“源”,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的服务对象少跑路,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当面办结制等制度落到实处,杜绝让服务对象跑冤枉路;三是学习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远离拖、拉、散,力争快、静、齐。
其次是明白如何学的问题,如何学?一是挤时间学,一些同志一谈学习就说没时间,其实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真心想学,就自然会挤出时间;二是抓机会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千古名言告诉我们,只要你善于学习,就会时时抓住机会的;三是找平台学,主动出击与人交流、沟通,借助会议、工作等平台学,如在会场学习领导安排工作的思路和抓工作的方法,在检查别人工作时学习人家的经验等;四是带着问题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
二是让讲担当成为新常态,使自己敢想敢做。担当精神是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只有勇于担当、才会用真心去谋事,只有善于担当、才会动真情去做事。那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担当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五敢”着手。
一是敢想。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因此工作中,我们应在原则范围内大胆去想,想出新方法、走出新路子,方能实现后发赶超。如果人人都不敢去想、不去突破,工作必将成为一潭死水,走别人未走过的路,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需要有承担风险的担当精神,需要有为别人铺路的牺牲精神。
二是敢说。就是不论何时、何地,面对不正之风都要敢说出来、面对不当言论都要敢指出来、面对惑众言语都要敢道出真相,随时随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发布海量消息,有的一叶障目、混淆视听,有的断章取义、蒙蔽真相,有的是非不分、蛊惑民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当我们面对这些时不能置若罔闻,要敢于张口说出真相、道出实情。
三是敢做。做是担当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急难险阻面前要冲锋在前,在扶危济困面前要行动在前。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良好作风,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勤劳致富。
四是敢争。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工作中要敢于创先争优,不能安于现状、追求平庸,要营造一种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五是敢当。一方面是在失败面前不推卸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接受处罚;另一方面是在成功面前不推辞功劳,敢于承担荣誉、接受奖励。
三是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使自己从严从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可以规矩贯穿我们的整个人生,因此让讲规矩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新常态,使自己谋事做人都从严从实。
讲规矩,首先是讲政治规矩、不发噪音,自觉将自己的言行向党中央看齐,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向身边的朋友传递正义的力量,向家人传承良好的家风。
其次是讲纪律规矩、不碰红线,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杜绝侥幸心理。
最后是讲道德规矩、追求高线,道德是无形的,可又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她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道德是有形的,她能够绑架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有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在公众场合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公德,在家庭中有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总之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从严从实去要求自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三严三实”,让我们面对工作时善作善成,面对任务时善始善终,为单位树立良好的行风、为社会带动良好社风、为家人传承良好的家风。
四是让树新风成为新常态,使自己无羞无愧。何为新风?向一切陈规陋习发起挑战的就是新风,一切有利于为民谋福利的措施办法就是新风。树新风,既需要在工作中树,也需要在生活树。在工作中就应围绕方便群众办事,立足实际改善工作方法、针对实情改进办事流程,要让群众门易进、事好办的工作作风成为常态。在生活中要让党徽在胸前闪耀、党旗在群众中发光,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甚至是切身利益去带动群众打破陈规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紧追时代步伐,消除惯性思维,自觉适应新常态。
党员干部要勤于自觉把学习篇3
“新常态”是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新常态之“新”,在于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在于相对稳定。“新”是表象,“常”是目的。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是新的发展态势、新的行为规范或新的“习以为常”。如果说增速换档、结构调整、政策转型是经济新常态;那么,狠刹“四风”、肃纪清源、恢复传统日益成为作风新常态。党员干部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能否自觉适应新常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谈一些粗浅体会。
首先,思想上要有新认识。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全面落实、“三严三实”的深入人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和xx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作风建设呈现出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问题整改与制度完善相衔接,专项督办与综合治理并举,临时性检查与全方位监督并进,“老虎”与“苍蝇”齐打,德政与法治齐抓等新常态。作风新常态反映了党中央的坚定信心,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正风肃纪的螺丝将越拧越牢,关住权力的笼子将越织越密,联系群众的发条将越上越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作风新常态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中国梦的重大现实意义,彻底打消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摒弃重温旧梦的侥幸心理,克服“且行且观望”的消极心态,尽快适应作风新常态,减少作风转变期的阵痛,更好地融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
其次,言行上要有新习惯。作风新常态打破了党员干部旧有的工作、生活模式,很多同志产生了诸多不习惯和不适应。有的抱怨工作纪律严了,怀念“八点上班九点到,十点回家做饭了”的轻松日子;有的感叹工作节奏快了,认为“压力山大”、“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留恋过去“一张报纸一包烟,悠哉游哉过一天’的惬意;有的怨恨禁令多了,吃喝受限、开支透明、乘车不便、用房变小、福利取消、收入减少、特权“清零”、监督多元,觉得“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有的信奉“少干事,不出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在其位不谋其政,只当和尚不撞钟,为政不勤、为官不为。面对作风新常态,哀叹报怨毫无意义,重温旧梦绝不可能,顶风违纪自我毁灭。广大党员干部应痛定思痛,自我革新,对照好干部二十字标准,认真反思入党的动机、从政的目的、做人的价值,淡化“官”念,定准坐标,将个人需求从物质层次向精神层面提升,少一点蝇营狗苟,多一份光明磊落;少一点功利实惠,多一些勤廉美名。牢记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尤其要从违规违纪者的“归零”结局中接受警示教育,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敬法畏纪、遵规守矩。要善于把持自己,把好关口,不撞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习惯于在遵章守纪中谋划发展,习惯于在严格律己中履职尽责,习惯于在清风正气中干事创业。
第三,工作上要有新业绩。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追求,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烈义,有“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超凡脱俗,民间也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吃凉粉腾板凳”等俗言俚语。党员干部是公仆,理应付出更多的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党员干部是勤务员,理应成为最忙碌的人,枕戈待旦,夙夜在公。要自觉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价值追求,把“三严三实”作为人生信条,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激发“为民务实清廉”的正能量,心存敬畏做人、胸有成竹干事、两袖清风为官,敢于担责、勇于创新、善于作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利己之小事、多为惠民之大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对得起党性良心的新业绩。
新风带动革新,革新促进常态。我们要以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牢固树立“永远在路上”的思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坚持不懈地推进作风新常态。
第五篇:把勤奋作为生活的习惯
把勤奋作为生活习惯
同学们,请允许我先读一些反映我们校园怪现象的调侃文章:
1、上课睡觉:某生上课时睡觉,被老师发现。老师:你为什么在上课时睡觉?某生:我没睡觉哇!老师:那你为什么闭上眼睛?某生:我在闭目沉思!老师:那你为什么直点头?某生:您刚才讲得很有道理!老师:那你为什么直流口水?某生:老师您说得津津有味!
2、心太软 :我总是心太懒 心太懒/天黑到天亮只知道玩/我不痛不痒地浪费着时间/我知道我根本没那么匆忙我总是心太懒 心太懒/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玩/说得总是简单 做起太难/应该学习就别再偷懒/夜深了我还不想睡/我还在吵别人/哦 学习吧 快开始学习吧/该学就学 再玩也没有用/痴痴地玩 我只会考零蛋/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
3、《让我欢喜让我忧》“混到期末 覆水难收/唉哟哟 恨悠悠 为何要到无法挽留/才又想起好好用功 /到处拜托 给我通过 为我凭添许多愁/在深夜无尽K书/独自流泪 独自忍受/多想说声我真的知错 多想说声对不起爸妈/老师叹气说 人情已尽 不争气,不争气。/就只好再多受一年的苦 再多补一年的习/别让错误再重复 就请你给我a little的鼓励/再多一点的放水 /不要让我如此难受 ”
让我再为大家读一篇读者里的文章:有一项著名的调查是一家研究机构对许多7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题目是你一生最后悔的是什么?结果,77%的老人选择的答案是“年轻时不够努力,以至现在没有多少成就感”。而选择“没有挣到更多的钱”和“错过了美好的爱情”的不到10%。看了这几个数字,我们可以发现,如今铺天盖地的关于金钱与爱情的时尚文字其实离人生的真谛很遥远,老同志们用他们的选择说明了人生最怕的还是一事无成,最希望自己有所作为。
生活中没有人不想有所作为,问题是成功与否,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有趣的“8020定律”,它指的是80%与20%在生活中的奇特关系。经济学家说:“经济上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社会学家说:”管理上20%的人支配着80%的社会权力“,心理学家说:”创新上20%的人拥有80%的智慧与灵感。”单位领导说:“工作上20%的骨干完成了单位里80%的事情”。如此看来,有77%的老人觉得一生没有成就感也就理所当然,因为成功被另外的20%抢去了,现在成功与否的问题就变成了:你是否属于那20%。
很多人会忙着找寻宿命论的答案,一句“唉,我看我没有这个天分,还是算了吧”不知让多少人结束了一段努力,于是天才就更惹人嫉妒和羡慕了。那20%真是天生的吗?英国Exetkr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侯威专门研究神童与天才,他得出的结论很有意思:一般人以为天才是自然发生、流畅而不受阻的闪亮才华,其实,天才他必须耗费至少十年光阴来学习他们的特殊技能,绝无例外。要成为专家,需要拥有顽强的个性和坚持的能力;每一行的专业人士,都投注大量心血,培养自己的专业才能。“这位心理学家也统计过,以学钢琴为例,如果想要变成还不错的业余钢琴家,至少需要专注地投人三千个小时的训练;如果想成为专业水准,一万个小时是跑不了的,像西洋棋、各种运动和外语,想要成为专业人士,用的时间也差不多。
如此看来,想要在其一领域有所作为,就得耗费巨大的时间,那么,在一件事上专注地投人一万个小时,相对于一生而言是什么比例呢?
法国《兴趣点》杂志对人一生在时间的支配上做过一次推算,部分数据如下:
睡觉,23年;吃饭,6-7年;看电视,6年;做梦,4年;聊天谈笑,1年零258天;穿衣,l年零166天;沐浴,2年;等候人睡,18周;打电话,2年半;男士们一生中无所事事的时间,2年半。从这些数据来看,第一,生活里的习惯行为会占据大量的时间;第二,如果谁做某件事累积的时间超过了一年,那么做这件事实际上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种习惯,就如同聊天与穿衣一样。所以,那些能拿出一万个小时去专注地做好某一件事的人,其实就是把把勤奋作为生活习惯的人。因此,如果你在70岁之后不想成为那77%中的一员,你就必须在70岁之前做到只有20%的人才做到的一件事:把勤奋作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如果你依旧年轻也依旧平庸却又想有所作为,那好,请找准自已努力的方向,从现在起,拿出一万个小时。
同学们,有一句话说的好:“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它可以铸造你的辉煌,同样可以摧毁你的人生;它时刻陪伴着你,既是你最好的拍挡,也是你最沉重的负担;它是一切伟大人物忠实仆人,也是一切失败者的护卫者。那它一定是习惯。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越早养成良好固定的习惯,生活的效率就越高。它是一种直接影响你成败的非智力因素。我们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部分同学“想上大学,却没有行动,想学习却没有动力,想班风好转,却没有从我做起。二是一部分同学“想逃课课就逃课,没有畏惧;想上课睡觉就睡觉,想上课上厕所就上厕所,没有犹豫;想啪拖拖就啪拖,没有心思学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纪律观念。以不交作业照抄作业为时尚,以上课看小说为时尚,以高消费为时尚,以拍拖为时尚,以打架为时尚,以拉帮结派为为时尚,以旷课为时尚,以违反纪律以老师对抗为时尚。一方面迫切希望能考上大学,另一方面却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一方面知道克服遗忘必须要及时复习,另一方面就是不复习;一方面非常明确高中阶段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另一方面,却热衷于玩着花样追求不实在的东西,浪费时间,虚度年华。老师布置作业稍微多点就”哇“声一片,作业少布置点就悄悄的玩潇洒的玩,一听说第九节课要补习就怒发冲冠怨声载道,一听说要考试就牢骚满腹,一听说就要放假就喜笑颜开计划怎样潇洒潇洒,成绩不好、作业不会做,不是从主观上和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责怪老师;少数同学不知道什么叫”自强、自律、自爱、自尊“,上课照镜子、无所是事,科任教师对其进行教育,反而指责老师题外话太多;老师提醒不要打磕睡,反而理直气壮责怪老师,”别人睡觉不说,为什么只说我?。班主任叫他做好清洁卫生,叫他按时完成作业,他就是不做,反而对老师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品头论足,这也不是那也不好,要求老师和学校应该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无心学习,吊儿郎当,不象个学生,不象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人。
总之,我们有太多太多不良的习惯:我们有的学生到课室的最早时间总是在第一次铃之后,在下课铃响之前,心早已放学溜之夭夭;甚至上课了还若无其事出来取水;上课睡觉、上课讲话吃东西更是事无忌惮,中午该休息时打球,该上课时休息。不懂礼貌(去去教工饭堂吃饭、大声说话(动物与人的区别)。有同学恬不知耻地说会考容易过关,花点钱就可以了(高三被补考压倒,21世纪的怪现象:要老师求他学习)。平时不努力,考试手机作弊(中段考马上就要开始了,规定考试不准带手机、全用钢笔)。甚至更严重的:赌博、打架、抽烟、偷窃(在基督教徒看来,上帝无时无刻都在注视着自已的一言一行;在情操高尚的人看来,道德良知也是在无时无刻地注视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我们有些同学对同学、对学校、对社会有太多的抱怨和不满。
最后我想奉劝那些浑浑噩噩的人:今年不努力,明年徒伤悲。大家知道保龄球的规矩是:每一局10个球,每一个球的得分是从0分到10分。打满分要加上一个球的得分,如果下一个球也是10分,加上就成了20分。如果每一个球都打满分,一局就是300分,假如你每一个球都差一点,都是9分,一局最多才90分,这是270分、280分与90分的差别。毕业时只是9分与10分的差距,但9分、8分地干,5分、4分地混,最后的结果会天差地别。
同学们!这种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十分可悲、可恶,但对全体同学来讲,这并不可怕,因为,这毕竟是大海中的几颗小小的沙粒,大浪淘沙,看谁笑到最后。
同学们,我们应该积极处世、把握心态,有目标和方向,同时还可以合理帮助我们调整时间,成为一个健康、阳光,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未免有些单调,品尝一下奋斗的乐趣,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奋斗,不一定可以成功,但不奋斗,是绝对不可以成功的。
会考的钟声已经敲响,高考的脚步正向我们逼近,让我们以高昂的激情、充沛的精力,优异的成绩,打响会考这一仗!
愿大家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