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话真情真作文
真话真情真作文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吕王芳
关键词真话真情真作文
摘要
在《语文课程标准》引导下的作文教学改革,锋芒所指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内容、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章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的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里话。正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真,即习作要有童真、童趣、童语、真情、真话。求实,即习作要有实在的内容,要说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套话。事实上,小学生在习作中恰恰存在着言不由衷、滥抒情、凭空写景物或场景、虚编乱造事例的现象。这就是小学生习作上的“失真”现象。
一找寻“失真”原因。
一次,某老师教学生写一篇《校园的变化》,立即先在黑板上给学生列了提纲:校园的变化从三方面写:⑴教学楼的变化;⑵操场的变化;⑶教室的变化;⑷结尾赞美校园环境美丽,我爱我的校园。并规定字数在500字左右。结果学生都齐刷刷地如回答问题一般写好了这篇作文,毫无表情达意的激情。
——习作教学模式陈旧,束缚学生的思维
某一日,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日记,由于平时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减少了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另外,语文实践活动也较少,使学生难以获得较多的生活经验积累。结果学生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想写却没有素材,出现了子无虚有的胡编乱造。
——生活体验单调,致使学生习作素材匮乏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有些教师只重视课文内容的理解,无视课文写作方法的感悟,使每组课文在写法上对本组“积累运用”中“习作”部分的指导意义荡然无存。这样,学生无法熟练地用一定的表达方式表现已获得的素材,只能借助于思维一时的活跃,跳跃式地写作,致使习作中内容结构零乱,说假话、空话,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时有出现。
——忽视基本写作技法,致使习作结构没有章法
二、对症“失真”下药
真实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只有道真人、吐真情,习作才能吸引读者,才能感动读者,让人思索,令人回味。因此,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不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习作上求真、求实。
一、扩大视野,感悟生活内容
1、学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其中,有许多是学生熟悉的。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同学、师生、父母、子女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这些内容学生可视、可听,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依据这样的生活写出的习作往往是真实的。如一个学生写《给爸爸过生日》,写到爸爸看见女儿为自己准备的生日蛋糕时,是这样描述的:“爸爸进屋看到生日蛋糕,一拍脑袋说我怎么给忘了,今天是我生日呀!等爸爸说完后,我悄悄出来轻声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爸爸发现了我,一连朝我脸上亲了好几口,高兴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正是这些熟悉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生活,写出的文字才会真实生动,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一展现在眼前。
2、注重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情感
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游览活动、家庭集会和家务劳动等,学生参加了不少。然而,学生都当作任务完成了。这些本应获得的写作素材,由于学生自己没能很好的感受和把握而失掉。教师要精心组织,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加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去感受体验活动过程。教师要掌握恰当的时机,指导学生通过感悟克服对活动认识上的障碍。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表象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这样才能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记得有一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赛前我要求学生除了注意感受环境和比赛气氛外,要重点观察运动员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显示集体主义精神的典型事例。赛后的汇报交流气氛异常热烈。当说到五年级男子二百米决赛时,班内突然鸦雀无声。十几双眼睛偷偷望着参加决赛的哲豪同学。此时的哲豪同学,晶莹的泪水早已汇成两行雨线挂在腮边。他缓缓地站起来说:“我冲出起跑线时,感到左脚一阵疼痛。听到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喊声,我咬牙坚持,一蹦一跳地奋力向终点线冲。可还是被越落越远。”他泪眼朦胧地打开铅笔盒,取出一只生了锈的图钉对我说:“老师,这就是扎在我脚上的图钉。我保存着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我惊讶了。当我注意去看他那肿胀的左脚时,心里一阵钻心的疼痛。我懊悔不已,为什么不去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只是一个劲的鼓励呢?“哲豪,你是好样的!”“哲豪,你是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我的奖状写上你的名字!”“我的奖品送给你!”同学们激动地说着。我想,这不是见闻的交流了,而是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绚丽多彩!本次习作训练,同学们写出了《勇敢的拼搏者》、《二百米决赛》、《赛后》等许多优秀作文,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认识水平、感悟生活能力的体现。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如做人”。的确,在习作过程中,学生逐步懂得做人的一些道理,才能自然表达出内心的美好世界,弘扬人间的真善美。
二、放开束缚,鼓励自主表达
指导学生敢于把心里想说的真心话写出来,这是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这就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从以前作文时只说好话,说漂亮话的框框中跳出来,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以前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尽管那一天的天气是艳阳高照,同学们有说有笑,然而,大部分同学的作文都不顾事实,描写天气是“天阴沉沉的,滴下了阴冷的雨点”,称这是天公在“为烈士垂泪”;同学们则是“个个神色凝重,悲切切的”说这是在为烈士致哀„„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虚假定势,师生习以为常,而不以为怪。因此,我们组织学生讨论:如此造假的作文,能表达大家的本意吗?把祭扫烈士时的“和风、丽日、笑脸”,如实地写出来,就不能表达对烈士的悼念之情吗?同学们通过讨论,认识到: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为了“解放区是个明朗的天”,下一代的欢声笑脸,正是烈士们所希望看到的,我们把这个欢乐如实表达出来,就是对烈士最大的悼念。这样,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原汁原味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在写人记事中写真人,记真事,描真景,吐真情。学生认识到位了,就能放心写,放开写,不再为文而矫情了。
又如一次期中,考试结束了,当我把试卷发下去之后,考高分同学的那种兴奋及考低分同学的那种悲观,明显的写在孩子们的脸上,我适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要求学生把卷子收起来,写下你此时不掺一点儿虚假的感受来。这时,孩子们在作文里尽情倾诉着当时内心的喜与悲,极大限度地发挥着他们的才智。然后,我为他们提供能够展示他们作文水平的平台,让他们感受“真实的美”。
三、展现个性,写出独特感受
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是作文的本质,作文本来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教师要减少束缚,大胆鼓励,使学生在习作中敢于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大胆地发表独特的见解,让真情在文中犹如小河水自由流淌,让个性的锋芒展现光彩。
1、自由写出心灵感受
如一个学生写了一篇《烦恼》,文中叙述:“今天早晨醒来,我发现自己的内裤上、床上沾满了暗红的污血,于是,怀疑自己便血或得了致命的出血症。本想洗干净后来上学可能就会没事了。没想到,刚才下课时在操场上被几个男生发现了又沾在裤上的血,男生们便指手,嘲笑说:“真恶心。”“会不会是得了什么传染病。”“我听说女人都是要流血的,吓死人了。”“女生真讨厌!”这下,我更是害怕加难受。我什么事都不想干,我以为自己很坚强,不会在班里哭的,因为这
样就不会影响大家了。我也更不想给老师添麻烦,本来老师整天为同学们操心,嗓子都沙哑了,难道我还要给老师增加烦恼吗?可我还是忍不住偷偷哭泣„„”读到这里,我的心颤了起来,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是多么善良的一个孩子,自己受了委屈,还要为我们大家着想,老师为你的真实描写感动,更为你的真情感动。不过,老师告诉你,这不是得了什么病,相反,老师要恭喜你步入了青春期,你长大了,以后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此后,我在班里提出了“写真实的生活,抒真实的感情”的口号。学生的习作内容简直就是一部班级生活的画面,其中的真情如一株株淡雅的雏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2、大胆发表自己见解
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感受各异。要真实感受生活才能使学生在习作时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要正确地引导,鼓励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如写《妈妈关心我》这篇习作时,大多数学生结尾处会写“妈妈关心我,为我操心,为我付出,我爱我的妈妈”或者“妈妈关心我,付出了这么多的辛劳,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显然这并不是所有学生的想法。其中就有一位学生与众不同。他先写妈妈如何关心他,再写由于妈妈平时为他做了太多,以至于在一次实践体验中失败了,最后强烈呼吁妈妈不要太关心他,给他自主,给他独立,一个小孩真实的心理跃然纸上。习作就是用笔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说真话是小学生习作最大的特点,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最可贵的。有了教师的鼓励,相信习作时再也不是千人一面了。
总而言之,小学习作教学应努力淡化文本要求,倡导学生自由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注重个人体验,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获得成就感,做到内容与情感真实再现。说到底,作文就是写话,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学问,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从小学第一次写话开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篇:作文批改 师生情真
“人文”批改习作
彰显师生真情
[摘 要]:批改,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不利,也不符合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应让批改习作折射出“人文”的光芒,把“批改作文”变为“交流沟通”。教师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习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表达特色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批改 交流 人文性
[正文]:批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事,而且要“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都要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做法,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批改,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也不符合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应让习作批改折射出“人文性”的光芒,把“批改作文”变为“交流沟通”。教师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习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表达特色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我建议在习作批改中要做到以下“六个一”。
一、带一点商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知识的增加,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喜欢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式和盛气凌人的说教,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展开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流。如果老师居高临下,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老师以探讨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其中,学生便容易接受。因此,老师在习作批语时,要尽可能多运用启发式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你的意见,例如:
(1)“花儿的香味从窗外流进客厅里。”批语:改“流”为“飘”,你看是不是更准确些?
(2)“松树虽没有牡丹艳丽,也没有水仙俊俏,但它能万古长存。”批语:松树能“万古长存”吗?不如改为“四季常青”,你同意吗?
这些批语,一改传统的判断式语句,代之以商量性的问句,亲切又平和,避免了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把老师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对话的位置上,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气氛,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渠道,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同时,这种商榷式的批语,既富有启发性,又不失指导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改起习作来,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二、讲一点差别
习作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是因为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其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写作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批阅习作,就要考虑这一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出不同的批改,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1)侧重于字、词、句、标点方面的批改;(2)应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重赏”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注重面批,善于捕捉他们文章的闪光点。
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1)着重批出层次结构、选材立意,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2)要注意挖掘他们的习作潜能,让他们的习作质量越来越好。
就是同样一种毛病,也要视不同的对象,作出不同的批改。
三、多一点鼓励 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鼓励。因此,习作批语一定要多给些激励性语言,要由衷地为学生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要为其叫好,给予表扬。例如:(1)“水灵灵的小叶片透着嫩红,浅浅的红晕向叶片的四周渗去”一句,老师在“透”、“渗”字下做记号,并旁注:一“透”一“渗”,绝了!!(2)“也许是头一次做这种事,我怀里像藏着只兔子,心不住地乱跳,手一个劲儿地抖动着,不听使唤了。”教师的批语是:描写生动,细致,尤其是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真不简单!!(3)“一定是老天爷累了,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这雾就是从他嘴里冒出来的热气。”老师的批语是:真是奇言妙语,实在是可贵!
这样的批语,虽只有只言片语,但蕴含着老师真诚的赞许,由衷的喜悦,相信学生读后一定会受到莫大的鼓舞,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习作的信心。
四、来一点幽默
文明得体的幽默能愉悦身心,激起爽朗的笑声,并在笑声中得到启迪。习作批语适当来点幽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学生在一篇习作中出现很多错别字,老师这样批语:“你的错别字太猖狂,为了伸张正义,来不及跟你商量,我已经把它们全部揪出来示众,请你各打它们五十大板,然后关押起来。”
这些批语,诙谐中见师情,幽默中见力量,学生会在一笑中受到震动,认识不足,学到知识,这恐怕要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更引人深思吧!这正如德国一位学者所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
五、用一点感情
师生感情的沟通,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习作批语实际上是教师内心情感的流露,对学生褒贬赞否,无不对学生心灵产生一种冲击,尤其是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他希望能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因此,教师拟写批语,必须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学生深受感染,动情悟理。比喻:一位脚有残疾的学生在《我十二岁了》一文中,写了自己家庭困难,兄妹三人读书,全靠父亲做零时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可是这十一年来,父亲硬是用孱弱的身躯背负着我四处求医问药,无论多少次失败也从未放弃过;风霜雪雨里接着我上学、回家,从未间断过。全文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洋溢着孩子对父亲的挚爱、愧疚和赞美之情。读罢此文,老师写了这样的批语:读了你的文章,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你的生活令人同情,你的父亲令人钦佩。都说父爱是伟大的,从你的父亲身上,我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有了这样一位坚强的好父亲,你还有什么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逆境不能战胜!真诚地祝愿你一家早日摆脱贫困,祝你早日站立起来。这位学生读了这一批语,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您的话更增强了我对生活的信心,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的。”在这里,习作批语成了连接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把教师和学生的心拉得很近、很近。
六、多一点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改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参与评改,可以发现需要修改之处的各种标点符号,发现妙词佳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一)教师范改,给学生指导引路
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应把习作浏览一遍,抓住这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找1-3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多媒体出示,对比讲评,当众修改。在修改过程中统一符号,教给批法,对病句加以眉批,批出错误所在或提出修改意见给作者去斟酌修改,对优美的语句、生动准确的词语,应尽可能的说明好在哪里,在指导学生写总批时,要求对照本次作文要求,努力发现作文长处,切忌全盘否定或下空洞评语,力求使总批达到“四性”:鼓励性、商量性、启发性、侧重性。
(二)交给方法,培养能力
1、自评自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互评互改
在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我在作文评改中,就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比如: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够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学生都能发现。学生通过参与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看法,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集体共同评改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作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这种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的做法,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评改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学会合作,思维活跃,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使这种创造思维达到激发状态,增强信心,体验成功。
总之,对学生的习作应采取宽松、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习作,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引导他们多写、善写、乐评。把“批改”变为“交流”,让习作批改沐浴“人文性”的灿烂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我乐改我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魏书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3、陈福桥《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浅谈》。
4、康中兴《浅谈作文批改的方法》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
“人文”批改习作
彰显师生真情
姓 名:王金红
学 校:关山镇粟邑小学 所属区县:阎良区
联系方式:*** 邮 编: 710089
第三篇:作文批改_师生情真
用“真情”批改学生习作
稽江完小
付祥秀
批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事,而且要“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都要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做法,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批改,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也不符合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习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表达特色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我建议在习作批改中要做到以下“六个一”。
一、带一点商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知识的增加,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喜欢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式和盛气凌人的说教,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展开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流。如果老师居高临下,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老师以探讨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其中,学生便容易接受。因此,老师在习作批语时,要尽可能多运用启发式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你的意见,例如:
(1)“花儿的香味从窗外流进客厅里。”批语:改“流”为“飘”,你看是不是更准确些?
(2)“松树虽没有牡丹艳丽,也没有水仙俊俏,但它能万古长存。”批语:松树能“万古长存”吗?不如改为“四季常青”,你同意吗?
这些批语,一改传统的判断式语句,代之以商量性的问句,亲切又平和,避免了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把老师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对话的位置上,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气氛,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渠道,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同时,这种商榷式的批语,既富有启发性,又不失指导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改起习作来,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二、讲一点差别
习作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是因为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其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写作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批阅习作,就要考虑这一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出不同的批改,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1)侧重于字、词、句、标点方面的批改;(2)应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重赏”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注重面批,善于捕捉他们文章的闪光点。
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1)着重批出层次结构、选材立意,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2)要注意挖掘他们的习作潜能,让他们的习作质量越来越好。就是同样一种毛病,也要视不同的对象,作出不同的批改。
三、多一点鼓励
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鼓励。因此,习作批语一定要多给些激励性语言,要由衷地为学生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要为其叫好,给予表扬。例如:(1)“水灵灵的小叶片透着嫩红,浅浅的红晕向叶片的四周渗去”一句,老师在“透”、“渗”字下做记号,并旁注:一“透”一“渗”,绝了!!(2)“也许是头一次做这种事,我怀里像藏着只兔子,心不住地乱跳,手一个劲儿地抖动着,不听使唤了。”教师的批语是:描写生动,细致,尤其是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真不简单!!(3)“一定是老天爷累了,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这雾就是从他嘴里冒出来的热气。”老师的批语是:真是奇言妙语,实在是可贵!
这样的批语,虽只有只言片语,但蕴含着老师真诚的赞许,由衷的喜悦,相信学生读后一定会受到莫大的鼓舞,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习作的信心。
四、来一点幽默
文明得体的幽默能愉悦身心,激起爽朗的笑声,并在笑声中得到启迪。习作批语适当来点幽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学生在一篇习作中出现很多错别字,老师这样批语:“你的错别字太猖狂,为了伸张正义,来不及跟你商量,我已经把它们全部揪出来示众,请你各打它们五十大板,然后关押起来。” 这些批语,诙谐中见师情,幽默中见力量,学生会在一笑中受到震动,认识不足,学到知识,这恐怕要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更引人深思吧!这正如德国一位学者所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
五、用一点感情
师生感情的沟通,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习作批语实际上是教师内心情感的流露,对学生褒贬赞否,无不对学生心灵产生一种冲击,尤其是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他希望能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因此,教师拟写批语,必须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学生深受感染,动情悟理。比喻:一位脚有残疾的学生在《我十二岁了》一文中,写了自己家庭困难,兄妹三人读书,全靠父亲做零时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可是这十一年来,父亲硬是用孱弱的身躯背负着我四处求医问药,无论多少次失败也从未放弃过;风霜雪雨里接着我上学、回家,从未间断过。全文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洋溢着孩子对父亲的挚爱、愧疚和赞美之情。读罢此文,老师写了这样的批语:读了你的文章,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你的生活令人同情,你的父亲令人钦佩。都说父爱是伟大的,从你的父亲身上,我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有了这样一位坚强的好父亲,你还有什么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逆境不能战胜!真诚地祝愿你一家早日摆脱贫困,祝你早日站立起来。这位学生读了这一批语,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您的话更增强了我对生活的信心,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的。”在这里,习作批语成了连接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把教师和学生的心拉得很近、很近。
六、多一点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改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参与评改,可以发现需要修改之处的各种标点符号,发现妙词佳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一)教师范改,给学生指导引路
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应把习作浏览一遍,抓住这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找1-3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多媒体出示,对比讲评,当众修改。在修改过程中统一符号,教给批法,对病句加以眉批,批出错误所在或提出修改意见给作者去斟酌修改,对优美的语句、生动准确的词语,应尽可能的说明好在哪里,在指导学生写总批时,要求对照本次作文要求,努力发现作文长处,切忌全盘否定或下空洞评语,力求使总批达到“四性”:鼓励性、商量性、启发性、侧重性。
(二)交给方法,培养能力
1、自评自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互评互改 在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我在作文评改中,就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比如: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够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学生都能发现。学生通过参与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看法,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集体共同评改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作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这种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的做法,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评改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学会合作,思维活跃,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使这种创造思维达到激发状态,增强信心,体验成功。
总之,对学生的习作应采取宽松、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习作,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引导他们多写、善写、乐评。把“批改”变为“交流”,让习作批改沐浴“人文性”的灿烂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我乐改我作。”
第四篇:妙手情真 观后感
妙手情真观后感
201050586 韦吴迪
看完这个片子,很多人会觉得里面阿补的行为举止很幽默甚至很搞笑,当然我想大家也一定能理解他的一翻苦心,他宁愿和院长对抗也要把欢笑带给那些因为病痛而失去欢乐的病人,因为他深深的感受到,医院冷漠的制度正一部部背离原本医患之间平等互信的的关系,而是在不断地疏远,不断地对抗,医生冷漠而不苟笑,病人抑郁而不配合治疗。阿补正依靠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逐渐改变着这一切。我想大家一定记得他和那些的白血病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乐的场景,还有那个老奶奶在“面池"里和阿补一起游泳。突然间医院变得不再只是一味充满血腥味和伤心痛哭的地方,它变成了乐园,有孩子们的笑声,也有那个老奶奶在生命之末完成愿望那种幸福感!这就应该是真正的救死扶伤的极乐园!
所以我认为医生的态度决定一切。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他说医生有三大谎言: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在他看来,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面对患者,为什么医生的语言胜过药物,比刀子还厉害呢?这其实是暗示效应。良好的暗示可以产生非常好的作用,医生几句话能使病人马上眉开眼笑,精神良好,走路也轻快。
一位全国知名肝胆外科专家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让我铭记终生:态度决定一切!真是太对了,很多医患之间的矛盾都是由于医生的态度不好,解释工作做得不够产生的。大家想想,病人来找医生看病,就是想解决问题,他的问题在医生眼里可能非常小,因为医生要面对太多的病人,而对于病人来说他的问题就是全部。这时候医生要是对病人敷衍了事,三言两语就把病人打发了,那病人的心里肯定不会舒服。如果你再有什么差错,那病人铁定要告你了。但是反过来,要是医生一开始就对病人和颜悦色、态度诚恳,为病人提出一个便捷的解决办法,并做好解释工作,一般病人都会很感激的。此时,就算你的技术水平一般,或出了一点点小小的纰漏,但你一开始就已经把病人的“气”理顺了,病人自然也就不会为难你。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让病人看见了你的心,病人自然会对你由衷地感激。
现在的社会是服务的社会,不是有技术或有能力就能做好工作的,要有合作精神,要有好的态度。也许你心情不好,或很疲劳,但作为医生,你面对病人要有慈爱之心,要有耐心,这是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俯视病人,不能用高傲的态度对待病人。
在影片的逐步放映中,我的心还是一步步沉重下去,我感到了一种很迫急的危机感,而当我看完影片上网查找片子的资料之后,我的这种不安更强烈了!这部影片是于1998年根据帕奇亚当斯在六十年代末进入弗吉尼亚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成立了一个学院的真实事迹拍的片子。帕奇亚当斯致力于更接近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个性化的诊所受到了媒体的注意并由此出版了一本关于他成就的书。其实,影片反映的是60年代到80年带美国的医疗制度和医患关系!我反思,其实那个年代的美国医疗体系其实也正如当今的中国在不断的徘徊,医患的矛盾其实也是很尖锐的。我不否认影片中帕奇亚当斯运用一些心理方法来治疗和缓解医患关系。但是我个人觉得,改变当前的制度才是改变现状的根本之法。中国也许需要类似帕奇亚当斯的一批立志于医疗关系和制度改革的先驱,也许他们是以个人力量在战斗,但随着时代脚步的推移,人们认识的深入,我想会有更多加如其中,整个社会会如80年代的美国正视这样的一种变化。
影片结束了,观后感其实也就如此,但是做为一名将来的公共卫生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必须要以整个公共社会的医疗问题解决为己任,我意识到了肩子的沉重,但我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第五篇:真话美文
有刺鼻的味道的东西一不小心就闻到了:夏天的公共厕所,冬天拥挤的公车上常年不洗澡的人,停电三天的冰箱,还有你上高三的身高一米八二热爱踢球的表弟藏在枕头下面的运动袜。
但没有一样会比不经修饰的真话更刺鼻子、杀眼睛、伤脑筋、倒胃口、讨人嫌。劝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吧——要是你和这人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的话。
英文里管善意的欺骗叫白色谎言。有位初出茅庐的记者登门采访总统母亲,问她儿子是否像他自己表白的那么诚实。答:是的,除非不得已而善意撒谎。记者请她举个例子,她笑了:“你还记得刚才进门时,我对你说——见到你很高兴吗?”
你看,给台阶不下,自找没脸。
要知道,人在江湖混,要的就是个面子,骗你是看得起你。只背后捅刀,不当面抹粪,就算是哥们儿了。
所以人说嘛,真话最不好听,真相最不耐看,真情最不持久,真心最不可依赖——这可是真话啊。
所以尽管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文过饰非甜言蜜语好了。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谁要利于病?让他幸福地死吧。
所以,下次你也不要一脸道义感地来沉痛询问我“想不想听句实话”,你知道的,我不想。
我有“不知情权”。