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
《书法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
开题报告在沙湾一小召开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结合研究》子课题《书法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于3月15日在沙湾一小召开。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自治区书法协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教研员祁效沅;沙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平;沙湾县书法协会主席、西部书画院院长何富金;科技局副局长张发军;教育局副局长张立民;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长栋;一小校长刘金莲和书记王新华以及兄弟学校的课题负责人。
会上,一小教务副主任刘芳介绍了 “十二五”课题一来一小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重大成果;自治区书法协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祁效沅宣读了《书法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课题的立项通知,并与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教师进行了互动研讨。专家们还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评议,并对课题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指导。
最后,教育局副局长张立民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要求一小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吸纳先进的书法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书法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关于网络安全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研究
关于网络安全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社会环境下,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了一些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重点是提出了一些意见,措施。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着手,提出了“儿童触网,首要任务是进行品德教育 ”,“ 学校必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用“爱”来教育每一个学生”,“ 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7点介绍的。
关键词: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素质教育,品德
21世纪因特网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少年儿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儿童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在网络时代,信息充斥我们周围每一个空间,过量的信息虽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但是也使择选信息的难度加大,信息超载日益成为普遍的现象。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文明与安全素养(简称网络素养)正逐渐导入各种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并正在成为评价人才素质的一个新看点。通过调查研究,解小学生文明安全上网的情况,以便给予有效指导。拟通过这次中学生网络文明与安全素养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特点及存在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文明与安全素养的方法,使网络真正成为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进步的重要工具。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小学生上网习惯、上网的认识、上网的目的,内容、互联网的自我保护和上网的影响的调查,得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网习惯
1.部分的学生对网络的情感没有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但是少数自制力差的同学已经很难控制自己,会想法设法去上网。这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后进生。
2.60%以上的同学是每个星期都会上网(不包括学校的电脑课),如何引导他们和正确合理 利用网络是首要问题。欣慰的是先进生都知道利用网络来学习,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上网的认识
1.大部分同学不是很清楚网络文明公约。对于网上的道德大部分学生认为还是很重还要的,也有20%的同学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2.60%的同学认为经常上网要影响学习,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引导他们。
(三)上网的目的,内容
1.学生上网主要都是娱乐为主,很少学生是利用网络来学习,增加课外知识,这点很令人担心。
(四)互联网的自我保护
1.而大部分学生上网都缺少必要的自我保护,对于网上很多虚假信息都容易信以为真。
(五)上网的影响的调查
1.绝大数同学经常上网,或多或少影响了学习,而只有少部分同学上网是帮助他们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我们素质教育贯彻的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缺乏的原因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既然如此那么又是什么让这些小学生在网络中迷失自己,患上“网络成瘾症”而发生悲剧。网络因其具有的新奇和开放性,在一定程度满
足了儿童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小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释放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面,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小学生都时时刻刻处在学校的教育和保护,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天性,他们生活得很压抑。此时,网络他就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实现对困难、失控现实的逃避。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现实中还是有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好多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教育上也忽略了道德训诫、性格养成。有的时候纯在急功近利,而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疏通,这样治标不治本,而小学生心理上完全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可想而知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未来又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又忙于工作,缺少与孩子的沟通,造成了他们性格的孤僻。而网络能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缺失。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求,从而造成对孩子上网的“失控”。长久以来,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所以,父母很难静下心来和子女面对面的交流,也激化家长与子女的代沟。孩子更愿意把自己的不满宣泄到网上,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得不到家长的帮助也加大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难度。
目前社会对公共上网场所管理松散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患上“网络成瘾症”的小学生往往无心学习,荒废学业。曾经有一位“网迷”学生说:“在网上有一种天堂般的感觉,仿佛你就是世界的主宰,精神能得到极大满足。”少年儿童一旦成为“网迷”,就会陶醉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越来越脱离实际,对现实世界表现出冷漠、麻木和不以为然,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危险的。
三、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建议
(一)学校要肩负起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
1.儿童触网,首要任务是进行品德教育
让学生从触网开始就树立信息道德观念。做好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做到“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的5条守则。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人们通过假想营造出的虚幻空间。虽然网络由真实的人所开发,但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人或事都不是可触、可感的,是有好坏之分的。少年儿童由于其自身心理发育的特点,判断能力较弱,判断事物都凭着自己的喜好和直观感受来进行,没有很强的价值观。如他们看喜欢的动画片,常常会在生活中去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但其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的东西,小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就受到了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学校就要从学生接触网络时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课和活动课,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介绍网络展示网络的优越性。如教会他们利用网络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资料,让他们带着任务去上网,在网上查找学习中所需的资料。在认识网络优势的同时,教师有侧重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的危害,如:网上一些图片和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看;上网的人各种各样,很多言行是不负责任甚至是害人的;过分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就会耽误学习,还会导致犯法。
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指导学生文明有效的使用网络,逐渐培养其良好的网络行为。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2).让学生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3).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2.学校必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用“爱”来教育每一个学生
信息时代,网络是进入21世纪的钥匙,它是最快捷全方位获取信息的方式。因此对待中学生上网学校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引导他们。网络的一大优势是它存储量大,收集快捷方便。教师不仅要能够运用网络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让那些缺少关爱的同学,可以回归现实,不用在虚拟世界里找寻各自的“快乐”。利用网络可以生动重现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好,更愿意在生活中享受乐趣。
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象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尤其对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一颗爱心来温暖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同时也应该开辟网络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他们打好信息素养基础。
3.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自我学习环境,提供一个自由驰骋发挥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有关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挥”“自我超越”。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对所学的知识也加深了理解,在学习中更加的应付自如。
由此可见,网络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挑战自我,全面发展,成为素质教育下21世纪的新型人才。
(二)家庭要重视优化对孩子的上网教育
小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在家中度过,上网的时间和地点主要也是在家中。抑制学生上网,家庭的教育、监管极为重要。因此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沉溺于网络中的学生大部分是自制力较差的,或者是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在家庭中缺少关爱,与外界交往较少,这时他们就想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因此家长们应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时时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安全,让家对他有吸引力,这样就会减少网络对他的诱惑。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易造成孩子自私,缺乏协作精神,造成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这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观念很难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家长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成熟,到成功的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一个人一旦无法承受失败,就会一蹶不振,丧失了战胜它的自信和拼劲。引导孩子把挫折看成是一个个堡垒,攻破它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2.榜样示范,引导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就是孩子的直接榜样,因此每个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引导和教育孩子。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完善期,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平时,父母就应该教育子女什么是有益的,怎么样正确利用网络。在孩子上网的时候利用网络的互联互通功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一些身边的例子,利用情境进行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三)社会对网络信息的管理要规范化、科学化。
1.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资源非常庞杂,除了积极的信息外,在网上存在着大量糟粕信息,这些消极的信息资源对我们小学生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此需要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有效“过滤”不健康信息,为未成年的学生输送科学、健康的信息软件,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另外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对信
息资源的检查与监控,若发现不健康信息资源,严肃查办,严格规范和科学化信息的源头已刻不容缓。
2.要加大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由于受利益驱使,网吧业主们大多数不择手段,黑网吧层出不穷,监管起来有些力不从心。而儿童又缺乏基本的判断力、辨别力和自控力,往往抵挡不住诱惑。所以在社会上要加大整治力度,对网吧要进行整治,而黑网吧要坚决取缔,绝不能心慈手软。
第三篇: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传统文化设计节课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姓名:苏锦涵
学号:1500410127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深深影响着动画艺术创作。在动画角色造型里,“形体”和“色彩”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要素,而“神韵”则是动画造型通过“形”和“色”散发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
中国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像国画、京戏脸谱、皮影、剪纸、风筝、祥云图案、彩陶、紫砂壶、瓷器,敦煌壁画、如意、八卦等等,其绚丽多姿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为中国早期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出现了许多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片造型设计的例子,如:《骄傲的将军》中的人物造型借鉴京剧脸谱形式;《猪八戒吃西瓜》采用了民间剪纸艺术样式,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九色鹿》融合了敦煌壁画艺术;1962年万氏兄弟制作的蜚声海内外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官》,其主角孙悟空、玉皇大帝、巨灵神和四大天王等的造型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年画、剪纸、京剧脸谱、门神等的形式风格,极具民族特征。巴黎《世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而近年来一些动画业界人士重新研究古老的皮影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把传统的水墨画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制作动画片等等,也都赋予了动画造型及动画片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造型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对传统造型形式还包括对中国文悟传承。以现代对传统造型中的以改造、提炼和造型富有时代特性,可以提升动术品质和艺术感的引用、提炼,化精神的领的审美观念一些元素加运用,使动画色和民族个画作品的艺染力。在动画角色造型里,“形体”和“色彩”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要素,而“神韵”则是动画造型通过“形”和“色”散发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中国古老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儒家、道家等多家学派思想的浸淫,使得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对应的,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和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艺术创作则是为了求得人与宇宙精神的和谐,故而与西方根深蒂固的人道精神和科学态度下所呈现的重写实与再现的艺术形象不同,中国的传统绘画,在造型上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讲究比例和透视的精确,而是主要凭目察心记,并在创作过程中总结积累经验,如身体比例有“肩担两头。立七坐五盘三半”之说,规范颜面的有“三庭五眼”,脸型则可用八个汉字概括,即“国、目、田、甲、由、申、用、风”,生动又形象。其表现形式不重“写实”而重“写意”,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重客观再现而重主观表现。注重对物象整体造型的气势和神韵的营造,重视神的传达而不被外形所囿。与西方所重视的“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等不同,中国传统艺术采用“散点透视”,讲究“气韵生动”,重视线的运用,以线条塑造物象的形体结构和体积,对线的把握和运用炉火纯青,在造型上更注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处理,使形象富于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些传统的造型观念对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有着很深的影响。动画角色造型中“形”的塑造,主要包括头部、身体和动作的设计。对头部的刻画主要为对头型、脸型和五官的描绘。在对五官的刻画上,尤为注重眼睛的“传神”作用。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造型师对猴子进行了夸张变形及拟人化的塑造,借鉴了京剧脸谱的形式加以简化,脸部的中央用红色心形把眼睛、鼻子和嘴统一在一起,以简练的线条概括嘴部,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极富表情,传达出角色的喜怒哀乐。头上的软皮帽显示了猴子的顽皮与灵活,长腿细腰,短装打扮显示出猴子灵敏、机智、善武的个性特点。剧中人物的动作吸收了京戏的动作特征,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表现性。再如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当中,造型师对将军的脸部也进行了京戏脸谱化的设计。在京剧里,像“将军”这样威武、粗犷、豪迈的人物。一般是属于“净”角,“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丰富多彩,俗称“花脸”。《骄傲的将军》里这个将军脸部线条粗且顿挫分明,浓密的络腮胡须,上扬的眉毛,倨傲的眼神,在京戏“大花脸”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简化,显示了将军自信、固执、武断的性格特征。对于动画造型,动作的设计也极为重要。造型的神韵也可通过角色的表情姿态等来传达。片中角色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不光演绎了剧情,体现片子的节奏及动作的流畅性,还展现了角色的个性神韵等。如《骄傲的将军》里将军的形体身段、动作造型也均以京戏里“净”角所要求的粗线条勾勒,以突出扮演将军的性格和声势。比如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恭立迎候。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节奏,一步一顿地迈向庆功宴会的情景,仿佛是京戏里的大将出场,韵味十足。而在众人的逢迎拍马中,将军的虚荣无限膨胀,沉湎于酒色歌舞不事操练武艺,所以外形日益臃肿,完全没有了昔日的英武。片中食客师爷是一个腰仿佛永远直不起来、溜须拍马、滑稽调笑式的角色,以京戏里的“丑”角,即“小花脸”的造型出现,鼻梁上醒目的白色图案强化了他狡猾、阿谀奉承的性格特征,其三角脸、白鼻子,夸张的表情动作,京味的念白腔调为全片增添了戏剧色彩。色彩对于塑造角色个性心理、渲染神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国家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和用色习惯。在西方的造型艺术中,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使得艺术家们热衷于对色彩与光的关系的研究。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上使用的“明暗转移法”刻画人物身上微妙的光影过渡和古典主义对于体积、结构的真实塑造以及印象派对描绘瞬息万变的光线下自然景物的色彩变幻等等,无不体现了其对于“光色”、“光影”的重视,以客观的光影变化塑造体积,注重的是“条件色”对物象的影响。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艺术家们对色彩的主观把握。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以抽象的笔墨塑造物象,可以完全不考虑光源、比例关系,物象的体积、光色则体现在色与墨的“浓”、“淡”、“千”、“湿”的变化以及线条的起承转合、中,艺术家们趣的传达与主而我国早期直形式来表现的民族特色和娴引了世界的目
用笔的轻重繁简注重的是笔墨意观性灵的抒发。接以“水墨”的动画片以独特的熟的表现技巧吸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片中所呈现的画面造型写意、色彩淡雅、意境空灵。像在经典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里,以写意画的方式,抛开光影比例关系,在“似与不似之间”塑造人物。以墨代色,并在恰当处敷以淡彩,如给人物腰间的束带以红色,拂柳以浅绿,小鸟以嫩黄等色彩在黑自线条、墨色间进行渲染点缀,生动自然。画面人与景相互映衬,人物造型轻松写意,山水氤氲素净,情景交融,形神并至。散发出东方文化的审美意境。另外,像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完美运用了墨与色塑造造型,朴素自然,气韵生动。我国的民间色彩体系,深受“五行”观(我国古代先哲把世界的物质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称为“五行“)的影响,各有与之相应的形状、质地、声音与颜色等。比如在颜色上,术对应为青、碧、绿色系列;火对应红、紫色系列;土对应黄、土黄色系列,金对应白,乳白色系列;水对应黑、蓝色系列。“五行”所传达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情感,也是我国色彩审美观念的理论基础。在用色上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主色,注重固有色的搭配运用,体现色彩的装饰意味。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生活经验赋予了色彩特定的民族心理意义,如红色象征热情、喜庆、吉利,在民间习俗里,喜事要贴红色喜字,红色剪纸,新娘要穿红色嫁衣,过年要用红纸书写对联、挂红灯笼等,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火、太阳、红旗、革命等;黄色在“五色”里,对应的方位为“中”,象征中央政权、威严,蓝色容易联想到天空、海洋、理智、感觉清凉等;绿色让人联想到生命、草地、希望等等。在民间年画里,红色的运用最为普遍,大红大绿等色彩鲜明饱和,画面设色鲜亮,对比强烈,渲染的是喜庆吉祥,而在戏曲脸谱里将色彩作为性格品质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红色象征忠勇侠义,白色阴险奸诈,黄色勇猛暴躁,紫色莽撞,金银色象征神仙妖怪,蓝色阴险,黑色刚毅等等。如在《骄傲的将军》里,将军在扛鼎射风铃时的服饰主要是红、黄、绿、蓝等纯色构成,对比鲜明而富有装饰性,显示了将军的威武勇猛,脸部的黄色象征了他性格暴躁、骄傲张扬。在我国的民间艺术里,长期的创作经验积累形成了许多对于用色配色的宝贵经验,像“红忌紫,紫厌黑,黄喜绿,绿爱红”;“粉笼黄,胜坛光”,“要想俏,带点孝,“红靠黄,亮晃晃”;“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等等。把握传统的设色习惯和用色规律,结合角色的性格身份形态进行色彩配置,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为动画片增添光彩。如动画片《哪吒闹海》的人物造型也汲取了中国门神画、壁画的形式和色彩要素,以简练的线条,上青、绿、红、色彩,让人觉再如在《大闹脸部运用象征金色的眼影,衬托出其“火常穿的那套行
装饰的风格,配白、黑等常用的得既熟悉又新鲜。天宫》中孙悟空忠义勇敢的红色,绿色的眉毛,更眼金睛”的光彩。头上衣为鹅黄色,腰束短裙为虎皮纹样,裤子为鲜艳的大红色,脚上的靴子为纯黑色,脖子上的围巾为醒目的翠绿色,高纯度的黄、红、绿、黑色对比鲜明,衬托出猴子“神采奕奕,勇猛矫健”(万籁明语);太白金星的服饰主要用紫、黄、蓝、黑等颜色,白色的胡须和三角眼体现了他的温和又狡猾、谄媚的性格特征。从不同人物造型的色彩与设计,能够让人看出各自不同性格和身份,这也是角色设计的成功之处。
第四篇: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个企业,其生存和发展都与它自身的文化条件及所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成功的保证。我国企业在创建组织文化中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抛弃糟粕,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它不仅可以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和约束作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更加鲜明地将本企业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以便消费者对企业进行识别,进而产生认同感。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美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使得人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反思。经过深人分析,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是企业文化使日本迅速崛起,是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主要作用。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创建企业文化的热潮。当我们探索日本企业文化时,发现日本的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我国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提高竞争力时,除了学习和引进东西方先进企业文化外,还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思想常为企业所用。接下来主要从“仁”、“信”、“义”、“和”几个方面谈儒家思想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仁”的思想
“仁”,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义所在。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有多种释义,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解释是“爱人”。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支持他们,信任宽容他们,关心体贴他们,从而有效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信”的思想
“信”,言行相一,信用。要使企业成功必须讲信。“信”是儒家伦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也是中国交换伦理的重要典范。很值得我们今天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学习和借鉴。因为,诚信,对外而言,首先,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其次,诚信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对内而言,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充分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三)“义”的思想
“义”,道义、主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树立正确的道义作为自己的行动信条,并为之奋斗。尤其在义利发生矛盾时,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思想。提倡人们要见义能为,舍生取义,做到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做什么都不要忘义。要使个人的行为与仁义、道德、道义相符,而不计较功利或物质利益。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在讲“义”时,要承认“利”的必要,追求“利”时,则要接受“义”的约束。这样,就能实现“以义估利”,“举义兴利”,调节和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使企业遵守法则,正当经营,把赚钱看作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觉地把企业赚钱与国家兴旺和民族利益联系到一起,捐助教育、办慈善,将利益回馈社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四)“和”的思想
儒文化中强调“和”,孔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为贵”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中处理人际关系、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传统原则。用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协
调各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睦是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文化支柱。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和”的传统。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有“三和治企”,“三和”指“人和、物和、利和”即治理企业要将人员间的关系协调,企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
儒家思想从在不同方面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作用,是企业运转的润滑剂。因此,企业应该以超凡的卓识远见,注意吸收借鉴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用于教育员工,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协调一致的精神,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增强。
二、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分别着有《老子》、《庄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中吸取合理营养。
(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是道家的中心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是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性,人们应当按规律办事,不可妄为。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领导者行为应当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并按规律制定法律制度;其次,涉及企业改革改制时要对企业自身特点和周围环境全盘考虑,切忌想当然为之;第三,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善于抓大事,将常规事务分权与下属,这样责权明确、各尽其力,管理者看似清闲,实际工作却井井有条,正是“无为而无不为”}
(二)“辩证治事”的思想
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这是道家思想的又一精华之处。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相互对立的,如新与旧、盛与衰、高与低、长与短、福与祸等,而且这种对立关系也是可以转化的。再来看今天的企业,商场如战场,有胜亦有败,面对激烈的竞争,企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处在经营困难时期,企业不应该气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困难局面得到改善并要向它的反方向发展,即获得成功;当企业处在顺境时,也应该认识到企业自身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隐性的,同时,企业的竞争对手也在以难以觉察的速度迅速崛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落后者甚至被淘汰。以辩证治事的思想来认识事物、治理企业,也是许多企业反败为胜走向成功或者戒骄戒躁保持领先的法宝之一。
(三)“点滴为始”的思想
老子认为,天下的一切大事,皆从点滴小事做起。他说:“合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大启发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同一个梦想,不断发展,日益壮大。要实现这个梦想,就需从零开始,然而很多企业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急于求成,一味地攀比,盲目扩大规模、引进外资,全然不顾自己的条件,也不顾事物发展的步骤性和规律性,结果出现了管理困难、资金浪费、负债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教育今天的企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成败,以一个“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来顺应规律治理企业,同时以一个“点滴为始”的思想看待企业成长,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看到传统文化优秀面的时候,也应看到它的消极面,下面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面作以简单分析。
(一)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调和折中的维持之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谚语奉劝中国人莫为天下先。这些思想渗透到企业中,既会影响企业竞争一流的意识,也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
使用。加拿大华裔总督伍冰之的父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摘天上的星星,那么你连地上的尘土也得不到”。现今全球化时代,商业竞争更加激烈,充满风险,谁若过分小L}谨慎,事事不敢为天下先,或竞争意识淡薄,不求上进,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办实业,恐怕难以长存。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谈起通用的企业文化时。有一句是“竞争、竞争、再竞争”。
(二)怎样看待成败.怎样评价经常失败的人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永不失败。现代教育科研成果表明,人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学习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成功的人也是失败比别人多的人。作为现代企业人,一定要不怕失败,只有首先在心理上不惧怕失败,才会认识失败,才会分辨哪些是可能走向成功的失败,哪些是永远的失败,从而避免在关键问题上失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一个人时往往不是看它做成了多少事,而更多的是看他犯了多少错误,得罪了多少人,失败了多少次,在这种标准下,那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方方面面关系照顾较好的人常常占优势,而那些冲劲大、对关系顾及少、一头扎进事务中的人往往吃亏多。长期以来,员工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对企业的危害不言而喻。
(三)重历史、重经验、重权威及官本位思想
“不识古,不成义”,“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大官说的话比小官顶用,上司仿佛在所有问题上比下属聪明。过去的经验,并不能完全地原封不动地用于指导今天的现实生活,许多经验留给今天参考的往往只剩下核心的思想精义。以上思想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只会使企业封建气息浓厚,难有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今天的企业应该自勉自励,兢兢业业,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决不姑息,果断地抛弃,即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同任何一种文化一样,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开放型的,必须兼收并蓄,企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同时,还应结合本企业状况,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建设经验,以便形成本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积极作用
1.推崇集体主义,有利于培育忠诚的企业文化。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关联较低,以“我”为中心,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责任就是照顾好自己,即使由于某种目标使人们聚在一起,但如果这个团体束缚了他们的个性,或者影响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很有可能离开这个团体,或者降低对团体的责任感而维护自己的相对独立。所以,对团体忠诚度较低;而在集体主义社会里,以“我们”为中心,集体中的成员期望他们的集体来照顾他们,并且以愿意对集体的忠诚作为回报,他们对集体、团队忠诚度较高,因而企业凝聚力较强。
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家族精神、集体及爱国精神等带有明显民族特征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吸收和借鉴了儒家文化的特点。日本人对团体的依赖使他们会为了团体而甘愿忍辱负重。较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人在组织中结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团队来共同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个人可以因为团队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种较高的集体主义带来的是以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和对团体的绝对忠诚为特征的高团队凝聚力。
毕鹏程等(2003)在研究不同的社会文化对群体思维现象发生的影响时发现,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主义的国家,群体的凝聚力相对较低。日本是一个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的国家,群体中人际关系和谐,个人对群体高度忠诚。而中国的群体则很特别,成员间虽然信任度很
低,但是却很容易服从别人的意见,同时相互间缺乏竞争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而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又会使群体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所以,虽然同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群体的凝聚力却远远不及日本。
2.崇尚和谐,有利于为企业注入和谐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上,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和为贵”。这种和谐观,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追求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崇“天人一家”,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强调“情理合一”,从而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互交融合一。千百年来,“和为贵”、“和气生财”已成为国人一般的生意经。
中庸之道对企业文化的正面影响体现于其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等。借助中庸的这些积极面培养诸如“追求合理利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协作博弈”等等企业经营风格、风险观念乃至竞争观念及策略等以构筑企业文化,已在实践中被证实为成功之道。
3.企业家的修己安人。中国传统的治学理论认为,要想有益于社会,要想治理企业,企业家必须先从自身的修炼开始,修身齐家治天下。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取决于上级;一个上级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取决于其人格魅力。任何一个企业家,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修身和正心。这就涉及到“仁”“德”“智”等各方面的修养。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自律以及和谐的管理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按照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己,成为道德表率,通过言传和身教,借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感化影响被管理者,从而达到管理上“安人”的目的。“修己安人”的中国管理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仅依靠外在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只能达到有限效果,而要求个体从心理上、观念上认同管理上的要求,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管理者能做道德表率,能着眼于全局,抑制、约束个人的“私”,创造人人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管理氛围,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消极影响
1.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不利于组织创新文化的塑造。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文化特征。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集体目标,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目标。比如,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这种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念促使人们追求一种人人不同、个个相异、互不干涉的状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及企业家形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忽视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Hofstede(1991)曾经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具有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偏好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和具有资本积累及人力资本投资偏好的东方儒家文化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赵曙明(2004)指出,“美国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率先迎来知识经济,是因为美国人很容易„接受自主,自我改造,乃至自我革新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商业领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那种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的封闭、墨守成规、论资排辈、追求平衡、„中庸‟等等,明显地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常建坤(2006)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时发现,中国文化对企业家
创新精神所起的正面影响要小于西方文化。但是,可能是由于中国文化强调“和合”思想的结果,中国文化对企业家网络(社会资本、关系资本)的构建更具积极意义。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更负进取心,并直接导致了其风险偏好、机会识别和动态创新意识都较强,而企业家网络联系较弱。
2.“和合”演变为“中庸”,讲究一团和气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谐、统一”始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这与西方的强调差异化的文化不同,统一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文化氛围,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另一面,它也为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限制了员工的创新与发展。而西方文化强调个性张扬,提倡并鼓励员工的创新,尊重员工个性。
我国传统的冲突管理强调“以和为贵”、“克己安人”,在处理冲突时,人们往往采取非对抗式的策略,如宽容和回避的方式,以求增进和谐,这种和谐价值观有利于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冲突,然而也会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过分压制冲突会使组织停滞不前,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最终降低组织的经营绩效。并且,“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中有时也会演变为不注重制度安排,往往强调非制度性人情理念。导致在经营中很少考虑与契约制度相关的价值理念,而很重视哥们义气之类的价值理念及血缘家族关系理念。
邓荣霖等(2006)在研究中国情境下不同的文化类型、组织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时,设想中国企业的员工会更加适应那些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和集体目标的组织文化,从而将具有这两方面特征的组织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和睦交往型组织文化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具有负效应;团结一致型组织文化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人们之间和睦相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种优良品质,然而,在企业内过高的和睦性,可能会损害企业的经营绩效。因为,在中国,和睦交往的程度往往与成员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工作中,成员间很少会就他人达不到考核标准或要求的工作业绩提出批评意见。即使要求对工作方案提出不同意见,大家也是倾向于保持沉默。这种结果导致了管理中的低效率和工作中的低产出。
而团结一致型企业文化,因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目标一致,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与企业整体价值保持一致,大家会齐心协力,从而使企业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也验证了Calori & Sarnin(1991)的观点:团结一致是能够带来正面影响的一种组织文化特性。
3.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由于受“三纲五常”和“忠孝礼仪”等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权力差距较大、平等程度偏低的国家。在企业内部,“一把手”说了算,随意处罚职工,职代会流于形式,压制民主,忽视或否认员工的智慧,使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益得不到实施,限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失去活力和凝聚力。
而企业的员工也较容易接受集权领导和官僚结构,比较愿意接受权威,并心安理得听从权威的领导。权力距离、等级观念及服从意识共同导致上级对下级的专制及下级对上级的盲从。员工缺乏积极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相互间缺乏竞争性。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和民主决策程序,自然无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与强调团队精神的现代企业文化不符。
第五篇: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制约着现今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广义的、深层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理解,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决定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企业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素质、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风格和企业作用等。从层次上看,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精神层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悠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形成了“以和为贵”的群体主义价值观、“以仁为本”的领导观、“以情为重”的社会交往私人化心理、社会互动中的“交易主义”原则、基于羞耻文化的内向自控人格的企业文化。
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以其精良的管理和杰出的经营业绩令世界瞩目。他们在世界各地所取得的成功与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所孕育的勤俭、敬业的创业精神,恪守儒家商业文化传统、儒家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开创中华民族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华商自强不息、勤奋节俭、惜时勤作、精明应变、刻苦自励、白手起家的经营理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华商企业文化;华商诚信不欺、一诺千金的商业精神,义以天下、回报社会的价值取向,乐善好施、助学重教的企业家风范,不断丰富了企业文化和华商文化的内涵;华商立操以仁、成仁取义、守志操身、富达持节的高风亮节鼓舞了一代代华商。华商价值观的形成也得益于儒商传统,儒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史,人脉以其丰富的学识、智慧和商德,对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为后世华商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事物的两面性,传统文化也会给企业文化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和“利”割裂的这种观念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进取方向,更是束缚着企业家的手脚,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要追求社会效益,更要追求经济效益,“利”的获得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失去它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树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这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再者,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而员工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是传统文化崇尚“中庸”之道,提倡平均主义,压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市场经济需要冒险精神、开拓精神、进取精神,通过公平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种观念又恰恰与之相悖,所以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这样的文化背景是极其不利的。目前中国企业文化需要补强的文化因素。在能力主义方面,要提倡建立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淡化“没有功劳也有苦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培育结果导向的绩效文化。同时要建立等级差别的薪酬福利体系,打破平均主义,除去吃大锅饭的思想。要改变人才观的“德才兼备”观念,加强对“才”的认识,在不违背公司精神和社会伦理的前提下,大胆启用新人,放弃绝对“忠诚”的人才观。在开放容纳方面,积极吸收各种新的观念与思想,引入不同观念,在创新管理思维的前提下保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因循守旧的思想是企业文化最大的敌人。在公平竞争方面,尽管中国关系导向型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但在市场化意识日趋强烈的情况下,公平竞争是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与能力是企业需要强化的思想意识。在职业精神方面,中国企业要努力加强员工的职业精神培育,教导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化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职业责任。在制度管理方面,在没有良好的制度管理基础时,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容易导向人治主义和虚无主义,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科学的管理制度。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诚信、中庸、社会责任、和谐。例如,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性、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的自内而外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