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05: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卫办农卫发〔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要求,现就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基础,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15元提高至25元,并相应增加了服务项目和内容。各地要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指标,提出工作要求,全面、规范地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积极推进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的医改目标。各地新建立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要符合卫生部有关规范要求,应当遵循国家统一的健康档案规范与数据标准开发健康档案相关软件,并注重与新农合、医院管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已建系统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以省(区、市)为单位设计、研发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相关软件。对尚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要尽快加以完善。要把健康档案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服务工作中,实现各类健康信息一方采集、多方共享。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居民健康信息进行整理、核查和分析,加强对居民健康全过程的干预和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主要卫生问题和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基础,转变服务模式,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将工作重心切实转向健康管理。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各地要组织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的作用,加强对乡、村公共卫生人员的指导与培训。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0〕311号),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保证经费及时、全额下拨到承担任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二、保质保量,扎实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各项目省(区、市)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2010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方案》(卫办农卫发〔2010〕112号,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以提高实际技能为目标,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要根据卫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不同需求,抓住培训重点,创新培训形式。2011年对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开展妇产科知识培训,可采取临床进修、理论授课等方式,对管理人员重点进行医改有关政策的培训,可采取理论授课、现场考察等方式,同时结合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培训效率。要合理安排和使用项目资金,确保学员免费接受培训,不得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全部培训工作要在2011年7月底前完成。东部地区可参照《项目管理方案》,争取财政支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三、规范管理,转变机制,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规范管理,转变机制是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各地要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要积极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搭建落实医改各项任务的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要大力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负责制,落实管理责任。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依照基本药物

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用药和医疗行为,控制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要按照医改部署,扩大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积极推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降低药品价格,增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的纵向合作,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合作机制。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综合改革措施,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实现小病不出乡村的目标。

四、完善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是转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措施。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卫办农卫发〔2011〕34号)等文件要求,制订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对市(地)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进行逐级培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严格履行考核程序,认真组织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要与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和村卫生室相关财政补助挂钩,作为机构奖优罚劣及机构负责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考核结果,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考核结果,定期对人才队伍、设备设施、财政补助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

乡村医生在推动新农合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医改任务中都承担着大量基础性工作。各地要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推动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合理划分乡、村两级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任务分工,对乡村医生能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鼓励各地依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基于卫生服务年限的、高于一般农民待遇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实现乡村医生老有所养。

2011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之年,各地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齐心协力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推动农村卫生改革发展。

二○一一年五月三日

第二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2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写写帮整理)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2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

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卫办农卫发„20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20号,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和卫生部《关于印发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卫办发„2012‟8号)要求,现就做好2012年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各地要充分认识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丰富和深化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同时妥善处理好规范管理和保护乡村医生合法权益的关系,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间建立起合作共赢和分工协作的良性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从设置规划与建设、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推进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使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下,成为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的延伸,共同落实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乡镇卫生院负责指导村卫生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的监管,提高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禁止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维护用药安全。乡镇卫生院负责指导村卫生室完善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村卫生室由政府举办,乡村医生实行聘用制,业务收入、社会保障和村卫生室资产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二、严格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要求,确保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从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下同)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的落实。一是安排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村卫生室承担,并在绩效考核后,按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给乡村医生;二是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村卫生室的比例达到50%左右;三是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给予定额补助,补助水平与对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四是鼓励各地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为妥善解决好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鼓励各地在新农保的基础上,为老年乡村医生发放老年生活补贴。此外,鼓励各地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给予扶持,加快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三、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在农村地区全面开展,下一步,各地要加强管理,明确分工,强化指导与考核,着力提升规范化水平。一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推动配套资金落实,加快拨付进度,健全资金监管制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基层的指导作用,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落实,并切实保证留守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三是要在推动新增项目规范开展的同时,确保传统服务项目的质量,确保计划免疫等工作不滑坡。四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2012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要达到60%以上。各地要按照医改精神,以电子化健康档案为抓手,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各地要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契机,指导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运行机制,转换服务模式,实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树立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承担起为群众“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健康一生”的责任。

四、加大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力度 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中西部地区要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项目。一是科学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目地区要抓住培训重点,以提高实际技能为目标,选定适宜的培训机构和师资,确保培训质量。2013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培训工作。二是明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2012年对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开展合理用药、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对管理人员重点开展医改有关政策、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在开展临床进修、理论授课等方式的基础上,可结合现场考察、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三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各项目地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估方案,将日常监督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加强绩效考核的力度,确保培训取得预期成效。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项目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和评估等工作经费不得挤占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确保学员免费接受培训,严禁向受训人员收取培训费用。东部地区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结合实际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和积极配合教育等部门,探索开展本地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充实乡村医生队伍。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执业情况,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切实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各地要加强乡村医生岗位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接受不少于两次免费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五、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各地要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相关政策、措施、任务和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一要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2012年,在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都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乡村联动”。二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补偿机制,确保现有补偿政策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并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补偿机制;科学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实行全员聘用、院长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制度,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的比重,加强绩效考核,实行激励性的分配机制。三要探索开展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的纵向合作,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探索开展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逐步建立起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共赢机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要主动联系和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共同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 “三好一满意”活动是医疗卫生系统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和具体内容,是医疗卫生系统纠风工作总平台,是加强自身建设和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各地要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24号)要求,按照“抓巩固、促提高、创品牌、见成效”的总体思路,认真组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保证深化医改任务的落实。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重点实现几个目标:一要“服务好”。各地要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优化乡镇卫生院门急诊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推进乡镇卫生院认可上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和乡镇卫生院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推广团队化服务,转变服务模式。二要“质量好”。切实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健全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认真落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规范诊疗服务行为。三要“医德好”。学习贯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四要“群众满意”。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将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情况纳入信息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树立起以患者满意度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抓手。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明确了2012—2015年医改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2012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规划暨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十分关键。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共同做好2012年农村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巩固扩大深化医改成果。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三篇:卫生部办公厅基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通知

2010〕2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

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7号,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后,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部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没有达到规范管理医疗机构的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建立有效的医疗机构校验制度和医疗机构退出机制,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医疗机构校验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校验,可以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执业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核,实施有效的医疗机构再次准入管理,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以保证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

二、健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制度。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订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明确不良执业行为的情形、记分办法和记分标准;同时要建立医疗机构校验信息登记制度和管理档案,及时记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状况和校验结论。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10年5月31日前制订完成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办法并报送卫生部医政司备案。

三、及时注销校验不合格机构,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办法》,对符合《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情形的医疗机构,要及时做出“暂缓校验”结论,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于暂缓校验期满,再次校验不合格的医疗机构,要坚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于经校验认定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也要予以注销。要通过校验建立不合格医疗机构的退出机制,维护医疗服务秩序。

四、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管理。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做好《办法》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并加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工作中要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医政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综合审查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执业状况,做到校验及时,审查全面,不走过场。校验结束要及时登记校验结论,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五、做好《办法》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为扎实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010年组织一次对《办法》和本文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结果于2010年12月31日前报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 宗允、张文宝

联系电话:010-68792196、010-68792730

传真:010-68792196

E-mail:MOHYZSYLJGGLC@126.com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卫医政发〔2009〕57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我部在总结各地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验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执业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审核,并依法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其校验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负责其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校验工作。

第五条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录和评分,记录和评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校验的依据。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具体办法和记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校验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 达到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校验。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校验期为3年;

(二)其他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四)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合格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校验,并提交下列材料(以下称校验申请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

(三)各工作总结;

(四)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执业登记项目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

(五)校验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六)校验期内发生的医疗民事赔偿(补偿)情况(包括医疗事故)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违法违规执业及其处理情况;

(七)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登记机关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校验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否受理的处理意见:

(一)校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书面告知医疗机构在规定期限内需要补正的相关材料及内容;医疗机构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视为不按规定申请校验;

(二)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要求的,或者医疗机构按照登记机关初审后书面告知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及内容的,应当在5日内予以受理。

第九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校验申请后,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机构申请校验受理通知》,受理时间从作出受理决定之日算起。

第十条 医疗机构不按规定申请校验的,登记机关应当责令其在20日内补办申请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校验手续的,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记录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是登记机关实施校验的重要依据。

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登记注册档案、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并及时将监督管理情况和校验结果予以公示。

第三章 校验审查和结论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校验审查包括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两部分。

第十三条 书面审查的内容和项目包括:

(一)校验申请材料;

(二)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校验内容和项目。

第十四条 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情况;

(二)与医药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

(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现场审查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现场审查由登记机关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现场审查:

(一)2个校验期内未曾进行现场审查的;

(二)医疗机构在执业登记后首次校验的;

(三)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的;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登记机关应当在受理校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校验审查,做出校验结论,办理相应的校验执业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校验结论包括“校验合格”和“暂缓校验”,暂缓校验应当确定暂缓校验期。

第十八条 登记机关作出“校验合格”结论时,应当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上加盖校验合格章。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作出“暂缓校验”结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校验审查所涉及的有关文件、病案和材料存在隐瞒、弄虚作假情况;

(二)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三)限期整改期间;

(四)停业整顿期间;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暂缓校验期满后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再次进行校验。再次校验合格的,允许继续执业;再次校验不合格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期满后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对经校验认定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二条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前,应当告知医疗机构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医疗机构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登记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登记机关应当结合听证情况,作出有关校验的决定。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医疗机构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校验结论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在管辖区域内予以公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暂缓校验期内,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未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除急救外,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门诊业务、收治新病人。

医疗机构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书面检查。

第二十五条 暂缓校验期内,暂缓校验的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违反规定擅自开展诊疗活动;

(二)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自注销之日起停止开展医疗活动,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应妥善做好已有病人的转、出院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或者被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给予或者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一定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校验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变更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结论。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校验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1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现就做好《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实施细则》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实施细则》是在总结以往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情况、认真听取和采纳地方及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的监管原则,强化了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和禁止吸烟内容,完善了卫生监管要求,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学习、宣传《实施细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确保卫生监督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实施细则》的内容,提高监督执法水平。要督促、指导公共场所经营者加强《实施细则》学习,强化经营者法律责任意识。要通过广泛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依法履行卫生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实施细则》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卫生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与专家作用,细化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法律制度,督促公共场所经营者切实承担起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任务,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开展卫生检验或评价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相互协作,更好地发挥卫生部门的整体工作效能,提高监管水平。

三、抓紧制订完善配套文件,确保法律制度的实施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实际需要,《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负责公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范围;二是负责制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三是负责对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业务的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组织考核。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抓紧制订相关实施配套文件,对现行与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有关的规定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要求,确保《实施细则》有效实施。各地制定的实施配套文件应当符合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方便公众查阅。

四、扎实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能力建设

各地要以贯彻实施《实施细则》为契机,从严格落实各项法律制度入手,以增强公共场所卫生检验能力、充实监督人员力量与装备以及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能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尽快建立起与履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和评价职责任务相适应的检验能力。卫生监督机构要提高监督执法的装备及应用水平,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的现代化。

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制订具体贯彻实施方案。对《实施细则》实施中的有关重要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我部监督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卫生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7-04-25 【生效日期】2007-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加强节日期间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工作,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节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放假安排和节日期间值班工作

放假安排:5月1日―7日放假,共七天。其中,5月1日、2日、3日为法定假日,将4月28日(星期六)、4月29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分别调至5月4日(星期五)、5月7日(星期一);5月5日(星期六)、5月6日(星期日)照常公休,4月28日、4月29日上班。

节日期间,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值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部直属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24小时在岗值班, 并安排领导同志轮流带班。对值班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包括通讯设施使用、应急预案启动和突发事件处理程序,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禁擅离职守。对节日期间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以及不稳定因素等要按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严禁迟报、漏报和不报。

二、做好节前安全检查和节日期间安全防范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强化行政领导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对“五一”期间的安全工作要进行检查和部署,制订严密的防范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线,切实把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要按照消防安全和治安保卫的有关规定,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开展一次以“防火、防盗、防抢、防爆、防投毒、防破坏、防泄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要会同消防部门、安全保卫部门,重点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职工食堂、地下空间、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存放场所以及集体宿舍、财务收费等要害部位进行消防安全和治安防范检查。加强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检查,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防设备齐全完好。对检查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督促有关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

要严格执行门卫传达、登记、验证制度,把好人员、车辆、物品出入关,严防不法人员出入作案。保卫部门要增加夜间巡逻、巡查次数。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群体性上访事件、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引发的各类治安问题等)和灾害事故,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警惕,加强反恐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严密防范暴力恐怖破坏活动。

三、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五一”黄金周期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预案的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协商有关部门,检查卫生应急物资调运程序,落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要与旅游、交通、农业等部门建立假日黄金周期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节日期间交通、旅游动态等相关情况;要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直报网络和通讯系统正常运行,密切关注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动态,必要时报当地政府提出出行警示和旅游建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和医疗卫生救援。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与旅游相关的健康防病和急救防护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执法单位在节日期间要加强值班力量,确保信息报告和传递渠道畅通,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和物资准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一线值班力量,满足群众看病就医和医疗救治的需要。

四、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各地要根据卫生部食品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开展针对性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提高节日消费市场食品卫生安全水平。重点加强对旅游景点、节日市场和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重大活动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对食品市场和餐饮消费的关键环节开展针对性检查,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要立即依法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检查,确保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对群众举报或媒体反映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核查处理,并做好对突发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事故的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节前,卫生部办公厅将组织安全生产工作督导组对部直属医院和重点单位进行安全检查,请各直属单位积极配合, 做好自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