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想让我成为谁》 读后感
读《你想让我成为谁》有感
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拿着一本书从头到尾的认真阅读了,不是不爱阅读,而是发现自从当了妈妈以后,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在这些美妙的文字里畅游了,时间如梭,转眼我也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青年变成了一个有了五年教龄的“老”教师,也成了一个年轻的妈妈,看着只有七个月大的孩子,脑子里总会不时问问自己,我能当一个合格的母亲吗?我的孩子将来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也会偷偷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勾画着孩子长大后的模样,而当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认真学习的学生时,也会问问自己,我这样是不是就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了?
带着许多的疑问也带着一颗散漫的心我从头到尾读完了《你想让我成为谁》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试想自己这五年的教书生涯,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书中的“半瓶醋响呀响叮当”的故事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家长是导致“半瓶醋”学生产生的幕后使者,老师也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到不错的分数,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特长,而是要求学生各科都要平衡发展,因此,学生似乎也在这样的指引下忘记了自己的特长,而是不断花时间在那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较弱的学科上,也就出现了书中的“补课忙又忙”的故事,而最终让老师和家长看到的也并不是一个值得赞许的分数,学生也从此丢失了自己的特长,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作为一名老师,书中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身不熄的燃烧下去”。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并没有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而是抹杀了学生对某一件事情特有的热情,作为老师,我们的教学并不是只为传授知识,而是应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为一位母亲,书中的故事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我不愿成为书中的“方芳”,也不想成为书中那个“聪明”的妈妈蕊心,正如书中所说“代替孩子‘吃苦’的母亲,你自己吃苦的同时,你也同时在为你的孩子营造和培养吃大苦的机会,请相信这一天你是能够看到的”。“母亲,是孩子成就未来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个朋友,第一个榜样,第一个导师,孩子需要以你的生活智慧、内在修养、精神意志等作为参照物,你不是他的简单意义上的嘘寒问暖的人生过客,更不是忍受痛苦,牺牲自我来包办代替其生活琐事的苦行僧”。读着这一行行的文字,字字入心,句句温暖,也让我一直放在心中的一个个问号得到了解答,感谢此书带给我的启示与教诲,所幸的是,自己初为人师,刚为人母,一切都还可以弥补,一切都未成定式,希望从今天起,我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合格的老师和真正意义上聪明的妈妈!
第二篇: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回答是我只想让她成为一个勤劳快乐的人。一个人只要勤劳在现今社会,生活一定不会困顿,而人生短短百十来个春秋,有钱不一定快乐,而我则希望女儿会生活,无论在失败还是成功时都给生活一个微笑。
今天读了一位妈妈写的一篇文章:《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她的女儿成绩中等,但班里同学的评价是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乐观幽默。很多同学建议班主任,由她来担任班长。班主任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回家后她对女儿开玩笑地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她的成绩虽然不是最好,可是她在生活中的优秀是很多孩子无法超越的,生活中无大事,在琐碎的小事中,她做得漂亮,活的快乐,可以说这位妈妈是一位合格而伟大的妈妈。她的女儿有这样的优秀品质一定会幸福一生,这样的性格一定让她幸运一生,并且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人生如此足矣!!
我以前的微博里写过女儿的生活,小学里,开始学芭蕾舞,到高三时完成了芭蕾舞八级,并且考了一个优秀。小学里和爸爸学会了游泳,蝶泳、仰泳、潜泳都会,叠纸能一口气叠成几十个作品,从小做家务,现在放假回家,帮我做饭收拾屋子,女儿开朗乐观,常常称呼自己为大好人。在上大学期间入了党,成为舞蹈社副社长,学习累了,她可以游泳、跳舞。当时我并不想让孩子考舞蹈专业,但是我想人这一辈子,总得会点什么,她学的这些东西,我是希望让她一生受益。我想即使她没有考上南开大学,只考上普通的大学,她也一定生活的很快乐。如果让我在优秀和勤劳快乐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让她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因为人每天都要生活!!
第三篇:十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人很难简单以好坏分,老板也是人,故同理。倒是万千老板一定有万千好玩或不好玩的故事,有故事听总是不赖,更何况,老板们林立的拳头里总是攥着那么一些掌握手底下人命运的大小权力。
小梁是我的第一个姓“资”的老板。1990年,我还穿着制服在海关混,利用工作之便“截获”了台湾同胞入境时带进的最新原版卡带,我立即两眼放光,便借来一听。还是利用工作之便,按照上面的号码冒着风险把电话打到了台北滚石唱片,希望采访当时刚出第一张专辑、名不见经传的李宗盛,填充我的乐评专栏。总机小姐带着娇滴滴的台湾腔把电话转到了大陆事业处,并告诉我对口的负责人叫小梁。李宗盛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并由此埋下了小梁成为我老板的机缘。
滚石唱片当时是华人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号称全球五大之外的第六大,我们这一代人对滚石唱片的顶礼膜拜有如滔滔江水。我是大体做过到“滚石”上班的梦的,甚至没出息到梦见过我在“滚石”是个清洁工,扫地之间,看到罗大佑走了进来,陈升正要出门之类的。后来才知道,唱片公司的歌手是根本不需要上班的。
没过多久,小梁来北京了,说是要召见我。我的心情和第一次相亲相差无几,约见的地点是天伦王朝饭店。我到现在都清楚记得当年踏进大门的一刹那,我是怎样凝神定气,遥望了一下熙熙攘攘的北京街头的。
小梁是名副其实的“小”梁,小个子,凸显其干练与雷厉风行。一进门,他的一脸和气立即让我紧张的神经松弛了下来。单刀直入,他问我现在的情况,我也快刀斩乱麻告诉他我做梦都想从海关辞职,做梦都想进唱片公司。
小梁话锋一转,拿出一张白纸,迅速划了一张中国地图,在台湾岛划了一个“滚石”的logo,然后一条细线迅速指向北京。他以最简短的语言描绘了最具煽动性的“滚石”未来——滚石台北、滚石北京、滚石上海……“亚洲的未来中心不是别的地方,是这里!”他指了指窗外。然后,把笔放在桌上,看着我,问了一句对我影响至深的话:“那好,现在我问你,你在哪里?”
对天起誓,我当时完全懵了。几小时前,我还在海关的办公桌上等待来来去去的货主办理通关手续,几小时后,他的发问像是重重一击。是啊,我是谁,我在哪里?
小梁像是完全预知我的懵懂状态一样,话锋一转,讲起了他的身世,怎样从最底层一点点打拼,在竞争激烈的台北打出了自己的天下。“你要知道十年以后你将成为怎样的人,清楚自己现在处在什么位置,然后,建立短期目标,朝着十年后的目标一点点推进。北京的发展将会是惊人的,比十年前的台北还要快!”
最让我震动的是接下来的一幕。小梁沉吟了一下,“你不是想从海关辞职吗?也对唱片公司感兴趣,是吧?那好,过几天我去美国与Disney谈判,你能不能作为翻译和我一起去?”我回答:“不能!”“为什么?”“我英文不灵!”“那好,那就先别急着辞职了。”
之后,他拿出一本台湾版的美国人写的《如何进入唱片业》,“回去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
就这么着,我开始了滚石唱片华北代理的兼职生活,那之后不久,我从海关辞了职。这么多年,无论怎么转换工作,我都记得小梁的那句话,十年后,你将成为怎样的人?现在,你处于什么位置?他也让我知道,好老板竟然也是春风化雨的师长。
第四篇:如果你想让我留下来的情感美文
四月份,雨季刚过,久违的日光散落在西安的各个角落,路边的红花绿树,经过漫长的雨水,如今格外清新明亮,真舒服。我盯着车窗外,内心一阵欢喜,不自觉想起林徽因的那句:你是人间早天里的云烟,星子在无意间闪……
手机微微震了一下,看到你发来的消息:你说:“姑娘,我要来看你了。”附带了一张重庆到西安的火车票的照片。
一瞬间不知如何回复,看着消息陷入了漫长地沉思。有些期待,有些紧张,更有点想哭的冲动,各种小情绪充斥着我的心。曾经我们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却也在时间的缝隙里断了联系。
这样地发呆不知有多久,我只记得,回过神的时候,车子已经开了好久好久。你又发来消息问:“你怎么了?”我说:“我回家了。”你说:“没关系,什么时候来,我都等你。”
“明天吧,明天下午吧。”打了简简单单几个字便点了发送键。顺着手机屏幕往上拉,才想起来,上一次和你畅所欲言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进了你的朋友圈,看到你最近更新的状态,深圳、四川、西藏、重庆,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习惯一个人漂着。
应该是14年认识的,记得那是一个春天。那个时候,你在阳朔,我在西安,不记得谁先说的第一句话,只记得自那以后的岁月里,两个人无话不说。
那会我刚毕业,还带着青涩的学生气,怀揣着对美好的幻想却终于在现实面前泄了气。记得那个时候,被领导批评了,会止不住的掉眼泪,旁人冷漠的目光和背后的碎语让我觉得压抑,也会发一顿牢骚,在那个燥热的七月。
而你,在阳朔那座古城里,开着自己的店。你大我一岁,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成熟和淡定,那个时候,你总说,你总会慢慢长大的。
我们都聊了什么呢?现在想想无非是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你和我之间厚厚地思念和亲密。简单说起过理想,你说人生来孤独,你注定要漂泊一辈子,你还说你想去很多个地方看看。
我说:“那家呢?不回家吗”?
你说:“漂泊的人哪有家”。
那个时候,觉得你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疏离感,坦白一点,让我着迷。
你从未主动说起过你的感情,我也没有问过。你给我打的电话并不多,但每一次我都记忆深刻。
第一次听到你哭,是在炎热的夏季,你不说话,电话那头只是小声地啜泣,隔着我的耳膜直击我的左心房。我不擅安慰人,人哭泣的时候大抵都是脆弱的,有些心疼,竟然不知说些什么。握着电话,呆呆站在院子里,后来,只记得,自己的眼角也湿湿的。
事后,你再也没有提起过那件事,我也没有问过,我们像往常一样依旧忙碌,依旧分享各自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你我究竟有多深的情感。其实,南与北,我与你,距离不长也不短。我们总说以后,可谁知道,那个以后有多久远。
我不是时间的友人,你亦如此。
是在春天认识你的,而你在第二年的春天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电话提示停机,微信和qq再也收不到回复,朋友圈一片空白,你删掉了所有的东西。一开始以为是个玩笑,但你终将玩笑铸成现实。掉过眼泪,挂念你,不过更多的是无奈和不解。
不是说我们做无话不说的朋友吗?
西安的花开了,你不是要来看吗?
等待终究是漫长的,等久了,总是会发脾气的。也暗暗恨过你,在很多个无眠的夜晚,恨你不够坦荡,一句话不说,就消失在人海里。也恨自己,觉得自己可笑,将那些温柔的过往看的无比珍贵。或许,那些东西,对你来说一文不值。
不过,终究是不舍,恨过之后,也做过最坏地打算。
不再有期待,小情绪在岁月地沉淀下慢慢褪去,所有的言语都比不上这一句:只要让我知道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便可以了无牵挂。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每天都有人来,每天也有人离开。可是,能说很多很多话的人愈来愈少,很多人都忙碌着,活得冷漠而疏离。
一年,两年,不再刻意去想你的不辞而别,也很少和周围的人谈心,肆意大笑。我突然觉得我有点想你了呢,想念疏离人群的你,却热爱孤独。
很少有期待,期待你再出现。直至看到你发来的消息,像是来自遥远的岁月里地问候,而这句问候;我曾经等了好久好久,不再掉眼泪,话语涩涩的,卡在我的喉咙里。
想过很多次见你的情形,清朗的午后亦或凉爽的秋日,你站在马路对面,隔着人海。我一眼就可以认出你,我们互相微笑,笑声洒落在风里。
到西安的时候,恰好正午,阳光映在人脸上,暖暖的,让人忘记日常的疲劳,发了消息给你,约好见面的地方。早早就去了站牌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公交,人潮拥挤,我想如果你下车,我还是可以一眼认出你。
第四趟39路公交,我才看到你。
你穿着格子衬衫,戴着帽子,瘦瘦的,像个孩子一般。我冲你挥挥手,你对我笑了笑,向我走来,脚步不紧也不慢。
那天,一起走了很多的路,说了很多的话。那瞬间,我才明白,很多东西是藏不住的,也是时间带不走的,我看着你,觉得春天真好。
不辞而别的事我没有提起过,我知道你的性格,所以你不说我从来不会问起。却不料这次,你先开口了,你说:“对不起,害你担心了。”
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这么久了,你终于回应我了,却用了不愠不火的言语。我不说话,我想,你应该比我难过,那几个字包含了你太多的情绪和煎熬,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是想抱抱你的。
分别的时候已将近十一点,马路上依旧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晚归的人依旧很多。送你去坐地铁,你冲我笑了笑,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你瘦小的身影就这样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回到家的时候,收到你发的消息,你说,已经到住的地方,你说,明晚就要离开西安,我说,那下一站要去哪里?很久没有回复……
关掉手机,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滴答滴答,睡不着。索性站在阳台,凌晨时分,还有路人,零零散散的嬉笑声飘在这个城市上空,对面的楼还亮着灯。我突然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不论多晚,总有晚归的行人,也总有等待的人,在无数个深夜里为你亮着一盏灯。
第二天,你走了,晚上十一点的火车,我没去送你,下班回来已经十点多。你说,没关系,照顾好自己。我说你也一样。脑海里是你背着背包,穿越人海的画面,孤独又心疼。
我说,我觉得你像一只候鸟,不知疲倦地飞,不停地离开,希望有一天,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十二点钟,你回了消息,你说:“初晨,如果你想让我留下来……”
“嗯?”
“那我就留下来。”
第五篇:金融让谁富有读后感
读后感
金融让谁富有——陈思进 著
统治世界金融的华尔街一贯是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危机的爆发让这台赚钱机器露出了衰颓的一角。很多人对“金融化”能带来巨大的财富深信不疑,但是,他给谁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作者陈思进以多年在华尔街核心机构工作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华尔街金融机构掠夺全球财富的真实目的。
作者指出,华尔街长年累月处心积虑,靠“御用”经济学家极力鼓吹借债消费、自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利用各类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用庞氏骗局绑架了全世界。
金融霸权下的房价之痛
华尔街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银行都争先恐后的投身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是在低价吃进地皮就是在住宅和商业写字楼上进行投机。金融大鳄进驻中国,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还会冷清吗?它们不兴风作浪,翻腾个痛快才怪呢。炒房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像美国房地产市场那样的泡沫,也在中国大地上酝酿起来
证券化的陷阱
银行采取的证券化是其劫掠财富的手段之一,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明,则 达到了证券化的机极致,演化成了现代炼金术。
华尔街将证券衍生化不断向全球推广,其结果就是全球的财富神不知鬼不觉的被转移到华尔街。证券衍生化真可谓华尔街独创的“移钱大法”!狼群总是跟着肥羊走。目前全球最肥的“羊”就是中国。证券化已然对中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掉进证券化陷阱的中国财富数额已是天文数字。
全球化下的金融霸权
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原则也适用于资本的运作——强者通过成功吸引更多的财富和资本将变得更强,弱者就将忍饥挨饿,直至死亡。昨天险些被吃掉的羊(新独立的美国),到今天已脱胎换骨,它搭好了劫掠财富的平台,世界上什么地方的经济繁荣,这只巨兽的魔爪就伸向哪里,南美国家,日本都曾是它掠夺的目标,现在它正在把目光移向中国。
美元与石油:称霸世界的武器
金融霸权早已布下庞大的网络,控制了石油,控制了粮食,控制了美元的发
行,与经济相关的方方面面全都逃不出这张网。比如中国现在每天要消耗700万桶原油,他不可能再回到每天只消耗200万桶原油的时代,因为整个中国的经济摊子全都铺开了
突围:绿色模式
在今后的中美金融战争中,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抵制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基础的“黑色”经济,发展新的绿色经济,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节约能源,高效使用能源。中国还应该摈弃华尔街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模式,鼓励国人发扬传统美德,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并鼓励企业发明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新人,是中国经济跳出金融霸权布下的天罗地网,确保国家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书揭开了美国世界金融霸权的伪装,层层剖析了金融霸权如何架构及运作,又怎样饕餮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果实。金融的运转如何使世界财富集中到少数人的口袋,中国应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类似美国的危机,保护自己的财富不受外来劫掠。作者陈进思的论断让人耳目一新。中国如何在“金融化”中保护发展的成果,如何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陈进思对建构绿色体系的未来的建议无疑非常具有启发性。
通过本书阅读可以了解到就算是华尔街“金融化”的程度再深些,它也无法创造出衣服、粮食、房子和汽车。金融化的无限扩张,必然会带来资产泡沫,导致社会冲突,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从以往南美、日本、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到这次远未平息的金融海啸,以及冰岛、迪拜和希腊的债务危机,连带欧元面临崩溃,无不清楚地向世人证明,社会财富是靠实体经济创造的,“金融化”充其量只能保障社会财富的创造顺利进行,这种活动本身并不生产或创造社会财富。而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发生一次次金融危机,使他国财富被顺利地转移到华尔街。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大转型,美欧各国正在加紧研究对付中国的经济战略,他们宣称“中获得经济政策损害了这个世界的利益”,世界各国都必须采取防卫措施。由此,贸易保护主义将替代自由贸易,以改善各国糟糕的就业状况。而中国必须趁此机会,痛下决心,从毫无技术含量的加工型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而发展经济的第一步,首先应该是计算环境成本,考虑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我们应该提倡少花钱多办事,在降低单位能源和材料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还应该注重为各个行业设计零工业垃圾的生态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良好的经济发展思路、智能技术和最好的现代设计,为子孙后代留下完整的大好河山。
中国的崛起有目共睹,在与其他国家相比时,我们不但要比经济发展速度,更应该比当金融危机发生时,谁的承受能力更强,经济基础更坚固。这就像个人投资,你在牛市中赚钱不稀奇,而能确保在熊市中做到不亏或少亏损,那才是良好的投资模型。我们只能在稳中求发展,投资的第一目的是保值,其次才是增值。小到个人理财,企业经营,大到国家发展,这个原则都适用。而对一个国家而言,尽可能的避免金融危机才是上上之策。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的大好世界,因为机会往往是潜藏在危难中,我们应积极沉着冷静地面对危机,不听任厄运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